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14345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五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五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五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五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单元教案.docx

《五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单元教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单元教案.docx

五单元教案

津海小学集体备课教学导案

学科

语文

年级

单元

时间

主备教师

刘淑杰

课题

将相和

课型

授新

课时

共两课时

使用教师

刘光月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背景知识,理解文章内容,理清课文脉络,找出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教学

重难

课文中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根据人物的言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方法

品读感悟,交流相结合

教学

准备

与课文相关的历史知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设计的依据及反思

补充与修改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1.题解。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提示学习课文的要求。

(学习方法)

  ①写人物的文章,要抓住人物特点。

  ②课文是由三个独立完整的故事结构而成,写的是两个人物间发生的事,学习时还应抓线索以理解三个故事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

  二、指导分段

  1.通读全文,考虑分段要求。

  2.讨论分段。

重点研究二、三两段间过渡段的归属,要从内容和逻辑关系上理解。

  三、讲读第一大段

  1.轻声朗读,读后说出小标题,写谁。

  2.理出故事的情节(起因,经过、结果)。

  3.讨论:

从三层内容的叙述看出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

  4、形成的板书:

22.将相和

  5.小结。

  ①这个故事为什么叫“完璧归赵”?

蔺相如为什么能完璧归赵?

  ②挖掘蔺相如的思想品质。

  ③设疑。

这个故事与下文有什么联系,与全文有什么关系。

(围绕线索考虑)

  ④归纳学法(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抓人物特点)。

  四、用学习第一大段的方法学习第二大段,考虑怎样理清情节,抓人物特点

  五、作业

  继续阅读二、三两段,并思考学习第一大段结束时的设疑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仔细阅读第二、三两大段;搞清三个故事间的联系及三个故事与整篇的关系。

教学步骤:

  一、复习检查

  1.学习本文的要求(学习方法)。

  2.第一大段的主要内容及蔺相如的特点。

  二、讲读第二大段

  1.说出本段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是写谁的。

  2.默读,并理清故事情节,抓人物特点。

  3.讨论:

渑池会上发生了什么事,蔺相如是如何斗争的?

表现了蔺相如什么品质?

赵国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4.思考,暂不作答。

这个故事还是写蔺相如,与其他故事有什么联系,与“将相和”有什么关系。

  三、讲读第三大段,先小声朗读后讨论

  ①这是一个什么故事。

主要写谁,故事的情节是怎样的?

  ②从蔺相如对廉颇的步步退让中,进一步看出他有什么特点,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③廉颇为什么能负荆请罪,廉颇这个人有什么特点?

  ④故事的结果怎样。

  四、讨论(搞清联系)

  1.课文的结构特点,是由三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组成,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它们与全文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2.总结本课学习方法。

  3.练习归纳中心思想。

  4.形成板书:

  五、作业

  1.熟读全文,归纳中心思想,归纳人物特点。

2.复习生字,练习要求听写的词语。

 

 

鼓励学生质疑,以疑促思,以思促读

 

引导学生细读第一个故事,由人物言行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为后文的学习提供了方法。

 

理清故事情节,抓人物特点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给他们创设自己探究学习的机会,充分发挥潜能

 

教师教学、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三个环节层层递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分段练习是以往高年级中必须的理解文本的练习方式之一,由于课文篇幅较长,这样的环节设计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比如小黑板的提示等等。

 

22.将相和

  一、完璧归赵抓人物特点

    蔺相如勇敢机智忠贞爱国抓线索、联系

  二、渑池之会  ↓

    蔺相如不顾个人安危和的重要

  三、负荆请罪失和的原因

    廉颇知错就改言和的基础

津海小学集体备课教学导案

学科

语文

年级

单元

时间

主备教师

刘淑杰

课题

草船借箭

课型

授新

课时

共三课时

使用教师

刘光月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习本课字词,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认识到诸葛亮借鉴成功的原因在于它的胆识和智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

重难

1、明确草船借箭的原因,进一步感受人物的特点。

2、首尾呼应的写法及其作用。

教学方法

品读感悟,合作探究

教学

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设计的依据及反思

补充与修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预习,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学习课文第一、二段。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1.教师介绍或请同学说说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的背景。

2.请同学谈谈从课题上了解到这篇课文讲些什么。

(借箭的原因、借箭的过程;借箭的结果)

二、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注意字音是否读正确

三、正音

1.指出读音不准的字。

2.出示生字卡片,强化本课生字的读音。

惩:

chng,不要读成chn,chng。

寨:

zhi,不要读成平舌音。

饮:

yn,是多音字,这里不读yn。

四、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课文中有哪些读不懂的地方。

2、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记叙顺序,试着给课文分段。

五、质疑,讨论分段(全文可以分作四段J

六、讲读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讨论:

(1)诸葛亮借箭的原因是什么?

