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放大电路基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157616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放大电路基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第五章放大电路基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第五章放大电路基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第五章放大电路基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第五章放大电路基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章放大电路基础.docx

《第五章放大电路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放大电路基础.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章放大电路基础.docx

第五章放大电路基础

第五章放大电路基础

利用电子器件把微弱的电信号(电压、电流、功率)增强到所需值的电路称为放大电路,它在实践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无论日常使用的收音机、扩音器或者精密的测量仪器和复杂的自动控制系统,其中都有各种各样的放大电路。

所谓放大表面看来是将信号的幅度由小增大,但是放大的本质是实现能量的控制。

由于输入信号的能量过于微弱,因此需要另外提供一个能源,由能量较小的输入信号控制这个能源,使之输出较大的能量,然后推动负载。

§5-1单管放大电路

简单的收音机框图如图5-1-1所示,天线接收给输入电路的信号是非常微弱的,不足以推动负载,必须经过放大电路才能驱动扬声器。

图5-1-1简单的收音机框图

一、固定偏置放大电路

1.电路的组成

用三极管组成放大器时,根据公共端(电路中各点电位的参考点)的不同,有三种连接方法,即共射极电路、共集电极电路和共基极电路。

图5-1-1所示为应用最广的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

图中ui为要放大的输入交流信号,RL为负载电阻,它不一定是一个实际的电阻器,可能表示某种用电设备,如仪表、扬声器或者下一级放大电路。

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见表5-1-1。

图5—1—1固定偏置放大电路

表5-1-1固定偏置放大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

元件

名称

主要作用

v

三极管

具有电流放大作用,可以将微小的基极电流转换成较大的集电极电流,它是放大器的核心。

VCC

直流电源

一是为电路提供能源;二是为电路提供工作电压。

RB

基极电阻

为电路提供静态偏流IBQ,RB的阻值一般是几十千欧至几百千欧之间。

RC

集电极电阻

将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变换成电压放大作用。

RC的取值一般是几千欧至几十千欧之间。

C1、C2

耦合电容

1、隔直流,使三极管中的直流电流不影响输入端之前的信号源,也不影响输出端之后的负载。

2、通交流,当C1、C2的电容量足够大时,它们对交流信号呈现的容抗很小,可近似看做短路,这样可使交流信号顺利地通过。

C1、C2选用容量一般为几微法至几十微法的电解电容。

2.工作原理

在没有信号输入时,放大电路中三极管各电极电压、电流均为直流。

当有信号输入时,电路中两个电源(直流电源和信号源)共同作用,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是两个电源单独作时产生的电压、电流的叠加量(即直流分量与交流分量的叠加)。

为了清楚地表示不同的物理量,本书将电路中出现的有关电量的符号列举出来,如表5-1-2所示。

表5-1-2电压、电流符号的规定

物理量

表示符号

直流量

用大写字母带大写下标。

如:

IB、IC、IE、UBE、UCE

交流量

用小写字母带小写下标。

如:

ib、ic、ie、ube、uce、ui、uo

交直流叠加量

用小写字母带大写下标。

如:

iB、iC、iE、uBE、uCE

交流分量的有效值

用大写字母带小写下标。

如:

Ib、Ic、Ie、Ube、Uce

(1)静态工作点的设置

所谓静态指的是放大器在没有交流信号输入(即ui=0)时的工作状态。

这时三极管的基极电流IB、集电极电流IC、基极与发射极间的电压UBE和集电极与发射极间的电压UCE的值叫静态值。

这些静态值分别在输入、输出特性曲线上对应着一点Q,如图5-1-2所示,称为静态工作点,或简称Q点。

由于UBE基本是恒定的,所以在讨论静态工作点时主要考虑IB、IC和UCE三个量,并分别用IBQ、ICQ和UCEQ表示。

(a)输入特性曲线上的Q点(b)输出特性曲线上的Q点

图5-1-2静态工作点

若不接基极偏置电阻,即三极管发射结无偏置电压,这时,偏置电流IBQ=0,ICQ=0,静态工作点在坐标原点,如图5-1-3所示。

当ui为正半周时,三极管发射结正向偏置,由于三极管的输入特性曲线存在死区,所以只有当输入信号电压超过死区电压时,三极管才能导通,产生基极电流iB;当ui为负半周时,发射结反向偏置,三极管截止,iB=0。

