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研究课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202223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研究课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研究课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研究课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研究课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研究课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研究课题.docx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研究课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研究课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研究课题.docx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研究课题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研究”课题

研究报告(节选)

芦淞区教育局课题研究组

一、研究的背景

“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的主动地位”。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把眼光瞄准经济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瞄准国际竞争对人才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而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形成,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身体心理素质的发展,都离不开实践活动这一重要渠道,用这种观点来重新审视我国的传统教育,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它们主要包括:

重书本知识学习,轻实践教育活动;重分科课程学习,轻综合课程学习;重学校封闭式教学,轻社区开放式教育。

为了培养出符合21世纪需要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转变教育现状,我们早在2000年就提出在小学开发综合实践课的构想。

2001年秋季,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实施阶段。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从小学到中学必须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至此,综合实践活动正式以“课程”的身份进入了中小学校园。

然而,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遇到了诸多的阻碍,教学目标难以达成,“指导纲要”的精神也无法很好地落实。

因此,为了探索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途径,本课题研究的方向发生了较大的转变,由2000年立项时的“小学综合实践课的开发与研究”变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研究”。

二、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一套能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课程管理体系。

2、探索出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有效途径。

3、探索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促进全区教师研究水平的提高。

三、研究内容

(一)课程管理

1、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模式。

2、管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模式。

3、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基本方式。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教研工作的管理方式。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基本策略。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途径。

(三)课程评价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

2、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

3、学生素质发展状况的评价。

四、研究过程及主要举措

本课题研究从2000年9月开始,到2004年6月结题,历时近四年之久。

根据研究工作的实际状况,可以划分成四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2000年9月—2002年6月),此阶段的主要工作除完成研究实施计划中安排的调研、培训、完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收集整理资料等工作之外,主要由区内各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条件,组织部分年级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第二阶段(2002年8月—2003年2月),此阶段主要工作是根据各校自主探索的成效,选择贺家土小学等4所学校作为样板校,从3—6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始课程设置与研究的前期探索;第三阶段(2003年3月—2004年3月),此阶段主要工作是在全区26所中小学全面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同步进行校本教研工作;第四阶段(2004年4月—2004年6月),此阶段主要完成课题实施计划中安排的检测、成果撰写、课题结题及成果鉴定等任务。

在长达四年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以下五条研究措施完成各项研究任务:

(一)及时调整研究思路,不断完善研究方案。

(二)扎实抓好培训工作,帮助教师转变观念。

(三)认真落实组织管理,确保课程规范实施。

(四)积极开展校本研究,凸现学校课程特色。

(五)高效建设“绿色营地”,广开学生实践时空。

五、主要研究成果

(一)关于课程设置

我们在全区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探索出具有地区特色的管理方式。

本课程对于芦淞区而言,是一门“从无到有”的新课程。

所以,在全区全面开设课程的时候,我们专门下发了《芦淞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及管理方案工作》,还研制了“课程开设工作流程图”、及关于“学校课程设置方案”、“学校课程实施计划”、“综合实践主题活动方案”文本的基本范式。

(案例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工作流程图

总结

组织校本培训

学习课程理论

学习指导纲要

学习课程设置方案

教师指导小组撰写课程实施计划并送学校审查

教师撰写主题活动方案并在研究组内研讨通过

组织实施实践活动并展开相应的研究工作

制定各层面的评价方案或评价制度

组织针对课程实施的评价工作

针对课程专题研究工作进行总结

准备

成立课程领导小组,制定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

课程教学常规管理

教师工作量计算制度

课程教学研究制度

撰写课程实施方案并送局审查

分析学校课程开设的基本条件及课程需要,确定目标及内容

 

实施

 

(二)关于课程管理

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工作的需要以及我区绝大多数中小学校管理

教务部门

校内外教师指导小组

(研究及实践操作)

全体学生

(参与实践活动)

校内外相关人员

(提供各类资源)

校长

教研部门

政教部门

(课程设置及管理)

(课程研究及指导)

(课程组织及实施)

总务部门

(课程资源开发及利用)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宏观调控,统筹,规划)

