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教材分析及17科备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13153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教材分析及17科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三年级上教材分析及17科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三年级上教材分析及17科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三年级上教材分析及17科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三年级上教材分析及17科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教材分析及17科备课.docx

《三年级上教材分析及17科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教材分析及17科备课.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上教材分析及17科备课.docx

三年级上教材分析及17科备课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全面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政策,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入开展教学教研活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着力提升学校教学水平和教研水平,为学校的持续发展不懈努力。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会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本校三年级共七个班级,各班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都比较强,大部分都积极向上,勤奋刻苦,能够互相帮助,互相探讨问题,勤于思考,勇于发言,都能听从老师指导,遵守学校纪律,遵守课堂常规,有了错误能虚心接受,积极改正。

三、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教材三年级的教育主题是:

我在成长。

在这一教育主题统领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共设计了七个单元教育主题:

1、我和我的同学;2、我要安全地成长;3、我的成长与家庭;4、我的邻里生活;5、我的成长与学校;6、我的成长与他人;7、家乡哺育了我。

这七个单元主题所涉及的内容是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具有重要影响的、在儿童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互动关系(如儿童自我、家庭、学校、邻里、家乡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本册有前三个单元构成。

第一单元主要进行自我认识与同学关系的教育;第二单元主要进行安全生活教育;第三单元主要进行与家庭生活有关的教育。

教材在“我在成长”教育主题统领之下,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等四个不同范畴,并使四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

 因此教材呈现如下特点:

1、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本册内容主要让儿童从自己熟悉的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入手,来感受自己生活的环境和环境中的人,知道家庭、学校、社区各种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环境与人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本册的教育内容让学生树立角色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等。

在探究一切的热情中,在享受童年的过程中初步具有公德意识。

2、注意了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

三年级的儿童很容易受到好奇心的驱使,产生盲目模仿、尝试、探究的心理,常常不顾后果盲目模仿,帮助儿童形成初步的是非判断能力,是三年级教育中应当强调的重点。

教材注意了这一内容的体现,如《我想要  我能要》帮助学生建立现在社会所要求的消费观念,特别应避免儿童攀比夸富的心理和倾向。

3、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关注同学,关注每一节课,关注父母,关注自己……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引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和体验,并让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到对周围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

三上教材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

如《他为什么学得这样好?

》通过做小记者采访、总结、体验,关注身边的榜样,关注自己的学习习惯,正确引导学生的好学之心。

4、富有开放性,给教师和学生都留出了拓展的空间。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

“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都是本课程的重要资源。

此外,本课程的资源还包括:

图书(包括教材及教辅)、报刊、图片、地图、图标等文本资源;影视节目、录音、录像、VCD、网络、软件等音像资源;博物馆、教育基地、图书馆、实验室、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各种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等”;“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开发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

教材注意了引导教师学会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使教师能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教师能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

四、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的态度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

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

对人宽容。

2、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羞耻感,爱惜自己的名誉。

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3、感受与同学见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互相帮助。

4、珍惜时间,学习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抄袭、不舞弊。

5、感受集体生活中规则的作用,初步形成规则意识,遵守活动规则和学校纪律。

6、通过学校和班级等集体生活,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培养现代民主意识。

7、了解有关安全的常识,有初步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

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8、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

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孝敬父母长辈。

9、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尽量少给父母添麻烦;关心家庭生活,愿意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10、知道家庭经济来源的多种形式,了解家庭生活必要的开支。

学习合理消费、勤俭节约。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必备的知识,提高参与社会的能力。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引导学生去进行角色转换。

当前学校的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包办过多,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相对较弱,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更不知道自己由于角色不同所应当承担的责任。

而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基础,需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奠定初步基础。

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多进行一些生活体验,并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人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在根据不同的场合很好地进行着角色转换,履行自己的职责。

教师要注意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提高学生的认识。

3、重视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4、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

发展性教学评价关注人的发展过程,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

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

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5、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6、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

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六、教学进度

第一至三周——1、自画像(2课时)

——2、同学之间(2课时)

第四至七周——3、他为什么学得这样好?

