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172333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docx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docx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

作者:

郑学新县农业局副局长

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了建设“特色农业大县、新型工业强县、三峡物流新县、全国旅游明县”的奋斗目标,特色农业大县不仅作为全县今后几年为之奋斗的目标,并把它放在首位,这充分说明“三农”工作的基础地位和它的重要性,也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

建设特色农业大县是我县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笔者试对此作些思考。

一、我县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

长期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我县把农业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农业农村政策,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速农业产业化建设,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农业发展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农业经济持续增长。

“十五”期间,全县粮食、油料、肉类、水产品、柑桔、茶叶、蔬菜、魔芋等大宗农产品分别达到12万吨、1.4万吨、2.8万吨、0.06万吨、11万吨、0.1万吨、15万吨、1.5万吨,分别比“九五”期末增长-14.3%、6.7%、30.6%、15.7%、61.8%、100%、48.7%、200%。

畜牧业发展迅速,生猪出栏达35万头,家禽出笼35万羽,肉牛出栏1000头,完成畜牧业增长119%;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9万元,比2000年15.8亿元增加了3.2亿元,增长20.3%;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1429元增加到2000元,增长40%,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

农业结构日趋合理。

我县围绕实现特色农业大县的目标,大力进行农村产为结构和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与2000年对比,农业内部种养产值比由1:

0.3调整到1:

0.45,种植业内部粮经产值比由4:

6调整到3:

7,多种经营产值中农业总值比重由65%提高到75%;农产品品质结构中优质产品比重增加,主要农产品优质率达到60%,提高了15%个百分点,并培植了“秭归脐橙”等农产品精品名牌;农村经济中农业与非农产业产值比由1:

2调整到1:

3.5;劳动力结构中,从事二三产业劳动力由30%上升到33.3%。

农业科技硕果累累。

我县始终把科技兴农摆在农村工作的首位大力推进新的科技革命,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建立了一支较强的农业科技队伍,农业服务体系及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全县农业科技专业人员有212人,其中农业高级职称人员15人,中级88人;在学历结构上,本科以上有20人,大专131人,科技人员的业务素质明显提高,已基本形成了融科技、示范、培训、教育和服务推广于一体的农业科技队伍。

二是实施了一批重点科技项目。

先后实施了“脐橙丰产优质高效栽培”、“牲猪养殖小区”、“柑桔948”、“果业一调三增”、“国家柑桔良种苗木标准化示范园”等20多个国家、省、市科技项目,推广了“柑桔十改”、“大树移栽”、“猪-沼-果”、“模式栽培”、“无公害管理技术”等50多项农业实用先进技术,农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通过实施农作物良种工程、动植物保护工程、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工程、农村能源工程等一系列工程,推进了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了农业科技含量。

三是提高了广大农民素质。

全县农技人员不断更新服务观念,改善科技服务手段,每年培训农民5000人次以上,制作《农家顾问》30多期,发布了全县第一个地方农产品标准《无公害食品秭归脐橙》和《无公害食品秭归脐橙生产技术规程》,开通了《秭归农业信息网》、《秭归兴农网》,多形式、多层次地推广农业科技,全面提高了农民素质。

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2%,比2000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

四是获得了一批“三名”(知名、著名、驰名)品牌。

我县已有4个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称号,10个获得了无公害食品称号。

我县柑桔累计获市、省、全国柑桔(小水果)鉴评优质产品奖75个(奖),其中省优产品40个,部优产品3个,我国和国际博览会金奖3个,名牌产品6个。

我县是全国首批命名中唯一的“中国脐橙之乡”,秭归脐橙在2001年和2003年连续两届被中国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华名果”称号,去年又被评为湖北十大优质农产品、中国优质名牌农产品,去年电视台连续七年为秭归脐橙做免费扶贫广告,秭归已成为“全国无公害脐橙基地示范先进县”、“湖北省生态环境建设基地示范县”、“湖北省绿色食品基地生产示范县”、“全国脐橙引智引种示范基地”。

农业执法不断加强。

我县设立了农政执法大队,农业执法人员达到23人。

建立健全了规章制度和执法程序,做到了有章可循、执法行政、文明执法。

每年至少开展两次以上“打假保春耕、打假保秋播”的集中林检查,并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农药、肥料、种子、饲料、农机、渔政、能源等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和专项综合治理,有力打击了违法经营活动,保护了农民合法权益和农业生产安全。

