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作.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09191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园合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家园合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家园合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家园合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家园合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家园合作.docx

《家园合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园合作.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家园合作.docx

家园合作

家园沟通技巧

第一章家园合作共育的价值及理论

一、价值

1、有利于学前教育法规的执行

2、有助于与世界学前教育接轨

3、有利于学前教育整体功能的发挥

4、有利于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5、改善幼儿园家园合作现状,促进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高

(一)家园合作的理论

生态学理论(图)

启示:

1、充分认识幼儿园、家庭以及社区在幼儿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2、优化儿童成长的环境

3、形成正向的互动关系,保证儿童的发展

4、逐步扩大儿童认识世界的范围,培养适应能力。

自我概念理论(图)

启示:

1、扩大儿童视野,从儿童内部世界走向外部世界

2、促进成人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缔结良好关系

3、密切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关系,促进儿童自尊自信的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

语言智能

空间智能

身体—运动智能

人际关系智能等

启示:

1、重视“走出去”、关注“请进来”

2、挖掘社区物力资源的潜力,重视发挥社区人力资源的作用

3、开发博物馆这样独特的社区资源价值

4、帮助儿童与家长、社区人士结成对子,培养儿童兴趣,发展儿童潜力。

教师和家长合作共育的角色及其扮演

•教师是学前教育机构的迎宾者

•教师是儿童家庭隐私的保护者

•教师是儿童家长心声的倾听者

•教师是儿童家长意见的采纳者

•教师是儿童家长施教的合作者

•教师是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者

•教师是儿童家教指导的研究者

•教师是儿童家长参加的评价者

家长与教师合作共育的意义及策略

一、意义

(一)必要性

1、儿童人格发展的需要

2、家长知法守法的一种保证

3、众多教育专家的主张

4、与国际教育接轨的必然

5、教育科研成果的显示

(二)可能性

1、有着共同目标

2、家长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3、教师喜欢配合幼教工作的家长

(三)家园合作共育的效益

1、家长更深刻的了解儿童

2、家长更全面的了解教师

3、家长之间的沟通变的多样

4、儿童个体发展更为完整

№家长与教师合作共育的策略

一、从自己的学习通道出发

视觉型家长

听觉型家长

触觉型家长

混合型家长

二、从自己有利条件出发

1、职业优势

2、文化水平的优势

3、兴趣特长的优势

4、退休下岗的优势

三、从孩子发展水平出发

1、动手活动

2、动口活动

3、动脑活动

四、从家庭独特情况出发

1、住房条件

2、经济水平

3、人际结构

五、从家庭教育的问题出发

1、教育目标

2、教养态度

3、教育形式

4、教育方法

●教师在协助家长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精神状态

二、灵活的应变能力

三、和家长建立互信关系

四、倾听

五、和家长建立同感

六、尊重对方的价值观

七、教师之间的合作

●家长在家园合作需注意的地方

1、不炫耀学历

2、不卖弄才能

3、不轻视教师

4、不非议教师

5、不计较教师

6、不报告园长

教师篇-----如何给家长提供育儿协助

不是孩子“令人头疼”,而是孩子自己也在头疼

•家长的心情

•让人头疼的小孩的心情

•站在孩子的角度

•教师的帮助

第一节协助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一、生理的需求

是指饮食、睡眠等为了维持生存和健康所必须的最基本的需求。

1、儿童作息问题

2、睡眠问题

二、安全的需要

希望保护自己免于威胁、伤害、痛苦的需求。

•家长的“管教”问题

•虐待

●怀疑孩子受到虐待怎么办?

