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全国新高考生物冲刺复习分子与细胞.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188019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全国新高考生物冲刺复习分子与细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届全国新高考生物冲刺复习分子与细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届全国新高考生物冲刺复习分子与细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届全国新高考生物冲刺复习分子与细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届全国新高考生物冲刺复习分子与细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全国新高考生物冲刺复习分子与细胞.docx

《届全国新高考生物冲刺复习分子与细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全国新高考生物冲刺复习分子与细胞.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全国新高考生物冲刺复习分子与细胞.docx

届全国新高考生物冲刺复习分子与细胞

2021届全国新高考生物冲刺复习

分子与细胞

第一章走进细胞

一、细胞学说罗伯特.虎克发现(死细胞的细胞壁)并命名细胞;细胞学说由施莱登和施旺创立,魏尔肖补充和完善,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二、生命系统的不同层次

1.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小结:

①植物没有系统;

②单细胞生物的生命系统层次:

细胞→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③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层次,不是分子、元素等。

三、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蓝细菌(包括发菜)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可在细胞膜上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生物。

2.植物、真菌、细菌均有细胞壁,但成分各不相同。

3.原核细胞只有1种细胞器——核糖体,病毒没有细胞器。

4.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有核膜、染色质等,原核细胞的拟核没有。

5.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膜的成分接近,区别在于动物细胞膜有胆固醇。

判断题

①一切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   )

②病毒属于生命系统。

(   )

③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生命系统。

(   )

④细胞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NA。

(   )

答案①×病毒不是由细胞构成;②×;③√病毒在细胞内才可以繁殖;④√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

1.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数目最多的是H,含量较高的是C、H、O、N;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是C,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2.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均为必需元素。

二、组成细胞的无机物

1.水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自由水和结合水可相互转化,干旱和寒冷时结合水会增多。

2.无机盐含量少,作用大,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也可以组成化合物(叶绿素、血红素等)。

三、组成细胞的有机物

1.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一般由CHO构成(除几丁质)。

2.单糖不能水解,但能分解。

3.核糖是RNA和ATP的组分之一。

4.淀粉、纤维素、糖原水解终产物为葡萄糖。

5.糖原、淀粉、脂肪为储能物质。

6.含有CHONP的有机物有RNA、DNA、ATP、磷脂等。

7.脂肪CH比例高,O含量低,因此作为呼吸底物时耗氧多、产能多。

8.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均可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

9.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糖类可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

10.蛋白质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其基本单位氨基酸有21种。

11.R基的种类决定了氨基酸的种类;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

12.脱水缩合反应生成的H2O中的H来源于氨基和羧基,O来源于羧基。

13.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有8种,区别在于五碳糖(2种)和碱基(5种)不同。

14.脱氧核糖核苷酸有4种,中间是脱氧核糖,碱基为ATCG,核糖核苷酸有4种,中间是核糖,碱基为AUCG。

15.遗传信息是核酸分子上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大部分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中,而RNA病毒则储存在RNA中。

四、物质检测

1.斐林试剂需现配现用,可检测还原糖(蔗糖和多糖不是还原糖),50~65℃水浴加热后由蓝色变为砖红色。

2.双缩脲试剂可检测蛋白质中的肽键,先加A液后加B液,A多B少,摇匀后由蓝变紫色。

3.花生子叶切薄片用苏丹Ⅲ染色后,需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此章最重要的是掌握细胞器的形态和功能,知识点比较细碎,需要理解记忆,红色标记的部分需重点记忆。

一、细胞壁

1.植物细胞壁成分:

主要是纤维素、果胶,可由高尔基体合成;真菌:

几丁质;细菌:

肽聚糖。

2.植物细胞壁有全透性,当植物细胞质壁分离时,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的液体为外界溶液。

3.植物细胞壁可保护植物细胞,使其不会涨破,也可支撑植物体。

二、细胞膜

1.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是相对的(如CO、乙醇等有害物质就可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因此有一定的选择透性,细胞膜还可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如激素与膜上的受体结合、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等)。

2.细胞膜目前较被认可的模型为流动镶嵌模型,显微镜观察不到该模型,电子显微镜下只能看到细胞膜呈两条细线。

3.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支架)为磷脂双分子层,一层单位膜由2层磷脂分子组成,如核膜有2层膜,则有4层磷脂分子。

