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docx
《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
课时教学计划
课题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第___课时
总第____课时
教学内容
俄国十月革命
执教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
技能
1.培养学生的比较、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科学分析历史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
过程与
方法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单元与课之间的关系
其次,通过讲解十月革命的历史进程,让学生充分感知这段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是十月革命的胜利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发展的的进程,让学生认识到俄国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性。
教学
重点
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
难点
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教具
准备
板书
设计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一、二月革命二、十月革命
时间:
1917年3月起义:
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
结果:
推翻沙皇统治,性质: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果: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意义:
作业
设计
1.练一练
2.练习册
教学
反思
教
学
过
程
1、历史条件
客观:
经济基础——具备了帝国主义的特征,生产社会化提高
政治形势——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
一战加剧了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
主观: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革命性、战斗性强
领导条件——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同盟军——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支持革命
2、二月革命
时间:
1917年3月
结果:
推翻沙皇统治,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革命准备
方针:
《四月提纲》提出两种不同性质革命的过渡
策略:
先提出和平夺权,后组织武装起义
准备:
党中央会议决定武装起义
4、十月革命
起义:
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
性质: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结果:
推翻临时政府,建立工农苏维埃政府
措施:
对内——宣布平等,废除特权,收归国有,没收土地
对外——签订和约,退出一战
5、巩固政权
背景:
国内——地主资产阶级的叛乱;
国外——协约国的武装干涉
措施:
军事——征兵制、组建红军,击溃白军;
经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全部国有;余粮征集;取消商贸;强制劳动
6、历史意义
国际:
成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
鼓舞推动国际共运和民解运动;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国内:
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奠定了基础
课时教学计划
课题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___课时
总第____课时
教学内容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执教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
技能
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2.苏联的成立
3.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施
4.成就和问题、宪法、斯大林模式
过程与
方法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背景。
让学生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让学生总结斯大林模式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革命领袖列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教学
重点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教学
难点
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评价
教具
准备
板书
设计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过渡时期:
(1)政策调整
(2)建立苏联(1922年)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经济建设
(2)政治生活
作业
设计
1.练一练
2.练习册
教学
反思
教
学
过
程
1、过渡时期:
(1)政策调整
调整: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
原因:
直接原因——经济困难、政治危机
根本原因——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水平
内容:
农业——粮食税;工业——国家资本主义;
流通——市场经济;分配——工资级别
意义:
实践——消除危机,恢复经济
理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建立苏联
情况:
1922年;成立宣言;联盟条约
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经济建设
政策方针:
生产力——十四大要求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化
生产关系——十五大要求实现农业集体化
实施成果:
生产力——建立了工业体系,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生产关系——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了支配地位
存在问题:
产业结构——农轻重比例失调,产品单调
消费水平——消费品少,影响人民生活
资金积累——对农民过多地索取,损害积极性
(2)政治生活
订新宪法:
内容——国体;经济基础;阶级基础;分配原则
意义——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的确立
标志斯大林体制苏联模式的形成
苏联体制:
特点——经济上高度集中的的计划经济体制;
政治上权力集中,党政不分,缺少监督
评价——曾起过积极作用;存在着严重弊端
个人崇拜:
原因——体制弊端、农民意识
后果——大清洗运动
课时教学计划
课题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___课时
总第____课时
教学内容
战后的“新秩序”
执教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
技能
1.知道参加巴黎和会的三巨头
2.了解《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
3.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理解和认识国际关系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
方法
回忆第一次世界大战,从提出帝国主义战胜国在战争结束后会干什么的问题,引入新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形成对凡尔赛体系的性质、作用的正确认识
教学
重点
《凡尔赛和约》及凡尔赛体系的评价
教学
难点
