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自考突击资料.docx
《公共政策学自考突击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学自考突击资料.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政策学自考突击资料
简述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1.就行为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涉及一部分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公共性强的决策行为
2.就结果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政策
简述学习公共政策学的必要性或基本意义
我们学习和研究公共政策学,其必要性或者基本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是为了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
2.是为了教育群众理解公共政策,运用政策争取和保护自身的和公共的利益,以适当的方式向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力组织提出政策建议
3.是为了推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的研究工作具有公共政策研究的取向
简述公共政策的定义及其涵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这个定义所揭示的公共政策的涵有如下几点;
1.公共政策是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种特殊形态,它具有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般特征
2.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的活动方式或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的权力意志的表现-----它表征公共权力机关想干什么,为什么干,怎样干,不想干什么,为什么不想干。
3.公共政策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主导这一过程的基轴是公共权力机关与公民的关系,是前者能不能够以及可以在多大程度上聚合公民的愿望,意向和利益
4.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和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
5.公共政策是一种权威的价值分配方案
6.公共政策在形式上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1.政治性,权威性与强制性
2.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
3.应然与实然的统一
4.回应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
1)管制功能2)引导功能3)调控功能4)分配功能
试述公共政策学的定义及其涵
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地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这个定义揭示了公共政策学这一学科概念的如下涵:
1.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政策和执行的公共政策,也就是公共决策
2.这门学科具有准科学的特征。
它崇尚理性又不拒绝非理性思考,它强调定量分析又要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它注重经验的历史积累又要使用一切现代化手段。
强调运用科学方法,强调实证研究,既强调研究发现具有逻辑一致性又强调其可检验性,是这门学科在方法论上的重要特征
3.由于这门学科所涉及的对象围是与人类生活有关的全部领域,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涉及并需要各个学科的知识,所以在学科容上这门学科具有跨学科或者多学科交叉,渗透,综合的特征
4.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创造与权力运作相结合,是这门学科的又一显著特征
简述公共政策间接主体系统的基本功能
1.利益表达与利益综合
2.提出公共问题
3.影响公共政策制定
4.影响并改变政策环境
5.填补政策直接主体所无法达到的空间
简述政策制定系统的基本功能
1.认定政策问题
2.确认政策目标
3.组织政策方案的设计
4.主持审议备选方案并最终进行政策抉择
5.完成政策合法化程序并正式发布政策
简述政策方案的设计原则
政策方案的设计是政策制定过程中十分关键的一个步骤,要确保方案的质量,必须注意以下几项原则:
1)紧扣政策目标2)规划多重方案3)方案彼此独立4)方案要有创新5)方案切实可行
试述公共政策与法的异同
公共政策与法之同:
在法治国家,公共政策的制定须经过合法化这一环节,从而使政策获得法的形态,这就是政策与法常常具有同一文本和共同的形式特征的基本原因
