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测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188504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5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测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测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测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测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测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测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测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测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测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测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庄河市期末测试

1.下列描述最接近实际的是

A.人头发的直径约为1mm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C.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kgD.我国的最低气温约为-273.15℃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一张纸的厚度约100μm,一根头发的直径与此差不多,在100μm=0.1m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故B符合实际;

C.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0.2kg~0.35kg,故C不符合实际;

D.我国最低气温,在漠河地区,约为-50℃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2.生活中常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这里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

A.音色B.音调C.响度D.频率

【答案】C

【解析】

【详解】“引吭高歌”中的“高”说明声音的响度大,“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

故C符合题意.

3.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D.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探伤,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

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符合题意;

D.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

4.下列措施,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A.

摩托车的消声器

B.

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

C.

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

D.

医院、学校附近“禁止鸣笛”标志

【答案】B

【解析】

【详解】A.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B.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间蛟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C.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D.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5.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这是()现象

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华

【答案】C

【解析】

【详解】放在衣橱中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发生了升华,故选:

C。

6.下列事例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光遇到不透明物体后形成影子B.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

C.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D.当你照镜子时在镜子里看到另外一个“你”

【答案】C

【解析】

【详解】A.光遇到不透明物体后形成影子,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由于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所以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是利用光的反射的原理,故B不符合题意;

C.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这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故C符合题意;

D.当你照镜子时在镜子里看到另外一个“你”,这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7.下列图像中,能反映非晶体凝固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随着时间的推移,物体的温度在上升、不变,说明物体在吸热,并有一段时间吸热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液体沸腾的图像;不符合题意;

B.随着时间的推移,物体的温度一直在升高,说明这是非晶体熔化的图像;不符合题意;

C.随着时间的推移,物体的温度在下降、不变、下降,说明物体在放热,且有一段时间放热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晶体凝固的图像;不符合题意;

D.随着时间的推移,物体的温度一直在下降,说明这是非晶体凝固的图像,符合题意。

8.黑龙江省四季分明,非常适合人类居住,下列热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A

初春冰雪消融

B.

盛夏露珠凝结

C.

深秋树枝凝霜

D.

严冬雪花纷飞

【答案】A

【解析】

【详解】A.初春,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故A符合题意;

B.盛夏,露珠凝结,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B不符合题意;

C.深秋,绿叶凝霜,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C不符合题意;

D.严冬,雪花纷飞,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D不符合题意.

9.下列光学器件所成的像为虚像的是

A.

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

B.

照相机中所成的像

C.

放大镜看到的物体的像

D.

投影仪屏幕上所成的像

【答案】C

【解析】

【详解】A.针孔照相机属于小孔成像原理,因此成的是实像,它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B.照相机中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不符合题意;

C.用放大镜看物体,利用的是光的折射现象中成虚像的情况;符合题意;

D.投影仪屏幕上所成的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不符合题意。

10.如图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了方便,与直接拿手机自拍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A.减小物距B.增大像距

C.增大人像的大小D.增大取景范围

【答案】D

【解析】

【详解】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可知“自拍神器”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减小像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故选D。

11.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B.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

C.物体越靠近平面镜,像越大D.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故A错误;

B.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

C.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体和像大小相同,与距离平面镜的远近无关,故C错误;

D.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故D正确。

12.下列实例中,可以减慢液体蒸发的是

A.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B.将篮球场上的积水用拖把摊开

C.把湿衣服晾晒在通风向阳的地方D.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答案】AD

【解析】

【详解】A.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是为了控制液体表面积和上方空气的流动,减慢蒸发,故A符合题意;

B.将篮球场上的积水用拖把摊开,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B不合题意;

C.把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两种措施都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C不合题意;

D.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控制了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的流动,可使蒸发减慢,故D符合题意。

13.某小组同学要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他们用一个长方体的小木块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形成一个斜面,如图所示,他们要测量小车从A滑到C的过程中,小车通过AB、BC、AC段的平均速度,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保持较大的坡度

