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学最优治理机制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143128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3.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经济学最优治理机制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信息经济学最优治理机制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信息经济学最优治理机制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信息经济学最优治理机制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信息经济学最优治理机制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经济学最优治理机制设计.docx

《信息经济学最优治理机制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经济学最优治理机制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经济学最优治理机制设计.docx

信息经济学最优治理机制设计

诺奖得主莫里斯谈创新与经济增长

  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莫里斯教授在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的报告厅作了题为《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精彩报告。

他精辟的理论、诙谐的语言、和英国式的绅士风度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

      莫里斯教授在报告中指出,知识发明的专利收益仅仅是其产生总收益中的一小部分。

虽然不是所有的发明都是为了货币收益,但大多数应用性知识的发明是需要激励的。

知识的激励与普通劳动力、普通产品的激励不同。

  知识的边际价值实际上是发明活动本身的价值,就是使得知识增加一点的价值,这是远远小于知识本身的价值的。

我们必须在鼓励知识应用和鼓励知识创新之间寻求一个最佳的激励设计体系,鼓励更为便宜的使用知识和鼓励知识的创新。

  这就需要建立相应的激励人们知识创新的制度,这种激励不一定是经济的,更重要的是知识产权、产品专利等制度的建立。

莫里斯认为,将来尽管某个特定的知识或技术创新带来的边际报酬仍有可能递减,但知识仍然是经济增长得以持续的推动力。

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作为知识创新的主要组织——大学和研究机构,必须要建立起相应的激励创新的制度。

  与利润直接挂钩的奖励制度起到了最直接的作用  当有学生问到“根据您对中国及中国经济的了解,您如何看待当今世界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局部产业经济过热的观点,又是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的发展走势”时,莫里斯教授耸耸肩风趣地说:

“你的问题太厉害,我可以就它再做一个系列讲座了!

  莫里斯说:

“现今世界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非常关注中国,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是和中国经济的自身特色紧密相连的。

”他认为:

首先,在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中,与利润直接挂钩的奖励制度无疑对经济良好的发展势头起到了最直接的推动作用。

  当然,这里所说的奖励制度并不仅仅针对企业里的首席执行官和经理,更应该面向普通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应该建立在每个人的工作业绩和表现的基础上。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认识到知识的应用和创新对经济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特别是一些关键产品的核心技术在国际竞争中的影响日趋扩大。

先进的知识和技术,不仅能够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和更好的发展前景,也为激励制度的实施提供资金支持,带动企业的员工掌握更好的生产技能。

  当前中国的中央政府给人的印象就好像是中国经济发展强有力的控制盘,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调控作用非常明显,特别是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的“科学发展观”非常新颖,倡导科学发展,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对中国经济快速合理的发展至关重要。

  莫里斯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前景作出了大胆的预测,他说:

“就经济发展而言,中国好似在进行一场实验,而且这场实验还将继续在这个领域或那个领域里进行下去。

我们可以预见到中国的发展将会有个美好的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也会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起到很好的范例作用。

  当有人问及在新世纪什么会阻碍中国的发展时,詹姆斯-莫里斯博士指出,中国有许多不同类型的企业运作都很好,但中国是靠低工资取得优势,而且缺乏对发明创造的激励。

所以中国要加强在制造工艺、销售方法方面的改进。

  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是信息是完全的,行动的结果是确定的,也就是你的选择和后果是唯一对应的,并在这一基础上展开研究最优决策问题。

但后来人们发现决策面临不确定性,一个选择可能有不同的后果,同样一个后果可能是由许多选择产生的,也就是“种瓜”不一定“得瓜”、“种豆”不一定“得豆”。

  人们从关注的现实制度和现实安排中,发现信息不对称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比如,在研究保险中,经济学家最初是从研究风险问题开始的,但在收多少保险费上,就发现问题了,比如有人到保险公司投保医疗险,但收他多少费用合适?

如果收费高了,他就不保了,如果低了保险公司又会亏损。

  所以保险公司如何设计保险政策、合同,使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合同,以减少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逆向选择问题。

另外,像在研究企业中经理和股东的关系这样很具挑战性的问题中,人们同样发现了信息的非对称性。

废了科举制,用什么办法来选人才呢?

