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研究生《教育学》部分知识点考点汇总复习资料大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169144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85 大小:77.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职研究生《教育学》部分知识点考点汇总复习资料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在职研究生《教育学》部分知识点考点汇总复习资料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在职研究生《教育学》部分知识点考点汇总复习资料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在职研究生《教育学》部分知识点考点汇总复习资料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在职研究生《教育学》部分知识点考点汇总复习资料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职研究生《教育学》部分知识点考点汇总复习资料大全.docx

《在职研究生《教育学》部分知识点考点汇总复习资料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职研究生《教育学》部分知识点考点汇总复习资料大全.docx(8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职研究生《教育学》部分知识点考点汇总复习资料大全.docx

在职研究生《教育学》部分知识点考点汇总复习资料大全

 

在职人员攻读教育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学和心理学综合》

重点和真题复习资料

 

2013年10月

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填空题

1、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

2、人类生产劳动和语言的形成是教育产生的重要条件。

3、西周以后,在了国学与乡学之分。

4、从形式上看,教育经过了从非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2001年填空题)

5、学制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6、六艺教育以礼乐为中心,由六门课程组成,即礼、乐、射、御、书、数。

7、科举制度于隋唐开始盛行,废除于1905年。

(1998年填空题,2003年、2005年选择题)

8、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1999年填空题)

9、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具有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象征性、刻板性。

10、近代,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11、全民教育就是让所有人都受教育,特别是使适龄儿童受到完全的小学教育和使中青年脱盲。

12、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教育设备、教育手段以及工艺、程序、方法等的现代化。

13、孔子的学说是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

14、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采用问答法进行教学。

15、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主要在《理想国》一书。

(2000年填空题)

16、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在其《政治学》一书中在大量反映。

17、卢梭使教育自然性思想哲学化,其宣扬自然主义教育理想的作品是《爱弥尔》。

(2005年选择题)

18、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把教育价值的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1999年填空题)

19、最明确地构建教育学体系的是赫尔巴特。

其代表作为《普通教育学》。

20、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一书一般被认为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育理论体系。

21、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

(2000填空题)

22、机械化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和电气化工业革命的兴起,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

23.广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

24.(《学记》)系统的阐发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25.自19世纪中叶一些欧美国家颁布了初等教育的(义务教育法)后,逐步成为国际潮流,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文明的标志之一。

26.二战后,各国普遍不再采用双轨制,(综合中学)的比例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的趋势。

27.西周以后,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国学与乡学之分。

28.19世纪以前,欧美国家的教育主要由教会或行会主持;19世纪以后,逐渐建立(公共教育)系统。

29.(终身教育)强调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一体化,青少年与成人教育一体化,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一体化。

二、选择题

1、我国学校教育的形成出现在4000多年前的夏。

2、我国的官学体系出现在西周。

3、设置文士学校的是古代埃及。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发生于近代。

5、孔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

6、注意到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的第一人是亚里士多德。

(2002年选择题)

7、提出“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的是康德。

(2003年选择题)

8、提出“白板说”的是洛克。

9、提出如下理论的是: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布鲁纳的课程结构论,柯尔伯格的道德发生论,赞可夫的教学发展思想,苏霍姆林斯基的人道主义教育思想。

10、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发生于近代。

11、强调教育中注意人的发展的思想最早来自亚里士多德。

12、“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口号的提出者是夸美纽斯。

13、近代最早的一部教学著作是《大教学论》。

14.要求大力加强基础教育这项提高民族素质的工程,并提出“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普通高中的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要多样化”的法规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5.提出“到2010年全面实现两基目标的基础上,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有步骤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等基本目标的法规是(《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三、名词解释

1、教育:

广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学制(学校教育制度):

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义务教育:

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4、教育的全民化:

全民教育就是让所有人都受到教育,特别是使适龄儿童受到完全的小学教育和使青年脱盲。

5、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

6、教育的多元化:

教育的多元化包括教育思想的多元化,教育目标、办学模式、教学形式、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它是社会生活多元化和人的个性化要求在教育上的反映。

7.教育终身化:

