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249541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教案.docx

《第五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教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单元教案.docx

第五单元教案

小辛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表

教学

内容

卜算子咏梅陆游

课型

精读课文

预习

安排

陆游的诗

教学

目标

1、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的抒情方式

2、鉴赏全词比喻、拟人、烘托等多种手法

3、背诵中把握作者感情。

教学

重难点

鉴赏全词比喻、拟人、烘托等多种手法

教学手段

媒体

教学环节

学情预设

应对策略

修改补充

一、导入:

请看图片,用一句话或者一句诗概括你对梅的认识。

梅花正是应为傲寒独放、冰清玉洁的品格,成为历代诗人吟咏的对象。

今天我们来学习陆游的一首《卜算子咏梅》

1、学生根据资料简介作者

 

2、诵读,注意读的感情(教师指导)同学评价。

二、边读边悟

1、词的上半阙有哪些意象?

 

2、这些意象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为什么?

 

 

3、表达的梅怎样的品格?

 

4词的下半阙表达了梅的怎样的品格?

从哪里体现的?

5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三、回顾总结

我们是怎样分析这首诗的?

四、拓展:

你喜欢那种香草作为自己品格的象征?

为什么?

写一段文字表达。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却受人排挤,晚年退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使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

驿站、断桥、黄昏、风雨。

荒废驿站的断桥边,寂寞开放的梅花,非常的孤寂凄凉的意境。

孤芳高洁、坚强不屈的品格。

高尚脱俗、坚贞不二的心志。

从“一任群芳妒”和“只有香如故”可以体会。

托物言志、衬托、拟人、烘托

抓诗眼、找意象、感意境、品语言、悟情感、赏手法来分析的。

 

1时代背景

2写诗风格

 

这样孤苦无依的梅花无人欣赏,正值黄昏时分,夕阳西下,一种萧瑟凄凉的意境展现了出来,再这种情况下,竟然还要受到暴雨狂风的打击,这是多么凄惨阴沉的画面。

 

抓诗眼,品语言

 

师讲解托物言志、衬托、烘托的手法。

 

小辛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表

教学

内容

卜算子 咏梅

课型

精读课文

预习

安排

教学

目标

1. 能正确读写词语:

卜算子咏梅悬崖山花烂漫

2.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 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同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弄懂词意,体会梅花凌寒独自开、不畏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与报春而不居功的谦逊态度。

难点:

理解毛泽东、陆游同题词的不同思想内涵。

教学手段

媒体

教学环节

学情预设

应对策略

修改补充

1、借诗激活知识储备,激发学习本词兴趣。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背一首古诗(即王安石的《梅花》),想一想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梅花以傲霜斗雪、凌寒独放的风格成为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关于梅花的古诗。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赞美梅花的一首词--《卜算子•咏梅》。

(板书课题)

2、回忆学过的词,讲点词的知识。

大家还记得以前学过的两首词吗?

(《渔歌子》、《忆江南》)今天要学习的词比较长,分为两部分。

前一部分叫上阙,后一部分叫下阕。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自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

2、通读这首词,把难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画出来。

(先试着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留下大家讨论解决。

3、学生交流自己解决了哪些问题。

(可以交流词语的意思,如:

咏梅、犹有、俏、烂漫)

4、小组讨论不明白的问题。

 

5、教师引导理解全词的大意。

 

三、品味鉴赏,体景悟情。

1、赏析词的上阙。

(1)、齐读第一、二句词,思考:

这两句词分别写什么,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想象画面。

是呀,梅花傲霜斗雪、坚韧不拔的品格令人赞颂。

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指名读,启发学生想象画面—寒梅傲雪图。

(3)、赏“寒梅傲雪图”,共同赞美梅花。

2、赏析词的下阕。

(1)、总结学法,鉴赏第三四句。

(2)、教师引导理解,体会梅花的品格。

“不争春”,不和谁争春?

 

3)、反复吟诵,感悟敬佩之情。

   是呀,梅花具有多么了不起的品格!