  莫里斯教授在上述的信息非对称的两方面都有开创性贡献,他的贡献既是思想性的,又是方法论的。

现在流行的委托—代理的模型化方法就是莫里斯教授开创的。

  从这个方法中可以推导最优合同的基本条件。

这个条件证明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你能观察到当事人活动的结果,但你不能观察到活动本身,因而对当事人支付的报酬就必须以能够观察的结果为基础。

这就导出了信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问题,激励与保险之间关系问题。

  激励与保险是有矛盾的,如果一个人害怕风险,那么最优的风险分担是让他不承担风险而拿一份固定工资。

但这时又会产生多劳和少劳一个样,那么这个人就会偷懒。

因而,为了让他有积极努力工作,必须让他承担一定的风险。

这就是委托—代理理论的一个基本结论。

  设想一个由多个农民组成的经济,每个农民的产量既取决于自己的努力,也取决于外生的因素(如天气),即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这样,如果每个农民只消费自己生产的粮食,都会面临极大的风险(甚至饿死的风险)。

  为了降低风险,可以考虑将全部的粮食放在一起分配,每个农民都得平等的一份,这样,每个农民所遭受的风险就降低了(假定每个农民面临的风险不是完全相关的,像四川的天气与广东的天气不一样,四川有灾情,可能广东不会有,这样两省农民的风险会降低)。

但是,这样做的后果可能是,为降低“成事在天”的风险,而导致人们没有谋事的积极性,因为当自己的消费与自己的生产没有多大关系时,谁会去努力工作呢?

因而,为了让每个农民有谋事的积极性,就必须让他承担相当的“成事在天”的风险。

  在现实生活中,政府对谁有能力,谁没有能力是不太清楚的。

当能力不可观察时,只能根据收入征税。

但如果对高收入的人征高税,有能力的人就会假装能力很低,使自己得到好处。

  比如,甲乙两个人,甲工作1小时可以生产1个单位的产品,乙工作1小时可以生产2个单位的产品,如果政府这时正好要1个单位的收入,那么政府应该向乙征收1个单位的税来保证收支和公平。

  但政府并不知道甲和乙的能力高低,如果要在生产量多的人那里征税的话,比如向乙征税的话,乙就会只工作半小时,这时他的产量就不会征税,而且得到与工作1小时时相同的收入,但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从而提高自己的福利。

因此,由于信息不完全,政府的最优税收行为就会受到很大制约。

而莫里斯教授想探讨的就是政府在面临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如何设计最优税收体制,这个体制必须诱使人们说实话。

  所以企业不仅应当有办法知道哪些人有能力,也要有办法让有能力的人努力工作。

董事会层面是宏观方向把握的,而执行层面应加大部门间的协调,负责起具体的事务操作来。

设计最优税收体制,诱使人们说实话

最初在研究最优收入税的时候,莫里斯教授想证明对有能力的人应该多征税。

这在完全信息条件下,是应该的。

但在现实中,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一个人假装低能力要比假装高能力要容易得多,所以政府就可能征不到一部分税。

  因此,莫里斯教授经过证明得到的结果与最初的设想恰恰相反,证明结果认为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最高收入的边际税率应该为0,也就是对最高能力的人的边际收入应该不征税。

这个结果对后来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有很大的影响。

因为有私人信息的人必须享有一定的信息租金。

如果不让他享有信息租金,他就会逆向选择使整个社会的福利都降低。

  在一个由很多人构成的社会中,不同的人能力(或其它特征)不一样,那么是否有相应的条件可以把不同的人区分开,也就是信息经济学中的分离均衡(separatingequilibrium)是否存在。

比如,当一个企业雇用工人的时候,业主并不知道工人的能力。

但业主可以看求职人员的学历,这是一个信号。

  而学历如何能显示能力呢?

根据斯宾塞-莫里斯条件,不同能力的人在收入和教育之间的边际替代率是不同的,因为不同能力的人在受教育的时候所付的成本不一样。

一个聪明人上学时可能很快学会知识,也能经常得到老师同学的夸奖,所以上学对他可能很愉快。

而一个智力偏下的人,学习起来就比较吃力,甚至很痛苦,成本很高。

所以,有能力的人愿意接受教育,因为这能使他们被区分出来。

也就是说,学历会显示你的能力,即使并不提高你的能力。

  像我们过去的科举制度,先不管学的东西是否有用,但也许是一种迫不得已的筛选人才的制度。

比如一些智力不高的人可能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去读书,聪明的人就愿意花这个时间去读哪怕是没用的书。

在废除科举制的时候,慈禧就讲过,废了科举制,用什么办法来选人才呢?

