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盛同学校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218686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郑州市盛同学校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南省郑州市盛同学校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南省郑州市盛同学校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南省郑州市盛同学校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河南省郑州市盛同学校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郑州市盛同学校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河南省郑州市盛同学校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郑州市盛同学校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郑州市盛同学校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河南省郑州市盛同学校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郑州市盛同学校2013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涵盖了纵向及横向两个运动过程。

纵向运动过程是同一文化共同体内部持续性生成、历时性演进的过程,横向运动过程是不同文化共同体之间开放性对话、共时性交融的过程,所谓跨文化也就是在这两个过程中形成的,跨文化包括互联文化与贯通文化两方面。

跨文化与全球化相对应,五联文化与国际化相对应,贯通文化与世界化相对应。

当我们将全球化理解为国际化,亦即民族国家之阃的互动时,各种文化所构成的国际文化体系,就叫互联文化;当我们将全球化理解为世界化,亦即超越民族国家的整合时,各种文化所构成的世界文化体系,就叫贯通文化。

互联文化肇始于美国,贯通文化发端于欧洲。

这两种概念在本质上都可视为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共同体客观实在的交往关系在学理上的“投射”或“理论抽象”,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

例如美国,确实存在着大量的“互联文化”现象,其文化体系往往被定义为一种“熔炉”,即一种由多元文化混合而成的文化共同体,不同文化圈和亚文化圈保特着相互之同的交流和联系,但却始终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普遍的“共同文化”,就“贯通文化”来讲,最为明显的是“奥林匹克精神”,即在多民族、多文化的对话和交流中形成并体现了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文化精神,如互相理解、友谊、团结、公平等。

概略地说,五联文化强调文化的特殊性,是一种基于“特殊主义”的维护现有国际文化秩序的文化理念。

这一文化理念蕴涵了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

一方面,努力在不同文化问寻求互动,达成共识;另一方面,则始终区分文化的“中心”和“外围”,强调“中心”与“外围”的对立。

欧洲文化尤其是欧盟的文化理念是前一方面的表现,美国文化特别是美国的文化霸权主义连后一方面的表现。

相反的,贯通文化强调文化的普遍性,是一种基于“普遍主义”的超越现有国际文化秩序的文化理念。

互联文化好比西餐的“拼盘式”风格,各种文化组合起来,你还是你,我还是我,虽然多元,但并未真正形成一体;贯通文化好比中餐的“烹调式”风格,各种文化调和起来,你便是我,我便是你,被此融会,真正形成了多元而又一体的局面。

在当夸全球格局中,互联文化是比较现实主义的方案,而贯通文化则是纯粹理想主义的方案,与互联文化相比,贯通文化建立在不同文化共同体的互惠基础上,通过不同文化共同体之间的双边乃至多遗互动过程,既不丧失各个文化共同体的特殊性,又能形成具有普遍性的共同文化观。

这一过程并不强调达到某种最终结果,而是注重各文化问的交往程序与方法。

它是我们应对文化全球化的一种更合适的战略选择。

(节选自程广云《中华文化的自觉与自信》

1.下列关于“互联文化”和“贯通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互联文化与贯通文化是跨文化的两个方面,前者与国际化相对应,是一种“国际文化体系”,后者与世界化相对应,是一种“世界文化体系”。

B.互联文化和贯通文化本质上都可以看做是对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共同体之间客观实在的交往关系的一种“理论抽象”,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

C.互联文化肇始于美国,在美国文化体系中有大量的此类现象;而贯通文化发端于欧洲,欧洲文化尤其是欧盟的文化理念是其表现。

D.互联文化好比西餐的“拼盘式”风格,虽多元文化共存,但并未真正形成一体;贯通文化好比中餐的“烹调式”风格,各种文化彼此融会,真正形成了多元而又一体的局面。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跨文化是在同一文化共同体内部持续性生成、历时性演进的纵向运动过程和不同文化共同体之间开放性对话、共时性交融的横向运动过程中形成的。

B.全球化既可以理解为“国际化”,也可以理解为“世界化”。

国际化是指民族国家之间的互动,世界化是指超越民族国家的整合。

C.美国的文化体系是一种由多元文化混合而成的文化共同体,不同文化圈和亚文化圈保持着相互之间的交流和联系,但却始终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普遍的“共同文化”.

