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试掘进方案.docx
《盾构试掘进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盾构试掘进方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盾构试掘进方案
辛家庙站~广泰门站区间右线盾构试掘进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述
1.1工程简介
本区间右线起讫里程YDK34+838.690~YDK36+566.003,右线全长:
1727.313m。
左线起讫里程ZDK34+838.690~ZDK36+634.472,左线全长:
1818.958m(长链23.176m);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盾构吊出井采用明挖法施工、联络通道等采用矿山法施工,线路基本在现有市政道路下方,建筑物受地铁施工影响小,区间隧道上方管线较多,埋深较浅,不影响区间线路的敷设。
区间平曲线最大半径500米,最小半径400米,最大纵坡25‰,由东北二环折向东,沿广安路近东西走向,根据线路条件,在YDK35+451.435设有区间风井、风道及废水泵房,在YDK35+280和YDK36+047设有联络通道。
该区间为地下区间,底板埋深约28.0~18.0米。
1.2区间地质情况
本区间范围内土层依次有厚薄不均的杂填土(Q4ml);其下为(Q3eol)新黄土及(Q3el)古土壤,再下为(Q2eol)老黄土,(Q2al)粉质粘土、粉土、粉细砂、粗砂及砾砂。
主要地层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①第四系全新统地层Q4ml:
1-1杂填土:
主要为水泥地面组成,密实,局部为松散的建筑垃圾,稍湿。
层厚0.5~5.3m,层底深度0.5~5.8m,层底高程394.47~403.26m。
1-2素填土:
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含灰渣及少量砖瓦碎块,疏密不均,可塑。
层厚0.60~5.60m,层底深度0.80~7.10m,层底高程394.14~402.50m。
②第四系上更新统Q3eol:
3-1-1新黄土Q3eol:
褐黄色,大孔、虫孔发育,见蜗牛壳碎片,硬塑状态。
属高压缩性土,具湿陷性。
层厚:
0.90~7.30m,层底深度5.0~9.5m,层底高程390.61~398.52m。
3-1新黄土Q3eol:
褐黄色,大孔、虫孔发育,见蜗牛壳碎片,可塑状态。
属中压缩性土,具湿陷性。
层厚2.0~7.6m,层底深度8.0~13.6m,层底高程388.11~392.57m。
3-1-2新黄土Q3eol:
褐黄色,大孔、虫孔发育,见蜗牛壳碎片,流塑状态。
属中压缩性土。
饱和土,不具湿陷性。
层厚1.0~4.3m,层底深度10.9~14.8m,层底高程386.34~389.69m。
3-2-1古土壤Q3el:
红褐色,具针状孔隙,含多量白色钙质条纹及结核,团粒结构,底部结核富集。
可塑状态,属中压缩性土,局部具湿陷性。
层厚0.8~6.0m,层底深度13.0~19.6m,层底高程:
381.45~387.88m。
③第四系中更新统Q2eol:
4-1-2老黄土Q2eol:
黄褐色,具针状孔隙,含少量白色钙质条纹及结核,可塑。
属中压缩性土。
本层层厚1.2~9.7m,层底深度19.0~26.3m,层底高程375.99~382.24m。
4-4粉质粘土Q2al:
灰黄色,可塑,含钙质及铁锰质结核。
属中压缩性土。
一般夹2~3层4-6、4-8、4-9层砂层。
最大揭露厚度21.2m。
4-5粉土Q2al:
灰黄色,含砂粒及铁锰质结核,级配不良。
饱和,密实。
属中压缩性土。
局部与粉细砂混层。
层厚0.5~3.1m。
4-6粉细砂Q2al:
灰黄色,长石-石英质,含少量粉土,级配不良。
饱和,密实。
层厚0.5~7.0m。
4-8粗砂Q2al:
灰黄色,长石-石英质,含少量粉土及圆砾,级配不良。
