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三单元 第1213课阁夜 李凭箜篌引 Word.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245649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3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三单元 第1213课阁夜 李凭箜篌引 Word.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三单元 第1213课阁夜 李凭箜篌引 Word.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三单元 第1213课阁夜 李凭箜篌引 Word.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三单元 第1213课阁夜 李凭箜篌引 Word.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三单元 第1213课阁夜 李凭箜篌引 Word.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三单元 第1213课阁夜 李凭箜篌引 Word.docx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三单元 第1213课阁夜 李凭箜篌引 Word.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三单元 第1213课阁夜 李凭箜篌引 Word.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三单元 第1213课阁夜 李凭箜篌引 Word.docx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三单元第1213课阁夜李凭箜篌引Word

第12~13课 阁夜 李凭箜篌引

一、音正形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霁(jì)②寂寥(liáo)③颓废(tuí)

④啼叫(tí)⑤箜篌(kōnɡ)⑥啜泣(qì)

⑦老妪(yù)⑧蛟龙(jiāo)

2.辨形组词

二、词语积累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岁暮阴阳催短景:

岁暮,冬季;景,影、日光

②天涯霜雪霁寒宵:

雪止

③三峡星河影动摇:

摇曳不定

④人事音书漫寂寥:

人事,交游;漫,徒然、白白地

⑤吴丝蜀桐张高秋:

演奏

⑥李凭中国弹箜篌:

即国中,国都长安之中

⑦昆山玉碎凤凰叫:

形容乐音清脆

⑧芙蓉泣露香兰笑:

形容乐声清丽

⑨石破天惊逗秋雨:

三、名言警句

1.课文名句

(1)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2)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3)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4)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2.课外名句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2)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3)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4)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李贺《致酒行》

(5)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一、作者简介

(1)杜甫,详见《蜀相》。

(2)李贺(791—817),字长吉,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出生于河南福昌,是唐代诗坛上一位早逝的天才浪漫主义诗人。

他生长在中唐后期混乱动荡的年代,虽为皇族后裔,但终生穷困潦倒,因避父讳,不得应考进士,只做过三年九品奉礼郎,死时年仅二十七岁,存诗二百三十三首。

李贺诗歌无论铸词造句、辟境创调皆独树一帜,不同凡响,力求做到构思奇特、意境奇特、想象奇绝。

二、背景展示

(1)《阁夜》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雪后的不眠之夜里的所闻所感。

当时四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

而杜甫的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

感时忆旧,他写了这首诗,表现出异常沉重的心情。

(2)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813),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1.诵读《阁夜》,概括各联的主要内容。

答:

答案 首联:

描绘冬夜寒冷,萧瑟凄冷。

颔联:

描写夜中见闻,战乱连连。

颈联:

描写“野哭”“夷歌”的凄惨。

尾联:

仰慕先贤,慨叹晚年的寂寥。

2.诵读《李凭箜篌引》,说说诗中主要运用了哪些技巧来表现“箜篌”演奏出来的优美音乐。

答:

答案①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烘托音乐本身。

②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夸张手法。

③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

一、阅读《阁夜》,回答问题:

1.首联写实景而寓深情,为全诗奠定了沉痛的基调。

请结合“岁暮”“天涯”“短景”“寒”“宵”等词语,揣摩诗人融入了怎样的情感。

答:

答案“岁暮”明写时间,暗写年事已高,流露出诗人凄苦的心境;“天涯”既写积雪漫无涯际、凄身寒骨,又饱含诗人客居天涯的冷落孤寂;“短景”明写冬日天短,暗写光阴苦短;“寒”指天寒地冻,对于贫病交加的杜甫来说,心境更为凄寒;“宵”暗示诗人彻夜未眠,忧心忡忡。

2.颔联上句写悲惨之战争现实,下句写壮美之三峡夜景,放在一起,二者为什么能浑然一体?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

答案 悲壮的鼓声是国家失序、民有怨气的表现,星河动摇是百姓劳顿的反映,战争频仍带来的灾难与痛苦不言而喻。

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阅读《李凭箜篌引》,回答问题:

3.开头四句诗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来描写音乐?

