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县理公港镇简志.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141004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源县理公港镇简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桃源县理公港镇简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桃源县理公港镇简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桃源县理公港镇简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桃源县理公港镇简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桃源县理公港镇简志.docx

《桃源县理公港镇简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源县理公港镇简志.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桃源县理公港镇简志.docx

桃源县理公港镇简志

桃源县理公港镇简志

区域概况

位置面积

理公港镇地处桃源县西北,东靠黄甲铺,南邻龙潭镇,西连钟家铺,北界九溪、黄石镇,地域像一片枫叶,东西长约12公里,南北长14.5公里,总面积98.03平方公里,距离县城60公里,是原区公所所在地,属于典型的山区与丘陵过渡地带,是通往五强溪和张家界的交通枢纽,桃源西北部的经济、文化中心。

(图为理公港镇行政区划图)

建置沿革

理公港,原为“李公港”。

相传曾有一名李姓乡绅办事公道,说话有理公正,被尊称李公,李公门前有一小港,故称李公港,后寓说公正之意改为理公港。

解放前,属灵岩乡。

1952年土改复查时属理公港区。

1956年为理公港乡,1958年公社化时属理公港人民公社,1961年缩小公社规模仍名理公港公社。

1995年撤区并乡,理公港乡仍保持原行政区划。

1996年撤乡建镇更名为理公港镇。

2011年4月撤乡并镇,将我镇观音垭村、白羊坡村、观音桥村、兰溪居委会、牌楼寺村、金鸡山村、商家坪村、小河口村、养珠湖村、泥头山村、杨公桥村、洗马池村、马进洞村、狮子坪村等14个建制村(居)调整为6个建制村(居)。

全镇辖观音垭、兰溪、金鸡山、小河口、杨公桥、狮子坪6个村(居)委会,53个村民小组,4396户,1559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61人,约占总人口的12.6%。

环境资源

理公港镇域范围内地貌为丘陵地形,最高海拔240.2米。

最低海拔55.8米。

南、西、北三面为山地,中部和东部地势略低,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0%以上。

耕地23385亩,其中水田19125亩,旱地4260亩,山林面积89370亩,其中油茶林50146亩。

土壤类型为红壤,PH值为酸性,特别适合栽种茶油、苎麻、柑橘、水稻等。

理公港镇境内的兰溪河为白洋河支流,发源于钟家铺乡及黄石乡,呈东西走向,流域面积120平方公里,干流长度25公里,干流坡降27‰,由西向东汇入白洋河入沅水。

理公港镇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叶林混交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热良好,群山环抱,林海绵绵,空气清新,山川秀美。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319.7mm,其中4-9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

全镇森林植被保存良好,森林覆盖率达68%,林木蓄积量5.5万立方米;境内山岭起伏,层峦迭嶂,清澈蜿蜒兰溪河穿境而过,有小一型水库两座,小二型水库13座,山塘995口,水力发电站2座,沟渠纵横交织,排灌便利;自然资源丰富,地下蕴藏有丰富的石灰石、碳页煤、矾矿、硫铁矿,生产石灰历史悠久。

(图为理公港镇田园风光图)

该镇属漆伍公路和漆牛公路的交汇处,地理位置较好,交通便利,村村通水泥路,6个村实现了街道硬化。

人口民族

该镇辖5个村、1个居委会,54个村(居)民小组,4396户,1559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61人,全镇有劳动力人口8856人,境内全部为汉族,无少数民族杂居。

经济发展

全镇经济稳步发展,稳中提升。

该镇属县西部地区的山区乡镇,没有区位优势,利用好现有资源和发展好传统产业是该镇经济实现增长的唯一途径。

我镇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整体要求,充分发挥农业的优势,大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发展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全面规模布局,粮、油、果、蔬、药、畜产业平稳增长,实现农业总产值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500元。

2003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125.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580元;200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44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945元;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38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402元;201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031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302元;2014年,工业总产值1.2亿元,农业总产值,农村经济总收入1289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8337元,财税收入达823.02万元。

2015年,工业总产值1.8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554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9850元,财政收入1178.76万元。