农业产业化蓬勃发展。

一是建立了一定规模的特色产业生产基地。

如邓家坡、彭家坡、上坝等脐橙生产基地,庙垭等生猪生产基地。

全县多种经济基地面积达到了51万亩,生猪存栏30万头网箱养鱼达到1000口,面积2万平方米。

全县已有61个柑桔专业村,11个茶叶专业村,17个蔬菜专业村,13个烟叶专业村,10个魔芋专业村,5个生猪专业村,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特色经济(产业)正在形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拳头产品和支柱产业,为龙头企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是涌现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如绿源脐橙公司、童庄河脐橙合作社、富峰魔芋、惠农公司等企业。

这些企业辐射能力强,科技含量高,已初步形成了公司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良好格局。

三是加强了市场建设。

在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大中城市设立了柑桔、蔬菜等10多个农产品直销窗口。

以脐橙批以大市场为主的农产品市场在县内达到4个,流通中介服务组织达到100多家,参与农副产品流通的农民达900多有,“订单农业”不断发展。

二、发展现代农业存在的问题

农业综合效益不高,农民增收速度较慢。

全县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分别是30%、70%、68%,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二三产业。

加上近年来主要农产品销售不畅,“卖难”现象严重,农产品价格持续低下,农民收入渠道单一,导致农业效益不高,农民增收困难。

绝大部分青壮年农民处出打工,少数地区甚至出现农田无人耕种的现象,这些都十分不利于农业的持续发展,也难以巩固多年来的发展成果。

农业整体投入不足,防灾抗灾能力较弱。

“十五”期末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仅占全县投资总额的7.8%,低于“九五”期末的投入主体单一,投入结构不尽合理,在农业科研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资不足。

由于基础设施薄弱,我县农产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建设避灾农业难度大,故农业增长乏力。

产业链条连接不紧,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

一是龙头企业发展不够,缺乏带动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还未真正形成。

二是规模化经营不够。

除柑桔外,其它产业区域化、产业化的大基地数量少,建设标准不高。

三是农产品转化增值不够,大部分农产品仅仅是粗加工或直接销售,产业链不长,附加值不高,产品批量不大,精品名牌不多,市场竞争不力和市场占有率不高。

三、我县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

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选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就是建设社全主义新农村的过程。

发展现代农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紧密地融合在一起的。

从国外实践经验来看,由于各国国情不一样,建设现代农业的路径和措施也有所不同。

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土地资源丰富,人均农业用地面积宽,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走的是大农场、大规模农业经营,先机械化、后技术化之路。

日本、韩国等国家,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相当稀缺,走的是家庭小农场经营,先技术化、后机械化之路。

荷兰温室农业非常发达,而以色列的节水型设施农业闻名世界。

我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各地农业生产条件千差万别,农业基础相对薄弱,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具体路径和模式不可能完全一样,但是,总的路径是,用科学发展观来总领全局,以人为本,坚持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和树特色农业大县的目标不动摇,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动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从全局和长远来看,我县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着重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转变。

(一)农业生产装备条件的转变——就是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

完备的基础设施既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条件,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

国外农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农业基础设施都是比较完备的。

目前我县农业基础设施普遍比较薄弱,水利设施老化,道路交通不便,社会化服务设施不足,发源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一方面,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

政府在安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时,既要考察农民的积极性有多高,对积极性高的地方优先考虑,但是难以筹措到多少配套资金。

对于这些地方,政府也应考虑安排资金投入,改善这些地方的基础设施条件另一方面,在建设农村基础设施过程中,要注重规划。

目前。

有些地方在修建水利设施、乡村公路、电力通信等农村基础设施中,缺乏整体观念规划意识,造成很多浪费,增加农民负担。

县委县政府应当在加强规划管理方面承担责任,指导和协调好村与村之间统一规划基础设施,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提供最基的物质条件。

目前,我县在捆绑项目资金整村推进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应当坚持和发扬,在农田水利、抗旱设施、田间水电路建设上应当具有前瞻性,做到高起点的科学规划,并能坚持按规划实施,吸取教训,持之以恒地走下去。

(二)农业经营体制的转变——就是要改变传统小农经营方式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构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这些年来,各地的实践经验已经证明,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有效途径。

首先,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深化农业生产经营领域的社会分工,提高生产专业化水平,促进技术进步。

郭少新博士在他的博士论文中《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制度分析》提出,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是不同经济部门分工演进存在差别的结果。

现代部门分工深化,传统部门分化抑制,从而导致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

把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就是要促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分工的深化,提高专业化程度和技术创新水平。

其次,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减少农业生产经营交易成本。

农业生产经营交易成本既包括农业内部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不同经济利益主体的交易成本,也包括农业内部与外部经济主体的交易成本。