图5-1-3未设静态工作点时ui和iB波形图5-1-4具有合适静态工作点时ui和iB波形

接上基极电阻,若设置了合适的静态工作点,如图5-1-4所示中的Q点,当输入信号电压ui后,ui与静态时基极与发射极间的电压UBEQ叠加在一起加在发射结两端,若发射结两端电压始终大于三极管的死区电压,那么在输入电压的整个周期内三极管始终处于导通状态,即随输入电压ui的变化均有基极电流,这样,使放大器能不失真地把输入信号进行放大。

一个放大器必须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才能不失真地放大交流信号。

(2)动态工作情况

当放大电路输入交流信号,即ui≠0时,称为动态。

这里所加的ui为低频小信号,在此段范围内电压与电流近似成线性关系,也就是三极管工作在线性区。

放大电路中的电压、电流波形如图5—1—5所示。

图5—1—5放大电路的电压、电流波形图

三极管基极与发射极电压瞬时值uBE=UBEQ+ui,其中UBEQ为直流分量(也就是静态工作点的数值),ui为交流分量。

基极电流也包括直流分量和交流分量两部分,即iB=IBQ+ib

这将引起集电极电流相应的变化,即iC=ICQ+ic

为了便于分析,假设放大电路为空载,则三极管集电极与发射极间总电压

uCE=Vcc-iCRc

=Vcc-(ICQ+ic)Rc

=Vcc-ICQRc-icRc

=UCEQ-icRc

同样也是直流分量和交流分量两部分合成。

由于耦合电容C2起隔直流通交流作用,在放大电路的输出端,直流分量UCEQ被隔断,放大电路只输出交流分量,即

uo=-icRc

只要Rc足够大,输出信号电压uo幅度就可以大于输入信号ui的幅度,实现放大的功能。

式中负号表明uo与ic反相,由于ib、ic都与ui同相,所以uo与ui是反相关系。

在单级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中,输出电压uo与输入电压ui频率相同,波形相似,幅度得到放大,而它们的相位相反。

3.固定偏置放大电路的估算

(1)静态工作点的估算

1)直流通路

通常把放大电路中只允许直流电流通过的路径称为直流通路。

直流通路的画法原则:

放大电路中的电容可以视为开路,电感可以视为短路。

按照图5—1—1所示的放大电路,画出的直流通路如图5—1—6所示。

图5—1—6固定偏置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

2)静态工作点的估算

由直流通路图5—1—6可推导出有关近似估算静态工作点的公式:

IBQ=

IBQ=βIBQ

UCEQ=Vcc-ICQRc

(2)交流电路的估算

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电压放大倍数均反映的是电路中交流分量的关系,为了方便计算,先画出交流通路,再来进行分析。

1)交流通路

把交流信号流通的路径称为交流通路。

交流通路的画法原则:

小容抗的电容以及内阻很小的电源,忽略其交流压降,都可以视为短路。

按照图5—1—1所示的放大电路,画出如图5—1—7所示的交流通路。

图5—1—7固定偏置放大电路的交流通路

2)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Ri和输出电阻Ro

当有合适静态工作点时,若输入为低频小信号,三极管基极b和发射极e间用线性电阻rbe来等效,集电极c和发射极e间可等效为一恒流源,恒流源的电流大小为βib,方向与集电极电流ic的方向相同。

若用三极管等效参数置换交流通路中的三极管可得如图5-1-8(c)所示的等

效电路。

从放大电路输入端看进去的交流等效电阻(不包括信号源的等效内阻),称为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用Ri表示,从放大电路的输出端看进去的交流等效电阻(不包括负载)称为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用Ro表示,如图5-1-8(c)所示。