B.实验中误差的主要来源是小车通过的路程的测量

C.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小车从B点到C点所用的时间

D.如果小车过了C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

会偏小

【答案】CD

【解析】

【详解】A.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要使物体运动速度慢一些,所以斜面坡度要小,便于测量时间,故A错误;

B.在本实验中,误差主要来自时间的测量,故B错误;

C.由图知,小车从B点到C点所用的时间小车

故C正确;

D.让小车过了C点才停止计时,所计时间t偏大,路程一定,根据公式

算出的平均速度偏小,故D正确。

14.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

”实验中,桌上已给出的实验器材有:

带支架的玻璃板、铅笔、刻度尺、打火机各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两个(A、B);白纸一张。

A蜡烛是“物”。

实验中,确定A蜡烛的像的位置后,在白纸上沿蜡烛A和蜡烛B的边缘画圆,并测出相应的物距u和像距v。

第一次实验测量的物距是A的右端到直线的距离,蜡烛B的位置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应只点燃A蜡烛

B.应在“M”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C.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获得多组数据是为了减小误差

D.第一次实验测量的像距v1=3.50cm

【答案】ABD

【解析】

【详解】AB.做实验时,只点燃蜡烛A,蜡烛A在玻璃板中成像,观察蜡烛的像时,眼睛要在蜡烛A的一侧,眼睛既能看到蜡烛A,又能看到代替蜡烛A像的蜡烛B,当B好像被点燃时,说明B与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A与A的像大小相同;故A、B正确;

C.实验中,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主要是为了获得多组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故C错误;

D.实验测量的物距是A的右端到直线的距离,则根据对称性可知,像距应是B的左端到直线的距离,由图知:

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所以此时对应的像距v=3.50cm,故D正确。

15.大量的观察、分析表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_产生的;体育课上清脆的哨声是通过__________传入我们耳中的。

【答案】

(1).振动

(2).空气

【解析】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体育课上清脆的哨声就是通过空气传入我们耳中的。

16.人们把红、绿、________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m/s。

【答案】

(1).蓝

(2).3×108

【解析】

【详解】[1]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基色;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是3×108m/s。

17.太阳光是白光,它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__________;人眼看不见的___________可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

【答案】

(1).色散

(2).紫外线

【解析】

【详解】[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2]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钞票上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标记,在紫外线下照射下识别这些标记,从而辨别钞票的真伪。

18.以___________为参照物,房屋、桥梁、树木等物体,都是静止

;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这些物体都是__________的。

【答案】

(1).地面

(2).运动

【解析】

【详解】[1]以地面为参照物,房屋、桥梁、树木等物体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说都是静止的;

[2]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它们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发生变化,所以说是运动的。

19.由于桌椅、书本等物体会对照射到其上的光线产生_________反射,我们才可以从不同方向看到它们。

现在,城市里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采用玻璃幕墙、磨光的大理石作为装饰,当强烈的太阳光照射到这些光滑的表面时,就会产生_________反射,造成“光污染”。

【答案】

(1).漫

(2).镜面

【解析】

【详解】[1]桌椅、书本等物体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表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进入不同方向的人的眼睛,不同方向的人们都能看到,因此光在桌椅、书本等物体上发生漫反射;

[2]建筑物的玻璃幕墙、磨光大理石等表面光滑,这些作为反射面的时候,都属于镜面反射,太阳光射到上面,入射光线被反射,从同一方向射出,光线很强,照到物体上会给人们的生活工作等造成很大的不便,称为白亮污染或光污染。

20.如果一束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角膜和____________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前,这就是近视眼。

矫正的方法是戴一副由_______(填“凸”或“凹”)透镜片做的眼镜。

【答案】

(1).晶状体

(2).凹

【解析】

【详解】[1][2]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会聚能力过强,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前,因此要戴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21.显微镜和望远镜中,_________镜的作用是成实像,__________镜的作用是把这个实像放大。

【答案】

(1).物

(2).目

【解析】

【详解】[1][2]显微镜的物镜成像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像,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则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望远镜的物镜成像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成像,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则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综上所述,显微镜和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成实像,目镜的作用是把这个实像放大。

22.发生火灾时,要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这种灭火器在常温下用________的办法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装入钢瓶里的.使用时需要注意手先放到钢瓶的木柄上,然后再打开螺帽,否则会因液态二氧化碳________时要吸收大量的热而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答案】压缩体积;汽化

【解析】

【分析】

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①气体液化有两种方式:

一是压缩体积;二是降低温度.

