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189412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文化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文化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文化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文化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化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docx

《文化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化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docx

文化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文化生活》易错点分析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1.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的。

(提醒:

文化素养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后天努力培养的。

2.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文化程度。

(提醒: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3.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永久不变的影响。

(提醒:

不是永久不变,而是深远持久的影响。

4.文化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

(提醒:

从本质上讲,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但是文化又能够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5.经济是文化的基础,因此,文化与经济发展始终亦步亦趋。

(提醒:

经济决定文化,但是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的附属品和派生物。

6.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

(提醒:

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7.优秀的文化创造时代的未来,决定时代的走向。

(提醒:

优秀文化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

8.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

(提醒: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也可能相同。

9.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提醒:

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10.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因此,只要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修养。

(提醒:

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但只有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才能有利于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11.优秀文化决定人的全面发展。

(提醒:

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种作用不是“决定”作用。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1.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提醒: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提醒:

没有民族的文化就无所谓世界文化。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3.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

(提醒:

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长期相互借鉴而又保持各自特色。

4.认同本民族文化,就是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提醒:

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5.文化的多样性就是指文化的多元化。

(提醒:

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从文化的表现形式来说的,主要是指人类文化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

文化的多元性则主要是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来说的。

我们倡导文化的多样性,反对文化的多元性。

文化的多元性是文化的多样性的一种表现,但不是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方向。

6.世界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

(提醒: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既有个性,又有普遍的规律。

7.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手段。

(提醒:

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商贸、人口迁徙、教育,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大众传媒。

8.在世界文化出现全球化趋势的今天,对那些失传的古老民族文化,没有必要进行抢救和保护,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

(提醒:

独特文化传统的文化保持,是“和而不同”的基础,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9.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会促使旧的传媒的消失。

(提醒:

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10.保护文化遗产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

(提醒:

保护文化遗产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

11.民俗节日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提醒:

道德水平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12.必须尊重和认同传统文化。

(提醒:

传统文化中有糟粕,不能一味认同。

13.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提醒:

文化发展的关键是立足于社会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

14.传统思想,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提醒: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基本形式之一;传统思想对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15.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是一成不变的。

(提醒: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相对稳定性,它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基本特征,但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

16.传统建筑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提醒:

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传统文艺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7.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提醒: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18.历史上存在的文化就是传统文化。

(提醒:

传统文化不仅仅存在于历史中,而且存在于现实中,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历史上产生的文化如果没有被人类传承下来,那就不是传统文化。

19.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提醒: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20.文化传承就是文化继承。

(提醒:

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21.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提醒: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22.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都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提醒:

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但不是文化自身的因素。

23.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提醒: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24.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提醒:

还有另一积极作用,即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25.文化创新表现在为时代精神注入传统文化的努力之中。

(提醒:

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也就是说把时代精神注入到传统文化之中。

26.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提醒: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7.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人民群众,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提醒: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后二者是其基本途径。

28.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二者之间是矛盾的。

(提醒:

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创新,否则文化创新就失去根基。

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要求文化创新,体现时代精神。

29.文化创新就是抛弃传统文化,建立新文化。

(提醒:

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

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30.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提醒: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31.大众传媒是实现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提醒:

社会实践是实现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32.实现文化创新要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

(提醒:

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33.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失去了文化创新的动力。

(提醒: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34.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提醒: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35.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想像力、创造力,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提醒: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基础是社会实践,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工作者必须坚定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提醒:

民族精神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文字与史学典籍。

(提醒:

是汉字,不是文字。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3.包容性即包容一切文化(提醒:

包容性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 

4.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

(提醒:

不能这样认为,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的特性。

5.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提醒: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6.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提醒: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7.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提醒: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8.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会导致狭隘的民族主义。

(提醒:

中国人民具有开放的心态和博大的胸怀,历来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既坚持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民族文化,同时也主张尊重其他民族的利益和文化,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同世界各民族共同进步。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从文化建设的角度看我们应当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缔落后文化。

(提醒:

应该改造落后文化,取缔腐朽文化。

2.流行文化代表着主流文化,就是经典文化。

(提醒:

流行文化并不代表着主流文化,经典文化可以流行文化,但流行的并不一定是经典的。

3.文化生活存在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提醒:

错。

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4.在文化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会妨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提醒:

错。

文化多样性的发展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5.通俗化是文化发展的方向。

(提醒:

社会主义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方向。

6.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提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7.主流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削弱大众文化影响力。

(提醒:

主流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会削弱大众文化影响力。

8.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提醒:

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文化前进方向旗帜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9.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共产主义理想。

(提醒:

共同理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是最高理想。

10.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提醒: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11.保护文化遗产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提醒:

培育“四有”公民是其根本任务。

12.文化事业就是文化产业。

(提醒:

文化事业是指弘扬主旋律、提倡高雅文化的文化载体,具有公益性;文化事业是指属于群众个性喜好,愿意花钱享受,有市场、能盈利的项目,具有商业性。

1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核心,以增强诚信意识为原则,以为人民服务为重点。

(提醒: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

14.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一回事。

(提醒:

二者有联系,但不是一回事。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15.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内容是一成不变的。

(提醒:

错。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总要随时代的发展而被赋予新的内涵。

16.知识文化修养高的人,思想道德修养也高,反之亦然。

(注意,错。

二者有着密切联系,但不能成正比。

17.提高全民族素质,应当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提醒:

既要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又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二者没有先后之分。

18.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相互促进。

(提醒:

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才相互促进。

19.学生阶段主要是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思想道德修养是以后的事。

(提醒:

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灵魂,也决定着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的性质。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生活与哲学》易错点分析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提醒:

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提醒:

哲学来源于实践。

3.哲学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

(提醒:

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不是包罗万象的和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

4.哲学是从某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价值认知的科学。

(提醒:

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并且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的关系。

5.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提醒: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

(提醒:

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提供依据。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

7.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提醒:

二者不能等同。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8.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是唯心主义。

(提醒:

应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庸俗化。

9.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提醒: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不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就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提醒:

马哲产生前就存在了。

11.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提醒:

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物质决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

(提醒:

实践的观点才是。

2.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提醒:

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不一定是辩证唯物主义。

3.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提醒:

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

4.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

(提醒:

防灾减灾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只是顺从自然。

5.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提醒: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有其客观规律。

6.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

(提醒: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不一定是显著的变化。

7.运动是有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相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绝对的。

(提醒: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8.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

(提醒:

规律是客观的,可以认识利用但不可以改变。

9.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

(提醒:

应该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但二者并不总是统一的。

10.规律有好坏之分,是永恒不变的、无条件的。

(提醒:

规律是客观的、物质的,没有好坏之分,当客观物质发生变化时,规律也会发生变化;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把握规律。

11.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提醒:

颠倒了二者的关系。

12.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提醒:

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造规律。

13.意识是大脑的机能。

(提醒: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4.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创造出来的。

(提醒:

无论是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15.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提醒:

不同的意识有不同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16.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起反作用。

(提醒: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应为“意识能反映物质”。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强调物质决定意识。

17.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

(提醒:

不能理解为相互依赖,意识依赖于物质,但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的。

18.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提醒: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

19.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

(提醒:

认为意识决定存在,是唯心主义观点。

20.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

(提醒:

正确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

21.主观认识是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

(提醒:

正确的认识才是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

2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提醒:

实践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23.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提醒:

实践决定认识。

24.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

(提醒:

认识的发展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认识的水平与程度与认识主体的认识能力有密切关系。

25.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

(提醒:

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

26.真理是永恒不变的,世界上存在终极真理。

(提醒:

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真理,也不存在终极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7.对同一确定的对象,正确的认识可能不止一个。

(提醒:

对同一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

28.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提醒:

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9.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提醒:

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

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同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

30.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提醒:

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实践不存在。

3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之一。

(提醒: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认识的途径有实践和间接经验。

32.错误认识不是来源于实践,正确认识才来源于实践。

(提醒:

不论认识正确与否,都来源于实践。

33.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和唯一途径,要获得认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

(提醒: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获得认识的途径包括实践和间接经验。

34.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提醒:

实践才是唯一标准。

35.“三个有利于”标准否认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提醒: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把人们实践的结果作为标准,就是把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活实践作为标准,它是真理标准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

36.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提醒:

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7.真理是客观的,所以是无条件的。

(提醒:

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真理的客观性强调的是,在真理所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内,它是正确的。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思

1.联系、发展、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提醒: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

(提醒:

实践不能割断联系,联系具有客观性。

3.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

(提醒:

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4.整体功能是部分功能之和。

(提醒:

整体功能不是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

5.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提醒:

关键部分的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6.事物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

(提醒: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

7.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提醒:

当部分以有序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8.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提醒:

必须在一定条件下。

9.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也是一种发展。

(提醒:

并非任何运动和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才可能是发展。

10.发展就是曲折的运动。

(提醒: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1.事物的发展是周而复始的循环。

(提醒: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前进与上升。

12.事物量变过程实质上就是质变的过程。

(提醒:

量变与质变有本质区别。

13.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提醒:

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并不是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14.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是战争发展过程中的质变。

(提醒:

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是战争发展过程中的量变。

15.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提醒:

联系是有条件的。

16.任何变化都是发展。

(提醒:

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变化才是发展。

17.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提醒:

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不能用时间标准来判断。

18.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

(提醒:

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发展是前进的向上的质变。

19.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

(提醒:

矛盾具有客观性,不能消除矛盾。

20.战争中的中日双方只有斗争性没有同一性。

(提醒: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21.即使客观条件不变,主次矛盾也可能相互转化。

(提醒:

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才可能相互转化。

22.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通过次要矛盾起作用。

(提醒: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次要矛盾通过主要矛盾起作用。

23.矛盾就是构成矛盾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矛盾可以调和,不可以缓和。

(提醒: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矛盾可以缓和,不可以调和。

24.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普遍性和特殊性。

(提醒: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

25.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提醒:

不能将两方面理解为就是优点和缺点。

26.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所以矛盾越多越好,制造的矛盾越多就越有利于事物的发展。

(提醒:

矛盾是客观的,不能制造,人为制造的矛盾只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27.人们在改造自然的斗争中,有意识地制造出自然界原来不存在的东西,而这些事物中包含着矛盾,所以意味着人可以有意识地“制造”矛盾。

(提醒:

矛盾的产生与消亡是客观事物自身运动的结果,不是人能够有意识地制造出来的。

28.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提醒: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29.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提醒:

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30.主要矛盾就是急需解决的矛盾。

只要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提醒:

二者不能划等号,因为在特殊的情况下,却要先解决好次要矛盾,才能解决好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解决主要矛盾只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31.丰富的专业知识是创新思维的源泉。

(提醒:

实践是创新思维的源泉。

32.制定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提醒:

正确反映时代精神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33.理论创新决定实践创新。

(提醒:

实践创新决定理论创新。

3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创新。

(提醒:

实质是扬弃。

35.创新是人们思维的产物。

(提醒:

创新离不开人的思维,但创新归根到底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

36.发展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

(提醒:

不是全盘否定,而是辩证否定或扬弃。

37.创新就是科技创新。

(提醒:

创新包括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社会意识对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