种植业。

镇内粮食作物以种植水稻为主,油茶产业为特色产业,还种植红薯、土豆、花生、豆类、玉米、油菜、苎麻、柑橘等作物,后发展和引进红壤蜜柚、药材等种植。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鼓励农民种水稻,以双季稻为主,间植一季稻,理公港镇由于气候原因,不适宜种植双季稻,所以以一季稻为主。

一季稻年种植面积达到18100亩,总产一般在7000吨左右。

油菜种植面积10000亩,总产1200多吨。

苎麻面积10000亩,总产900多吨。

柑桔面积达到4000亩,总产在400吨左右。

2014年共落实早稻软盘集中育秧92亩,早稻种植面积3000余亩,落实晚稻集中育秧面积60亩,种植面积3000余亩,中稻种植面积近万亩,超任务完成了县下达的种植任务。

早稻亩产高的达到了700斤,晚稻亩产高的达到了800斤。

“三冬”生产:

理公港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人民采取“早下手、详规划、重落实、奖代投”的措施,村自为战,全民参与,举全镇之力,倾力做好“三冬”生产暨抗灾补损工作,明确了“三冬”生产工作的“个、十、百、千、万”规划。

即“3个水库的整修;10公里渠道硬化;200口堰塘的整修;4000亩油茶低改;1.6万亩油菜载种,10万米沟渠的清淤;我镇三冬生产工作进展快、效果显。

截止目前,维修水库3座,维修机埠3座,山塘整修扩建148口,渠道整清淤73千米,渠道硬化10千米,油菜栽种1.6万亩,油茶低改3500亩。

2015年配合全县粮食生产目标,理公港镇小河口村突出三熟制早稻生产工作,在全村千亩油菜区域中,采取集中育秧方式种植早稻150亩,品种选用湘早籼45号,7月23日止抢收抢插工作全部结束。

油菜田种植早稻在深丘区也能获得好回报,采取集中育秧是保证,平均亩产352公斤,总产52800公斤。

他们的经验是:

确定播期4月12日,保证插期5月20日前,加大栽植密度4×5寸,增加基本苗,每蔸插5—6根,每亩保证15—18万苗。

养殖业。

镇党委政府把畜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来抓,采取多项措施大力扶持种养殖产业,千方百计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扶持家庭农场建设,在抓好鸡、牛、羊传统养殖的同时,以豪猪、山鸡、獭兔、竹鼠等特色养殖为重点,扶持发展规模养殖户和各类合作社组织215户,逐步实现了畜牧业增产、养殖户增收的良好势头。

基本上家家户户都饲养本地土猪,饲养的本地土猪,以肉质鲜美松嫩、口感上佳为特点,成为走亲送友、熏制腊肉的佳品。

2014年出栏肉猪17420头、出售和自宰牛890头、羊24120只。

(图为理公港豪猪)

林业。

境内树种有45科358种,其中乔木21种,灌木300余种,本镇以油茶林为主,杉、松、楠竹等用材林次之,胸径80厘米以上或100年以上的古(大)树共存10余株。

林地面积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8%,其中用材林面积为4.5万亩,楠竹林面积0.1万亩,经济林以油料林为主,面积为4.4万亩。

1964年至1978年全镇绝大多数大队建立林场(有的称经济场),大队将大面积的造林任务分配到各生产队管理。

大跃进运动中,大量采伐用于、修建公共食堂、烧木炭炼钢铁、竹木加工,森林资源枯竭。

1981年山林定权发证后,明确山林权属,建立护林制度,农户自主经营,1985年境内开始实行限额采伐制度。

2003年实施退耕还林,采取严格全面的限额采伐树木制度。

2010年开展林权制度改革,重新勘界、定界,落实山权,换发山林权属所有证。

至2015年镇内共完成退耕还林面积5000余亩。

工业企业。

现有各类中小微企业32家,上交税收20万元的企业1家,2015年工业生产总值1.8亿元。

由于地下蕴藏有丰富的石灰石、碳页煤、矾矿、硫铁矿,理公港镇党委、政府将招商引资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提供优惠的政策条件,鼓励各商家企业落户理公港办厂建业,镇内有年产值过百万元的企业达到26家,个体办石灰厂2家,碎石厂5家,个体工商户356户,2014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2亿元,常德电力协会投资800万,年发电600千瓦的马进洞水电站已经建成发电,兰溪河流域梯级开发已经进入飞速发展阶段;小河口的低碳化环保砖厂,利用废渣生产环保砖,年产值达到3000万元,成为全镇的龙头企业。