对凡尔赛体系的实质和作用的分析与评价
教具
准备
板书
设计
第三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巴黎和会:
1919年1—6月、巴黎、凡尔赛宫
(1)对德《凡尔赛和约》
(2)凡尔赛体系影响
二、国际联盟
作业
设计
练习册
教学
反思
教
学
过
程
1、凡尔赛体系
(1)巴黎和会:
1919年1—6月、巴黎、凡尔赛宫
(2)各国意图
美:
夺取霸权;英:
维持霸权;法:
重树霸权;
意:
扩大领土;日:
称霸亚太
(3)巴黎和约:
对德《凡尔赛和约》:
疆界领土、海外殖民地、限制军备、支付赔款
对奥、保、匈、土和约
(4)凡尔赛体系
含义:
以英法为主导的帝国主义战胜国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的战后国际关系新秩序
影响:
改变欧洲、中东等地的政治格局;体系内部隐含着许多矛盾
2、国际联盟
由来:
十四点建议、盟约列入和约
成立:
1920年初;日内瓦;《国际联盟盟约》
宗旨:
保证国际和平,促进国际合作
实质:
英法操纵下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课时教学计划
课题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___课时
总第____课时
教学内容
对亚太地区的“安排”
执教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
技能
1、了解《九国公约》的主要内容、实质
2、理解所谓“新秩序”的内涵
3、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国际关系的作用
过程与
方法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提出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的安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形成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性质、作用的正确认识;
2.通过了解中国在两次会议上的遭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励学生为建设强大的祖国而努力学习
教学
重点
《九国公约》及其评价
教学
难点
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和作用的分析与评价
教具
准备
板书
设计
第三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华盛顿会议
背景:
美日英要重新分割亚太地区的势力范围
内容:
《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中日协定”、《九国公约》
(2)含义:
以美国为主导、在抑制英日、宰割中国的基础上建立的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新秩序
(3)影响:
东亚、太平洋政治格局变化;体系内部存在着各种矛盾
作业
设计
练习册
教学
反思
教
学
过
程
一、华盛顿会议(板书)
为了协调帝国主义列强间的争霸关系,在美国倡议下,1921年11月到1922年2月,包括中国在内的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
会议的主要内容:
《四国条约》、《五国海军协定》和《九国公约》(板书)
早在1902年英日缔结同盟条约,相约互相维护其在远东地区的利益,这成为战后美国在这一地区扩张的极大障碍。
在美国的压力下,英、法、日、美缔结《四国条约》,取代了英日同盟。
争夺海军优势的斗争近乎于疯狂,最终达成的妥协规定了五国海军主力舰的吨位比例。
(请学生看《五国海军协定规定的限额》表,讨论分析这种规定对英、美、日的不同影响。
教师归纳讲解)英国丧失了传统海上优势;美国取得与英国平等的海军军备权;日本海上强国地位得到欧美列强承认。
日本利用欧美国家忙于“一战”厮杀的有利时机,侵华势力急剧膨胀,独霸中国态势日趋明朗。
这直接损害了美国侵略中国的“门户开放”原则,引起美英等国的忌恨和不安。
中国问题成为华盛顿会议的另一个重头戏。
在美英的压力下,经中日双方交涉,日本被迫同意放弃一部分侵略中国的权益。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相应内容。
提问:
中国收回山东等部分主权,能否仅仅看作是美英压力的结果?
引导学生分析并明确:
这首先要归功于中国人民坚持不懈地开展的反帝救国斗争。
)
1922年2月,与会九国代表签署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公约表面上宣称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主权完整,实际上对中国代表提出的收回关税自主权、取消领事裁判权、放弃各国在华势力范围等合理要求置之不理。
公约的核心是列强确认并同意把“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它们共同侵略中国的基本原则。
华盛顿会议是在承认美国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占相对优势的基础上,削弱了英国在远东的势力,遏制了日本的扩张势头,使中国又回复到受列强共同主宰的局面。
它与巴黎和会共同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完成了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爪分世界的安排。
列宁说:
“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请同学们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部存在哪些重大矛盾,说明这一体系不可能长久维持下去的原因。
(归纳学生分析并讲解)首先,这个体系是建立在战胜国掠夺战败国,帝国主义列强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基础上,随着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矛盾的激化和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必然动摇这一体系的基础。
其次,各战胜国的扩张野心并未得到、也不可能得到完全满足,特别是日本和意大利认为自己所获甚少,美国没有批准凡尔赛和约和拒绝加入国际联盟,已经使这个体系出现了解体的裂痕。
课时教学计划
课题
第4课经济大危机
第___课时
总第____课时
教学内容
“繁荣”及其崩溃
执教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
技能
1.了解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一个短暂的繁荣时期;
2.1929-1933年发生了资本主义世界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过程与
方法
1.从复习上一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2.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短暂繁荣及其表现;
3.大危机特点及人民的痛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危机原因的分析,使学生形成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可克服的根源的认识
教学
重点
经济大危机及其特点
教学
难点
课文中大量的经济名词和概念
教具
准备
板书
设计
第四课经济大危机
1、经济危机
(1)原因:
(2)表现:
(3)特点:
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强
(4)影响:
作业
设计
练习册
教学
反思
教
学
过
程
1、经济危机
(1)原因:
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矛盾
直接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具体原因——社会实际消费能力、市场虚假繁荣、
盲目扩大生产、股票投机猖獗
(2)表现:
金融、工业、社会生活、农业等的全面危机
(3)特点:
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强
(4)影响:
导致各国内部社会危机——政坛丑闻、人民斗争、法西斯兴起
导致世界局势的紧张——各国之间的矛盾、与殖民地的矛盾
课时教学计划
课题
第4课经济大危机
第___课时
总第____课时
教学内容
罗斯福新政
执教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
技能
1.认识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2.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目的、特点、并能简要评价其作用
