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心理的发展研究.docx
《成人心理的发展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人心理的发展研究.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人心理的发展研究
成人心理的发展研究(许淑莲申继亮)
|[<<][>>]
成人心理发展变化是个体随年龄增长表现出来的变化,因而年龄可以作为标志心理特征发展的变量。
但是,年龄不是一个单纯的变量,特定的年龄会与特定的历史事件、社会经济条件相联系。
也就是说,当年龄变化时,一个人经历的历史事件、社会经济条件都会变化。
如果一个人所处的历史年代、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可能造成心理发展的差异,那么这时就分不清心理的发展变化是由于年龄的变化还是社会经济条件、历史事件引起的。
比如,一个1940年出生的人40岁时对计算机的态度和一个1980年出生的人20岁时对计算机的态度是不一样的,这种差异是20岁和40岁年龄间差异造成的还是由于1940年出生的人和1980年出生的人生活的年代不同?
在他们各自的生活年代中,计算机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计算机对人们生活的作用各不相同,从而可能造成了人们对计算机的态度不同。
这样看来,年龄不仅是一个数字,而且也是与特定经历相联系的一个标志。
成人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就是要围绕年龄这个核心变量,剥离出其他混淆在年龄中的因素,找到心理特征单纯随年龄变化的情况。
一、年龄、群伙、测量时间
为了说明哪些心理变化是由于年龄的变化引起的,我们必须定义年龄,同时引入两个重要的概念:
群伙和测量时间。
(一)年龄
在第一章中,我们已经知道有多种定义年龄的方法,如生理年龄、社会年龄、心理年龄等。
在成人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的年龄概念,一般指历龄。
历龄反映的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某一年代经历的时间,这时年龄相当于一个时间概念,并不代表与年龄相伴随的生活年代、历史事件等。
如果两个人从出生到某一时刻经历的时间相同,我们就认为他们两个人的年龄相同,虽然他们可能有其他差别。
例如,一个1970年出生的20岁的人和一个1980年出生的20岁的人属于同一个年龄组。
虽然这两个人在心理发展方面可能有很多不同,但是他们的年龄是相同的。
年龄在这里只是一个单纯的标志时间的变量。
(二)群伙
一个人出生在哪一年,就称他属于哪一个群伙。
比如出生在1970年的人就称做1970年群伙,出生在1980年的人就称做1980年群伙。
为什么要引入群伙这个概念呢?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心理变化与他生活的社会经济条件、经历的历史事件有关,而不同的群伙也代表了不同的生活条件、历史事件。
当处在不同群伙中的年龄相同的人在心理发展的某方面有差异时,年龄此时就体现不出心理特征上的差异,而群伙就成为标志心理特征差异的指标。
如果不同群伙间存在差异,就称为群伙效应(cohorteffect)。
(三)测量时间
测量时间(timeofmeasurement)是指对被试施测的时间。
测量时间对发展研究结果会有影响,因为在不同的施测时间,心理特征会产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可能与年龄无关,所以在不同时间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测量时,得到不同年龄间的差异就很难解释。
我们不知道这种差异是年龄差异造成的还是施测时间不同造成的。
比如,测量1970年出生的人对计算机的态度,在他20岁的时候(1990年)施测一次,在他30岁的时候(2000年)再施测一次,如果这两次测量有差异,我们就很难确定这个差异是由于年龄造成的差异还是由于测量时间的不同。
