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45278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9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心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医学心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医学心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医学心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医学心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心理学.docx

《医学心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心理学.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学心理学.docx

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

第一节医学心理学总论

一、医学心理学概述(2017、2018考点)★★

(一)医学心理学的概念

“医学心理学”一词由德国人洛采(Lotze)在1852年首次提出。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它既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心理治疗发展状况。

(二)医学心理学性质

医学心理学在性质上是一门心理学和医学领域的应用学科和交叉学科。

(三)医学模式的转化医学模式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理解是超自然的,相信“万物有灵”,认为人类的生命和健康由神灵所主宰,疾病和灾祸是天谴神罚。

因此,当时治疗疾病的方法是祈求神灵和巫医、巫术。

2.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公元前3000年前后开始出现。

例如,我国中医学就是在这一阶段发展起来的,中医著作中有关“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观点,正是这一模式的反映。

3.生物医学模式欧洲14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使得西方医学开始摆脱宗教的禁锢。

哈维等人提出的血液循环学说,把医学推向了一个新的时期,这就是以生物躯体为中心的生物医学观的时期。

4.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心理学的发展促使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促进医学观念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转变。

【真题直击】

1.中医典籍中有“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观点。

该观点所反映的医学模式为(2018)

A.神灵主义医学模式B.整体医学模式

C.生物医学模式D.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E.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2.“对于疾病和健康,无论致病、治疗、预防、康复都应将人视为一个整体”属于(2017)

A.神灵主义医学模式B.机械论医学模式

C.自然哲学医学模式D.生物医学模式

E.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二、医学心理学的任务(2019考点)★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任务表现

1.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2.心理评估手段在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与预防中的作用。

3.运用心理治疗的方法达到治病、防病和养生保健的目的。

4.患者心理活动特点及心理护理方法的运用。

【真题直击】

3.医学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不包括(2012、2019)

A.人格特征或行为模式在心理学中的意义

B.如何运用心理治疗的方法达到保健的目的

C.医学管理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解决办法

D.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展和变化过程作用的规律

E.心理评估手段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

三、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2016考点)★

(一)心身统一的观点

人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包括心、身两个部分,相互影响。

对外界的剌激,心、身是作为一个整体反映。

因此,在医学心理学的研究中,心、身是相辅相成的。

(二)社会对个体影响的观点

一个完整的个体,不仅是生物的人,而且是社会的人。

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生活在不同层次的人际关系网中。

各层次之间既有纵向的相互作用,又有横向的相互影响。

(三)认知评价的观点

心理杜会因素能否影响健康或导致疾病,不完全取决于该因素的性质和意义,还取决于个体对外界剌激怎样认知和评价,有时后者占主导地位。

(四)主动适应和调节的观点

个体在成长发育过程中,逐渐对外界事物形成了一定特定的反映模式,构成了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

这些模式和特点使个体在与周围的人和事的交往中,保持着动态平衡。

其中,心理的主动适应和调节是使个体行为与外界保持相对和谐一致的主要因素。

(五)情绪因素作用的观点

情绪与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良好的情绪是健康的基础,不良情绪是疾病的原因。

在临床心理学中,情绪是十分重要的研究内容。

(六)个性特征作用的观点

面对同样的社会应激,有的人得病,有的人则“游刃有余”,很快渡过“难关”,这之中与不同人的个性特征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个性的研究,使医学心理学更具特色。

【真题直击】

4.医学心理学对于健康和疾病的基本观点不包括(2014、2016)

A.认知评价的观点B.个性特征作用的观点

C.情绪因素作用的观点D.被动适应的观点

E.心身统一的观点

5.面对同样的社会应激,有人难以适应而得病,有人很快渡过难关。

医学心理学解释此现象的基本观点为(2013)

A.社会影响的观点B.情绪作用的观点

C.人格特征的观点D.心身统一的观点

E.主动调节的观点

四、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一)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是对单一案例的研究。