家长的状态

•不能理解孩子的需求(不能预测或理解孩子的需求,不知道孩子为什么哭等)

•不希望孩子对新的玩具或游戏产生兴趣

•在和孩子玩耍时,可以保持过度的距离

•认为孩子和自己处于同等立场,并会威胁到自己的存在

•从婴儿期的早期开始就强调娇惯孩子是不好的。

•家长情绪波动强烈,当孩子不能达到家长的期望时,就立刻加以体罚

•在心理上过于依恋孩子,或者对孩子完放任不管,极端的倾向很强

•强迫性地教给孩子其能力范围之外的东西

•说明孩子的受伤状况时显得很不自然

•对于教师接触有抵触情绪

•夫妻关系、家庭经济状况不良,有生活上的压力

•身边没有可以谈心的朋友,比较孤立

•酗酒、服用兴奋剂、毒品等

初期的应对流程

1、幼儿园和托儿所所应该做的是进行预防性的应对,即为家长提供援助,把虐待防患于未然。

2、“觉察到家长和孩子有不对劲的地方就要及早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三、归属与爱的需要

这种需求会因为孩子被家庭、幼儿园接纳,以及和身边的人建构和谐关系而得到满足。

同感的重要性

同感公式=因为……(产生情绪的原因)

觉得……(表达情绪的语言)

四、自尊的需求

自尊的需求是指“希望获得他人的认同,从而感到自我存在的重要性”。

自尊是指能够客观的看待个人的外观、性格、长处、短处、陋习、特长等构成的自我意象,并对其怀有自信、渴望珍惜这样的自己。

一般来说,自尊高的人也具有良好的自我评价、会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人,即使遇到不擅长的事,也能够继续关爱自己、珍惜自己。

如何提高自尊

•减少使用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的语言和行为(比如不问原因的责骂)

•发现并放大孩子的优点与长处

•经常对孩子说谢谢,增加孩子被感恩的机会

高自我评价的循环结构

低自我评价的循环结构

通过检查孩子以上所述4种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就可以判定孩子的基本状态如何。

在研究“令人头疼的孩子”时,也最好先检查一下孩子是否已经获得上述的4中基本需求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检查表

•生理的需求

每天都能睡熟

睡眠时间固定

睡眠时间充足

每天都吃早餐

膳食平衡

•安全的需求

没有受到体罚

没有受到其他它小朋友欺负

家庭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

很少受伤或发生意外

•归属与爱的需求

孩子在家中受到重视

亲子关系稳定

孩子能和幼儿园小朋友友好相处

孩子和幼儿园老师关系稳定

•自尊的需求

孩子想引起他人注意时,采取了正确的方式

孩子受到他人认同

孩子喜欢自己

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很自信

实践

案例一不明白怎么办才好

●喜欢把抓在手里的东西扔出去的女孩A

•帮助孩子将想法变成语言并表达出来

•大人作为榜样,将正确的行为示范给孩子看

•不要使用否定的语言。

当孩子做出正确行为时要及时给以肯定。

•要从孩子可能理解不了话的涵义这个角度出发来干预孩子的行为

•不要一次对孩子提出过多的要求

•把希望孩子做的事情先示范一遍,并添加语言说明

●不明白别人的指令小B听不懂家长让把玩具收起来的话。

应对重点·逐一发出清晰指令;

·亲自示范,并加以必要的语言说明;

·让孩子认为“整理东西=很快乐=好事”

·尽量用孩子容易理解的话语传递信息

•不理解指示代词

•不理解抽象语言

•不理解有省略的话

•不理解与真实意思有差异的话(双重约束)

●不明白对方的心情小C总是说阿姨你好胖之类

应对重点

•让孩子设身处地去理解对方“不高兴”的心情

•有些孩子在现阶段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的内容最为规矩来告诉他,比如“不能说……”

●不明白如何与别人相处小D总说“去死”“笨蛋”之类

应对重点

•思考孩子为什么会出现暴力倾向

•创造机会让孩子自己思考

•分析孩子的行为,反省干预的办法

分析和整理孩子的行为

•首先,关注孩子“讨人喜欢”的行为,分析孩子做出这些讨人喜欢行为时,成人做出过何种干预?