饱和,密实。
层厚0.5~8.7m。
4-9砾砂Q2al:
灰黄色,长石-石英质,含少量圆砾及卵石,卵石最大粒径110mm,级配不良。
饱和,密实。
层厚1.2~9.2m。
本区间始发端头隧道穿越地层广泰门站西端头盾构始发井范围内土层依次杂填土、3-1-1新黄土、3-1新黄土、3-2-1古土壤、3-2-2古土壤。
详见下图
1.3地下水文地质
本区间钻探揭露的场地地下水属潜水类型,2010年11月工程勘察钻孔内量测的稳定水位埋深11.60m,相应高程389m左右。
勘察期属近高水位期,拟建场地低水位期为7~9月,高水位期为12月至翌年3月。
水位年变幅2m左右。
该区间场地潜水赋存于上更新统残积古土壤、中更新世风积黄土和冲积粉质粘土及其砂夹层中。
主要含水层为中更新统冲积粉质粘土3~4层粉细砂及粗砾砂夹层,该层透水性好,赋水性强,层厚0.5~9.2m,埋深24.1~43.7m。
潜水补给主要由地下迳流及大气降水等地表水渗入补给。
潜水主要流向东北方向。
潜水排泄方式为地下迳流、人工开采及蒸发消耗等。
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的条件下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
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中钢筋均具微腐蚀性。
根据西安地区工程经验,黄土层渗透系数为8m/d左右,中粗砂层渗透系数为35m/d左右。
二、盾构掘进工期安排
1概述
盾构机从广泰门站始发,由西向东掘进,中间经过辛广区间风井,过辛家庙站后继续掘进,左线掘进至石家街站吊出;右线掘进至石家街站的吊出井(YDK33+372.828)吊出。
施工进度如下图所示:
2编制目的及编制依据
2.1编制目的
为确保盾构机试掘进的洞口土体稳定,使盾构机安全、平稳、迅速地由盾构始发井进入隧道,防止洞门处土体坍塌及其他意外情况的发送,指导现场始发期间的工作进行,特制定此施工方案。
2.2编制依据
1、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三号线工程(鱼化寨-国际港务区)段土建施工D3TJSG-14标段招标文件、招标图纸等;
2、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三号线工程(鱼化寨-国际港务区)段土建施工D3TJSG-14标段投标文件;
3、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三号线工程(鱼化寨-国际港务区)段土建施工D3TJSG-14标工程承包合同;
4、西安市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相关部门下发的有关文件;
5、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三号线工程(鱼化寨-国际港务区)详细勘察阶段石家街至辛家庙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辛家庙~广泰门区间补充勘察说明;
6、国家现行有关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则、质量技术标准,以及西安地区在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交通组织等方面的规定;
7、盾构机图纸,盾构机使用维护技术文件;
8、我单位地铁施工经验和研究成果及现有的施工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科研水平、机械设备配套能力等。
3试掘进进度安排
本工程盾构始发井左线已完成施工,右线暗挖段始发,目前正在施工,根据业主要求,本工程左线盾构机比右线盾构机提前始发。
4盾构试掘进作业内容
盾构试掘进施工作业流程如下图所示。
三、盾构机100米试掘进
1始发试掘进阶段地质描述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本工程盾构始发后100m掘进主要穿越3-1新黄土、3-2-1古土壤、3-2-2古土壤。
