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放射学常规.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09005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90 大小:95.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介入放射学常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介入放射学常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介入放射学常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介入放射学常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介入放射学常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介入放射学常规.docx

《介入放射学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介入放射学常规.docx(9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介入放射学常规.docx

介入放射学常规

肠套叠空气灌肠的诊断和复位

【适应证】

临床高度怀疑患者有肠套叠;肠套叠在48小时以内无血便或在24小时以内有血便。

【禁忌证】

患儿有休克、脱水、肠坏死及腹膜刺激征象;立位腹平片有穿孔。

【操作步骤】

1.空气灌肠前应先立位透视胸腹部或摄立卧位腹平片。

2.整复前由临床医生先用镇静药、解痉药,如冬眠灵、阿托品。

3.将Foley氏管头部涂上石腊油,插入肛门,肛管气囊内注入10~15ml气体将肛门堵塞,接上空气灌肠机。

4.先进行诊断性空气灌肠,诊断压力为8KPa(60mmHg),在透视荧光屏上观察气柱前进情况,当见到杯口及软组织块影时,可即摄片,以确定肠套叠的诊断。

5.对诊断已经确定的病例,如无上述肠套叠复位的禁忌证,可逐渐增加压力,通常复位压力为10.7~13.3KPa(80~100mmHg),最高压力不能超过16.0KPa(120mmHg)。

维持空气压力约5分钟以后再停歇,必要时可作适当的肿块按摩。

6.肠套叠复位时可见气体突然进入小肠,肿块消失,回肠充气。

【注意事项】

1.空气灌肠前要检查空气灌肠机功能是否完善,Foley氏管气囊有无漏气。

2.注气时要根据肠管退回的难易及套鞘的宽度来决定压力,以免压力过高造成肠穿孔。

3.复位后应继续观察,并给予活性炭粉1.0g口服,如患儿安静入睡,腹痛消失,血便消失,24小时后大便有炭粉排出,为肠套叠复位成功的标志。

4.在进行此项检查时,应用铅橡皮保护患儿生殖器部位。

5.整复过程中临床医生必须到场。

第七十八章介入放射学

第一节介入放射学管理常规

导管室消毒隔离

【器械消毒】

1.每次术前,将导管、穿刺针、三通、导丝等器材,提前1小时放入戊二醛内浸泡;

2.消毒液每周一更换,并用标志写明更换日期;

3.使用前核实消毒液是否过期,如果过期,则立即更换,不得继续使用;

4.将传染性疾病患者与非传染性疾病患者隔离,对传染性疾病患者尽量使用一次性器械。

重复使用的器械必须用专门器皿消毒液浸泡。

严格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5.将传染病患者使用过的器械浸泡消毒后,置于消毒柜内用甲醛熏24~48小时。

【导管室房间消毒】

1.介入手术前紫外线灯照射消毒不少于3小时;

2.术前用消毒液拖洗地板;

3.每次术前更换干净床单、垃圾袋;

4.每月进行一次抽样送检验科作细菌培养;

5.医务人员进入消毒区必须戴口罩、帽子、更换专用拖鞋。

导管室设备管理

【设备使用】

1.依据正常程序开启机器,首先启动电源总闸,然后开启各个分开关;

2.工作完毕依序关闭各个分开关,如录像机开关、监视器开关、高压注射器开关控制台开关等,最后关闭电源总闸;

3.检查机器各大部件是否调整到正确位置;

4.操作运动球管时,先应察看邻近有无障碍物,如有,则应排除障碍后再进行操作。

【设备保养】

1.及时消除机器上的污迹;

2.每周五下午,由主管导管室工作的技术人员检查机器运行情况,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向管该项工作的有关人员汇报,并写在机器维修登记本上;

3.每半月对机器进行大扫除,擦揩各个部件,各部位是否灵活,否则加入机油或润滑剂;

4.不得用湿布擦揩机器,特别是线路部位。

导管室工作基本常规

【血管造影的基本要求】

1.摄片位置正确,靶器官包括完整;

