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名人素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238840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名人素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作文名人素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作文名人素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作文名人素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作文名人素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名人素材.docx

《高考作文名人素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名人素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作文名人素材.docx

高考作文名人素材

萧伯纳1

阿兰·麦席森·图灵9

梭罗11

伊凡·亚历克塞维奇·蒲宁16

周国平18

顾城20

海德格尔24

华兹华斯25

罗素27

郁达夫28

威廉·巴特勒·叶芝29

冰心32

萧伯纳

资料:

爱尔兰剧作家,1925年因作品《圣女贞德》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而获诺贝尔文学奖。

个人经历:

萧伯纳的成功之路十分坎坷

萧伯纳1856年7月26日出生于爱尔兰的首都都柏林一个小公务员家里。

他的父亲是个没落贵族,母亲乡绅世家,从小受过严格的上等教育。

萧伯纳年幼时,研究音乐理论的万达里尔李与他们合租了一幢房子。

受这位研究音乐的邻居影响,萧伯纳迷恋上了音乐(环境的影响),13岁时,他就能用口哨吹出许多优秀歌剧的片段,由于家里太穷,15岁的萧伯纳不得不辍学。

为了维持生活,他进入都柏林的汤森地产公司当学徒。

1876年,他的父母离婚。

萧伯纳告别了年迈的父亲,离开了贫困的故土爱尔兰,随母亲来到伦敦。

年轻的萧伯纳没有工作,靠母亲微薄的薪水维持生活,十分渴望找到一份称心的职业,他先在爱迪生电话公司外务部找到一份差事,可是不久这家公司倒闭了,别人给他介绍到《大黄蜂》报撰写音乐评论,可不久这份报刊也停刊了。

万般无奈的萧伯纳想以写作谋生,但是他并不顺利,他接着写了5部长篇小说,全部被60家出版社拒绝,这令他更加沮丧。

在长达九年的时间里所得的稿酬不过6英镑,其中5英镑还是代写卖药广告的报酬。

1876~1898年在伦敦从事新闻工作,在《明星报》、《星期六评论》上写了很多关于音乐和戏剧的评论文章。

他在易卜生影响下,一贯反对王尔德“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大力倡导和创作以讨论社会问题为主旨的“新戏剧”。

文学道路的坎坷并没有使萧伯纳灰心丧气,为了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他更加勤奋的学习和写作,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还热心于参加社会活动。

但他有一个弱点,就是从小害羞,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话,这样怎么可能被社会承认呢?

为了克服这个缺点,萧伯纳参加了一个叫“考求者学会”的辩论会。

由于经常当众与学者们辩论,不久,他就克服了自身的缺点,为了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特意留起了讽刺家式的发型,对着镜子练习怎样以潇洒的手势来加强演说效果。

不久,他便以爱尔兰式的机智幽默赢得了听众,很快就成为了一位令人倾倒的演说家。

在12年的时间里,他是靠演讲过日子的。

他吸取了当初演讲从失败到成功的经验,坚信自己在文学道路也不会失败。

他鼓励自己,仍然每日写一定数量的文章。

(勇气与自信。

【2014福建卷】提到空谷有人想到的是悬崖,望而却步;而萧伯纳想到的却是栈道桥梁,从不善言辞的羞涩小生到机智幽默的演说家,他凭供着勇气和自信这道栈道桥梁成功跨越空谷,抵达了风景无限好的的人生彼岸。

19世纪的英国戏剧一蹶不振,萧伯纳嘲笑它们是迎合低级趣味的“糖果店”,他认为戏剧应该依赖对立思想的冲突和不同意见的辩论来展开。

不过,当他听了评剧家朗诵了易卜生(亨利克·约翰·易卜生挪威语:

HenrikJohanIbsen)的剧本《培尔·金特》后,感受到“一刹那间,这位伟大诗人的魔力打开了我的眼睛。

”才开始对戏剧产生浓厚的兴趣,安下心来研究易卜生的剧本,并写下了《易卜生主义的精华》一书(【2014新课标I卷】山羊过独木桥,懂得创新,勇于突破,方能成就未来。

当萧伯纳遇见易卜生的剧本《培尔·金特》的一刹那间,易卜生这位伟大诗人的魔力打开了他的眼睛。

从此立志革新英国戏剧,终成巨著《易卜生主义的精华》。

),这部书在欧洲戏剧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易卜生的影响下,萧伯纳看清了戏剧这个武器,不仅能扫荡英国舞台的污秽,而且能倾诉自己对这个黑暗现实社会的不满,于是,他立志要革新英国的戏剧。

