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花城版第七册教案.docx
《音乐花城版第七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花城版第七册教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音乐花城版第七册教案
第1课我们的国歌
教学目标一:
在欣赏和学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目标二:
能用庄重坚定和清晰准确的声音演唱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表达一个中国人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目标三:
学会模拟鼓号队的演奏,并能用其中的几件打击乐器编配节奏型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伴奏活动。
教学过程:
一:
演唱歌曲:
1.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已经在感性上积累了欣赏和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初步经验,因此,他们都认为自己会唱《国歌》了,其实学生只是凭听觉上的经验进行哼唱而已,往往学生在演唱《国歌》时,歌词唱不清楚、节奏不准确、情绪懒散等等。
这些演唱中的问题在学校每周的升国旗、唱国歌活动中尤其明显。
本课是学生首次正式地学唱《国歌》。
因此老师可以开门见山地交待本课学习的主题——“我们的国歌”。
2.欣赏:
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用语言相互交流心中对国歌的印象。
播放《国歌》,老师请学生仔细欣赏,再谈谈听后的感受。
3.议论:
了解国歌歌词及国歌的作者。
请学生参考课本或根据自己平时了解到的信息讲讲《国歌》的由来及创作花絮,老师也联系当今日本政党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中国的丑行来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国歌歌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比较:
用比较法学唱歌曲,从幼儿园到小学四年级,学生都认为自己已经会唱国歌了,老师便可以先录下他们的声音,再与原音比较,让孩子们自己一句句找对错,找差距。
5.提高:
《国歌》的难点是要唱准歌曲中的三连音,附点节奏,弱起小节,重音记号,渐强记号。
教学中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导学生在歌曲的节奏、情绪上下功夫,唱出坚定勇敢的气势,唱出中国人的精神。
6.鉴赏:
最后再次录音,并与开始的演唱录音进行比较,还可以请个别学生上台学做小指挥,指挥大家演唱。
让孩子们享受演唱能力提高后带来的自信与成功,把《国歌》唱得更好。
二:
欣赏乐曲:
1.听:
老师提前收集各种形式的国歌资料,如:
军乐(吹管乐)、管弦乐、童声齐唱、成人齐唱、男声独唱等,能配上画面更好,让学生比较欣赏。
2.奏:
选择用大小军鼓、钹和合适的打击乐器为军乐《国歌》伴奏。
节奏型可按课本要求,也可由学生自己设计。
没乐器的同学可演唱。
3.创:
依照上面的谱例模拟一支鼓号队。
在我们的课堂上要做到人手一个军鼓、钹是不现实的,并且音响也不美。
所以老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资源,先用嘴巴、身体发出声响来代替乐器,这是一个十分可行的方法,也注重了人人参与的原则。
声响可让学生来设计。
比如:
ii5|i0|i3|i0|
小军号:
嘟嘟嘟|嘟0|嘟嘟|嘟0|……、
小军鼓: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钹:
咣咣咣|咣0|咣咣咣|咣0|……
大军鼓:
咚咚|咚0|咚咚|咚0|……、
4.练:
在节奏分声部练熟后,可挑选几位同学用以上几件乐器进行合奏,全体同学用自创的音响进行配合,自信而骄傲地进行本班的“鼓号队”表演。
5.演:
模拟学校的升国旗仪式。
鼓号队奏乐→学生出旗→全体起立→唱国歌→结束本课。
第2课秋天的联想
教学目标:
1、本课汇集了关于“秋天”的六首作品,引导学生在欣赏与歌唱活动中尽情感受秋天的美好。
2、与姊妹艺术相结合由秋天的色彩联想到乐器和人声的色彩,初步了解人声分类的音乐常识,感受人声的美妙音色,激发自己的歌唱兴趣。