•然后,分析孩子“不讨人喜欢”的行为

1、应该立即阻止的行为。

伤害别人,上孩子自己以及破坏公物的行为

2、并不值得特别紧张的行为

骂人、哭泣、坐到桌子上、到处乱摸

从行为分析的角度来思考应对方法

1、从关注孩子正确行为开始,比如“表扬”

表扬孩子时的要点

(1)不是表扬结果,而是表扬过程

(2)不要讽刺孩子

(3)不要拿孩子和其他人比较

●怎样应对孩子“令人头疼”的行为

应对“令人头疼”行为时的要点

Ø改变角度重新认识

Ø不要立即干预,看着就可以

Ø靠近孩子心平气和地说话

Ø用简洁易懂的话反复强调

Ø不要使用否定祈使句

Ø让孩子选择

Ø行为的预防(确认规则)

Ø不要否定孩子的人格

以下内容适用于教师在集体讨论以及和家长个人免谈时使用

分析和整理孩子的行为(图)

●对看到的东西反应为“疏忽”

•静不下来,总是来回乱跑的男孩E

应对重点

•通过减少刺激物,为孩子创造不易分心的环境。

•选择幼儿园使用的方法在家实施。

设法创造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

利用幼儿园使用的方法

•让整理、收拾东西变得容易理解

把玩具放到大箱子里、用图片或照片来表示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上厕所、梳洗

•让步骤顺序变得容易理解

帮助孩子分清鞋子的左右

帮助孩子分清衣服的前后

帮助孩子理解饭盒餐布的包扎打结的方向

●“疏忽?

”忘记了、不在意总是把大人的话当做耳边风的小男孩F

•应对重点创造条件让孩子记起该做的事情,设法让孩子自己去注意这些事情;

•培养孩子有意识去做某件事情的习惯;

•孩子“遗忘”有可能是大人说的话并没有穿到孩子的心里造成的,所以要观察孩子再做判断。

●孩子进餐问题

•午餐快结束的时候,滔滔拿着勺子不停地搅拌紫菜虾皮蛋花汤。

王老师以为滔滔是想把汤吹凉以后再吃,结果等到大部分孩子都吃完了。

滔滔的汤碗里依旧满满的。

王老师不停地催促滔滔快把汤喝完。

滔滔无奈之下把汤喝干,但是把紫菜留在了碗里。

王老师见状就直接把紫菜喂到滔滔嘴里。

滔滔扭捏地张开嘴,没嚼几下,就发出一声像是恶心呕吐的声音。

王老师立马对滔滔说:

“紫菜是很有营养的,不可以吐出来,快咽下去!

”滔滔看着王老师,一边噙着眼泪,一边强咽下这口紫菜。

离园时,王老师对滔滔妈妈讲了这个情况,妈妈笑了笑,没说什么。

•露露在用餐时老是把两只手放到桌子下面去。

章老师见状走了过来,一边说“露露,快点吃”。

一边拉起露露的手帮她把一口饭塞到了嘴里,临走又加了一句:

“快点哦!

”露露嘴里含着饭,看了看老师,又看了看碗里的饭菜。

过了一会儿,章老师回到露露身边。

发现露露嘴里还含着那口饭,就生气地对露露说:

“快点咽下去。

”顺手又舀起一勺饭菜放在露露嘴边等候。

一会儿,露露把饭咽下去了,再张口去接老师舀好的饭菜,又含在了嘴巴里。

章老师就这样在露露和其他几个吃饭慢的孩子之间来回忙乎……

思考

•真的都是孩子的问题吗?

•教师的诸多指令真的有效吗?

•老师,你真的读懂孩子了吗?

●自我监控能力发展缓慢的孩子

●想办法让孩子调整说话声音的大小

音量分档:

音量0=不出声音,不说话

音量1=说悄悄话的声音

音量2=在较进的距离谈话的声音(嗓子发出声音)

●对孩子说明状况

●总是通过撒娇耍赖提出无理要求的男孩子G

应对重点

•在外出前告诉孩子安排,让孩子有心理准备

•增加孩子因好的行为而得到表扬的愉快体验

•避免孩子将“只要苦恼就能达成愿望”变成固定模式

•区别对待孩子的人格和行为

●越是大人忙碌的时候越做出令人头疼行为的女孩H(吃石子)

应对重点

•首先,教师要确认家长自身的精神状态

•让家长了解孩子做出这些行为是希望家长能管住自己

•让孩子体验来自家长的正面关注是非常有必要的

•创造专门的时间进行亲子互动

虐待和发育障碍

•二者之间的关联性

•由于状态相似而产生误解

•由于难以教育而精神疲惫

●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主要症状和表现

•多动

•注意力不集中

•易冲动

●自闭症的主要症状和表现

•社会性障碍

•沟通障碍

•想象力缺陷以及连带的相关行为

第三章为家长提供援助

如果家长承受着精神压力那么教师首先应该帮助家长缓解压力

在为家长提供支援时,教师可以根据家长的类型来判断“哪些是家长自己做得到的,那些是他们做不到的”

