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175592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课形的魅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形的认识,了解“形”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通过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感受形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和赏析能力。

3、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设计运用与造型表现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教学重点:

1、认识和感受形的艺术魅力。

2、学会运用各种形状组合各种画面。

教学难点:

形的设计与运用

教学工具:

优秀招贴画、教师示范作品、各种彩色卡纸、剪刀等制作材料和工具。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出示A、B两幅美术作品,让学生欣赏后思考问题。

组合这两幅作品的因素一样吗?

你能说说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吗?

A作品是由各种不同的几何形体组合而成的;

B作品是由不规则的形状组合而成的;

引出课题:

形的魅力

二、发展阶段

1、形的魅力

同学们,什么是形,它有什么样的魅力呢?

今天我们就要来探索“形”的奥秘,感受“形”在美术作品中的魅力。

2、解读课题

这是一堂什么学习领域的美术课程呢?

提示:

从目录中寻找答案

是由造型表现和设计运用两大学习领域相结合的美术课。

A、形的分类和性质

(1)分类

几何形体

不规则形体

(2)性质

直线形:

几何直线形——安定有秩序

自由直线形——不安定、有动感

曲线形:

几何曲线形——自由、整齐有序

自由曲线形——优美、自由

B、欣赏分析美术作品

(1)《美国芭蕾舞剧招贴画》

分析:

a这是由什么形组合而成的画面?

(学生讨论)

主体图案由自由曲线形组合而成的。

b红与黄组合成什么样的图形,让我们联想到什么呢?

一个芭蕾舞演员的腿,图案形象,简单,一目了然,突出了宣传画的主题。

c如何放置图形的,它给我们什么感觉?

倾斜放置,具有很强的舞蹈动感。

图形的外部形状由几何直线与自由曲线相互结合,给人以静中有动的韵味感。

(2)、与大师米罗对话

a二十世纪的绘画大师,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伟大天才之一。

b其艺术具有幻想的幽默,作品所反映出来的空想世界非常生动,展现出具有热情奔放的活力。

c欣赏其作品:

《哈里坤的狂欢》、《荷兰室内之二》

《加泰隆风景》《无题》

3、从学习要求中,我们知道了什么呢?

(讨论)

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彩纸、彩色笔等材料工具,运用剪贴或绘画的表现方法,用多种几何形体或不规则形组合成各种不同的画面,

步骤:

(1)考虑用什么材料工具和表现方式

(2)考虑用什么基本形元素(规则或不规则形)来组合画面(考虑作品的寓意)

(3)制作完成

4、作业评析

三、拓展阶段

利用合适的材料和工具,继续完善表现方式,制作一幅更优秀的作品。

 

第二课形体的组合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形体是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实物。

掌握形体的基本知识,并学会应用各种形体来组成艺术作品。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形体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

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点:

认识形体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各种形体进行雕塑创作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几何石膏形体

师问:

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

为什么?

生答:

是立体的

2.导入课题:

《形体的组合》

二.发展阶段:

1.形体的特点:

是指具有长、宽、高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

它可分为“自然形体”“几何形体”。

2、《形体的组合》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展示各种建筑、雕塑形体等。

师问:

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

生答:

师小结:

形体是建筑、雕塑基本结构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

几何形体(人工创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等)

自由形体(自然界存在的)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各种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

3.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

设计、制作一件立体作品。

2.学生练习,

3.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

3.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教学延伸与拓展:

思考:

用立体形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

 

第三课抽象雕塑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无论各种材料,经过巧妙的构思,能创造书抽象的雕塑。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组合原理,进行构思、创作立体雕塑作品。

并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

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点:

认识抽象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抽象雕塑创作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抽象雕塑

师问:

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

为什么?

生答:

2.导入课题:

《抽象雕塑》

二.发展阶段:

1.抽象的特点:

几何形体

2、《抽象雕塑》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欣赏雕塑作品等。

师问:

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艺术家是如何设计、构思抽象雕塑的?