2盾构始发刀具布置
始发掘进时刀盘上刀具布置见下图。
刀盘:
根据西安地铁特殊地质条件设计,辐条式结构,有6个刀梁。
刀盘安装68把切刀,50把贝壳先行刀,12把保径刀,8把边刮刀,1把中心鱼尾刀和2把超挖刀。
刀梁及隔板上有泡沫、膨润土、水注入管路,可有效调节粗砂至泥土不同地层情况下的流塑性,确保开挖舱内的土压稳定。
3始发掘进工程管理措施
①在盾构机掘进的施工管理方面,紧密结合寻求开挖面稳定、掘进姿态控制、衬砌管片安装、管背同步注浆的管理目的,进行全过程的动态管理。
主要内容见表3-1。
表3-1掘进管理的主要内容
项目
内容
开挖面稳定管理
1、设置并保持开挖面稳定的土仓压力。
2、土体改良措施3、保证进排土量的动态平衡。
4、合理设定掘进参数,推力、转速、速度、和扭矩
盾构机姿态控制
盾构机刀盘及盾尾的位移,中铰转角、俯仰、水平和滚动转角,超挖量和蛇形量的控制等。
衬砌管片安装
1、正确选用管片和管片拼装位置。
2、管片防水胶条的检查和破损情况检查。
3、拼装质量控制。
管背同步注浆管理
1、正确选用注浆配比及特性。
2、注浆压力管理。
3、注浆量的控制。
4、注浆管路畅通。
5、管背空隙物探。
②始发掘进时的开挖面稳定管理要点
始发时盾构机是在新黄土和古土壤中掘进,这些土层具有一定的自稳能力,而且盾构机的掘进参数推力、扭矩等受托架和反力架限制,因此始发段保证土压的稳定主要采用刀盘面板面积的52%及1/2-2/3土仓渣土支撑下的半敞开式掘进。
土仓压力与地层变测量反复对照设定,或者采用停止掘进时密闭土仓内的土压力为基础,设定土仓内的平衡土压值。
在刀盘面板上喷注泡沫以减小掘进时与前方的摩擦及土仓内渣土与刀盘、土仓壁的摩擦,可减小刀盘的驱动力矩。
始发时刀盘接触工作面初期,停止螺旋输送机排土,通过观察土仓装有2/3渣土时,逐步启动螺旋输送机,打开出土闸门排土,在掘进过程中不断将实际出土量与理论出土量进行比较,是土压管理的重要措施。
如遇断裂隙水较多时,若清水涌来,以卸压排放为主;如遇水中带泥含沙可将土仓渣土量增加至4/5满仓,并在土仓顶部加气止水掘进通过,若洞口密封泄气严重立即停止加气作业,并采用满仓掘进。
总推力最大按8000kn慎用。
③始发段盾构机姿态控制
始发掘进前人工复测一次盾构机在始发托架上的正确位置,并与盾构机自动测量系统的位置相互校准后方可始发掘进,在始发阶段应进行多次反复校准测量。
检查盾构机托架的稳固情况,检查防止盾构机低头的部件是否安装牢固和位置得当,查验盾尾外壳上的防扭转装置是否焊接牢固。
保持盾构机4组推力油缸均衡出力,确保刀盘中心和盾尾中心的位移在允许的范围内,在始发掘进阶段尽量少采用纠偏掘进措施。
④始发掘进时的衬砌管片安装
始发掘进时的衬砌管片安装的关键是各负环管片的安装,经验证明,负环管片的稳定直接影响盾构机出力,前面已经详细叙述了保证负环管片安装稳定牢固的三项措施。
管片的正确选型和拼装位置的正确是纠正盾构机蛇形,减小盾构机推力的重要环节。
充分利用管片预先排版设计和盾构蛇形的具体情况,进行管片预选工作。
严禁不合格和破损管片下井拼装。
⑤始发时管片背后的同步注浆管理。
同步注浆的目的是迅速且可靠填满管片背后的空隙,防止围岩松弛和坍塌造成的地表下沉。
首先是选择注入的浆液性质和配比。
在始发段采用能在富水地层中使用的浆液,初凝时间在7小时左右。
当盾尾进入洞口后,立即启动同步注浆系统进行管片背后注浆,开始阶段的注浆压力以填满管背间隙并在0环管片顶部缝隙中有浆液流出即可。
随着管片环数的增加,注浆压力可按掘进里程处水土压力的1.1~1.2倍设置。
在土压平衡施工地段,盾尾注浆压力应略大于土仓中设定的压力值。
注浆量由压力和保压时间确定。
⑥始发掘进阶段的主要技术参数
参照断面的水土压力计算结果,设置始发掘进阶段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盾构推力
刀盘转速
推进速度
扭矩
土仓压力
注浆压力
5000~7000kn
0.8~1.2r∕min
7-15mm∕min
1000knm
1.5bar
2.0bar
⑦始发掘进时的注意事项