表现了音乐的什么特点?

答:

答案 主要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

描写空山中的浮云“凝”“颓不流”,突出了箜篌声乐的高亢饱满,夺人魂魄。

借助神话中的人物,湘夫人挥泪欲绝、素女愁容满面,突出了乐声幽怨低回的特点。

4.“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这两句诗分别从什么角度写了箜篌之声?

分别表现了箜篌声音的什么特点?

答:

答案 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都是兼具“以声类声”和“以形类声”两种属性。

“玉碎”形容乐声清脆,“凤凰叫”形容乐音和缓,分别给人以玉碎山崩和凤凰鸣叫的形象感。

“芙蓉泣露”形容乐声惨淡,“香兰笑”形容乐声清丽,分别可以给人以露滴残荷与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

有人说,杜甫的《阁夜》包含了诗人的万千感慨。

请结合诗句内容说说这首诗包含了哪些感慨。

你觉得诗人对什么事最为忧伤?

答:

答案

(1)①“岁暮阴阳催短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

②“天涯霜雪霁寒宵”表达了诗人客居天涯的凄苦。

③颔联和颈联表达了诗人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

④“卧龙跃马终黄土”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

⑤“人事音书漫寂寥”表达了诗人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无奈之情。

(2)诗人对百姓在战争中遭受的苦难最为忧伤。

当我们读到“野哭千家闻战伐”一句,仿佛看到诗人也流下了揪心的泪水。

1.课本素材

点击素材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

运用示例

 望长江黄河浩荡东流去,抚敌垒炮台默默耸天立。

江山千秋永在,英烈风范长存!

从太行山倒下的第一排勇士,到百万雄师过大江献出年轻生命的战士;从罗霄山脉战死的大将,到抗日战争和大决战中英勇献身的官兵——他们有没有留下名字的,还有没有墓地和石碑的。

然而,“青山处处埋忠骨”,他们的英灵与江河同在,与日月同辉!

爱国是高于一切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涌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爱国英雄。

屈原、张骞、苏武、文天祥、岳飞、戚继光,他们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血可以流,泪可以洒,但头不可以低,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本色,中国人的血脉里流淌着顽强不屈的精神!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当代的热血青年更应以国家安定为己任,献身国防,戍守边疆,保家卫国。

用血、用汗、用宝贵的生命,铸就东方大地不屈的中华魂!

2.课外素材

阎肃——弦歌感人肠

阎肃(1930—2016),著名文学家、词作家、剧作家。

1950年,20岁的阎肃来到西南青年文工团,并于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成为一名文艺兵。

自那时起,阎肃就常常跑基层,慰问广大官兵,把官兵们的生活点滴作为自己的创作素材,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在连队的马扎上完成的。

为了创作歌剧《江姐》,阎肃来到重庆渣滓洞体验生活,他反铐双手,戴上脚镣,并坐上老虎凳,真实感受当年共产党员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

2016年2月12日,阎肃与世长辞。

阎肃的夫人说,昏迷期间,阎肃只有听到自己写的歌时才会有反应,甚至会流泪。

在阎肃心中,他的作品里饱含的对兵、对民的深情,正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即使昏迷,也依旧共鸣不绝。

其作品《敢问路在何方》《我爱祖国的蓝天》《团结就是力量》《唱脸谱》……成为中国艺术殿堂中的经典作品。

颁奖词:

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这是一个战士的风花雪月。

唱红岩,唱蓝天,你一生都在唱,你的心一直和人民相连。

是一滴水,你要把自己融入大海;是一树梅,你要让自己开在悬崖。

一个兵,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

点评

 音乐是精神的升华,音乐给予人们不同的感受,音乐是世界送给生命最华美的裙裳!

七个神奇的音符,因为不同的交织和结合而变得丰富多彩,神奇盎然。

如果说旋律赋予音乐以身体,那么音符便赐予音乐以灵魂!

