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技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232294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教学技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小学科学教学技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小学科学教学技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小学科学教学技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小学科学教学技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教学技能.docx

《小学科学教学技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教学技能.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科学教学技能.docx

小学科学教学技能

小学科学教学技能

第一篇小学科学教学准备技能

第一章教学内容分析技能

教学内容是指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一、学习内容分析:

1、学习内容的范围和深度。

确定学生应当认识或掌握的知识、技能的广度,应当达到的理解程度和技能、能力水平;

2、学习内容的结构和内在联系。

明确学习内容中各项知识、技能的相互关系,为教学的有序展开打下基础。

二、观点演绎:

1、教学内容分析包括“钻研大纲和分析教材”,“阅读、搜集教学有关的资料”,“搜集实验材料、制作直观教具”,“熟悉自然界”等。

2、教学内容分析是科学教学的重要准备步骤,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应做到:

①分析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②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教学中使用的媒体素材、③按照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④自己收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各种资料、⑤自己设计并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和符合地方特点的“校本课程”。

3、对教学内容的分析从:

一是建构教材内容的知识体系;二是确定知识点;三是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4、分析和组织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

分析教学内容就是鉴别教学内容的性质及其组成部分,把综合的、复杂的整体内容分解为相对独立、简单的组成部分,确定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组织教学内容就是把经过分析而划定的各部分,按照一定的方式、方法进行安排,把分散的、零散的的内容组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

三、如何进行小学科学教学内容的分析:

1、要有三个明确

(1)明确本课教材地位。

(2)明确本课教材的整体结构。

(3)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

2、要把握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

教学内容分析,挖掘各部分教学内容的思想性、智力性和趣味性。

挖掘教学内容的思想性是指明确教学内容的现实意义与科学精神。

挖掘教学内容的智力性是指把握在这部分教学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哪些环节可以深入展开相应的智力活动,如比较、分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哪些地方可以进行适当的引申、开拓,或展开进一步的探索、思考等。

挖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是指寻找科学知识本身的或相关的趣味内容,特别是能够体现科学的奇妙、科学的魅力的内容。

(1)科学探究内容特点。

(2)生命科学内容特点。

(3)物质科学内容特点。

(4)地球与宇宙内容特点。

四、小学科学教学内容分析的常用方法

(1)归类分析法。

(2)图解分析法。

(3)层级分析法。

(4)信息加工分析法。

(5)使用卡片的方法。

(6)解释结构模型法。

五、小学科学新教材为教师提供了哪些新的教学思想和策略

教材是由一定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分门别类组成的可供学生阅读、视听和借以操作的材料,既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材料,又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媒体。

新课程师资培训资源包《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靳玉乐等主编)中将教材定义为:

教材是教师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的、供学生选择和处理的、负载着知识信息的一切手段和材料。

包括教科书为主的图书教材,又包括视听教材、电子教材以及来源于生活的现实教材。

新教材“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教材为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思想,那就是主体性教学思想和反思性教学思想。

六、新一轮课程改革应怎样“用好教材,超出教材”?

“用好教材”,就是引导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学好。

如果学生连书本上最基本的概念都没有学会,联系实际又有什么用?

不管课程怎样改革,教师都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吃透教材,这是教师永远的基本功。

“超出教材”,就是开发课程资源和整合课程资源的过程。

一是替换教材的例子。

二是拓展教材的主题。

三是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

四是整合不同学科的内容。

五是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

 

第二章小学科学学习者分析技能

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习者的学,教学目标能否实现,要在学习者自己的认识和发展的学习活动中以自己的特点来体现出来。

因此,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注重对教学对象——学生的分析。

一、观点演绎:

学生整体学习状况:

已有知识、经验:

儿童心理分析:

学习动机:

二、小学科学教学为什么要“学生分析”

因为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了解学生的差异是教学的基础。

人的认知水平存在纵向差异;儿童间存在横向差异。

1、学生的一般特征分析

传统主张“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以及教师备课中要“备学生”,都要对学生进行一般特征分析。

三、四年级科学学习习惯要求:

(1)学会倾听;