(2-3课时)

——4、同样是学习(2-3课时)

第八至十周——5、我不耍赖皮(2课时)

——6、平安回家(2课时)

第十一至十三周——7、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2-3课时)

——8、心中的110(2课时)

第十四至十六周——9、家庭树(2课时)

——10、父母的疼爱(2课时)

第十七至十九周——11、现在的我能做什么?

(2-3课时)

——12、家庭的记忆(2-3课时)

第二十至二十一周——13、我想要,我能要(2-3课时)

第二十二周复习总结、期末考查

 

1.自画像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我在成长”中

有关要求编写。

相关的内容标准是:

“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

”相应的教学活动建议是:

“开展‘寻找身边同学的长处’或‘我能行’等活动。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与缺点,自我意识的发展容易出现偏差,往往也不能正确看待同学的优点与不足,影响和谐的人际关系,更影响自己的健康发展。

教学目标:

发展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形成自我认同、自我悦纳的态度,积极进行自我概念与人格的建构。

(1)对儿童进行适当的自我意识方面的引导,在其成长过程中是很必要的,引导其进行提升自己认识的教育。

(2)使学生明白:

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点与缺点,自我意识的发展容易出现偏差,往往也不能正确看待同学的优点与不足,影响和谐的人际关系,更影响自己的健康发展。

(3)鼓励学生全面发展自己,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发展自信、进取的人格。

教学重、难点:

(1)注意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

家庭教育在儿童德性养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取得家长的协助,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2)注意课堂与课外的结合。

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

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己,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情感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悦纳自己,体念愉悦。

能力目标:

通过自画像,制作明星卡片,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外部特征,肯定自己的长处;再结合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增强对自己的认识和对自己的积极评价。

教学过程:

一、风采展示

1、我是三年级的学生啦,我有很多特长,我长得很有特点与众下同,现在我来画画我自己。

2、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有些优点无法画出来,也可以把优点写下来。

3、抽签游戏,谁被同学抽到学号就到讲台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风采。

4、向自己的同桌展示自己的风采。

二、猜猜他是谁

1、通过自己画自己像,介绍自己,我们更明确了自己的优点、特征。

现在根据自己的特征填写小档案。

身高体重属相联系出生年月

外貌特征性格特长爱穿的衣服

爱吃的食物平时喜欢玩的游戏最喜欢的动物

2、游戏:

猜猜他是谁。

把小档案交给老师,再通过抽签的形式玩“猜猜他是谁”

的游戏。

三、我的同桌很棒

1、你的同桌和你一样也很棒,请将自己同桌的特点和长处写在小卡片上。

2、游戏:

猜猜他是谁。

把小卡片交给老师,再通过抽签的形式玩“猜猜他是谁”的游戏。

四、心中的啄木鸟

我们每个人都很棒,但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缺点,想一想自己身上有什么缺点,知道自己的缺点,主动改正,我们会更棒。

请把自己的缺点写下来。

在我的打算中,写下一些自己能做到的、具体的做法。

五、作业

填图册P2看图填写

请分别在五个手指上,写出你的五项专长,并想想,除了这几项专长之外,你认为自己还在哪些方面表现优异。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

鼓励学生全面发展自己,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发展自信、进取的人格。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多方位的欣赏自己,发扬优势,建立自信。

能力目标:

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对自己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价与认识,树立不断克服缺点,追求进步的信心,在他人的评价中感受自我,认识自我,了解自我的价值。

教学难点:

采用外在活动与学生的内在活动(反省)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外在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兴趣,通过内在活动发展学生认识自己的能力与理性。

教学过程:

一、同学寄语

教师提议对自己的同学写一句鼓励的话。

二、父母眼中的我

1、请同学说一说平时爸爸妈妈对自己的评价怎样,你在父母的眼中是一个怎样的一个的人?