职能机构的特点,我们还研制了适合本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管理模式图,如下所示:

 

以上图示需要说明的有三点:

其一,校长主要负责下属各职能部门的职能构建、教师工作量的认定核实、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方向及大型活动主题的确立等宏观调控工作。

其二,政教部门因工作需要,经常与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密切配合,将综合实践活动指定领域的主题活动与非指定领域的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组织实施。

其三,部分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及各个主题的特点,有时采用某个主题由某个部门牵头,其余部门配合协助的方式进行组织管理。

(三)关于课程内容的组织及实施方式

在“指导纲要”中,指定了四个领域作为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但那种将其当成四门学科来“教学”的做法,却违背了纲要的精神,也有损于本课程注重综合、注重实践的课程价值。

因此,我们要求学校从本校条件出发,选择恰当的整合形式,以活动主题为“联结点”将各个领域有机融合在一起。

在下列表格中,介绍了目前我区使用的几种课程领域整合形式及其具体实施办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定领域整合形式列表

阶段

形式

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

组织者及设计者

起步

阶段

从单一领域切入,“以一引三”

三年级:

劳动与技术教育

在一个领域内选择主题,在实施过程中扩展到其它领域。

学校及教师

四年级: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五年级:

信息技术教育

六年级:

研究性学习

(农村)中学:

绿色证书教育

发展

阶段

跨领域两两结合,整体设计

在“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领域选定主题进行实施,有课时分配(每周2——3课时);研究性学习以教师每期引导学生开展若干次主题探究活动的方式落实到所有学科;信息技术教育融入渗透到各个领域,后两者均不占课时。

教师与学生共同组织

成熟

阶段

跨领域的综合性主题

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条线索确定综合性活动主题,并将主题分解成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三个主要环节分步实施,信息技术教育贯穿全程。

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设计并组织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

因此,国家制定的“指导纲要”着眼于宏观控制,而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其基本框架进行具体规划。

而开发综合实践活动领域,就是具体规划的重要环节,它既是指定课程内容的具体化,又为活动主题的确立提供了选择的维度。

伴随着我们课程实施水平的提高和课程资源开发范围的扩大,新的综合实践活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

尤其是2004年,“芦淞教育少年绿色营地”建成以后,学生的实践活动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为了更充分地发挥营地的作用,使营地设置的实践课程与学校选择的课程内容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又为学校提供了“综合实践活动领域结构表”,在该表中所列举的综合实践活动领域,是以我区已具备的课程资源和一年多来学校形成的课程特色为基础而开发的,当然同时也体现了对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指定内容的落实。

我们指导学校以该表内容为参考,采用“自上而下”(全面落实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使指定领域内容与学校、地区实际有机结合)与“自下而上”(通过校本化开发活动领域,使活动主题找到连接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的桥梁)相结合的原则,重新调整课程结构,充实了课程内容,逐步形成有学校特色的课程内容体系。

这种措施,既避免了学校在单一领域开展活动,又避免了学校简单地将各个主题任意混杂、随意拼凑。

综合实践活动领域结构表(小学)

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领域

年级

实施场地

研究性学习

人与自然

1、自然资源及其状况研究(水、空气、土地、矿藏等等)

五—六

基地

2、动、植物及其保护问题研究

学校、基地

3、能源问题研究(燃料、太阳能、石油等)

学校

4、环境污染与处理研究(垃圾、光、噪声、污水等等)

四—六

学校

5、人类健康与疾病防治研究

五—六

基地

6、校园环境与绿化问题研究

四—五

学校

人与社会

1、学校及社区的变迁与发展

四—五

学校、基地

2、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研究(交通、网络影视、住房、超市、汽车、毒品、青少年活动场地等等)

四—六

学校

3、社会文明程度及公共道德问题研究

学校

4、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研究(饮食文化、春节文化、民族服装、民族艺术等等)

五—六

学校

5、国际理解教育(对于洋快餐、外国文艺、影视作品、“地球村”等的了解)