②液化要放热,汽化要吸热.

【详解】灭火器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装入钢瓶里的.

液态二氧化碳在常温下会迅速汽化,因此使用时需要注意手先放到钢瓶的木柄上,然后再打开螺帽,否则会因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而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汽化和液化的知识.灭火器是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我们要学会使用,还要知道其原理.

23.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玻璃砖,并穿过玻璃砖。

请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砖中的折射光线。

()

【答案】

【解析】

【详解】先画出法线,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答案如图所示:

24.两条入射光a(经过光心)、b(经过焦点)射向凸透镜,如图所示,请画出两条入射光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

【答案】

【解析】

【详解】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答案如图所示:

25.一捆铜线,质量是89kg,铜线的横截面积是25mm2,铜的密度

试求:

(1)这捆铜线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2)这捆铜线的长度是多少米?

【答案】

(1)0.01m3;

(2)400m。

【解析】

【详解】

(1)由

可得铜线的体积:

(2)铜线的横截面积

根据

可得这捆铜线的长度:

答:

(1)这捆铜线的体积是0.01立方米;

(2)这捆铜线的长度是400米。

26.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的G1次高速列车运行时刻表(2019)如下表所示。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运行时间

里程

1

北京南

始发站

19:

00

0

0

2

南京南

22:

13

22:

15

3小时13分

1023千米

3

上海虹桥

23:

18

终点站

4小时18分

1318千米

根据该列车运行时刻表试求:

(1)该列车由北京南站驶往上海虹桥站全程

平均速度是多少?

(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2)庄河北站距沈阳站的铁路线长约470km,若以此速度行驶,从庄河北站到沈阳站约多长时间?

(计算结果保留到0.1)

【答案】

(1)307km/h;

(2)1.5h。

【解析】

【详解】

(1)由表格知,该列车由北京南站驶往上海虹桥站全程的时间为:

平均速度为

(2)从庄河北站到沈阳站时间为

答:

(1)该列车由北京南站驶往上海虹桥站全程的平均速度约是307km/h;

(2)若以此速度行驶,从庄河北站到沈阳站约1.5h。

27.如图所示的纸杯,其着火点大约是183℃,就是说,当它的温度达到183℃时,它在空气中就会自动燃烧起来。

在纸杯里装些水,放到酒精灯上加热,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500℃,注意不要让火苗烧到水面以上的纸。

过一会儿水就会沸腾,而纸杯却不会燃烧。

请解释纸杯为什么不会燃烧。

(此时气压为标准大气压)

【答案】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水在沸腾的过程中,水的温度始终保持在100℃,并且从外界不断吸收热量,因此与水接触的纸的温度始终保持在100℃,而纸杯的着火点大约是183℃,达不到纸的着火点,因此纸杯为不会燃烧。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是考虑水的沸点和纸的着火点的比较,在标准大气压下,水在沸腾的过程中,水的温度始终保持在100℃,因此与水接触的纸的温度始终保持在100℃,而纸杯的着火点大约是183℃,达不到纸的着火点,因此纸杯为不会燃烧。

28.走马灯是我国传统节日玩具之一,属于灯笼的一种。

如图甲是某同学制作的走马灯,底座上固定一立柱,空圆珠笔芯套在立柱上(如图乙),叶轮中间安装有子母扣(子母扣如图丙所示),叶轮与灯罩粘贴牢固,将组装好的灯罩放在笔芯上,点燃蜡烛,灯罩就会转动起来。