(2)从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周瑜是怎样一个人,他让诸葛亮造箭的目的是什么?

3.练习朗读第一段。

4.小结。

第一段用人物对话写了事情发生的原固。

人物对话既交代了故事情节,还体现了人物的内心。

比如,周瑜和诸葛亮谈的虽然是造箭的事,却可从中看出周瑜表面很客气。

实际是想逼迫诸葛亮走上绝路。

诸葛亮表面处处对周瑜表示顺从,其实在谈话过程中,真正掌握主动的是诸葛亮。

5.分角色朗读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要读出两人的感情。

七、讲读第二段(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段。

2.思考并讨论:

(1)诸葛亮是准备怎样造箭的?

联系上文诸葛亮与周瑜的对话,说谗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

(2)读完第二段,能看出诸葛亮借箭的原因晕什么吗?

(3)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借箭的计划。

八、小结

这一段和第一段联系非常紧密,是通过鲁肃去打探的情节,写出诸葛亮借箭计划的。

九、指导朗读第二段

要读出周瑜的用心狠毒;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及办事谨慎。

十、布置作业

朗读第三段,思考诸葛亮是怎样用草船借箭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学习课文第三、四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讨论: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康和第二段,说一说诸葛亮借箭的原因是什么,周瑜。

诸葛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指名朗读第一、二段。

二、讲读第三段(第六至第九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段。

2.讨论:

(1)第三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2)课文为什么不直接写第三天诸葛亮去请鲁肃,而反复写了第一天和第二天都“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

(3)鲁肃问诸葛亮去哪里取箭,诸葛亮为什么不告诉他?

课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联系上文,诸葛亮为什么答应周瑜三天造好十万支箭?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经过。

4、讨论:

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几个方面,从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5.指导朗读第三段。

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诸葛亮的大智大勇。

三、小结

这一段主要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个顾全大局、有胆有识、做事谨慎、考虑周到的人。

四、讲读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J)

1.指名读第四段。

2.讨论:

(1)周瑜为什么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从草船借箭的故事中举例说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指导朗读第四段。

重点指导周瑜长叹时应用什么语气读。

五、布置作业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分清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完成课后思考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读全文。

(每人读一段)

2.说说每段的主要内容。

二、分清“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

1.默读课文,。

2.思考并讨论:

(1)草船借箭这件事本身的前因后果是什么?

前因:

与曹军水上交战需要弓箭。

后果:

诸葛亮用“草船借箭”的计谋得到了十万多支箭。

(2)再深入思考:

引起草船借箭这件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后果怎么样?

(提示:

从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考虑。

原因:

周瑜妒忌诸葛亮。

后果:

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

三、小结:

一件事情的发生、发展,总有原因和结果。

搞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课文。

草船借箭的整个事情有前因后果,在这个事件的一些具体情节中也有前因后果。

四、出示幻灯片,并思考和讨论

按照下面的提纲,说说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和结果。

1.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

2.诸葛亮说:

“只要三天。

3.曾操下令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弯手射箭。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课文中的人物对话,通过朗读,更深入地了解周瑜、诸葛亮及鲁肃的性格特征。

六、读写生字词

1、了解本课生字结构。

督:

注意下面是“目”,不要写成“曰”。

惩、罚:

上下结构,注意把字写匀称。

寨:

中间是三横两竖。

2.把“思考·练习”4中的每个同写两遍,教师巡视指导。

七、指导用“委托”“轻易”造句

1.指名读一读课文中含有“委托”“轻易”的句子,注意这两个词的用法。

2。

指名用这两个词造句,不妥之处集体讨论纠正。

3.把两个造句写在练习本上。

八、布置作业

1、预习《将相和》;

2、完成本课课程练习。

 

 

引发学生兴趣

 

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梳理脉络,给学生暗示学习记叙文的一般方法。

 

事情的起因在于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

学习本段时,应从妒忌入手,体会周瑜言行中流露出的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特点。

 

放手让学生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围绕“神机妙算”引导学生细品诸葛亮的言行,感受它对人心和天象的了解与运用,体会其才智。

 

回归整体,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理清事情的脉络,整体体会文章的写作结构

 

总结写法

 

知道基础,夯实基础部分

 

 

这里的学生的回答应该是预设似的,而不是完全迎合教师的思想,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所以在设计上,应该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体现全体性。

