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氮肥的种类性质好施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248678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氮肥的种类性质好施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常用氮肥的种类性质好施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常用氮肥的种类性质好施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常用氮肥的种类性质好施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常用氮肥的种类性质好施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用氮肥的种类性质好施用.docx

《常用氮肥的种类性质好施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氮肥的种类性质好施用.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用氮肥的种类性质好施用.docx

常用氮肥的种类性质好施用

7.3常用化学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氮肥工业一般以空气中的氮气(N2)和燃料(煤、石油、天然气)中的氢气(H2)为原料,在高温、高压和催化条件下合成氨,再经多种氨加工流程,生产各种商品氮肥。

合成氨的基本反应如下:

  合成的氨可直接作氮肥施用,也是加工其它氮肥的基本原料。

氨在常温常压是气体,部分理化性质如表7-2。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的肥料以液氨和由液氨配制的流体复混肥比例较高,西欧、前苏联生产硝铵较多,中国、日本以及多数发展中国家主要发展尿素。

1995年我国的氮肥结构中,碳酸氢铵氮899.7×104吨,占总产量的48.4%;尿素氮805.7×104吨,占43.4%,其余的含氮肥料包括:

氯化铵、硝酸铵、磷铵、硝酸磷肥、硫酸铵、氨水等一共151.4×104吨,占8.2%。

表7-2 氨的部分理化性质

氨(NH3)

性质

分子量

17.03

含N,%

82.0

沸点

-33.4℃

冰点

-77.7℃

液体密度

637.8g/L(0℃)

蒸气密度

0.708g/L(0℃)

气化热

4.42kJ/g(-33.4℃)

  对化学氮肥来说,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最常用的是按含氮基团进行分类。

据此,可以将化学氮肥分为铵(氨)态氮肥、硝态(硝铵态)氮肥、酰胺态氮肥、氰氨态氮肥四类。

通过各种物理和化学方法可将肥料加工成缓释的长效肥料,由于其性质有别于一般化学肥料,故也将之作为一类肥料加以介绍。

7.3.1铵(氨)态氮肥

  养分标明量为铵盐(氨)形态氮的单质氮肥称为铵(氨)态氮肥。

如碳酸氢铵、硫酸铵、氯化铵、氨水、液氨等。

它们的共同点包括:

(1)易溶于水,作物能直接吸收利用,肥效快速;

(2)肥料中的铵离子解离后能与土壤胶体上的交换态阳离子交换而被吸附在胶粒上,在土壤中移动性不大,不易流失;(3)在碱性环境中易分解释放出氨气,尤其是液态氮肥和不稳定的固态氮肥本身就易挥发,与碱性物质接触后挥发损失加剧;(4)在通气条件良好的土壤中,铵(氨)态氮可进行硝化作用,转化为硝态氮,使化肥氮易遭流失和反硝化损失。

7.3.1.1碳酸氢铵(ammoniumbicarbonate)

  碳酸氢铵简称碳铵。

自1958年我国第一套小型生产装置试产以来,已生产了近半个世纪,一直是我国主要的氮肥品种。

到1995年,年产量达899.7×104吨,占氮肥总产量的48.4%,仍居各氮肥品种之首。

其主要成分的分子式为NH4HCO3,含氮17%左右。

碳铵是一种无色或白色化合物,呈粒状、板状、粉状或柱状细结晶,比重1.57,容重0.75,易溶于水,0℃时的溶解度为11%,20℃时为21%,40℃时为35%。

  碳铵是酸式碳酸盐。

由于碳酸是一种极弱的酸,常温下氨是一个活泼的气体分子。

二者结合生成的碳铵分子极不稳定,即使在常温(20℃)条件下,也很易分解为氨、二氧化碳和水。

其反应式为:

  由该反应式可见,碳铵分解的过程是一个损失氮素和加速潮解的过程,是造成贮藏期间碳铵结块和施用后可能灼伤作物的基本原因。

影响碳铵分解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肥料本身的含水量。

随着温度的升高,由碳铵分解的三个组分,将迅速提高其蒸汽分压(表7-3)10℃时的碳铵蒸气分压仅为0.171千帕,占正常大气压101千帕的0.17%,此时碳铵分解很慢。

20℃时,碳铵蒸汽分压上升到0.597千帕,虽比10℃时增加近3.5倍,但碳铵分解仍较慢,30℃时,碳铵蒸汽分压达到10℃时的11.3倍。

碳铵开始大量分解。

随着温度的进一步提高,碳铵蒸汽分压迅速增加,碳铵剧烈分解。

表7-3 不同温度下碳铵的蒸汽分压

温度(℃)