(2)积极发言;(3)善于观察;(4)乐于实验;(5)记录详实。

五、六年级科学学习习惯要求:

(1)专心听讲;

(2)善于表达;(3)设计实验;(4)探究操作;(5)整理归类。

2、学习风格分析

一是采用与学生学习风格相一致的“匹配策略”;二是针对学习风格中的短处实施弥补性的“故意失配策略”。

3、学生起点学习能力分析

一是对新知识的学习所需要的预备知识和技能的分析。

二是对目标能力的分析。

三是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态度如何,如是否存在偏见或误解等。

4、学生学习需要分析

学习需要的分析包括学习的社会需要分析、学科需要分析、学生需要分析以及资源条件等方面的分析。

三、小学生学习科学心理特点分析

感知特点,注意力特点,记忆力特点,想象、思维的特点,情感的特点,意志的特点、性格的特点。

四、小学科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心理障碍的分析

1、小学科学学习中思维障碍的分析

造成思维障碍的因素:

知识因素;技能或能力因素;学生的不良习惯和一些外来干扰因素。

2、科学学习中非认知心理障碍分析

导致心理障碍的因素:

早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迁移来的心理定势;个人的一些不利于科学学习的心理特点;将社会上的一些处事原则带进课堂。

五、小学科学教学中学情分析技巧

1、分析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

与该内容相联系的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等。

2、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的个体差异主要反映在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

3、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对概念、原理、规律等理解比较困难;形象思维能力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处于身心发展成长过程,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

4、了解学生对本学科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

教师教得最优化和学生学得最优化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陶行知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5、分析学习知识时可能要遇到的困难

六、小学科学教学中学情分析的步骤

(1)学期初学情分析;

(2)课前学生分析;(3)课中学生分析;(4)课后学情分析;(5)学期末学情分析。

 

第三章小学科学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析技能

教学方法是“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

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学方法是指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为了学习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

一、观点演绎

1、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统一,教法处于主导地位。

2、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3、科学教育的教学方法从任务设计、组织实施、过程控制等方面以学生中心、发展中心、活动中心,观察、实验仍是小学科学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

4、探究式学习仍是科学课的重要学习方法,并有新的发展。

探究内容更广泛;探究形式多样化;探究过程不仅强调科学性,而且强调有个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5、“学中玩、玩中学”是十几年小学科学教学实践形成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小学科学学科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

(1)探究发现法。

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部联系,找出变化规律的方法,在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的方法。

主要环节:

创设情境,明确目标——提出问题,假设猜想——设计方案,实验印证——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实践应用,走进生活。

(2)实验探究法。

教师提出命题或创设若干条件,学生围绕教师的命题进行假设和实验证明;或者利用教师创设的条件,进行开放性实验,从中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

主要环节:

创设情境——假设猜想——设计实验——验证交流——总结应用。

(3)小组讨论法。

以合作小组为单位,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有关专题,在小组的群体中交流个人看法,相互学习,从中获得对该问题的深入认识或进一步了解的方法。

主要环节:

课前收集,信息整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开展讨论,取长补短——交流整理,解决问题。

(4)调查分析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有关的种种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进行调查,从而明确现状,找出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法的一种活动方法。

主要环节:

创设情境,确定调查内容——制定计划,确定调查方法——实施调查,写出调查报告——汇报交流,分析调查内容。

(5)作品制作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使用工具、设备,通过模仿或重新设计,加工制作作品,进行实践活动的方法。

主要环节:

创设情境,提出任务——展开想象,设计方案——合理分工,作品制作——展示交流,相互评价。

(6)信息收集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某个专题的有关信息进行搜集、整理、比较、分析、综合,从而认识事物的活动方法。

主要环节:

创设情境,确定专题——讨论方法,制订方案——收集信息,分析整理——交流汇报,撰写报告——师生互补,归纳总结。

(7)观察比较法。

主要环节:

创设情境,确定主题——实地观察,详细记录——归纳比较,得出结论。

(8)读书获取法。

主要环节: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明确要求,认真阅读——交流讨论,概括总结。

三、恰当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科学课堂中恰当利用多媒体课件,促进课堂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形象化,提高教学效果。