D贯通文化中不同文化共同体在双边乃至多边互动过程中并不强调要达到互惠的最终结果,而是注重各文化间的交往程序与方法。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存的一项是()

A.“奥林匹克精神”是贯通文化的一种典型体现,因为它是在多民族、多文化的对话和交流中形成的,井体现了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文化精神。

B.欧盟的文化理念是努力在不同文化间寻求互动,达成共识{这与始终区分文化的“中心”和“外围”,强调“中心”与“外围”的对立的美国的文化霸权主义有所不同。

C.互联文化强调文化的特殊性,其理念在于维护现有国际文化秩序;贯通文化则强调文化的普遍性,其理念在于超越现有国际文化棼序。

D.互联文化是比较现实主义的方案,贯通文化则是纯粹理想主义的方案,在当今全球格局中根本无法实现;因此我们应该把互联文化作为应对文化全球化的战略选择。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

(19分)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读书不辍,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授堂邑县尹。

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

“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众盗感泣,互相戒曰:

“毋负张公。

”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

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

拜住袖其疏入谏,其略曰:

“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

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

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

”帝大怒,既览而喜曰:

“非张希孟不敢言。

”即罢之,仍赐尚服金织币一、帛一,以旌其直。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粜,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

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

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

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末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

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

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堪:

忍受

B、拜住袖其疏入谏  袖:

藏在袖里

C、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拜:

拜访

D、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  少:

稍微

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张养浩“行义”和“直言”的一组是()

A、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B、首毁淫祠三十余所

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

C、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

D、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

帝大怒,既览而喜曰:

“非张希孟不敢言。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张养浩从小品行端正,读书刻苦努力;任堂邑县尹时,执法公允,深得老百姓景仰和称颂。

B、元宵节,英宗想在宫内的鳌山上张灯结彩,张养浩直接给皇帝上疏,劝以“崇俭”,皇上听取了他的意见。

C、关中大旱,张养浩接受任命,全力赈灾济贫。

他制止“豪猾”利用换钞盘剥百姓,千方百计保证了人们的粟米供给。

D、张养浩政事勤勉,毫不懈怠,积劳成疾。

去世之时,关中百姓十分悲痛,如同失去父母。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5分)

译:

(2)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

(5分)

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春日即事

吕本中

病起多情由日迟,强来庭下撂花期。

雪消池馆初春后,人倚阑干欲暮时,

乱蝶狂蜂俱有意,兔葵燕麦自无知。

池边垂柳腰支活,折尽长条为寄谁?

8.诗歌的首联塑造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尾联x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

9.诗歌的第三联描绘了怎样的春日景象?

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请简要赏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2)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夸安在?

,。

(李白《行路难》)

(3)子日:

“三人秆,必有我师焉。

,。

”(《论语·述而》)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三、四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诺埃尔之夜

[意]皮·莱克塞尔

圣诞节前夜,随着夕阳西斜,低垂的天空乌云密布,飘忽不定的鹅毛大雪纷纷落下。

法比安因为一个用情不专的女友变心而痛苦得不能自拔。

他两手揣在黑大衣的口袋里,脖子上围着一条长围巾,心烦意乱的踟蹰,想竭力排遣爱情受到创伤的绝望心情。

忽然他在一个小超市附近,看到一位有一点儿驼背的老太太,她手里拎着一个盛满食品的网兜,在人行道上等着喘息稍定,好继续赶路。

他想去帮她一把。

他走到那位老太太旁边,说:

“您需要帮忙吗?

”“干吗不呢,年轻人……”她嗓音有点儿颤抖,眼神里闪烁着一丝狡黠、惊奇的光芒。

于是,他们肩并肩地向前走。

她,借助于她的手杖,他,一只手拎着网兜,另一只手搀扶着这位陌生的老太太,小心冀翼地在很滑的柏油马路上走着。

一路上,他们都在谈一些应景的话,一直到她家门口,她用左手打开门。

“请进,请进!

”她说,“你做了这个件善事之后,应该喝杯酒暖和暖和身子,如果这不耽误您的时间的话……”“一点儿也不,”他安慰她说,“今晚,我没有约会。

再说,我觉得您和蔼可亲,我喜欢您室内的陈设。

这些书籍、绘画、家具,预示着我们的相逢会有一个美好的开端,很高兴认识您。

”“那么,”她提议说,“如果这是真话,那我们就进一步作个自我介绍,好吗?