终身教育强调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体化,青少年教育与成人教育的一体化.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一体化;把终身教育等同于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是片面的。

四、判断题

1、近代学校教育依然能适应当代社会。

答:

错。

进入20世纪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转换,使得近代学校教育越来越不能适应和满足社会的需求。

具体地说,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发生了如下的变化:

(1)要求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的直接联系;

(2)要求教育向终身化的方向发展;(3)要求学校进一步面向未来,先行一步,为社会和人类的未来前景提供教育保障;(4)要求学校教育培养人的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

2.学校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

答:

错。

学校教育是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一部分人有可能脱离生产劳动,当语言的发展到了文字出现后,学校才出现,才有了学校教育。

3、现代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日趋分化。

(1999年判断题)

答:

错。

普通教育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

二战前双轨制教育制度使两种教育相互隔离,普通中学中不能升入高一年级的学生往往缺乏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战后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的趋势。

4、终身教育主要是职业教育(成人教育)。

(1998年判断题,原题为:

终身教育主要是成人教育;2005年判断题,原题为:

终身教育即成人教育或职业教育)

答:

错。

终身教育思想强调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的一体化,青少年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一体化,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体化,把终身教育等同于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是片面的。

5、教育的民主化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

(2000年判断题,原题为:

教育民主化就是指教育机会均等。

答:

错。

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

6、教育的多元化是指教育思想的多元化。

答:

错。

教育的多元化包括教育思想我多元化,教育目标、办学模式、教学形式、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它是社会生活多元化和人的个性化要求在教育上的反映。

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答:

对。

这是孔子启发式教学的名言。

愤即心求通而未得其意,悱即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8、《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比较系统论述教育学的专著。

答:

对。

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系统地阐发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比较系统论述教育学的专著。

(1998年填空题,2000年、2002年选择题)

9.大学是以“学术性”为单一标准。

答:

错。

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多样化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传统的以“学术性”为标准的单一大学,逐渐发生变化。

在形式上,不同学制、不同办学形式的学校纷纷出现;在内容上基础性的、应用性的、工艺性的学校各显特色;入学目的、考试评价的方法也多种多样。

五、论述题

1、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的衔接。

二战前,学前教育很少被纳入国家教育系统,二战以后各国政府普遍加强了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很多国家将学前教育纳入了国家教育界系统,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处长义务教育年限。

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自19世纪中叶,一些欧美国家颁布了衽教育的义务教育法以后,义务教育逐步成为国际潮流,被视为徇一个国家是否文明的樗之一。

现在世界上有近1/3的国家提出了年限不等的普及义务教育目标。

(3)中等教育阶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2003年判断题)

在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双轨制教育制度使两种教育相互隔离,学生缺乏重新选择的机会,普通中学中不能升入高一年级的学生往往缺乏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的趋势。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多样化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传统的以“学术性”为标准的单一大学,逐渐发生变化。

在形式上,不同学制、不同办学形式的学校纷纷出现;在内容上基础性的、应用性的、工艺性的学校各显特色;入学目的、考试评价的方法也多种多样。

(5)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2003年论述题,原题为:

试述教育国际化的时代背景、内涵、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的影响下,国际性的教育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

具体表现为人才的全球性流动、竞争与合作、教育机构的跨国设立、国际化网络教育的兴起以及国际学分、学位的互认等等。

一个世界性的各国教育相互渗透、高度融合的大趋势正在出现。

2、孔子的教育思想。

答: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

(1)他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所以他很注重后天的德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

他大力创办私学,培养了大批人才。

(2)他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并且把仁的思想归结到服从周礼上,强调忠孝和仁爱。

(3)他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于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

(4)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

他说: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998年选择题)

(5)他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他说: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6)他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至用,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

3、杜威的教育思想。

答:

杜威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

著有《民本主义与教育》一书。

(1)对教育本质的论述。

①杜威主张教育为当下生活服务,主张教育即生活。

(2001年选择题、2002年填空题)由于生活是一个发展过程、生长过程,所以教育即生长。

③由于生活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人要适应环境就需要不断改变或改组经验。

所以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促进学生形成更新、更好的经验。

④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和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