过程与
方法
复习上一节课内容,引出美国结果危机的办法:
罗斯福新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分析与评价,使学生能从积极的角度,客观地认识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教学
重点
对罗斯福新政的分析与评价
教学
难点
对罗斯福新政的分析与评价
教具
准备
板书
设计
第四课经济大危机
一、罗斯福新政
背景:
严重的经济危机、罗斯福就任总统
目的:
克服危机、摆脱困境、实现经济复兴
特点:
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但避免国有化形式
内容:
评价:
作业
设计
练习册
教学
反思
教
学
过
程
一、罗斯福新政
背景:
严重的经济危机、罗斯福就任总统
目的:
克服危机、摆脱困境、实现经济复兴
特点:
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但避免国有化形式
内容:
金融——整顿银行,恢复信用;
工业——颁布法令,计划指导;
农业——压缩生产,克服过剩;
福利——以工代赈,刺激消费
评价:
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影响——经济上:
减轻危机破坏,促进生产恢复
政治上:
缓和社会矛盾,遏制法西斯势力
对世界:
开创经济新模式,影响许多国家
课时教学计划
课题
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第___课时
总第____课时
教学内容
德意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执教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
技能
1.知道法西斯的含义
2.德、意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标志
3.认知法西斯政权推行的内外政策,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
过程与
方法
从讲解什么是法西斯开始,再到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比较经济危机中美国的解决办法,再到德国所走的道路。
法西斯的兴起与世界大战的关系,控诉法西斯的暴行,批判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法西斯上台背景的分析,认识法西斯的泛滥不是偶然的
2.通过了解法西斯暴行,认识法西斯的反动本质
3.进而争强学生爱好和平,警惕法西斯主义重新抬头的意识
教学
重点
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教学
难点
经济危机与法西斯主义兴起的关系,与世界战争的关系
教具
准备
板书
设计
第五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一、法西斯兴起
1.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2.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时间
时间
标志
标志
3.反犹狂潮
作业
设计
练习册
教学
反思
教
学
过
程
一、纳粹政权的建立
1.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在三个法西斯国家中,意大利早在一战后就出现了经济衰退和政治混乱的严重局面。
利用这样的条件,墨索里尼在1922年在意大利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下,墨索里尼加紧了世界范围的武力扩张。
2.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20年代下半期,德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道威斯计划后大量流入德国的英、美资本。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英、美抽走大量资本,这无异于釜底抽薪,使德国成为首批牺牲者而很快卷入危机。
另外,由于德国是战败国,既丧失了全部殖民地,又不能以关税壁垒保护自己的国内市场,因此,危机对德国的打击特别严重。
(思考《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对德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
纳粹党正是利用了人们对现实和《凡尔赛和约》的不满,打着当时流行的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招牌,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煽动民族复仇情绪,骗取了社会各阶层日益广泛的支持,势力大增。
在此基础上,希特勒又乘机向对他夺取政权起至关重要作用的垄断资产阶级靠拢。
对于政权武装力量的支柱——国防军,希特勒也极尽争取拉拢之能事,最终换取了他们的支持。
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总理,从此,德国走上了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积极扩张的道路,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了。
二、反犹狂潮
德国法西斯政权掀起迫害犹太人的狂潮。
最后大量犹太人被迫抛弃财产,逃离德国。
(爱因斯坦)
课时教学计划
课题
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第___课时
总第____课时
教学内容
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执教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
技能
1.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标志
2.揭示法西斯的本质,培养学生从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过程与
方法
1.回顾意大利和德国走上法西斯专政的道路引入新课。
2.轴心国的建立及其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法西斯上台背景的分析,认识法西斯的泛滥不是偶然的
2.通过了解法西斯暴行,认识法西斯的反动本质
3.进而争强学生爱好和平,警惕法西斯主义重新抬头的意识
教学
重点
日本法西斯的兴起
教学
难点
法西斯势力的崛起与世界大战的关系
教具
准备
板书
设计
第五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一、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背景:
2.建立:
1936年2月的兵变二•二六兵变
二、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影响:
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
作业
设计
练习册
教学
反思
教
学
过
程
一、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
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内市场狭小,资源紧缺,再加上原有的经济基础薄弱,这次经济危机对它的打击就更显严重。
1931年经济危机发展到最严重的地步。
日本政府加强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扩大军事支出和军事订货,以保证垄断资产阶级的利润。
同时,无论是经营电力、化学、飞机等行业的新财阀,还是生产钢铁、煤炭和造船的老财阀,都更加依靠国家政权和军事部门的支持,大力发展与军事有关的新工业新产品,使得原本军国主义传统浓厚的日本社会更加军国主义化。
在这种形势下,法西斯势力趁机发展。
日本法西斯主义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以军部为核心力量。
(解释注①)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化的主要决策者和推动者,军部要求在天皇的名义下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权,实行对外扩张。
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对纳粹党能够在德国夺取政权的原因进行了探讨,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比较找出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的方式与德国有什么不同呢?
