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教案一26气候及形成和变化1课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10302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示范教案一26气候及形成和变化1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示范教案一26气候及形成和变化1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示范教案一26气候及形成和变化1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示范教案一26气候及形成和变化1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示范教案一26气候及形成和变化1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示范教案一26气候及形成和变化1课时.docx

《示范教案一26气候及形成和变化1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示范教案一26气候及形成和变化1课时.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示范教案一26气候及形成和变化1课时.docx

示范教案一26气候及形成和变化1课时

示范教案一(2.6气候的形成和变化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2.理解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山地和附近平原气温的差异和产生差异的原因。

能力目标

1.应用综合分析法分析不同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的特点、气候变化的原因。

2.从“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中,掌握各种气候类型分布的规律性和特殊性。

德育目标

1.到当地气象台站,了解家乡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归纳总结得出气候类型,并分析其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形成的原因。

2.了解气候变化的历史和趋势,掌握气候变化的规律,采取适当的措施,规范自身的行为,抗御异常气候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

●教学重点

1.理解影响气候形成和变化的因子。

2.掌握分析气候类型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教学方法

1.应用导学法讲解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2.应用综合分析法讲授不同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

3.应用归纳法总结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教具准备

投影图2.26“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投影“世界主要气候类型表格”;

投影图2.27“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不同地区气候景观图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投影片)分辨下列几句话中哪些是说天气的,哪些是说气候的?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非洲撒哈拉沙漠,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3.昆明四季如春。

4.在未来24小时内,本地区将有六至七级的偏北风,气温下降6至8摄氏度。

以上说法可以看出,简单地讲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它是时刻变化的。

气候是一个地方的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不会在几年或几十年内有大的变化。

二者的关系可以用下面框图表示(投影):

上节课我们已了解了常见的天气系统,那么气候的形成和变化是怎样的呢?

这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

2.6气候的形成和变化(板书)

气候是一个地区在多年内的大气平均状况或统计状态。

平均状态是用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的平均值或统计量来表现的。

不同的地区,气温、降水的状况不同,气候特点也就不同,而对此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等。

因此我们首先来学习气候形成的因子。

一、气候形成因子(板书)

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所以太阳辐射对气候的形成起关键作用。

1.太阳辐射(板书)

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不同纬度上分布不均匀,使地球上的热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少,并且地表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还随着时间变化,因此不同地区的气候有差异,各地气候随季节交替,可见太阳辐射是造成气候差异最基本的因素。

但是太阳辐射并不是照在性质均一的地表,所以地面状况不同也会影响各地气候。

2.地面状况(板书)

对流层大气中的热量和水汽主要来自地面,地面性质不同,直接影响到大气中的水热状况。

(1)地面状况不同,热容量就不一样。

例如,在相同的纬度上,由于海陆分布不同,气候差异十分显著,形成海洋性和大陆性两种不同的气候,这主要是因为海陆热容量与传热方式不同造成的。

请大家读表2.3“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比较(北半球)”。

(2)地面状况不同,对气流影响的程度也不相同。

例如,由于山地对气流的屏障和抬升作用,造成迎风坡降水丰沛,背风坡降水稀少。

同时山地和平原由于气温的变化,气候也存在差异,读表2.4“山地与附近平原气温日较差的比较(℃)”。

(3)地面状况不同,对太阳反射率不同,地面获得的热量就有多有少。

例如,南极大陆出现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就与极冰的强反射率有关。

(承转)大气环流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热量和水汽的交换,调整了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

在不同的环流形势下,气候各不相同。

3.大气环流(板书)

大气环流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显著地影响各地气候;另一方面它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这主要体现在通过大气环流形成的行星风带、大气活动中心,它们有的常年存在,有的在一定季节出现,是造成气候要素分布的直接原因。

(承转)一个地区的气候,是由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面状况等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

除了这些自然因素以外,人类活动也会对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正越来越强烈,引起科学界和全社会的关心。

4.人类活动(板书)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总结)人类影响气候的着眼点,在于设法改变地面状况,进而影响和改造局部地区的气候。

请同学们读图2.25“气候因子关联示意图”。

通过分析让学生明确某地区气候的基本特征是由图中所示的大气、下垫面、人类活动等因子长期相互作用形成的。

补充材料:

森林对气候的影响

森林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森林不仅对发展农业、牧业、水利事业必不可少,而且对发展工业、矿业、净化城市环境及保护城市居民健康,也是必不可少的。