萧伯纳为了批评的艺术,赞助威廉射手,并于1885年加入审查人员的《波迈宪报》。

在其它期刊,包括《戏剧评论》(1885-1886年),《角》(1885-1886年),《Pall购物中心公报》(1885-1888年),他的署名是“金紫荆星章”。

从1895年到1898年,他的朋友弗兰克·哈里斯的《星期六评论》中,他出色地指出维多利亚剧院舞台的现实和虚伪,被认为是戏剧评论家。

萧伯纳的音乐批评,从简短的话语到完美杂文,颂扬了德国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纳的工作。

瓦格纳工作25年写成明镜环德尼伯龙根,一个巨大的由四部分组成的音乐戏剧,题材来自日尔曼神话的神,巨人,矮人和莱茵河的少女。

萧伯纳认为这是一个天才的工作,并审查了各个细节。

除了音乐,他认为这是一部社会工人带动“无形的饥饿鞭子”,从他们富裕的主人手中追求自由的寓言。

萧伯纳关于音乐的著作获得了很大的知名度,因为它们是可以理解。

他的音乐批评已经被收在音乐集里。

萧伯纳倡导易卜生的现实主义戏剧,反感的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公众。

他的颇有影响力的《易卜生主义的精髓》,写于1891年。

萧伯纳成功创作了五部小说,在1879年和1883年之间开始了他的写作职业生涯。

最终,所有小说都被出版了。

轶事:

同你玩的姑娘

有一次,爱尔兰著名作家萧伯纳从苏联访问回来,他对朋友们谈了这次访问的感想。

他说:

“有一天我在街头遇见一个苏联小姑娘,那小姑娘聪明活泼,逗人喜爱,便同她玩了很久,临别的时候,我对她说:

‘你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作家萧伯纳。

’而小姑娘听了我的话,竟然学着我的口吻说:

‘你回去也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娜塔莎。

’”

“啊!

”朋友们听了,都禁不住大笑起来。

“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自夸。

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要永远谦虚。

这就是那位小姑娘给我的教育。

她是我的老师。

”萧伯纳深有感触地说。

【2014北京卷】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亦是我们过去很讲究的老规矩。

萧伯纳访问苏联的故事更让我们懂得了谦虚的重要性。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也告诉我们“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关联素材:

1、孔子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

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孔子说:

“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

”。

孩子指着地上说:

“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

”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

孩子又说:

“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

”孔子被问住了。

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

“你叫什么?

几岁啦?

”孩子说:

“我叫项橐,7岁!

孔子对学生们说:

“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还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

其一是:

鹅的叫声为什么大。

孔子答道:

"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

"孩子说:

"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

"孔子无言以对。

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我可以拜他为师啊!

2、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

在谈起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

在他年轻的时候,一位老前辈请他到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中见面。

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砰”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顿时肿了起来,疼得他哭笑不得。

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

“很疼吧?

你知道吗?

这是你今天最大的收获。

一个人要想洞察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

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当成一次悟道,他牢牢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生活准则。

 

巧对奚落

有一次,瘦削的萧伯纳遇到一位大腹便便的商人。

商人想借机奚落他,便说:

“人们看见你,就知道世界上现在正在闹饥荒。

”萧伯纳不慌不忙地予以回击,说:

“人们看见你,就知道闹饥荒的原因了。

”虽然他只是在别人的原话里加上几个字,但经过这样的改动之后,谁都能读出话中对商人惟利是图、为富不仁、奸诈狡猾的无情揭露与针砭意味。

这样的“妙答”真是大快人心。

又有一次,有一个资本家想在众人面前羞辱萧伯纳。

他大声宣告说:

“人们说,伟大的戏剧家都是白痴。

”萧伯纳笑着说道:

“先生,我看此时此刻你就是最伟大的戏剧家。

”想羞辱别人反而自取其辱,这个人脸都气绿了。

言论:

(1)1950年11月2日,萧伯纳在赫特福德郡埃奥特圣劳伦斯寓所因病逝世,终年94岁。

萧伯纳毕生创造幽默,他的墓志铭虽只有一句话,但恰巧体现了他幽默的风格:

“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迟早总会发生的。

【2014上海卷】自由与不自由(不自由的是生活中的各种必然,比如,人都会生老病死;自由的是不管是生老还是病死,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面对生活。

萧伯纳也会死,但他却选择了坦然而又诗意地面对,恰如他一句话墓志铭所言“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迟早总会发生的。

”萧伯纳毕生创造幽默,到死还不忘最后再幽默一把,这便是一种在“不自由“中奋力追逐“自由”的真实写照。

【坦然面对生活】

学会坦然面对人生的各种遭际,心之所向,便是风景。

生活中有太多的必然使得我们不自由,但生活又同时赋予了我们更多自由方式的任我们选择。

常言道,我们虽然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同理亦是,我们虽然不能规避生活中的必然,却可以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

一如萧伯纳不能选择生命的必然——死亡,但却可以选择坦然和诗意地面对,于是便有了世人皆晓的一句话墓志铭:

“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迟早总会发生的。

(2)一个尝试错误的人生不但比无所事事的人生更荣耀,并且更有意义。

  

【2014江西卷】探究性学习

 (3)人生的真正欢乐是致力于一个自己认为是伟大的目标。

【2014湖南卷】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2014湖北卷】山顶的风景

【2014浙江卷】门与路(欢乐是门,伟大目标是路,行走在追逐伟大目标的路上,终将抵达真正的欢乐之门。

(4)一个理智的人应该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只有那些不理智的人,才会想去改变环境适应自己。

但历史是后一种人创造的。

【2014江苏卷】朽与不朽(青春会朽,青春的心态不会朽;珍惜生命,把握时间,勇于改变自己的人常常是创造历史的人,也是用生命去书写不朽的人。

(5)我年轻时注意到,我每做十件事有九件不成功,于是我就十倍地去努力干下去。

【2014福建卷】由空谷想到的

【2014四川卷】站起来后世界属于你

阿兰·麦席森·图灵

资料:

“计算机科学之父”和“人工智能之父”

个人经历:

发明了图灵机(现代计算机原型)与人工智能

二战爆发后不久,英国对德国宣战,图灵随即入伍,在英国战时情报中心“政府编码与密码学院”服役。

图灵带领200多位密码专家,研制出名为“邦比”的密码破译机,后又研制出效率更高、功能更强大的密码破译机“巨人”,将“政府编码与密码学院”每月破译的情报数量从39000条提升到84000条。

图灵和同事破译的情报,在盟军诺曼底登陆等重大军事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图灵因此在1946年获得“不列颠帝国勋章”。

因为图灵的同性恋倾向而遭到的迫害使得他的职业生涯尽毁。

英国警方的调查结果使得他被控以“明显的猥亵和性颠倒行为”罪。

当时他没有为他是同性恋的事实申辩。

在公审后,他被给予了两个选择:

坐牢和荷尔蒙(雌激素)注射“疗法”(当时政府力推、以化学手段解决社会问题的所谓“化学阉割”)

为了能够继续进行科学研究,他选择了雌激素注射。

在这段时间里,药物产生了包括乳房不断发育的副作用,也使原本热爱体育运动的图灵在身心上受到极大伤害。

有人特别向法庭提及并作证,图灵曾获得过大英帝国勋章,是国宝级的科学家,是“当世最精深最纯粹的数学家之一”,但都无济于事,甚至,反倒还使“丑闻”升级——当地一家报纸在头条位置报道此事时,用了这样一个标题:

《大学教授被处缓刑必须接受化学阉割》。

1954年6月7日,艾伦·麦席森·图灵因食用浸染过氰化物溶液的苹果死亡。

2009年8月,约翰·格雷厄姆-卡明投递了一份请愿书,要求英国政府道歉。

请愿书收到超过30,000人签名。

2012年12月,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和其他10位名人:

包括皇家天文学家里斯勋爵,英国皇家学会会长、爵士保罗·纳斯,特兰平顿夫人(战争期间与图灵一同工作),以及主夏基,致函呼吁首相戴维·卡梅伦推动赦免工作的进行,政府明确表示支持此法案。

要求正式为图灵平反。

女王赦免

在2013年12月24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签署对图灵定性为“严重猥亵”的赦免,并立即生效。