2、回家后,跟爸爸妈妈谈谈心,了解一下他们眼中的你是什么样的,请爸爸妈妈送给你一两句勉励的话。

三、快乐收藏包

1、为自己制作一个“快乐收藏包”将自己的各种作品收藏起来。

2、让学生知道收藏包要收藏的内容、意义、作用(快乐收藏包收藏的内容可以很广泛,包括你的学习进步、受到的表扬与奖励、克服的缺点及自己的各种小作品等。

四、练习

1、选择题:

长大后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请在下面的选项中选一项。

特别优秀,很了不起的人。

()

比较优秀的人。

()

一般,平凡的人。

()

比较一般的人。

()

一事无成,坐享其成的人。

()

2、收集“名人名言”,可以激励你健康成长的。

本学期要发扬哪些优点,克服哪些缺点。

(写下来)

板书设计:

1.自画像

自己眼中的我

他人眼中的我

他人期望的我

成长中的我

教学反思:

 

2.同学之间

教材分析:

本课根据九年义务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我与学校“中的有关要求编写。

相关的内容标准是:

”感受与同学间的友爱之情,学会与同学平等相处,相互帮助。

“相应的活动建议是:

“可以讲述同学们相互关心的事例和自己的感受。

也可以针对同学们中常出现的摩擦和冲突,设置情景,讨论解决的办法。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儿童,处于从自我中心倾向转向开始考虑自己周围的环境,考虑生活环境中的人,但是自我中心的迹象仍然比较明显。

到了三年级,随着集体生活的逐渐适应与心理发展的成熟度提高,所以选择这一时期发展其社会认知能力,增强其体谅,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帮助儿童完成这一转变。

教学目标:

通过这个年龄段同学之间经常发生的各种活生生的事例,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展理解、体谅他人的社会认知能力和情感倾向。

(1)、社会认知能力是儿童道德发展的基础。

要做到体谅他人,就是要去感觉、理解、想象他人在一种特定情境中的思想情感。

道德行为就是在体谅他人的基础上生发的责任与义务推动下的行动。

(2)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

发展其社会认知能力,增强其体谅、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帮助儿童完成这一转变。

教学重、难点:

(1)注意利用学生中经常出现的冲突与问题情景,使教学有更好的针对性。

(2)注意学生中的具体情况,避免伤害学生,提高教学的道德性。

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

社会认知能力是儿童道德发展的基础。

要做到体谅他人,就是要去感觉、理解、想象他人在一种特定情境中的思想情感。

道德行为就是在体谅他人的基础上生发的责任与义务推动下的行动。

情感目标:

体验同学之间的友谊,正确理解同学之情。

能力目标:

发展其社会认知能力,增强其体谅、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帮助儿童完成这一转变。

教学过程:

一、美好回忆

调动儿童自己的经验,引导学生从自己身上曾经发生过的同学间互相帮助、分享、关心等真实事件,从中体验、领会同学友谊及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美好。

同学们已经在班级里一起度过了两年的美好时光,你能不能给大家讲一两件印象深刻的同学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事情?

用简短的文字将你所讲的事情写下来。

  

二、设身处地

在与同学相处中也经常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

如果这些事情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么想?

教师创设情境:

1、王楠楠忘记带课本了,正在着急,偏偏老师点名让他朗读,王楠楠感到手足无措,快急死了。

突然一本书傩在他面前,原来是同学胡可发现了他的情况,及时伸出了援助之手。

如果你是王楠楠你当时的心情怎样?

你帮助不定期别人吗?

还记得当时的感受吗?

2、朱灵在班里有点淘气,成绩也不好,元旦排节目,两个小组都不想要她参加。

尹瑜是第三小组的组长,在征得他们小组同意后,主动邀请朱灵参加他们的小组。

你知道尹瑜是怎么说服她的小组同学的吗?

如果你是尹瑜你会怎么么说?

你能体会到朱灵当时的感受吗?

3、乔典的同学丢了一枝钢笔,刚好乔典也有一枝这样有笔,那个同学见到了,说:

“乔典偷了我的笔。

”乔典感到很委屈,但又解释不清楚。

乔典被人冤枉了,他当时心情如何?