单就森林对气候的影响,我们可参考下面的数字来说明:

每天每公顷阔叶林可吸收1000千克二氧化碳,放出730千克氧气,净化空气1800万立方米;每年每公顷松林能滞留粉尘34吨;5万公顷森林所含蓄的水量相当于一座容量为100万立方米的小水库;每公顷森林每年要向空中蒸腾8000吨水,这就要消耗40亿千卡热量,起到吸热降温的作用;1公顷林地含蓄水分要比1公顷裸露地多3000立方米;林带保护下的农田,风速平均降低40~50%,比无林保护的农田每公顷可增产粮食23~53千克;在林区,降水有一部分会被树冠截留,使一半以上的雨水渗入地下,因而大大减少了地表径流,使洪涝灾害减弱。

总之,森林在调节气候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保护森林。

(承转)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和下垫面影响气候;人类活动既能通过大气和下垫面影响气候,又能直接影响气候。

在大气与下垫面之间,人类活动与大气和下垫面之间,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而构成了世界纷繁复杂的气候。

下面我们来学习世界气候类型。

二、气候类型(板书)

根据气候的基本特征,可将全世界划分成若干气候类型。

投影图2.26“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引导学生先阅读图例,熟悉不同颜色所代表的气候类型的名称,然后在图上找出各种气候类型的大致分布地区或范围。

投影表格“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引导学生大致了解各种气候类型所属的气候带和纬度,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和气候特点。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气候带

纬度

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

气候特点

热带

30°

热带雨林气候

大致在南北纬10°之间,主要位于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等地。

处在赤道低压带控制下,盛行赤道气团,高温多雨。

全年皆夏,年平均气温在26°左右;年降雨量大都在2000毫米以上,且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热带草原气候

大致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如非洲中部大部地区,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南美巴西等地。

处在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地区,干季湿季明显交替。

当赤道低压带控制时,盛行赤道气团,形成闷热多雨的湿季;信风控制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形成干旱少雨的干季。

全年降雨量在750~1000毫米之间。

热带季风气候

大致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以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最为显著。

在一年中风向随季节转变非常明显。

夏季风来临,赤道气团带来大量降水;冬季风来临,降水明显减少。

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年降雨量大都在1500~2000毫米左右。

热带沙漠气候

大致在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如非洲北部大沙漠区,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大沙漠区。

在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常年干旱少雨,年降雨量不足125毫米。

日照强烈,气温极高。

亚热带

大致

在南

纬或

北纬

30°

 

40°

之间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主要位于大陆东岸,如我国秦岭以南,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等地。

前者夏热冬温,冬季变化明显。

夏季风时,热带海洋气团带来大量降雨;冬季风时,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降雨减少。

后者冬夏温差比前者小,一年中降水分配也较前者均匀。

地中海气候

主要位于大陆西岸,如地中海沿岸,南北美纬度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澳大利亚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南角等地。

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因副热带高压带北移控制这里,受热带大陆气团影响,干旱炎热;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多气旋活动,暖湿多雨。

年降水量在300~1000毫米左右。

温带

大致

在南

纬或

北纬

40°

 

60°

之间

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于亚洲大陆东部,如我国华北、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和朝鲜半岛。

冬夏风向明显交替。

冬季风时,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寒冷干燥;夏季风时,受极地海洋气团或热带海洋气团影响,暖热多雨。

年降水量在500~600毫米左右。

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

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变化很大。

温带海洋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和南美大陆西海岸狭长地带。

终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气团影响,终年湿润,冬雨较多。

冬不冷夏不热,气温年变化较小。

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之间。

亚寒带

南北极圈附近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主要受极地大陆气团和极地海洋气团控制。

冬季漫长而严寒,暖季短促;降水量少,而且集中在夏季。

寒带

苔原

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全年严寒,皆为冬季。

最热月气温仅达1℃~5℃。

降水少,多云雾,蒸发极弱。

冰原

气候

主要分布于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内陆地区。

全年酷寒,各月气温皆在0℃以下,是全球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

南极大陆年平均气温约在—29℃~—35℃,北极地区在—22℃以下。

高原气候

和山地气候

主要分布在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等。

随着高度增加,气候垂直变化非常明显,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日照强,风力也大。

(承转)不同的气候类型,其气温和降水的特点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气候特点。

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各种气候特点的形成。

投影图2.27“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

下面我们用气候形成的因子和给出的10个地点气候资料,来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边指图边讲解)。