始发托架在经过盾构机在其上部安装调试之后,最后确定的盾构机方向是否正确,否则应进行托架和盾构机的方向适当调整并固定托架之后,方能始发推进。
细致检查洞口连续墙上被切除的每个钢筋头,都不得侵入刀盘旋转空间。
反力架圆环平面必须与隧道轴线垂直,在与管片端面接触时,应是无间隙面接触,禁止局部加垫。
刀盘经过洞口止水胶环,一定要保持止水胶板和压板的正确位置,不损坏止水装置,在洞口内的2-3环管背填充注浆时,不许增大压力,只许填满间隙,待0环顶部空隙有浆液流出即可。
由于盾构机和始发设施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下,承受重大负荷,在始发推进初期,刀盘未接近工作面时禁止启动刀盘旋转。
整个过程中派专人把守观察,发现异常立刻停止掘进,并进行处理。
4出土和管片的吊运
左线盾构机刚开始始发掘进时,始发井场地较宽阔,所以出土按以后正常出土,一般在螺旋输送机口直接出土,由电瓶车牵引土斗拖车运到后面的出土井出土。
盾构机始掘进到100米后进行始发井各设施换装,铺设道岔。
按正常施工计划编排两列车组。
5管片背后注浆
5.1同步注浆施工工艺
同步注浆与盾构掘进同时进行,通过同步注浆系统及盾尾的内置注浆管(见图19)。
盾构向前推进盾尾空隙形成的同时进行,采用双泵四管路(四注入点)对称同时注浆。
注浆可根据需要采用自动控制或手动控制方式:
自动控制方式即预先设定注浆压力,由控制程序自动调整注浆速度,当注浆压力达到设定值时,自行停止注浆;手动控制方式则由人工根据掘进情况随时调整注浆流量、速度、压力。
注浆工艺流程图见图20。
图19同步注浆系统示意图
图20同步注浆工艺流程框图
试掘进阶段的管片注浆是保证管片拼装质量的关键所在,其目的在于控制隧道变形,防止管片上浮,提高结构的抗渗能力。
良好的浆液性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浆液充填性好;②浆液和易性好;③浆液初凝时间适当,早期强度高,浆液硬化后体积收缩率小;④浆液稠度合适,以不被地下水过度稀释为宜。
根据以上几点,项目部特拟在试掘进时采取以下配比和注浆措施:
5.2浆液配合比的选择
采用浆液的配比见下表(材料用量单位:
kg∕m3)
水泥
粉煤灰
砂
膨润土
水
初凝时间
7d强度(MPa)
压注效果
120
245
936
50
345
5~6h
不常堵管
试掘进的100m范围内,为了防止同步注浆不能很好的填补管片背后的空隙,我们在连接桥右侧的平台上放置一台气动注浆泵,在掘进的同时进行二次注双液浆。
双液浆的配比为:
(150kg水泥+100kg水)+(2桶水玻璃+3桶水)。
(普通干净空油桶,约200L)
注入速率:
V水泥浆液:
V水波璃浆液=3:
1
5.3注浆量与注浆压力
管片背后的环形建筑空间容积是控制注浆量的主要依据。
试掘进过程中,拟根据下式计算每环管片的注浆量:
Q=Lπ(D2-d2)λ=1.5×3.14×(6.252-62)÷4×1.5=5.5m3
Q:
单环注浆量;D:
理论切削直径;d:
管片外直径;λ:
扩散系数,取1.5;
在土压平衡掘进时,注浆压力应比土仓设定压力略高,为土仓压力的1.1~1.2倍。
5.4防堵管措施
――不断根据地质情况优化浆液配合比;
――紧凑安排工序,缩短运输时间,避免管路沉积堵塞;
――注浆结束,及时冲洗(用泵注入膨润土冲刷注浆管)。
6试掘进过程中的姿态控制
6.1.试掘进过程中的问题
试掘进过程中,由于盾构机向前推进的反力由反力架提供,故推力有严格的控制(具体值详见掘进参数)。
拼装的管片在浆液凝固强度还不够高的情况下,千斤顶推力过大,会使管片有上浮趋势。
6.2掘进过程中的姿态控制
盾构机在掘进过程中运动轨迹为蛇行运动,该轨迹应始终围绕着隧道轴线波动,在实际控制时,可根据测量显示屏上自动测量系统测得值与DTA的差值来调整,即调整图标头部与尾部尽可能靠近坐标原点。
但同时要控制各分区油缸压力差不超过20bar,避免因管片环上下受力不均造成管片上浮。
由于试掘进粘土。
砂土混合地层的硬度不一,此时应减小下部C区千斤顶推力,以克服下部硬地层阻力,同时控制纠偏幅度不宜过大、过急,尽量使盾构机沿轴线作小量密形运动。
油缸布置见图21:
图21推进油缸布置图