商业贸易。

目前,镇内有墟场一个集市。

由于以前是一个区,又属于桃源县西北部的经济、文化中心,商品贸易繁荣,现有各类贸易场所182处,各类大小超市25个,移动摊位82个,年成交额1.2亿元,主要经营有服装、布匹、小百五金、食品、药材、肉类、水产、瓜果蔬菜等。

至2015年,理公港镇墟场集市农贸市场新建已完成规划,2016年即将开工建设。

旅游开发。

理公港镇是典型山区乡镇,有壮观的千亩油茶林和泥头山古树、风景优美的兰溪河、历史悠久的五冠山古庙和仙娘洞等秀丽自然风光。

理公港镇泥头山现与小河口村村合并,在泥头山有两株古树。

泥头山深处理公港镇高山上,距理公港港集镇5公里,有4.5米宽村道下山,与S227省道(漆五公路)相连,交通便利,历史悠久,森林覆盖率高,盛产茶油,郁郁葱葱有五千多亩茶树林,70年代当地的村支部书记曾参加全国的粮油生产大会,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

在老村部附近的一株古枫树和一株古山枣树,古枫树树龄150年,胸径约0.8米,古山枣树,树龄200年,胸径约1.2米,现在已挂牌保护。

(图为泥头山古树)

桃源西北部的兰溪河发源自牛车河,蜿蜒曲折流经牛车河、钟家铺、理公港、九溪、漆河等乡镇,最后汇入白洋河,流进沅江,是桃源县境内沅江的主要支流之一。

兰溪河在理公港港镇境内梯级开发,建有两座水坝,在两座水坝之间的河道上风景秀丽,两边山势险峻,森林覆盖率高,现有投资商计划在小河口电坝加高十米,抬高水位蓄洪,进行农村生态旅游。

(图为兰溪河风光图)

五冠山古庙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理公港镇杨公桥村,在理公港镇五冠山林场内,海拔490米,群山环抱,周围树木郁郁葱葱,上山车道一条,但很崎岖,共有四条小路相通,据传为慈利“五雷山”的兄弟山,号称“南武当”,早前僧侣、道人常与“五雷山”来往,香火旺盛,始建于明末清初,后经历代佛、道各派有道之人修建,发展有三层平台,四道殿堂,围绕此庙有很多传说,在当地百姓中历代相传。

后毁于文化大革命,因后期无人照看,现已荒废,仅存第二层殿门与第三层金顶,第二层供奉有观世音菩萨,第三层金顶供奉有三清真人菩萨两座。

(图为五冠山古庙)

“五冠山仙娘洞”又叫“仙姑洞”,位于理公港镇五冠山古庙下,距五冠山古庙约300米,海拔470米,周围山林倥偬,深藏五冠山深处,洞内早前立有门板大一古石碑,后已毁坏,残片遗弃在林中。

相传平西王吴三桂的孙女曾隐居在此修道,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专门登上五冠山,到仙娘洞请其下山回京,被吴三桂的孙女断然拒绝。

因此后人为纪念她,便叫此洞为“仙娘洞”。

现今常有外地人来此探奇、露营。

因为理公港镇境内多产石灰岩,所以此洞属于喀斯特地貌的溶洞,洞口宽五米,洞口高约三米,从洞口深入一直往下,有几层平台,越往里走洞内空间越大、洞顶越高,洞内生成有喀斯特溶洞的石笋、石钟乳和石柱,洞深约2000米,且洞内有多条支洞往四周发展。

(图为五冠山仙娘洞)

基础设施

水利。

全镇共有小

(一)型水库两座,小

(二)型水库13座,骨干塘17口,山塘1050口,灌溉排水泵站16座。

全镇有一座自来水厂,供街道集镇3500人生活用水,全镇农村分散饮用水有11256人,目前已有水井2035口,供给7340人饮水,近2000人依靠几座小型水库饮水,1500利用山泉水造蓄水池供给用水。

水利条件的改善,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利保障。

公路。

道路建设方面:

全镇共投入资金450万元,完成了金鸡山商家坪,小河口宋家溪、鸭儿湾、傅家坪,杨公桥白岩堉、洞堉、十五组等公路硬化共15公里。

城乡建设。

20世纪70年代以前理公港镇交通闭塞,街道狭窄,房屋简陋陈旧。

1996年,撤乡建镇,从此政府开始出台城乡规划,在道路交通建房水电等各方面进行筹划。

多年来修建了村油路、停车场,自来水,农网改造、学校和民房改造工程等项目。

至2015年新街创业路300米长的下水道铺装已完成;在镇区墟场、学校、医院、信用社等主要交通要道安装高清治安摄像头22个,布下24小时无死角安全防范网络,实现了集镇墟场监控的全覆盖;目前农贸市场工程已规划完成,即将开工建设。

集镇街道长2.8公里,集镇规划用地面积300亩,人口容纳量5千多人,镇内配套设施完善,自来水厂、中心医院、市场、学校、敬老院等一应俱全,有线网络、“村村响”工程覆盖全镇6个村(居)。

文教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镇中、小学校在校人数954人,教职员工43人,镇中心卫生院、村办医疗站15个,可供80人集中供养的敬老院一座,所有村都有文化室、图书馆,有3支广场队伍,2支舞龙队伍,群众文体活动正蓬勃发展。

我镇坚持把小城镇建设摆在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位置,不断加快城镇扩容提质步伐,突出抓好“一街、一路、一桥、一楼、一厂、一沟、一灯、一眼”工程,切实加大城镇创建力度,城镇建设做到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环境进一步优化,活力进一步增强。

“一街”指的是理公路街道:

为了缓解多年漆五公路理公港镇区段交通堵塞的问题,通过对上对接政策,对下争取群众,村组支持,多方筹资,拉通了宽22米、长380米的理公路,拉通了宽12米、长290米的创业路,目前正在启动路面硬化、下水道铺设、人行道铺设等项目,总投资预计270万,目前已投资40多万元。

这个项目的建设即缓解了镇区墟场的交通压力,又盘活了城镇建设土地资源,更是推动理公港镇区扩容提质。

“一路”指柳林路建设:

即信用社经桃十中至小河口村一组的柳林路建设,该工程于2013年11月启动,2014年7月完工,柳林路工程包括长800米、宽4米的路面硬化、400米的下水道、自来水管道铺设,总投资35万元,其中政府投入20万元。

“一桥”指兰溪河大桥。

该桥是联络理公港、钟家铺、牛车河的唯一通道,总投资150万元,政府投入改道、便道建设及附属设施、引桥路面更换、部分下水道重建拆违等,工程资金总计30万元。

(图为理公港镇兰溪河大桥)

“一楼”指理公港兰溪苑商住小区。

该项目堪称是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合理处理盘活存量资产,发挥最大社会效益、土地利用效益、财政效益的典范,项目地块面积2200平米,属理公港镇政府原农机站,2013年前是理公港最脏最破最乱的地方,经过党委政府精心运作,对接政策,招商引资,通过县土地储备中心公开招拍挂,仅2200平米的地块最后以308万元出售,亩平收益达到了100多万元,比县城部分地段还高。

现在由骏业房地产投资3600万兴建“兰溪苑商住小区”,将建成11层高的电梯商住高档小区,目前已经顺利封顶,并对外发售了30多套。

这个项目的建成将理公港的城镇品质提升了几个档次,兰溪苑也成为了理公港镇城镇的新地标。

(图为理公港兰溪苑商住小区)

“一厂”指理公港镇自来水厂。

该工程位于狮子坪村,距集镇3公里,占地面积20余亩,总投资560万,其中国投380万,社会个体老板融资110万,政府多方自筹资金70万,现在可供全镇7000多人饮水,工程全部完工后可供9000余人饮水,该工程的完成,标志着理公港镇有60%的群众和城里一样可以喝上干净放心的自来水。

“一沟”指柳林路、水电路、农贸市场、信用社及老农机站前面的下水道维修改造、兴建。

总长度1000米,总投资15万。

“一灯”指牌楼进口至集镇墟场油库长1.2公里的街道亮化工程。

新安装路灯30盏,投资近10万元。

“一眼”指集镇街道电子警察系统。

即在镇区墟场、学校、医院、信用社、邮政局、兰溪大桥、十字路口,政府大院及几个主要交通路口安装了高清的治安摄像头15个,实行集镇墟场无死角监控的全面覆盖。

社会事业

教育方面:

以均衡发展为主题,强化管理,加大投入,全面推进教育事业长足发展。

目前全镇小学校2所,中学1所,在校人数1235人,教职员工85人,学校投资300万的学生公寓已竣工,。

文化方面:

所有村都有文化室、图书馆,有3支广场队伍,2支舞龙队伍,群众文体活动正蓬勃发展。

卫生方面:

全镇有卫生院1个,卫生室15个,医院投资220万修建的综合大楼也竣工。

2007年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当时参保率近80%。

2015年全镇新农合参合总金额近170万元,参合率100%。

民生方面:

投资400万元进行自来水厂的建设,解决11000人的饮水问题;投入300万元完成朱二冲、殷家冲、豪猪洞水库的除险加固;2012年启动新农保,2015新农保参合人数达到5965人,收缴养老保险费62万元。

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全镇出生人口160人,政策内人数145人,政策符合率90.63%;2015年全镇共流出人口5327人,已婚育龄妇女2082人,办证2082人,办证率100%,信息入库率100%,计育村民自治率100%,《村民自治公约》入户率100%,群众对计生政策的知晓率达98%以上。

(图为理公港镇广场舞队伍)

(图为理公港镇杨公桥村舞龙队)

2015年落实低保人数249户439人,落实五保户156人,其中养老院入住31人,分散供养125人;300余困难户、重灾户及优抚对象受到生活、住房、医疗、助学等救助。

规范完善了438名残疾人的信息资料采集,建档立卡并核查纳入中残联网,帮助残疾人领取发放辅助器具,落实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45人,组织落实帮助残疾人义务助残人员24人,走访慰问受灾农户、贫困家庭,发放救灾资金和物资合计10余万元。

理公港镇分会成立县帮联群众协会,理公港籍的名人富商以及该镇干部纷纷慷慨解囊,现场捐献爱心资金74500元。

所募集的帮联资金严格按财务制度管理,定期公示资金使用情况,让理公港的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切实受益。

全镇以作风建设“百千万”工程总揽全局,优化服务举措,认认真真改作风,惠民生,办实事,力创建满意政府。

(图为理公港镇党委书记覃英俊慰问敬老院老人)

(图为副镇长张爱华为贫困妇女、儿童送慰问金)

特色地情

原生富硒油茶是我镇的传统特色产业,是我镇的金色名片,理公港镇历史上就是“贡油”产地,主要集中在泥头山、金鸡山、商家坪等地,尤以泥头山的油茶最为集中,也最为有名,早在上世纪70年代便闻名遐迩。

泥头山区人烟稀少、土层肥沃,生产在这里的油茶云滋雾养,生产的“泥头山”牌富硒茶油,晶莹剔透,色清味美,富硒成分高。

近来,我镇以特有的富硒土地、油茶等资源为依托,不断开发富硒油茶林,建设示范基地,全镇新植油茶1200亩,改造低产油茶5000亩,是全县油茶种植的亮点镇。

现我镇拥有油茶林面积51815亩,油茶总产一般在20万斤左右。

油茶树的主要产品——茶油,因特有的低碘值,稳定性较其他食用油更好,不易变质,易保管;对人体有益的油酸含量居各种植物油之冠,富硒成分高,不含胆固醇,可抑制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由于茶油营养结构合理,有益健康,资源极其稀少,因而尤显珍贵。

我镇茶油集中于泥头山、金鸡山、商家坪等地,这几个村都属于山区林带,远离城市和工业区,连绵的群山,人烟稀少,山明水净,空气清新。

生长在这里的油茶树一年四季云滋雾养,饱含日月精华、天地灵气,从未受到任何农药和化肥污染。

我们采用传统工艺,不经任何溶剂处理提炼,开发出的茶油,品质优良,未使用任何添加剂,是真正纯天然的绿色食品。

2015年初,经镇党委政府认真研究,决定把“发展富硒油茶,壮大富民产业”作为落实县委作风建设“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实事项目来抓,通过制定五年规划,实施办点示范,引进公司合作,鼓励全民参与等措施,全镇群众共新造油茶林1000亩,其中达20亩集中连片要求的有500亩。