因为在1990年到2000年这10年间,计算机正在逐步进入人们生活,人们与计算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所以人们对计算机态度的变化更可能是人们与计算机关系的变化造成的,即是由测量时间不同造成的,而不是由于年龄的增长造成的。
现在,我们知道在发展研究中,群伙和测量时间都会混淆年龄对心理发展的作用。
发展研究设计的目的就是将年龄差异从这些混淆年龄差异的变量里区分出来,找到心理特征随年龄发展的变化过程。
二、发展研究设计
根据对年龄、群伙、测量时间三个变量不同的控制情况,将发展研究设计分为横断研究、纵向研究和序列研究。
(一)横断研究
横断研究(cross-sectionstudies)是指对不同年龄段被试的某个心理特征在同一时间进行测量,从而比较各年龄段被试在这一心理特征上的差异。
表2-1中每一个测量时间对应的一列都表示一个横断研究。
如果选定测量时间是1990年,选取的被试是40岁、50岁、60岁、70岁,对这些被试的某种心理特征进行测量,这就是一个横断研究。
横断研究有很多优点:
研究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可以大大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更重要的是,因为横断研究只进行一次测量,不需要考虑与以前测量结果比较的问题,所以可以使用最新的测量技术,这样可以使研究更加精确、更加先进。
但是,发展研究设计的目的是考察被试随年龄增长心理特征的发展变化过程,但是从横断研究的定义中,可以看出横断研究测量的是不同年龄组被试在某个心理特征上的差异,不是心理特征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过程。
这里就引出心理特征的年龄差异(agedifference)和年龄变化(agechange)的问题。
年龄差异是指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被试在某种心理特征上的差异。
年龄变化是指同一组被试在不同年龄时某种心理特征的变化。
我们研究成人心理发展变化,当然对年龄变化更感兴趣,而年龄差异的研究(横断研究)与年龄变化的研究相比,要容易得多。
但是,横断研究得到的年龄差异是否可以描述心理特征的年龄变化呢?
如果将横断研究结果作为描述心理特征年龄变化的结果,需要有这样一个隐含假设:
被试在某个心理特征上的年龄差异,可以体现被试这个心理特征随年龄增长产生的变化。
但是,横断研究的这个基本假设能否满足呢?
下面我们来分析横断研究。
表2-1 年龄、群伙、测量时间关系表
群伙 年龄/岁
1920年群伙 60 70 80 90
1930年群伙 50 60 70 80
1940年群伙 40 50 60 70
1950年群伙 30 40 50 60
测量时间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对所有被试的某种心理特征进行测量。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横断研究只在一个时间进行测量,因而可以控制测量时间;但是横断研究中测量的各个年龄组却是来自不同的群伙。
从表2-1可以看出,测量时间为1990年,40岁、50岁、60岁、70岁被试分别来自1950年群伙、1940年群伙、1930年群伙和1920年群伙。
如果群伙对被试心理特征变化有影响,那么不同年龄组被试间心理特征的差异就不只是年龄差异,而应包含被试出生年龄组的差异。
这时,横断研究得到的结果就不是心理特征变化随年龄变化的趋势。
下面来看一个例子。
图2-1a显示了一个横断研究的结果。
这项横断研究是对不同年龄组被试收入的测量。
从这项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到收入与年龄的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收入先是逐渐增加,在45~50岁时收入最多,然后收入又逐渐减少。
但是如果对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的收入进行追踪调查,却发现了年龄与收入的关系是:
随着年龄的增加,收入都是在不断增加的。
为什么横断研究的结果与追踪研究的结果不一致呢?