蒸汽分压(kPa)

温度(℃)

蒸汽分压(kPa)

102030

0.1710.5971.930

405060

5.6942.70101.00

  由于碳铵生产过程中不能用常法加热干燥,故碳铵产品常含有吸湿水约3.5%,高的可达5.0%。

较高的水分含量导致碳铵潮解、结块,敞开时加速其挥发。

一般来说,碳铵水分含量<0.5%称干燥碳铵,常温下不易分解;含水量<2.5%时分解较慢;若含水量>3.5%,分解明显加快。

农用碳铵的含水量一般控制在3.5%以下。

  碳铵结晶体的粒度,由于影响其表面积和吸湿水含量,因此也能明显影响其分解挥发(表7-4)

表7-4 不同粒度碳铵的分解挥发(20±5℃)

结晶粒度(mm)

不同放置天数后碳铵的分解失重(%) 3         5         7       10

>0.90.850.45<0.18

1.52.02.05.0

4.56.07.514.0

9.513.518.034.0

20.026.534.562.0

  目前,小氮肥厂广泛采用添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来增大碳铵晶粒。

如添加十五烷基磺酰氯、十烷基苯磺酸铵等,效果很好。

  虽然碳铵的化学性质不稳定,但其农化性质较好。

碳铵是无酸根残留的氮肥,其分解产物氨、水、二氧化碳都是作物生长所需要的,不产生有害的中间产物和终产物,长期施用不影响土质,是较安全的氮肥品种之一。

  碳铵施入土壤后很快电离成铵离子和重碳酸根离子,铵离子很容易被土粒吸附,不易随水移动。

因此,只要碳铵能较完全地接触土壤,被土粒充分吸附,则施用后的挥发并不比其它氮肥明显的高。

有些条件下,如在石灰性土壤上,深施后还可能比其它氮肥具有更好的作用效果。

  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国对碳铵的生产、运销和施用已积累了较成熟的经验。

生产上以降低产品含水量和防止结块、分解为中心,已广泛采用加入添加剂、机械压粒及化学改性等多种方法提高产品质量。

机械压粒是将细晶状碳铵压成粒重约1克的颗粒状,可减少表面积,降低分解挥发程度。

化学改性是指在碳铵产品中加入一定量的磷酸铵和氧化镁,使其发生反应以吸收碳铵中的吸湿水,形成磷酸镁铵,使产品稳定和干燥。

反应式如下:

  改性碳铵可较长期存放而不致结块。

田间肥效亦高于普通碳铵。

并可作为生产三元复合肥的原料。

  碳铵的合理施用原则和方法一直在不断发展。

施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掌握不离土、不离水的施肥原则。

把碳铵深施覆土,使其不离开水土,这样有利于土粒对肥料铵的吸附保持,持久不断地对作物供肥。

深施的方法包括作基肥铺底深施、全层深施、分层深施,也可作追肥沟施和穴施。

其中,结合耕耙作业将碳铵作基肥深施,较方便而省工,肥效较高而稳定,推广应用面积最大。

7.3.1.2硫酸铵(ammoniumsulfate)

  硫酸铵肥料主要成分的分子式为(NH4)2SO4,简称硫铵,俗称肥田粉。

硫铵是我国使用和生产最早的氮肥品种。

1906年,上海进口的第一批化肥就是硫铵。

  硫酸铵肥料为白色结晶,若为工业副产品或产品中混有杂质时常呈微黄、青绿、棕红、灰色等杂色,含氮率为20%~21%。

硫酸铵肥料较为稳定,分解温度高达280℃。

不易吸湿,20℃时的临界吸湿点在相对湿度81%。

易溶于水,0℃时溶解度达70g/100g水,肥效较快,且稳定。

硫铵在世界氮素化肥发展初期增长很快,应用广泛,在氮肥中所占比例高。

我国长期将硫铵作为标准氮肥品种,商业上所谓的“标氮”,即以硫铵的含氮量20%作为统计氮肥商品数量的单位。

  目前,硫铵在我国氮肥总量中所占比重已很小,多数是炼焦等工业的副产品。

我国现行硫铵产品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

含氮20.5%~21.0%、含水分0.1%~0.5%、含游离酸<0.3%。

  硫酸铵肥料中除含有氮之外,还含硫25.6%左右,也是一种重要的硫肥。

硫铵与普通过磷酸钙肥料一样,是补充土壤硫素营养的重要物质来源。

  硫酸铵肥料施入土壤以后,很快地溶于土壤溶液并电离成铵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由于作物对营养元素吸收的选择性,吸收铵离子的数量多于硫酸根的数量,在土壤中残留较多的硫酸根离子,与氢离子(来自土壤或根表面铵的交换或吸收)结合,使土壤变酸。