凌寒独放,在寒冷的的季节里向人们通报春天的信息;春天到来,百花盛开,梅花却无比欣慰的飘落于花丛中。

让我们带着赞美之情,再读这两句词。

3、毛泽东、陆游同题词对比,深化情感。

(1)、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通篇以明朗、豪迈的情怀,赞美梅花凌寒独放、不畏困难的乐观精神与报春而不居功的谦逊风格。

这首词是毛泽东读了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同题诗后写的。

现在请读陆游的词《卜算子•咏梅》,看看这两首同题词读后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2)简介陆游词的时代背景及词的大意

 

四、浓情读词,体悟情感。

   虽然毛泽东创作这首词的时候(1961年12月),正是我们国家最困难的时期,面对来自国内自然灾害和国外反华势力等重重压力,毛泽东任然非常乐观,以这首词表达了共产党人不怕困难、乐观谦逊的革命态度。

让我们在一段激昂欢快的乐曲声中再次带着赞颂的感情朗读毛泽东的词《卜算子•咏梅》。

 

 

1题目(词牌名)

2格式

“送春归”的“归”是什么意思?

 “已是悬崖百丈冰”真是写悬崖上的冰有一百丈那么厚吗?

“俏也不争春”是什么意思?

“她在丛中笑”是什么意思?

风雨刚刚把春天送回来,飞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的来到。

已经是冰封雪冻最寒冷的时刻,悬崖边上还盛开着俏丽的梅花。

梅花虽然美丽,但并不炫耀自己,只是为了向人们报告春天到来的信息。

等到百花盛开的时候,梅花无比欣慰的飘落在花丛中。

第一句写的是自然界冬去春来的更替现象,从“送、迎”用词上体现了作者崇高的人文素养。

第二句词“已是悬崖百丈冰”应运了诸如“飞流直下三千尺”、“轻舟已过万重山”诗句中的夸张手法,赞美梅花不畏严寒、凌寒盛开的品格。

写出了梅花谦逊、不居功自傲的作风。

“她在从中笑”写出梅花看到百花盛开的欣慰,表现了梅花的坦荡与无私。

(陆游词很伤感、压抑而毛泽东词充满乐观、积极的态度。

陆游生活在金朝派兵攻打宋朝的时代,面临山河破碎的现实,他力主抗战,然而遭到的却是投降派一次次的打击和排挤。

词中那株生在荒郊野外的梅花,在断桥边自开自落,无人理睬,暮色降临,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这显然是陆游不幸遭遇的缩影。

陆游虽然饱经摧残,屡遭打击,但矢志不渝。

他就像那株梅花一样,不想去争艳夺宠,任凭百花的妒忌与排斥,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坚定的信念和坚贞不屈的品格。

 

师:

谁还积累了有关赞颂梅花的诗句。

 

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自学,让学生走进词的意境,整体感知词的主要内容。

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先自学,再与小组交流。

 

课件播放著名画家为这首词配的画,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词的上阙。

读-析-议-画-读是刚才学习词的上阙时运用的学习方法,请用同样的方法学习词的下阕

 

教学后记

 

小辛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表

教学

内容

22.跳水

课型

精读

预习

安排

读熟课文

教学

目标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朗读能力。

2、学习用注意事物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体会孩子走向横木时的危险处境,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3、通过换角色讲故事,培养学生说话、想象能力及创造性思维,学习船长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1、理解事情的发展,是由于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联系而产生、发展、变化的。

2、学习船长急中生智,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难点:

学习用注意事物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体会孩子走向横木时的危险处境,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学情预设

应对策略

修改补充

一、激趣导入,交流资料。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跳水吗?

奥运会上,我国的体育健儿在跳水项目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自豪。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不是体育比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

(板书:

跳水。

  《跳水》是谁写的?

你还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音,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指导朗读精彩句段。

这个故事给你什么感觉?

你认为这个惊险故事中的关键性人物到底是谁呢?

找出有关句段读一读。

 

 

四,读孩子得救了的相关句子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孩子得救了,我们每一位读者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提示:

可以对孩子说,对船长说,也可以对水手们说……)

2、假如你当时在场,你还有别的办法救小孩吗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的文学家。

他一生中写了很多作品,如《战争与和平》、《复活》等等。

⑴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写错的字。

“吓唬”应读xiàhu  “龇”的读音zī“猴”书写时不要多写一竖。

⑵交流不懂的词语,(互相提问,互相解答)放肆  桅杆  醒悟  龇牙咧嘴

 

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发生了危险,船长要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孩子得救了。

(趣、险、智……) 

1、猴子。

由于猴子的方肆,才激怒了孩子,发生了危险

2、水手。

如果没有水手们在旁边的笑,小男孩也没有那么急切的想挽回自己的面子。

 

3船长。

船长在那么危急的时刻,别人都吓傻了的情况下,竟能有那么理智与果断的处理,很机智。

(万分危急、千钧一发、危在旦夕……)

①    学生读相关的句子体会:

“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

“向海里跳!