请解释走马灯在蜡烛熄灭前可以持续转动的原因。

【答案】蜡烛的火焰使其附近空气温度升高,体积膨胀,根据

可知,一定质量的空气体积膨胀后,密度变小而上升,当上升的热空气经过灯罩上倾斜的叶轮时就会推动叶轮转动,并带动灯罩转动。

热空气上升后,冷空气由下方进入补充,被加热后密度变小而上升,推动叶轮转动,如此反复,从而使灯持续转动,直至蜡烛熄灭为止。

【解析】

【详解】走马灯主要利用了气体驱动的原理和密度的知识。

蜡烛被点燃后,使其附近空气温度升高,体积膨胀,根据

可知,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经过灯罩上倾斜的叶轮时就会推动叶轮转动,并带动灯罩转动。

热空气上升后,冷空气由下方进入补充,如此反复,从而使灯持续转动,直至蜡烛熄灭。

29.一杯盐水因溶入不同质量的盐而密度不同,某同学自己用盐和水配制了一杯盐水,他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这杯盐水的密度。

(1)请画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

(2)他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放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天平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调,直到天平横梁平衡。

(3)天平调好后,将装有适量盐水的烧杯放在天平的_______盘,天平再次平衡时,另一盘中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________g。

【答案】

(1).

杯和盐水的质量m1/g

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g

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g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cm3

盐水的密度

ρ/(g・cm-3)

(2).左(3).左(4).73.4

【解析】

【详解】

(1)[1]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这杯盐水的密度的大致实验步骤:

①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②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读出盐水的体积V;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水的质量m2;④计算盐水的密度;根据实验步骤设计的表格为:

杯和盐水的质量m1/g

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g

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g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cm3

盐水的密度

ρ/(g・cm-3)

(2)[2]天平在使用时,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左端零刻线处,发现指针偏向刻度盘的右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3)[3]在使用天平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所以将装有适量盐水的烧杯放在天平的左盘;

[4]由图乙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金属块的质量

30.某小组同学要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组装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____的顺序进行。

(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2)温度计在放置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位于固体中且不能碰到____________。

(3)实验中观察到在第3min初开始出现液体,第6min末全部变为液体,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时间t/min

0

1

2

3

4

5

6

7

8

9

物质温度t/℃

42

45

47

48

48

48

48

48.5

49.5

51

4

①请在方格纸上画出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

()

②分析图像,可以得出该固体熔化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自下而上

(2).试管底和试管壁(3).

(4).温度随时间的增加而保持不变

【解析】

【详解】

(1)[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顺序进行;

(2)[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不能碰到试管底和试管壁;温度计要浸入被测物体中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要继续留在被测物体中,视线要和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①[3]在图像上把表格中对应的点做出来,然后将它们连起来,答案如图:

②[4]从图像可以看出,该固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31.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时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

”实验中,可供选择的其器材有:

凸透镜甲(f=10cm)、凸透镜乙(f=5cm)、光具座、光屏、蜡烛等。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该同学选用凸透镜甲进行探究,调整器材高度时,应_________(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

调整好器材高度后,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较远处,然后逐渐靠近凸透镜,观察蜡烛在不同位置时像

大小、正倒和虚实,通过探究发现:

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的条件是________;凸透镜成虚像的条件是______。

(2)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光屏上的像_________(填“向上”或“向下”)移动。

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条件下,请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____________。

(3)某次实验中该同学出于好奇,把凸透镜甲(f=10cm)换成凸透镜乙(f=5cm),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

若不改变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答案】

(1).点燃

(2).f

【解析】

【详解】

(1)[1]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实验的要求,必须让三者中心放在同一高度上,使其成像在光屏的中心,只有先将蜡烛点燃,才可以确定烛焰的中心,所以点燃蜡烛应在调整高度之前;

[2][3]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4]蜡烛在燃放中不断缩短,物向下移动,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

[5]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中央,可向上移动光屏;或向上移动蜡烛或向下移动凸透镜;

(3)[6]把焦距10cm的凸透镜换成焦距5cm的凸透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这是光线提前会聚,若不改变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你采取的具体办法是:

把蜡烛向凸透镜移动适当距离。

32.要探究“光反射时,反射光沿什么方向射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要完成该探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