你被人冤枉过吗?

当时你的心情如何?

你能为乔典出出主意,帮他解除烦恼吗?

4、王辉的爸爸妈妈离婚了,王辉由爸爸抚养。

他的一些同学知道后,在背后议论说:

“王辉是一个没妈的孩子。

”如果你是王辉,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5、周青有点胖,班上部分同学给他起了个“肥猪”的外号,一下课就追着他喊。

你能体会周青的感受吗?

如果班里也有这种情况,你会去劝阻吗?

为什么?

6、我们班上也发生这类事吗?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讨论与体验进行学习。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对各种活生生的事例进行讨论辨析,从而发展理解,体谅他人的社会认知能力和情感倾向,引导学生在活动的体验中践行。

能力目标:

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

发展其社会认知能力,增强其体谅、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帮助儿童完成这一转变。

教学的重、难点:

发动学生搜集自己认为合适的交往的格言警句,包括地方性的谚语与俗语,使学生容易理解与接受。

教学过程:

一、送他一缕阳光

假如你的同学有这样一些内心的阴影,你能不能做个“阳光使者”,送给他一缕阳光,帮他驱散心中的阴影、打开心扉?

1、指名读书上的例子:

(1)请同学辨一辩,蒋方错在哪里,应该怎样做?

(2)我们平时同学间有没有这种情况,分析一下不好哪里。

(让学生知道嫉妒是一种不好的心理,同学间应该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2、请一个小组读第二个例子:

(1)请同学说说怎样来体谅父母,为父母分忧解难。

(2)你想对张彩说些什么?

(使学生明白同学间交往不能比家庭条件,不管家庭怎么样,大家都是平等的同学,要尊重有各种困难的同学。

3、请全体男同学朗读第三个例子:

(1)先请班里觉得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说一说,平时有哪些同学经常来帮助的。

(2)钱祺为什么觉得上学很受罪,他最想得到什么?

(要学生懂得要尊重和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而不能嘲笑和孤立他。

二、黄金法则

几乎所有民族都有一个共同的信条“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就是说”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也应该怎样对待别人。

人们把它称为“黄金法则”。

填一填下面书上十三页的空格,再用你亲身经历加以说明。

学生在书上填写。

三、练习

1、看图选择

在下列做法中,你认为是正确的请在内打“√”,你认为是错误的在内打“×”。

(1)考试时,小红有一题不会做,她就给小明传纸条,希望得到帮助。

小明——

(2)品学兼优的小娟在协助老师管理班级时,得罪了不少同学。

期末评选三好生,小娟落榜了。

她今后该怎么办呢?

(3)放学了,小洋提出先踢会儿球再回家写作业。

小刚——

2、看图填空

如果下列图中的同学就是你,你是什么感受?

你希望大家怎样对待你?

请把你的想法写在横线上。

3、阅读判断

在下面做法中,你认为是正确的请在内打“√”,你认为是错误的在内打“×”。

A、我很想和小红她们一起玩,但是她们不理我。

我就把小红的铅笔藏起来。

B、今天,小强过生日了。

我向爸八妈妈要钱,准备给他买一份比较贵的礼物。

C、每天上学时,我无论碰到哪位同学,都热情地和他打招呼。

D、老师不许大家去游戏厅,但是小明经常去。

我把这事告诉了老师。

(3)完成填图册上p6(阅读测试)

4、小结。

板书设计:

2.同学之间

美好回忆

设身处地

送她一缕阳光

黄金法则

教学反思:

 

3.他为什么学得这样好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我在成长”中的有关要求编写而成。

相关的内容标准是:

“珍惜时间,学习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抄袭,不舞弊。

”相应的活动建议是:

“通过游戏,采访和辩论,体会时间的宝贵。

收集关于时间的格言,谚语和故事。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在学习方面第一次出现分化,但是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却没有减退,反而有所加强。