3、能用不同的情绪、不同的音色唱歌曲《红叶》和《土风舞》,用歌声表达自己对秋天漫山遍野红叶的赞美之情,表现出捷克人民喜庆丰收的热闹景象。
4、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体验音色、情绪、速度、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的重要作用。
能完整地填充并创作《秋天》这首儿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
学唱并创作歌曲《秋天》
秋天是色彩斑斓的,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她会带给人们许多的喜悦和遐想。
《秋天》这首儿歌旋律短小精干,虽有七段歌词但都很简洁,十分上口。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很容易。
因此建议本节课可以把学生在户外寻找到的代表秋天景色的素材带到课上,结合演唱和创作《秋天》的教学内容,将音乐知识的学习和生活现象、大自然的景象、美术色彩充分融为一体。
教学过程:
1.看一看、说一说:
学生们共同分享在户外寻找到的代表秋天景色的素材,如:
树叶、果实等,结合课本上的四幅色彩不同的图片,让学生把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用语言描述出来,比如说“金色的秋天稻麦飘香”即参与第八页的活动。
2.找一找、唱一唱:
有条件的学校可在老师提示下,走出课堂到教室的户外去找一找秋天。
老师带上自己的口琴或口风琴或竖笛或一只小铃鼓及“我们迎接秋天到,秋天来到了”的歌词卡片,带领学生在校园里观察秋景:
秋高气爽、树叶变黄了、风一吹满地落叶……积累创作素材。
然后师生围坐在草地上开始学唱《秋天》,老师以小乐器伴奏或清唱,十分简单的两句“同头异尾”的旋律,学生很容易上口。
3.编一编、演一演:
采取室内与室外结合的办法学习和编创歌曲。
后面几段歌词由学生自己分组填词演唱,再互相给予评价。
唱会后还可以借鉴“丢手绢”的游戏方法来做“找秋天”的游戏,巩固这首歌曲。
把“手绢”丢在同学身后,改成把“秋天”带到你的身边……
为拓展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变换主题如“冬天”“春天”“夏天”进行创作。
这一练习可作为家庭作业来安排,请爸爸妈妈参与评价。
(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
学唱歌曲《红叶》、《土风舞》
教学过程:
1.听、想:
复习歌曲《秋天》引出这两首歌的教学。
倾听两首歌曲的录音或老师的范唱,划分乐句并大致明白演唱的内容。
2.议、填:
说说这两首歌曲唱的是什么,再比较歌曲的不同之处,把两首歌的情绪、速度、力度、节拍、节奏等填入下表。
歌曲情绪速度力度节拍演唱形式
3.唱、析:
建议用两到三课时来学唱这两首歌曲。
歌曲《红叶》:
这首歌要重点把握一个“美”字,歌曲用简单的旋律和节奏烘托出“秋风、夕阳、枫树、红叶、山坡、河流”这一美丽的画卷,可让学生在歌唱中找一找这些关键的词,体会美的意境。
歌曲《土风舞》:
这首歌曲和《红叶》恰恰形成鲜明对比,整个音乐充满了欢快火热的气氛,重点则是一个“舞”字。
(1)听歌曲,用手臂画出音的高低进行的线条,感受旋律进行的特点。
(2)找出行进规律完全相同的旋律唱一唱,
(3)模唱对比乐句“3.1|5550|”和重复乐句,整首歌就很好掌握了。
4.想、动:
学会歌曲后,可让孩子们商量着完成课本中15-16页的活动练习。
先“动脑”想一想,这两首歌曲因选择怎样的速度、力度和情绪来更好地演唱;再“动手”拍拍歌曲中不同的节奏带给自己不同的体验,自编动作随音乐跳起来唱起来。
(第三课时)
主要内容:
听听、看看、画画
教学过程:
1.唱丰收歌:
复习歌曲《土风舞》——表现捷克人民载歌载舞庆丰收的情景,导入新课。
2.听丰收曲:
教师可采取这样的设问:
想了解咱们中国农民是怎么庆丰收的吗请结合画面欣赏陕北民歌《秋收》。
随歌声哼唱体验当时的幸福情景。
3.演丰收景:
根据丹麦人民豪放开朗、能歌善舞的风俗特征,在欣赏丹麦人民的《丰收之歌》时,可采取这样的提问:
听着音乐,结合画面,你能想象丹麦农民庆丰收的场景吗?
如果你被他们的欢乐所感染,请你和他们一起来,随着音乐的节奏边唱边跳,自由做律动。
4.画丰收景:
让同学们谈一谈对两首丰收歌的感受,结合第三首曲子的欣赏,边听边找画、配画。
5.赏丰收曲:
重点欣赏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的“秋”的第三乐章。
★初听,感受到什么?