  莫里斯教授研究了政府面临并不了解企业、家庭等的具体信息等的情况,得出了对信息经济学的开创性贡献。

有关最优收入税的研究,以及后来他研究税收与家庭规模的关系,税收与人口的关系,扭曲经济下的政策问题等等,得出的结果的确完全是理论性的,直接触到了问题的最深层,而且很深奥,没有一定的功夫难以读懂。

因此,我们或许可以把他说成是一位“应用理论经济学家”(appliedtheorist)。

  很值得一提的是,莫里斯教授的很多贡献本来是从规范经济学研究出发而非实证的,但得出的结论却都是基础性的。

细读莫里斯教授的文章确实感到他的行文中的大师风范,虽然字面上看很随便,但很多有价值的思想已经包含在其中了。

我想,这是他的文章所以被称为经典的原因所在。

分类:

企业管理信息经济学机制设计董事会用人与管理决策人事管理方法

扩展阅读:

经济发展需要激励机制助推

 

冷气清新、冬暖夏凉的省电空调——地热空调

去过防空洞或者地下室的人都知道,里面冬暖夏凉。

虽然人们不可能把房子都建在地下,但却可以通过一套特殊的设备将地下能源“提取”出来,让大楼实现冬暖夏凉。

这种技术叫地源热泵技术。

    

  前不久,南宁入选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其中地源热泵技术功不可没,因为目前南宁已有312万多平方米房屋采用地源热泵技术供暖制冷。

近日,记者走访广西大学,探秘了这种冬暖夏凉的省电“空调”。

体验“地热空调”冷气清新像自然风

  在南宁最先使用“地热空调”的是广西大学。

这里的许多建筑利用了可再生的浅层地下热能,保证了四季恒温。

    

  9月3日,记者在广西大学食堂转了一圈,亲身体验了一回“地热空调”,感觉凉爽又舒适——冷气很清新透气,感觉有点像自然风,一点不闷。

记者发现,“地热空调”每个空调风口与一般大楼无异,但比起一些常规的中央空调,楼顶少了一排排的冷却塔和锅炉。

    

  中央空调没有冷却塔和锅炉,冷气从哪里来?

“食堂采用的是地下水源热泵空调机组,不用设冷却塔和锅炉。

”率队研发“地热空调”的广西大学绿色能源与建筑节能研究开发中心总工程师林俊的一席话打消了记者的疑惑。

  

技术探秘取地下约18℃的水实现能量转换

  由于“地热空调”的秘密被埋在了草皮下,记者于是跟随林俊来到该校地下室,欲见识“地热空调”的庐山真面目。

  在地下室,几台热泵机组正在运行,机组周围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密封管道。

这里就是“地热空调”的机房,看起来很简单。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地热空调’是一个陌生的词汇。

”林俊告诉记者,其实“地热空调”系统技术很简单。

“地热空调”的专业术语称为地源热泵,它是一种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也称地能,包括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等)的高效节能空调系统。

它只需在建筑四周的绿地上往地下50—60米深入打孔取地下18℃左右的水,即可构成能量转换的基础。

    

  夏天,热泵将楼上的热水循环到地下降温,地下的冷水经管道循环至楼上,对楼层进行降温。

冬天,温度相对恒定的地下水经管道循环至楼层,对楼层进行加热保暖。

有了这样系统的楼房,加上7—10厘米隔热保温层的呵护,以及外遮阳系统和节能窗的调节,就可以告别空调了。

算两经济笔账

  1、开“地热空调”8小时省1000多度电    

  “我们的食堂面积达1500平方米,以前在夏天以每天开8小时空调计算,一天的用电量为2000多度。

采用地源热泵系统后,开8小时冷气才消耗630度电,系统还能生产近520吨热水供1万多名学生使用。

”林俊向记者算了一笔账。

    

  在林俊看来,“地热空调”既能供热又能制冷,而且省电省钱,前景广阔。

两年前,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学生公寓和食堂采用了“地热空调”,每年节电400多万度,节约电费约279.5万元。

去年,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地源热泵空调热水系统被列入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工程。

    