因为在不同群伙的被试收入水平是不同的,青年组要高于中年组,中年组又高于老年组,横断研究比较的是青年组青年时的收入、中年组中年时的收入、老年组老年时的收入(见图2-1b)。
因为这里群伙对收入有影响,所以横断研究得到的结果就不是年龄与收入的真实关系。
图2-1 群伙、年龄对收入的影响
(引自Schaie,1996,p.114)
可见,横断研究的最大问题就是它混淆了心理特征的年龄和群伙差异。
如果某种心理特征在群伙上有差异,那么横断研究就不能准确看到这种心理特征与年龄的关系。
横断研究结果除了可能会混淆年龄和群伙的效应外,在老年组被试取样上还存在问题。
因为像80岁、90岁这些年龄组被试的数量会很少,很多人在达到这个年龄之前就已经去世了。
80岁、90岁年龄组的被试在心理特征或者健康方面优于那些已经去世的被试,我们可以称这部分人为“精英被试”。
但是年轻组取样时却是从总体中取样,这些年轻被试既有那些可能达到高龄的被试,又包括那些在高龄前可能去世的被试。
所以这时的年轻组与年老组的比较,就变成了所有年轻组被试的平均成绩与年老组被试中“精英被试”的平均成绩的比较。
横断研究中,测验任务也会对研究结果有影响。
比如在某些认知实验中,年轻组被试可能更适应测验形式,而老年组在很多时候会显得不适应测验。
尤其是在测量老年人本身已经开始衰退的某些认知功能,老年组被试会表现出更多的紧张。
这些都会影响测量的结果。
老年组被试和年轻组被试对待测验任务的不同态度同样会影响研究结果。
老年组被试与年轻组被试相比,可能更认真、更仔细,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对待测验。
如果是这样,就不能真实反映老年组被试和年轻组被试的差异。
虽然横断研究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由于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收集到所需的大量数据,所以在实际研究中大量使用。
(二)纵向研究
纵向研究(longitudinalstudies)是指在同一群伙被试的不同年龄阶段,对被试的心理特征进行多次测量,也称为追踪研究。
纵向研究考察的是被试心理特征随年龄的变化过程。
在纵向研究中,被试来自同一群伙,所以可以控制群伙对心理特征的影响。
但是,纵向研究要在被试的不同年龄阶段进行测量,这就产生了多次测量,而多次测量时间的差异又可能导致测量结果的不同。
也就是说,纵向研究可以很好地测量出某些心理特征的发展变化过程,同时控制了不同群伙对心理特征发展的影响,但是,研究结果中混淆了年龄与测量时间对心理特征发展的影响。
混淆了年龄与测量时间对心理特征发展的影响,是纵向研究在研究设计上的最大问题。
除此之外,纵向研究在实施中也有很多困难。
第一,纵向研究要在被试的不同年龄阶段测量,研究就需要很长的实施时间。
比如,要研究某种心理能力从20岁到80岁的变化过程,这项研究60年才能完成。
纵向研究需要如此长的时间,必然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而且,因为纵向研究经历的时间长,这就不可避免被试的流失问题。
被试流失有很多原因:
(1)随着研究时间的延长,有的被试会对测验失去兴趣,不愿再参加测验;
(2)研究持续的时间长,有的被试很可能由于意外或者健康问题,没有到研究结束时就已经去世;(3)纵向研究前一次测量与下一次测量的间隔一般为几年,在这几年中被试很可能搬家,这样在下次测验时就很可能找不到原来的被试。
被试流失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被试数目减少,这首先会在统计分析时遇到困难。
更严重的是,研究的最初的总体是同一群伙的人,随着被试的流失,研究总体已经变成了未流失的被试代表的总体,而这些未流失的被试往往在某些心理特征上优于总体平均水平,比如他们可能更有坚持性,有更高的智力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等。
这样,被试流失前后,被试除了年龄不同、测量时间不同外,他们代表的不同总体特征也是不同的。
如果被试流失得太多,我们就很难说清多次测量间的差异到底是由什么造成的。
第二,纵向研究需要对被试进行多次测量,测量本身会引起被试的变化,而且多次测量后被试测验经验的增加也会影响研究的结果。
第三,纵向研究的多次测量需要采用同样的测量方法,这才能保证多次测量结果的可比性。
但是,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
在第一次测量中,选用了一种测量方法,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时间的发展,会发现原有的测量方法有些地方需要改进,或者又出现了更先进的测量技术。
但为了能与原有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即使有更好的测量方法,也只好放弃了。
纵向研究可以向我们描述随年龄增长心理特征的发展变化过程。
由于在纵向研究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了纵向研究的结果,所以我们对纵向研究的结果同样需要谨慎。
有人(Flynn,1987;Schaie,1996)提出,只有满足下面三个条件,纵向研究才真正测量了心理特征的发展变化过程:
条件一,在整个纵向研究中,社会环境、物理环境都没有使研究者感兴趣的变量发生变化;
条件二,因为多次重复参加测量而引起的被试变化要足够小;
条件三,被试流失是随机的,与被试的个体特征无关。
条件一是为了排除纵向研究中测量时间对测量结果产生的影响。
条件二需要测量对被试产生的影响足够小,这样就可以忽略多次测量对被试的影响。
条件三中提到被试流失是随机的,流失的原因与被试的个体特征无关,这样流失后的被试样本仍然能很好地代表研究最初的抽样总体。
(三)序列研究
横断研究控制了测量时间,混淆了年龄和群伙对心理发展的影响;纵向研究控制了群伙,混淆了年龄和测量时间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这两种基本的发展研究设计都不能很好地找到心理特征的年龄差异,这是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共同的缺点。
另外,横断研究控制了测量时间,研究结果对其他测量时间是否同样适用?