四—五

学校

人与自我

1、青少年学习习惯、学习环境、学习压力等调查研究

四—五

学校

2、青少年对艺术的理解及追星现象研究

学校

3、青少年健康状况调查研究(饮食、营养、心理健康等等)

学校

4、青少年消费观念与行为研究

学校

5、青少年审美问题及服饰研究

四—五

学校

6、中小学生休闲生活调查研究

学校

7、青少年对他人的认识及交往行为研究(朋友、同学、老师、家长)

学校

8、中小学生理想调查研究

学校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了解社区

社会

1、了解社区中与自己生活相关的设施、机构及各阶层人士

三—五

学校、基地

2、了解社区或家乡的地理、人文环境、物产特色、民间风俗、传统节目、经济发展状况、生活方式等

三—六

学校、基地

3、就学生自己提出的社会问题,在社区情况中进行调研(与“研究性学习”紧密结合)

三—六

学校、基地

服务社区

社会

1、为家庭成员及亲朋好友、邻居等人服务

五—六

学校

2、为他人进行生活服务、家政服务(导盲、助残及为特殊人群服务、爱心活动、希望工程等等)

五—六

学校

3、为学校及社区的管理服务(参与学校及班级管理、参与社区图书馆、公园、健身场所等机构的管理)

三—四

学校

社会实践活动

1、公益活动(公益劳动、义务活动等)

三—四

学校

2、经济活动(售货、卖报、储蓄等实践活动或模拟体验)

基地

3、政治活动(班队团组织的建设,创办社区宣传墙报或宣传报刊、组建校园电台等等)

五—六

学校

劳动与技术

教育

技术初步

1、认识常用材料了解其不同用途

三—四

基地

2、学习使用常用工具

三—四

基地

3、认识图样、学习简单的作品设计

五—六

基地

4、进行简易作品的制作及评价、鉴赏

五—六

基地

5、简单的纸塑、手缝、泥塑等作品的设计、制作及评价

五—六

基地

6、学习种植、饲养及农副产品的栽种、加工、营销知识

五—六

基地

家政

1、简单菜肴的制作和评价

四—六

基地

2、物品洗涤的基本常识

三—四

基地

3、学习使用家电,学习简单的修理知识

五—六

学校

4、学习消费与理财知识

五—六

基地

职业引导

1、了解不同职业的基本特征和工作职责

三—四

学校

2、体验劳动者的职业生活,产生初步的职业意识,形成初级的创业观念

五—六

学校

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意识

1、国际意识

五—六

学校

2、民族意识

五—六

学校

3、未来意识

五—六

学校

4、创新意识

五—六

学校

信息能力

1、信息技术手段及其应用水平

五—六

学校

2、接纳、收集、捕捉信息的能力

五—六

学校

3、对信息进行迭加、重组、系统化处理的能力

五—六

学校

4、传递、交流信息的能力

五—六

学校

信息素养

1、正确的信息观念(对网络的正确认识)

五—六

学校

2、良好的信息道德

五—六

学校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指定的内容几乎覆盖了学生生活的全部,又是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创造性而确定的。

通过主题活动落实所有的学校课程内容,是课程目标达成的关键。

为此,我们采用“学分制”的推行来予以保障。

以下是我们根据区内学校的课程特色,尤其是芦淞教育少年绿色营地的课程内容而制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分分配表”,此表与“综合实践活动领域结构表”呈对应关系。

我们要求学校以此为参考,将学分最终落实到每个年级、每个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分比例分配表

课程内容

活动领域

各年级学分分配

合计

合计

研究性学习

(30)分

人与自然

3

4

3

10

3

4

3

10

人与社会

3

3

4

10

3

3

4

10

人与自我

3

3

4

10

3

3

4

10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30)分

了解社区社会

3

2

3

2

10

4

4

2

10

服务社区社会

3

2

3

2

10

4

4

3

10

社会实践活动

2

2

3

3

10

2

3

4

10

劳动与技术教育(30分)

技术教育

3

3

2

2

10

4

4

3

10

家政

3

3

2

2

10

4

3

3

10

职业教育

1

2

3

4

10

3

3

4

10

信息技术教育(10分)

