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下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195434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153 大小:49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一下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3页
最新一下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3页
最新一下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3页
最新一下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3页
最新一下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一下数学教案.docx

《最新一下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一下数学教案.docx(1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一下数学教案.docx

最新一下数学教案

义务教育教科书2017——2018第二学年

 

一年级下册数学

 

 

卢澜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的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口,以有效课堂教学为研究的抓手,塑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具有较高数学素养的学生群体,构建动态生成、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继续任教一年级

(1)和

(2)的数学。

(1)班的学生人数是45人,

(2)班的人数是45人。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

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好说好动,精力难以集中,思维跳跃性大,课堂常规较差,尤其是倾听的习惯和随便插嘴的习惯。

因此,本学期要立足于端正学习态度,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

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

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本册教材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认识图形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找规律,总复习。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

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

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

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

“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

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六、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

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七、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八、转变后进生方法及措施

1、坚持多表扬少批评,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其树立信心;

2、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逐步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及上进心;

3、利用课余时间给予耐心辅导,安排成绩好的和他们坐一块,以便帮助他们学习,共同提高成绩。

4、与家长联系,使学校与家庭达成共识,共同培养好学生。

九、课时安排:

共计约60课时

1、认识图形

(二)(4课时)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16课时)

 十几减9..........................................3课时

 十几减8、7、6..........................................4课时

 十几减5、4、3、2..........................................2课时

 综合应用...............................................4课时

 整理和复习..........................................3课时

3、分类与整理(2课时)

 分类、整理..........................................1课时

 统计表..........................................1课时

4、100以内数的认识(10课时)

 数数数的组成...........................4课时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3课时

  综合应用...........................1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5、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认识人民币.................................2课时

 简单的计算.................................2课时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15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2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7、找规律(4课时)

 找规律.................................4课时

8、总复习(5课时)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图形,感受这些图形的特征。

2.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建立空间概念,发展应用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初步认识几何图形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建立空间概念。

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发展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指导】

1.本单元教学的知识基础。

本单元教学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辨认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一些特征,感知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2.把握好本单元的教学要求。

本单元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形状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它既不是对上学期知识的重复,又不能拔高教学要求。

如,长方形和正方形角的特征,长方体、正方体面、棱和顶点的特征不要求掌握。

3.收集大量的学习素材。

教学前,师生共同收集学习过程中所需材料,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课前感知这些图形及其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课时安排】3课时

1.认识平面图形……………………………………………………..1课时

2.平面图形的拼组…………………………………………………..1课时

3.练习课……………………………………………………………..1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学习过程中,体验“面在体上”实现对平面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建立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设计拼组图形的动手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对图形产生好奇心,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难点:

使学生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模型)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

(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出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4、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5、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特点。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利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做练习一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

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

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橙色,哪些涂成土红色。

4、做练习一第2题。

独立完成,并说说是怎么数的?

有什么好方法?

三、课堂小结

提问:

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师:

今天我们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下面我们要和这些图形朋友说再见了。

老师报一个,请你找到它和它再见,把它放回学具袋里。

四、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练习。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第2课时拼一拼

【教学内容】

教材第3页例2及“做一做”,教材第4页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通过让学生拼摆图形,发现图形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的美。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体会图形的特征,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出示一个汽车图,并以谈话的方式引入:

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2.你们喜欢汽车吗?

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汽车要用哪些东西拼摆?

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

1、汇报。

2、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了,回忆一下:

上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

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

为什么?

3、认识长方形的对边。

(1)提问:

先来看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2)揭示长方形的对边的定义:

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

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边。

提问:

你们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吗?

可以自由选择证明方法,如对折、测量等,并请用不同的方法的学生上台演示。

(教师板书:

对边相等)

4.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并说说有什么发现。

5.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纸做一个汽车呢?

(全班同学动手做汽车,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说一说:

你在做汽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

6.一个简简单单的汽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试着用这些图形来拼更多的图形吗?

大家来试试!

3、动手实践

独立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和第6页的第4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图形的拼摆,同学们学得很投入,课后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由基本的图形拼成的图案,说不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第3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5、6、7页练习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的特征,初步感知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1.初步感知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初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各个面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

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立体图形?

生: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出示下图:

师:

你能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吗?

