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157311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11 大小:1.7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章绪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第1章绪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第1章绪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第1章绪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第1章绪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章绪论.docx

《第1章绪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章绪论.docx(1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章绪论.docx

第1章绪论

*第1章绪论

1.1

1.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研究背景

经济增长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问题,因为它对一个国

家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但是,无论从世界范围内来

看,还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一直存在,而且在

某些特定的区域内这种不平衡的程度表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

自从亚当·斯密

(1776)在他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就提出了一个问

题(为什么一些国家的经济比另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更为成功?

)之后,各国相

关领域的学者们对类似问题的研究与探索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上个世纪的诺贝尔

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卢卡斯(1998)也曾指出:

“当你一旦开始关注有关经

济增长的问题,就很难对其他问题再产生兴趣”。

毫无疑问,在当前世界经济一

体化程度和趋势越来越深的大背景下,各国学者们对区域经济增长问题将在不同

方面、各个角度将持续展开更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来讲,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商业模式

升级和相关制度的口益完善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但是,要使以上这些要素

都达到一个较高、合理的水平,这其中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力资本存量是最为关

键的基础。

最近一个世纪,从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进程来看,物质基础的相对贫

乏并不能必然阻碍一个国家成为经济强国(二战之后口本的经济发展历史是最为

典型的例子),而一个地区或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取决于该地区内物质资

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存量综合作用的结果①。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19_54

认为,相对经济增长中的其他要素资源,人力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可以给企业带来较好的经济价值,进而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索洛(19_56对美国1909-1949

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后指出,在美国人均产出的增量中,其中有12.1_5%来

自于劳动力素质的提升①。

Schultz(1961)通过对美国国内数据的实证分析指出,

人力资本投资,尤其是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的持续提高是美国经济的增长幅度

超过了投入要素(物质资本与劳动力)的增长幅度的主要因素②。

RomerC1986

LucasC1988)认为,人力资本投资和知识积累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内生因素,

而且人力资本程度的提升表现出较强的外部性,对其他生产要素的形成和使用效

率提升等方面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③④。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上述学者的己有研

究成果和观点都表明:

在物资资本不是较为稀缺的情况下,人力资本的综合水平

决定了该地区的经济竞争力。

目前,我国的人力资本综合水平还处于一种分布不均衡、质量不高的非合理

化状态,一方面我国面临着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严重失衡的局面(与地区经济发展

相匹配高端人才与相关技术类专业人才在中西部地区较为紧缺,一般性人才供给

过剩),另一方面又面临着劳动力文化素质、专业技能低下与人力资源的培训、

管理水平十分落后的反差,从而产生了我国人力资本分布不均衡、总体数量较大

的尴尬局面。

又由于资本必然会表现出一定的逐利性,作为各类资本中最为关键

的人力资本来讲这一特征也体现的较为明显,从实际情况来看,人力资本会向经

济较为发达、增长较快的区域集聚,这也正是导致我国人才流动“孔雀东南飞”

现象的主要原因。

马太效应这一管理学定律在我国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体

现的淋漓尽致,这些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之间的差距越来越

大,正所谓“富者愈富,贫者愈贫。

”(具体见表1.1)表1.1我国不同地区2000-2011年省际平均GDP增长情况(亿元)

┌──┬────┬────┬────┬────┬────┐

│年份│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全国│

├──┼────┼────┼────┼────┼────┤

│2000│5102.05│3247.77│3298.50│1503.38│3596.00│

│2001│5636.01│3542.20│3588.53│1646.34│3949.17│

│2002│6279.01│3797.97│3860.37│1818.83│4346.42│

│2003│7696.49│4240.67│4311.82│2137.02│5150.56│

│2004│9282.27│4848.20│5269.40│2580.28│6198.77│

│2005│10993.46│5664.20│6205.05│3030.52│7314.56│

│2006│12832.81│6563.60│7161.60│3564.07│8525.68│

│2007│15402.97│7851.00│8828.52│4440.10│10347.96│

│2008│18041.66│9469.70│10673.42│5459.35│12330.34│

│2009│19667.44│10359.40│11762.93│6048.37│13513.42│

│2010│23203.07│12497.83│14351.57│7354.64│16167.94│

│2011│27135.48│15125.83│17412.32│9057.19│19290.20│

└──┴────┴────┴────┴────┴────┘

资料来源:

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2[R].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为了研究的方便,笔者把我国划分四大地区,这四大地区分别是:

东部地区

(考虑到东北地区的特殊性,把其从东部地区剔除)、东北地区、西部地区和中

部地区,这些地区所包含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具体情况如下:

东部地区包括

河北、天津、北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广东、福建和海南10个省及直

辖市;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个省;西部地区包括青海、新疆、宁

夏、云南、贵州、陕西、甘肃、广西、四川、重庆和内蒙古11个省及直辖市;

中部地区包括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山西和江西6个省。

从图1.1可以看出,

虽然从2000-2011年我国不同地区的省际平均GDP都保持着增长的态势,但是,

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地区的经济总量的差距表现出一种逐年增大的趋势,而这种趋

势似乎又很难逆转,例如:

我国东部地区与东北地区的省际平均GDP差值由2000

年的1854.28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2009.65亿元;我国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的省际平均GDP差值由2000年的1803.55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9723.16亿元;我

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省际平均GDP差值由2000年的3598.67亿元增加到2011

年的18078.29亿元;我国东北地区与西部地区的省际平均GDP差值由2000年的

1744.39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6068.64亿元;我国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省际平

均GDP差值由2000年的1795.12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8355.13亿元;我国中部

地区与东北地区的省际平均GDP差值由2000年的50.73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

2286.48亿元。

我国平均水平与西部地区的省际平均GDP差值由2000年的2092.61

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0233.O1亿元。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和中

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要明显的高于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不少潜在问题和弊端开始口

益显现和突出,因此,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在关注我国经济增长总量的同时,

也开始更加关注我国各地区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问题。

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

在本文中笔者将致力于系统的研究我国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包

括:

人力资本是否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影响、对于对构成人力资本存量的

诸多要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好是坏、程度孰强孰弱、我国历年人力资本对

于经济增长的投入产出情况以及我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的

高低等问题的研究),以期能够为后续各界人士对与人力资本和区域经济增长的

相关问题的研究能够提供一些可以参考的理论依据与决策借鉴。

1.1.2研究意义

纵观整个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历史,国家富强和社会稳定几乎是所有国家

或地区追求的最终目标,而衡量国家富强一个最主要的指标则是该国家或地区经

济的不断持续增长。

众所周知,影响经济增长的要素是多方面的,包括:

资本、

劳动力、制度、技术进步和对外开放等。

在农业经济时代,土地和劳动力资源是

引领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在工业经济时代,物质资本(资金、机器和设备等)、

自然资源和劳动力是引领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资本进

一步丰富为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而越来越多的学者把构成人力资本的诸多要素纳入经济增长模型,从而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及其差异得到了更为合

理的解释。

本文致力于研究我国人力资本对区域增长问题的影响,其研究意义可

以分为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两个方面,具体如下:

理论意义方面,丰富了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

目前,绝大部分的

国内外学者是以内生增长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等相关理论为研究基

础,利用相关的经济计量模型和时间序列数据对该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定性和定量

分析,在该研究过程中,一些学者侧重研究人力资本存量、教育投资对全要素生

产率的影响、一些学者考察人力资本和政府教育支出的地区间差异与经济增长的

关系、也有一些学者分析了人力资本及其分布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还有一些

学者直接考察作为教育投资产品的人力资本存量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可以

说,这些现有成果为后续对该类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很多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从上述这些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人力资本确实对区域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促

进作用。

但是,对于人力资本是否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影响、对构成人力

资本存量的诸多要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好是坏、程度孰强孰弱、人力资本

结构的不同是否是引起区域间经济发展失衡的主要原因等问题的研究尚未形成

一致性的结论,笔者对于上述这些与人力资本和区域经济增长相关的问题通过系

统的分析与论证给出了自己的研究结论,从而丰富了现有对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

的理论研究成果。

实践意义方面,从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来看,虽然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

