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3 细胞呼吸.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59333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3 细胞呼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浙江省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3 细胞呼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浙江省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3 细胞呼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浙江省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3 细胞呼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浙江省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3 细胞呼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3 细胞呼吸.docx

《浙江省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3 细胞呼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3 细胞呼吸.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3 细胞呼吸.docx

浙江省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3细胞呼吸

课时训练3 细胞呼吸

一、选择题

1.下列细胞呼吸在生产生活中运用的实例中,正确的是( B )

A.蔬菜水果的储存尽量保持低温、无氧

B.农田适当松土改善根部细胞氧气供应

C.泡菜坛初期不密封促进乳酸菌繁殖

D.包扎伤口选用完全不透气的胶布密封

解析:

蔬菜水果保鲜,保存条件是零上低温、低氧;对于板结的土壤及时进行松土透气,可以使根细胞进行充分的需氧呼吸,从而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的吸收;乳酸菌只能进行厌氧呼吸,所以泡菜坛初期不密封会抑制乳酸菌的繁殖;包扎伤口选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是为了防止伤口处厌氧菌生存和繁殖。

2.(2019·温州二模)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需氧呼吸相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与糖酵解有关的酶都分布在细胞溶胶中

B.与合成ATP有关的酶都镶嵌在线粒体膜上

C.与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都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

D.与电子传递链有关的酶都分布在线粒体基质中

解析:

糖酵解是需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溶胶,故与其有关的酶都分布在细胞溶胶中;需氧呼吸三个阶段均有ATP产生,场所不同,故与合成ATP有关的酶不都镶嵌在线粒体膜上;与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大都分布在线粒体基质,少数在线粒体的嵴上;与电子传递链有关的酶都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中。

3.需氧呼吸包括3个阶段,下列关于柠檬酸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形成大量ATP

B.相关的酶全分布在线粒体基质中

C.该阶段有CO2生成

D.释放出少量氢原子

解析:

柠檬酸循环产生少量ATP,电子传递链产生大量ATP;与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分布在线粒体基质和嵴上;该阶段的产物有二氧化碳、[H]和ATP;糖酵解释放少量氢原子,柠檬酸循环释放大量氢原子。

4.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在柠檬酸循环中已有彻底氧化产物CO2产生,故有大量ATP生成

B.需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特殊分子所携带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形成水

C.人剧烈运动后,产生酸痛是厌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刺激神经末梢引

起的

D.是否产生CO2可以作为区分人体细胞进行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的

标志

解析:

在柠檬酸循环中已经彻底氧化有机物,产生CO2,但释放的能量不多,生成的ATP较少;需氧呼吸产生的[H]实际是一部分氢原子形成的NADH,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氧结合生成水;剧烈运动时,部分骨骼肌细胞进行厌氧呼吸产生乳酸,但不能产生酒精;人体厌氧呼吸不产生CO2,而需氧呼吸会产生CO2,所以可以通过CO2区分两种呼吸方式。

5.(2019·台州教学质量评估)下图是细胞呼吸过程的部分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A.阶段A释放了少量能量,其中只有少部分用于ATP的合成

B.阶段B是乳酸菌产生ATP最多的一个阶段

C.物质①刺激人体神经末梢,使人产生酸痛感

D.物质②所需的[H]少量来源于阶段A

解析:

物质①为CO2,物质②为水,阶段A为柠檬酸循环,阶段B为电子传递链。

柠檬酸循环阶段释放了少量能量,其中大部分能量转变成热能散失,少部分能量用于ATP的合成;图示为需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示意图,阶段B电子传递链是产生ATP最多的一个阶段,但乳酸菌只能进行厌氧呼吸,无阶段B;在人体细胞的厌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乳酸能刺激人体神经末梢,使人产生酸痛感,而物质①为CO2;需氧呼吸第二阶段柠檬酸循环(阶段A)产生的[H]是第一阶段糖酵解产生[H]的好几倍,因此物质②所需的[H]大量来源于阶段A。

6.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厌氧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产生的乳酸运至肝脏后被分解

B.产生ATP时伴有氢的生成

C.剧烈运动时CO2的产生与厌氧呼吸无关

D.肌肉细胞进行厌氧呼吸是一种克服暂时缺氧的应急措施

解析:

产生的乳酸运至肝脏后再生成葡萄糖;厌氧呼吸第一阶段能够释放能量,产生ATP,同时有[H]的生成;人体细胞厌氧呼吸只能产生乳酸,因此剧烈运动时CO2的产生与厌氧呼吸无关;肌肉细胞进行厌氧呼吸是一种克服暂时缺氧的应急措施。

7.下图表示人体内主要能源物质氧化分解的部分途径,其中X、Y、M、N代表物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X是丙酮酸,在细胞溶胶中形成

B.Y是二碳化合物,在线粒体基质中形成

C.M是乳酸和CO2,在细胞溶胶中形成

D.N是H2O,在线粒体内膜上形成

解析:

分析图示可知,X代表葡萄糖,Y代表丙酮酸,M代表乳酸,N代表H2O,H2O在线粒体内膜上需氧呼吸第三阶段形成。

8.(2019·金丽衢十二校联考)下列有关人体细胞需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通过糖酵解,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转化为热能

B.电子传递链存在于线粒体外膜中,由2种蛋白复合体组成

C.1分子葡萄糖中的能量大约是30分子ATP中的能量

D.1分子葡萄糖和2分子丙酮酸彻底氧化后释放的能量不同

解析:

通过糖酵解,有机物中的能量一部分转化为热能,一部分形成ATP中的化学能,大多数还是存在于丙酮酸中;电子传递链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中,由3种蛋白复合体组成;对于每一分子的葡萄糖来说,从糖酵解开始,大概可以产生30个ATP,但并不是1分子葡萄糖中的能量大约是30分子ATP中的能量;在需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或者厌氧呼吸第一阶段,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产生2分子ATP,因此1分子葡萄糖比2分子丙酮酸彻底氧化后释放的能量多。

9.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在有氧条件下,线粒体能将C6H12O6分解为CO2和H2O

B.需氧呼吸产生的CO2中的O都来自底物C6H12O6

C.厌氧呼吸时丙酮酸在酶的催化下被[H]还原为乳酸,同时产生少量ATP

D.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再转变为C6H12O6需要消耗能量

解析:

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首先在细胞溶胶中被分解成丙酮酸,然后进入线粒体继续氧化分解为CO2和H2O;需氧呼吸产生的CO2中的O来自葡萄糖和水;厌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少量能量,第二阶段不产生ATP;人体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会运至肝脏再生成葡萄糖,此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10.(2019·湖州调研测试卷)下列关于人体肌肉细胞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均发生在细胞溶胶中

B.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均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C.消耗相同质量的葡萄糖,厌氧呼吸产生的CO2是需氧呼吸的1/3

D.需氧呼吸第二阶段合成少量ATP,厌氧呼吸第二阶段不合成ATP

解析:

人体肌肉细胞需氧呼吸消耗1分子葡萄糖,产生6分子二氧化碳,厌氧呼吸是乳酸发酵,不产生二氧化碳。

11.某染料(氧化型为无色,还原型为红色)可用于种子呼吸强度的鉴定。

某同学将吸胀的小麦种子与该染料混合保温后,发现种子中的胚呈红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该种子的胚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细胞呼吸产生的[H]使染料变成红色

C.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都能产生[H]

D.种子中胚细胞呼吸的强弱会影响染色效果

解析:

种子的胚呈红色,说明发生了无色到红色的转变,即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H]为还原剂,根据题意可知,[H]可使染料变红色,呼吸速率快慢影响[H]的量,进而可影响染色效果;细胞需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才产生[H]。

12.以酵母菌和葡萄糖为材料进行实验,装置如图。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甲、丁试管一段时间均会变浑浊

B.若将酵母菌换成乳酸菌不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

C.乙、丙试管中酵母菌进行细胞呼吸的场所分别为线粒体和细胞溶胶

D.乙试管酵母菌消耗1mol葡萄糖产生的ATP约是丙试管的15倍

解析:

分析图示可知,乙、丙分别模拟酵母菌的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两者均产生CO2,因此甲、丁试管内均会变浑浊;乳酸菌厌氧呼吸不产生CO2,因此不能得到与图示相同的实验结果;乙进行细胞呼吸的场所为线粒体和细胞溶胶;需氧呼吸产生ATP的数量约是厌氧呼吸的

15倍。

13.(2019·稽阳联考)如图为某绿色植物细胞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代表场所,M、N代表物质,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乙是线粒体基质

B.3-磷酸甘油酸被N还原为三碳糖磷酸

C.M先脱去1分子CO2形成二碳化合物参与柠檬酸循环

D.甲中有多种酶,是细胞能量代谢的中心

解析:

乙是进行柠檬酸循环的场所,应该是线粒体基质和嵴;3-磷酸甘油酸被NADPH还原为三碳糖磷酸,N为NADH;M为丙酮酸,先脱去1分子CO2形成二碳化合物参与柠檬酸循环;甲为细胞溶胶,细胞能量代谢的中心是线粒体。

14.关于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人体细胞需氧呼吸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A.用18O标记葡萄糖,产物水能检测到放射性

B.用14C标记葡萄糖,产物二氧化碳能检测到放射性

C.用18O标记氧气,产物中能检测

O和C18O2

D.用3H标记葡萄糖,在细胞溶胶、线粒体中均能检测到放射性

解析:

在需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O进入二氧化碳,不进入水;葡萄糖中的C进入需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中;氧气参与需氧呼吸第三阶段形成水,用18O标记氧气,产物中能检测

O,水参与需氧呼吸第二阶段,形成C18O2;葡萄糖中的3H进入还原氢中,既发生在细胞溶胶中,也发生在线粒体中。

15.如图是探究酵母菌进行呼吸方式类型的装置(营养物质是葡萄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不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需氧呼吸