2.血管显示清楚,对比度良好;

3.系列拍片间隔时间正确;

4.结合病史进行综合影像分析,作出诊断。

【介入治疗基本要求】

1.详细了解病史;

2.检查病人,包括望、触、叩、听。

取得第一手资料;

3.严格掌握适应证;

4.做好各项术前准备:

(1)术前备皮、碘过敏试验;做好各项有关实验室检查,如肝功能、出凝血时间、血型鉴定、血常规、AFP等。

(2)术前与临床医生进行简短会诊,要求医生与病人或家属进行术前谈话,并要求签名。

内容包括:

术中可出现插管不成功,某些脏器栓塞;碘过敏,可出现皮疹、搔痒、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有可能出现导管断离于血管内或导管打结。

【手术操作】

1.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进入导管室前应戴口罩、帽子、无菌手套,更换手术衣;

2.加强射线防护,穿铅衣、带护甲状腺围脖;

3.患者穿病号服,上手术台前必须摘除各种金属饰品。

衣物上不得有金属及硬质钮扣;

4.技术员将机器调至各项预备状态,并检查有无故障;

5.手术前先试照一张平片,了解当时投照条件,便于及时校正。

【术后处理】

1.股动脉拔管后用手压迫止血10~15min,至松压后不出血再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伤口;

2.患者回病房平卧24h,不得下床走动。

前6h每隔15min观察一次伤口包扎处有无出如有出血应立即找值班医生及时处理;

3.每3h测量一次血压,术后24h即可停止;

4.对于患者术后反应,如发现发热,呕吐、疼痛则采取对症治疗。

(窦永充)

第二节介入放射学常用技术

选择性血管插管技术

【适应证】

各种病变的动脉造影,动脉内化疗灌注和动脉栓塞术均可采用本技术。

【禁忌证】

1.欲选择插入动脉径小于所用导管直径或已闭塞。

2.当手边器材难以完成选择性插管时切忌硬性操作。

【器材】

一般选择性动脉插管的导管及导丝均可用于本技术,采用直径较细的导管,如4F和5F,选用头端较软的导管,以便在导丝先行进入后能随之进入靶血管。

超滑导丝几乎是超选择性插管必备的器材,最好选择前端具有15弯头者,利于进入迂曲的血管。

前端柔软的超硬导丝在导管难以跟进时有特殊价值。

同轴导管系统虽然价值较昂贵,但对于超选择性插管困难者和脑血管插管有重要价值。

【操作步骤】

1.入路:

总的来讲可分为上入路和下入路(Seldinger技术),正确选择入路可提高选择性插管成功率。

(1)下入路:

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可完成大部分患者的选择性插管,当骼动脉十分迂曲时,导管经过几个弯曲与血管壁磨擦力增大,操作往往困难,可采用长导管鞘(10cm~20cm),鞘壁有钢丝加强者为佳。

(2)上入路:

可经肱动脉,腋动脉或锁骨下动脉穿刺插管。

主要用于下入路常规选择插管困难者,动脉先向下行,再折返向上和有多个此类弯曲者经下入路插管往往十分困难,导管进入第一个弯度时再向前插送极易弹出。

经上入路进入此类血管则变得十分容易,原因是原先的多弯曲经上入路变为单弯曲,导管能顶靠在下行的血管壁向上推进,甚至腹腔动脉闭锁由肠系膜上动脉至胰十二指肠下动脉提供侧支者亦能超选成功。

2.利用导管的形态插入相应的动脉:

目前所用导管已塑形,可适用于不同的动脉插管,一般Cobra导管的适用范围最广;Yashiro螺旋导管适于纤曲的肝动脉插管;Simmons导管适于腹腔干过长者。

尚可采用术中导管塑形的方法。

3.导管跟进技术:

为最常用的超选技术,当导管进入一级血管分支后不能继续前进时,可先将超滑导丝插入靶动脉,由助手拉直导丝,术者推进导管沿导丝进入。

关键是导丝较深地插入靶动脉,形成一定的支撑力,必要时可用超硬导丝支持,送导管时导丝切勿跟进,撤导丝时应缓慢回抽,过快会将导管带回弹出。

当导丝可进入靶动脉而导管由于其硬度和固有的角度不能跟进时,将其撤出保留导丝于靶动脉,换用较柔软的导管。

4.导管成襻技术:

在常规方法不易超选择和手头可选择的导管型号较少时,是一种有用的技术。

主要用于动脉主支过于向上或水平开口和向上走行较长并向上折返者。

常用Cobra和猎人头型导管。

方法为:

先将导管选择性插入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或对侧骼动脉,当管端进入超过5cm以上时,继续旋转并推送导管,使之成襻状并由原插入的动脉退回腹主动脉内。

5.同轴导管技术:

利用同轴导管系统进行,主要用于脑动脉超选择性插管或肝动脉亚段栓塞及各系统的超选择性插管。

将外导管插至靶动脉口,内导管插入导丝一并送入,到位后抽出导丝注入造影剂观察局部血管分布走行即可。

必要时可用弯头超滑细导丝引导入靶动脉,推送微导丝到位,DSA的路径图(Roadmap,即透视减影)功能对超选择插管十分有帮助。

【注意事项】

1.勿硬性操作和选用安全性高的器材可预防动脉内膜损伤。

2.动脉痉挛时痉挛的动脉呈细线状,造影剂及导丝难以通过患者常感局部疼痛,甚至虚脱。

可立即采用2%利多卡因5mL或罂栗碱30mg局部动脉内注射,多可解除痉挛。

经导管动脉内药物灌注术

动脉内化疗术

【适应证】

1.脑原发性和转移性恶性肿瘤。

2.颌面部原发恶性肿瘤如鼻咽癌,舌癌,上颌窦癌,牙龈癌,甲状腺癌等。

3.胸部恶性肿瘤:

如肺癌,食管癌,乳腺癌和局部复发的乳腺癌。

4.腹部恶性肿瘤:

如肝癌,胃肠道癌,胆道系统癌,胰腺癌,肾癌,发性腹部转移瘤。

5.盆腔恶性肿瘤:

如膀胱癌,前列腺癌,直肠癌,卵巢癌,子宫癌和盆腔转移瘤。

6.骨胳和软组织恶性肿瘤如骨肉瘤,尤文氏瘤等骨恶性肿瘤,骨转移瘤和各种软组织恶性肿瘤。

【禁忌证】

1.严重出血倾向。

2.通过适当的治疗难以逆转的肝肾功能障碍。

3.严重恶液质。

【器材】

1.常规器材:

主要包括18G血管穿刺针,导丝和选择性导管。

2.特殊器材:

主要用于更精确的超选择性插管和各种不同的药物灌注方式。

(1)同轴导管系统:

由内径为0.038的选择性导管,3F导管和0.025导丝组成。

主要用于超选择性动脉插管。

由于其价格昂贵,并且一般超滑导丝配合性能良好的导管,超选择性插管多不困难。

因此同轴导管系统在国内较少应用。

(2)灌注导丝:

为一空芯的导丝,端部可与注射器连接,作用与同轴导管类似,可用于超选择性化疗灌注。

(3)球囊阻塞导管:

用于动脉内阻滞化疗。

其外形可塑成各种选择性导管。

端部有一球囊与导管壁上侧孔相通,当导管插入靶动脉后,即可通过侧孔向乳胶囊内注射少量稀释的造影剂使之膨胀阻断血流,然后通过主孔注入化疗药物。

(4)全植入式导管药盒系统:

主要用于动脉内长期间断性化疗灌注。

详见有关章节。

(5)药物注射泵:

可定时,定量,匀速注射化疗药物,节省人力;可脉冲注药以克服药物因与血液比重不同而形成的层流现象。

【操作步骤】

1.用Seldinger技术行动脉穿刺插管至靶动脉。

2.行常规血管造影。

3.行动脉内化疗灌注。

【注意事项】

1.灌注方式有:

一次冲击性,长期间断性动脉内化疗灌注,动脉内升压灌注疗法,动脉阻滞疗法等。

2.穿刺入路的选择,一次性灌注可选择股动脉入路,中长期灌注选择锁骨下动脉,腋动脉或肱动脉。

3.一般要求超选择性插管后再行灌注,但在超选择性插管困难时或病变范围大(如胰腺癌并腹腔转移等)将导管置于病变近端的胸或腹主动脉行灌注仍是可行的。

4.尽量超选择性插管,避开眼动脉或脊髓动脉等使药物仅进入靶动脉。

5.插管时动作轻柔,以免刺激血管痉挛。

6.使用毒性小及渗透压较低的非离子型造影剂。

7.化疗药物按比例稀释并匀速缓慢注入。

8.灌注前可经静脉注入5mg~10mg地塞米松,据认为可提高神经组织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

9.消化道反应,术后给予消化粘膜保护药物,如氢氧化铝凝胶和洛赛克等,必要时应用枢复宁等抑制恶心及呕吐。

可采用适当的护肝措施,使药物性肝炎尽快恢复。

动脉内其他药物灌注术

【适应证】

1.外周动脉及大动脉血栓形成,血栓栓塞,股骨头坏死均适于采用动脉内溶栓治疗。

2.雷诺病,肠系膜上动脉缺血,脉管炎,插管过程中的血管痉挛或狭窄导致缺血性病变均适用于动脉内血管扩张药物的灌注治疗。

3.肠道出血适于血管收缩剂动脉内灌注治疗。

4.顽固性骨髓炎,肺部局部感染(包括结核,霉菌等难治性感染)适于动脉内抗生素灌注治疗。

【禁忌证】

同IACH(见前述)。

【器材】

同IACH(见前述)。

特殊溶栓导管为一端部多侧孔导管。

灌注溶栓药物时,药液由侧孔均匀喷出,利于插入血栓内溶解长段血栓。

【操作步骤】

参阅IACH和有关章节

【注意事项】

1.同IACH(见前述)。

2.所用药物的毒副作用,如溶栓药物可导致出血,血管扩张可导致低血压,血管收缩剂可造成平滑肌痉挛,心脏负荷加大,血压升高等。

一般药物反应可随停止用药而消失,严重者应立即停药并对症处理。

经导管动脉拴塞术

【适应证】

1.可用于各种实体性富血管性肿瘤的术前和姑息性治疗。

常与IACH合用。

2.配合IACH的血流重分布而栓塞胃十二指肠上动脉或一侧骼内动脉。

3.内科性内脏切除,如脾大和脾功能亢进,肾性高血压,大量蛋白尿的栓塞治疗。

4.各种动静脉畸形(AVM),外伤性动静脉瘘等。

5.难以控制的小动脉出血。

【禁忌证】

1.不能超选择性插入靶动脉者或靶动脉有重要器官附属支者。

2.栓塞后可能造成某重要器官功能衰竭者。

3.体质弱预计难以承受术后反应者。

【器材】

1.导管和导丝:

TAE的导管可根据不同靶动脉的形态和术者的个人喜好选择。

常用的有Cobra导管,RH型导管,Yashiro导管,Simmonsl~3和CHG导管Headhunter(猎头)导管。

目前较流行相对较软的和较细的5F导管以适于超选择插管和减少血管的损伤。

特殊的同轴导管系统和球囊阻塞导管目前在国内较少应用且价格昂贵。

导丝除传统的金属导丝外,目前流行使用超滑导丝,因其柔顺性,特别利于超选择性插管。

2.栓塞剂:

目前用于临床的栓塞剂种类繁多,临床上主要根据病变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导管到位情况,是否需重复治疗和与化疗药物的亲和性等选择。

(1)明胶海绵:

为中期栓塞剂,可剪成不同大小的条或颗粒,而栓塞不同直径的血管;可为机体吸收使血管再通为再次治疗留下通路等优点。

与其相似者有泡沫聚乙烯醇(IVALON),为永久性栓塞剂。

(2)微粒栓塞剂:

是指直径为100um~1000um的颗粒性栓塞剂。

注射时应使微粒良好悬浮于液体中,否则成团的微粒会严重阻塞导管造成操作失败。

(3)大型栓塞剂:

主要用于3mm~10mm口径动脉的栓塞,有不锈钢圈和海螺状温度记忆合金弹簧圈和可脱离球囊。

(4)液体栓塞剂:

有医用胶(如IBCA,TH胶),血管硬化剂,碘油和中药类(如白芨胶,鸦胆子油)。

【操作步骤】

TAE的技术要点为将导管选择性插入靶动脉并以适当的速度注入适量栓塞剂使靶动脉达到不同程度的闭塞。

根据不同的栓塞剂,栓塞目的,部位,程度和器官血流动力学改变,其方法亦不同。

导管插入靶动脉内,释放栓塞剂。

释放方法有低压流控法,阻控法和定位法。

【注意事项】

TAE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术者的操作技术和经验有关,而栓塞后综合征与栓塞的程度和器官的敏感性有关。

1.避免和减少误栓。

主要发生于插管不到位,同时应正确选择栓塞剂和适当的释放技术,特别在栓塞术的后期小心释放栓塞剂,并充分了解病变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如有无动静脉瘘和潜在的侧支通道等,有利于减少误栓的发生。

一旦发生误栓,则需采用适当的保护措施,如给予激素。

吸氧。

疏通和扩张血管药物等,以减少组织梗死的程度及范围。

2.栓塞后综合征可发生在大多数TAE术后的病例,主要表现为发热,局部疼痛及伴随恶心,呕吐,腹胀,食欲下降等。

处理措施包括吸氧,给予适当的镇痛剂和对症处理。

对于术后发热只要患者可耐受,可不给予降温处理,以利于坏死物的吸收。

3.一般恶性肿瘤和动静脉畸形的栓塞治疗的原则为尽可能地完全彻底栓塞肿瘤血管床以造成最大程度的肿瘤缺血坏死。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适应证】

原则上影响器官功能的血管狭窄(闭塞)均为适应证。

【禁忌证】

1.严重出血倾向。

2.缺血器官功能已丧失。

3.大动脉炎症活动期。

4.导丝和导管未能插过血管狭窄(闭塞)段。

【器材】

1.常规血管造影器材。

2.特殊器材:

导管鞘;超长,超滑和超硬导丝,可备直径0.025~0.038几种导丝;双腔球囊扩张导管,一般长度应超过狭窄段长度0.5cm~1.0cm,直径应大于X线显示的正常血管段直径1mm,常用的球囊导管为5F。

其他器材如激光血管成形或旋切血管成形等用的专用器材。

【操作步骤】

1.先行血管造影了解血管狭窄的程度及长度。

2.用导丝试通过狭窄段,成功后将导管跟进。

通过困难时可换用超滑或较细的导丝和导管。

腔静脉闭塞者可试用导丝硬头或房间隔穿刺针穿过,此操作应在双向调线透视下进行,以免假道形成或损伤心包。

3.导管通过狭窄段后,先注入造影剂显示狭窄后血管情况,然后注入肝素6250U。

插入超长导丝撤出造影导管。

4.球囊导管沿导丝送入狭窄段。

困难时可采用超硬导丝协助,或可先采用小球囊导管对狭窄段进行预扩张,再送入大球囊导管。

5.确定球囊准确位于狭窄段后即可开始扩张术。

用5mL注射器抽取稀释为1/3的造影剂,注入球囊使其轻度膨胀。

透视下可见狭窄段对球囊的压迹。

如压迹正好位于球囊的有效扩张段可继续加压注射,直至压迹消失。

一般每次扩张持续15S~30秒,可重复2次~3次。

6.撤出球囊导管时应用20mL注射器将其抽瘪,以利于通过导管鞘。

再插入导管行造影观察。

7.对于中心静脉狭窄者可在术前后行血管内测压,以藉比较。

对于肢体动脉狭窄者可在术前后分别测患肢血压。

8.术后处理:

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穿刺部位情况,以防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对病变血管的随访观察可采用超声多普勒检查。

继续抗凝治疗采用口服药物,如阿司匹林,潘生丁,双香豆素等,维持3个月~6个月。

【注意事项】

1.除普通并发症外,由于术中应用较大量肝素,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较高。

应进行有效的局部加压预防其发生。

2.腔静脉闭塞者试用导丝硬头或房间隔穿刺针穿过,应在双向调线透视下进行,以免假道形成或损伤心包。

3.扩张后血管急性闭塞多为血栓形成所致,应立即插管行溶栓治疗。

勿硬性操作,选用器材选择应恰当。

经皮血管内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

经皮左锁骨下动脉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

【适应证】

1.适合于长期、规律性IACH的各种实体性肿瘤的姑息性治疗,详见IACH。

特别适合于肝癌和肝转移瘤等的长期化疗灌往。

2.适合于长期、规律性碘油栓塞的各种实体性肿瘤的姑息性治疗。

【禁忌证】

1.同IACH的禁忌证。

2.严重的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

【器材】

1.常规器材:

主要包括18G无芯动脉穿刺针,常用手术器械,如小尖刀及圆刀,纹式钳,剪刀,持针器,小三角针,丝线,有齿镊等。

2.导管药盒系统(PCS):

一般由3部分组成:

药盒,连接装置,留置管。

3.导管和交换导丝,隧道针,用于将导管经皮下到达皮肤切口。

【操作步骤】

1.锁骨下动脉穿刺,一般选用左锁骨下动脉。

穿刺点在左锁骨下窝内,即锁骨中外1/3,下约2.5cm处。

常规消毒术野,做-0.5cm小切口。

用18G无芯穿刺针,向内上方穿刺锁骨下动脉,程序为:

(1)首先按SCA体表标志试行穿刺,以减少术者X线曝射量。

针尖指向胸锁关节与喙突连线中点上1.5cm处,额状面夹角约为25度,横断面夹角约为12度,深度为4cm~6cm。

根据体形可加以调整,体形瘦小者,额面夹角应调小,壮硕者应增大。

穿刺过程中,若刺中臂丛神经,患者可感觉上肢放电或麻木,提示横断面夹角过大,应调小;若刺中锁骨下静脉,提示额面和横断面夹角均偏小,应适当调大。

(2)上述方法数次不成功,则按透视下骨性标志进行,即对准左第一肋骨外缘中点进行穿刺。

根据体形,可在其上下0.5cm范围内调整,多可成功。

(3)若穿刺十分困难,可行股动脉插管导丝送入左锁骨下动脉,透视下直接对准导丝穿刺,即可成功。

2.穿刺成功,见射血后,即送入导丝。

导丝进入10cm~20Cm后立即透视导丝位置,引入导管,扭转导管使其开口向降主动脉,顺利送入导丝达胸腹主动脉,跟进导管,行超选择性插管。

一般经上入路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下动脉和骼内动脉超选择性插管较容易。

插管后行造影检查,以了解病变情况及血流动力学情况。

超选入靶动脉后可行首次化疗灌注或化疗性栓塞。

3.治疗后复将交换导丝尽可能地超选入靶动脉。

透视下将导管撤出,导丝保留在原位。

将留置管沿导丝送入,留置管透视下的可视性较差,可根据送入的长度及透视下图像2倍~4倍观察加以确定。

到位后抽出导丝,注入造影剂显示导管端的位置。

一般要预留导管端在理想位置以远lcm~2cm为宜,以防后期操作和患者起立后导管位置的后移造成脱位。

若留置管端位置不能避开胃十二指肠动脉,可先用不锈钢簧圈将其栓塞;若拟留置于一侧骼内动脉,则应同法先栓塞对侧髂内动脉,以免经留置管灌注药物时被对侧血流稀释。

在穿刺进针点缝一线,临时缚紧导管以防移位。

4.药盒的埋入:

在穿刺点的下方作局部麻醉,做一纵行皮肤切口达皮下组织,长度以能容纳药盒为准。

向切口内侧钝性分离,做一皮下囊腔。

试将药盒放入囊腔,证实其大小合适。

用隧道针经穿刺点进入囊腔。

将留置管连接于隧道针并引至囊腔。

用蚊式钳夹住留置管近穿刺点的一端,将药盒的连接头套入留置管,剪去多余的留置管,将药盒与接头旋紧。

试注射肝素盐水,证实导管是否通畅和接口是否漏水。

将药盒放入囊腔并剪掉留置管固定线,轻压局部使其顺畅。

透视下观察留置管端位置满意后,缝合皮肤切口。

患者较瘦者可分别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局部仍有渗血时可加用引流条。

5.术后处理:

切口缝合后用酒精纱布敷盖,患者卧床休息6h。

置引流条者在24小时后拔除。

切口换药时注意观察愈合情况和有无血肿,若有血肿,及时清除及理疗。

一般7天后拆线,因局部张力高而愈合欠佳者可延期拆线或间断拆线。

术后常规抗生素静脉点滴3天。

6.拆线后即可经药盒行规律性化疗或碘油乳剂化疗性栓塞。

行化疗性栓塞时,多在透视下进行。

每半个月用10ml肝素盐水冲洗药盒一次。

7.药盒穿刺时针应垂直刺入,直达药盒底部,用5ml生理盐水试注,观察推注是否顺利和药盒周边部皮肤有无肿胀,证实推注顺利和无肿胀后,再行化疗药物注射。

完毕,再注入肝素盐水10mL迅速拔针。

【注意事项】

1.除普通并发症外,穿刺额状面角度勿过小和过深,以减少气胸与血气胸的发生率。

2.留置管在靶动脉内勿过短,留置管应固定确实,操作中勿用力牵拉留置管,避免留置管从靶动脉脱出或移位。

3.药盒穿刺时针应垂直刺入,直达药盒底部,用5ml生理盐水试注,拔针过程中应顶紧针栓,以防回血造成导管阻塞。

经皮肝门静脉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

【适应证】

1.少血型肝转移瘤经门静脉化疗。

2.原发性肝癌行动脉一门静脉联合化疗或栓塞和动脉闭塞需行门静脉化疗或栓塞。

3.经门静脉输入非化疗性药物,如干扰素,胰岛素,营养素和胰源性激素等以营养肝细胞,治疗肝疾病。

4.经门静脉行肝血窦内细胞移植,如胰岛细胞,肝细胞等。

【禁忌证】

1.严重的出凝血功能障碍。

2.肝肾功能衰竭。

3.严重腹水。

【器材】

1.常规器材:

22GChiba针(千叶针),聚乙烯套管针,常规用手术器械,如小尖刀及圆刀,纹式钳,剪刀,持针器,小三角针,丝线,有齿镊等。

2.导管药盒系统见前述。

3.管和交换导丝:

同前述,超滑导丝在门静脉使用时较安全。

【操作步骤】

1.选择穿刺点:

一般在右腋中线7~9肋间,选点时以透视下避开胸膜腔和进针点与第11胸椎的连线与脊柱长轴成30°~45°夹角为宜。

当肝右叶多发转移可能影响穿刺时,可选择剑突下约3cm处穿刺门静脉左支。

2.选定穿刺点后,常规消毒术野,用局部麻醉,行-0.5cm的小切口,用22GChiba针在透视下患者屏气后水平刺向第11胸椎,至离椎体2cm处止。

抽出针芯,接5mL含稀释造影剂的注射器,边退针边注射。

一旦门静脉分支显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