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规范BGH设计室.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2449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9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BGH设计室.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BGH设计室.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BGH设计室.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BGH设计室.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BGH设计室.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BGH设计室.doc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BGH设计室.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感染管理规范BGH设计室.doc(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BGH设计室.doc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医院。

其它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第三条各级各类医院必须将医院感染管理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医院管理工作。

  第二章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与职责

  第一节卫生行政部门

  第四条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辖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并落实专人兼管医院感染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卫生部成立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

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包括医院管理、医院感染管理、医疗、护理、临床微生物、临床药学、疾病控制、妇幼等方面的专家。

  第六条卫生部成立的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履行下列职责:

  一、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的策略研究,提供咨询意见。

  二、协助卫生部拟订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标准和规范。

  三、协助卫生部对全国重大医院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处理建议。

  四、进行医院感染控制的技术指导与研究。

  五、完成卫生部交办的其它相大任务。

  第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省〔含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包括省内医院管理、医院感染管理、医疗、护理、临床微生物、临床药学、疾病控制、妇幼等方面的专家。

  第八条省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在省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履行下列职责:

  一、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的策略研究;提供咨询意见。

  二、根据国家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拟订实施细则。

  三、对本地区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四、协助对本地区发生的医院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处理建议。

  五、对本地区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课题进行研究。

  六、完成省卫生行政部门交给的其它相关任务。

  第九条计划单列市、地(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可参照第七条、第八条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咨询组织,履行相应的职责。

  第三章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第二十条省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岗位培训制度,指定具有培训能力的单位承担本省医院感染管理岗位培训任务。

培训单位的师资和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单位的专职人员应经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培训。

  第二十一条医院继续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对各级管理和医务、工勤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常规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

管理知识和专业知识。

  管理知识包括:

职业道德规范、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各类人员均必须掌握。

  专业知识;应根据专业/职业的特点决定。

各级管理人员应了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及理论的进展和本院、本管辖领域医院感染管理的要点及相关管理知识;医务人员应掌握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消毒药械正确使用和标准预防等相关知识;工勤人员应掌握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卫生学和相关消毒药械的正确使用等基本知识。

  第二十二条医院必须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学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二十三条医务人员应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课程和学术交流活动,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每年不少于15历学时,其它管理与医务人员每年不少于6学时。

  第四章医院感染的监测

  第一节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第二十四条医院必须对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监测,以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

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十五条医院应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进行全面综合性监测。

  一、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书面汇报,向全院医务人员反馈,监测资料应妥善保存。

特殊情况及时汇报和反馈。

  二、医院应每年对监测资料进行评估,开展医院感染的漏报调查,调查样本量应不少于年监测病人数的10%,漏报率应低于20%。

  三、县以上医院和床位数≧300张的其它医院,应逐步开展监测资料的计算机管理,对监测资料进行趋势分析。

  第二十六条医院应在全面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开展目标性监测。

  一、省(市)级以上医院及其它有条件的医院每年应开展1~2项目标性监测。

  二、监测目标应根据本院的特点、医院感染的重点和难点决定。

  二、县以上医院和床位数≧300张的其它医院,应对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及其抗感染药物的敏感性进行监测。

  四、每项目标监测开展的期限不应少于1年。

  五、应定期对目标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反馈,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及提出改进措施;年终应有总结报告:

监测结束,应有终结报告。

  第二十七条100张病床以下、100~500张病床、500张病床以上的医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应分别低于7%、8%和10%;一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应分别低于1%、0.5%和0.5%。

  第二节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第二十八条医院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

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很进入临床使用部门。

监测方法见《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一、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

应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

生物监测:

消毒剂每季度一次,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化学监测:

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应每日监测,对戊二醛的监测应每周不少了一次。

  应同时对消毒、灭菌物品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物品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二、压力蒸汽灭菌:

必须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工艺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

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手术包尚需进行中心部位的化学监测。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

生物监测应每月进行,新灭菌器使用前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对拟采用的新包装容器、摆放方式、排气方式及特殊灭菌工艺,也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采用。

  三、环氧乙烷气体灭菌:

必须每锅进行工艺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月进行生物监测。

  四、紫外线消毒:

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灯管照射强度监测和生物监测。

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

对新的和使用中的紫外灯管内进行照射强度监测,新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100uW/cm2.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uw/cm2照射强度监测应每半年一次、生物监测必要时进行,经消毒后的物品或空气中的自然菌应减少90.00%以上,人工染菌杀灭率应达到99.90%。

  五、各种消毒后的内窥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及其它消毒物品:

应每季度进行监测,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六、各种灭菌后的内窥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膀胱镜、胸腔镜等)、活检钳和灭菌物品:

必须每月进行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第二十九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和接触皮肤。

  粘膜的医疗用品:

应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见附录二)中4.2规定。

监测方法见《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

  第三十条血液净化系统;必须每月对入、出透析器的透析液进行监测。

当疑有透析液污染或有严重感染病例时,应增加采样点,如原水口、软化水出口。

反渗水出口。

  透析液配液口等,并及时进行监测。

当检查结果超过规定标准值时,须再复查。

标准值为:

透析器入口液的细菌菌落总数必须≦200cfu/ml,出口液的细菌的落总数必须≦2000cfu/ml,并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第三节环境卫生学监测

  第三十一条环境卫生学监测:

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监测。

  医院应每月对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室(ICU)、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骨髓移植病房、血液病房、血液透析室、供应室无菌区、治疗室、换药室等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

当有医院感染流行,怀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

  监测方法见(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卫生标准应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4.l规定。

  第五章医院感染的控制

  第一节医院感染散发的报告与控制

  第三十二条当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经治医师应及时向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负责人报告,并于24小时内填表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第三十三条科室监控小组负责人应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

及时组织经治医师、护士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第三十四条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报告和控制。

  第二节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与控制

  第三十五条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

  一、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于24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处(科),并通报相关部门。

  二、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于24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单位应同时报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

  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确定为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卫生行政部门;省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报告后,应于24小时内上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四、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第三十六条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应采取下列控制措施:

  一、临床科主必须及时查找原回,协助调查和执行控制措施。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基本步骤为;

  1、证实流行或暴发:

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率水平,则证实有流行或暴发。

  2、查找感染源:

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3、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

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

  4、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作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病人甚至暂停接收新病人。

  5、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流行或暴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

  6、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三、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

  四、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院关于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报告后;应及时做好下述工作:

  1、组织当地疾病控制部门协助医院进行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调查与控制。

  2、组织当地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指导医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3、根据需要,组织有关专家协助对感染病人的诊治。

  五、当其它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对本地区或本院同类潜在危险的素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六、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三节消毒灭菌与隔离

  第三十七条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

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

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第三十八条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

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具及物品、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