  2、使用三五年后可赚回100多万元        

  由于整个项目技术含量很高,“地热空调”的造价为150多万元,比用电、烧油的传统中央空调造价高出20%。

不过,“地热空调”的运行费用只是普通中央空调的50%—60%,比电锅炉加热的中央空调节省三分之二以上的电能,比燃料锅炉节省二分之一以上的能量。

“也就是说,使用‘地热空调’3至5年后,光节省电费一项,就可以赚回100多万元。

”林俊说。

此外,它的维护成本也很低,一年的维护成本为1000多元,而使用空调热水器等,一年的成本就在4000元以上。

    

  “传统中央空调不仅是‘电老虎’,而且排放大量有害气体,‘地热空调’直接使用绿色的地热,零排放油烟和化学废气等。

”林俊笑着说。

学生小程表示,现在回家开空调都很不习惯,一觉醒来嗓子干干的。

而在这里,因为温湿度都有调节,所以很舒适。

  

技术推广南宁312万平方米建筑使用

  地源热泵技术的推广已在南宁拉开大幕。

截至今年5月,全市地源热泵建筑应用面积已达312万多平方米,沃顿国际大酒店、广西发展大厦、广西大学、南宁二中、南宁三中、自治区组织部住宅楼等都是地源热泵的受益者,经济效益尤为显著——沃顿国际大酒店、广西发展大厦每年可节约200多万元。

  

  从今年3月份开始,南宁市所有新报建项目设计方案均须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出具建筑节能审查意见,明确要求项目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不得低于建筑面积的30%。

按此控制指标估算,2010年—2011年可实现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面积达1000万平方米,地源热泵技术的应用推广将很快见到实效。

  扩展阅读:

南宁新闻网

“无声无味”公交车

广西首批电动公交车年内亮相邕城,南宁市民将率先享受舒适便捷的交通工具。

9月6日,南宁市交通运输局透露,9月底南宁将新增52辆空调公交车。

另外,8辆电动公交车有望年内亮相邕城。

  更新发展60辆空调公交车(其中8辆纯电动公交车)是2010年南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

日前南宁市公交总公司已对拟更新发展的60辆(空调)公共汽车采购技术参数和标准进行调研,初步确定了采购车辆标准及技术参数,空调公交车长均为12米。

8月18日已进行招投标,9月29日,52辆新空调公交车将抵达南宁;8辆电动公共汽车年内有望亮相南宁街头。

而相配套的电动公交车的充电站已在竹溪立交桥筹建当中,为车辆提供动力。

    

  与目前的普通公交车相比,电动公交没有噪音,也不会排放出废气,是“零排放”的节能环保车。

目前在上海世博会上,这种电动车用来接送游客。

  

预计票价和空调车票价相近

  据了解,52辆空调公交车分别从安徽安凯公司和上海申沃公司引进,每辆40万元,而电动公交车则由桂林客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

电动公交车使用铝电池,百公里耗电仅90度,最高时速80公里/小时,每辆价格在200万元左右。

  

  南宁市公交总公司机务部车辆管理干事沈泽卓向记者算一笔账,电动公交车价格昂贵,仅电池组就要80万—90万元,四年就要更换一次,平均每年需花费20万左右。

而普通公交车相对便宜,一辆公交车一年约行驶7万公里,约用1.7万升油,每升油按6.0元计算,一年则需10万元。

  沈泽卓说,不过市民不必担心,电动公交车启用后,预计票价与南宁市内运营空调公交车票价差不多。

电动公交车一次充电可以跑200公里,这也是广西引进的首批电动公交车。

市民将体验“无声无味”公交车

  日前,市民黄先生去上海参观了世博会,体验了一次世博园里的电动公交车。

他称,电动公交车“很新鲜”,车内没有油味、也没有轰隆隆的声音,从启动到刹车,感觉比普通公交车更平稳。

届时,市民可以亲身体验“无声无味”的公交车。

    

  南宁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一年中炎热天气占大多数。

家住江南香格里拉的市民陈先生说,他发现南宁的空调公交车很少,目前只有25路、41路、213路等寥寥几条线路是空调车,而他平时要搭乘的公交车基本上都是非空调公交车。

    

  在夏天,车厢闷热,遇到上下班时间真是苦不堪言,希望南宁空调公交车能多投放几条线路。

 

忆南宁之青秀山:

邕城绿肺青山禅意

邕水青山,佛禅静地。

  山舞银蛇,绿意盎然。

  苍茫大地,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邕水泛舟。

  上Q、发@、XX。

  跨越时空,感恩抒怀。

  言情励志,放飞理想。

  登青山,饮董泉,听林涛,烧头香。

  凭江临风,林涛拍岸·禅意十足,心旷神怡。

  “蓦然令人起尘外之想”。

  冀炎黄事业,兴邕水青山。

青山秀水  气象万千

  南宁有一句形象谚语:

“青山的肺,水街的胃。

”青秀山在南宁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

  青秀山,古称青泰峰,包括青山岭、凤凰岭、佛子岭、雷劈岭等18座大小山岭,海拔74—288米,邕江经其南面山脚环流而过。

山峦起伏,群峰叠翠,泉清石奇,“山不高而秀,水不深而清”。

  青秀山气象万千,郁郁葱葱,层林尽染,林木茂盛,林涛拍岸,堪称邕州绿肺。

  青秀山有明万历年间建的广西最高大的佛塔

  青秀山堪称佛禅静地

  龙象塔,有古时著名三寺:

白云寺(峰顶)、万寿寺(山腹)、青山寺(山脚),有“崖洞相间,出泉甘洌”的董泉,有寺僧归兀手植成林,为后人福荫的青山松涛,还有寺僧归元手植的青秀山名茶“松萝茶”。

这一切,足以赋予青秀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城邑气质。

  青秀山历史悠久。

兴建于隋唐,盛于明,湮没于明末清初。

还有青秀八景:

“泰青远眺,夕秀观园,山房月夜,夕阳塔影,子夜林风,江帆破浪,凉阁听泉,沙浦渔灯,但如今已圮,只留下传说而已。

”东晋时已有道人罗秀在泰青峰撷青崖炼丹,唐、宋、元、明时曾先后建白云寺、万寿禅寺、独孤寺、青山寺、妙超寺、竹味庵等。

明嘉靖年间,监察御史、刑部主事董传策被贬谪南宁,左江兵备佥事许浦,郡守方瑜常与其游历青秀山,并在山上为他建造白云精舍、洞虚、董泉亭等。

董传策写下《青秀山记》等诗文传世。

明万历年间,史部左侍郎(后任礼部尚书)的萧玉举(南宁淡村人)在青秀山建龙象塔、息机亭、凉云亭,重修青山寺,著有《青罗集》传世。

四川杜潘兵备陈瑾(埌边举人)建竹味庵,写下《竹味庵前记》等诗文传世。

  徐霞客也云游青秀山。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记》记载:

“有土山兀出北岸,是为青秀山,上有浮屠,五级出青松间,乃南宁东南出水口也。

”明朝监察御史董传策谪邕,游历青秀山后,留下一传世之作:

  “青山高,千峰石笋插云霄。

青山下,江水平铺村映射。

青山小,卷石嶙峋竹啼鸟。

青山大,五象星罗吹响籁。

青山晴,波光万顷盘蛇城。

青山雨,烟雾微茫罩松树。

青山风,蛟龙怒吼凌长空。

青山月,青螺一点银盘突。

青山瞑,渔歌款乃摇江铃。

青山晓,玉露瀼瀼断林梢。

青山清,一股泉飞石上声。

”董传箫写尽了青秀山的风情万种。

  青秀山曾是佛教寺庙云集之风水宝地,观音禅寺是邕城佛教圣地,水月庵是必去之地。

明末清初,南宁有“九庵十八寺,乌鸦飞不过和尚田”之称,水月庵就是目前“九庵十八寺”唯一留存的寺庙。

  “佛灯朗耀,祖僧恒传,香水不断,梵吹继承。

”水月庵原名观音庵,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第一任主持为比丘尼淑师,庵址为广映和尚选址。

原坐落在邕江临江街,因庵堂面向邕江,水月相映,寂印禅心,遂改水月庵。

1987年,迁建青秀山。

  青秀山寺僧归元手植的名茶“松萝茶”如今已成历史,但我们仍依稀品茗到她的余香。

  “茗壶泉腾敬佳人,味泣回处有余甘。

  好山好水才能孕育出好茶。

青秀山,董泉,可谓“实至名归。

  青山写意  因果相涌

  古人是如此描述青秀山的:

  “县东二十里,一名泰青峰,与望仙坡相拱揖者,青秀山也。

距城东南十里,雄奇秀拔,为邕江之砥障。

崖洞相因,出泉甘洌。

古有三寺:

峰顶日白云,石佛石犹存,上有仙人插剑石。

山腹曰万寿,临江曰独孤,旁有撷青崖,镌曰阳明先生过化之地,路旁有龟石。

相传晋罗秀丹成尸解后,人见秀立石上,有履迹。

明嘉靖中,佥事邹阅,刊其石曰驻仙御史。

董传策谪邕,兵备许浦、郡守方瑜,为作洞虚、董泉之亭,及白云精舍,相与登览,今圮。

万历年间,邑人萧云举建塔其上,曰龙象。

又建青山寺,云圃山房,息机、凉云二亭。

度僧性悟,号归元上者主此山。

僧嗜酒,勤力作。

好种松萝茶,善于焙冶,高人达士,时兴交游。

翠竹苍松,皆其手植,居然胜境。

崇祯间,邑人陈瑾,作竹味庵于塔旁,前置舍利,下临邻玉泉,石刻萧文端公诗,明末俱废,唯寺与塔存。

今名青山为八景之一。

题曰青岫松涛,山有崖有洞,有石有泉,志载之详矣,而松涛未及焉。

松为寺僧归兀手植,不翅数千株,清风徐来,宛如琴瑟。

或送江帆远浦,或供幽人枕簟。

游览其间,心旷神怡,萧然令人起尘外之想。

”古人写尽了青秀山的万千气象,令人拍案叫绝。

  

  今人有《重修青秀山碑记》虽不如古文精当,文白夹杂,政论相议,但却使青秀山得以因果相涌,代代相传:

  “南宁居郁江之畔,又称邕古郡也。

建制于晋,历为南疆重镇。

市区之阳,二十华里有青秀山。

乌极目层峦叠翠,怪石嶙峋,雨润松篁,凤鸣天籁,景色天然,历代乡邑先哲,拓经伐茅,至明盖龙象塔、青山寺、董泉亭、竹味庵,白云精舍,月白风清。

  幽林翠岫,远挹江流,近听梵吹,游客登顶,俯仰逸兴,遄飞迫及。

近代清廷,失纲之山肆虐,以致青山失色,塔毁亭墟,千年名胜,遂成蔓草,荒烟言之,令人扼腕。

己丑年冬,邕城解放,明新天,红旗立地,民康物阜。

邕人希求恢复江山盛景之情至切。

市政府遂行市人民代表大会之决议,广邀专家学者精心规划,百计筹营,丙寅破土,丁卯国庆首期工程告捷,干群奋战,工期亦于己已冬月竣工,庚午春日复肇,建碑林集邕郡千年文人题咏四海诗家之作于一廊至此。

江山名胜,人文胜迹,古貌新颜,今尤胜昔。

吾辈览胜之余,前思古人,后聆来者,爰为小记,勒石寄情,以期故里宾朋,八方俊杰,继往开来,共兴百越。

冀炎黄事业,兴邕水青山。

同垂不朽,是为广志。

  

青山邕水  感悟人生

  青秀山是一个禅意十足的地方。

  青秀山更多的魅力是被称为“佛学”的旷古学问。

除了那些深奥的佛经梵语和悠远的理想,这门古老的学问还告诉人们最为现实的生活态度。

这,足以让芸芸众生燃起一炷清香。

  人,真是一个难以琢磨的生灵,永远是矛盾的主体。

经常处在犹豫和憧憬的困惑之中。

  走在世俗的单行道上,走不远,也回不去。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这时候,庙堂就成了人们最想去的地方。

  置身于天堂之地,内心也早已是天堂。

  庙堂之高,在于它是人们精神的安放之处。

在如此浮躁的世界里,想静心的时候,青秀山是一个可去之处。

  在烟雨迷茫的傍晚,在浓雾漂渺的晨曦,在这里,静静地感受着平和岁月的流逝,感受时光变迁的无奈,思索着那些刻骨铭心的人和事。

平静和安宁在空气中悄然流淌,思绪也随之扩散,有一种很久违的感觉。

  “心静,可以看得到大自然最美的一面;心境,可以容得下大自然丰硕的能量;心净,可以聆听到大自然传递的信息;心镜,可以照得见大自然幻化的景象;心敬,可以意会出大自然生命的智慧。

”也许,这也是我们对青秀山的真诚感悟和顶礼膜拜吧。

  眺望临江凭风的广西第一高大古塔———龙象塔,虽历经千年沧桑,度尽劫波,却始终巍然屹立在邕江河畔。

这使我想起了一句名言:

“无论倒下去多少次,只要最后的姿势是站立的,就足够了。

”冀炎黄事业,兴邕水青山。

  如果有人还认为南宁没有历史,那么,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