母亲育儿期间的压力

以下内容仅是育儿期间母亲所面临的一小部分压力

•没有时间

•婆媳关系

•教育孩子、做家务丈夫都不管

•孩子不听话

•对抚养孩子感到不安

•得不到他人认同

•事情进展得不如意

•感到自己被忽略

•家庭经济条件

•不能同时兼顾家庭和工作

压力源和压力反应

•压力:

由于某种压力源而导致的身心超负荷状态。

压力源:

1自身原因

2人际关系

3其他原因(天灾、事故等突发事

压力源和压力反应机制图

压力管理

•身心放松

•增强抗压能力

实践图

亲子关系与幼儿行为

一、亲子关系的特性

1、不可替代性

2、持久性

3、强迫性

4、不平等性

5、变化性

二、亲子关系的内涵

1、就亲子互动的内容而言

•亲密照顾与干涉侵权表现

•支持与冲突表现

•对话与行为表现

•关爱与敌视表现

•自主与亲密表现

2、就亲自互动的角色而言

亲子关系对幼儿行为的影响

一、依附关系与幼儿行为

依附关系:

幼儿与母亲间强烈而持久的情感关系,使双方紧密的连接,依附关系不仅有助于婴儿的生存,同时婴儿将母亲视为安全堡垒,使婴儿对四周环境产生安全感,能够毫无顾虑探索环境(苏建文等,1991)

1、Anisworth(1978)依附关系的分类:

安全依附型;焦虑/抗拒型;焦虑/逃避型

2、苏建文等(1993)认为安全依附型分为:

非常高安全、高安全、中安全、低安全,加上不安全组,共五组。

亲子关系与人际关系

•亲子互动品质高,子女的社交技巧、沟通能力好。

•亲子关系影响师生关系

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行为

1、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幼儿偏差行为

2、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人际关系发展

3、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生活适应

4、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控制感

5、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会会行为

(专制型、宽容型、民主型

父母沟通形态与幼儿行为

1、从自我状态沟通分析来探讨

自我状态:

是一种真实的心态,分为:

父母型自我状态、成人型自我状态、儿童型自我状态。

自我状态沟通分析常以:

我是谁?

我为何这样做?

我怎么会这样?

等为基础来分析个人思维、感觉和行为的方法。

2、从四种心理地位来探讨

•1、我不好----你好

•2、我不好----你不好

•3、你不好----我好

•4、我好----你也好

亲子关系与幼儿行为的社会学意义

一、从父母社会阶级来探讨

•父母的社会阶级也就是一般所谓的家庭经济地位。

•父母的社会阶级地位影响其对子女的教养方式与亲子关系的形态

二、从家庭社会变迁观点来讨论

•家庭角色分工的改变

•家庭结构的改变

三、从社会系统的观点来讨论

•所谓社会系统的分析观点,是将家庭、学校、社会文化作为一个系统整合,在系统中来探索父母的亲子关系与幼儿行为。

四、从支配从属的社会控制来看

•孝道(顺从)、家长权威

●不论什么事情都自我责备,导致情绪低落

有些家长不论什么事都认为是自己造成,总是自我责备,然后就陷入情绪低落的困境之中。

有许多做事认真的人都喜欢拿自己同别人进行比较

应对重点

•要理解有些家长会把孩子的失败看做自己的失败

•要察觉家长在“语言之外”所传达的信息

•不要让家长因为做不到“理所当然”的事情而自责,教师要告诉家长孩子好的一面。

不把情绪表现出来,沉默寡言

性格内向,不把情绪表现出来,独自承担压力。

即使希望得到他人的帮助也不会拜托别人。

应对重点

1、让家长知道一种表达方式:

我……(出现某种状态及其理由),所以……(现在的心情)

2、告诉家长不用硬着头皮发言也没有关系

试试看吧

•“轻松聊天室”,让我们来聊天吧!