★唱一唱它的主题
★复听,数数主题出现了几次?
并为它寻找一幅插图。
★再听,自创动作配合音乐主题进行表演。
(第四课时)
主要内容:
美好的音色----人声的分类
教学过程:
1.自画秋天的色彩:
前几节课我们尽情地感受了秋天的美好,听唱了一些关于秋天的歌曲,下面可请同学们用颜色来描述一下自己喜欢的秋天,只要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就行
2.联想乐器的色彩:
启发学生把美术表现的秋天色彩,牵引到乐器音色的听辩上,由视觉到听觉加以感受。
播放大提琴、双簧管、小号、三角铁等乐器的声音和图片,老师小结“什么叫音色”。
3.听辨乐器的音色:
让学生为形容音色的两个词语“嘹亮”、“清脆”找到合适的乐器(小号和三角铁)。
4.享受人声的美妙:
请同学欣赏纯人声演绎的两首无伴奏合唱《牧歌》、《回声》,真切地感受到人声的美妙与魅力,以此激发学生对合唱和人声的兴趣,同时又自然过渡到本课音乐知识“人声的分类”的讲解。
5.了解人声的色彩:
童声、男声(高中低音)、女声(高中低)。
为避免枯燥,每讲一种都配一个演唱片段,使学生真实体验而又记忆深刻。
6.分辨人声的类别:
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老人河》《阿童木之歌》片段后,让学生抢答属于人声的哪一类并填入空格。
设问:
你们还能举出男声、女声、童声的歌曲曲名吗?
7.激发歌唱的欲望:
在学生充分感受了解了人声的奇妙之后,请他们尝试着用自己的嗓音来任意模仿各种人声的音色。
随后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保护自己的嗓子,正确地运用嗓音来自然和谐地歌唱,唱出自己的美好心声。
从而结束“秋天的联想”这一课。
第3课放牧歌谣
教学目标:
一、五首中外牧童题材的音乐作品为我们塑造了各种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通过这些作品可以感受到放牧孩子的不同心情及他们不同的生活背景,在音乐中感受牧童生活的变化,激起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牧童之歌》、《牧童》、《牧羊姑娘》、《牧羊女》,体验不同的情绪表达出不同情感。
在欣赏《牧童短笛》过程中能随音乐即兴律动表达牧童在放牧劳动时的欢快惬意的情绪。
三、了解音符的名称及读法拍法:
认识加入我们小音库中的两个新音符SI和DO并结合前面学的音符做“七个好朋友”的音乐游戏。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牧童之歌》、《牧童》、《牧羊女》。
2、对答式歌表演《牧羊姑娘》。
3、音乐游戏:
七个好朋友。
课时安排:
6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牧童之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略)。
二、新课教学:
1、边听边看。
师边有节奏地念着歌词“红太阳,从天上慢慢地爬上,风吹绿草马儿把头扬…….,”
2、边讲边读。
1)设问:
黑板上的画表现了什么情景?
2)揭示课题,解释“牧童”的含义。
3)你能像老师那样把画里的意思试着读出来吗?
3、边唱边做:
1)跟着琴声用“LU”模唱。
2)跟琴填词演唱,重点唱好“骑上骏马扬起鞭,赶着牛羊下河滩”,这句中每小节弱拍上的附点节奏以及八度大跳音程的音准。
3)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设计几个动作来记住歌词。
4)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新疆哈萨克族的地域文化风情。
5)老师展示民族知识讲解课件,详细地介绍哈萨克族的地域文化风情。
4、边找边记:
复习学过的音符种类。
1)欣赏钢琴版的《牧童之歌》,在钢琴声中中老师出示四种音符卡片来做一个游戏。
2)全班分四组,派一名代表为自己组选择一种音符卡片。
3)四组在《牧童之歌》的曲谱里寻找与自己选择的音符长得相似的音符,再派代表把找到的音符写在黑板相应的音符卡片旁。
4)先请学生思考回答这些音符的名称。
6)设问:
你们知道他们怎么读?
怎么拍吗?