 (a)电路图(b)交流通路(c)等效电路

图5-1-8放大电路的等效电路

由图5-1-8(c)所示的等效电路可看出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

Ri=RB∥rbe

其中“//”表示RB与rbe是并联关系。

因为RB>>rbe

所以Ri≈rbe

其中,rbe=300(1+β)

Ω

一般情况下,rbe为1kΩ左右。

对信号源来说,放大器是其负载,输入电阻Ri表示信号源的负载电阻。

等效电路如图5-1-9所示。

一般情况下,希望放大器的输入电阻尽可能大些,这样,向信号源(或前一级电路)汲取的电流小,有利于减轻信号源的负担,使送到放大器输入端的信号电压越大。

但从上式可以看出,共射极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是比较小的。

图5-1-9放大器的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对负载来说,放大器又相当于一个具有内阻的信号源,这个内阻就是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

从等效电路图5-1-8(c)可看出,RC是等效电流源的内阻,所以

Ro≈RC

对负载来说,放大器是向负载提供信号的信号源,放大器的输出电阻Ro是信号源的内阻,如图5-1-9所示。

当负载发生变化时,输出电压发生相应的变化,放大器的带负载能力差。

因此,为了提高放大器的带载能力,应设法降低放大器的输出电阻。

但从上述结果可知,共射极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是比较大的。

3)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Au

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是指输出电压uo与输入电压ui的比值。

即Au=

由图5-1-8(c)可看出

输入信号电压:

ui=ibrbe

输出信号电压:

uo=-icRL'=-βibRL'

式中RL'=RC//RL为放大器的等效负载电阻

则Au=

=-β

当放大电路不带负载(即空载)时,即放大电路空载时的电压放大倍数为

Au=-β

二、分压式射极偏置放大电路

静态工作点的稳定不仅关系到波形失真,而且对电压放大倍数也有重要影响,在影响工作点不稳定的因素中,温度是主要因素。

温度每升高10℃,ICBO约增加一倍;温度每升高1℃,β值约增大0.5%~1%。

从而使特性曲线上移,输出特性曲线间距加宽,Q点上移,IC增加,可能使静态工作点由正常的Q点移到接近饱和区的Q1点,致使放大器无法正常工作,如图5—1—10。

图5—1—10三极管在不同温度时的输出特性曲线

要想使ICQ基本稳定不变,就要求在温度升高时,电路能自动地适当减小基极电流IBQ。

采用分压式射极偏置电路,在温度变化时,可使静态工作点保持稳定。

1.分压式射极偏置放大电路的结构特点

分压式射极偏置放大电路如图5-1-11(a)所示,与前面介绍的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区别在于:

三极管基极接了两个分压电阻RB1和RB2,发射极串联了电阻RE和电容器CE。

(a)分压式射极偏置放大电路(b)直流通路(c)交流通路

图5-1-11分压式射极偏置放大电路

2.稳定静态工作点原理

(1)利用上偏置电阻RB1和下偏置电阻RB2组成串联分压器,为基极提供稳定的静态工作电压UBQ。

直流通路如图5—1—11(b)所示,适当选择参数,使电路满足:

I1≈I2>>IBQ,UBQ>>UBEQ

 

那么RB1和RB2可看作串联,对电源Vcc的分压为:

VBQ=

VCC

由此可见,VBQ只取决于VCC、RB1和RB2,它们都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VBQ将稳定不变。

(2)利用发射极电阻RE,自动使静态电流IEQ稳定不变。

从物理过程来看,如温度升高,Q点上移,ICQ(或IEQ)将增加,而UBQ是由电阻RB1、RB2分压固定的,IEQ的增加将使外加于三极管的UBEQ=UBQ-IEQRE减小,从而使IBQ自动减小,结果限制了ICQ的增加,使ICQ基本恒定。