神奇的音乐常常能影响人的一生,也能改变人的一生。

阎肃老人,为音乐而生,为音乐而活,终在音乐中逝去。

阎肃——世间最美音乐的歌行者。

请你思考

 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

唐诗里的中国

也许,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个小小的唐朝,所以在今天,唐装才能重回我们的衣柜,中国结才能重系我们的裙衫;唐时的歌曲也包上了摇滚的外壳,一遍遍回响在我们的耳畔……爱中国,可以有一千万种理由,选一个最浪漫的理由来爱她吧——唐诗生于唐朝,唐朝生于中国,中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唐诗!

爱唐诗,更爱中国!

站在世纪的长河上,你看那牧童的手指①,始终不渝地遥指着一个永恒的诗歌盛世——那是歌舞升平的唐朝,是霓裳羽衣的唐朝。

唐朝的诗书,精魂万卷,卷卷永恒;唐朝的诗句,字字珠玑,笔笔生花。

无论是沙场壮士一去不还的悲壮,还是深闺思妇春花秋月的感慨,唐诗之美,或痛彻心扉,或曾经沧海,或振奋人心,或凄凉沧桑,都是精妙绝伦,久而弥笃。

唐朝的月明。

不知谁在春江花月夜里,第一个望见了月亮,从此月的千里婵娟,夜夜照亮无寐人的寂寥。

月是游子的故乡,床前的明月光永远是思乡的霜露;月是思妇的牵挂,在捣衣声声中,夜夜减清辉②;月是孤独人的酒友,徘徊着与举杯者对影成三人③。

唐朝的酒烈。

引得诗人纷纷举杯销愁,千金换酒,但求一醉④。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人之一生,能向花间醉几回?

临风把酒酹江,醉里挑灯看剑。

醉卧中人间荣辱皆忘,世态炎凉尽空。

今朝的酒正浓,且来烈酒一壶,放浪我豪情万丈。

唐朝的离别苦。

灞桥的水涓涓地流,流不断历历柳的影子。

木兰轻舟,已理棹催发⑤,离愁化成昨夜的一场秋雨,添得江水流不尽。

折尽柳条留不住的,是伊人的脚步;挽断罗衣留不住的,是岁月的裙袂。

一曲离歌,两行泪水,君向潇湘我向秦。

都说西出阳关无故人,何地再逢君呵?

唐朝的诗人清高。

一壶酒,一把剑,一轮残月。

一路狂舞,一路豪饮。

舞出一颗盛唐的剑胆,饮出一位诗坛的谪仙。

醉卧长安,天子难寻,不是粉饰,不为虚名。

喜笑悲歌气傲然,九万里风鹏正举⑥。

沧海一声笑,散发弄扁舟⑦,踏遍故国河山,一生哪肯摧眉折腰⑧!

唐朝的红颜多薄命。

在刀刃上广舒长袖,轻歌曼舞,云鬓花颜,泪光潋滟。

都羡一骑红尘妃子笑,谁怜马嵬坡下一抹黄土掩风流。

情不可依,色不可恃。

一世百媚千娇,不知谁舍谁收。

长生殿里,悠悠生死别,此恨绵绵⑨!

万卷古今消永昼,一窗昏晓送流年。

三百篇诗句在千年的落花里尘埃落定。

沏一杯菊花茶,捧一卷《唐诗三百首》,听一听巴山夜雨的倾诉⑩、子夜琵琶的宫商角羽,窗外有风透过湘帘,蓦然间忘了今夕何夕。

(1)

唐装穿在身,祖国装在心。

(2)

思悟要点

提醒 化用是一种智慧。

如果让别人的智慧与自己的智慧相互撞击,变着套路引用别人的智慧,一定会让读者称赞不已。

(1)文章第2~8段中标注的地方分别化用了谁的诗句?

提示①杜牧《清明》: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②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③李白《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④李白《将进酒》: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⑤柳永《雨霖铃》:

“留恋处,兰舟催发。

”⑥李清照《渔家傲》: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

”⑦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⑧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⑨白居易《长恨歌》: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⑩李商隐《夜雨寄北》: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去掉最后一段可以吗?