肥料中离子态养分经植物吸收利用后,其残留部分导致介质酸度提高的肥料称之为生理酸性肥料。

  硫酸铵肥料中的硫酸根在还原性较强的土壤上可通过生物化学过程还原为硫化氢,硫化氢可侵入作物根细胞,使根变黑,部分乃至全部丧失吸收功能。

当土壤中有较多的亚铁离子存在时,由于亚铁离子可与硫化氢形成硫化亚铁沉淀,而作为硫化氢的解毒剂。

当然,如果在根内输导组织中形成硫化亚铁沉淀则同样会阻碍作物根系的吸收。

  除还原性很强的土壤外,硫酸铵适用于在各种土壤和各类作物上施用。

可作基肥、追肥、种肥。

作基肥时,不论旱地或水田宜结合耕作进行深施,以利保肥和作物吸收利用,在旱地或雨水较少的地区,基肥效果更好。

作追肥时,旱地可在作物根系附近开沟条施或穴施,干、湿施均可,施后覆土。

硫酸铵较宜于作种肥,注意控制用量,以防止对种子萌发或幼苗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7.3.1.3氯化铵(ammoniumchloride)

  氯化铵肥料主要成分的分子式为NH4Cl,简称氯铵。

氯化铵肥料可以直接由盐酸吸收氨制造,但其主要来源则是作为联碱工业的联产品。

氯铵中的氯根来自食盐,铵离子来自碳酸氢铵。

生产过程的总反应式为:

  每生产一吨纯碱,可联产约1吨氯铵,随着我国联碱工业的发展,联产氯铵的数量将会不断增加。

  氯铵肥料为白色结晶,含杂质时常呈黄色,含氮量为24%~25%。

氯铵临界吸湿点较高,20℃时为相对湿度79.3%,接近硫铵,但肥料产品中由于混有食盐、游离碳酸氢铵等,有氨味,吸湿性比硫铵稍大,易结块,甚至潮解,生产上有时将之精制并粒状化来降低其吸湿性。

氯铵的溶解度比硫铵低,20℃时,100g水中可溶解37g。

氯铵肥效迅速,与硫铵一样,也属于生理酸性肥料。

作为联碱工业的联产品,其质量标准为:

含NH4Cl90%~95%,含N24%~25%,NaCl0.6%~1.0%,碳铵等其它杂质<3.0%,水分1.5%~3.0%。

  氯铵施入土壤后,遇水很快电离成铵离子和氯根,铵离子被土壤胶体吸附,氯根则与被交换出来的阳离子生成水溶性化合物。

在酸性土壤中,氯根与被交换下来的氢离子结合生成盐酸,使土壤溶液酸性加强。

在中性或石灰性土壤中,氯铵与土壤胶体作用的结果生成氯化钙。

氯化钙易溶于水,在雨季及排水良好的地区可被淋洗流失,可能造成土壤胶体品质下降。

而在干旱地区或排水不良的盐渍土壤中,氯化钙在土壤溶液中积累,造成溶液盐浓度增高,也不利于作物生长。

  氯铵在土壤中的硝化作用比硫铵慢,这是由于氯铵肥料中含有的大量氯根对硝化作用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这就使得氯铵中的铵态氮的硝化流失减少。

氯铵不象硫铵那样在强还原性土壤上会还原生成有害物质,因而施用于水田的效果往往比硫铵更好、更安全。

但由于其副成分氯根比硫酸根具有更高的活性,能与土壤中两价、三价阳离子形成可溶性物质,增加土壤中盐基离子的淋洗或积聚,长期施用或造成土壤板结,或造成更强盐渍化。

因此,在酸性土壤上施用应适当配施石灰,在盐渍土上应尽可能避免大量施用,氯铵不宜作种肥,以免影响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

  此外,诸如马铃薯、亚麻、烟草、甘薯、茶等作物为明显的“忌氯”作物。

施用氯铵肥料能降低作物块根、块茎的淀粉含量,影响烟草的燃烧性与气味,降低亚麻、茶叶产品品质等。

7.3.1.4氨水(ammoniawater)