⑤认为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教给学生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并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它们掌握发现真理、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2)对传统教育的批判。

①他对传统教育的批判,不仅是对方法的批判,而且是对整个教育目的的批判,是对教育目的的外烁性的批判。

他认为,这种外铄的教育目的使受教育者无思考的余地,限制人的思维。

受教育者不需要也不可能有自由思考、主动创造的窨,只能使用机械的注入法,学生消极地对教师所教的东西做出反应,成为教师和教科书的奴隶。

②他反对从上面的灌输,主张表现个性和培养个性;反对外部纪律,主张自由活动;反对向教科书和教师学习,主张从经验中学习。

③他主张教育是没有外铄的目的,是让学生在问题的情境中自己探索,自己改造和改组经验,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得到发展。

(3)在《民本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最重要的思想是教育为民主社会创造条件的思想。

4、《学记》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答:

(1)《学记》提出: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2)《学记》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系,提出了严密的视导和考试制度。

(3)要求“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即主张课内外相结合。

(4)《学记》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

(5)《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学生走;对学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让学生灰心;指出解决问题的路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

这些原则和方法都已达到很高的认识水平。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填空题

1、教育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科学技术发展功能。

2、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制约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决定着公民受教育权利。

世界各国重大的教育改革以课程改革和教学内容改革为核心。

(1998年、2003年、2005年选择题)

5、人力资本理论的创立者是舒尔茨。

6、舒尔茨通过教育资本储藏量的分析方法,推算出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

7、人力资本投资包括学校教育、职业训练、卫生保健和为适应就业机会变化而进行的信息搜寻等形式,所有这些方面的投资都或多或少改善和提高知识、技能、健康等人力品质。

8、教育对整个文化起着保存、承传、改造、创新的作用。

9、从形式上看,可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在文化诸因素中,价值观入于核心地位。

10、教育对文化的改造表现为选择文化和整理文化两种形式。

11、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教育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2.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一开始就和(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联系在一起。

13.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通过两条路实现: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

14.现代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主要通过对(教师)的选择,对(教育方式方法)的选择来实现。

15.(校园文化)是社会的一种文化,是学校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有意无意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形态。

二、选择题

1、决定教育目的性质和思想教育的内容的是政治经济制度。

2、校园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

(2001年、2004年填空题)

3、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

4、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要求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

5、普及高等中级教育的要求出现在第三次工业革命。

三、名词解释

1、人力资本理论:

1962年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其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是指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以及其他类似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

它是资本的形态,因为它是未来薪水和报酬的源泉;它是人的资本形态,因为它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甚至是首要因素。

(1999年填空题、2002年选择题)

2、教育资本储藏量:

是指国家在某一时期内教育支出的总额。

通过教育资本储量的测定,可以分析一个国家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2003年名词解释)

3、科学: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又是探索真理的认识活动,还是一种社会建制即某种共同的规范和独特的精神气质。

4、技术:

是根据生产实践或科学原理发展而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它还物化在生产工具、设备中,体现在对生产程序的策划、规定上。

5、校园文化:

是社会的一种亚文化,是学校在自身的发展中有意无意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形态。

它可细分为物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课程活动文化等。

(1998年名词解释)

6、人力资本投资:

人力资本投资包括学校教育、职业训练、卫生保健和为适应就业机会变化而进行的信息搜寻等形式,所有这些方面的投资都或多或少改善和提高知识、技能、健康等人力品质,从而提高生产力,增加金钱和精神收益。

四、判断题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因此学校要直接为政治经济服务,参加具体的政治运动,执行具体的政治任务。

答:

错。

虽然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政治经济制度对学校教育有影响和制约,但并不意味着学校可以忽视自身的办学规律,更不是说学校要放弃学校教育任务直接为政治经济服务。

教育只有遵循教育规律,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通过培养人才来为政治经济服务。

实际上是削弱了教育的功能甚至歪曲了教育的功能。

2、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与教育无关。

答:

错。

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直接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政体,但又间接取决于这个国家人民的文化程度、教育事业的发展程度。

