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史知识网络.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267092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史知识网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史知识网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史知识网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史知识网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史知识网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史知识网络.docx

《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史知识网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史知识网络.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史知识网络.docx

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史知识网络

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史知识网络

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史知识网络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

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

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

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统治,进行工农武装革命,开始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

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

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通过学习,了解中国近代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初步阅读、理解和归纳一些基本的历史材料,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释历史问题;认识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知道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一)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课标要求:

1.识记:

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2.理解:

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3.体验:

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4、运用:

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

面加深的影响。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一、西方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

㈠鸦片战争(1840.6-1842.8)

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

料。

⑵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直接原因、导火线):

林则徐虎门销烟。

⑶鸦片战争爆发标志:

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⑷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

⑸1842年8月,中国签订近代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内容:

割香港岛给英国(使中国丧失领土主权);赔款2100万元(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使中国丧失关税主权)。

⑹影响(危害):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⑻“落后就要挨打”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⑼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主观上:

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封建经济落后;中国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清朝统治集团军事指挥失当。

客观上:

英国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力量雄厚,科技先进。

根本原因:

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魔方资本主义。

㈡,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1、根本原因:

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利益.。

2、侵略者:

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3、暴行:

火烧圆明园: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

为掩人耳目,又放火焚烧。

4、沙俄的侵略: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共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19世纪80年代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共割占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公里。

5、影响(危害):

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

㈢,甲午中日战争(1894.7-1895.4)

1、日本发动战争目的(原因):

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2、战役:

黄海大战:

1894年9月,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

辽东半岛战役:

日军占领辽东半岛,制造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4、《马关条约》:

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

主要内容: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进一步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和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进一步掠夺了中国的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增辟通商口岸(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使帝国主义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等。

影响: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5、《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更有利于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反映了列强侵略中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6、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

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不足,装备落后。

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1、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原因,借口),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指奥匈帝国)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

1900年8月中旬,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凶恶本质。

2、结果:

中国战败,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3、《辛丑条约》主要内容:

①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严重危害):

《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辛丑条约》是赔款最多的条约。

5、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说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清廷已成“洋廷”)。

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⑴从《南京条约》的签订到《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种什么趋势?

答:

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⑵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①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③《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⑶从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得到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盛才能维护领土完整和主权的独立;清政府腐败无能;帝国主义本质是侵略;中国近代是一部屈辱史、斗争史。

二.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

㈠民族英雄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

⑴林则徐禁烟原因:

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⑵鸦片输入的危害:

①白银外流;②银价上涨;③腐蚀封建统治机构;④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

⑶青少年对毒品应持态度: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远离毒品,进行力所能及的宣传活动;依法律己,决不吸食、注射毒品;积极同各类毒品犯罪行为作斗争。

⑷林则徐的主要活动:

上书道光帝,要求严禁鸦片;派人暗访密查,缉拿烟贩;强迫外商交出鸦片;虎门销烟;加强海防,积极防御。

⑸虎门销烟史实及意义: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6月25日才销毁完毕。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⑹评价林则徐:

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⑺启示:

我们要学习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㈡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⑴起义开始:

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⑵定都:

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⑶发展:

为推翻清朝统治,太平天国派军队北伐和西征;

⑷抗击洋枪队:

1860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

1860年,青浦大捷,大败洋枪队;1862年9月,慈溪战役中,击毙华尔;

⑸失败:

1864年,由于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天京陷落,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下去。

㈢、左宗棠收复新疆

⑴新疆危机:

19世纪60至70年代,英国和俄国虎视耽耽地想争夺新疆。

新疆面临危机。

1865年,阿古柏侵入新疆。

后来,建立伪政权,侵略势力由南疆扩展到北疆。

英俄两国都想通过支持,进而控制新疆。

新疆危机被形象地称为“一仆二主”。

仆人是阿古柏,二主指英国和俄国。

1971年,俄国还直接出兵侵占了新疆的伊犁地区。

⑵海防和塞防之争

①背景: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边疆危机,西北形势严峻,东南警报频传。

②代表人物及主张:

李鸿章的观点:

强调东南海防重要,主张放弃西北塞防。

左宗棠的观点:

主张海防塞防并重,力主收复新疆。

③结果:

清政府采纳了左宗棠的意见,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⑶左宗棠收复新疆

①策略:

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

②经过:

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

1878年,左宗棠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

在左宗棠的军事配合下,通过外交努力,中、俄两国签订条约,1881年收复了伊犁。

③作用:

左宗棠收复新疆,巩固了中国的西北边疆,捍卫了中国的领土及主权。

⑷新疆建省:

1884年,清政府采纳左宗棠的建议,在新疆设立行省。

㈣.民族英雄邓世昌

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冲锋向前,壮烈殉国。

(事迹:

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壮烈殉国。

在1894年的黄海战役中,邓世昌在舰身多处中弹,弹药用尽之时下令开足马力撞向迎面而来的敌舰,准备与敌同归于尽,不幸舰艇被鱼雷击中,全舰官兵二百余人壮烈牺牲。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是为了悼念民族英雄邓世昌。

㈤.义和团运动

⑴从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各团,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⑵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奋勇抵抗,在廊坊一带把侵略军围困,经过激烈战斗,侵略军列伤多人,狼狈逃回天津。

⑶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二)近代化的起步

一、课标与考纲要求:

1.识记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理解

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运用

(1)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知识梳理:

(一)近代化:

材料一:

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

所谓“近代化”是指中国社会由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

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以及思想文化上的“西化”。

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主要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材料二:

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

这一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走国了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请回答:

(1)什么是近代化?