4.细胞膜主要由磷脂(亲水头部、疏水尾部)和蛋白质组成,还含有少量糖类,动物细胞膜还有胆固醇。

5.细胞膜有流动性,表现为磷脂和大多蛋白质能移动,因此可进行胞吞胞吐等。

6.细胞膜的功能越复杂,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如载体蛋白、糖蛋白(识别)、酶等。

7.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囊泡等。

三、细胞质

1.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2.液泡中的液体称为细胞液,细胞液的浓度可决定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

3.叶绿体:

被称为“养料制造车间”、“能量转换站”,光反应在类囊体膜上,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

4.动物有而植物不一定有的细胞器为中心体(动物、低等植物)和溶酶体,中心体与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有关,溶酶体被称为“消化车间”,能分解衰老细胞器和外来病原体。

5.分泌蛋白(如抗体、胰岛素、消化酶)可由核糖体合成,由粗面内质网(膜面积减小)加工、运输,再由高尔基体(膜面积先增后减)加工、分类、包装、运输,胞吐离开细胞后细胞膜面积增大。

6.线粒体是主要供能场所,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7.光面内质网可氧化酒精(肝脏)、合成磷脂。

8.不含磷脂的细胞器就没有膜,如核糖体和中心体,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

9.观察叶绿体实验需选择黑藻幼嫩的叶,叶绿体贴近细胞壁分布,分布不均匀,且可随着细胞质流动。

四、细胞核

1.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和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2.伞藻是单细胞生物,伞藻嫁接实验不能证明细胞核的功能,伞藻核移植实验才能证明。

3.DNA主要在细胞核的染色质上,少量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DNA上储存着遗传信息,因此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4.大分子(除D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一些小分子也可通过核孔。

5.染色质(显微镜看不清)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可被碱性染料(甲紫、醋酸洋红)染成深色。

例1.图示为显微镜下的细胞的一部分,有关该细胞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为光学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

B.图中有两个中心体

C.RNA仅存在于6结构中 

D.结构3在行使其功能时有水生成

例2:

实验中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来培养某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得与合成和分泌乳蛋白相关的一些细胞器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甲所示,以及在此过程中有关的生物膜面积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图中曲线所指代的细胞结构相同的是(    )

A.b和d B.c和d C.a和e D.a和d

答案:

1.D 2.A

第四章知识要点

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

被动运输(自由/简单扩散和易化/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胞吐。

2.判断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①先看物质:

若为大分子(如多糖、蛋白质、核酸),则为胞吞胞吐,若为气体或脂溶性小分子(如乙醇、苯、甘油等),则为自由扩散,若不是上述所述物质,则为易化扩散或主动运输;

②看物质浓度差,若是顺浓度梯度,则为易化扩散,若是逆浓度梯度,则为主动运输;

③若未告知浓度差,则看是否消耗能量,若不消耗则为易化扩散,若消耗则为主动运输。

 

3.渗透是单向的,水分子从水相对含量高的一侧向相对含量低的一侧渗透(低浓度→高浓度),水分子的运动是双向的,失水时也有水进入细胞。

4.水分子进出细胞主要靠易化扩散,需要水通道蛋白协助,也可自由扩散,直接从磷脂分子之间穿过。

5.易化扩散需要载体蛋白或通道蛋白的协助,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载体蛋白要与物质结合,发生形变后可复原;通道蛋白无需与物质结合。

6.主动运输、胞吞、胞吐需要消耗能量,能量由细胞呼吸产生的ATP提供,因此O2浓度可影响上述运输方式的运输速率。

7.大分子进出细胞一定是靠胞吞胞吐,大分子进出其他细胞结构就不一定了,如蛋白质进入细胞核是通过核孔进入。

8.能进行胞吞胞吐的可以是大分子或小分子,可以是固体或液体。

胞吞胞吐时物质没有穿过膜,胞吞膜面积减小,胞吐膜面积增大。

9.动物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

植物细胞不断失水时,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发生质壁分离。

原生质层是指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10.动物细胞吸水可能会涨破,植物细胞一般不会吸水涨破。

 

 

 

真题演练

例1.(2018.04)在观察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依次观察到的结果示意图如下,其中①、②指细胞结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状态时不存在水分子跨膜运输进出细胞的现象