因此,正确引导他们的“好学之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珍惜时间,是我们《品德与社会》教材的重要教育主题。

教学目标:

(1)肯定自己和班上每个同学都有学得好的经验,体验和共享学习成功的喜悦;成功的学习与个人多种良好素质的关系,其中包括学习的态度、方法、习惯等等;获得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做学习小主人的经验与体会;体验时间的宝贵,逐步养成控制自己,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知道,非智力因素在一个人成才、学习和智力活动过程中起着智  

力因素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而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怎样养成成功的习惯:

(1)培养自信,先易后难。

(2)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3)鼓励成功,慎用奖惩(4)因材施教,善待特殊儿童。

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

获得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做学习小主人的经验与体会。

情感目标:

肯定自己和班上每个同学都有学得好的经验,体验和共享学习成功的喜悦。

能力目标:

体验时间的宝贵,逐步养成控制自己,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小采访

1、学校学习生活是丰富多样的,有的同学喜欢跑步,有的同学喜欢英语,有的同学喜欢大自然。

班上黑板报的小记者,发现班上有不少同学在某一方面学得特别好,我们班准备在近期的黑板报上办一个“学得好”的专栏。

为此,我们要采访几位同学。

2、请学生看书上的四幅图:

说说他们为什么学得这样好,他们是怎样做的,我应该向他们学习些什么。

3、请几位同学当一下小记者,采访一下,我们班的同学某些方面学得好的方法、经验、原因。

请被采访到同学说一说自己某一方面好,为什么好。

4、写答记者问提纲

如果小记者采访到你,你会采访他们介绍些什么?

希望你能说得具体点。

请写下采访提纲。

5、交流采访提纲

6、写采访提纲。

如果你是小记者,你会采访班上的哪位同学呢?

请写出你的采访提纲。

二、做学习的小主人

1、从刚才的采访中,我们发现,学得好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什么?

先请被采访到同学起来说一说;再请其他学生说说他们的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最后指名说说,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些什么,今后怎么做。

2、请同学给自己定一个学习目标或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

要使自己学习得更好,脑蛋更灵活,还应该怎样做

三、我会提问题

要想自己的脑子更灵活、更聪明,在学习中应该怎样做?

(小组讨论)

1、辩论

创设情境1:

小明说:

“王炎琼虽然没考第一,她和考第一的人学得一样好。

小张说:

“没考第一,就是不如考第一的人学得好!

”  

辩论:

你赞同哪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先想好,再说)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创设情境2:

学生在讨论问题:

王明说:

“我的学习经验是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张红说:

“能现问题、提出问题,说明她爱动脑筋。

李明说:

“学好课本上的知识,认真听老师讲解就行了,用不着发现、提出问题,太费事了。

引导学生辩论。

2、引导:

怎样才能提出好的问题?

学生写自己的看法,交流。

3、讨论:

坚持独立思考还不会怎办?

请一生讲书上小朋友理解“陶醉”的意思的故事。

学生辩论。

引导当独立思考还不能解决问题时,学会求助他人。

四、完成书上要填的内容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

正确引导他们的“好学之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珍惜时间。

情感目标:

知道成功的学习是个人多种良好素质的关系,其中包括学习的态度、方法、习惯等等。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寻找自己在某一方面年学得好的经验,体验和共享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的重、难点:

通过游戏、采访和辩论,体会时间的宝贵;搜集关于时间的格言、谚语和故事。

教学过程:

一、我们在平时发现,学得好的同学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抓紧每一分钟

1、让学生有意识的体验一下在一分钟可做多少事情

(1)闭上眼睛感觉一下一反钟有多长

(2)一分钟能写多少个字?

(比赛一下)

(3)一分钟能做几道数学题(计算题、口算题、应用题)

2、刚才知道了一分钟内能做的事情,谈谈你是怎样抓紧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

二、大家一起来总结

1、学得好的同学的共同之处:

2、你自己独特的学习经验:

3、将自己喜欢的有关学习的格言写出来。

4、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