您先给我说说您自己:

您是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新闻记者就是这样发问的。

法比安舒舒服服地坐在一把褐色的皮扶手椅里,和谐的氛围加上主人的悉心倾听,使他恢复了自信,他滔滔不绝地讲起他对人、对事物的看法,又告诉她,他正在寻找一位贴心的伴侣——己到35岁的他,感情上还没有一个寄托。

说到这里,他尴尬地停下来,沉思了一阵子,接下来微微一笑,向女主人提问:

“我很出色,是吧?

”他自嘲地说:

“我和盘托出了,却连您的名字都不知道。

我想,对生活中萍水相逢的人,您一定不会吝啬吧?

“您称呼我诺埃尔就行,”老太太说,“在年底的这几天,这名字很恰当(诺埃尔这名字的意思是圣诞节)。

谈正题吧,既然您和我在一起不觉得索然无味,咱们就边吃边聊,您觉得怎样?

”说话时,她的两手微微发抖。

法比安在想,可能是上了年纪的缘故,要不然就是害怕遭到拒绝。

因此,他特别想讨她喜欢,希望陪她多待一两个钟头,于是他表现出兴致勃勃、关怀备至的样子,心想:

“这次萍水相逢没准儿会产生真挚的友谊。

法比安说道:

“嗨,诺埃尔,您猜得出我经受不住这样诱人的提议,我能帮您点什么小忙吗?

“谢谢,用不着,有给您解释的工夫……我早就做得了。

诺,这儿有杂志可以看,请给我一刻钟的时间,一切就都就绪了。

一会儿见。

诺埃尔愉快的消失了,这说明她多么心满意足

二十来分钟匆匆逝去,当诺埃尔从一扇刚刚开启的门后叫他过去时,他几乎惊吓得跳起来:

在一张准备好菜肴的椭圆形小桌边,坐着一位很招人怜爱的年轻女士。

法比安愣怔得张口结舌,就在这时,这位女士忙起身,指着她对面的椅子请他坐,开始微笑着为他揭开这个秘密:

“法比安,请坐下……不,我不是诺埃尔女士,更不是变化人身的仙女,只是一个刚出道的女演员,要为圣诞夜的慈善盛会精心打造一个老妇人的角色。

在黄昏之际,我想检验一下我的化装术及表演技艺。

您殷勤地中了我设下的圈套。

您很讨我喜欢……我也是孤身一人,因此,现在只有您和我共度这天赐的圣诞良宵之夜……”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烘托了主人公法比安内心的痛苦与凄凉,与文章出人意料的结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B.老太太的眼里闪过的一丝狡黠、惊奇的光芒,为文章结局道出她是年轻的女士而非老太太埋下了伏笔。

C.“她的两手微微发抖”,这一动作描写形象地表现了老太太上了年纪的特点,作者主要借此表明这位女士是个演技特别出色的女演员。

D.法比安从一开始就怀疑老太太,所以他总是在犹豫不决,他有意奉承着老太太,故意夸她家里的陈设。

E.本文运用了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手法,形象生动地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人与人之可和谐、美好的生活画面。

⑵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法比安这一人物形象。

(6分)

⑶文章结局既出人意料,又让人感到在情理之中,为什么?

请举例分析。

(6分)

⑷法比安凭借什么取得了女演员的信任?

作者通过这样的描写是想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请对此作以探究。

(8分)

 

四.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瞿秋白:

观念的精英

1935年春天,红军长征后留在中央苏区的瞿秋白被捕,年仅36岁的他在狱中写下了《多余的话》,之后不久即从容就义。

《多余的话》是20世纪革命文献里罕见的一篇内心独白。

瞿秋白不仅曾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还曾一度主持过政治局,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

但他自认自己政治能力薄弱,担任政治领袖是一个“历史的误会”。

他自认自己骨子里是一个旧时代的“文人”,而这种“文人”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残余”。