看了书中的列表就明白了。
7)边读边拍:
看书本一起边拍边读四种音符
三、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牧童》。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略)
二、复习《牧童之歌》,用愉快、自然的声音演唱。
三、新课教学:
1、模仿模仿语言:
老师按歌曲节奏地说一句话,请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来说一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熟悉并掌握切分节奏。
2、拍打节奏:
初听范唱拍节奏,说说切分节奏出现了几次?
(五次)
3、分析乐句:
复听范唱划乐句,找出重复出现的节奏型
4、模唱旋律:
随琴声用“噜“分别模唱两声部的旋律,注意唱好每句尾的休止符。
5、小乐器进课堂:
采用小乐器口风琴分声部吹奏旋律,熟悉后再合练。
熟悉本曲旋律音准时,再进行二部合唱。
6、二部合唱:
1)分声部练习。
2)老师与学生分别唱一个声进行合唱。
3)学生分组分声部进行合唱。
四、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对答式歌表演《牧羊姑娘》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略)
二、新课教学:
1、思考:
让学生眼看歌谱初听歌曲,想一想它与前面所学的两首牧童年歌有什么不同?
2、表达: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通过熟悉歌词引导学生说说歌曲表现的是什么年代的故事?
3、朗读:
歌曲是以问答的形式进行的,让男学生学生扮演“问者”,女学生扮演“牧羊姑娘”,启发他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充分体会人们和牧羊姑娘之间的情感交流。
4、歌唱:
1)“对”字是整首歌的第一个字,启发学生要一张嘴就唱出应有的音高,切忌滑上去。
2)整首歌曲的演唱中要引导学生注意声音的放松、柔和。
5、感悟:
演唱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表达问者与牧羊女的一问一答的感情色彩。
前者要表现出充满同情、怜悯的情绪,后者要表现出充满衰怨、愤恨及无可奈何的情绪。
6、处理:
第一乐段中的末尾句作渐慢处理,似乎表达了人们的深切询问,要唱得稍迟缓一些,唱得纯朴、真挚。
第二乐段要力求把对善良而饱受苦难、孤苦无依的牧羊女的无限同情表现出来。
8、表演:
分组练习,评选出优秀表演组。
三、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听赏钢琴曲《牧童短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略)
二、新课教学:
1、看后听:
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这是一幅多么淡雅的水墨画。
这一情景你能想像吗?
音乐如何去表现这一情景?
请听听!
(播放《牧童知笛》第一部分)
2、听后说。
再听一遍。
设问:
你能从音乐中体验这一情景吗?
听完后说说你的想像与感受?
老师可以简单介绍作者贺绿汀及本作品的来历。
3、说后唱。
师生讨论对第一乐段的感受………提示课题《牧童短笛》,哼唱主题旋律[1]。
4、再听议。
聆听第二乐段。
设问:
这段音乐描绘牧童在干什么?
在速度上、节奏上与第一乐段相比之下有什么变化?
师生讨论第二乐段提出的两个问题并哼唱主题旋律[2]。
5、听后演。
完整地听全曲。
设问:
全曲分几段?
为什么?
有没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乐段?
再次完整聆听全曲。
根据你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边听边即兴用肢体动作来表演(肢体动作是无声的,一定要保持教室的安静,使大家能真正做到在音乐中表演。
)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牧羊女》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略)
二、新课教学:
1、聆听音乐,分析乐句。
设问:
这首歌曲分几个乐句?
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用动作或图形表示出来。
如:
●●▲●。
2、看图式,学唱歌曲。
老师唱●代表的第一、二、四句,学生唱▲代表的第三乐句,然后互换。
注意三个相同的乐句句尾都有所不同,要唱准确,而对比句的前后力度要唱出区别来。
3、编声势,配合演唱。
相同乐句可以找寻一种方式表现出三拍子的感觉,对比句可以辅以“羊叫”的动作,左右或上下动。
4、学舞蹈,表现快乐。
这一内容,设计成让学生随音乐跳集体舞,速度可随意。
方法:
大家围成一个双圆圈。
第一、二乐句:
外圈人右手牵里圈人左手举过头顶(另一只手放背后或叉腰),踏着音乐的节拍往前走。
第三乐句:
唱“白羊儿”时两人弯腰屈膝背对背,手放头上做“羊”状;“咩咩”时反向面对学“羊”叫。
后半句同前。
第四乐句;两人面对双手相握高举(1小节),再甩开或分开外面的手(2小节),最后两手回握高举,里圈人手高举不动,外圈人翻身从里圈里两人高举的手下转出去,接着与下一位合作从头跳。
5、分组表演,请学生参与评价。
三、小结。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音乐游戏:
七个好朋友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略)
二、导入: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好多首歌曲,今天我们就来和音符玩玩游戏,放松放松,好不好?
