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疗法.docx
《浮针疗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浮针疗法.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浮针疗法
浮针疗法
浮针疗法是用一次性的浮针等针具在局限性病痛的周围皮下浅筋膜进行扫散等针刺活动的针刺疗法,是传统针灸学和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在继承和发扬古代针灸学术思想、宝贵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尤其是现代针刺研究的成果,具有适应症广、疗效快捷确切、操作方便、经济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对临床各科,特别是疼痛的治疗有着较为广泛的作用。
基本信息
浮针疗法是用一次性浮针在非病痛区域的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进行扫散手法的针刺疗法,具有痛苦极小、无副作用、见效快、适应症广等特点。
新近研究表明:
传统针刺方面起作用的正是浅筋膜中的主要组织:
皮下疏松结缔组织。
浮针疗法不像传统针刺一样深入多层组织,仅仅作用在浅筋膜,力专效宏。
浮针疗法仅仅刺激非病变部位的浅表皮下组织,所以非常安全,比传统针灸、推拿还要安全。
浮针疗法刺激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的面积是传统针刺的20-30倍,所以其疗效也大大提高:
(1)只要是适应症,每次都当场见效,需要针刺的穴位(进针点)大大减少;
(2)每次只要一两个进针点,传统针灸需要10-20个穴位;(3)治疗的次数大为缩短,一般慢性病变3-4次即可,而传统针灸一个疗程就需7-10次。
针灸的适应症
关于其适应症,一般来说,只要是针灸的适应症,浮针疗法多能胜任,现在我们的临床还表明:
中医内科的适应症,浮针疗法常有很好的疗效。
具体来说,大体如下:
慢性头痛、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腱鞘炎、腕管综合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膝关节炎、踝关节陈旧性损伤、带状疱疹后遗痛、胆囊炎胆石症、慢性胃痛(慢性胃炎胃溃疡)、泌尿道结石、慢性附件炎、宫颈炎、痛经等等。
浮针疗法-概论
浮针疗法(Fu'sSubcutaneousNeedling,FSN)是用一次性的浮针等针具在局限性病痛的周围皮下浅筋膜进行扫散等针刺活动的针刺疗法(NeedIingtherapy)。
是传统针灸学和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在继承和发扬古代针灸学术思想、宝贵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尤其是现代针刺研究的成果。
浮针疗法在英文中曾被称为FloatingAcupuncture、Fu'sAcupuncture,FuNeedling、FloatingNeedling,现在多用Fu'sSubcutaneousNeedling(以下简称FSN)一词,所用针具(一次性浮针器具,国家发明专利号,(97114318•8,公开号,CNl186653A)称为NNeedle。
浮针
浮针疗法具有适应症广、疗效快捷确切、操作方便、经济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
适用于临床各科,特别是疼痛的治疗,有着较为广泛的作用。
浮针疗法-浮针疗法的发展
开始时,我们采用浮针疗法时,使用传统针灸针具———毫针,用"毫针"作为浮针疗法的工具,在治疗部位较小、病痛较轻的疾病时效果快捷,疗效也比较确切,但下列的一些因素促使了我们下决心改变针具:
(1)在病变部位大或深时,用毫针作工具的浮针疗法效果不明显,常常需要多个毫针,甚至多针效亦不彰。
(2)因为浮针疗法需要长时间留针,由金属制成的毫针留置于体内常常会因为移动等因素造成疼痛,或刺破血管等组织。
(3)金属针留置于体内,会在病人心理上造成强大负担。
(4)据我们观察,浮针疗法的疗效与针具的粗细有密切关系。
(5)在用毫针作为浮针疗法器具的时候,很多病人担心把金属针留置体内会造成自己在家里无法处理的后果,因此宁可浪费时间,等候医生下班前才取针。
这样既耗费了医生的时间,也不利于科室空间的利用。
由于上述的各种情况促使我们发明浮针针具(简称浮针),也就是现在的软套管针。
虽然,现在看起来浮针没有什么奇妙的,但当时却是花费了我们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经过了几个步骤才有了这个小发明:
(1)首先我们想到用物理方法来达到目的。
(2)化学方法也可考虑。
(3)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内注射一定量的液体(如葡萄糖注射液)
最后,我们想到了复合的办法:
主要结构为软套管和套于其中的不锈钢针芯,前者有较好的柔软度,而后者有足够的刚性和硬度。
适应症的开拓
第一阶段:
主要治疗四肢部的软组织伤痛。
第二阶段:
治疗躯干部非内脏病变引起的疼痛。
第三阶段:
治疗内脏痛。
第四阶段:
治疗头面部疼痛和非疼痛性疾病。
操作特点
浮针疗法与目前针灸临床常用的疗法比较,在操作方法上不同,有其特点
(1)针尖必须直对病灶
(2)针体在水平运动
(3)均匀柔和反复的扫散动作
(4)留针时间长
(5)在操作时,必须聚精会神,
疗效特点
(1)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引起的痛症;同时对感觉麻木、胀满等感觉异常的病症也有较好的疗效
(2)取效快捷,治疗疼痛时,在进针完毕即可收效。
(3)留针时能保持这种疗效,留针达到一定的时间,起针后疗效也能维持;
(4)安全无副作用,不但没有药物治疗的毒副作用,甚至因为是针体仅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的原因,传统针灸引起的断针、弯针、滞针现象不复存在,晕针现象也比传统针刺疗法更少发生。
(5)对软组织伤痛等疾病,有较好的远期疗效;但对恶性肿瘤引起的疼痛(副癌综合症),远期疗效不是很理想,然而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止痛万法;
(6)因为留针期间病人可以自由活动,可以回家,不需要象传统针灸疗法那样在治疗床或椅上留针,所以治疗场所的空间利用率较高;
(7)费用低,因为采用浮针疗法治疗次数较少,虽然一次的治疗费用耍比传统针灸疗法多,但总体上要节省费用。
(8)因为操作时间短,浮针疗法的操作对室内的温度要求较低,在寒冷的天气里比传统针灸有优势。
针刺前的准备
选择体位
如体位选择不当,在施术过程中病人紧张,医生进针、行针不便,给病人造成痛苦。
因此,治疗时必须根据治疗所选进针点的具体部位,选择适当的体位,便病人放松,同时便于施术操作。
临床上常用的体位,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进针点和上下肢部分进针点。
(2)侧卧位:
适宜于在身体侧面和上下肢部分部位治疗。
(3)俯卧位:
适宜于在头、项、脊背、腰臀部和下肢背侧及上肢的一部分进针。
(4)俯伏坐位:
适宜于项、背部的进针。
对初诊、精神紧张或年老、体弱、病重的患者,应尽量采取卧位。
明确病痛点
病痛点在软组织伤痛的临床上,指的是筋膜扳击点(myofascialtriggerpointMTrP)不仅仅是病痛的所在,多数情况下也是病痛的原因。
这方面的问题常常为医生们忽视,他们更多地关注影象学的资料,而不去自己地检查病人。
比如,颈腰椎间盘突出症,人们往往以为突出的椎间盘是罪魁祸首,其实,•很多时候这种认识都欠缺思考。
有大量的资料表明,MTrP是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直接原因。
明确MTrP所在是浮针疗法不可或缺的重要万面。
初学者要用心体会,认真把握规律。
确定进针点
进针点的选择关系到迸针顺利与否,关系到疗效的好坏。
在选择进针点的过程中,要明确以下五点原则:
(1)小范围病痛进针点近,大范围、多痛点的远
(2)多数情况下,选择在病痛部位上、下、左、右处特殊的如在肋间,不必拘泥上下左右,可以斜取进针点
(3)避开皮肤上的斑痕、结节、破损、凹陷、突起等处,尽量避开浅表血管,以免针刺时出血,
(4)进针点与病痛处之间量虹不要有关节
(5)可以不必拘泥此原则。
针刺前必须做好消毒工作,其中包括进针部位的消毒和医者手指的消毒。
(1)进针部位消毒在需要针刺的部位,用75%酒精棉球拭搽即可。
在拭搽时应由进针点的中心向四周擦拭。
或先用2•5%碘酒棉球拭擦,然后再用75%酒精棉球脱碘,当进针点消毒后,切忌接触污物,以免重新污染。
(2)医者手指消毒术前,医者应先将双手刷洗干净,•待干后再用75%棉球擦拭即可。
针刺操作
进针运针
操作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进针,第二步运针。
第一步进针时局部皮肤要松紧适度。
临床上一般用右手持针操作,主要是以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挟持针柄,状如斜持毛笔。
初学者可以用左手拇指、食指挟持辅助针身,采用类似毫针刺法申的挟持迸针法。
熟练者可以直接斜刺入皮。
进针发力时针尖搁置于皮肤上,不要离开皮肤。
迸针时针体与皮肤呈15一25°角刺入,用力耍适中,透皮速度要快,不要刺入太深,略达肌层即可,然后松开左手,右手轻轻提拉,便针身离开肌层,退于皮下,再放倒针身,做好运针准备。