以上变化过程可表示为

温度升高(t↑)→ICQ↑→IEQ↑→UBEQ=(UBQ-IEQRE)↓→IBQ↓ 

ICQ↓

3.分压式射极偏置放大电路的估算

(1)静态工作点的估算

VBQ=

VCC

ICQ≈IEQ=

IBQ=

VCEQ=VCC-ICQRC-IEQRE

(2)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电压放大倍数的估算

图5-1-11(c)所示为分压式偏置电路的交流通路,交流通路与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交流通路相似,等效电路也相似,其中RB=RB1//RB2。

所以,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电压放大倍数的估算公式完全相同。

 

三、射极输出器

1.电路的组成

(a)射极输出器(b)直流通路(C)交流通路

图5—1—12射极输出器

电路如图5—1—12所示,图5—1—12(a)所示为其直流通路和合上开关S时的交流通路。

设基极电阻Rb与电位器RP'串联后的等效电阻为Rb'。

由图可知,输入信号是从三极管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输入,从发射极与集电极之间输出。

集电极为输入与输出电路的公共端,故称共集放大电路。

由于信号从发射极输出,所以又称为射极输出器。

2.电路的分析

(1)静态工作点的估算

IBQ=

ICQ=βIBQ

UCEQ=Vcc-IEQRE≈Vcc-ICQRE

(2)动态分析

1)电压放大倍数

Au=

=

≈1

射极输出器的电压放大倍数小于1,且接近于1。

其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相位相同。

2)输入电阻

Ri≈RB∥{rbe+(1+β)(RE∥RL)}

射极输出器的输入电阻大。

3)输出电阻

Ro≈RE∥

射极输出器的输出电阻小。

(3)射极输出器的应用

射极输出器具有电压跟随作用和输入电阻大、输出电阻小的特点,且有一定的电流和功率放大作用,因而无论是在分立元件多级放大电路还是在集成电路中,它都有十分广泛的作用。

1)用作输入级:

因其输入电阻大,可以减轻信号源的负担。

2)用作输出级:

因其输出电阻小,可以提高带负载的能力。

3)用在两级共射放大电路之间作为隔离级(或简称为缓冲级):

因其输入电阻大,对前级影响小;因其输出电阻小,对后级的影响也小。

所以可以有效地提高总的电压放大倍数。

单管收音机

单管收音机如图5-1-13所示,只靠天线接收下来的微弱信号经二极管检波后推动耳机发出声音,耳机放出的声音很轻,而且只能收听本地强力电台的广播,如果经过晶体三极管放大,再去推动耳机,声音就会大得多,而且还能收听到较远电台的广播。

图5-1-13单管收音机

 

实验单管放大电路的测试

一、实验目的

1.深入理解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2.学会单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量,进一步理解电路元件参数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以及调整静态工作点的方法。

3.理解合理设置静态工作点的意义,观察静态工作点变化导致的波形失真。

4.学会测量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幅值。

5.学会毫伏表、示波器及信号发生器的使用。

二、实验器材

1.低频信号发生器一台

2.示波器一台

3.直流稳压电源一台

4.毫伏表

5.万用表一块

6.单管放大电路的实验电路板一块

7.电阻2KΩ、5.1KΩ、10KΩ、100KΩ、1MΩ各一个。

三、实验步骤

1.测量并计算静态工作点

按图5-1-13接线。

图5-1-13 

 

将输入端对地短路,调节电位器RP2,使VC=4伏左右,测量VC、VE、VB及Vb1的数值,计算IB、IC,并将测量值和计算值填入表5-1-3中。

表5-1-3

调整Rb2

测量

计算

VC(V)

VE(V)

VB(V)

Vb1(V)

IC(mA)

IB(A)

 

 

 

 

 

 

 

2.观察负载变化对放大倍数的影响

负载电阻分别取RL=2KΩ、RL=5.1K和RL=∞,输入f=1KHz的正弦信号,幅度以保证输出波形不失真为准。

测量Vi和V0,计算电压放大倍数:

Av=Vo/V1,填入表5-1-4中。

表5-1-4

RL()

Vi(mV)

VO(V)