方式1、“体验安心感,以心传心”

规则

1、发言人对不想回答的问题,可以说“放弃”,没有必要勉强回答。

2、发言人以外的人(听众)不要对回答进行评论,只要倾听就可以了。

可以用点头等非语言性的动作交流,但不能使用语言

方式2、体会不同的价值观、意见和感情

规则:

1、在一位发言人回答了问题后,其他人也回答此问题。

2、不想回答的时候,参与者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告诉大家自己不想回答。

3、听众不要对发言内容进行讨论和评价,但可以附和及确认发言者所讲的内容,即使发言内容和自己的想法、价值观不同也请如实接受。

方式3、了解自己的交流模式

规则

1、在发言人回答了问题之后,大家就发言内容进行自由交流

2、对于不想回答的内容可以直接拒绝回答,交流方式和日常会话相同

●总是迟到,经常请假,不愿和别人搭话

这类的家长经常出现这样的状况:

表情阴沉、躲避和他人对话、早上起不来,容易迟到;一旦状态不好,连接送孩子也办不到,甚至数日孩子不好幼儿园也不和幼儿园联络。

应对重点

•不责骂、不鼓励(把家长患上“抑郁症”的状况纳入考虑范围)

•可以考虑与专家取得联系

•不要让孩子觉得这是他的错

抑郁症

•抑郁症又称“心灵感冒”,

•主要症状有:

情绪低落

乏力

判断力低下,精神不能集中

身体症状

•如何援助抑郁症患者

1、了解正确的知识

2、认真倾听并接受患者讲的话

3、不要鼓励或者责骂

4、不要焦急

5、创造静养的环境

6、不要忘记对孩子的呵护

一、总是慌慌张张,坐立不安

•回顾一天所做的事,试着整理心情

•做一张任务表,按优先顺序排列所要做的事

•为了母亲心理健康,可以或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暂时离开孩子

二、总是心情不好,责骂孩子

•要了解家长为什么会认为自己“为孩子做出了牺牲”,并充分体会家长的心情。

•根据家长的现状,用暗示的方法来提示家长应该怎么做,转变他们的看法

•当发现孩子有受虐的迹象时,教师不要沉默不语,应该及早想办法采取应对措施。

三、总是对幼儿园和教师有很多抱怨

•了解家长真实的心情和要求

•思考家长的不安是否由于家长自己考虑太多造成的

•教师不要一个人孤军奋战,在幼儿园要同其他教师进行协作,共享信息。

●家长的发育障碍

1、和家长相处的重点:

•不要忘记家长是没有恶意的。

•了解家长擅长的方面,并加以强化

•对家长不擅长的方面,可以和家长一起考虑怎样去减少困难。

2、依赖特定的教师

•对家长强调把幼儿园当做一个整体来看

•制定听家长讲话的规则

•需要采取专业应对措施的情况

3、边缘型人格障碍

主要特征:

•害怕被人抛弃

•人格分裂

•问题行为

教师注意点

•绝对不要一人孤军奋战

•对于办不到的事,要明确拒绝

•不要被对方牵制

游戏----让孩子信任你的捷径

•重返童年----那个我们曾经熟悉的世界

•向孩子伸出援手

1当孩子很难与同龄伙伴或其他人建立联结

2当孩子不能自发、自如地玩耍

3当孩子的生活发生一些变动

4当孩子处于危险时

•放下身段的重要性

•游戏,也是当父亲的责任

•不是父母的成人怎么做?

1、重新思考规则的方式

世界上有很多悲哀的事情,但最悲哀的莫过于孩子惧怕他的父亲、母亲或者老师。

他对他们只有害怕,而没有爱和信任。

2、建立规则的新视角

•冷却自己

•联结

•“沙发会议”而不是“冷处理”

•游戏!

•逐渐引导良好的判断力

•翻译行为背后的情绪和需求

•事先预防,而非事后惩罚

•了解孩子

•给出明确的界限

3、为我们自己充电

•轮到我们自己了

•蓄满我们的杯子

•帮助其他的父母

•当成人自己身陷孤寂与无力

•成为最佳游戏伙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