包括收集历史背景、测验材料、调查访问结果,以及有关人员做出的评定和情况介绍。

用于诊断、治疗、疗效评价。

(二)相关研究

考察两个变量间是否有联系的一种研究方法与统计技术。

讨论变了之间的关系,在医学心理学中占相当大的比例。

(三)实验研究

在控制的条件下观察、测量和记录个体行为的一种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因果研究的最主要方法。

其优点是能够最大限度地证实因果关系,弥补了个案研究和相关研究的不足。

缺点是控制的条件要求高,实施复杂、困难,实验研究过程必须严格控制无关变量,即便不能排除,也要求在实验中保持恒定。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为影响健康的有关心理问题和行为。

晤谈法是医学心理学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方法。

1.【答案】ABCDE2.【答案】ABCDE3.【答案】ABCDE4.【答案】ABCDE

5.【答案】ABCDE

第二节医学心理学基础

一、心理学的概述

(一)心理学的概念

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其研究对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二)心理现象的分类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活动

心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情绪、情感体验、表情

意志过程—自觉确定目的、克服困难调节控制行为的心理活动

心理现象

人格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等先天遗传的心理特征

人格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后天形成的心理特征

自我意识系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三)心理的实质内容

1.心理是脑的功能神经系统和脑是心理发生的器官,心理是在神经反射活动中实现的。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心理活动是脑的高级功能的表现。

【真题直击】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2013)

A.心理是脑的功能B.脑是心理的器官

C.心理是对事物的主观反映D.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

E.心理能客观地反映事物

二、认知过程(2016考点)★

认知过程是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观察,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注意等。

(一)感觉

1.感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是最简单的初级心理活动。

2.感觉的特征包括感受性和感觉阈值、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像、联觉的相互作用。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剌激的敏感程度。

感受性的高低可用感觉阈限大小来衡量。

感觉阈限是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感受性的高低与感觉阈限的大小成反比关系。

(2)感觉的适应:

剌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称为感觉适应。

如由明亮的地方突然进入暗室,起初什么也看不见,等一会就看清了。

(3)感觉后像:

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印象的暂时存留现象,称为感觉后像。

(4)感受对比:

同一感觉器官由于不同剌激物的作用,会使感觉在强度和性质上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感觉对比。

(5)联觉:

是指当一种感觉器官受到剌激产生一种特定感觉的同时,又产生另一种不同的感觉。

(二)知觉

1.知觉的概念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2.知觉的特征

(1)知觉的相对性:

同样的颜色、款式的衣裙,穿在各种不同人的身上,给人的知觉体验是不完全相同的。

(2)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系统具有把感觉到的个别特征、个别属性整合为整体的功能。

(3)知觉的理解性:

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处理,并用词语加以概括说明的组织加工过程。

(4)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映像保持不变。

(三)记忆

1.记忆的概念记忆是指在人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2.记忆的种类按记忆信息加工方式或保持时间的长短,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1)瞬时记忆:

“又称感觉记忆,是指个体的感应到剌激时,引起的短暂的记忆。

信息存留的时间为0.25~2秒。

(2)短时记忆:

又称初级记忆,是指感觉记忆中经过注意能保持l分钟以内的记忆。

短时记忆广度是7±2个创克(chunk)。

(3)长时记忆:

又称二级记忆,是指能够长期甚至永久保存的记忆,一般来源于短时记忆的加工和重复。

保持时间长,从1分钟以上到几天、几个月、几年,甚至终生难忘。

3.记忆的过程识别——保持——再认——再现。

(1)识记:

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感知与识别而获得事物的信息和编码,并在头脑中留下映像的过程,是记忆的开端,是保持的前提。

(2)保持:

指识记过的材料(经验)和获得的信息在头脑中得到储存和巩固的过程。

(3)再认和再现:

是对长时记忆所储存的信息进行摄取的过程。

再认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被识别出来的心理过程。

再现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由其他刺激作用而在大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

通常是能够回忆的内容都可以再认,而可以再认的内容不一定能够回忆。

4.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某种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它本身并不是独立的心理活动,而是伴随心理过程并在其中起指向作用的心理活动。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特点。