济持续高速增长,物质资本与财富不断积累和增加,但是以人力资本为载体的知

识积累和技术进步等要素的提升幅度还远不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我

国的人力资本综合水平还处于一种发展失衡、结构短缺和质量一般的非合理化状

态,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潜能与作用还没有充分开发出来。

当前,我国正处于

全面开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段,在

我国不断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使得人力资本存量和质量都大幅提升的情况下,正

确认识和深入分析人力资本质量及结构与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程度、研究优

化构成人力资本诸多要素的相关对策,不仅关系到我国国内的经济优化升级与结构转型是否可以顺利完成,也影响到国内经济是否得以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

因此,不仅要考虑提升人力资本存量和质量,更要注意调整和优化我国中部和西

部地区的人力资本分布结构,强调人力资本在地区间的合理流动,充分发挥人力

资本的空间溢出效应。

笔者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去研究人力资本

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与意义。

.2研究目的与基本思路

研究目的

由于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的人力资本存量、结构和质量水平差异较大,不同地

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问题也较为突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潜能与作

用还没有充分开发出来。

笔者通过对国内外相关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理论进行梳

理和总结,并利用我国2000-2012年的相关面板数据和相关计量模型对人力资本

与我国总体及四大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得出了相

关结论,其研究目的旨在考察以下主要问题:

人力资本是否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

显著的影响;构成人力资本存量的诸多要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

负面的、程度孰强孰弱;我国历年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投入产出情况如何以

及我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各类型人力资本综合投资效率的比较分析等。

第2章文献研究综述

本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梳理了关于人力资本理论方面国内外学

者的己有研究成果(包括早期的人力资本思想、现代人力资本思想和当代人力资

本思想等),且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其次是关于经济增长理论方

面国内外学者研究现状的回顾(包括前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新古典经济增长思想和新经济增长理论等),并对其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评价;

在本章的最后笔者归纳和总结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相关研究成果,以期

为后续本文的理论分析和相关实证分析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1

2.1.1

人力资本理论

早期的人力资本理论

1、威廉·配第的人力资本思想

人力资本理论在西方经济学界得以发展壮大的原因与当时众多经济学家的

“初级人力资本思想”的相互渗透和影响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

在早期西

方经济学家的相关研究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人力资本的概念,但这些学者的著作

里仍然不时的闪现着有关“人力资本”的思想,人力资本思想的萌芽己经开始,

尽管在那时人力资本的概念与内涵并没有被清晰而明确的表达出来。

英国的古典

政治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是当时较早具有人力资本思想萌芽的经济学家之一,他

于1664年在其著作《赋税论》中提出了“劳动是财富之父和能动要素”的论断,

虽然这时威廉·配第没有直接提出“人力资本”这一概念,但是威廉·配第提出

了著名的“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的观点,并且通过劳动价值论的

分析对劳动者通过投入劳动所产生的经济价值给予高度认可与肯定①。

威廉·配

第指出,劳动是人的经济价值的体现,同时他还认为由于不同劳动者的自身素质不尽相同,导致不同劳动者所体现出来的劳动能力也存在着一定差异,这种观点

在实际上己经承认了人力资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2、亚当·斯密的人力资本思想

历史上对人力资本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人们最初仅把人的能

力视为天生的享赋,例如:

哲学家柏拉图指出,人们生来就具有某种才能。

经济

学家之中最早开始对人力资本相关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与论述的是亚当·斯密,他

的主要观点概括如下:

第一,斯密不同意柏拉图的说法,他指出,“最不相同的人

物之间的差异,例如一个哲学家和一个普通的街头搬运夫之间的差异,似乎不是

由于天赋,而是由于习惯、风俗和教育所产生的①。

”在受到特定的教育和培训之

前,所有人的才能与智力是大致差不多的,个人能力的大小主要是其后天开发和

实践的产物。

第二,个人对相关培训和教育的投入是一种将会在未来产生高收益

的投资,亚当·斯密指出,可以将这种支出当作一种固定资本,因为人们不接受

教育与培训只能从事普通工作、获得一般的收入,而人们接受教育和培训之后从

事工作则可以更好的提升个人价值和创造更好的收入与利润。

第三,亚当·斯密

提出了教育的“社区效应”。

一个社区中的成员,如果得到了有价值的培训与教

育,那么由于社区成员有着类似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因此他们之间可以就该

问题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这样就会是得其他社区成员也有可能由于接受该教

育或培训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第四,亚当·斯密指出,有必要进行强制性的基础

教育。

毫无疑问,普及基础教育是一个国家的领导者最重要的使命之一,为了防

止随着劳动分工的发展而带来的大部分以劳动为生的人的理解力和其他才能的

“退化”,国家的领导者统治者必须让他们在少年时期就学会读、写和算,使那

些准备从事“最低级职业”的人在受雇以前有充分的时间去学会它们,国家要鼓

励、甚至是强迫全体人民必须获得这些最基础的教育。

3、约翰·穆勒的人力资本思想

约翰·穆勒是早期研究“人力资本”问题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观点有一些和

亚当·斯密类似,关于人力资本问题起主要观点归纳如下:

第一,穆勒指出,如果一个孩子在学业或者其他方面有所成就,且这个孩子不是生来就记忆力特别

好、理解能力非常强或者精力体力十分旺盛,他的享赋很平常,他所能够做到的,

其他智力、体力一般的孩子也能够做到,那么他所获得的成就最主要的应该归功

于其家庭对他的早期教育,是家庭的合理教育让他获得了相对与其他孩子的竞争

优势。

第二,穆勒认为,教育和培训是提高劳动者生产效率的主要途径之一,工

人学习相关技能是有利于起生产水平的提高。

他认为工人智力水平的提升有助于

提高其劳动效率,只要能够把那些用手工作的工人训练成用脑工作,必然会增加

起所在工厂的总体生产力水平,因此,花费在学习相关技能上的投入应该是被看

作生产性的,其在本质上来说是有利于提升产品生产效率的。

第三,穆勒指出,

国家必须承担和支持兴办基础教育的责任,“政府只需提出要求每个儿童都受到

良好教育,并不必自己费心费力去兴办该教育”①。

因为,国内一般不会缺乏有

、有资质的相关教育界人士,

够支付贫困家庭子女的助学金

只要国家相关法律要求实施强制基础教育

以保证办学能够得到相应收益,那么国内良

好的教育就会被兴办起来。

第四,穆勒指出,人力资本是一个国家财富的不可或

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一个国家可以从从灾难中很

快的恢复过来?

答案是:

该国的劳动人口在灾难时并未被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由

于其所掌握的知识与相应技能依然存在、该国土地也并未受到较大破坏以及较坚

固的房屋依旧可以很好的利用,这样一来该国就拥有了可以生产出以往产品的全

部基本条件。

4、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人力资本思想

马歇尔在其分配理论中对有关人力资本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其主要观点

概括归纳如下:

第一,马歇尔认为,一个国家和社会所承载的知识财富的重要性

要远远大于物质财富,在实用工具与科学艺术中所包含的思想都是世代相传的最

核心的人类财富和遗产。

如果一个国家的物质财富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知识

财富却被保留了下来,那么这个国家的物质财富则会很迅速的恢复到初始状态。

但是,如果知识财富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则该国家的物质财富将会逐渐丧失,且该国家就很有可能回到贫困状态。

第二,马歇尔认为个人对教育和培训的支出

是一种投资。

他说:

“导致某人和其父亲把资本和劳动用于培养他成为一个管理者、

自由职业者或者技术工人的原因,和把资本与劳动投于建立和购买厂房、机器或

者相关设备的原因是相同的。

当继续追加投资无利可图或者产生负效应时,该资

本和劳动的投资就自然而然的停止”①。

第三,马歇尔指出,个人很难承担相应

教育和培训的全部支出,政府机构和企业家应该承担对个人进行教育和培训的责

任,因为这将会使得整个社会经济产生一种良性的循环。

_5、卡尔·马克思的人力资本思想

马克思在有关劳动力和剩余价值的论述中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力资本的相

关思想,其主要观点概括如下:

第一,马克思指出,所谓劳动能力或劳动力是指

存在于劳动者身上并在生产中能够体现和使用的智力及体力的总和。

又由于生产

特定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了该商品的价值,同理可得维持某特定劳动力

占有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就决定了该劳动力的价值或待遇。

而劳动力创造

出的价值要远大于其自身的价值,因此就产生了剩余价值,劳动本身恰恰是两种

价值的来源。

第二,马克思认为劳动者的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决定了其劳动效率的

高低,而特定劳动者接受的教育和培训越多,其对工作的熟练程度就越高,创造

的价值就越大。

第三,马克思认为教育对产出增长的具有一定的正面影响,且人

力资本和劳动者收入之间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他说:

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是

有一定区别的,较为复杂的工作一天所创造的价值量通常数倍于简单劳动带来的

价值量。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复杂劳动力相对于简单劳动力通常需要花更多的

教育和培训费用,因此从事复杂工作的劳动力身上便凝结了更多的人力资本,从

而其报酬相对于简单劳动者要高很多,而培训之后的复杂劳动带来的价值自然高

于简单劳动带来的价值。

综上所述,早期的人力资本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确

立了劳动者的劳动能力(人力资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和特殊地位。

第二,教育和培训对劳动者的劳动力水平增长的具有一定的正面影响,来自政府、企业和劳动者自身所投入的相关教育和培训支出对提升人力资本有着不可替代

的主要作用。

第三,一个国家和社会所承载的体现在人身上的知识财富的重要性

要远远大于物质财富,在实用工具与科学艺术中所包含的思想都是世代相传的最

核心的人类财富和遗产。

第四,个人对教育和培训的支出是一种投资,且个人对

相关培训和教育的投入是一种将会在未来产生高收益的投资,但是,个人很难承

担相应教育和培训的全部指出,因此,政府机构和企业家应该承担对个人进行教

育和培训的责任,该行为将会使得整个社会经济产生一种良性的循环。

总体来看,

早期的人力资本理论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这一时期的人力资本理

论没有突破伦理上、哲学上的对人身上所蕴含价值的认识,而且对人力资本涵义

的理解也相对比较片面,并没有真正建立起关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精确分析

框架。

现代人力资本理论

1、舒尔茨的人力资本思想

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人力资本理论开始进一步兴起,舒尔茨在1960年

对人力资本投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出版了相应著作。

他在美国经济年会上发表

了题为《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讲之后,人力资本才被从一般劳动的范畴中分离

出来,并且以此为标志才确立了现代人力资本理论,而学者们对于人力资本之于

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才逐渐达成共识。

舒尔茨为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做出了

重要贡献,其主要观点概括如下:

第一,舒尔茨指出,资本并不一直都是有形的

和物质的,资本完全也可以体现在劳动者身上,进而形成“人力资本”并增加特

定国家的资本存量。

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主要包括:

家庭和个人的迁移投资、父母

照看并教育子女的时间成本投资、社会医疗福利保健投资、学校的正规教育投资

和企业对在职员工的培训投资。

第二,舒尔茨从劳动力要素的角度切入,探讨了

人力资本在促进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加大对人力

资本的投入与支出才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根本所在。

他明确指出了人力资本才

是国家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他不仅第一次明确地阐述了人力资本投资理论,而且进一步研究了人力资本形成的方式与途径。

第三,舒尔茨通过对美国国内数据

的实证分析指出,人力资本投资,尤其是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的持续提高是美

国经济的增长幅度超过了投入要素(物质资本与劳动力)的增长幅度的主要因素。

第四,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核心内容是提高人口质量,提高人口质量的

主要方式和基本手段是教育,从这一点上看对教育的投资也就是对人力资本的投

资。

与此同时,舒尔茨还指出通过增加对教育的公共投资以及鼓励其他形式的人

力资本投资能够在降低社会贫富差距的同时增加社会总福利。

由此可见,对欠发

达地区最有效的帮助就是提升其人力资本质量。

因此,不应该把对人力资本的投

入和支出仅仅视为一种消费,而是要把其等同于一种投资,且这种投资的所产生

的价值要远大于其他投资所产生的价值。

2、贝克尔的人力资本思想

为了弥补舒尔茨仅从宏观角度分析人力资本的不足,贝克尔从微观角度把收

入分配理论与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结合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