三、音乐游戏:
1、找音符:
出示一歌谱,让学生认一认,哪些音我们小音库还没有?
5-4|351|767|150|
2、认音符:
在老师的键盘上听唱这两音7和1,并找到它们的音名B和C’的位置。
3、唱音阶:
认识音阶1234567并变找花样(变力度、速度、节奏)唱一唱。
4、学歌曲:
《七个好朋友》共四个乐句,师生合作把每句分成前后来接唱,这会唱得很有趣。
5、玩游戏:
请八名学生分别戴上音符头饰在《七个好朋友》的歌声中被当作键盘,来玩“弹钢琴”的游戏。
当同学们慢速歌唱时,请一同学当演奏员,随唱到的音符按代表相应音高同学的头,被按同学就蹲下。
可以找同学反复玩。
6、总复习:
1)唱一唱四首牧歌和游戏歌,他们全都是由七个好朋友组成的;
2)比一比四首放牧歌的异同点;
3)听一听描写放牧孩童的乐曲片断,说出曲名;
4)玩一玩:
乐器+游戏+表演。
四、小结;
第4课走进童话世界
教学目标:
一、通过演唱歌曲、欣赏音乐中的童话故事,引领学生走进童话世界,感受童话故事中各种人物形象,抒了美好情感,懂得善良美好终能战胜邪恶的道理。
二、能用优美和谐的歌声演唱歌曲《多年以前》,并能随旋律配唱新词;通过歌声和动作大胆表现出活泼风趣的七个小矮人形象;能与他人合作表演音乐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并能自信地用语言简单复述故事情节,锻炼语言智能。
三、认识并了解拍号的含义;通过声势感知节奏节拍;利用小乐器——口风琴在玩中掌握扩指与缩指的演奏方法。
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多年以前》、《七个小矮人之歌》
二、欣赏动画片《白雪公主》
三、综合训练活动。
四、玩乐器——口风琴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参与童话中的音乐意境和故事情节中不同人物形象的感受。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多年以前》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略)
二、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打开自己的小音库找出学过的音符朋友,老师一一列举在黑板上,比比谁记得多唱得准?
1、请学生随老师的手号或手势自由指点着唱一唱,比比谁反应快、唱得准。
2、老师有目的地按歌曲《多年以前》旋律音的走向点唱,第一遍不论时值长短自由点唱,第二遍有节奏地点唱,使学生对歌曲旋律有个初步印象。
三、学唱歌曲《多年以前》
1、唱一唱、评一评。
1)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进行进行自学练唱,只要求学唱旋律部分,让学生独立学会识谱。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汇报,引导学生互相倾听,教师评价以鼓励为主。
2、练一练,合一合。
1)铺垫练习:
将学生分两组随老师手号慢速做三度音程的各声练习,通过同上练习,初步建立音程的概念。
2)当学生会唱旋律后,再播放范唱录音,请学生说说有何不同?
(有和声、好听、很丰富……)引导学生也来试试。
3)进入歌曲中的合唱练习,注意轻声演唱、互相倾听,尽可能让两个声部和谐统一。
3、分一分、唱一唱。
1)从听觉上划分乐句,能听出分几句?
2)从视觉上分析,哪几句相同?
3)再讨论可以用几种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的结构?
