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嘉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4.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181888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充嘉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南充嘉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南充嘉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南充嘉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南充嘉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充嘉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4.docx

《南充嘉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充嘉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4.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充嘉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4.docx

南充嘉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4

第一章编制说明及工程概况

1、编制说明

本施工组织设计为东风堰主干渠修复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是规范和指导该项工程从施工准备到竣工验收过程的综合性技术经济文件,为了该项工程施工全过程中按科学规律组织规范施工,有计划地开展各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及时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保证各种资源和劳动力的及时供应;协调与各工种之间的时间安排,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按期保质完成施工任务,特制订本组织设计。

2、适用范围

本施工组织设计适用于卫生间改造工程采购项目的施工。

3、编制资料

本施工组织设计参照下列文件资料编制:

a.东风堰主干渠修复工程施工谈判文件;

b.东风堰主干渠修复工程设计相关要求;

c.水利水电行业现行国家标准,施工规范和本企业的标准;

D.技术要求满足下列规范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水利部标准《水利水电建筑安装安全技术工作规程》SD267-88。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J84-200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1997版)《建筑地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

二、工程概况:

严格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等相关标准执行。

质量要求:

合格。

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第二章施工管理组织结构及施工管理部署

第一节施工管理组织结构

1、设立原则

为确保“安全、优质、高效、低耗”完成本工程施工,本着高效精干的原则组建项目部,施工组织机构,按项目法组织施工,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管理层与作业层相对分离,劳动力按弹性编制,对各项资源投入进行动态管理,独立核算,全面考核。

2、四、项目组织机构图表

3、岗位(部门)主要职责

(1)项目经理:

——全面负责管理本项目的全部施工过程,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全面负责工程材料物资配备,协调理顺各部门关系;

——制定本工程质量方针、目标,采取必要的组织、管理措施,保证质量方针的贯彻执行;

——负责工程的生产组织管理活动;

——管理项目资金的运转,主持每月经济活动分析

——直接参与对监理工程师、设计代表的协调工作。

——主持日常生产调度会,合理调配施工机械和劳动力;

(2)技术负责人

——全面负责工程技术、质量和安全工作,协调各专业施工技术管理;

——参与指定和贯彻工程质量方针;

——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负责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

——审查控制测量方案及其成果资料,审阅主要材料、主要工程部位的检测试验资料和分项分部工程验收资料。

——协助项目经理作好工程的内部检查初验,主持项目竣工文件的编制,参加竣工交接。

项目部下设施工技术、安全质量、机械物资、财务后勤4个部门和6个施工班组(铁件工种、石工、电焊工、架工、机械、电工)。

(3)各职能部门:

a)施工技术:

研究施工技术,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难题,编制年、月、旬计划;统计、调度、及测量工作;

b)机械物资:

材料采购、验收出、入库,按要求保证货物质量和供货时间以及存货安全;施工机械的正常运行及维护,保障施工生产顺利进行。

c)安全质量:

严格执行GB/T19000/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标准,并在施工现场建立和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制定执行培训计划,建立与质量保证计划相适应的规范化、标准化的工程技术资料管理体制;进一步优化、实施质量保证计划;保证该项目施工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确保工程质量;按规定进行试验检测,施工全过程进行质量与安全监控;

d)财务、后勤:

资金统筹与管理、成本控制与核算、依法理财以及生活后勤保障。

第二节施工进度计划及管理

本工程工期定为20天,其保证措施如下:

1、根据总工程量、总工期和施工组织规律投入相应的施工技术力量。

2、根据总工程量、职工平均工日产量、日平均生产工时之相关性投入最佳施工人数,优化劳动组合,提高工效。

3、精心进行施工组织设计,选择最佳施工方案,编制总进度控制计划和月、旬作业计划。

在统筹法计划的基础上采用小流水作业法组织和指导施工,实现各施工段、各工种以及各作业队之间最佳的工序衔接,缩短施工间隙和技术间歇时间。

4、加强机械设备、工具的配备和调度、使用、维修、保养,提高施工机械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

5、根据总工期进度计划和月、旬作业计划,相应的编制材料计划,按时、按量、按质组织各类材料进场,避免停工待料现象。

6、实行多劳多得、按劳取酬,按质论价的分配原则,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生产工人的积极性。