 

草船借箭

周瑜(妒忌)十天十万多支

鲁肃厚道

诸葛亮知人周瑜“故意”神机妙算

曹操多疑

知天第三天、大雾漫天、顺风顺水

津海小学集体备课教学导案

学科

语文

年级

单元

时间

主备教师

刘淑杰

课题

景阳冈

课型

授新

课时

1

使用教师

刘光月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十一个生字,读读记记“吓唬、诡计”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读课文,讲讲武松打虎的故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教学

重难

理解课文中武松打虎的内容,感受武松的性格。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

准备

武松打虎故事的有关录像资料和课文的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设计的依据及反思

补充与修改

一、启发谈话,导人新课

前面学过的两篇课文,讲的都是我国古代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的“景阳冈”讲的也是我国古代的故事。

课文是根据明代著名小说《水浒传》中的片段改写的。

(板书:

景阳冈)

提问:

哪位同学能把《水浒传》向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

《景阳冈》讲的是谁的事?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

1.提出自学要求:

用比较快的速度把课文默读一遍,说说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并按照事情经过把课文分成四段。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读你印象特别深的段落,随机理解词语。

指出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近代白话文,个别语句语言表达上与现代白话文有所不同。

(2)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分段的,每段讲的是什么?

三、景阳冈打虎时,抓动作见特点

你觉得最精彩的是哪部分?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

1.这一段表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

从哪些地方最能体现出来?

2.引导板书:

机智勇敢  武艺超群

(1)那只大虫双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

(2)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3)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3.小组讨论:

这段是通过什么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

通过人物动作的描写。

四、打虎前抓喝酒,写语言见特点

1.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

(打虎前喝酒,和店家的对话,自己的心理活动。

2.快速默读这一部分,画画相关的句子,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

3.引导,并板书

豪爽、倔强、勇敢、酒量惊人、胆量过人。

4.你是通过哪些句子体会到武松具有这些特点?

(1)豪爽

这酒真有气力!

(2)倔强

原来这样。

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

别胡说!

难道不付你钱!

再筛三碗来!

(3)勇敢

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

我怕什么!

(4)酒量惊人

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

但凡客人来我店,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

(5)胆量过人

武松听了,笑道:

“……你别说这样的话来吓我。

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武松看了,笑道:

“……我怕什么!

细想了一回,说道:

“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武松自言自语道:

“……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

(6)好强

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

5.这些内容和武松打虎有什么关系?

(这一段虽然不是重点段,但是对于武松性格的刻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武松的话语和心理活动描写,使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也为下文作了铺垫,对于人物的刻画是必不可少的。

五、作业:

1、熟练有感情地品读课文;

2、搜集《水浒传》中的其他故事。

 

引发学习兴趣

 

理清文章的脉络

 

抓动作分析人物特点

 

抓语言分析特点

 

 

本环节设计,在研读重点语段时,没有设计读的练习,解读文本以“读”为本,这是我们教师必须要重视的问题,只有在朗读中理解才会达到我们预想的结果。

 

20、景阳冈

饮酒上冈打虎下冈

豪放无畏倔强机敏勇猛

津海小学集体备课教学导案

学科

语文

年级

单元

时间

主备教师

刘淑杰

课题

猴王出世

课型

授新

课时

1

使用教师

刘光月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8个生字。

读读记记“灵通、迸裂、避暑”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体会石猴性格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

重难

帮助学生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

准备

有关孙悟空的图片,相关的录像资料和学生了解的有关《西游记》的指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设计的依据及反思

补充与修改

一、揭示课题

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

(孙悟空)

2.你知道孙悟空打哪来?

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

今天我们就学习《猴王出世》,了解石猴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二、扫清文字障碍

1.默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对于不理解的词句,可引导学生通过多读课文、借助注释和查字典解决。

2.交流自学情况,逐段汇报难懂的字词和和句子,教师引导学生大概了解句子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读边想:

石猴是从哪来的?

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2.交流讨论。

(1)问题:

石猴是从哪来的?

(课文第一自然段前七句话介绍了石猴的来历,引导学生画出相关的语句后用自己的话概括。

(2)问题二:

石猴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课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讲述了石猴成为美猴王的过程,其中有些贯穿始终的关键语句要引导学生找出,以便了解事情发展的脉络,为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一过程作准备。

小结过渡:

了解孙悟空由石猴变成美猴王的过程,孙悟空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三、品词析句,感悟人物品质

1.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对孙悟空的第一印象。

(勇敢顽强、无私无畏、顽劣活泼等皆可。

2.再读课文,从课文的哪些具体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他的这些个性、品质特点?