快!

不跳我就开枪了!

一!

二!

想法:

a、孩子掉在甲板上必死无疑;跳入海中,虽有危险,但因海水的缓冲作用,可能还有生存的机会。

b、要快,否则孩子就会失足掉下来。

c、用枪逼迫孩子,使孩子不犹豫,马上跳下来。

 

1、“孩子像颗炮弹……”说明孩子从很高的横木上跳下来,就像炮弹一样猛,如果掉在甲板上一定会死。

由此可见船长机智、果断。

2、“40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40秒钟虽然不长,但大家由于担心、害怕、紧张,因而觉得时间太长了。

找海绵垫(床上被褥)、让水手围成一圈手拉手在下面接着、找直升飞机、让水手上去救孩子……)

 

1、、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起因、发生、发展、高潮、结果)来概括

2、根据人物之间联系的来概括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

是啊,猴子太放肆了,它有哪些放肆的举动?

请你读出来。

引导学生想象猴子放肆的动作,进而让学生读的绘声绘色。

体会水手的三次大笑,使学生能够分析出水手的三次大笑对猴子的放肆和孩子身临险境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引导:

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孩子处境的危险吗?

就在这危急时刻,船长出现了,他是怎样做的?

想象一下,当时船长是怎么想的?

指导朗读:

语气坚决、语速快、声音响亮。

读出船长的机智、果断

启发提问:

这是不是救孩子的唯一办法,为什么?

 

1孩子像颗炮弹说明了什么?

 

2、40秒钟,为什么让大家觉得时间太长呢?

教学后记:

 

小辛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表

教学

内容

23.清贫

课型

精读

预习

安排

1、读熟课文,写会生字。

2、勾画感受深的句子,批注感受。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流利、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用对话、动作、神态刻画人物形象,感受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

3、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体会,感受方志敏甘于清贫、矜持不苟、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

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体会,感受方志敏甘于清贫、矜持不苟、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学情预设

应对策略

修改补充

一、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生,有的人庸庸碌碌,有的人充实幸福。

因为他们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不同,无私奉献、珍爱生命、恪尽职守、自尊自信,这些都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亮点。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悟一下革命烈士方志敏的精彩人生。

二、交流资料:

师:

课前我们搜集了许多关于关于方志敏的资料以及小故事,谁先来把你搜集到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从中你体会到方志敏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初读课文解决疑难

1.小组内交流预习中的疑难字词,解决不了的记录下来

2.全班交流,解决疑难

四、自由读课文初谈体会

1、说一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说一说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五、品读课文交流感想

出示中心问题

你从文章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高尚情操?

结合具体的字、词、句以及手中的资料说说自己的感受。

要求:

1.边读边画,品读词句,并在旁边作批注。

2.读完后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六、再谈清贫升华情感

师:

孩子们学习完这篇文章,此时此刻你对“清贫”又有了怎样的理解呢?

七、结束语

方志敏--这个名字更多地是与一种精神连在一起的,成为历史的一个闪光坐标点。

直到今天,我们想起他,想起他的“清贫”,仍能感受出一份历史的厚重,为一种纯粹和高尚而震撼。

因为他的高尚情操和革命信仰是无数革命先驱所具备和追求的。

课下请同学们继续搜集其他革命者的精彩人生故事。

 

清廉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热爱革命事业……

 

贫穷清苦贫苦清廉

 

奢侈:

花费大量钱财追求过分享受。

矜持不苟:

庄重谨严,丝毫也不马虎。

企望:

期盼,希望。

 

一:

第1段“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

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

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

生1:

作为共产党的一个高级将领,方志敏“十余年”“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难能可贵,值得敬仰。

生2:

而且他“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他依然能克己奉公,甘于清贫,令人敬佩,可以说“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是他一生的写照他的清贫关键在清。

“这在国民党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已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生1:

说明了不仅是方志敏一个人这样,甘于清贫,舍己为公是每一个共产党员所具备的美德。

生2:

每个共产党员都能做到的事在国民党的伟人们看来却“颇似奇迹”,“认为夸张”足以说明当时国民党的军队极力追求个人利益,而共产党员是真正奉献于革命事业的人。

二:

第2段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

那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

生1:

“满肚子热望”说明国民党兵认为从方志敏身上一定能得到一笔可观的意外之财,因为方志敏当时是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在他们看来方志敏应该和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一样十分有钱。

但是事实是方志敏清贫一生,清廉一生。

生2:

“从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这传神的动作描写把国民党士兵贪婪丑恶的嘴脸刻画的淋漓尽致,并且把这当作一件趣事来谈可以看出方志敏面对被捕毫不畏惧,这恰恰是对敌人强烈的嘲讽与蔑视。

这种胸襟和气度着实令人敬佩。

 生3:

敌人搜遍全身之后只发现了一块表和一支笔,作为共产党的高级将领方志敏身上居然一个铜板都没有。

这一看似“有趣”的事实恰恰证明了方志敏清贫廉正的高尚情操。

生:

“表”和“笔”都是方志敏进行革命工作所必需的,说明方志敏心里想的只有革命事业。

三:

方志敏与“士兵”的对话内容以及国民党士兵的情绪变化。

生1:

面对凶恶贪婪的国民党士兵的要挟、威吓,方志敏微笑面对、从容应答,共产党员淡定伟岸的气度令人钦佩。

生2:

敌人从“摸、捏”到“威吓”再到“弓着背细细地捏一遍”,这些动作描写形象的再现了国民党士兵的贪婪本性,也说明当时的国民党军队从上到下都以发财为目的。

从中我也理解了方志敏所说的“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的,个个都有钱”的深意。

生:

国民党士兵情绪上的变化进一步从侧面印证了方志敏清贫的人生信念和矜持不苟的革命情操。

当最后确定方志敏这位共产党高级将领确实没有钱的时候所流露出来的惊讶,恰恰说明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

四:

第九段补叙内容

生:

交待方志敏的全部家当只有“汗褂裤”和“带底的丝袜”,进一步说明方志敏的清贫。

生:

这几件“汗褂裤”和“带底的丝袜”被保藏着,而且被方志敏是为“传家宝”。

这就是我们清贫一生,可敬可爱的共产党员啊!

生1:

清贫关键在清,这是一种人生信念。

生2:

清贫是一种价值观念,一种品德修养。

生3:

清贫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传统。

……

 

 

师:

方志敏是一个真正奉献于革命事业的共产党人,1935年1月被捕入狱后,在狱中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记实》等篇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清贫》(板书课题)谁先来谈一谈:

你认为“清贫”是什么意思?

师: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清贫》,相信读完文章之后,大家会对“清贫”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师:

这一对比说明了什么呢,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

从方志敏被捕时的情景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追问:

方志敏被捕时身上仅有的这两样东西说明了什么?

 

师:

是啊!

传神生动的语言、动作描写把人物的性格、品质刻画的淋漓尽致。

那么国民党士兵从“满肚子热望”到“猜疑、不相信”,从“企望有新的发现”到“失望”直至“怀疑而惊异”这一系列情绪上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呢?

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内心,入情入境

 

师:

孩子们,方志敏之所以能够一生清贫、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就是因为他有坚定的革命信念,他深爱着我们可爱的祖国。

(出示拓展文章:

《可爱的中国》片段节选)

师:

读完这篇文章相信大家对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有时候,“清贫”和“富有”是可以结伴而行的,你觉得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员的“富有”又是什么呢?

 

教学后记:

 

小辛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表

教学

内容

24*儿子的采访

课型

略读课文

预习

安排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道爸爸有哪三个愿望,并根据三个愿望谈自己的感受 。

2、联系生活实际,运用采访的方式了解父母对人生三个愿望的感悟。

教学

重难点

1知道爸爸有哪三个愿望。

2并根据三个愿望谈自己的感受 。

教学手段

媒体

教学环节

学情预设

应对策略

修改补充

一、畅谈理想,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触摸成人的内心世界。

请大家都敞开自己的心扉,畅所欲言,希望你们能和爸爸妈妈实现心灵的对接。

同学们,闭上眼睛,不知你是否想起了自己美丽的梦想?

现在就让我们谈谈自己的梦想吧!