5.思维

(1)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通过思维人们可以找出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和规律性。

如,医生查房时,发现某患者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四肢湿冷、脉搏细速,马上会想到患者可能休克了。

(2)思维的特征:

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两个基本特征,还具有指向性、逻辑性与连贯性。

①思维的间接性:

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其他事物作媒介来反映某一客观事物。

如医生通过脑电图间接了解脑的活动。

②思维的概括性:

是指人脑反映的不是个别事物或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反映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本质特征、事物间的规律性联系和关系。

思维的概括性是借助概念来实现的。

(3)思维的种类

①根据思维过程中的凭借物分类:

可将思维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动作思维:

是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

动作思维的特点是以实际操作来解决直观的、具体的问题。

形象思维:

是以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为支柱的思维。

通过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抽象思维:

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

②根据探索答案的方向分类可将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

是将问题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或最好的答案。

发散思维:

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

③根据思维的主动性和独创性分类可将思维分为习惯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习惯性思维:

是指人在解决问题时,直接运用解决类似问题时获得的知识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当前的问题。

创造性思维:

是具有主动性和独创性的思维。

应提供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东西。

(4)思维的过程:

对反映事物外部现象和特性的感知材料进行加工,来揭露事物内部的、本质的特征和规律性联系的心理过程称为思维过程。

【真题直击】

2.某心外科医生在实施一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之前的晚上,在自己脑海中反复想象手术过程,路径以及手术以外的应对措施等。

这种思维方式是(2016)

A.聚合思维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D.抽象思维

E.创造思维

3.通过感觉、知觉、记忆等进行的活动称为(2014)

A.意志过程B.人格倾向

C.情感过程D.人格特征

E.认知过程

4.思维的重要特征是(2013)

A.分析性和综合性B.间接性和概括性

C.抽象性和创造性D.深刻性和全面性

E.上升性和决策性

三、情绪过程(2017、2018、2019考点)★★

(一)情绪与情感

情绪

情感

概念

是人和动物受到情景刺激时,经过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判断后而产生的生理变化、行为变化和对事物态度的主观体验。

是人对精神性和社会性需要的态度的体验。

联系特点

情绪与生理性需要相联系

情感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

来源

情绪代表系发展的原始方面

人与动物共有

情感是人才有的高级心理现象

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影响因素

情绪受情景影响大,不稳定

情感受情景影响小,较稳定

反应程度

情绪反应强烈,外部表现明显

情感反应较深沉,外部表现不明显

(二)情绪与情感的分类

1.情绪的分类根据情绪与需要的关系,快乐、悲哀、愤怒、恐惧是最基本的情绪。

(1)快乐:

是一种感受良好时的情绪反应,也是一个人盼望和追求的目的达到后产生的情绪体验。

(2)愤怒:

指在实现目标时受到阻碍而使愿望无法实现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3)悲哀:

也称悲伤,是指心爱的事物失去时,或理想和愿望破灭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悲哀的强度取决于失去的事物对自己的重要性和价值。

(4)恐惧:

是企图摆脱和逃避某种危险情境而又无力应付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2.情绪的状态可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状态。

(1)心境:

指微弱、持久、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

“人逢喜事精神爽”即为心境。

(2)激情:

是一种迅猛爆发、激动短暂的情绪状态。

激情是一种持续时间短、表现剧烈、失去自我控制力的情绪,激情是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体验。

(3)应激:

是指个体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是个体觉察到环境的威胁或挑战而产生的适应或应对反应。

3.情感的分类

(1)道德感:

根据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道德标准评价人的行为、想法和意图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2)理智感:

是在认识和评价事物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

(3)美感:

对人和事物美的情感体验,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

(三)情绪的作用

1.情绪是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人类情绪的适应功能在于改善和完善人的生存条件。

2.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它能驱动有机体发生反应,从事活动。

3.情绪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情绪是独立的心里过程,它包括对活动的促进或瓦解两方面。