何若愚"针入贵速,既入徐进,出针贵缓,急则多伤"。
第二步运针
是指针入皮下后到针刺完毕之间的一段操作过程。
运针时,单用右手,沿皮下向前推进。
推进时稍稍提起,使针尖勿深入。
运针时可见皮肤呈线状隆起。
在整个运针过程申,右手感觉松软易进,病人没有酸胀麻等感觉,不然就是针刺太深或太浅。
运针深度一般掌握在25咖-35恤之间。
对范围大,病程长的病痛,运针深度可长,反之,则短。
1.扫散动作
扫散动作:
以进针点为支点,手握针座,便针尖作扇形运动。
扫散动作是浮针疗法区别于以往所有疗法的重要特色。
对临床疗效有着显而易见的影响。
操作时以右手中指抵住患者皮肤,使针座微微脱离皮肤,医者稍稍平抬浮针,使埋藏于皮下的针体微微隆起皮肤。
操作时耍柔和,有节律,操作时间和次数视病痛的情况而定。
也就是说,如果疼痛已经消失或不再减轻,则停止作此动作。
扫散是浮针疗法的核心,每一个动作都必须用心去完成;另外一手一定要密切配合,使进针点和病痛处之间的范围内完全放松;扫散时间一般为2分钟,次数为200次左右。
如果扫散后,疼痛依旧存在,可再选更靠近病痛点的迸针点,重新进针。
进针完毕,抽出针芯弃之安全处,务必放于人不易触摸的地方,防止刺伤。
然后把胶布贴附于针座,以固定留于皮下的软套管。
在进针点处,用一个小干棉球盖住针孔,再用胶布贴附,以防感染。
针刺的方向
浮针疗法对针刺的方向要求较为严格。
针尖必须由远而近地直对病痛部位,偏差后效果不佳,如果由近而远地反方向对着病灶,效果更不理想。
留针和出针
留针的目的是为了保持镇痛效应。
因为,临床上常常发现运针完毕疼痛即减或消失,也就是说,浮针疗法有较好的即刻疗效,但若随即起针,病痛会复作。
留针可维持即刻疗效。
在留针时多用胶布贴敷,把软套管的针座固定于皮肤表面即可,为安全起见,迸针点处可用消毒干棉球覆盖一薄层后用胶布贴敷。
有人对针座放置于皮肤上反应过敏,可以在其间铺置薄层棉垫。
留针时间的长短还要根据天气情况、病人的反应和病情的性质决定。
若气候炎热,易出汗,或病人因为胶布过敏等因素造成针孔口或局部皮肤瘩痒,时间不宜过长。
若气候凉爽,不易出汗,病人没有反映不适感,时间可长一些。
医嘱
a.留针期间勿打湿针刺局部,防止感染;
b.不要剧烈运动;
c.局部有异常感觉时,不要紧张,大多为胶布过敏所致,医生可用其他类型的物件固定,如邦迪止血贴等;
d.若因为针体移动,引起局部刺痛•旁边没有医生,可自行起针;
e.告诉病人起针时可能出血。
针刺常见并发症
针体仅入皮下,没有较长时间的酸胀麻等感觉,只是在透皮时很短时间的刺痛,所以浮针疗法比传统针刺疗法更为安全,一般不会出现滞针、弯针、断针等异常情况。
但如果操作不慎,疏忽大意,或针刺手法不当,或对人体解剖部位缺乏全面的了解,也会出现一些不利于治疗的情况,常见者有皮下出血及晕针。
一、皮下出血
若微量的皮下出血而局部小块青紫时,一般不必处理,可以自行消退,只要告知病人,消除其顾虑情绪及恐惧心理即可,不必立即起针。
若局部肿胀疼痛较剧,青紫面积大而影响到功能活动时,可先起针,作冷敷止血,24'小时后,再作热敷或在局部轻轻揉按,以促使局部淤血消散吸收。
有人认为,针刺引起的皮下瘀血,不一定待24小时后才热敷,在1小时后即可热敷或按摩,这种提法可供参考。
二、晕针
晕针是在针刺过程申病人发生晕撅现象。
晕针时,患者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吐,多汗、心慌、四肢发冷,血压下降,或神志昏迷,仆倒在地,唇甲青紫,二便失禁。
相比传统针灸,浮针疗法的临床更少发生晕针。
但也可发生于个别敏感者,以青年女性较多见,尤其是在体质虚弱,精神紧张,或疲劳、饥饿等情况下容易发生。
对于晕针应着重预防。
浮针疗法注意事项
1.患者在过于饥饿、疲劳、精神紧张时,不宜立即针刺。
2.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者,不宜针刺。
3.皮肤有感染、溃疡、疤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4.浮针疗法留针时间长,相对传统针刺疗法而言,较易感染。
浮针器具只能一次性使用,同时要注意消毒。
特别是对容易感染的病人,如糖尿病病人,当加倍小心,慎防感染。
5.留针期间,应注意针口密封和针体固定,嘱患者避免剧烈活动和洗澡,以免汗液和水进入机体引起感染。
6.当肢体浮肿时,效果不佳,改用它法治疗。
例如,系统性红班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大量的激素导致水肿,在这种情况下,浮针疗法镇痛效果差。
7.对软组织伤痛,如果浮针疗法治疗后只有近期效果,病情反复发作,要考虑免疫系统疾病所致。
8.没有明确痛点的位置性疼痛(只有关节处于某一位置时,疼痛才显现出来)效果往往不佳。
9.浮针五不治一不治全身浮肿二不治局部红热肿大三不治近期使用外治法如重力推拿拔火罐按摩乳红花油膏药四不治局部封闭没多久五不治时有时无摸不清。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