司法大臣克里斯·格雷林说图灵应被当之无愧地“记住并认可他对战争无与伦比的贡献”(rememberedandrecognisedforhisfantasticcontributiontothewareffort),而不是对他后来刑事定罪。

在2013年8月女王正式宣告赦免图灵。

梭罗

资料:

亨利·戴维·梭罗(HenryDavidThoreau,1817-1862),美国作家、哲学家,超验主义代表人物,也是一位废奴主义及自然主义者。

个人经历:

1817年7月12日,梭罗出生于马萨诸塞州康科德;183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

毕业后他回到家乡以教书为业。

1841年起他不再教书而转为写作。

在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WaldoEmerson)的支持下,梭罗在康科德住下并开始了他的超验主义实践。

这时期,梭罗放弃诗歌创作而开始撰写随笔,起先给超验主义刊物《日晷》(Dial)写稿,之后各地的报纸杂志上都有他的文章问世。

他在文学上是一个打破偶像崇拜的人。

他难得感谢大学给他的益处,也很看不起大学,然而他实在得益于大学不浅。

他离开大学以后,就和他的哥哥一同在一个私立学校里教书,不久就脱离了。

他父亲制造铅笔,亨利有一个时期也研究这行手艺,他相信他能够造出一种铅笔,比当时通用的更好。

他完成他的实验之后,将他的作品展览给波士顿的化学家与艺术家看,取得他们的证书,保证它的优秀品质,与最好的伦敦出品相等,此后他就满足地回家去了。

他的朋友们向他道贺,因为他辟出了一条致富之道。

但是他回答说,他以后再也不制造铅笔了。

“我为什么要制造铅笔呢?

我已经做过一次的事情我决不再做。

梭罗重新继续他的漫长的散步与各种各样的研究,每天都对于自然界有些新的认识,不过他从未说到动物学或是植物学,因为他对于自然界的事实虽然好学不倦,对于专门科学与文字上的科学并没有好奇心。

在这时候他是一个强壮健康的青年,刚从大学里出来,他所有的友伴都在选择他们的职业,或是急于要开始担任某种报酬丰厚的职务,当然他也不免要想到这同一个问题;他这种能够抗拒一切通常的道路,保存他孤独自由的决心,实在是难得的——这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辜负他的家人期望!

因为他完全正直,他要自己绝对自主,也要每一个人都绝对自主,所以他的处境只有更艰难。

但是梭罗从来没有踌躇。

他是一个天生的倡异议者。

他不肯为了狭窄的技艺或是职业而放弃他在追求和行动上的大志,他的目标是一种更广博的使命,一种艺术,能使我们好好地生活。

如果他蔑视而且公然反抗别人的意见,那只是因为他一心一意要使他的行为与他自己的信仰协调。

他从来不懒惰或是任性,他需要钱的时候,情愿做些与他性情相近的体力劳动来赚钱——如造一只小船或是一道篱笆,种植、接枝、测量,或是别的短期工作——而不愿长期地受雇。

他有吃苦耐劳的习惯,生活上的需要又很少,又精通森林里的知识,算术又非常好,他在世界上任何地域都可以谋生。

他可以比别人费较少的功夫来供给他的需要。

所以他可以保证有闲暇的时间。

梭罗除了被一些人尊称为第一个环境保护主义者外,还是一位关注人类生存状况的生态主义哲学家。

1845年7月4日梭罗开始了一项为期两年的试验,他移居到离家乡康科德城(Concord,原意“谐音”)不远,优美的瓦尔登湖(Walden)畔的次生林里,尝试过一种简单的隐居生活。

他向《小妇人》的作者露意莎·梅·奥尔柯特借了一柄斧头,就孤身一人,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自己砍柴,在瓦尔登湖畔建造了一个小木屋,并在小木屋住了两年零两个月又两天的时间。

出版于1854年的散文集《瓦尔登湖》详细记载了他在瓦尔登湖畔两年又两个月的生涯。

虽毕业于世界闻名的哈佛大学,但他没有选择经商发财或者从政成为明星,而是平静地选择了瓦尔登湖,选择了心灵的自由和闲适。

(【2013安徽卷】萧伯纳:

为什么不能这样?