提示 不可以。

最后一段重申主旨,升华作者情感。

结构上呼应开头,结构谨严。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岁暮阴阳催短景景:

景色

B.天涯霜雪霁寒宵霁:

雪止

C.李凭箜篌引引:

古代一种诗体标志

D.芙蓉泣露香兰笑芙蓉泣露:

形容乐声惨淡

答案A

解析 景:

影,日光。

2.下列对《阁夜》一诗中涉及的文化常识和典故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更:

古人把一夜分为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夜里的每个时段被称为“更”。

五更在寅时,相当于现在的3点~5点,这时鸡打鸣,人逐渐从睡梦中清醒,迎接新的一天。

B.鼓角:

战鼓和号角,二者都是军中的乐器,用于报时或发号施令。

C.夷歌:

我国古代称东方的民族为“夷”,也泛称周边的民族为“夷”。

诗中的“夷歌”指的是当时东方民族的歌谣。

D.卧龙:

比喻隐居尚未显露才能的人,诗中指诸葛亮。

杜甫常借用诸葛亮的典故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如“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答案C

解析 诗中的“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阁夜》中表达人生短促,漂泊天涯的诗句是“,”。

(2)《阁夜》中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人民的深重灾难,显示地方风情的诗句是“,”。

(3)《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手法,直接描摹音乐声激越动听的诗句是“,”。

(4)《李凭箜篌引》中用女娲补天的神话来描写音乐的震撼力的诗句是“,”。

答案

(1)岁暮阴阳催短景 天涯霜雪霁寒宵 

(2)野哭千家闻战伐 夷歌数处起渔樵 (3)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4)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二、阅读理解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为农①

杜 甫

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

远惭勾漏令②,不得问丹砂。

①此诗是安史之乱后杜甫流寓四川安居成都草堂时所作。

②勾漏令:

东晋葛洪年老欲炼丹以求长寿,闻交趾出产丹砂,遂求为勾漏令(勾漏在今广西北流县),帝许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杜甫安居成都草堂时,天下大乱,而“锦里”(即锦官城成都)不在战乱中,所以说“烟尘外”。

B.“江村八九家”写出了诗人所在之地的偏远零落,暗示诗人晚年处境的不幸与凄凉之况。

C.颔联营造了优美静谧的意境。

眼前的圆荷小叶、细麦轻花是在居处周围所见,为写下文做铺垫。

D.“从兹老”“去国赊”表明诗人下决心效仿葛洪去学习炼丹砂,不再过问尘世间的纷争乱象。

E.《为农》表达了诗人想告老为农的生活愿望,但他终不忘国事,只是诗人无奈的自嘲罢了。

答案BD

解析B项“暗示诗人晚年处境的不幸与凄凉”理解有些牵强,和前四句诗的意境不符。

D项诗人没有下决心效仿葛洪去学习炼丹砂,这只是诗人的愤世之言。

(2)请简要分析“远惭勾漏令,不得问丹砂”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

答案 诗人想像葛洪那样去炼丹砂,但又感到非常惭愧,因为自己不能如葛洪一样忘掉一切,弃世求仙。

这是诗人无奈的自嘲,表现了诗人无论何时都放不下国事的忧国情怀。

5.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马诗(其五)

李 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南园(其五)

李 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②,若个③书生万户侯?

注①钩:

一种弯刀,属于武器。

②凌烟阁:

在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在阁上绘开国功臣二十四人画像以示表彰。

③若个:

哪个。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马诗》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

B.《马诗》开头以“雪”喻沙,以“钩”喻月,营造了边境战场肃杀悲凉的景象。

C.“何当”表现心理,“踏”显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表达诗人对战斗生活的企盼。

D.《南园》首句是反问句,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渴望弃笔从戎。

E.“若个书生万户侯”是反问句,激励男子为国建功立业,封侯拜爵的豪情。

答案DE

解析D项是设问句。

E项应理解为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思考,进一步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激愤情怀。

(2)这两首诗所用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

试作简要赏析。

答:

答案 《马诗(其五)》借物抒情,写了一匹骏马渴望驰骋疆场,通过慨叹马的命运抒发了诗人有远大抱负却不得重用的感慨,显得委婉曲折而耐人寻味。

《南园(其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的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畅快淋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