纵向研究控制了群伙,研究结果对其他的群伙是否同样适用?
总之,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并不能将年龄特征在年龄、群伙、测量时间这三个变量上的差异区分出来。
序列研究(sequentialstudies)就是为了区分年龄、群伙、测量时间三者的影响而产生出来的。
序列研究分为三种:
群伙序列设计(cohort-sequentialdesign)、测量时间序列设计(time-sequentialdesign)、聚合交叉设计(cross-sequentialdesign)。
1.群伙序列设计
群伙序列设计是不考察测量时间的影响,只考察心理特征在年龄和群伙的差异。
实施过程如下:
先选取几个群伙的被试,然后在各个群伙被试的不同年龄阶段对被试某种心理特征进行测量。
实际上群伙序列设计是对每个群伙的被试分别进行追踪研究,所以群伙序列设计也称做纵向序列设计(longitudinalsequencesdesign)。
表2-2表示了一个出生年代序列设计研究,这个研究是对1930年群伙和1940年群伙的被试进行测量,在这些被试50岁、60岁、70岁时施测。
在这个表格里,被试所在的群伙与被试年龄的交叉点是对被试进行测量的时间。
可以看出,所有被试的测量时间是不同的。
对于群伙序列研究的分析,可以使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分别考察群伙的主效应、年龄的主效应、群伙和年龄的交互作用,从而确定群伙、年龄在影响心理特征发展中的作用。
随着群伙序列研究中年龄范围的扩大、群伙数目的增加,研究结果就可以推广到更大的年龄范围、更多的群伙被试发展的情况。
表2-2 群伙序列设计
群伙 年龄
50岁 60岁 70岁
1930年群伙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1940年群伙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但是,群伙序列研究在研究设计上的主要问题是被试的施测时间不同。
如果在不同测量时间,被试的心理特征测量结果不同,那么群伙序列研究的研究结果就不可信。
所以在实施群伙序列研究中有一个假定:
研究的心理特征的测量结果与测量时间没有关系。
再者,群伙序列设计在实施过程中,有着与纵向研究同样的问题。
比如,实施时间长,被试流失,多次测量等对研究结果会产生影响。
2.测量时间序列设计
测量时间序列设计是不考察群伙的影响,只考察心理特征在年龄和测量时间上的差异。
实施过程如下:
先确定需要进行研究的年龄组,然后对这些年龄组进行测量,第一次测量结束后,再选择几个其他的测量时间,选择与第一次测量同样的年龄组(而非同一批被试)进行测量。
可以看出,测量时间序列设计是在不同的测量时间分别实施几次横断研究,所以测量时间序列设计也称做横断序列设计(cross-sectionalsequencesdesign)。
表2-3是一个测量时间序列设计,这个研究分别在1990年和2000年对50岁、60岁、70岁的被试进行测量。
这个表格中,被试所在的测量时间与被试年龄的交叉点是被试所在的群伙。
可以看出,1990年和2000年同一年龄组被试是来自不同的群伙。
表2-3 测量时间序列设计
测量时间 年龄
50岁 60岁 70岁
1990年 1940年群伙 1930年群伙 1920年群伙
2000年 1950年群伙 1940年群伙 1930年群伙
对于测量时间序列研究的分析,可以使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分别考察测量时间的主效应、年龄的主效应、测量时间和年龄的交互作用,从而确定测量时间、年龄在心理特征发展上的作用。
随着测量时间序列研究中年龄范围的扩大、测量时间数目的增加,研究结果就可以推广到更大的年龄范围、更多的测量时间。