7盾构机掘进参数计算、始发段掘进模式的选择、控制技术措施
7.1掘进参数的计算
⑴盾构机始发掘进参数的确定通常由理论计算后再通过实践进行修正。
根据盾构施工掘进100m的沿线地质情况,在始发段选择了一个典型断面进行计算。
选择的计算断面1位置为YDK36+559.10,钻孔编号XZ5-55,洞顶埋深9.4m,潜水稳定水位埋深17.8m,钻孔处揭露地层依次为杂填土、3-1-1新黄土、3-1新黄土、3-2-1古土壤、3-2-2古土壤,按全覆土水土压力合算来计算。
计算图示如下:
qel—盾构顶部的重直土压,按全
覆土柱计算,采用天然重度r计算;
Pe1—盾构顶部垂直土压,qfe1=K。
Pel;
Pe2—盾构底部的垂直土压,qfe2=K。
Pe2;
Pfe2—盾构底部水平土压,
qfe1—盾构顶部的水压;
qfe2—盾构底部水压;
K。
—侧压系数,按地质勘察报告建议值取0.45
通过计算Pel、Pe2、qfe1、qfe2得:
Pel=56.4kN/m2
Pe2=129.59kN/m2
qfe1=56.4×0.45=25.38kN/m2
qfe2=129.59×0.45=58.32kN/m2
(2)盾构与地层之间的摩擦阻力F1,
计算可按公式:
F1=M×Л×D×L×P
M-地层与钢板之间的摩擦系数 取M=0.25;
D-盾构克体计算外径D=6.25m;
L=盾构壳体长度L=8.6m
P=(56.4+129.59+25.38+58.32)/4=67.42kN/m2
得:
F1=0.25×3.14×6.25×8.6×67.32=2840.48kN
(3)盾构前方的推进阻力F2
F2=(25.38+58.32)×6.282/2
=1650.50kN
(4)盾尾内部与管片之间的摩阻力F3
F3=MC×WS
MC—管件与钢板刷之间的摩擦阻力,取0.3
WS—压在盾尾内部Z环管的自重
F3=0.3×2(3.14/4)(6.02-5.42)×1.5×2.5×9.8=118.5kN
(5)盾构总推力F
F=(F1+F2+F3)·Kc
Kc—安全系数取1.5
F=(2840.48+1650.5+118.5)×1.5=6914.22kN
7.2掘进模式的选择及操作控制技术措施
盾构机具有敞开式(OPEN)、半敞开式(SEMI-OPEN)和土压平衡式(EPB)三种掘进模式。
土压平衡模式掘进特点
土压平衡模式是将刀盘切削下来的碴土充满土仓,并通过推进操作产生与土压力和水压力相平衡的土仓压力来稳定开挖面地层和防止地下水的渗入。
该掘进模式主要通过控制盾构推进速度和螺旋输送机的排土量来产生压力,并通过测量土仓内土压力来随时调整、控制盾构推进速度和螺旋输送机转速。
在该掘进模式下,刀盘和螺旋输送机所受的反扭力较大。
该掘进模式适用于不能稳定的软土和富水地层。
土压平衡模式掘进的技术措施
①:
采用以齿刀、刮刀为主切削土层,以低转速、大扭矩推进。
在本段的<5z>、<6z>地层中采用。
②:
土仓内土压力值P应略大于静水压力和地层土压力之和P0,即P=KP0(K取值介于1.0~1.3),并在掘进中不断调整优化。
③:
土仓压力通过采取设定掘进速度、调整排土量或设定排土量、调整掘进速度两种方法建立,并应维持切削土量与排土量的平衡,以使土仓内外的压力稳定平衡。
④:
盾构机的掘进速度主要通过调整盾构推进力、转速(扭矩)来控制,排土量则主要通过调整螺旋输送机的转速来调节。
在实际掘进施工中,应根据地质条件、排出的碴土状态,以及盾构机的各项工作状态参数等动态地调整优化,此模式掘进时应采取碴土改良措施增加碴土的流动性和止水性。
8盾构机始发掘进阶段测量及监测
8.1定向测量
在始发井通过联系三角形定向测量把地面坐标和方向传递到洞内。
由于竖井定向的精度直接决定了地铁的贯通精度,要保证地铁的贯通,需要在地面和洞内建立统一平面坐标系统。
因为始发井长30米,宽20米,完全可以保证两悬吊钢丝间距远大于5m,所以完全可以通过联系三角形定向把地面的坐标和方位导入井下,容易保证精度。
同时保证定向角接近零;距离比值达到最佳;用联系三角形传递坐标方位角时,选择经过小角的路线。
角度观测采用徕卡TCR1101型全站仪(测角精度±1.5″),用全圆测回法观测六测回,测角中误差在±2.5″之内。
边长测量采用全站仪测量反射贴片的方法。