1.在法治国家,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主体与法的制定和执行主体是相同的,即都是公共权力机关
2.政策与法都是国家意志(在本质上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表现,它们的权威性都源于国家合法地拥有强制力
3.法和政策都是调整人的行为亦即调整社会关系的准则,标准
4.在法治国家,法和政策的制定可以具有相同的程序
公共政策与法之异:
我们可以把公共政策分成两部分,获得法的形态者和未获得法的形态者
1.对于获得法的形态者来说,政策与法之异在于:
1,虽然法与政策具有同一文本,但是各自强调的重点不同,政策注重于按规则进行价值分配和资源配置;法则注重于纠察,校正价值分配和资源配置中有关各方违背既定规则的行为。
政策的执行者主要是政府(即国家行政机关);法的执行者主要是国家司法机关。
2,法的执行过程除刑事诉讼和违宪审查外,司法机关一般不主动地加以干预,但是,恰恰是在司法机关不主动行为的这个领域里,政府却主动地进行政策实施。
3,法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体;政策,就各项具体的政策而言,政策对象的权利和义务往往是不对称的,即一些群体有义务而无权利,而另一些群体则有权利而无义务。
4,法的适用必须力求统一,因此对法律适用来说,法律明文优于法律精神,不得偏离法律的明文成为公认的原则,政策执行则强调精神优于条文,实质重于形式。
5,虽然政策和法都具有强制性,但是政策执行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如果没有法律依据一般不直接运用强制力;法是由国家来保证其执行的最低限度的行为规,如果超限国家就要依法惩处。
不仅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而且往往直接运用国家强制力来执法。
6,政策和法都要求具有稳定性(即变动不能过于频繁)和连续性(即效力不能随意中断),但是二者相比较,政策更为灵活,能更快的应对客观形势的变动。
7,法和政策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都有广泛的干预。
但是二者相比较,政策干预的围更大,更深入
2.政策的第二部分---未获得得法的形态者,是政策构成中更活跃,数量更庞大,容更丰富,与社会现实联系更密切的一部分。
这一部分具有上述政策的全部物质和规定性,但是其文本不具有法的物质和规定性
简述决策过程化的含义及其容
决策或决策过程的化,是指保障公民和各种社会政治团体以及政策研究组织能够充分参与公共决策过程,保障政策容尽可能地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要求,在决策系统及其运行过程中形成的体制,程序和气氛。
就形式而言,决策过程的化主要包括:
1.在政策目标确立后,直接决策者要及时征求各部门,各地方的意见与建议,尤其要听取政策执行部门的意见
2.在征求意见时,力求广泛而全面。
除了听取政策执行部门的意见,还要通过听证会等各种制度化形式,征求广大群众的意见
3.在实际决策过程中,要有一个反复研究和拟订,修改政策方案的过程,最大限度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看法,完善决策
简述政策接续的意义
1.政策接续有利于保持政策的稳定
2.政策接续有利于政策变动的实现
3.政策接续有利于获得社会对政策的认同
试述实现政策接续的途径
1.要尽可能明确具体地界定政策目标。
现实中的政策多变或一种政策的朝三暮四,归根到底是政策主体的政策目标模糊,对政策调整缺乏政策目标的规,也就是政策接续能力差。
2.推行政策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把目标的明确具体,责任的认定与绩效的评估结合起来,能够大幅度地提高组织生产效率。
在政策过程中推行目标管理,不但能明晰政策目标,提高政策的导向性,还有利于保持政策目标的稳定和连续
3.加强政策过程评估,保证政策目标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要进行政策的过程评估,必须有明确具体的政策目标,从而在客观上为保持政策目标的连续和稳定奠定基础
4.政策目标的制度化和法制化。
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差的重要原因是政策目标因不同政策主体的价值取向不同或理解的差异而发生改变。
避免这一现象的对策是使政策目标制度化和法制化,使之不因政策主体的变化而变化,不因政策主体注意力的变化而变化
试述政策稳定的意义
政策稳定是一柄双刃剑,既有积极意义,又有消极意义。
从积极意义来讲,主要有:
1.政策稳定有利于国家与社会的稳定。
公共政策是政府实现其管理国家和社会的主要手段,也是联结政府和社会的基本纽带。
公共政策绩效是衡量政府管理效能和效率的制定和实施,规,调节和引导社会行为,实现社会控制和保障社会秩序
2.政策稳定有利于贯彻落实执政者或决策者的意志和决定,进而取得预期的成效
3.政策稳定有利于提高政策的可预见性,提高政策效果。
政策系统持续的稳定性和相应的可预见性,社会公众才能依据政策,通过理性的计算,形成合理预期,有效配置掌握的资源。
同时,持续,稳定的政策让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它会形成一种较为稳定的利益格局和社会规,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和冲突
4.政策稳定有利于降低政府的成本
5.