也包括农业内部与外部经济主体的交易成本。

农业产业化经营把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不同经济利益主体结成一个荣辱与共的经济共同体,这样能够减少农业生产内部各个环节的交易成本,激励各个经济主体共同维护和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壮大。

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增强农业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谈判能力,减少农业市场风险,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

再次,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农业集中连片生产,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提高农业规模化效益。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就在于构筑一个农业产业体系。

这个产业体系由主导产品、生产基地、加工企业、社会化服务和市场销售网络等要素所组成。

一个强大的产业体系需要有一个好的主导产品,一个或几个相对固定的生产基地,一个或几人创新能力强的加工企业,一批配合有力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市场开拓能力强的销售网络。

这些年来,我县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经验与教训表明,构筑农业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要有长期创业意识,不能指望在短期内就搞出一个或几个强大的农业产业体系。

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务实精神,是难以把农业产业做大做强的。

二要有整体推进的务实措施。

要善于系统谋划,调动各方面力量,围绕做好一个产业,共同配合,协调推进。

不断壮大农产品基地规模,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大力发展农副产品龙头加工企业。

按照县委提出的“双二0”战略和经济翻番目标,重点支持魔芋、果蔬、畜产品、水产品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的发展,积极引进柑桔、蔬菜、水产品、马铃薯等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紧密联结产、加、销各个环节,延长产业链条,发展畜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提高我县农业产业化水平。

要因地制宜,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组织原则,围绕全县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组成各种行业协会或经济合作组织,如童庄河脐橙合作社、杨林桥魔芋生产协会、梅家河乡板栗生产协会。

大力发展各类协会或合作组织,实行“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模式,不断提高农民生产和经营的组织化、集约化程度,使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民之间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菜共同体。

(三)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就是要大力推进农业科学创新,提高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推动力。

邓小平曾经说过,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但最终要靠科学解决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不,我国农业不断上新的台阶,一条成功的经验就是不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提出过农来增产的八个基本因素,即“农业八字宪法”,这就是“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并号召各地大力开展科学种田。

回顾50多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历程,农业科技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必良品种,比如粮食品种由高杆改矮杆、常规改杂交,大提高了粮食产量;改进耕栽培技术,比如粮食作物单季稻栽培改双季栽培,扩大新型农机具、节水灌溉技术、大棚温室农业技术等;促进农产品深加工与农产品综合利用;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管理,等等。

当前,农业科技不断向深度与广度发展,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农业高新技术正在推进世界新一轮农业科技创新的浪潮。

建设现代农业,必须高度关注农业科技发展趋势,重视推动农业科技创新。

要发挥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推动公益农业科技创新与营业性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按照“稳定、改革、提高”的原则,深化农技推广体系发票,实行公益性与经营性服务分离,建立精干、高效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转变服务机制,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充分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促进科技与生产的紧密结合。

强化科技推广,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结合我县实际,重点推广无公害化生产、轻简化栽培、农业生产标准化、设施化、平衡施肥、品种改良、病虫综防等技术,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提高农业的产出效益。

(四)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转变——就是要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把传统农民转化为新型农民。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说过,“一个受传统农业束缚的人,无论土地多么肥沃,也不能生产出许多食物。

”因此,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建设现代农业劳动者素质。

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倡导乡村建设运动的晏阳初,根据当时广大农民“愚、贫、弱、私”四大问题,就提出过要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农民的知识力;以生计教育攻穷,培养农民的生产力;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农民的强健力;以公民教训攻私,培养农民的团结力。

适应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需要培养什么样的新型农民?

国外著名农业经济学家南·威茨在其著作《从农夫到农商》中提出,小农经济转化为现代农业的过程,也是传统农零头转变为现代农商的过程。

农夫是面向黄土背朝天的小农生产方式下的农业劳动者,是传统的农民;农商则是现代的农民,是以市场经济为社会背景,遵循价值规律,从事农业产品生产的经纪人。

建设现代农业,就是要把传统农零头培养成为现代农商。

中央指出,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需要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我县的发展方向是深入实施农民“绿色证书”工程、“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民再就为服务工程”,培养一大批专业型、复合型农民科技致富带头人力争“十一五”期未使全县一半以上的劳动者受到专门培训,并熟练掌握一门以上的生产技能,每户都有一个科技明白人,农业劳动者的整体科技素质得到提高。

这就要求,新型农民不仅应该是现代农商,而且应当是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劳动者。

必须切实加大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文化建设,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推进现代农业的新农村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