B.甲→乙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结构①的伸缩性比②要大

C.乙→丙的变化是由于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所致

D.细胞发生渗透作用至丙状态,一段时间后该细胞会破裂

例2.(2019.04)哺乳动物细胞在0.9%NaCl溶液中仍能保持其正常形态。

将兔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一段时问后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比较其形态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高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失水皱缩并发生质壁分离B.在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形态未变是由于此时没有水分子进出细胞C.在低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吸水膨胀甚至有的破裂D.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从溶液浓度较高处向溶液浓度较低处进行的扩散

例3.(2017.04)将家兔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溶液中,水分子的跨膜运输示意图如下(箭头方向表示水分子的进出,箭头粗细表示水分子出入的多少)。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段时间后,甲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

B.能发生渗透作用的是甲细胞和丙细胞

C.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乙细胞有水分子的进出

D.若将甲、乙和丙细胞同时分别置于蒸馏水中,甲细胞先破裂

答案:

1.选C。

A水分子不断出入细胞,B细胞壁的伸缩性小,C乙到丙细胞在吸水,说明外界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D植物细胞不会破裂。

2. 选C。

A动物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B因为水分子进出速率相同,C红细胞吸水会涨破,D渗透是指水分子从溶液浓度低处向高处进行的扩散。

3. 选B。

B渗透的条件是膜两侧有浓度差,而乙无浓度差,C观察不到水分子进出,D丙原本已吸水膨胀,丙应最先涨破。

第5章知识要点

酶的本质和功能

1.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或RNA,酶通过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来提高反应速率。

2.酶在催化过程中,与底物结合时会发生形变,与产物脱离后可复原。

3.酶一定是在细胞内合成的,但可运输至细胞外发挥作用,如消化酶等。

4.产物的量只受底物的量影响,不受温度和pH影响,温度和pH变得不适宜,导致酶活性降低,不影响产物的量,只影响反应的速率。

5.酶浓度降低,是否影响反应的速率主要取决于底物的浓度。

若底物浓度不足,增加酶浓度不影响反应速率;若底物浓度足够大,增加酶浓度可提高反应速率。

酶的相关实验

1.探究酶的高效性:

自变量为催化剂的种类,其中H2O2酶可由肝脏匀浆提供。

2.探究酶的专一性:

自变量为酶的种类或底物的种类,可用斐林试剂检测淀粉和蔗糖是否水解成还原糖。

3.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

①要让底物和酶各自在相同的温度下保温后再混合;②不宜选用H2O2作为底物③不宜选用需要加热的斐林试剂。

4.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时,不宜选用淀粉作为底物。

例1.(2017.11)为验证酶的特性,进行了实验,基本过程如下表所示

据表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试管1和试管2的作用是检测淀粉和蔗糖中是否含有还原糖

B.试管3-6需在沸水浴中保温2-3min以利于酶的催化作用

C.试管3和6的实验结果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

D.若试管5中出现阳性反应说明蔗糖酶也能分解淀粉

答案:

选A。

B应该是37℃保温,沸水中酶会失活,C试管3和6没有控制单一变量,不能说明,D试管5中出现阳性(显色)反应说明淀粉溶液中有蔗糖或蔗糖酶溶液中有还原性物质。

ATP的结构

1.ATP是由1个腺苷(包括1个腺嘌呤、1个核糖)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ATP中的A指腺苷。

ATP还包含RNA的基本单位之一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2.ATP含3个磷酸键,2个高能磷酸键,最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最不稳定,易断裂。

3.元素组成为CHONP的物质有ATP、DNA、RNA、磷脂、核苷酸等。

4.ATP能作为能量货币,是由于ATP所含能量不多,易于流通。

5.ATP和NADPH均可作为直接能源物质,但糖类不可以作为直接能源物质。

ATP-ADP循环

ATP⇄ADP+Pi+能量

1.人体所含的ATP不多,但每天消耗的ATP很多,是因为ATP和ADP可不断转化,且处于动态平衡。

2.细胞呼吸和光反应可合成ATP,需要的能量可来自于化学能或光能。

3.光反应产生的ATP用于碳反应,而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可用于其他需要消耗能量的生命活动,如蛋白质的合成、肌肉收缩、主动运输、胞吞胞吐、大脑思考等,因此许多吸能反应与ATP的水解反应相联系。