正性情绪起协调、组织作用,负性情绪起破坏、瓦解或阻断作用。

4.情绪是人际交往的手段情绪和语言一样,具有服务于人际沟通的功能。

(四)情绪的调节

情绪的调节对于避免和减少消极情绪,保持良好稳定的情绪,保持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进行情绪调节方式:

1.改变认知方式不同认知评价方式决定了个体情绪的性质和程度。

改变和调整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方式,个体的情绪状态可改变。

2.调整期望目标期望目标的实现须依赖主、客观两个方面的诸多因素,期望目标没有达到将会产生消极情绪,适当的调整目标,可避免或减少消极情绪的产生。

3.改变环境环境是个体情绪产生的一个重要外部因素,适当地改变或转换生活环境,可以有效地防止消极情绪的产生。

4.心理应对与防御是面对心理应激状态的一种心理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有积极和消极的两种方式,它对于调节和改善不良情绪具有明显的效果。

5.求助和咨询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和困惑,积极的方法之一是通过求助和相关的咨询来解决。

【真题直击】

5.男,53岁。

在最近的一次体检中发现背部皮下有一黄豆大小的包块,体检报告

建议他去相关科室进一步检查。

专科检查后,告诉他不是大问题,如不放心可以观

察一段时间,看此包块是否增大再作处理。

为此患者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出现了焦虑反应。

调整其不良情绪的方法中,不恰当的为(2019)

A.调整期望目标B.改变生活环境

C.学习放松方D.改变认知方式

E.应用心理防御

6.男,16岁。

在一次考试中成绩很差,使他很受打击、情绪低落。

老师告诉他没关

系,这次考试只是一次阶段性考核,还可以通过复习将不会的知识点搞清楚,该生

的情绪因此得到很大改善。

导致其情绪改善的主要原因是(2019)

A.改变了认知B.调整了防御方式

C.改变了环境D.增强了意志

E.学会了放松

7.个体在试图逃避某种威胁情境时,或在明确预知某种危险即将发生而又无法应对

时,会产生的基本情绪是(2018)

A.悲哀B.苦闷

C.恐惧D.焦虑

E.愤怒

8.根据沙赫特有关情绪研究的观点,对个体情绪的性质和程度起决定性作用的是(2018)

A.心理应对方式B.认知的方式

C.人格的特点D.社会支持程度

E.智力的水平

四.意志过程(2018考点)★

(一)意志的概念

意志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意志表现为意识对行为的调节。

(二)意志的特征

1.目的的明确性—前提。

2.与克服困难相联系—核心。

3.随意活动—基础。

(三)意志过程

1.意志过程与认知过程的关系认知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和基础,认知协助意志确定目的、制订计划、合理采取克服困难的方法。

2.意志的过程与情绪过程的关系情绪既能鼓舞意志活动,又能阻碍意志活动,同时意志对情绪也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四)意志品质与应用意志品质是构成人的意志的某些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1.自觉性指能主动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其能达到既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2.果断性指人善于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断,并实现目标的品质。

3.坚韧性指一个人能长期保持充沛的精力,战胜各种困难,不屈不挠地向既定的目标前进的品质。

4.自制力指一种能够自觉地、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动机,约束自己的行动和语言的品质。

【真题直击】

9.某学生希望毕业后成为外科医师,因此他在临床实习中主动向老师请教,积极为患者服务,并能结合临床案例查阅相关的文献。

他的行为表现在意志品质中称为(2014)

A.自觉性B.坚韧性

C.果断性D.自制力

E.意志力

五、需要与动机(2017、2019考点)★★

(一)需要的概念

需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表现为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

需要是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二)需要的分类

1.按需要的起源和发展分可将人的需要分为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1)生物性需要:

是指维持个体保存和种族延续而产生的需要,如空气、食物、水、休息、配偶等。

(2)社会性需要:

是指人在社会活动中为适应社会生活而产生的需要,如交往、求知、劳动、尊重等。

2.按需要对象的性质分可将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两类。

(三)需要层次论及其应用

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存在五个层次,当低层次需要满足后才会进一步满足高层次的需要。