他说他实际上是一个“懦怯”的书生,杀一只老鼠都不会和不敢的,而真正的懦怯更在缺乏政治上的自信力,没有为自己的见解奋斗的勇气。

经常觉得对方说的话也有几分道理,熟谙孔夫子的忠恕之道。

当时担任第三国际领导人的布哈林曾经为此批评过他。

瞿秋白说,他自己有许多典型的“弱者的道德”——忍耐,躲避,讲和气,希望大家安静些,仁慈些。

故此,他觉得自己在政治舞台上只是扮演一定的角色,而这毕竟不是自己的生活,他早己感到疲惫、厌倦。

瞿秋白痛感自己是一个政治舞台上的“多余人”,早该下场了。

历史上的精英或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观念的人”,比如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等;还有一种是“行动的人”,比如政治家,宗教领袖,军事家等等。

“观念的人”对观念、思想有一种很强的感悟甚至创造能力,但也常常因此思想复杂,从而影响到行动的果决;有一种道德的洁癖,有的为了捍卫自己的理念而不肯做出任何妥协。

“行动的人”则往往基本见解一旦形成就坚定不移,敢于斗争而又善于妥协,不害怕弄脏自己的手,也不害怕流他人的血。

因此不论是瞿秋白,还是在他之前及之后担任过党领袖的前清秀才陈独秀和留美学生张闻天,看来都还有较多的知识分子脾气,他们对于政治权力似没有很强烈的欲望,这种最高权力往往像是送上门来的,即使得到了它,他们也似乎没有足够的牢牢把持住它的强烈意志和欲望。

瞿秋白看来更是相当典型的“观念的人”而非“行动的人”,且不是一种思想观念的固执者,而是一个深具怀疑精神的人,同时他又具有艺术家的气质,也是古代“读书种子”的后裔。

传统社会曾经是这种读书人的天堂,而20世纪则成为他们的地狱,新的时代和社会己不再需要这种传统的士大夫文人。

但为什么瞿秋白还是一度进入了政治局这一党的权力中枢?

这或许是因为他毕竟还是一个认真刻苦做事,包括认真演好自己的角色的人。

他属于很早就到革命后的俄国去实地考察和留学的最初一批人,他虽然自认读马列的书不多,但比其他党的领导人还是读的较多。

更重要的是,早期的中国共产党还是以宣传鼓动为中心而不是以武装斗争为中心,“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所以,“观念的精英”在一个动员时代的早期还是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但是,他们很快就要被“行动的精英”挤到一旁。

具有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行动果断,善于和三教九流打交道的人将占据上风。

除了极少的例外,原先思想启蒙的“动员者”将被暴风骤雨般的斗争所运动,原先的“改造者”也将被改造。

比较好的一个办法,也许就是各种人各得其所,就像瞿秋白所说的,“为什么每一个读书人都要去‘治国平天下’呢?

个人找一种学问或是文艺研究一下不好吗?

鲁迅是瞿秋白的挚友,曾手书一集联句“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来表示他对瞿秋白的推重和欣赏。

瞿秋白的文学著译相当精彩,若有机会专心文学,又假以时日,未始不能取得如“郭鲁茅巴”之一所取得的文学成就。

但瞿秋白说,虽然他觉得自己枉费了一生精力在自己所不感兴趣的政治上,但“也不觉得后悔”。

我们好歹得爱自己的命运。

《多余的话》主要是对自己政治生涯的心灵交代和自我解剖,瞿秋白在临死前还思考了更深一层的灵魂问题,他在狱中赠给一位医生的照片上写道:

如果人有灵魂的话,何必要这个躯壳!

但是,如果没有的话,这个躯壳又有什么用处?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瞿秋白的文学著译相当精彩,很受鲁迅的推重和欣赏。

作者认为,如果有机会让瞿秋白专心文学,可能会取得如“郭鲁茅巴”之一所取得的文学成就。

B.历史上的精英或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观念的人”,一种是“行动的人”。

作者赞赏“观念的人”而贬斥“行动的人”,因为后者善于妥协,不害怕弄脏自己的手,也不害怕流他人的血。

C.瞿秋白痛感自己是一个政治舞台上的“多余人”,因此认为早该下场了,表明他对自己枉费了一生精力在自己所不感兴趣的政治上很后悔。

D.瞿秋白在1935狱中写的《多余的话》是20世纪革命文献里罕见的一篇内心独白,是对自己政治生涯的心灵交代和自我解剖。

E.瞿秋白、陈独秀和张闻夭都有共同的特点:

都曾担任过党的领袖,有较多的知识分子脾气,对于政治权力没有很强烈的欲望,典型的“观念的人”而非“行动的人。

(2)请概括瞿秋白的人物形象。

(6分)

(3)为什么瞿秋白说自己担任政治领袖是一个“历史的误会”?