2.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1931年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
1936年3月,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标志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二、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在扩张过程中,三国相互勾结,相互承认掠夺的成果,于1937年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对整个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
从此法西斯国家依仗联盟,更加有恃无恐地扩大侵略战争,世界大战迫在眉睫。
课时教学计划
课题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___课时
总第____课时
教学内容
慕尼黑阴谋
执教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
技能
1.知道绥靖政策的含义并认识其实质
2.知道慕尼黑阴谋的内容并认识其消极影响
过程与
方法
从轴心国建立后疯狂地进行侵略,直至挑起世界大战引入新课;启发学生思考西方国家是否应对二战的爆发负有责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慕尼黑阴谋,使学生认识到绥靖政策的本质是:
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和以“祸水东引”为条件,换取与法西斯国家妥协,以维护自己利益的损人利己政策。
教学
重点
绥靖政策与慕尼黑阴谋
教学
难点
对绥靖政策的分析
教具
准备
板书
设计
第六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爆发原因: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
具体原因:
经济大危机、德日法西斯化、战争策源地形成、绥靖主义政策
2.慕尼黑阴谋
3.绥靖政策
作业
设计
练习册
教学
反思
教
学
过
程
讲授新课
【复习提问】法西斯专政建立后,它们的战争的威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德意日先后建立起法西斯统治,扩军备战,形成欧亚战争策源地。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在德意日法西斯的扩张活动中,英法美等国扮演了什么角色?
纵容法西斯的侵略。
一、慕尼黑阴谋
1938年,德国兵不血刃吞并奥地利,冲破了凡尔赛体系对德国的束缚,竟然没有受到英、法、美的干涉。
希特勒便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以武力威胁,要求割占苏台德区。
(提示,苏台德地区在捷克斯洛伐克的重要地位,一旦失去苏台德地区,捷克斯洛伐克就无险可守,任人宰割)
德国武力威胁要求割占苏台德区。
但是,英法不支持盟国,一方面逼捷克斯洛伐克让步,另一方面,英国首相张伯伦两次到德国,答应德国一次比一次多的领土要求。
为解决捷克斯洛伐克问题,英、法、德、意四国在德国的慕尼黑召开会议,而当事国捷克斯洛伐克被排斥在会外。
会议签订了《慕尼黑协定》。
(提醒学生注意“慕尼黑协定”签订的时间、地点和主要国家。
)
慕尼黑阴谋从狭义上讲,是指1938年,英法等国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出卖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是一个大阴谋。
从广义上讲,人们把帝国主义大国为了自身利益,纵容侵略,出卖其他国家的阴险行径,统称之为慕尼黑阴谋。
慕尼黑阴谋是英法美等国对德意日法西斯侵略的纵容的延续。
是绥靖政策的顶峰,它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希特勒看到英法等国对侵略的纵容,便得寸进尺,与1939年3月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德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增强了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在战略上处于更有利的地位,随即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了波兰,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英法所推行的纵容政策,不仅损坏了弱小国家,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法国战败被德国占领,英国遭到了德国空军的狂轰乱炸。
课时教学计划
课题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___课时
总第____课时
教学内容
战争的爆发和扩大
执教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
技能
1.了解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德国“闪击”波兰
2.德国的西进与法国的败亡,英国的坚决抵抗
3.了解苏德战争的爆发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扩大
过程与
方法
复习上一节课内容,引入新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绥靖政策对二战爆发的影响,认识到对邪恶势力的一味妥协,只能招致更大的危害。
通过了解战争的巨大破坏,形成热爱和平、珍惜和平的情感。
教学
重点
苏德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教学
难点
战争扩大的标志
教具
准备
板书
设计
第六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大战爆发
标志:
1939年9月1日;德入侵波兰
2.战争扩大
苏德战争(1941年6月)重要战役:
莫斯科保卫战
3.战争进一步扩大
1941.12.7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作业
设计
练习册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