学生各抒己见。

一、畅谈理想,埋下伏笔。

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触摸成人的内心世界。

请大家都敞开自己的心扉,畅所欲言,希望你们能和爸爸妈妈实现心灵的对接。

同学们,闭上眼睛,不知你是否想起了自己美丽的梦想?

现在就让我们谈谈自己的梦想吧!

学生各抒己见。

二、阅读课文,感受父亲的三个愿望。

   1.自由阅读,了解儿子采访爸爸的过程,了解爸爸的三个愿望。

(1)思考:

课文描写了一件什么事?

 

(2)总结出爸爸的三个愿望。

 

(3)读课文中儿子的作文《我眼中的爸爸》,谈谈对爸爸的认识,体会爸爸为什么会有这样三个愿望。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围绕以下话题交流:

1.爸爸的愿望的确与众不同,你能理解吗?

你们生活中有吃不下、睡不着、笑不出来的时候吗?

2.你认为爸爸的愿望容易实现吗?

谈谈自己的理解。

3.你们喜欢这位爸爸吗?

4.教师小结:

有位禅者说过:

众生就像牛一样,被尘世中的种种俗事束缚着,生生死死不得解脱。

这句话听起来有点悲哀。

但不管我们人生道路是曲折还是平坦,我都祝福你们——孩子们“吃得下饭、睡得着觉、笑得出来。

”平平淡淡才是真。

 

 

学习成绩好,当老师,考好的大学等。

1说不全面。

2没抓住重点。

一是吃得下饭;二是睡得着觉;三是笑得出来。

为儿子着向,真实等。

没考好,挨批评。

1不容易,生活难免有不如意。

2容易,只要乐观面对

 

1围绕题目提问题。

2抓人物补入事件。

 

1引导他们联系老师的话来体会。

2结合生活实际。

 

师:

实际爸爸只是想让孩子快快乐乐、健健康康的成长,有时最容易的也是最难的。

 

教学后记

小辛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表

教学

内容

25*挑柴

课型

略读课文

预习

安排

预习课文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第一次”深入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情感。

3感受“我”第一次挑柴的经历,体会文中蕴涵的道理。

教学

重难点

1了解课文,体会道理。

2理解“人生的担子不管有多重,咬紧牙,挺住!

这句话。

教学手段

媒体

教学环节

学情预设

应对策略

修改补充

一、导入新课。

     1.你们平时在家里都能做些什么事情?

承担什么义务?

2.介绍本文作者当时生活的年代和生活环境,直接导入新课。

二、自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读顺。

2.思考:

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三、抓住重点,进行主题研讨。

1.抓住“人生的担子不管有多重,咬紧牙,挺住!

”这句话,交流探讨。

(1)从文章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是“咬紧牙,挺住!

”找出来读一读。

(2)在他最艰难的时候,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2.抓住“第一次”挑柴,畅谈感受。

(1)“我”第一次上山的经历是怎样的?

有哪些体会?

边读课文,边在你感受深的地方作批注。

( 2)作者的第一次挑柴经历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再读全文,把“我”的感受读出来。

四、阅读链接生活。

将本课课文故事讲给家长听,尤其是要就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与他们进行交流,听听他们有什么想法,也想一想:

自己今后在家庭生活中该做些什么?

 

洗衣服,做饭,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1不全面

2太罗嗦

10、11段

坚持就是胜利

有新鲜,有快乐,但更多的是困难:

路途遥远,体力不支,干粮丢了,担子越来越重。

 

课件出示

 

1说全面起因、经过、结果。

2分段各概括成一句话。

 

师:

同一个咬字,有什么不同感受,读一读。

 

自己结合最后一句谈谈想法。

教学后记

 

小辛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表

教学

内容

生活的启示

课型

阅读链接

预习

安排

读熟

教学

目标

1.回忆课文主题,读懂故事,通过生活中的三件小事得到启示,受到教育。

2.感悟哲理,真正做到启心灵之智,示行为之范。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回忆课文主题,读懂故事,通过生活中的三件小事得到启示,受到教育。

难点:

感悟哲理,真正做到启心灵之智,示行为之范。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学情预设

应对策略

修改补充

一、回顾、梳理本单元所学课文。

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要告诉我们哪些人生的道理?

2、学生思考并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二、阅读本次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