(2)中国的近代化是在什么情况下艰难起步的?

(3)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也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

中国的向西方学习,开始近代化的探索先后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有什么特点?

(4)材料二中“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

你认为主要指哪些政治派别?

他们分别领导了什么运动?

知识网络: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鸦片战争以后,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三个层次:

由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后来发展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在先进的中国人发动的重大运动中,洋务运动侧重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近代化探索历程的感悟

近代化的探索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救亡图存的探索。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最终结果怎样?

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答:

没有使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

启示:

①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②资本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不通。

③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

④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成功。

⑤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不会向帝国主义低头。

一、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19世纪90年代)

⑴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内忧是太平天国运动,外患是指第二次鸦片战争。

⑵目的:

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⑶代表人物:

中央:

奕?

;地方: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⑷顽固派和洋务派的区别:

顽固派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⑸口号:

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⑹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内容)

①前期:

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

如:

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创办,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工业,中国近代第一个兵工厂),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李鸿章创办,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创办,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

②后期:

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

如:

轮船招商局(李鸿章创办),汉阳铁厂(张之洞创办,中国近代第一个钢铁企业),湖北织布局(张之洞创办)。

③筹划海防,创办海军:

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时间:

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

④创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

京师同文馆(1862年)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

目的:

适应中外交往,开展洋务运动需要。

⑺性质:

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⑻洋务运动失败标志:

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⑼失败根本原因:

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统治制度的基础,布新而没有除旧。

⑽作用:

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⑾评价:

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

统治。

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

代企业。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洋务运动是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开端。

二、维新变法运动(1895年-1898年9月)

1、历史背景:

《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2、揭开序幕:

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3、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

维新变法;变法图强;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制。

4宣传变法活动:

创办刊物:

《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闻》

成立政治团体:

强学会。

后把《万国公报》改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

5、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6、高潮:

戊戌变法:

在维新派宣传下,光绪皇帝表示不做“亡国之君”,于1898年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正式实行变法。

9月,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戊戌变法失败。

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历史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历史上又称它为“百日维新”。

7、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政治方面: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经济方面: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思想、文化方面: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军事方面:

训练新式军队等。

8、结果:

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9、性质:

戊戌变法是维新派发动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10、失败原因:

由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妥协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脱离人民群众,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顽固派的破坏。

11、意义(作用):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戊戌变法在社会上启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传播奠定了基础。

12、教训:

戊戌变法失败说明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三、辛亥革命(1911年)

1、孙中山的主要活动:

①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

②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其它革命团体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孙中山被选举为总理。

同盟会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③领导辛亥革命。

④创建黄埔军校。

2、革命目的:

反帝反封建,建立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3、《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

推翻满洲贵族统治,反对民族压迫),建立民国(民权主义: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平均地权(民生主义)。

成立机关报《民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4、革命开始:

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

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5、革命主要成果:

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

孙中山被选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定都南京,又叫南京临时政府。

革命结果:

推翻了清朝统治和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6、辛亥革命性质: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7、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成功:

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

失败(局限性):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8、失败原因:

由于资产阶级政治上具有软弱性、妥协性,它不可能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中外反动势力强大;袁世凯玩弄两面派手段。

这次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了,,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9、历史教训: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四、新文化运动

1、历史背景: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民主科学观念的传入;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对辛亥革命失败的思索。

2、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青年杂志》的诞生,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

3、代表人物:

陈独秀:

创办《新青年》,提倡文学革命;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鲁迅:

《狂人日记》第一篇白话小说;李大钊: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将是赤旗的世界”。

领导阶级:

进步的知识分子。

斗争目标:

推翻尊孔复古的封建文化。

4、主要阵地:

《新青年》杂志

5、口号:

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

(德先生和赛先生)

6、内容:

前期: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

俄国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主要是宣传马克思主义

(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热情地宣传: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为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底,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7、性质: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8、影响(评价):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它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

不过,新文化运动中存在着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一直影响到后来.

注:

对四次近代化探索联系和区别的理解

联系:

都是先进的中国人探索中国近代#13465;努力。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集约型辟了道路;戊戌变法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而新文化运动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以后又一个层次的学习,即学习西方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