  氨水肥料主要成分的分子式为NH4OH或NH3·H2O,含氮12%~16%,作为副产品的氨水含氮量可能更低。

  氨水是液体肥料,呈强碱性,并有强烈的腐蚀性,除挥发性强之外,还有渗漏问题。

旱地施用氨水无论作基肥或是追肥都应开沟深施,并兑水稀释数倍,以免灼伤植物,水田淌灌,亦可在水稻插秧前结合旋耕犁耕将氨水施入田中。

贮运过程中,应注意防挥发、防渗漏、防腐蚀。

7.3.1.5液氨(liquidammonia)

  液氨又称液体氨,是将氨气压缩为液态直接作肥料施用。

液氨肥料有效成分的分子式为NH3,含氮率高达82%,是含氮率最高的氮肥品种。

将液氨直接用作氮肥始于本世纪30年代的美国。

本世纪50年代之后,液氨施用技术趋于成熟,引起世界各国重视。

如澳大利亚、加拿大、丹麦、墨西哥等国,液氨施用已具相当规模。

7.3.2硝态氮肥与硝铵态氮肥

  养分标明量为硝酸盐形态的氮肥为硝态氮肥。

如硝酸铵、硝酸钙等。

养分标明量为硝酸盐和铵盐形态的氮肥称为硝铵态氮肥。

如硝酸铵。

其共同点:

(1)易溶于水,速效,吸湿性强,易结块;

(2)硝酸根离子不能被土壤胶体吸附,在土壤溶液中易随水移动;(3)在土壤中,硝酸根可经反硝化作用转化为游离的分子态氮(氮气)和多种氧化氮气体(NO、N2O等)而丧失肥效;(4)多数硝态氮肥能助燃或本身就易燃易爆,在贮运过程中应注意安全。

7.3.2.1硝酸铵(ammoniumnitrate)

  硝酸铵肥料简称为硝铵,其有效成分分子式为NH4NO3,硝铵是当前世界上的一个主要氮肥品种。

二次世界大战后硝铵在原苏联和欧美各国发展较快,在氮肥中所占比例较高。

我国从50年代起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先后建立了几十个硝铵厂。

工业上生产硝铵是将合成氨在高温、高压及铂催化条件下生成硝酸,再由硝酸吸收铵生成硝铵。

  硝铵肥料含氮率为33%~35%。

目前生产的硝铵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结晶的白色细粒,另一种是白色或浅黄色颗粒。

细粒状的硝铵吸湿性很强,徐徐干燥时,容易结成硬块,空气湿度大的季节会潮解变成液体,湿度变化剧烈和无遮盖贮存时,硝铵体积可以增大,以致使包装破裂,贮存时应注意防潮。

颗粒硝铵如表面附有诸如矿质油、石蜡、磷灰土粉等防湿剂,吸湿性较小,可以在纸袋中保存,但也应注意防潮。

  硝铵肥料施入土壤后,很快溶解于土壤溶液中,并电离为移动性较小的铵离子和移动性很大的硝酸根离子。

由于二者均能被作物较好地吸收利用,因此硝铵是一种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成分的氮肥,属于生理中性肥料。

由于硝酸根较大的移动性,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将硝铵作基肥和雨季追肥施用。

硝酸铵作旱地追肥效果较好。

硝酸铵适用于各类土壤和各种作物,但不宜于水田。

  硝铵不宜作种肥,因为其吸湿溶解后盐渍危害严重,影响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

  出于贮运与施用安全的考虑,以及硝态氮的水解及食物污染问题,有些国家明确控制硝态氮肥的施用范围与数量。

  硝铵的改性是改善其吸湿性和防止燃爆危险的重要途径。

最重要的硝铵改性氮肥是硝酸铵钙和硫硝酸铵。

硝酸铵钙又名石灰硝铵,其主要成分NH4NO3、CaCO3,含氮率约20%,其加工方法是将硝铵与碳酸钙混合共熔而成。

硫硝酸铵则由硝铵(74%左右)与硫铵(26%左右)混合共熔而成;或由硝硫酸混合后吸收氨,结晶、干燥成粒而成。

7.3.2.2硝酸钠(sodiumnitrate)

  硝酸钠又名智利硝石,因盛产于智利而闻名。

除天然矿藏外,硝酸钠也可利用硝酸进行加工生产。

其有效成分分子式为NaNO3。

  硝酸钠含氮量为15%~16%,商品呈白色或浅色结晶,易溶于水,10℃时溶解度为96g/100g,20℃临界吸湿点为相对湿度74.7%,比硝铵稳定。

国外长期将硝酸钠施用于烟草、棉花等旱作物上,肥效较好。

对一些喜钠作物,如甜菜、菠菜等肥效常高于其它氮肥。

7.3.2.3硝酸钙(calsiumnitrate)