消极意义:
如果过分注重稳定的政策可能使其趋于保守,甚至导致政策僵化
简述公共政策执行的特点
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的具体实践过程,它具有如下特点:
1.目标的导向性2.容的务实性3.行为的能动性4.手段的权威性
简述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与本质
公共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
公共政策执行的本质是遵循政策指令所进行的变革,是将一种政策付诸实施的所有行动的总和
简述政策执行系统的基本功能
1.为政策方案的实施做好准备
2.有效实施政策方案
3.分析和总结执行情况
简述矫正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对策
1.加强公共政策执行的成本---收益分析
2.加强公共政策的认知力度
3.努力提高公共政策执行者的素质
4.加强公共政策执行的控制与监督
5.加强公共政策执行的制度创新
简述导致政策无效执行的因素
1.执行机制与执行者素质的缺陷,这是导致政策失灵的重要原因
2.利益群体或压力集团的影响
3.政策执行原则把握不好
4.政策执行环境的影响
5.目标群体的不配合或抵触
简述公共政策执行的作用
1.公共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
2.公共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质量的唯一环节
3.公共政策执行是制定后继政策的基本依据
高效的政策执行力必须具备的要素有哪些
1.必须具备较高的政策执行能力,对政策容和精神能够准确的把握,领会,并且能有效调度,使用和配置政策执行相关资源,行动迅速有力
2.必须具备较好的成效力,政策执行必须产生较好的效果
简述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则与机制
1.有效执行的原则:
1)忠实原则2)原则3)法治原则4)创新原则
2.有效执行的机制:
1)公共政策信息沟通机制
2)公共政策的公民参与机制
3)公共政策的激励,责任与监督机制
简述下级行政人员的执行行为的作用
1.下级行政人员的执行行为是政策执行的主体行为
2.下级行政人员的执行行为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保证
3.下级行政人员的执行行为是塑造政府形象的重要途径
简述社会团体,公民社会对公共政策的作用
1.政策信息沟通
2.影响并制约公共决策
3.稳定公共政策秩序
4.角色替代
试述公民参与并影响公共政策的途径
1.以国家主权者的身份,采取全民公决的方式,决定某些重大的政策问题,直接行使个人权利
2.通过直接投票或代议的形式,选择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或推举代表参与政策过程,使政策发生实质性变化,间接行使个人权利
3.使用各种威胁和抗拒的方式或者反对某项政策的出台,迫使政府修改或废止这一政策;或表达制定新政策的要求,迫使政府将问题提上决策议程
4.通过参加政治党派或利益集团,借助团体的力量影响政策过程
5.通过制造社会舆论或多方游说等手段,提出政策诉求,影响政策制定
6.采取消极抵抗或不合作的态度,使政策过程扭曲,以此影响政策结果
7.以个人的知识活动为政策制定提供实证依据或理论指导;或以个人的社会活动对政策产生实质性影响
简述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
1.关联性与公共性2.客观性与主观性3.历史性与动态性
简述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因
1.利益刚性的限制
2.现行政策的制约
3.公共意志的趋中
4.变革成本的约束
5.人类理性的局限
6.社会稳定的需要
简述公共政策变动的原因
1.决策者的变动
2.政策环境的变化
3.政策资源的限制
4.政策的失效或低效
5.政策的合法性受到置疑
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涵
1.客观的事实或问题情境
2.问题的察觉
3.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
4.团体或组织活动
5.政府或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
试述问题认定的步骤
问题的认定,界定或形式,也是问题构建的过程。
问题构建往往需要构建者能运用创造性的判断力和洞察力。
邓恩把问题认定分为四个相互衔接的步骤:
问题搜索,问题决定,问题详述与问题感知,并不断地从元问题到实质问题,正规问题和问题情势进行逐步深入,具体的构建或界定。
帕顿和沙维奇把问题认定划分为以下七个步骤:
1,对拟认定的问题进行初步观察2,勾勒出该问题的边界的轮廓3,搜寻事实依据4,列举目的和目标5,明确政策封套6,匡算政策相关者潜在的成本7,再次审视对该问题的表述
试述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的作用
1.作为辅助决策的咨询机构,向决策者提供政策建议,为社会各界提供沟通信息,集中意见并进行表达的系统功能
2.作为政策学知识的应用者和创造者,政策研究组织提供新的观念,理论和方法,探寻社会发展的方向,推动决策者的思想与知识更新
3.作为评估性机构,政策研究组织提供有关政策实践的信息,并从中不断地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改进政策的实施程序和工具,起着一种诊断社会机能和运行状态的作用
4.作为人才成长,储备的机构,政策研究组织源源不断地向政府输送高质量的官员和专家。
政策研究组织是知识精英荟萃之地,其存在和发展表现了知识界以其智力资源干预和介入社会政治生活的追求
5.作为思想和知识传播机构,政策研究组织通过传播其思想和观点,对公众进行政策教育,使大众对公共政策有更全面,系统的了解
简述个案研究的步骤
1.明确个案研究的目的和容