3.反馈交流:

(1)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

“我进去!

我进去!

”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勇敢无畏,毛遂自荐,身手不凡……)

(2)石猴端坐上面道:

“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

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敢作敢为,充满自信,当仁不让……)

4.感情朗读课文,读出美猴王的个性特点。

四、复述课文

四人小组合作:

选择一个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详细复述课文,比较课文的叙述和我们的叙述有什么不同之处?

感受课文的语言简练、概括,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浅显、易懂。

五、布置作业

1.把下面两个片断多读几遍,用自已喜欢的符号画出描写动作的词语,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然后写一个同学们劳动或活动的片断。

(1)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2)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神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

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2.阅读《西游记》或《西游记》故事书,准备召开一个《西游记》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围绕孙悟空展开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在文字上稍显晦涩,在疏通文意上教师应注重指导

 

由关键语句感受时候成为美猴王的经过,抓住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的语句体会人物的特点。

 

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典名著的兴趣。

 

 

复述课文是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经常用到的,但本课时的设计给人感觉有些突然,与上面的环节练习不紧密,或者说有些脱节,孩子们如果没有真正地理解课文,是不能顺利完成复述的,所以还要在衔接上下足功夫。

 

猴王出世

猴王出世──一块仙石──迸裂产石猴──成王

津海小学集体备课教学导案

学科

语文

年级

单元

时间

主备教师

刘淑杰

课题

口语交际与回顾拓展

课型

授新

课时

共2课时

使用教师

刘光月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执导完成口语交际“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指导完成日积月累,感受中华民族丰富的语言文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制定阅读计划,阅读《西游记》原著或其他名著作品。

教学

重难

口语交际时应注意的问题和歇后语的使用

教学方法

口语交际,回顾拓展

教学

准备

学生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已经了解的有关名著中的人物特点及课下收集的一些歇后语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设计的依据及反思

补充与修改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在本组课文中我们感受到了许多有个性有特点的人物形象,他们栩栩如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些人物。

二、明确交际的要求

在交流中,要让孩子们紧紧抓住人物形象这一核心的内容

1、要把人物形象说生动,不要用几个词语简单概括。

2、要适时小结和拓展。

3、通过交流感受到名著的魅力。

三、学生根据自己所选得的人物进行分组际。

集体是个人的老师,在交流中要让孩子们都得到发言的机会

四、每组选出发言优秀的同学参加班级交际活动。

五、进行集体评议。

评议时尽量以鼓励为主,适当指出存在的不足。

六、课后作业:

把今天交流的内容讲给家长听。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大家上学期学过很多歇后语你还记得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几句。

二、指导完成日积月累

1、出示所给的歇后语,学生自读。

2、思考每句的意思,小组内进行交流。

3、讲讲这几个歇后语背后的典故。

4、引导体会这些歇后语的语言环境,是着用一用。

5、交流自己收集的歇后语。

6要把歇后语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联系实际谈一谈怎样运用歇后语

三、指导完成课外书屋

要把阅读引向深入,让孩子们课已结,但课外读书的兴趣还在

1、指导学生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

2、分阶段进行阅读指导和阅读交流,定出具体的时间。

3、也可阅读出《西游记》以外自己喜欢的名著。

四、课后作业:

1、阅读我国古代四大名著;

2、写一写读后的感受。

 

 

由谈人物形象入手,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头脑中的形象,激发口语交际的兴趣

 

交际后适时地进行评价,有利于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交际水平。

 

强化学生使用歇后语的能力,提高进行语言积累的兴趣

 

通过指导,把学生的视野引向众多的名著,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日积月累这样的环节,必须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给予孩子们充裕的时间练习背诵,在背诵中理解加深,在背诵中积累拓展,才会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和孙猴子比跟斗:

差著十万八千里

孙悟空的金箍棒:

能大能小

孙悟空守蟠桃园:

坏事

津海小学集体备课教学导案

学科

语文

年级

单元

时间

主备教师

刘淑杰

课题

五单元习作

课型

授新

课时

共3课时

使用教师

刘光月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本次习作,安排了缩写的内容,要求我们进行习作指导。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知道缩写的步骤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习作兴趣

教学

重难

让学生知道缩写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方法

习作知道

教学

准备

关于习作素材的搜集:

搜集需要缩写的文章,反复阅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设计的依据及反思

补充与修改

(一)话题交流,真情融汇

1.导入新课:

中国有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你知道吗?

(《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