7、加强全面技术、质量管理,施工一处成优一处,杜绝返工和不合格产品,杜绝质量和工伤事故。

8、巩固、发展甲、乙双方,各主管部门,协作单位的关系和配合,为工程顺利施工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第三节计划工期的管理

为了更好的把握住精装修全过程,以期顺利地实现预定的工期目标,必须加强施工计划管理,做到人尽其力,物尽其用,以优质、低耗,高速获得最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工程建立工期计划动态管理模式,以业主指令计划为目标,控制关键工序,通过信息反馈,掌握工程进度动态,及时制定追赶计划,做到日保旬、旬保月,工期倒安排,确保计划的衔接稳定与均衡,对计划执行全过程实行系统性的有效控制,使工期按时达到目标。

第四节劳动力安排

公司将根据工程及施工进度,劳动力需用计划,随各阶段施工的用工情况,随时调整、配备、满足工程的需要,形成严密的动态管理。

1、本工程精装修,工期短,质量要求高,为确保工程工期实现目标,合理部署施工人力。

2、精装修施工力量的具体安排,选派承担过重点工程的优秀管理人员与优良的施工队伍负责施工,对材料的管理控制及时到位以方便劳动力的平衡

3、项目部管理人员

项目经理1名,技术负责人1名,质量员、施工员、资料员各1名,材料主管1名,专职安全员1名,物资保管员1名。

 

第三章主要施工机具配置

机械设备投入计划表

工程名称:

东风堰主干渠修复工程

序号

机械或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

国别

产地

制造

年份

额定功率

(KW)

用于施工

部位

1

切割机

BX-100

2

德国

2010

2.4

拆除工程

2

电锤

日产-2700

2

日本

2011

5.6

顶棚及

墙面

3

锤钻

BZ-670

1

日本

2010

9.8

墙、地面

工程

4

排钉枪

5

洛阳

2011

墙面工程

5

汽泵

2

泰安

2009

13.2

墙、地面及

顶棚工程

6

载重汽车

5T

2

一汽

2010

建渣清运

7

电锯

D200

2

山东

海阳

2010

12.0

装饰工程

8

手电钻

BV-150

4

山东

莱州

2011

2.4

装饰工程

9

电焊机

500BX-300

2

沧州

2010

40

楼梯栏杆

10

切割锯

2

日本

2010

8

整个工程

11

水钻

1

山东

2010

1.2

装饰工程

12

热熔机

20-32

4

山东众通

2011

1.5

安装工程

13

空压缩机

悍马1300

1

广东

2010

1300

整个工程

四、主要工程项目施工工艺

挖土工艺标准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及民用建筑物、构筑物的基坑(槽)和管沟等人工挖土。

施工准备

    2.1  主要机具:

尖、平头铁锹、手锤、手推车、梯子、铁镐、撬棍、钢尺、坡度尺、小线或20号铅丝等。

    2.2  作业条件:

    2.2.1  土方开挖前,应摸清地下管线等障碍物,并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上、地下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

    2.2.2  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位置或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桩),标准水平桩及基槽的灰线尺寸,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

    2.2.3  场地表面要清理平整,做好排水坡度,在施工区域内,要挖临时性排水沟。

    2.2.4  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工序,防止错挖或超挖。

施工场地应根据需要安装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

    2.2.5  开挖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槽)、管沟时,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一般要降至低于开挖底面的50cm,然后再开挖。

    2.2.6  熟悉图纸,做好技术交底。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沿灰线切出槽边轮廓线→分层开挖→修整槽边→清底

 3.2  坡度的确定:

3.2.1  在天然湿度的土中,开挖基坑(槽)和管沟时,当挖土深度不超过下列数值的规定,可不放坡,不加支撑。

3.2.1.1  密实、中密的砂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一1.0m;3.2.1.2  硬塑、可塑的粘质粉土及粉质粘土一1.25m;

3.2.1.3  硬塑、可塑的粘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粘性土)一1.5m;3.2.1.4  坚硬的粘土一2.0m。

3.2.2  超过上述规定深度,在5m以内时,当土具有天然湿度,构造均匀,水文地质条件好,且无地下水,不加支撑的基坑(槽)和管沟,必须放坡。

边坡最陡坡度应符合表1-1的规定。

3.3  根据基础和土质以及现场出土等条件,要合理确定开挖顺序,然后再分段分层平均开挖。

    3.3.1  开挖各种浅基础,如不放坡时,应先沿灰线直边切出槽边的轮廓线。

    3.3.2  开挖各种槽坑:

    3.3.2.1  浅条形基础。

一般粘性土可自上而下分层开挖,每层深度以60cm为宜,从开挖端都逆向倒退按踏步型挖掘。

碎石类土先用镐翻松,正向挖掘,每层深度,视翻土厚度而定,每层应清底和出土,然后逐步挖掘。

    3.3.2.2  浅管沟。

与浅的条形基础开挖基本相同,仅沟帮不切直修平。

标高按龙门板上平往下返出沟底尺寸,当挖土接近设计标高时,再从两端龙门板下面的沟底标高上返50cm为基准点,拉小线用尺检查沟底标高,最后修整沟底。

    3.3.2.3  开挖放坡的坑(槽)和管沟时,应先按施工方案规定的坡度,粗略开挖,再分层按坡度要求做出坡度线,每隔3rn左右做出一条,以此线为准进行铲坡。

深管沟挖土时,应在沟帮中间留出宽度80cm左右的倒土台。

    3.3.2.4  开挖大面积线基坑时,沿坑三面同时开挖,挖出的土方装入手推车或翻斗车,由未开挖的一面运至弃土地点。

    3.4  开挖基坑(槽)或管沟,当接近地下水位时,应先完成标高最低处的挖方,以便在该处集中排水。

开挖后,在挖到距槽底50cm以内时,测量放线人员应配合抄出距槽底50cm平线;自每条槽端部20cm处每隔2~3m,在槽帮上钉水平标高小木橛。

在挖至接近槽底标高时,用尺或事先量好的50cm标准尺杆,随时以小木橛上平,校核槽底标高。

最后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据此修整槽帮,最后清除槽底土方,修底铲平。

    3.5  基坑(槽)管沟的直立帮和坡度,在开挖过程和敞露期间应防止塌方,必要时应加以保护。

    在开挖槽边弃土时,应保证边坡和直立帮的稳定。

当土质良好时,抛于槽边的土方(或材料)应距槽(沟)边缘0.8m以外,高度不宜超过l.5m。

在柱基周围、墙基或围墙一侧,不得堆土过高。

    3.6  开挖基坑(槽)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一定留足回填需用的好土,多余的土方应一次运至弃土处,避免二次搬运。

    3.7  土方开挖一般不宜在雨季进行。

否则工作面不宜过大。

应分段、逐片的分期完成。

    雨季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应注意边坡稳定。

必要时可适当放缓边坡或设置支撑。

同时应在坑(槽)外侧围以土堤或开挖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

施工时,应加强对边坡、支撑、土堤等的检查。

    3.8  土方开挖不宜在冬期施工。

如必须在冬期施工时,其施工方法应按冬施方案进行。

    采用防止冻结法开挖土方时,可在冻结前用保温材料覆盖或将表层土翻耕耙松,其翻耕深度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一般不小于0.3m。

    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必须防止基础下的基土遭受冻结。

如基坑(槽)开挖完毕后,有较长的停歇时间,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适当厚度的松土,或用其他保温材料覆盖,地基不得受冻。

如遇开挖土方引起邻近建筑物(构筑物)的地基和基础暴露时,应采用防冻措施,以防产生冻结破坏。

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1  柱基、基坑、基槽和管沟基底的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严禁扰动。

   回填土工艺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及民用建筑物、构筑物大面积平整场地、大型基坑和管沟等回填土。

施工准备

    2.l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碎石类土、砂土(使用细砂、粉砂时应取得设计单位同意)和爆破石碴,可用作表层以下填料。

它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每层铺填厚度的2/3或3/4(使用振动碾时),含水率应符合规定。

    2.1.2  粘性土应检验其含水率,必须达到设计控制范围,方可使用。

    2.1.3  盐渍土一般不可使用。

但填料中不含有盐晶、盐块或含盐植物的根茎,并符合《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附表1.8的规定的盐渍土则可以使用。

    2.1.4  主要机具:

    2.1.4.1  装运土方机械有:

铲土机、自卸汽车、推土机、铲运机及翻斗车等。

    2.1.4.2  碾压机械有:

平碾、羊足碾和振动碾等。

    2.1.4.3  一般机具有:

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手推车、铁锹(平头或尖头)、2m钢尺、20号铅丝、胶皮管等。

    2.2  作业条件:

    2.2.1  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方土料种类、密实度要求、施工条件等,合理地确定填方土料含水量控制范围、虚铺厚度和压实遍数等参数;重要回填土方工程,其参数应通过压实试验来确定。

    2.2.2  填土前应对填方基底和已完工程进行检查和中间验收,合格后要作好隐蔽检查和验收手续。

    2.2.3  施工前,应做好水平高程标志布置。

如大型基坑或沟边上每隔1m钉上水平桩橛或在邻近的固定建筑物上抄上标准高程点。

大面积场地上或地坪每隔一定距离钉上水平桩。

    2.2.4  确定好土方机械、车辆的行走路线,应事先经过检查,必要时要进行加固加宽等准备工作。

同时要编好施工方案。

操作工艺

    工艺流程:

基坑底地坪上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分层碾压密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

 3.1  填土前,应将基土上的洞穴或基底表面上的树根、垃圾等杂物都处理完毕,清除干净。

3.2  检验土质。

检验回填土料的种类、粒径,有无杂物,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土料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围内;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填料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

3.3  填土应分层铺摊。

每层铺土的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

或按表1-8选用。

3.4  碾压机械压实填方时,应控制行驶速度,一般不应超过以下规定:

    平  碾:

2km/h    羊足碾:

3kW/h

    振动碾:

2km/h

    3.5  碾压时,轮(夯)迹应相互搭接,防止漏压或漏夯。

长宽比较大时,填土应分段进行。

每层接缝处应作成斜坡形,碾迹重叠。

重叠0.5~l.0m左右,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应小于1m。

    3.6  填方超出基底表面时,应保证边缘部位的压实质量。

填土后,如设计不要求边坡修整,宜将填方边缘宽填0.5m;如设计要求边坡修平拍实,宽填可为0.2m。

    3.7  在机械施工碾压不到的填土部位,应配合人工推土填充,用蛙式或柴油打夯机分层夯打密实。

    3.8  回填土方每层压实后,应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

    3.9  填方全部完成后,表面应进行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找平夯实。

    3.10  雨、冬期施工:

    3.10.1  雨期施工的填方工程,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工作面不宜过大,应分层分段逐片进行。

重要或特殊的土方回填,应尽量在雨期前完成。

    3.10.2  雨施时,应有防雨措施或方案,要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和地坪内,以免边坡塌方或基土遭到破坏。

    3.10.3  填方工程不宜在冬期施工,如必须在冬期施工时,其施工方法需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3.10.4  冬期填方前,应清除基底上的冰雪和保温材料;距离边坡表层1m以内不得用冻土填筑;填方上层应用未冻、不冻胀或透水性好的土料填筑,其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10.5  冬期施工室外平均气温在-5℃以上时,填方高度不受限制;平均温度在-5℃以下时,填方高度不宜超过表1-9的规定。

但用石块和不含冰块的砂土(不包括粉砂)、碎石类土填筑时,可不受表内填方高度的限制。

    3.10.6  冬期回填土方,每层铺筑厚度应比常温施工时减少20%~25%,其中冻土块体积不得超过填方总体积的15%;其粒径不得大于150mm。

铺冻土块要均匀分布,逐层压(夯)实。

回填土方的工作应连续进行,防止基ffff或已填方土层受冻。

并且要及时采取防冻措施。

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1  基底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

    4.1.2  回填的土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

    4.1.3  回填土必须按规定分层夯压密实。

取样测定压实后的干土质量密度,其合格率不应小于90%;不合格的干土质量密度的最低值与设计值的差,不应大于0.08g/cm3,且不应集中。

环刀取样的方法及数量应符合规定。

成品保护

    5.1  施工时,对定位标准桩、轴线控制极、标准水准点及龙门板等,填运土方时不得碰撞,也不得在龙门板上休息。

并应定期复测检查这些标准桩点是否正确。

    5.2  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要有足够的照明设施。

防止铺填超厚,严禁用汽车直接将土倒入基坑(槽)内。

但大型地坪不受限制。

    5.3  基础或管沟的现浇混凝土应达到一定强度,不致因回填土而受破坏时,方可回填土方。

混凝土现场拌制工艺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普通混凝土的现场拌制。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水泥:

水泥的品种、标号、厂别及牌号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

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及进场试验报告。

    2.1.2  砂:

砂的粒径及产地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

砂中含泥量: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含泥量≤3%;混凝土强度等级

砂中泥块的含量(大于5mm的纯泥),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其泥块含量应≤l%;混凝土强度等级

砂应有试验报告单。

    2.1.3  石子(碎石或卵石):

石子的粒径、级配及产地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

    石子的针、片状颗粒含量: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应≤15%;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C15时,应≤25%。

    石子的含泥量(小于0.8mm的尘屑、淤泥和粘土的总含量):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应≤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C15时,应≤2%;当对混凝土有抗冻、抗渗要求时,应≤1%。

    石子的泥块含量(大于5mm的纯泥):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应≤0 5%;当混凝土强度等级

    石子应有试块报告单。

    2.1.4  水:

宜采用饮用水。

其它水,其水质必须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一89)的规定。

    2.1.5  外加剂:

所用混凝土外加剂的品种、生产厂家及牌号应符合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

外加剂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及使用说明,并应有有关指标的进场试验报告。

国家规定要求认证的产品,还应有准用证件。

外加剂必须有掺量试验。

    2.1.6  混合材料(目前主要是掺粉煤灰,也有掺其它混合材料的,如UEA膨胀剂、沸石粉等):

所用混合材料的品种、生产厂家及牌号应符合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

混合材料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及使用说明,并应有进场试验报告。

混合材料还必须有掺量试验。

    2.1.7  主要机具:

混凝土搅拌机宜优先采用强制式搅拌机,以可采用自落式搅拌机。

计量设备一般采用磅秤或电子计量设备。

水计量可采用流量计、时间继电器控制的流量计或水箱水位管标志计量器。

上料设备有双轮手推车、铲车、装载机、砂石输料斗等,以及配套的其它设备。

现场试验器具,如坍落度测试设备、试模等。

    2.2  作业条件:

    2.2.1  试验室已下达混凝土配合通知单,并将其转换为每盘实际使用的施工配合比,并公布于搅拌配料地点的标牌上。

    2.2.2  所有的原材料经检查,全部应符合配合比通知单所提出的要求。

    2.2.3  搅拌机及其配套的设备应运转灵活、安全可靠。

电源及配电系统符合要求,安全可靠。

    2.2.4  所有计量器具必须有检定的有效期标识。

地磅下面及周围的砂、石清理干净,计量器具灵敏可靠,并按施工配合比设专人定磅。

    2.2.5  管理人员向作业班组进行配合比、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交底。

    2.2.6  需浇筑混凝土的工程部位已办理隐检、预检手续、混凝土浇筑的申请单已经有关管理人员批准。

    2.2.7  新下达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

开盘鉴定的工作已进行并符合要求。

操作工艺

    3.1  基本工艺流程:

3.2  每台班开始前,对搅拌机及上料设备进行检查并试运转;对所用计量器具进行检查并定磅;校对施工配合比;对所用原材料的规格、品种、产地、牌号及质量进行检查,并与施工配合比进行核对;对砂、石的含水率进行检查,如有变化,及时通知试验人员调整用水量。

一切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开盘拌制混凝土。

    3.3  计量:

    3.3.1  砂、石计量:

用手推车上料时,必须车车过磅,卸多补少。

有贮料斗及配套的计量设备,采用自动或半自动上料时,需调整好斗门关闭的提前量,以保证计量准确。

砂、石计量的允许偏差应≤±3%。

    3.3.2  水泥计量:

搅拌时采用袋装水泥时,对每批进场的水泥应抽查10袋的重量,并计量每袋的平均实际重量。

小于标定重量的要开袋补足,或以每袋的实际水泥重量为准,调整砂、石、水及其它材料用量,按配合比的*比例重新确定每盘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

搅拌时采用散装水泥的,应每盘精确计量。

水泥计量的允许偏差应≤±2%。

    3.3.3  外加剂及混合料计量:

对于粉状的外加剂和混合料,应按施工配合比每盘的用料,预先在外加剂和混合料存放的仓库中进行计量,并以小包装运到搅拌地点备用。

液态外加剂要随用随搅拌,并用比重计检查其浓度,用量桶计量。

外加剂、混合料的计量允许偏差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