2.制定研究计划
3.实施个案研究(如收集资料,访谈,观察,测量等)
4.整理分析材料,形成结论
5.起草研究报告
简述公共政策的抉择原则
1.尊重科学分析的价值
2.考虑各方利益的平衡
3.发挥决策者的能力作用
4.遵照有关程序的规定
简述公共政策终结的含义及作用
公共政策终结就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审慎的评估后,通过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者无效的政策,政策功能,政策计划或政策组织的一种行为。
作用有:
1.政策终结有利于节省政策资源
2.政策终结有利于提高政策绩效
3.政策终结有利于促进政策优化
简述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
1)实事2)面向未来3)系统协调4)明确具体5)伦理考量
简述实现公共政策终结的策略
1.重视说服工作,消除抵触情绪
2.注意因势利导,营造有利气氛
3.公开评估结果,争取支持力量
4.废旧立新并举,缓和终结压力
5.通过试探试点,避免矛盾激化
6.终结必要的部分,减少终结代价
试述公共政策评估的目的
在现实生活中,公共政策评估的积极目的与消极目的之分。
积极目的有:
1.发现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偏差,为备选方案确定优先顺序提供依据
2.通过政策评估活动明确政策的可行性程度,得出继续执行政策或停止执行政策的判断
3.依据评估结果,改善政策执行程序与技术
4.不同的政策会有不同的经济效果,社会效果与政治效果,这就需要通过评估活动,分清多项政策的轻重缓急,对政策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为下次政策制定,执行和调整过程准备一定的有利条件
消极目的有:
1.炫耀工作业绩,为本级政府或相关政府部门歌功颂德,追求个人职位的升迁。
2.夸大工作难度,要求追加政策活动预算,增加工作机构和人员
3.规避责任。
政府官员利用政策评估的结果,指出其不实施某项政策或实施某项政策的理由,规避应负的责任
4.批评政策以达到改变政策的目的,利用政策评估的某些结论,批评现行政策的不足,为要求政策调整提供口实
试述公共政策评估的标准
评估标准是衡量有关政策的利弊优劣的指标或准则。
政策评估是建立在事实标准,技术标准和价值标准基础之上的一项活动。
事实标准能够用数量值,比率关系,统计结果等手段来反映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存在状况。
技术标准是以技术手段,技术规和技术工具为手段来服务整个政策评估活动,使评估活动建立在科学,客观与可信的基础之上。
价值标准反映评估主体在评估活动中的倾向性准则和原则,建立在一定国家特定的历史与现实,伦理与文化,社会和经济价值取向的基础之上。
1.事实标准:
1)政策效率。
政策效率是指政策的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
2)政策效益。
政策效益是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程度
3)政策影响。
政策影响是指政策产出所引起的人们在行为和态度方面的实际变化
4)回应性。
回应性就是政策结果满足人们需求,价值与机会的有效程度
2.技术标准:
1)多样化2)系统化3)数量化
3.价值标准: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社会公正
3)社会可持续发展
试述质化政策评估的程序
1.首先认定承受政策风险的利益相关者。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必然涉及或多或少的利益相关者,有些人是政策执行以后的受益者,有些人则上政策执行以后的利益受损者
2.界定出政策利益相关者的政策认知,尤其是其利益诉求。
对待政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应该采用开放性的,不存在任何偏见的态度
3.营造质化评估的网络与方法。
采取人性关怀与社会互动相结合的方式,在人性关怀方面,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特别关心那些承受政策风险的利益相关者的政策诉求。
在社会互动方面,要充分发挥各种社会力量的作用,化解各种政策风险
4.寻找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平衡点。
在了解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关心与政策主的过程中寻求共识。
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可能有各种不同的利益诉求,各种不同的对于公共政策问题的关心以及各种不同的政策主。
政策评估者必须找出各种利益诉求的本质所在,设法建构出具有共识性的项目,以作为评估政策诉求之参考。
或者说,找出各种利益诉求的“最大公约数”,使得各方面的利益诉求能够达成平衡并逐渐趋向共识达成
5.对于没有达成共识的政策诉求设定一个妥协的日程表。
在建构共识过程中,总是会有一些政策诉求无法达成共识,对于这类无法达成共识的政策诉求可以考虑妥协,设定一个进行谈判与妥协的日程表
6.尽可能更多地采集与妥协议程相关的信息
7.建立利益相关者的政策论坛。
提供一个可以让利益相关者自由讨论的公共平台,目的在于尽可能全面了解各种利益诉求
8.将已经达成妥协和共识的政策诉求形成报告。
如果各方面对于某些政策诉求已经达成共识,应该做出报告调整相关政策并加以执行
9.将尚未达成共识的各种政策诉求按照上述顺序重新建构一次,直到满足大多数人的政策诉求为止
简述公共政策评估的作用
1.政策评估是获取政策运行可靠和有效信息的重要手段
2.政策评估是进行政策调整,提出政策建议的重要依据
3.政策评估是检验政策结果的必要途径
4.政策评估是重新配置政策工具和政策资源的基本前提
5.政策评估是构建良好公共关系的有效策略
6.政策评估是管理科学化和化的必要保证