师:

这些图形与我们前一节课学习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师:

有道理。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出示课题:

立体图形的面)

二、新课讲授

1.观察图形,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出示下列图形:

师:

你能从桌面上的这些立体图形中,找出这样的图形吗?

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同桌之间说一说。

(2)引导发现。

师:

你们刚才找的这些图形它们的家是安在哪里?

(3)课件演示——面在体上。

2.自主探索。

(1)从立体图形中找平面图形。

师:

刚才小朋友们通过观察发现了这些图形的家都安在立体图形上,你能独立想方法让他们的家从立体图形上搬出来,住在纸上吗?

学生独立思考。

小结:

画、印、描、折。

小结:

小朋友们真聪明,想出的办法比书上的小朋友的还要多,真棒!

(2)动手操作(画一画)。

①提要求。

师:

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印一印或描一描?

要求:

小组合作完成。

a.每组至少用两种方法来制作。

b.每组图形至少要有2个。

c.每组都有一叠纸,每张纸只描或印一个图形。

d.请小组长先分工,再动手做一做。

比一比哪一组合作得好。

②小组合作。

③全班交流。

④小结。

师:

刚才小朋友通过小组合作,帮助把这些平面图形的家安到了纸上。

现在我们来说一说,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

请把它圈起来。

3.教学教材第7页练习一的第7题。

(1)了解长方体各个面之间的关系。

出示一个长方体盒子。

师:

长方体有几个面?

哪两个面是一对“好朋友”,为什么?

师:

他们说得正确吗?

你们能想办法验证一下吗?

先小组讨论一下,再汇报。

汇报、交流。

师:

这些方法都不错。

下面就请各组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剪一剪,画一画,比一比,验证一下。

学生分组操作。

汇报、交流。

师:

能说说你们验证的结果吗?

(2)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的第7题。

师: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现在能判断题中右边的图形是长方体的哪个面吗?

用线连一连。

学生独立判断、连线。

汇报、交流。

4.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的第8题。

出示正方体展开图。

师:

这是一个我们已经学习过的物体的展开图。

如果把它折起来,你猜它应该是一个什么物体?

生:

正方体。

师:

对!

正方体有几个面呢?

生:

6个面。

师:

想一想:

这个正方体的几号面和几号面相对?

为什么?

我们来折一折,试验一下好吗?

学生动手操作。

汇报、交流。

小结:

1号的对面是2号,5号的对面是6号,4号的对面是3号。

三、课堂作业

1.圈一圈,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

2.说一说,涂一涂。

(1)给前面涂上红色,上面涂上绿色,右面涂上蓝色。

(2)你看到哪几个面?

(3)上面和()面同样大。

左面和()面同样大。

前面和()面同样大。

3.剪一剪,折一折,哪个图形能折成一个完整的正方体,在图形下面打“√”。

4.把左面的硬纸片折一折,就能折成右面的正方体盒子。

(1)数字“1”的对面是数字()。

(2)数字“6”的对面是数字()。

5.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的思考题。

四、课堂小结

提问: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面的特点,这对我们今后的继续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无、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练习。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难点:

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指导】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对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非常重要,是数学中的基础,在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熟练程度。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教学: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课时安排】10课时

1.十几减9………………………………………………………………2课时

2.十几减8、7、6………………………………………………………3课时

3.十几减5、4、3、2…………………………………………………..2课时

4.解决问题………………………………………………………………2课时

5.练习课………………………………………………………………..1课时

【知识结构】

 

第一课时十几减9

【教学内容】教材第8~10页的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让学生初步理解“破十法”,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口算。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

【重点难点】

重点:

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难点:

理解“破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    )=12    9十(    )=13

   9十(    )=14    9十(    )=15

9十(    )=16    9十(    )=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1)引导学生看图,提问:

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

(有15个气球,卖了9个,还有几个?

(2)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该怎样列式?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

15—9=?

)    

(3)提问:

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

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a.9加6得15,15减9等于6;

b.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c.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d.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5)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

(6)进一步提问:

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

(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

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出示问题:

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4—9=?

(2)得多少?

怎样想的?

(3)同学们计算,并告诉老师答案,教师板书“5”。

三、课堂总结:

师: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生:

十几减9的算法。

师:

对!

师:

今天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像今天我们见到的这些题中两位数中个位的几减9不够减了,即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不够减了,这就是退位减法。

计算时可以用“想加算减”的方法,也可以用“破十法”来计算。

四、巩固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