Av

2K

 

 

 

5.1K

 

 

 

 

 

 

 

3.观察集电极电阻变化对放大倍数的影响

取RL=5.1K,按下表改变RC,输入f=1KHz的正弦信号,幅度以保证输出波形不失真为准。

测量Vi和V0,计算电压放大倍数:

Av=Vo/V1,填入表5-1-5中。

表5-1-5

RC()

Vi(mV)

VO(V)

AV

3K

 

 

 

2K

 

 

 

 

4.观察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输出波形的影响

输入信号不变,用示波器观察正常工作时输入、输出电压的波形及相位关系,并描画下来。

逐渐减小RP2的阻值,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在输出电压波形出现明显失真时,把失真的波形描画下来,并说明是哪种失真。

(如果RP2=0Ω后,仍不出现失真,可以加大输入信号Vi,或将Rb1由100KΩ改为10KΩ,直到出现明显失真波形。

逐渐增大RP2的阻值,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在输出电压波形出现明显失真时,把失真波形描画下来,并说明是哪种失真。

如果RP2=1M后,仍不出现失真,可以加大输入信号Vi,直到出现明显失真波形。

将观察结果分别填入表5-1-6中。

表5-1-6

阻值

波形

何种失真

正常

 

 

RP2

减小

 

 

RP2

增大

 

 

调节RP2使输出电压波形不失真且幅值为最大(这时的电压放大倍数最大),测量此时的静态工作点VC、VB、Vb1和输出电压VO。

将测量结果分别填入表5-1-7中。

表5-1-7

Vb1(V)

VC(V)

VB(V)

VO(V)

 

 

 

 

 

五、实验报告

1.整理实验数据,填入表5-1-7中,并按要求进行计算。

2.总结电路参数变化对静态工作点和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

3.讨论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输出波形的影响。

 

§5-2负反馈放大电路

高层住宅的自来水必须再次增压才能送到高层住户的家里,楼层越高,需要增加的压力也越大。

同样,在实际应用中,一个微弱的信号可能要放大几千倍或几万倍甚至更大,仅靠单级放大器往往是不够的,通常需要把若干级放大器连接起来,将信号进行逐级放大,如图5-2-1所示。

为了稳定电路的静态工作点,改善放大器的性能,可以引入负反馈。

图5-2-1多级放大电路的组成

一、多级放大电路

1.耦合形式

各级放大器之间的连接方式,叫做“耦合”。

放大电路的级间耦合必须要保证信号的传输,且保证各级的静态工作点正确。

放大器级与级之间的耦合方式主要有阻容耦合、变压器耦合、直接耦合和光电耦合等四种,如表5-2-2所示。

实际使用中,人们将按照不同电路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级间耦合方式。

表5-2-1四种级间耦合方式

耦合方式

应用电路

特点

应用

阻容耦合

(1)用一只容量足够大的耦合电容进行连接,传递交流信号。

(2)前、后级放大器之间的直流电路被隔离,静态工作点彼此独立,互不影响。

它的低频特性不很好,不能用于直流放大器中。

一般应用在低频电压放大电路中。

变压器耦合

 

(1)通过变压器进行连接,将前级输出的交流信号通过变压器耦合到后级。

(2)电路中的耦合变压器还有阻抗变换作用,这有利于提高放大器的输出功率。

(3)能够隔离前、后级的直流联系。

所以,各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彼此独立,互不影响。

由于变压器体积大,低频特性差,又无法集成,因此一般应用于高频调谐放大器或功率放大器中。

直接耦合

 

(1)无耦合元器件,信号通过导线直接传递,可放大缓慢的直流信号。

(2)直流放大器必须采用这种耦合方式。

(3)前、后级的静态工作点互相影响,给电路的设计和调试增加了难度。

直接耦合便于电路的集成化,因此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中。

光电耦合

(1)以光电耦合器为媒介来实现电信号的耦合和传输。

(3)光电耦合既可传输交流信号又可传输直流信号,而且抗干扰能力强,易于集成化。

广泛应用在集成电路中

2.多级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和输入输出电阻

从多级放大电路的方框图图5—2—2可知,前级放大电路就是后级的信号源,它的输出电阻就是信号源的内阻,而后级放大电路就是前级的负载,它的输入电阻就是信号源的负载电阻。