4)如:
甲组男生唱第一句+乙组男生唱第二句+女生唱第三句+乙组男生唱第四句;
5)甲组女生唱第一句+乙组女生唱第二句+男生唱第三句+乙组女生唱第四句。
6)请会弹这首歌曲的学生上台为大家伴奏。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动画片《白雪公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略)
二、提示课题:
1、复习歌曲《多年以前》导入曲老师扮演“外婆”讲述故事——《白雪公主》。
2、故事接龙:
四年级的学生对《白雪公主》并不陌生,让一些学生以故事接龙的形式将《白雪公主》的情节讲给老师听,吸引学生的兴致。
3、视听赏析:
1)完整欣赏动画音乐《白雪公主》;
2)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自己联想对了几段?
重点引导学生注意各部分音乐的变化。
3)出示相应的问题打乱后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用连线把编成的序号的音乐段落与下列问题对应连一连。
4、合作表演。
让学生随音乐来表演《白雪公主》。
可以选择利用身边的一些物体当成“镜子、毒苹果、皇冠”等道具。
三、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七个小矮人之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略)
二、新课教学:
1、在歌曲声中踏步走进教室,感受进行曲的风格。
2、听歌曲录音,请学生说说歌曲中的内容以及歌曲的情绪、速度等。
3、按节奏朗读歌词:
先放慢速度读准确后再渐快,老师适时地配弹音乐,形成一种有强有弱的朗读高潮。
4、有情绪地唱:
(1)先慢后快的方法学习歌唱。
(2)B段“要继续铲要继续挖,你会很快脱贫致富”这一句特别要慢速练习,并作为难点处理;
(3)曲中第四、五小节和第八、九小节有相似之处,提醒学生注意区别;
(4)“美丽钻石闪闪亮”的亮字的延长音里可以设计一些感叹词,如:
啊、喔、呀……,来表达七个小矮人的惊喜、赞叹和强烈的劳动热情,使学生的情感与音乐中的人物产生共鸣;
(5)四个“嗨”字要唱出力量、唱出精神,也可以请一组学生在大家的歌声中加上轻声对应“嗨嗨”的回声式的喊声,增加动感。
5、有激情地演:
学会歌曲后让学生自编动作边唱边玩。
方法:
七名学生为一组扮演七个小矮人,其他学生拍手加油演唱;教师提示学生变化速度来演唱,以此考验“七个小矮人”的智慧。
“慢唱”你该怎么演?
“快唱”你该怎么演?
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反应能力、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最后评出一组表演得最形象逼真,获得表演奖。
三、小结:
1、让学生谈谈对本课的学后感受,老师再有意识地评说。
2、作业:
我们中国也有很多的民间故事和传说,请大家下去以小组为单位分头查找资料,下节课回来与大家交流。
(如:
木兰从军、哪咤闹海、牛郎织女、吴刚筏树等)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综合训练活动。
2、玩乐器(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略)
二、交流作业: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分享;
2、每组推荐代表上台来讲一讲;
三、复习歌曲:
1、复习歌曲《多年以前》。
2、有韵律地吟诵《嫦娥吴刚》;
3、请学生尝试着用《多年以前》的旋律填唱《嫦娥吴刚》;
四、玩节奏游戏:
1、看各种颜色球分布的图示,随老师手指的路线做声势,比反应快;
2、熟悉后加上音乐《闪烁的小星》,边听边做声势练习。
3、音乐和路线不变,改变声势动作顺序玩(如:
原来红球拍手现改为踏脚等),看谁配合得好。
五、拍号的意义:
1、了解拍号的定义、含义;
2、找一找我们学过的歌曲的左上方是不是都有拍号?
六、玩乐器:
学习扩指和缩指:
按课本教材练习。
第5课多彩的乡音(三)
教学目标:
一、继续了解多彩的乡音,学唱中国本土民歌,激发民族的自豪感。
二、学唱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小白菜》、《对鲜花》,能比较和发现各地方民歌不同的风格特点,领悟民歌音乐中不同的情感表现。
三、能与他人合作演唱《对鲜花》,并能根据歌曲特点自编歌词进行演唱。
四、在歌曲的学习中掌握“连音线、波音”的演唱方法;能听辨出音乐的节奏型、乐句、音乐的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并随音乐的变化用身体的动作来表现。
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小白菜》、《对鲜花》。
二、活动与练习:
听觉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
比较和发现各地方民歌不同的风格特点,领悟民歌音乐中不同的情感表现。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