普及教育的程度越高,人的知识越丰富,就越能增强人民的权利意识,认识民主的价值,推崇民主的政策,推动政治的改革和进步。

3、教育的规模、速度与生产力水平同步发展。

答:

错。

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但两者并不是同步发展。

教育本身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发展还受到社会其他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文化等影响,在一定条件下这些因素还起着特别大的作用。

4、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答:

对。

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引起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分配结构的变革,与此相适应,教育结构也随之出现变化。

否则就会出现教育结构、比例等失调的问题,或者教育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经济的要求,或者出现人才过剩的现象。

5、教育是第一生产力的母机,是再生产科学核技术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答:

对。

首先,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知识而发展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

科学技术具有继承性的特点,科学技术的积累和继承主要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

学校对科学技术的再生产还是一种高效的再生产,教育通过对已有科学技术的加工,可以使下一代更迅速、更易理解地掌握。

其次,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通过创造和发明新的科学技术发挥其扩大科技术再生产的功能。

高校成为科学研究的一个方面,对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做出特别的贡献。

6、教育具有生产性。

答:

对。

由于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再生产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对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加社会财富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具有生产性。

(该题也可出:

教育仅仅是一种消费事业、福利事业。

答:

错。

具体内容同上。

五、论述题

1、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

答: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

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经济政治权力,谁就通过对教育方针、政策的颁布,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经费的分配,教育内容特别是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规定,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的任命聘用等,实现对教育领导权的控制。

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一个国家设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基本上是由政治制度决定的。

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一个国家的政治理念、意识形态、社会的伦理道德观,直接受到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学校教育所培养人才的政治、道德面貌同样反映了国家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国家的这种要求通过制定教育目的、规定政治思想教育的内容以及相应的考试或评价手段来实现。

④政治经济制度对学校的影响、制约,并不意味学校可以忽视自身的办学规律,更不是说学校要放弃学校教育任务直接为政治经济服务。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①教育为政治培养需要的人才。

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

任何一种政治经济制度,要想得到维持、巩固和发展,都需要接班人,而这些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教育来实现。

②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一个国家的民主间接取决于这个国家人民的文化程度、教育事业发展的程度越高,人的知识越丰富,就越能增强人民的权利意识,认识民主的价值,推崇民主的政策,推动政治的改革和进步。

③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学校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言论、教材、文章以及他们的行为,是宣传某种思想,形成某种舆论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又对一定政治经济的现实力量。

总之,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经济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这种影响随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作为促进社会进步的力量,变的越来越重要。

2、教育与生产力水平的关系。

答:

一方面经济发展为教育提供的条件越来越好,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重要。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004年填空题)社会经济、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培养的各种规格、类型的劳动力的数量,制约着教育普及的程度。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与该国的文盲率、入学率、义务教育普及的年限、高等教育发展的水平直接相关。

②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引起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分配结构的变革,与之相适应,教育结构也将随之出现变化。

否则,就会出现教育结构、比例失调的问题,或者教育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经济的要求,或者出现人才过剩的现象。

③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知识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促进人们的认识能力、思维水平的不断进步,促进学校的课程结构与内容不断发展更新。

世界各国许多的重大教育改革都是以课程改革、教学内容改革为核心的。

而每次重大的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都反映了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水平和新要求。

同样,学校的物质设备、教学实验仪器等都是一定的生产工具和科学核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2)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003年填空题)劳动力的质量和数量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教育担当再生产劳动力的重任。

劳动者基本劳动素质的优劣,技术人员科技文化水平的高低,管理人员管理能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所受到教育的程度和质量。

教育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②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

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知识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整理加工,可以使下一代更迅速、更易理解地掌握。

其次,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通过创造和发明新的科学技术发挥扩大科学技术再生产的功能。

高校成为科学研究的一个方面军,对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做出特别的贡献。

3、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答:

(1)科学技术驿教育的可能影响。

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动力作用。

教育事业是一项传统性很强的事业。

在历史上教育的某一形态一旦形成,很难改变,而科学却是活跃的革命性的。

科学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冲击教育的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