信息知识

1

2

3

1

1

1

3

信息能力

2

3

4

2

1

1

4

信息道德

2

1

3

1

1

1

3

各年级学分总计

15

23

31

31

100

34

33

33

100

关于“学分制”的说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分小学段与中学段各总计100分,学生须累计60分以上才准许毕业(含60分),并且该学分将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成绩之中作为学生升学的重要依据之一。

基地的实践课程均为必修课程,学生采取自愿原则赴基地参与实践活动。

未取得基地学分的学生,应参与学校课程学习并取得等值学分。

本意见的制定所依据的是新课程计划,由于非实验年级课时量不足,所以学校可自行对其学分比例进行调整,便要求每名学生年度至少参与两个以上的主题活动。

除指定课程领域之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存在大量的非指定领域,同时,本课程还应与学科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构成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体系。

但非指定领域与学科实践活动均不占学分,由学校在实施中自行决策。

本“学分分配表”依据指定领域和年级分配学分,学校应根据比例,以活动主题为单位进行学分分值的计算。

例如,某某小学组织的“珍惜环境”主题活动的时间跨度为3-6年级所涉及领域含“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则其所占学分为各年级、各领域学分的累加分值,同时与学生3-6年级所参与的其它主题活动分值相加构成总分100分。

(四)关于教学研究及其管理

相对于传统的国家课程而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是一个新的领域,需要一支专业化程度更高的教师队伍,但以目前我区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来看,离课程实施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因此,我们除加强培训工作之外,尤其重视对教学教研工作的管理,要求学校在“教学常规管理”、“教师工作量计算”、“教学研究制度建设”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例如,我区庆云山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规范”,就从四个方面对教师作出了规定,它们依次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一般过程”、“关于综合实践活动中‘问题解决’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行为规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办法”。

在“规范”中,既有指导,又有要求,还有评价办法,对教师规范、科学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确起到了导向作用。

另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效果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悉心引导,与学科课相比,教师的隐性工作量是十分惊人的。

他们花费在规划设计活动方案、收集整理信息、带领学生外出实践等工作上的时间和精力,往往是学科教师的数倍,但由于该课程不能简单地以“课的节次”来计算教师的工作量,所以,许多教师的辛勤付出难以得到应有的回报,因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了挫伤。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区许多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研制了教师工作量的计算办法。

(案例2)

庆云山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节选)

1、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中3—6年级每班每周平均3课时规定,负责活动的指导教师按学校现行排课,每周算2课时。

2、因活动需要,确定指导学生开展活动,不在课表排课时数之内的(星期一至星期五),算作相应节数的代课。

3、协同指导活动的其他教师,参与一次活动算作相应节数的代课。

4、因活动需要,星期六、星期日带学生外出活动,教师算作加班。

5、学校不定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效果进行验收,根据学校制定的“课程实施效果评价方案”为每次活动进行评价和鉴定,按照等级给指导教师发放课时津贴,金额分别为50元、30元不等……。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各校呈现出不同的课程形态,加上各校教师的研究基础不统一。

因此,我们要求分校制定教学研究制度,以保证课程实施的科学性。

如高家坳小学专门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而制定的教学研究制度,就比较明显地表现了“边实施边研究”的精神。

该制度分成“教研规定”和“奖励办法”两个部分。

在“教研规定”中特别强调了要组建“学习研究型教研组”,教研活动“不能只是单一的综合实践活动汇报或工作布置,而应该以学习与综合实践课程相关的理论及业务知识为主,要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每学期尽可能推出一堂优质活动课在学校进行展示”等内容。

在“奖励办法”中规定了“综合实践课程与其余学科课程一样要举行专题性竞赛活动,由学校评奖进行鼓励”,“教师每学期要上交一篇论文或教学反思、案例、教案设计,只要体现了新课程的精神,就给予奖励”,学校还特设了“课题奖”,鼓励教师开展各类专题研究,“研究者可优先使用学校相关资源、设施设备”,“并由学校提供经费支持”,另外,“学校每年评选一次课题研究优秀教师”。