遵循以下原则:

1、低成本、高效能。

2、和其他媒体合理组合。

3、以学生为主。

四、当前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在小学科学课中的运用

1、探究学习。

2、自主学习。

3、合作学习。

4、创造性学习。

第四章小学科学教学目标设计技能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之前制定的,通过教学后学生可以达到并且能够用现有条件或手段测评的教学效果。

即既要让教师明确“为什么教”,又要让学生明白“应学到什么”。

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具有指引教学方向、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激励学生的学习等功能。

一、观点演绎

1、教学目标指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结果与标准。

2、教学目标是一个多层次的教学目标体系,可分成:

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等不同的层次。

3、教学目标有指导控制教学过程的功能,合理制定教学目标能优化教学效果。

4、教学目标的功能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5、课堂教学目标不等同于课程目标。

二、设置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要考虑的问题

1、《课程标准》——学习科学课程标准,把握科学课程晶核

科学课程标准的目标部分明确了科学学科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共同而又各具特点的课程总目标和分目标。

不同地区的学生,要考虑把目标进行重组、拓展与延伸。

2、教材分析——钻研教材,明确教学内容和要求

3、学情分析——结合学生实际,确定合理目标

4、三维目标——进行教学目标分类,增强目标可行性

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进行分类表述。

三、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要求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是统领教与学全过程的纲领。

它规定学习的具体内容,明确学习的具体任务,决定教学策略的选择,是对具体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的抽象概括。

1、概括性

要对教材内容和教学行为过程进行概括。

2、指向性

指向必须明确。

3、可操作性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行动指南,它明示了教学活动的内容、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目标的阐明与陈述

1、教学目标的阐明

教育心理专家对教学目标的分类有:

美国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以及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等。

2、目标的陈述

要使陈述的教学目标清晰、操作性强,做到“明确、具体、全面、适当”八字方针,抓住陈述的中心——学生学习后的行为,并选择不同的行为动词进行表述。

目前国内大多采用行为目标陈述法、内部与外显行为结合目标陈述法和表现性目标陈述法。

行为目标陈述法是布卢姆、马杰推动形成的教学目标陈述方法,包括四个要素:

行为主体、行为内容、行为条件、行为标准,故称四要素法。

行为主体,即学生。

行为内容,由行为动词和结果构成,说明通过学习后,学生能做什么。

在教学设计时,目标领域使用的行为动词例举如下:

(1)知识

了解水平——说出、辨认、列举、描述、列出、举例、选择、识别、指认等。

理解水平——解释、说明、比较、概述、认识、区别、推断、对比、归纳等。

应用水平——设计、得出、撰写、分析、解决、检验、拟定、评价、综合等。

(2)技能

模仿水平——模仿、尝试等。

独立操作水平——运用、使用、示范、测量、查阅等。

(3)体验性目标

经历(感受)水平——参与、体验、交流、分享等。

反映(认同)水平——关注、认同、拒绝等。

领悟(内化)水平——形成、具有、确立、树立、热爱、养成等。

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主要说明学生在何种情境下表现行为。

行为标准,即合格标准,也称表现程度。

 

第五章小学科学教案编写技能

一、小学科学教案编写的程序

1、学习内容分析

2、学生特征分析

3、选择教(学)法

4、编写教案

二、教案设计要考虑的因素

1、钻研大纲、教材,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2、组织教学

3、复习旧知识

4、传授新知识

5、巩固新知识

6、布置作业

7、教学后记

三、小学科学教案格式

教案示例

授课时间

第周星期

课次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

课时安排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教学目标、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可不必分别罗列三维目标,直接写①②③等):

教学重点及难点(把握要到位):

教学准备(可以是教具和学具的准备):

教学基本内容

教学手段

及时间设计

(过程设计:

其中的五个二级栏目可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命名。

每一个步骤一定要有设计说明)

复习旧课:

引入新课:

新课内容:

内容小结:

板书提纲:

(可增加页)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课后小结(要写出在教学过程中碰到问题时的一些解决对策,可以是预想方案,也可以是教后反思):