每次独立测量三测回,各测回较差在地上小于0.5mm,在地下小于1.0mm。
地上地下测量同一边的较差小2mm。
8.2观测要求及精度
⑴执行规范标准:
《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8-1999)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⑵导线点的布设导线点间的垂直角小于30°。
⑶井下导线点位均埋设观测桩强制对中,以减少对中误差。
⑷视线离障碍物的距离不小于0.3m,以减少旁折光的影响。
⑸导线转折角用Leica1101型全站仪进行施测,角度用全圆测回法观测6测回。
当测站上只有一个方向时,左、右角各三测回,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之较差小于3″,导线边长均对向观测6测回取其平均值,测回间边长较差不大于2mm。
⑹为了保证观测精度要求,选择良好的天气和时间段进行施测,以减少大气折光的影响。
⑺导线角度闭合差按下式计算,
wf=±2mβSQR(n)
n:
导线的角度个数。
⑻导线方位角闭合差计算测角中误差按
m0=±SQR(([fβ.fβ]/n)/N)
fβ:
导线方位角闭合差,
n:
导线转折角个数,
N:
闭合导线环的个数。
⑼测角中误差不大于2.5″,测距中误差不大于1/6000,方位角闭合差≤±5SQR(n),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不大于1/35000,相邻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8mm。
⑽导线的成果计算和精度评定用南方测绘公司PA2002平差易软件进行严密平差。
⑾使用Leica1101型全站仪施测,标称精度1.5″,2+2ppm。
⑿高程传递测量,从地Ⅱ2—38引测至车站井口处,往返观测其往返观测高差不符值小于fh=±8SQR(L),L:
往返测线距离。
⒀从井口临时点向下传递,用悬挂钢尺的方法进行测量,钢尺须经检定合格,钢尺悬挂后在下部吊上钢尺检定时标准拉力的重物(5.1KG)。
⒁高程传递独立观测三测回,三测回测得的高程较差不大于3mm,高差测定后加入尺长和温度改正。
⒂高程传递用苏一光生产的DSZ2精密水准仪及配套测微器铟瓦合金水准标尺和经检定合格的30m卷尺进行施测。
⒃示意图见图23,图24:
图23始发井地面趋近导线测量示意图
图24钢尺导入法传递高程示意图
8.3盾构机始发托架及反力架安装测量
在盾构机始发托架安装前,利用井下控制点精确在地面标定出隧道设计中心线及盾构托架支撑导轨的中心线,利用井下高程控制点放样出导轨在盾首和盾尾处的设计高程,确定出盾构机和反力架的倾角,作为盾构托架和反力架的安装、调整的依据。
盾构托架支撑导轨与隧道中心线位置示意图如下:
图25盾构托架导轨与隧道中心线位置示意图
8.4始发掘进阶段的测量
始发掘进前,在主体结构中板适当位置安装激光测站及后视棱镜吊蓝,利用井下控制点和井下高程控制点引测出激光站点和后视棱镜三维坐标,引测时仰角不大于8°,高程测量独立测量三次,测得的高差较差≤±5mm。
始发掘进阶段,利用井下控制点对盾构姿态进行人工复测,及时将人工复测的数据与VMT导向系统记录的数据进行比较,当差值较大时,用全站仪对激光站和后视棱镜点坐标进行检查,修改VMT中的设置参数,以确保掘进过程中盾构姿态的正确。
盾构姿态人工复测每5—10环进行复测一次。
在掘进到100m时,进行一次包括联系测量在内的地下导线复测。
8.5始发掘进阶段的监测
根据始发井现场实际情况,始发掘进阶段地面监测的主要对象为项目部附近的公路和线路附近房屋。
公路监测点位布置在公路路面上,在隧道中心沿线路横断面左右30m范围内为监测区域,沿公路方向每隔5m布置一个监测点;线路附近房屋监测点位选取始发井开挖时使用的检测点中部分点。
监测初始值在盾构机始发前一个星期观测。
盾构机正式掘进时,每天监测两次,上下午各一次,及时得到地面沉降与盾构机掘进参数间的关系,为后续的施工提供指导。
9盾构始发临时供电、供水、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