试述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因素
1.政策信息,资料。
准确的政策信息资源是高质量评估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对政策评估而言,最基础的应该是掌握相关的政策信息和资料
2.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
不论是在政策评估的计划阶段,还是在政策评估的实施阶段,都需要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对评估的意义和作用有清楚的认识,能够认识到评估活动对本次政策过程和下次政策过程都有总结经验教训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政策认同度,维护政府的权威。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往往认为评估活动可有可无,对政策评估活动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严重的会进行干扰和抵制。
当然,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不配合的重要因素之一可能与自身利益有关,对于那些做出错误决策或者那些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犯了重大错误的机构和人员来说,他们就有可能竭力抵制政策评估或使评估活动半途而废
3.政策目标。
政策目标是评估政策的依据和前提
4.政策的沉淀成本
5.政策评估方式,方法和规。
科学的评估应该是多种评估方法的互相协调,按需适时运用
试述政策分析的原则
1.化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协调性原则。
协调性原则即根据政策大系统总任务,总目标的要求,使各子系统相互协同配合,并以各个子系统局部最优化为基础,通过调节控制,实现大系统的最优化
4.多样性原则
5.分合原则。
该原则要求政策研究者和研究组织在对政策系统做到整体把握的前提下,实现对其科学的分解和整合
6.预测性原则。
制定政策是对公共部门的未来行为所作的一种预先分析与选择,具有明显的预测性。
很多学者认为预测是政策制定的灵魂
在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进行公共政策分析时,需做到哪些
1.明确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在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2.明确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3.明确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
试述政策分析的意义
总体上看,政策分析的意义在于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拟订政策方案,建立评估标准,依据这些标准权衡政策方案的利弊得失,设计执行计划,并对政策执行进行评估,以避免或减少政策过程中的消极状况和结果。
其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整合性与科际性的分析,发现问题的要害和症结所在
2.帮助决策者减少决策失误
3.改善公共部门在决策上的低效状况
4.增强决策的预期性和取向性。
政策分析职业伦理的基本容有哪些
1.道德品质要求
2.行为规要求
3.价值判断要求
试述政策分析师应具备的素质
叶海卡.德洛尔认为,政策分析师应该具备六个方面的素质:
1.政策分析师应当具有政治头脑,他们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公共决策的政治方面,关注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在政治可行性方面争取支持,调节冲突目标,承认价值的多元性
2.政策分析师应当具有总体观念,而不仅仅把决策当做资源的分配,在思考问题时应突破资源分配的概念框架
3.政策分析师应当致力于创新,不拘泥于已有方案的比较研究,而是本着革新的精神,致力于创造政策备选方案
4.政策分析师应当具有洞察力,要重视对政策容和实质的分析,而不是把精力放在外在的形式和技术方法上。
政策分析师应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和直觉的洞察力,把系统的观念纳入到分析中,善于在多领域和多角度的交流学习中,构建行之有效的政策模型
5.政策分析师应当着眼于未来,要有未来学家的胸怀和眼光,立足现实,放眼未来,用社会科学理论和经验方法来预测备选方案可能发生的种种状况,并且把未来因素纳入当前的政策分析中
6.政策分析师应当具有弹性的思维
简述政策网络的主要特征
1.政策网络是现代社会里,由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第三部门等多元,异质的参与主体组成的包括政府官员,行政人员,国会议员,专家学者,利益团体,大众媒体等与某项特定政策有关的利益相关者,他们围绕政策过程进行互动而形成一种组织结构,这种结构的紧密程度并不一致,从松散的议题网络到关系密切的政策社群,形成一个广泛的类型谱系
2.政策网络的多元主体之间在资源等方面相互依赖,在特定的政策领域进行合作,以协调利益,实现共赢
3.政策网络的规模和边界并不是由正式的制度决定的,而是政策行为者对功能和结构认知的结果
简述政策网络形成的原因
从决策参与主体的相互依赖来说,政策网络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交流信息和意见的需要
2.交换资源的需要
3.结盟的需要
4.追逐权力的需要
5.协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