若多级放大电路一共有n级,各级的电压放大倍数分别为Av1、Av2……Avn,那么它的总电压放大倍数应当是Av=Av1×Av2……Avn

多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就是第一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即Ri=Ri1

多级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就是最后一级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即Ro=Ron

图5—2—2多级放大电路的方框图

二、反馈的概念

1.反馈的定义

将电路的输出量(电压或电流)的部分或全部,通过一定的电路,以一定的方式回送到输入端并与输入信号(电压或电流)比较,从而进一步影响放大器输出的过程称为反馈,反馈示意图如图5-2-3所示,将输出量回送到输入端的电路称为反馈电路。

图5-2-3反馈示意图

2.反馈的分类

(1)正反馈和负反馈

正反馈:

增强放大电路净输入量变化趋势的反馈。

负反馈:

削弱放大电路净输入量变化趋势的反馈。

放大电路中采用负反馈,正反馈多用于振荡电路中。

采用瞬时极性法判断:

1)先假设输入信号在某一瞬间对地极性为“+”。

2)从输入端到输出端,依次标出放大电路各点的瞬时极性。

3)根据反馈信号的极性,再与输入信号进行比较,最后确定反馈极性。

假设加到三极管基极的输入信号瞬时极性为“+”,若送回基极的反馈信号瞬时极性为“—”,为负反馈;反之,则为正反馈。

若送到发射极的反馈信号瞬时极性为“+”,为负反馈;反之,则为正反馈,如图5—2—4所示。

(a)反馈加到基极(b)反馈加到发射极

图5—2—4判别反馈极性示意图

发射极输出信号与基极输入信号的瞬时极性相同,集电极输出信号与基极输入信号的瞬时极性相反;电阻、电容等元件对瞬时极性没有影响。

(2)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

电压反馈的反馈信号取自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电流反馈的反馈信号取自放大电路的输出电流。

如图5—2—5所示,电压反馈的取样环节与放大电路的输出端并联,电流反馈的取样环节与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串联。

采用输出短路法判断:

将负载短路,使输出电压为零,若反馈信号也为零,则为电压反馈,否则便是电流反馈。

图5—2—5反馈信号在输出端的取样方式

(3)串联反馈与并联反馈

串联反馈的反馈信号在输入端是与信号源串联,并联反馈的反馈信号在输入端是与信号源并联。

如图5—2—6所示。

在串联反馈中,反馈信号以电压形式出现,净输入电压ui'=ui-uf;在并联反馈中,反馈信号以电流形式出现,净输入电流ii'=ii-if。

采用输入端短路法判断:

将输入端短路,如反馈信号同时被短路,即净输入信号为零,则为并联反馈;否则为串联反馈。

也可以从反馈电路在输入端的连接方式来判别,若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分别从不同端引入,为串联反馈;若二者从同一端引入则为并联反馈。

图5—2—6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的连接

(4)直流反馈与交流反馈

直流反馈是指反馈量中只含有直流量的反馈。

同理,交流反馈的反馈量中只含有交流量。

图5—2—7所示的负反馈多级放大电路中,第一级放大电路V1管的发射极电阻R5接有交流旁路电容C2,则R5只对直流量有反馈作用,而对交流量没有反馈作用,即R5所引入的是直流反馈。

如果去掉交流旁路电容C2,则R5所引入的就是交、直流反馈了。

图5—2—7负反馈多级放大电路

三、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直流负反馈的作用主要是稳定静态工作点,交流负反馈可以改善放大电路的动态特性。

1.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

引入负反馈使放大倍数的稳定性提高了,但放大倍数下降了。

2.减小非线性失真

如图5-2-7所示,由于晶体管是非线性元件,如果一个无负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