(学生讨论)

生答:

师小结:

想象空间很大

抽象雕塑基本结构。

由几何形体构成(人工创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等)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各种几何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

3.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

设计、制作一件抽象雕塑作品。

2.学生练习,

3.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作品

3.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教学延伸与拓展:

思考:

抽象雕塑作品可以运用在那些地方、环境中。

观察、收集厦门市有那些抽象的城市雕塑作品

 

第四课多样与统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构图的基本知识。

了解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

并利用多样与统一的规律,画一组静物。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多样与统一在绘画构图中的作用,尝试自己动手做一个取景框,进行构图训练。

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

利用视觉感受事物的不同和变化。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了解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进行静物写生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进行静物写生

教学难点:

对不同静物的观察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一组静物的变化

师问:

看了这些变化,有什么想法吗?

为什么?

2.导入课题:

《多样与统一》

二.发展阶段:

1.学习知识窗内容:

三个苹果的例子

2、学生活动:

把自己准备的实物进行组合(以小组为单位)

讨论:

怎样才比较好看

3、欣赏范画实例

画家是怎样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完成一幅静物写生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取景框,把要写生的对象观察下来。

3.绘画步骤(教师示范)

(1)、摆好静物

(2)、用取景框观察静物

(3)、找出最高点、最底点、左右两侧的界线形成一个三角形

(4)、用水笔从前至后逐个描画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

完成一组静物写生

2.学生练习,

3.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

3.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教学延伸与拓展:

思考:

多进行观察和静物写生,锻炼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

还可以进行风景写生。

 

第五课静物写生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写生的意义,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及重要性。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掌握写生的方法,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观察事物的能力。

体会写生的乐趣。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写生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用线描的方法表现静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一组照片(感受照相取景)

师问:

哪一张好看的,为什么?

生答:

2.导入课题:

《静物写生》

二.发展阶段:

1.什么是静物画

静物画是西方绘画中的一个门类。

它指以日常生活中无生命的物体为主要描绘对象...也就是说从概念的意义上,

西方的静物画与动物画只在极小的范围内有一定的重合现象。

2.欣赏一组静物写生画

师问:

哪一幅好看,为什么?

生答:

3、学生实践

派学生代表(小组组长)选择静物

3、观察静物的组成结构

高、低、大、小

前、后、左、右等(学生讨论)

三.拓展阶段:

1.写生要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

师小结:

写生对象的真实性

2、如何用线条表现静物?

(学生讨论)

师小结:

利用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等特点,来描绘写生对象

(师示范)

3.制作步骤

(1)、用取景框构图

(2)、在画纸上定好写生对象位置(高和宽)

(3)、按从前到后的顺序描绘

(4)、仔细描绘,做到统一有序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

完成一幅静物写生

2.学生练习,

3.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示:

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教学延伸与拓展:

思考:

多练习线描,在静物写生的基础上,可进行风景写生。

锻炼自己仔细观察生活的能力。

讲一个科学家认真观察生活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写生的构图知识

教学难点:

用线描的表现方法

教学过程

继续进行静物写生,并巩固静物写生知识

 

第六课《喜怒哀乐》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学会喜、怒、哀、乐不同表情的特征及美术表现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心情与表情的关系,并掌握美术语言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人文关怀之情,提高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

教学重点:

掌握喜、怒、哀、乐表情的特征。

教学难点:

运用已有的知识结合喜、怒、哀、乐表情特征进行大胆想象表现。

教学方法:

启发式

教学准备:

师:

教具、影象资料、电脑多媒体设备。

生:

颜色、油画棒、橡皮泥。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体验色彩】

⒈创设情景。

(教师以谈话的形式与同学交流上课时的心情感受。

⒉体验色彩情感性。

⑴请学生在色卡中选出分别能体现出自己喜悦、愤怒、悲伤、欢乐心情的色彩。

⑵请学生把选出的色卡按类分别粘贴到黑板上。

(很多同学早已按捺不住,争先恐后地把自己所选的色卡展示在黑板前。

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所选择色卡的理由。

⑷出示课题。

(喜怒哀乐)

【观察表情,感受特征】

⒈做游戏,展示不同的表情。

⒉请四个小组的同学分别到黑板前根据对应的表情色卡用不同的形状在上面摆放出不同的表情,并对特征加以说明。

⒊请学生根据不同的表情进行成语交流。

设计意图:

用直观教具能更符合低中年级学生的欣赏兴趣、更易于观察形象特点、更易于形成情趣性记忆。

描述表情的成语交流能使语文与美术学科进行有机溶合、既扩展学生的语文知识,又强化了对表情特征的掌握。

【引导延伸,丰富内涵】

提示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和人一样都有心情和表情。

(出示课件:

人类乱砍乱伐之后大自然电闪雷鸣、水土流失、进而山洪爆发,揭示大自然的表情。

从而引申表情的丰富内涵。

⒉讨论人类与大自然的人文关系。

设计意图:

从单纯的人物表情延伸到大自然的表情,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人文关怀精神。

【学生操作,教师辅导】

⒈作业要求:

⑴可以用绘画或泥塑的形式创作。

⑵展开丰富想象,根据作品创意表现不同的表情,并配以相应的色彩。

⑶题目自拟。

⒉教师引领:

时刻用轻松的语言引导学生,用鲜明的个性,丰富的想象力进行创作。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驾驭的造型表现语言,不拘泥于技法尽情创作,从而提高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

【作品展评,体会成功】

⒈作业展评:

⑴互评⑵自评(说明创意或讲述自编故事)⑶教师讲评

⒉作业小结:

 

第七课夸张的脸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通过欣赏和介绍,让学生了解有关漫画的知识。

2、技能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漫画的学习、理解、体验和创作,初步掌握漫画的基本表现手法。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欣赏、评述、体验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审美情操,幽默的生活情趣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漫画肖像画的变形、夸张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

用夸张、变形的手法画出人物的特征。

在有效教学理念中,“整体原理”的做法在于让“情感、态度、价值观”(动力系统)、“认知技能”(操作系统)互相配合,使得产生的总体教学功能1+1>2。

因此,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教学资源与教学对象之间的关系,全方面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完整性”,考虑到人的情感发展、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并辅之以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理论和操作,使得本课的教学的得以有效进行。

幽默对话,由浅入深,教学实施循序渐进

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握本课“幽默”的关键词,以幽默的教学语言,平和的语气与学生沟通,有效控制课堂气氛。

比如,在引导阶段,我的教学语言设计为:

1:

不好意思,说好课堂上不接听电话的,又来了。

(打开手机)喂!

你好!

这里是“借你、借你一双慧眼”防忽悠咨询热线,我是资深上当受骗者老范,凭借多年受骗上当经验,对你是否受骗上当作出明确判断:

有人卖拐请摁1,有人卖车请摁2,有人出脑筋急转弯儿,请摁3,有人卖担架,请直接拨110……

(出示许多卡片)

2:

原来这类画跟我们见到的另一些写实类的画在表现手法上不同。

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性的图画。

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和事。

一般,漫画可以分为肖像漫画、讽刺漫画、科普漫画等,我们平常一些同学最喜欢看的卡通片里的卡通形象其实也属于漫画范畴。

(师结合图片比较分析,并让同学将图片分类)

3:

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咱们看到的老范的肖像画,属于哪一类呢?

4:

像范伟这样深受观众喜爱的小品演员一直是漫画爱好者热衷描绘的对象。

5:

下面我再向大家隆重推荐范伟的黄金搭档……(故意拉长音)

很多同学想到了赵本山,这是情理之中的事,因为在中国的观众心目中,赵本山已经是中国小品的一大品牌,有人称之为“中国的卓别林”。

但我今天要向大家推荐的是高秀敏。

(投影图片,同时以缓慢沉重的语调配音)

2005年8月18日,著名演员高秀敏在长春家中心脏病突发,告别人世,年仅46岁。

赵本山、范伟和高秀敏这三人组成的春晚“铁三角”阵容已成为人们永远的记忆。

在13年的演艺生涯中,她所出演的作品数量之多、质量之优,她所付出的艰辛和呕心沥血的程度可想而知。

她没有演过话剧,也没经过电影学院的专业培训,可以说是靠自学成才的。

作为观众,我觉得高秀敏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反映和歌颂了以农民为主体的普通劳动者的精神世界。