4.光反应和碳反应都是吸能反应,细胞呼吸是放能反应。

5.磷酸化的载体蛋白可改变空间结构运输物质。

例1.ATP-ADP循环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能量①只能来自化学能 B.蛋白质的合成过程需要反应①供能

C.反应②中ATP的高能磷酸键都断裂D.能量②可用于乳酸在人体肝脏再生成葡萄糖

例2.(2019.06)右图是ATP-ADP循环图解,其中①和②表示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细胞在黑暗条件下,过程①只发生在线粒体中

B.人体细胞中,过程①所需的能量来自淀粉的氧化分解

C.生物体内各种吸能反应所需的能量均来自过程②

D.在睡眠或运动状态下,人体细胞中的过程①和②均能达到平衡

答案:

1.选D。

A.合成ATP的能量可来自化学能或光能;B.蛋白质的合成需要ATP的水解来供能,所以是反应②供能;C.反应②中只有离A最远的高能磷酸键断裂;D.乳酸在肝脏中再生成葡萄糖为是合成反应,属于吸能反应,需要能量②供能。

2.选D。

A.黑暗条件下无法光合作用,只能通过细胞呼吸产生ATP,而植物细胞细胞呼吸是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B.人体中无淀粉;C.光反应所需能量来自光能,而不是ATP释放的能量;D.均为动态平衡。

细胞呼吸

有氧呼吸

1.真核生物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少量[H];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CO2和大量[H];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前2个阶段产生的[H]与氧气反应生成水。

2.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释放了能量,前2个阶段释放少量能量,第3阶段释放大量能量。

3.有氧呼吸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少部分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能量转化效率约为34%,此效率已经算很高了,大约能产生32个ATP。

无氧呼吸

1.无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只有第一阶段产生了ATP,且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第二阶段丙酮酸和[H]转化成乳酸或乙醇和CO2。

2.产生乳酸的生物:

①人体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能在肝脏中再次转化为葡萄糖,为吸能反应②植物:

土豆块茎、甜菜块根、玉米胚③乳酸菌等。

3.产生乙醇的生物:

①大部分植物细胞②酵母菌(酿酒、发酵面团)。

4.无氧呼吸时,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储存在酒精或乳酸中,释放的能量主要以热能形式散失。

5.蛋白质、糖类、脂质的代谢,都可以通过细胞呼吸过程联系起来。

6.储存果蔬的条件:

低温、低氧、适宜湿度。

7.人体细胞产生CO2的场所只有线粒体,酵母菌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溶胶。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1.注意:

①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消耗完里面的氧气。

②葡萄糖也能与酸性重铬酸钾反应,因此应适当延长培养时间以耗尽葡萄糖。

2.检测CO2的产生:

①澄清石灰水变混浊②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黄③CO2传感器。

3.检测酒精:

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反应,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

一、绿叶中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研磨时需加入二氧化硅(使研磨更充分)、碳酸钙(保护叶绿素)、无水乙醇(提取光合色素)。

 

2.通过纸层析法对光合色素进行分离,使用层析液是因为不同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层析液液面要低于滤液细线。

3.光合作用所利用的光是可见光(400-760nm),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波长较短)和红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4.光合色素提取液可以直接吸收光能,但不能进行光反应。

植物细胞中,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

二、光合作用

1.光反应场所在类囊体膜(植物)或质膜(原核)。

2.水在光下裂解为O2、H+、e-。

3.光反应产物为O2、ATP、NADPH。

4.NADP+被H+、e-还原成NADPH.

5.NADPH是氢的载体,可作为还原剂,为碳反应提供氢和能量。

6.光反应为碳反应提供ATP和NADPH。

7.碳反应又称暗反应、卡尔文循环,不能写作碳循环,发生在叶绿体基质(植物)、或质膜(原核)。

8.CO2与C5结合,形成2个C3,称为CO2的固定。

9.C3接受ATP和NADPH释放的能量,被NADPH还原。

C3少部分转化为糖类,大部分又形成C5(C5的再生)。

10.O2中的O来源于H2O,糖类和水中的O来源于CO2。

11.实验测得的光合速率为净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O2释放量/CO2吸收量/干物质积累量表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