相关链接(“参考文献”、“相关知识”、“相关网站”,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

第二篇小学科学教学实施技能

第六章小学科学课堂导入技能

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学习新课知识的心理准备、认知准备,并让学生明确教学内容、学习目的、学习方式以及产生学习期待、参与需要的一种教学行为。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导入技能是完成新课教学的首要技能。

一、观点演绎:

1、成功的导入能引起注意、激发动机,还有启迪思维、承上启下的作用。

2、精心设计的小学科学导入,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欲望和求知欲望,奠定科学探究的基础。

3、导入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不能千篇一律。

4、导入技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唤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和建立知识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

导入要精辟,导入要联系紧密,导入要合理。

5、导入是整节课堂教学的“序曲”。

二、小学科学课堂导入的原则

导入新课,设计导语,遵循以下原则:

1、符合教学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导语,与教学目标无关的不要硬加上去,不要使导语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2、符合教学内容本身的科学性

违背科学性的导入,尽管非常生动、非常精彩,也不足取。

3、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照顾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

4、从课型的需要入手

新授课要注意温故知新、架桥铺路;讲授课要注意前后照应,承上启下;复习课要注意分析比较,归纳总结。

5、导入要短小精悍

6、形式要多种多样

注意以下几点:

①短。

导入的语言要做到简短、明白、易懂,以生动有力、简洁明快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②新。

语言要有新意,形式新颖,避免平铺直叙,千篇一律③精。

即语言精练、讲解精彩,抓住关键。

切忌拖泥带水、词不达意、吞吞吐吐。

④平。

知识坡度不宜太大由已知到未知的知识点要讲准,最好都在“最近发展区”范围内。

⑤熟。

即运用的导入方式,语言、动作的衔接、配合要舒展自如、运用熟练。

⑥准。

新旧知识的衔接点要找准,语言要用准,不能随心所欲、漫无边际。

⑦快。

导入的时间不能太长,以3分钟为宜。

⑧活。

导入的运用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师生的情感在上课之始就得到交融。

三、适应小学科学课的导入形式

1、开宗明义导入

开门见山地明确学习任务、途径、方法。

2、实验导入

设计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实验。

3、资料展示导入

(1)模型展示导入法。

(2)图片欣赏导入法。

(3)自制实物导入法。

4、故事导入

5、游戏导入

6、竞赛导入

7、再现式导入

8、讲评式导入

9、利用电教手段导入

第七章小学科学课堂讲解技能

讲解又称讲授,是用语言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

通过语言对知识的剖析和揭示,剖析其组织要素和过程程序,揭示其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把握其实质和规律。

讲解技能在行为方式上的特点是“以语言讲述为主”的方式;在教学功能上的特点是“传授知识和方法、启发思维、表达思想感情”。

一、观点演绎

1、语言技能是讲解的一个条件,但不是讲解,讲解技能在于组织结构和表达程序。

2、讲解为教师提供了主动权、控制权,但不能代替其他方式,要与其他技能合理配合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3、教师讲解的过程,既是知识外化的过程,又是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的过程。

4、讲解技能的缺点,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不能抽出更多时间进行科学思维。

第二是单纯的讲解信息通道单一,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

第三是单纯的讲解不利于因材施教。

第四是不能使学生形成技能。

第五是教学反馈不易掌握,反馈信息把握不全面、不准确。

二、小学科学讲解技能的教学目的

1、传授知识,解难释疑

2、引导学生、启发思维

3、传道育人、培养品质

三、小学科学教师在应用讲解技能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1、有明确的讲解结构

2、语言流畅、准确、明白

3、具有启发性

4、善于使用例证

5、注意形成连接

6、会进行强调

7、要重视获取反馈和及时调控

 

第八章小学科学课堂提问技能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在当前如何实施好素质教育,如何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功能,如何使课堂提问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到应有的作用,需教师掌握好课堂提问的策略。

一、观点演绎

1、课堂提问是小学教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手段,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之间联系的主渠道和“铺路石”。