  硝酸钙常由碳酸钙与硝酸反应生成,也是某些工业流程(如冷冻法生产硝酸磷肥)的副产品。

其有效成分分子式为Ca(NO3)2。

  硝酸钙纯品为白色细结晶,肥料级硝酸钙为灰色或淡黄色颗粒。

其含氮率为13%~15%。

硝酸钙肥料极易吸湿,20℃时临界吸湿点为相对湿度的54.8%,很容易在空气中潮解自溶,贮运中应注意密封。

硝酸钙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

硝酸钙在作物吸收过程中表现出较弱的碱性,但由于含有充足的钙离子并不致引起副作用,故适用于多种土壤和作物。

含有19%的水溶性钙对蔬菜、果树、花生、烟草等作物尤其适宜。

7.3.3酰胺态氮肥(amidenitrogenfertilizer)

  养分标明量为酰胺形态氮的氮肥称为酰胺态氮肥,如尿素(urea)。

  尿素是人工合成的第一个有机物,但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如新鲜人粪中含尿素0.4%。

尿素作为氮肥始于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尿素含氮量高,用途广和工业生产流程的不断改进,尿素生产在世界各国发展很快。

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建立中型尿素厂。

1973年后,随着年产30万吨合成氨的大型尿素厂陆续兴建,我国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尿素生产国。

尿素已成为我国氮肥生产中最重要的品种之一。

尿素肥料的有效成分分子式为CO(NH2)2,化学上又称之为脲。

  尿素肥料的含氮率为45%~46%,普通尿素为白色结晶,呈针状或棱柱状晶体,吸湿性强,目前生产的尿素肥料多为颗粒状,并加用防湿剂制成一种半透明颗粒。

在气温为20℃以下时,吸湿性较弱。

随着气温升高,其吸湿性明显增强。

尿素20℃时临界吸湿点为相对湿度的80%,但至30℃时,临界吸湿点降至72.5%,因此,要避免在盛夏潮湿气候下敞开存放。

此外,尿素与其它肥料混合时会明显降低吸湿点。

30℃时与硫铵混合,可降至相对湿度的56.4%,与氯化钾混合可降至60.3%,与硝铵混合可降至18.1%,尿素肥料与其它肥料掺混时应特别注意这一问题。

大粒尿素的生产与试用实践表明,这种尿素能较好地防止吸湿和延长肥效。

  尿素易溶于水,20℃时的溶解度为105g/100g,比硫铵高出一倍。

尿素为中性有机分子,在水解转化前不带电荷,不易被土粒吸附,故很易随水移动和流失。

  尿素一经施入土壤,在脲酶催化作用下即开始水解。

脲酶由多种土壤微生物所分泌,也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体内。

脲酶数量及其活性常与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有密切关系。

表土中脲酶比心土和底土中多。

尿素水解的反应式为:

  尿素水解速度与土壤酸度、温度、湿度以及土壤类型、熟化程度及施肥方式等有关。

湿度适宜时,气温越高水解速率越大。

一般来说,当气温为10℃左右时,全部水解约需1~2周,20℃时约4~5天,30℃时约1~3天。

  作物根系可以直接吸收尿素分子,但数量不大。

施入土壤的尿素主要以水解后形成的铵和硝化后的硝态氮形态被吸收。

因而,尿素施入土壤后表现出的许多农化性质与碳铵相类似。

  尿素水解后由于生成了氨气,氨挥发损失成为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

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表明,若将尿素撒施于水田表面,由于水解后产生氨,稻田水层的pH值明显上升(有时可达到9.0以上),加上水层中藻类快速生长大量利用二氧化碳,使水中的氢氧根难以与二氧化碳结合,氨挥发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因此,尿素即便是用于酸性土壤水田,同样也存着氨挥发问题。

尿素用于水田后的氨挥发损失可占施入氮量的百分之几到百分之五十以上,大都在10%~30%,约占水田氮损失总量的50%~80%。

尿素用于旱地的氨挥发损失主要发生于pH>7.5的石灰性或碱性土壤上,损失量可占施入氮量的12%~60%。

  尿素可用作基肥和追肥。

因其供应养分快、养分含量高、物理性状好,尤其适合于作追肥施用,有条件时,追肥同样要强调深施,至少要保证能以水带肥,以减少肥料损失数量。

  尿素以中性反应的分子态溶于水,水溶液离子强度较小,直接接触作物茎叶不易发生危害;尿素分子体积小,易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有利于作物吸收、运输;尿素进入叶内,引起细胞质壁分离的情况很少,即使发生,也容易恢复。