活在当下,成为了越来越多人赞成的一种生活。

上名校进名企,升官发财几乎成为每个人的终极愿望。

梭罗没有步入大家的后尘,虽毕业于哈佛,完全有资质在商界或是政坛有所建树,但他却平静地选择了瓦尔登湖,选择了心灵的自由与闲适。

)他搭起木屋,开荒种地,写作看书,过着非常简朴、原始的生活。

来到瓦尔登湖畔之后,他认为找到了一种理想的生活模式。

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梭罗自食其力,他在小木屋周围种豆、玉米和马铃薯,然后拿这些到村子里去换大米。

完全靠自己的双手过了一段原始简朴的生活。

梭罗因肺病医治无效,病逝于1862年5月6日,时年仅44岁。

当时在同时代人的眼中,他只不过是一个观念偏执行为怪异的人,一个爱默生的追求者而已。

一直到世纪之交他及其著作才得到了广泛和深刻的认识。

语录:

(1)幸福就像一只蝴蝶,你越是追逐它,它就越是躲着你。

但是如果你转移视线,它便会轻轻地落到你的肩头。

(2)智慧和纯洁来自努力,无知和纵欲来自懒惰。

【2014四川卷】站起来后世界属于你。

【2014湖北卷】山顶的风景

【2015北京卷】老规矩

(3)生活得诗意而神圣。

清醒就是生活。

于是他一边喝咖啡,吃面包卷,一边读报纸,知道了这天早晨的瓦奇多河上,有一个人的眼睛被挖掉了;一点不在乎他自己就生活在这个世界的深不可测的大黑洞里,自己的眼睛里早就是没有瞳仁的了。

(4)善是唯一永远也不会亏本的投资。

贝索斯:

善良比聪明更难选择比天赋更重要

【2014上海卷】自由与不自由(天赋是与生俱来的,聪明亦是,我们无法选择,这是不自由的,但同时,我们又是自由的,因为我们可以选择比聪明和天赋更重要的东西,这便是善良。

曾有言:

“善是唯一永远也不会亏本的投资。

”由是观之,善良才是我们为人处世最聪明的选择。

补充素材:

普林斯顿大学校友、亚马逊CEO杰夫·贝索斯(JeffBezos)在2010年学士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

他追忆了自己的幼年岁月,讲述自己如何在儿时懂得了“善良比聪明更难”的道理;分享了16年前自己决定放弃优厚工作、创建亚马逊时的复杂心路。

“追随内心的热情”是贝佐斯给精英人才的建议。

他认为,是一个个的选择最终塑造了我们的人生。

伊凡·亚历克塞维奇·蒲宁

资料:

俄国作家。

主要作品有诗集《落叶》,短篇小说《安东诺夫的苹果》、《松树》、《新路》,中篇小说《乡村》等。

1933年作品《米佳的爱》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

“由于他严谨的艺术才能,使俄罗斯古典传统在散文中得到继承”。

个人经历:

蒲宁于1870年俄历10月22日生在俄罗斯中部沃罗涅什镇的一个破落地主家庭,祖上曾是显赫的贵族。

当时俄国宣布废除农奴制已有10年,他的父亲是个喜欢及时行乐的人,祖上的家业日见衰败,只剩了一个庄园。

童年的蒲宁在遍地都是花卉芳草、庄稼林木,一片宜人的田园宁静气氛中度过的。

美丽的自然景色给他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并对他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影响。

破落的家庭使蒲宁少年早慧,他从小酷爱文学,崇拜普希金、莱蒙托夫等俄国古典诗人,尽管命运不济,他却接受了世袭的贵族的许多阶级偏见。

他对自家的高贵门第十分自豪,对本家族昔日的豪华生活十分向往,深深感到生不逢时。

蒲宁的大哥是家中惟一的大学毕业生,他因为参加民意党的活动而被捕,出狱后一直在家受监视。

年轻的蒲宁就在大哥的指导下自修并开始诗歌创作。

他在创作中显示了出色的才华,17岁时便首次在《祖国》杂志上发表诗作《献在曼德逊的墓前》。

由于生活的贫困,蒲宁读完中学便独自出外谋生,他先后当过图书馆的小职员、政府部门的统计员,他摆过书摊,还断断续续地为几家报馆工作过。

后来虽然也曾上过大学预科,还进莫斯科大学念了一年书,但终究未能完成高等教育。

贫困的生活没有使他意志消沉,他寄情于诗歌创作,始终保持着愉悦的身心。

各种各样的职业使他增长了见识,丰富了阅历。

伊凡·阿历克谢耶维奇·蒲宁1891年他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在露天下》,后来又出版了诗集《落叶》,这两部诗集可以说是俄国优秀诗歌的艺术楷模。