2、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使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集中到某一特殊的专题和概念上,产生解决问题的自觉意向。

3、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要把握好“度”,要善于在“度”的多层次中选择最佳切入点,注意课堂提问的实际性、启发性、探究性和趣味性。

4、提问不是教师的专利,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回忆与建构,并与学生共同完成对知识的探索的过程。

二、把握小学科学课堂提问技能实施的要点

1、优化提问质量,提问要有序、有数

问题的设计要按照课程的逻辑顺序,考虑学生的认知顺序,步步深入,达到温故目的。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已经掌握的要控制提问数量;对没有掌握的内容,应优化提问质量,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2、提问的内容要深浅适度

适度的提问,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3、提问语言要有启发性

教师提问的语言要表述准确、精练,根据问题的深浅度适当加入启发性词句。

4、留有足够的时间

从建构主义理论来看,教师不是判定学生“对”与“错”的法官,而是应该更像一个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用各种方法耐心细致地去启发他们的积极思维活动。

5、反应要及时

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作明确的反应,或肯定、或否定、或点拨、或追问。

恰当的反应可强化提问的效果,鼓励他们质疑问题作深层次思考,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三、掌握小学科学课堂提问技能的原则

1、有效性原则

只有获得真实信息反馈的提问才会有效。

2、科学性原则

所提问题必须准确、清楚,符合学生认知特点,适应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切忌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问题。

3、层次性原则

4、整体性原则

教师的问题、语言艺术性对学生的发展其关键作用,主要表现为问题的煽动性、幽默性、精炼性、概括性等方面。

四、小学科学教学提问过程的构成

提问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引入阶段

2、陈述阶段

3、介入阶段

4、评价阶段

第九章小学科学教学演示技能

课堂教学的演示是指教师利用各种教具、实物或示范实验,使学生获得有关知识的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

一、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演示技能的类型

1、直观教具的演示

借助照片、挂图、版画、标本、实物、模型等为辅助手段来创造直观形象的教学,实物是生动性和真实性最强的演示材料,最能反映实物原本的属性。

2、实验演示

实验演示有科学性、直观性和启发性等三方面特点。

传授新知识的实验,即通常所说的边讲解边演示。

要注意:

演示前,向学生说明他们不懂的仪器设备、使用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实验中,努力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的详细过程,注意实验的条件和产生的现象,使学生看懂实验。

结束后,要启发学生试做结论,解释实验现象并把从个别实验现象中所得到的结论推广到一般或同类其他事物中去。

巩固知识的实验演示是以验证和巩固知识为目的而进行的,即先讲解后演示的方法。

可采取三种方法:

演示前,教师向学生指出要做什么实验,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刚学过的理论,预测将产生什么结果,道理何在,在开始实验;二是教师指出要做什么实验后,不告诉实验结果,让学生在实验中细心观察,实验完毕时,让学生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结果;三是实验之前,向学生说明打算做一个产生什么结果的实验,让学生讨论做这个实验需要什么条件,怎样做才能产生预期的结果。

实验片段的演示。

3、电教媒体的演示

电教媒体的演示是指运用幻灯、录音、录像等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来创设情境。

通过形、声、光、色的相互作用,产生直观效果,使学生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

二、懂得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演示教具选择和组合的基本要求

1、演示教具的科学性

运用直接的物品进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明显的意义。

但由于季节、地域等差异,如生物本身的大或小、性格的温驯或凶残、饲养或栽培的困难等等原因,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常常要用大量的间接的教学用具,如挂图、模型、多媒体等。

2、演示教具的实用性

3、演示教具的立体化和动态化

三、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演示教具的基本要求

1、演示教具应在最佳时机及时出现

2、演示教具应有指导性语言的配合

3、演示教具应该面向全班,人人可见

4、演示教具应将来龙去脉指点清楚

四、小学科学课堂演示实验的要求

1、明确演示实验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2、规范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3、演示速度适中,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第十章小学科学课堂观察、实验技能

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观察、实验技能是科学教师的主要岗位技能之一。

进行观察、实验教学技能训练,是完成教学大纲各项要求、使科学教师具备相应素质所必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