由于尿素的这些特点,使其作为根外追肥特别合适。

尿素作根外追肥时的浓度一般为0.5%~2.0%,因不同作物而异(表7-5)

  根外追施尿素肥料宜在早晨或傍晚,喷施液量取决于植株大小、叶片状况等。

一般隔7~10天喷一次,共喷2~3次。

作根外追施的尿素肥料的缩二脲含量一般不得超过0.5%,尤其是幼苗期作物对其较敏感,受缩二脲危害的叶片叶绿素合成障碍,叶片上出现失绿、黄化甚至白化的斑块或条纹。

表7-5  几种作物喷施尿素的参考浓度

作物种类

建议喷施浓度(%)

稻、麦、禾本科牧草                             

2.0

黄瓜

1.0~1.5

萝卜、白菜、菠菜、甘蓝

1.0

西瓜、茄子、甘薯、花生、柑桔

0.4~0.8

桑、茶、苹果、梨、葡萄

0.5

柿子、番茄、草莓、温室黄瓜及茄子、花卉

0.2~0.3

  氰氨化钙,俗称石灰氮,也是一种有机氮肥,其主要成分分子式为CaCN2,含氮率约为20%~22%。

氰氨化钙施入土壤后发生以下水解过程:

  由于这一水解过程的产物是尿素,故也有人将氰氨化钙肥料归入酰胺态氮肥。

氰氨化钙除用作肥料外,尚可用作除莠剂、杀虫剂、杀菌剂、脱叶剂及在血吸虫防治上作杀灭钉螺等用。

氰氨化钙肥料在浙江省有少量生产,作为肥料使用国内已极少见。

7.3.4缓释氮肥(slow-releasenitrogenfertilizer)

  缓释氮肥又称长效氮肥,是指由化学或物理法制成能延缓养分释放速率,可供植物持续吸收利用的氮肥。

如脲甲醛、包膜氮肥等。

这类肥料有如下优点:

(1)降低土壤溶液中氮的浓度,减少氮的挥发、淋失及反硝化损失;

(2)肥效缓慢,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作物全生育期对氮素的需要;(3)可以减少施肥次数而一次性大量施用不致出现烧苗现象,减少了部分密植作物后期田间追肥的麻烦。

  一般将长效氮肥分为两类:

一是合成的有机长效氮肥,二是包膜氮肥。

7.3.4.1合成有机长效氮肥(organicslow-releasenitrogenfertilizer)

  合成有机长效氮肥主要包括尿素甲醛缩合物、尿素乙醛缩合物以及少数酰胺类化合物。

  脲甲醛代号UF,是以尿素为基体加入一定量的甲醛经催化剂催化合成的一系列直链化合物,其反应式如下:

  由上可见,脲甲醛的主要成分为直链甲撑的聚合物,含尿素分子2~6个,为白色粒状或粉状的无臭固体,其成分依尿素与甲醛的摩尔比(U/F)、催化剂及反应条件而定。

脲甲醛的全氮含量、冷水溶性氮、冷水不溶性氮和热水不溶性氮及氮素活度指数列于表7-6,其溶解度与直链长短有关,一般短链聚合物较长链聚合物溶解度大,不同链长聚合物的适当比例决定着其施入土壤后的溶解、释放速率。

表7-6?

?

脲甲醛的组分及性质

U/F

全?

?

冷水溶性氮(%)

冷水不溶性氮(%)

热水不

溶性氮(%)

氮素活度*

指数(AI)

理论值

测定结果

按残渣(干)计算

按原量

计算

1.0

1.20

1.25

1.30

1.40

1.50

37.0

38.0

38.2

38.4

38.0

40.0

36.7.

----

38.4

38.8

37.1

39.7

0.39

3.8

6.5

8.4

11.8

19.0

37.5

38.0

38.0

38.3

38.5

38.6

37.3

31.0

31.0

26.8

26.6

18.6

34.5

25.2

19.1

15.9

13.5

5.7

7.5

18.7

38.3

40.7

49.2

69.4

  脲甲醛施入土壤后,虽可能有一部分化学分解作用,但主要是依靠微生物分解释放,不易淋溶损失。

在适宜条件下,微生物以下列过程将之水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