B.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不移动,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厌氧呼吸

C.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既进行需氧呼吸又进行厌氧呼吸

D.假设装置一、二中的液滴均不移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需氧呼吸或只进行厌氧呼吸

解析:

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有氧气的消耗,装置二中的液滴不动,说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和消耗氧气量相等,可知酵母菌只进行需氧呼吸;装置一中的液滴不动,说明没有氧气的消耗,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厌氧呼吸;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有氧气的消耗,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多于消耗的氧气量,可知酵母菌既进行需氧呼吸又进行厌氧呼吸;装置一和装置二的液滴均不移动,既没有氧气的消耗,也没有二氧化碳的产生,说明酵母菌既不进行需氧呼吸也不进行厌氧呼吸。

二、非选择题

16.图1是真核生物细胞呼吸的主要物质变化示意图,①~④表示其中的过程。

图2、3分别表示O2浓度、温度对植物组织CO2释放速率的影响。

请回答:

(1)图1中,在细胞溶胶中进行的过程是    (填标号),在线粒体中进行的过程是    (填标号)。

图2中O2浓度为a、b时,厌氧呼吸较强的是    (填“a”或“b”)。

 

(2)人体肌肉细胞厌氧呼吸的终产物是    。

图1中物质X为        ,葡萄糖分解产生X的反应方程式为 。

 

(3)根据图2和图3可知,在蔬菜保鲜储藏中,应采取    和    的措施。

 

解析:

(1)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以及厌氧呼吸的第二阶段都在细胞溶胶中进行,因此图1中,在细胞溶胶中进行的是①③④过程;需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都在线粒体中进行,因此在线粒体中进行的是②过程。

氧气能抑制厌氧呼吸,且氧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因此图2中O2浓度为a、b时,厌氧呼吸较强的是a。

(2)人体肌肉细胞厌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乳酸;图1中④为乙醇发酵第二阶段,故图1中X为乙醇和CO2,葡萄糖分解产生X的反应方程式为C6H12O6

2C2H5OH(酒精)+2CO2+能量。

(3)根据图2和图3可知,在蔬菜保鲜储藏中,应适当降低氧气浓度和适当降低温度。

答案:

(1)①③④ ② a

(2)乳酸 乙醇和CO2 C6H12O6

2C2H5OH(酒精)+2CO2+能量

(3)低氧 (合理)低温

17.某小组开展对贮存期分别为一年、三年和五年的三种花生种子活力鉴定实验,某亲脂染料(活体染料,可以使活细胞呈现染色反应的物质,氧化型为黄色,还原型为红色)可用于种子活力的鉴定。

请根据所给条件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材料:

贮存期分别为一年、三年和五年的花生种子

试剂与用具:

(1)实验依据:

种子代谢过程中会产生    ,使染料变   色。

 

(2)实验思路。

 

 

 

 

 

 。

 

(3)分析与讨论

①从质膜组成和结构的角度来推测,染料可经质膜中的    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

 

②经鉴定,贮存期为一年的种子活力最强,现将该种子放在氧气充足的装置中进行实验,发现着色液滴向左移动(图甲),若改变氧气浓度,测定O2的吸收速率如图乙,请补充CO2的产生速率(a浓度下,为种子贮存的最佳条件)。

解析:

(1)种子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还原性氢([H])使染料变红色。

(2)实验思路如下:

①随机选取三种种子各50颗,分别加入含有一定量水的三个烧杯,浸泡一段时间,标为A、B、C,另取50颗种子煮沸,标为D组;②取出种子,剥去种皮,分别放在培养皿中,加入适量且等量的染料(以淹没种子为宜);③一段时间后,倒去染料,观察各组胚的颜色(种子的颜色,子叶的颜色),统计数量,计算染色率;④对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3)①由于该染料为亲脂性染料,故以扩散方式通过质膜,需要经过质膜中的脂双层才能进入细胞内。

②装置中着色液滴向左移动,说明装置内部O2的消耗大于CO2的释放,由于油脂中C、H百分比含量较高,吸收的氧气大于释放的二氧化碳,着色液向左移动,推测该种子发芽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物质包含脂质。

而脂质代谢是细胞吸收的氧气大于释放的二氧化碳,因此图中CO2的产生速率曲线比O2的吸收速率曲线要低一些,但总体趋势与细胞呼吸曲线类似。

答案:

(1)[H] 红 

(2)①随机选取三种种子各50颗,分别加入含有一定量水的三个烧杯,浸泡一段时间,标为A、B、C,另取50颗种子煮沸,标为D组;②取出种子,剥去种皮,分别放在培养皿中,加入适量且等量的染料(以淹没种子为宜);③一段时间后,倒去染料,观察各组胚的颜色(种子的颜色,子叶的颜色),统计数量,计算染色率;④对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3)①脂双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