纬度位置决定气温分布的基本格局,而下垫面使气温分布复杂化。

不同纬度地带,接受太阳热量的多少不同,因此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这10种气候类型,地跨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年平均气温是逐渐降低的,如赤道附近的伊基托斯,各月气温在25℃以上;南极地区的东方站各月气温均在0℃以下。

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下垫面不同,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不尽相同。

影响范围比较大的下垫面是海洋和陆地,如伦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莫斯科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伦敦的气温年较差比莫斯科的气温年较差小得多。

此外,局部的下垫面因素对气温也有影响,如山地和平原(表2.4)比较,山地气温比平原低;暖流经过地区的气温比寒流经过地区高,这部分内容将在下一单元学习。

不同地区的大气环流形势决定降水的情况。

(设问)通过大气环流形成不同的行星风带和气压带,回忆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大气运动情况是怎样的?

赤道地区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全年雨量充沛,如伊基托斯。

两极地区以辐合下沉气流为主,全年降水稀少,如东方站。

大致在南北纬的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处在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地区,干季、湿季明显交替,如巴马科。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在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带控制下,常年干旱少雨,如阿斯旺。

南北纬的30°至60°之间,在大陆东、西两岸和内部情况各不相同。

大陆的西岸有两种情况。

南北纬的30°~40°之间(北半球地中海地区),夏季处于副热带高压中心范围之内或在它的东缘,气流下沉,干燥少雨;冬季副热带高压南移,此地处于副热带高压的北缘,受西风带控制,多气旋活动,暖湿多雨。

如罗马就表现出冬季湿润、夏季干燥的特点。

这种气候类型在地中海地区最为典型,因此叫地中海式气候。

南北纬40°~60°之间,终年盛行西风,各月降水量虽不多,但十分均匀,如伦敦。

大陆的东岸,以亚欧大陆为例,处在季风环流的控制下,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冷干气流的影响,降水不多;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

如孟买、上海和北京。

大陆的内部,以亚欧大陆为例,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比较少,如莫斯科。

两极地区以辐合下沉气流为主,全年降水稀少,如东方站(位于南极大陆上)。

综上所述,世界各地的气候错综复杂、各具特点。

(展示各种气候的景观图片)

以我国为例,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我国地域辽阔,面积广大,南北跨50个纬度,东西跨60个经度以上,距海远近又各不同,地形多样,从温度和热量情况看,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等各种温度带;从雨量情况看,有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在许多高山地区,气候垂直分布也显著。

我国是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多数地方受夏季风影响,季节变化明显,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南方表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方表现为温带季风气候。

由于季风影响,使我国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冬季冷些,夏季更热,年较差比较大,大陆性比较强。

补充材料:

如何根据“世界各地气候类型的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判断气候类型。

此图中,用横坐标表示月份,纵坐标用曲线反映各月气温变化,用柱状图反映各月降水量的变化。

它形象、鲜明地反映了各地气候中气温和降水量这两个主要要素的特点,依此特点,我们便可以判断某地的气候类型,进而可以分析这种气候的成因及其分布规律。

1.根据气温曲线图判断该地是在南半球还是在北半球。

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因此气温的变化也是相反的。

如下表:

半球名称

气温最高月

气温最低月

气温曲线形状

北半球

7月~8月

1月~2月

峰形(凸形)

南半球

1月~2月

7月~8月

谷形(凹形)

2.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均温值,确定热量带。

(1)最冷月均温>15℃为热带。

(2)最冷月均温在0℃~15℃为亚热带,但有一特例,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最冷月均温>0℃。

(3)最冷月均温<0℃为温带。

(4)最热月均温<10℃为亚寒带和寒带。

3.根据降水量柱状图中年降水量(降水量柱状图上各月降水量相加)和降水季节分配(主要雨季)确定降水类型,最后确定气候类型。

判断指标如下:

气候

 

 

类型

热带

亚热带

温带

亚寒带

寒带

雨林

气候

草原

气候

季风

气候

沙漠

气候

季风

气候

地中海

气候

季风

气候

海洋性

气候

大陆性

气候

 

降水量(mm)

>2000

750~

1000

1500~

2000

<125

>1000

300~

1000

500~600

700~1000

<400

<250

季节分配

年雨型

夏雨型

夏雨型

少雨型

夏雨型

冬雨型

夏雨型

年雨型

夏雨型

少雨型

注:

少雨型:

全年少雨或无雨。

年雨型:

全年降水量较多,季节分配均匀,没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

夏雨型:

夏雨较多,且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降水较少。

冬雨型:

冬雨较多,且降水集中于冬季,夏季降水较少。

4.举例:

根据“某地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判断该地气候类型。

读图分析可得该地气温和降水资料:

月份

1

4

7

10

全年

气温(℃)

21

17

12

16

16.6

降水(mm)

12

47

85

29

506

判断:

(1)气温最高月在1月,则该地在南半球。

(2)最冷月平均气温12℃,则该地属亚热带。

(3)年降水量506mm,介于300mm~1000mm之间,降水季节分配属冬雨型,雨热不同季。

所以,该地气候具有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特征,应属于南半球某地地中海气候区。

(承转)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都在不断变化中,气候也不例外。

根据观测事实,地球上的气候一直不停地发展变化,冷暖干湿相互交替。

这种大的气候变化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气候的变化。

三、气候的变化(板书)

据地质考古资料、历史文献记载和气候观测记录分析,世界上的气候都经历着长度为几十年到几亿年为周期的气候变化。

前面所讲的气候类型,可以看做是地球气候变化长河中的一个发展阶段。

科学界把气候变化史分为三个阶段:

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据今22亿~1万年)、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1万年左右的气候)和近代气候变化(最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和表2.5及图2.28。

各个阶段气候的变化特点略有不同,总的说来,气候是呈波浪式发展的。

表2.5表示我国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状况,时间跨度大约5000年。

表中左栏是温暖和寒冷时期交替的时间,右栏是与之相对应的,有一定代表性的反映气候变化的事象,从中可以看出我国气候的波浪式变化。

图2.28则反映了最近一百多年年气候的变化。

从气温变化曲线分析来看,气温有两次高峰,一次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一次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

这些事实都说明,气候是在不断变化之中。

特别是19世纪末以来,世界气温出现明显的波动上升现象。

有关气候变化的内容,请参阅后面的备课资料。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其中影响气候形成的因子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而构成了世界纷繁复杂的气候类型。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要结合起来看,从而掌握分析气候类型的基本方法。

[课后作业]

1.举办“气候与人类”小型研讨会。

2.读图2.17“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根据如下气候类型分布与特征,分析其受何种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1)热带雨林气候在赤道附近,终年炎热多雨,这主要是因为全年在气压带控制下。

(2)热带沙漠气候分布于回归线附近,全年干旱少雨,这主要是因为常年在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

(3)位于热带雨林与热带沙漠气候之间的热带草原,干湿季分明,是因为其处在气压带与风带季节交替控制地区。

(4)位于纬度30°~40°之间大陆西岸的地中海气候,“夏干冬雨”是因为夏季受气压带控制,冬季受风带控制。

(5)位于纬度40°~60°大陆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湿润,是因为此处终年盛行风。

答案:

(1)赤道低

(2)副热带高信(3)赤道低信

(4)副热带高中纬西(5)中纬西

3.下列四个词组中,形容气候特点的是()

A.阴转晴,夜晚有雷阵雨B.狂风暴雨

C.长夏无冬D.寒潮入境,气温骤降,有扬沙现象

答案:

C

4.北半球大陆性气候气温变化的特点是()

A.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B.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

C.气温年较差大D.气温年较差小

答案:

AC

5.亚欧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沙漠气候

答案:

A

6.读“亚欧大陆轮廓图”,对照四幅气候类型的“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的气候类型是气候(只填气候类型代号,下同)。

该气候在世界上分布规律是终年盛行风的地区。

(2)B地的气候类型是气候。

该地夏季气候的主要特点是,成因是,在世界上的分布规律是。

(3)C地气候类型除了分布于本大陆外,还分布在大陆的内陆地区。

(4)D地冬季,强大的高压与低压、太平洋低压之间,形成势力强大(特点)的偏北风,常出现等灾害性天气。

答案:

(1)丙西

(2)甲炎热干燥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3)北美

(4)亚洲赤道干燥寒冷寒潮

●板书设计

2.6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一、气候形成的因子

太阳辐射——造成气候差异最基本的因素

地面状况——影响大气中的水热状况

大气环流——造成气候差异与分布的直接原因

人类活动——影响局部地区的气候变动

二、气候类型

由于各地区的水热组合状况不同,即气温和降水状况的不同,可将全球划分为以下若干气候类型

(详见前面投影胶片的内容)——难点与重点并重

三、气候的变化

1.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出现过三次大冰期

2.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我国出现过4次温暖期和4次寒冷期

3.近代气候变化——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