实现油茶低改面积达到近5000亩,茶林效益正稳步提升,10月,小河口村已与桃源县金虹茶油公司及东莞联华国际集团公司签定油茶开发合作协议,将由公司投资千万元改造升级小河口万亩野生富硒油茶基地,进行产品研发、市场开拓,打造“泥头山”野生茶油品牌,照此势头发展,几年之后全镇将会出现“家家户户产茶油,小康生活不用愁”的喜人一幕。

理公港镇在以油茶产业为主的情况下,积极发展其它特色产业。

一是打造优质双季稻生产基地。

通过采取“政策调动、科技驱动、典型带动”的方式,以小河口、观音垭两个千亩双季稻示范片为点,开展高产创建、科学兴粮,全镇完成双季稻种植面积近万亩,实现了我镇双季稻产量新突破。

二是推进标准化蔬菜基地建设。

通过立足本镇、依托周边市场,引进钢管棚、喷灌、灭虫灯、遮阳网等新材料、新技术,以无公害蔬菜为中心,大力发展设施栽培和精细蔬菜的引进,在金鸡山商家坪、兰溪牌楼寺片区形成了百亩连片常年蔬菜基地。

三是开创药材园基地建设新局面。

为打破山区农业种植发展的瓶颈,寻求农民致富新出路,本镇力推百合、玉竹、何首乌等药材种植产业发展,培育了以杨公桥为首的药材产业合作社,根据市场行情,开拓了“乔木+药材”的种植模式,形成了一个种植面两个种植层的创利体系,实现绿色覆盖、产业双赢的生态经济效益。

2015年新发展白芷基地100亩;去年年底,成立了“常德瑞璞牡丹种植专业合作社”,全村已种植油用牡丹200亩,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图为理公港镇杨公桥村药材园)

四是传统养殖与特色养殖共抓。

镇党委政府把畜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来抓,采取多项措施大力扶持种养殖产业,千方百计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扶持家庭农场建设,在抓好鸡、牛、羊传统养殖的同时,以豪猪、山鸡、獭兔、竹鼠等特色养殖为重点,扶持发展规模养殖户和各类合作社组织215户,逐步实现了畜牧业增产、养殖户增收的良好势头。

典型村简介

小河口村

小河口村位于桃源县理公港镇西南部,漆伍公路沿线,兰溪河畔。

2011年6月由小河口、养珠湖、泥头山三个自然村合并为新的小河口村。

现辖面积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00亩,其中水田2300亩,旱地600亩,10个村民小组,670户,共2468人,年人均纯收入达9635元。

村支两委干部5人,村务监督委员会5人,中共党员90人,党支部下设6个党小组,有卫生室、村级活动室、图书室各1个。

全村山林面积17979亩,其中油茶面积15429亩。

(图为小河口村村部)

产业以农业为主,其中以油茶、林业种植为特色,1973年被评为全国油茶生产先进单位,原老支书余汉畴受周总理亲自接见,1978年被评为常德市油茶生产先进单位。

(图为小河口村油茶基地)

近年来,该村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作风建设“百千万”工程为抓手,以健全各项制度为保障,立足“抓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不断创新活动载体,该村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大发展,连续8年被评为县、市水利建设先进村,并在全镇目标管理评比中荣获红旗单位称号。

兰溪居委会

兰溪居委会位于桃源县理公港镇中部,漆五公路沿线,2011年6月由原牌楼寺村、兰溪村、观音桥村合并而成,并村后全村现有村民小组12个,总户数752户,总人口3651人,其中农业人口2768人。

全村耕地总面积2984亩,其中水田面积2587亩,旱地面积397亩。

全村山林总面积7015亩,有小二型水库3座,堰塘178口。

金鸡山村

金鸡山村位于桃源县理公港镇西南方向,与龙潭镇交界,2011年6月由原金鸡山村、商家坪村合并而成,并村后全村现有村民小组6个,总户数378户,总人口1324人。

全村总面积为12.9平方公里,全村耕地总面积0.19万亩,其中水田面积0.18万亩,林地面积1.5万亩。

辖区有小二型水库1座,骨干塘1个,堰塘150口。

全村民以油茶和打工为主要收入来源,以油茶为主打产业,粮食种植大户6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