马斯洛理论把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1.生理的需要空气、食物、水、性等,在人类的各种需要中占最强的优势,其中以饥饿和渴的需要为主。

2.安全的需要回避危险和恐惧等。

3.归属和爱的需要社交、归属、爱等。

4.尊重的需要成就、权利、名誉。

5.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前四种需要获得满足的基础上产生的最高层次的需要。

如理想、抱负。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真题直击】

10.女,28岁。

妊娠2个月,到某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接受人工流产手术。

接诊医师在给患者检查时,旁边有10多位男女见习医学生。

患者要求见习医学生出去,被接诊医师拒绝,随后医师边操作边给医学生讲解。

术后患者质问医师为何示教未事先告知,医师认为患者在医院无隐私,后患者以隐私权被侵犯为由,要求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处理。

基于该案例,该患者就诊期间未被满足的心理需要为(2019)

A.尊重的需要B.生理的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

E.安全的需要

(四)动机的定义及具备的条件

1.动机的定义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进行的意念,是推动人们活动的直接原因。

2.动机的产生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1)内部条件:

即需要的存在,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需要不等于动机。

(2)是外部的刺激或诱导(诱因:

它进一步加强这种紧张和焦虑,使动机的产生和进一步行动称为可能。

(五)动机的分类

1.根据动机的内容可以分为生理性的动机和心理性的动机。

2.根据动机的性质可分为正确的动机和错误的动机,一般以人们的社会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为评价标准。

3.根据动机的作用可分为主导动机和辅导动机。

4.根据动机维持时间长短可分为短暂的动机和长远的动机。

5.根据引起动机的原因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六)动机冲突的类型及其应用

别称

定义

备注

双趋冲突

接近-接近式冲突

同时面临两个具有相同吸引力的目标,但必须从中选择一个。

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双避冲突

避-避式冲突

同时面临两个讨厌的事物,回避一个,必定遭遇另一个。

前有大河后有追兵

趋避冲突

接近-避式冲突

对同一事物同时产生两种动机,既想得到它,又想拒绝和避开它。

既对人有吸引力又要付出代价

双重趋避冲突

双重接近-避式冲突

遇到多个目标,每个目标对自己都有利有弊,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所产生的冲突

难以拿定主意

【真题直击】

11.心理冲突的类型不包括(2013)

A.双避冲突B.双趋冲突

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

E.矛盾冲突

12.男35岁,已婚,因尿道口有脓性分泌物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淋病。

如果患者拒绝将病情如实告知其妻子,医师所面对的情况属于(2017)

A.多重趋势冲突B.趋避冲突

C.双趋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

E.双避冲突

13.女,18岁。

近几个月来常因琐事与父母发生激烈争吵,闷闷不乐,被诊断为抑郁症而入院治疗。

两周后,其父母去探视,患者起初表现出既相见又不想见的矛盾心理,但最终还是决定拒绝见其父母。

医生根据病情同意了患者的决定。

该患者起初的心理状态属于(2014)

A.双重趋避冲突B.趋避冲突

C.回避冲突D.双避冲突

E.双趋冲突

六、人格(2015、2017考点)★★

(一)人格的定义

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能力与智力的概念

1.能力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并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能力的高低影响活动的效果。

2.智力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其核心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表现为对复杂事物的认识、领悟和分析解决疑难问题的正确性、速度和完善性等。

智力主要集中于人的认识活动和创造活动上。

(三)气质

1.概念人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它与人的生物学因素有关,在行为方式上表现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不因活动目的和内容而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2.气质的类型希波克拉底提出了气质体液学说,他认为人体内有血液、黏液、黑胆汁和黄胆汁四种液体,根据在人体内四种体液的不同比例,将气质分为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种类型。

神经活动类型

强度

均衡性

灵活性

气质类型

兴奋型

不均衡

灵活

胆汁质

活泼型

均衡

灵活

多血质

安静型

均衡

不灵活

黏液质

抑制型

不均衡

不灵活

抑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