同时蒲宁还致力于翻译欧美著名诗人拜伦、朗费罗等人的作品。

1901年蒲宁由于诗集《落叶》而获得俄国科学院颁发的普希金奖金,因此成为全国著名的诗人。

在他早期的诗歌中充分反映了作者对童年时代家乡田园生活环境的热烈感情。

蒲宁深受法国19世纪末叶高蹈派的影响,但他同时又反对先锋派创作倾向而热烈信奉普希金的浪漫主义诗歌传统。

在他的诗歌中,大都是赞美河山、讴歌散发清香的乡村和辽阔的森林原野。

他通过描绘自然风光来抒发心中的感受和联想,表现出对往昔贵族地位的留恋和家业衰败的惋惜,文笔生动细腻。

从19世纪最末几年开始,蒲宁转入小说创作。

中篇小说《乡村》(1910)通过农民库兹玛的破产和四处流浪的不幸遭遇的描写,突出地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失败后,农民失去土地、自由和希望破灭和痛苦命运;另一部中篇小说《干旱的溪谷》则揭露了俄国贵族精神腐败和经济衰落的社会面目。

语录:

(1)在这个莫名其妙的世界上,无论怎样叫人发愁,它总还是美的。

周国平

资料:

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散文家、哲学家、作家,是中国研究哲学家尼采的著名学者之一。

语录:

(1)一个不曾用自己的脚在路上踩下脚印的人,不会找到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路。

【2014安徽卷】改不改台词(创新)

【2014新课标I卷】山羊过独木桥

(2)在这个没有上帝的世界上,谁敢说自己已经贯通一切歧路和绝境,因而不再困惑,也不再需要寻找了?

我将永远

困惑,也永远寻找。

困惑是我的诚实,寻找是我的勇敢。

(3)萧伯纳:

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

周国平:

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追求和创造;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4)就像使沙漠显得美丽的,是它在什么地方藏着的一口水井,由于心中藏着永不枯竭的爱的源泉,最荒凉的沙漠也化作了美丽的风景。

(5)苦难可以激发生机,也可以扼杀生机;可以磨练意志,也可以摧垮意志;可以启迪智慧,也可以蒙蔽智慧;可以高扬人格,也可以贬抑人格,——这全看受苦者的素质如何。

(6)每个人对于别人来说都是一个秘密。

“不需要注视别人的脸和探视别人的心灵”相爱的人也只是“在黑暗中并肩行走”。

各自努力追求心中的光明,并互相感受到这种努力,互相鼓励。

(7)比成功更宝贵的是追求本身。

能被失败阻止的追求是软弱的,它暴露了力量的有限;能被成功阻止的追求是浅薄的,它显示了深度的有限。

顾城

资料:

中国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诗人,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

顾城在新诗、旧体诗和寓言故事诗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

个人经历:

顾城,原籍上海,1956年9月24日生于北京一个诗人之家,父亲为顾工。

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

1968年,即12岁时辍学在家养猪,“文革”前,他开始写诗,总是一个人独处,不和别人一起玩耍,而是低头写自己的内心想法。

而且文革的暴行给他的内心带来了冲击,使他变得更加敏感。

1969年随父顾工下放山东广北一部队农场,在那里度过了五年,但他并不喜欢农作的生活,这种劳作的生活与他想象中玻璃一样的世界有很大的距离,而这种距离让他感到痛苦。

萌芽阶段

1973年开始学画,写诗事业也进入社会性作品写作阶段。

1974年回京在厂桥街道做过搬运工、锯木工、借调编辑等。

《北京文艺》《山东文艺》《少年文艺》等报刊零星发表作品。

1977年重新开始写作,在《蒲公英》小报发表诗作后在诗歌界引起强烈反响和巨大争论,并成为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诗人,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

1978年底顾城开始阅读张贴在北京西单体育场围墙外(后被称作“民主墙”)的首期地下诗歌刊物《今天》。

并通过这份刊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