这些角色比较鲜明,她演的角色不仅洒脱,而且富有激情。

应该说这类角色的分寸是较难把握的,她却能够把角色处理得既不让观众讨厌,又能把性格表现出来,有很大的难度,真是很不容易,也足以说明她的用功程度。

究其原因,就是她表现了普通劳动者的生活。

质朴无华、真实感人,其表演容易打动人们的感情,使观众的情绪和艺术家的表演产生共鸣,因而赢得了观众的爱戴。

高秀敏走了,她把自己塑造的艺术形象留在了观众的心中,她那打动人心的笑声,将成为观众美好的记忆。

6:

本来今天这样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似乎不应该谈这样伤感的话题,我只是希望同学们和我在感受一些优秀小品带来的欢乐的同时不要忘了这些为了人民演艺事业付出辛勤劳动的伟大的人民艺术家。

接下来,我着重进行知识技能方面的引导、分析、指导,这时我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到位而不越位。

学生此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表现在下面三个层次:

(1)行为参与。

学生的外在表现是操作时勤动手,讨论时积极发言,练习时认真细心。

(2)情感参与。

从学生的面部表情特别是眼神可以看出学生关注的程度,他们用对待漫画卡通的热情对待本课的学习,显得主动积极。

(3)思维认知参与。

这是深层次的参与,学生此时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动脑思考,在情理之中而又在意料之外的精彩发言时有发生。

7:

作为画者,理所当然地要用手中的画笔为这些人多溜一些画像,请欣赏高秀敏同志的漫像。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漫像与真人头像之间的区别。

肖像漫画在表现人物形象时,用了什么手法?

请同学们讨论分析,然后回答。

生讨论。

学生创作

展示部分学生作品,肯定学生的表现能力,同时有针对性地指出问题,提出注意点。

课堂作业:

提醒:

出示一张学生作业,分析存在问题。

要求:

请同学们用夸张、变形的手法,用最简洁的线条抓住人物特征将形象快速描绘下来。

 

第八课《十二生肖》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画、剪、印的手段,学会用多种方法表现十二生肖。

培养学生的创造的操作能力。

2、了解掌握有关十二生肖的人文知识,以获得对美术的持久兴趣。

3、巩固学过的技能技巧,丰富视觉和触觉的审美经验。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1、课前请学生收集有关十二生肖的传说、故事及剪纸作品。

2、收集各种有关十二生肖的作品,如剪纸、纸版画等。

3、准备各种制作工具和材料。

(二)设计方案

○提问:

教师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组织讨论:

1、十二生肖有哪些动物?

2、十二生肖各有哪些本领?

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讨论:

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分组组织材料,进行合作讨论,然后由各小组推荐代表对十二生肖的最大的特征进行辩论。

○欣赏、评述:

教师展示一组我国人民世代相传,有关十二生肖的民谷剪纸。

并请学生对照刚才讨论的特征来表述自己的想法。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十二生肖剪纸的制作要领“抓住特征”。

○实践、体会:

让学生利用自己身边的彩纸,通过画、剪的方法,表现出自己属相的形象来体验十二生肖剪纸的制作方法。

○评述、欣赏:

让学生互评、自评,从形象特征和制作中的态度、兴趣、能力、组织、设计方法等各方面来进行再评价。

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投影或其它现代教学设备,展示与文字、人物图案相结合及版画等多种方法、手段表现十二生肖的资料,使学生体验到制作广泛和材料的多样性。

○拓展:

结合欣赏,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另一材料和方法的制作尝试。

三、学习评价建议

1、型上是否有自己的思想,活动中兴趣是否持久。

2、在制作中,学习态度是否认真投入。

3、在欣赏和评价上,是否亲近美术作品(他人和自己)的评价。

4、是否大胆对作品进行评价。

5、是否积极参与资料收集。

四、教学反思

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美术作品的含义,理解美术作品中的人文特征,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将剪纸作品与广泛的文化背景十二生肖联系在一起,学生就能获得中国传统的浸染,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9课学画山水画

教学目标:

一:

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绘画,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初步了解山水画几种常见的表现方法,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热爱。

二:

通过欣赏中国画的各种皴法,指导学生在表现过程中运用相关技法及笔墨要求,表现简单的山水景色,并根据自己的想象表现自己家乡的各种自然景色。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画的特点,掌握中国山水画一定的表现技法,表现自然景色。

教学难点:

水墨浓淡的笔墨变化,中国画点线的技法以及山水画构图。

课前准备:

中国画(以山水画为题材为主),山水画技法课件。

师生共同准备中国画的工具与资料。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欣赏导入

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历代著名山水画,初步了解我国山水悠久的历史及发展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学习兴趣。

与西洋画中的风景画做比较,强调中国画意境及诗书画的一体。

引导欣赏感知中国画中的三远:

高远。

深远。

平远。

二:

揭题:

学画山水画

三:

授新

1,法的山水画,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思考:

A造型特点B技巧运用C表现手法D感受。

D如何表现。

绘画步骤等。

2,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运用中国画材料,工具进行描画,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体验水墨交融的笔墨情趣。

3,师生共创;请生简述自己做画步骤,方法,师师范步骤,技法。

讲授示范表现山水画技法A皴法B披麻皴C斧劈皴D点苔。

讲解师范在造型中线条的运用,笔墨的技巧等等。

4,欣赏中国画其他技法点津。

5,小结作画步骤。

第一课时完成基本技法的练习,试创作。

师巡视指导。

四:

引导创作

1,欣赏课本范图及其他学生的优秀山水作品。

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2,小组讨论创作想法,交流练习过程中的一点成功之处,集思广益。

3,请学生讲述自己的构思及表现形式,师及时表扬及进一步启发,引导并强调构图及笔墨的用法。

水墨的焦浓重淡轻干湿等等。

五:

学生创作

1.以线为主的方法,也可以用大块面墨色与点,线,面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山水画。

2.师巡视。

提醒学生在创作中灵活运用技法。

注意构图,处理远近关系等。

3.帮助个别后进学生的造型创作。

六:

作业展评

生自评。

互评。

选出优秀作品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师点评优秀作业,小结本科重。

难点。

七:

课后拓展

1.通过观察和大胆的想象,创作有新意的作品,表现家乡的自然景色,体现创造的乐趣。

2.利用网络欣赏更多的中国画名作,了解中国艺术大师的作品风格。

 

第10课风的魅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风能。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材料加工成风力玩具。

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风能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一个与众不同的风能玩具(或简易的风筝)

教学难点:

玩具的构思(风筝的做法)

教学准备:

风筝欣赏图片数张,风筝的简史介绍,风筝的简单玩法。

学具准备:

查找风能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风筝的图片,制作风筝的各种纸张和材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用品的准备情况,稳定学生的情绪。

(二)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是风?

什么是风能?

举例说明。

(三)引导学生说说风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风能发电,风车的利用……)

(四)师引导学生说说风筝的简史:

风筝简史

中国风筝有悠久的历史,据说汉朝大将韩信曾利用风筝进行测量。

梁武帝时曾利用风筝传信,但未成功。

南北朝有人背着风筝从高处跳下而没有跌死。

唐朝的张丕被围困时曾利用风筝传信求救兵,取得了成功。

这些说明,中国风筝的历史至少有2000多年了。

从唐朝开始,风筝逐渐变成玩具。

到了晚唐,风筝上已有用丝条或竹笛作成的响器,风吹声鸣,因而有了“风筝”的名字。

也有人说“风筝”这名字起源于五代,从李邺用纸糊风筝,并在它上面装竹笛开始。

到了宋朝,风筝已有很大发展,品种增加,性能提高与人民生活发生了密切的联系。

如“武林;日事”中记有/少年郎竞放纸鸯,以相勾引,相牵剪截,以线绝者为负/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苏汉臣的“百子图”中也都有放风筝的场面。

明朝画家徐渭写过很多与风筝有关的诗,如“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鸯。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春天。

”又如:

“我亦曾经放鹞喜,今年不道老如斯,那能更驻游春马,闲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