(6分)

(4)历史上的精英或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观念的人”,比如思想家,哲学家,

艺术家等;还有一种是“行动的人”,比如政治家,宗教领袖,军事家等等。

合文章,谈谈你欣赏哪一种,为什么?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安徽省国家级贫困县长丰县为建设高尔夫球场,低价向农民征地2088亩,失地农民找到当地政府时,有关领导却很不以为然。

 

  B. 据了解,“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中“海水西调”观点的始作俑者为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工程研究中心教授霍有光。

  

  C.邹昊告诉记者,为了保护我们的干部,采用全程电子跟踪管理,既保证了整个流程的公开透明,也避免了瓜田李下之嫌。

  

  D.中学语文课文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中学生打基础,而鲁迅杂文令疲惫不堪的学子们因目无全牛,而对这些课文产生畏惧和逆反心理。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镇海口的海防纪念馆有序厅、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厅等六部分组成,充分显示中华儿女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B.这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主要讨论区域经济一体化、增长战略、人类安全、茂物目标评审、经济技术合作、多哈回合谈判等。

  

  C.近日,本报连续报道,在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加挂钩试点的过程中,有些地方发生了违背农民意愿,强迫农民上楼的情况。

 

  D.河南省公安厅宣布在新乡、济源等地市开展警务机制改革,6月18日,新乡市公安局突然召集各公安分局局长通报改革措施,并当场宣读对每个人的任命。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书法是易学难精的艺术。

作为一门传统艺术, 。

唯其如此,才能成为生活中真正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书法大家。

  

①它要求笔墨有出处,结字有法度  

② 诚然,既定的法度有时会将书法限制死板  

③ 传承是它显著的特征  

④“穿着汉唐服装,舞出时代风采” 

⑤ 但是一流的书法家都是从法度中走出来的  

⑥ 不像现代艺术那样可以“天马行空为所欲为”  

A.③①⑤④②⑥ B.①③⑤④②⑥  C.①③⑥②④⑤D、③①⑥②⑤④

16.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4个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清楚。

(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5分)

俄罗斯科学家最近设计出一种外形为不透光的黑色管状物,具有重量轻、能耗小、精确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和数字摄像、使航天器准确识别方向等功能的新型星际“指南针”。

17.根据下面的文字,仿照划线的句子补写,要求内容合理,句式一致。

(6分)

肖伯纳说:

“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

”,我们岂不可以反其意而说:

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因为你可以去追求和创造;。

”前者的立足点在于占有,所以才会有占有欲未得满足的痛苦和已得满足的无聊这双重悲剧;__________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李嘉诚曾说,最幸福的事,是老两口开一家小店,打烊后在灯下一起数钱。

托尔斯泰则说:

“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

这些物质和精神的富有者为我们指出了人生真正的幸福之道。

请以“幸福之道”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②充分调动多种表达方式,做到内容充实具体。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C(混淆概念,“欧洲文化尤其是欧盟的文化理念”并不是“贯通文化”的表现,而是“互联文化”的“前一方面”的表现。

2.D(理解错误,“并不强调要达到互惠的最终结果”与原文意思不符,原文中说“贯通文化建立在不同文化共同体的互惠基础上”)

3.D(与作者观点相左,作者认为贯通文化“是我们应对文化全球化的一种更合适的战略选择”)

二、古诗文阅读:

4、C5、D6、B

7、(10分)

(1)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对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

(2)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首联塑造了一个眷恋春光、病起探花的多情诗人的形象。

(2分)尾联写池边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荡,婀娜多姿,可是对于诗人来说,音讯不通,即使折尽柳枝,又能送给谁呢?

诗人触景生情,流露出淡淡的孤独落寞和对亲朋的思念之情。

(3分;答出两方面情感给2分,“简要分析”1分)、

9.颈联描绘了蜂飞蝶舞、草木摇曳,既充满勃勃生机,又有些荒凉孤寂的春日景象。

(3分)主要运用了拟人(移情于物)的修辞手法,诗人赋予蜂蝶、兔葵燕麦以人的感情,既写出了春天的生机,又流露出淡淡的人生孤寂之感,耐人寻味。

(此联还用了对比、动静结合等艺术手法,答出任意一种即可)。

(3分;“手法”1分,“简要赏析”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1)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