(五)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将直接影响课程内容的组织,是顺利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

因此,我们要求学校积极探索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充分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特色和校本特色。

在资源开发工作中,应基本遵循以下几条策略:

其一,根据主题活动的需要对资源进行筛选。

学校可以依据以下三条标准对各类资源进行筛选:

是否满足学生实践活动的实际需要;是否与本校教师的实际应用能力相符;是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地区经济、文化特色。

其二,根据课程资源自身的价值和特色对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

在对课程资源进行收集时,可收集与地方和社区密切相关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背景资源。

例如,组织学生对湘江水污染情况的调查,对芦淞区百余个服装市场的走访等等。

也可以收集与学生活动密切相关的文献资料,如贺家土小学为每个班学生配置的“综实活动信息塔”,何家坳小学设置的“课程信息库”等等。

在整理资源时,我们主要是采取编撰教师指导用书和学生资料手册的方式进行。

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全区共编撰教师指导用书近30余套,学生活动资料手册60余套。

根据上述工作策略,目前我区已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主要有下表中的几类:

范围

类别

内容

应用方式

教师人力资源

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及专业水平

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实践活动

学科教学资源

学科教学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知识与技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

科研资源

学校原有科研成果及科研特色

有效转化成新的课程资源与指定领域的内容整合

 

自然资源

学校所属区域中的自然景观、植被、风景名胜、动物种类等等

带领学生外出参观、考察,采集标本,小制作等等

社区资源

所处社区中的文化生活、民族传统、经济状况、人文景观等等

组织学生进行采访、调研、社区服务、体验与探讨等活动

家庭资源

家长及家庭环境所发挥的教育影响力

积极组织家长参与实践活动

校外人力资源

开展宣传工作,建立社区人士、社会团体扶持学生实践活动的保障机制;建立各类实践教育基地

实践基地资源(芦淞少年绿色营地)

(详见“案例4”)

基地主要特色:

①实施军事化管理模式;②必修课程军事及艺术教育内容充实;③积极与周边农户合作,开展“实践教育进农户”活动。

开设基地实践课程,实行弹性时间制保障学生赴基地活动的实际时间,全区统一安排基地课程的实施工作

网络

信息资源

已建立局域网;学校建立各类网站并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质性转变;尝试设立“虚拟教研室”指导课程实施工作。

(六)关于课程评价

早在课程实施初期,我们就研制了关于课程评价的指导性意见及评价方案,并以文件形式下发到校,为课程实施的规范性提供了保障。

(案例3)

芦淞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管理评价方案(试行)

学校校名__________总分_____

项目

评价内容及权重

评价方式

计分

1、成立课程管理领导机构,校长起到核心作用。

10分

查、访

2、课程实施主体结构完整,尤其重视学生及家长的参与。

3分

调查

3、成立教师指导小组,设有组长一名。

2分

查、访

4、学校建有课程管理制度、各级各类人员工作职责、教学研究及评价制度,计算教师工作量制度等相关管理制度。

5分

查资料

5、学校为课程实施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及物质保障。

5分

查、访

6、校本培训中有关于课程开发的专题业务指导且培训形式多样,有特色,有实效。

10分

查记录

7、通过课题运作方式管理课程并且培养了一批科研水平较高的骨干教师。

10分

查课题方案、访问教师

8、经常开展专题研讨活动(全期不少于4次),校长及“四室”主任有指导性发言。

5分

查记录

9、全体教师及管理人员了解课程开发的意义,掌握课程开发的基本流程及操作要领,积极主动参与相关工作且满意度、适应度高。

10分

访问教师

10、课程实施方案、课程纲要(计划)、教学方案(活动个案)的制定科学、规范、可行,符合纲要精神且操作性强。

10分

查审资料

11、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较好,为课程内容的组织提供了保障。

10分

访师生

12、课程实施与管理工作得到社会、家庭、学生的认可,体现了办学特色,教师及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均有不同程度地发展。

15分

调查

13、学校建有课程档案,各种原始资料妥善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