但是,测量时间序列设计的主要问题是无法确定群伙对被试心理特征测量有没有影响。
如果不同的群伙被试的心理特征发展不一致,那么测量时间序列研究的结果就不可信。
所以,测量时间序列研究结果的成立需要有一个假定:
研究的心理特征与被试的群伙没有关系。
3.聚合交叉设计
聚合交叉设计是不关注年龄的影响,只考察心理特征在群伙和测量时间上的差异。
实施过程如下:
选择需要考察的几个群伙被试,对这些不同群伙的被试进行第一次测试,然后再在不同的时间继续对原来的被试进行追踪测量。
表2-4是一个聚合交叉设计,这个研究是在1990年、2000年对1940年群伙、1950年群伙被试进行测量。
测量时间与群伙交叉点表示的是被试的年龄。
从表2-4可以看出,所有同一群伙的被试年龄不同,同一测量时间的所有被试年龄也不一样。
对于聚合交叉设计的分析,可以使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分别考察测量时间的主效应、群伙的主效应、测量时间和群伙的交互作用,从而确定测量时间、群伙对心理特征发展的作用。
随着测量时间序列研究中群伙数目的增加、测量时间数目的增加,研究结果就可以推广到更多的群伙和多次测量时间。
表2-4 聚合交叉设计
群伙 测量时间
1990年 2000年
1940年群伙 50岁 60岁
1950年群伙 40岁 50岁
但是,由于出生年代、测量时间这两者共同决定了被试在测量时的年龄,不同群伙、不同测量时间被试的年龄不同,所以,在比较心理特征在测量时间、群伙上的差异时,必须假定测量的变量与被试的年龄无关。
沙依(Schaie,1996)认为这种设计不适合一般的心理特征随年龄发展的研究,而更多适合那些被试变化是由出生年代和测量时间不同引起的研究。
将聚合交叉设计应用在心理特征随年龄发展的研究时,更多是与群伙序列设计或者测量时间序列设计共同使用。
4.沙依的最有效的发展研究设计
上述三种序列设计都只能考察年龄、群伙、测量时间三个变量中的两个,沙依将上述三种序列设计结合在一起,在研究中使用了一种他称之为“最有效的发展研究设计”。
这种研究的实施过程是:
在研究的最初阶段先进行一个横断研究,对各年龄段被试进行测试;一段时间后(一般是5~10年)再对这些被试进行测试,同时再加入一个新的年龄组,这个年龄组的年龄与第一次测试时的最小年龄组的被试相同;再过一段时间,继续对第一次测试的被试和第二次补充的被试进行重测,与此同时,再加入一批新的年龄组被试,这组被试的年龄仍旧与第一次测试时最小年龄组被试相同。
下面是沙依从1970年到1990年实施的研究:
1970年先对30岁、40岁、50岁、60岁的被试进行测量,这些被试分别来自1910年群伙、1920年群伙、1930年群伙、1940年群伙,1980年再对这四个年龄组被试重测,同时加入新的30岁年龄组,这个年龄组的被试是1950年群伙,1990年再对这些1910年群伙、1920年群伙、1930年群伙、1940年群伙、1950年群伙的被试施测,再加入一个新的30岁年龄组,这个30岁年龄组属于1960年群伙。
研究设计如图2-2所示。
在这个研究中,第一,可以进行群伙序列分析,研究中包括1910年群伙、1920年群伙、
1930年群伙、1940年群伙,对各群伙30岁、40岁、50岁、60岁、70岁的测量可以构成一个群伙序列设计。
第二,可以进行测量时间序列分析,在1970年、1980年、1990年对30岁、40岁、50岁、60岁被试的测量,构成了一个测量时间序列研究。
第三,可以进行聚合交叉分析,1910年群伙、1920年群伙、1930年群伙、1940年群伙在1970年、1980年、1990年的测量构成了一个聚合交叉设计。
图2-2 沙依最有效的发展研究设计
(引自Schaie,1996,p.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