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考语文压轴卷及答案.docx
《北京市高考语文压轴卷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高考语文压轴卷及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高考语文压轴卷及答案
北京市高考压轴卷
语文
(满分:
150分时间:
150分钟)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建筑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的存在不仅要能够满足生产和生活的基本需求,还(也)要能够美化生活环境,为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增添(增加)美的感受。
可以说,城市建筑的理念直接影响城市建设的方向和品位(品相)。
无论(不论)是单体建筑还是群组建筑,都不能只顾建筑本身而忽视建筑所在环境的建设。
一座围墙可以对其所依附的建筑发挥重要影响,但是对主体建筑而言,围墙仍然处于相对附属的地位。
围墙本身的功能,在于能够发挥分隔、保护和美化的作用。
因此,在建设之初,就应该根据建筑功能的差异,因用制宜地考虑是否需要设置围墙,而不能草率到为每幢建筑配设一座围墙。
围墙的建设也是一种创作,同样需要精心设计,不断提高水平。
在造型方面,围墙设计应有高有低,比例适当;有虚有实,色彩和谐;形式多样而又能与主体建筑相生相宜。
在结构方面,围墙作品应该是精心计算的制作,能够满足防风抗震的要求。
在构造方面,围墙建设应该考虑易于施工、便于维修,有利于减少资源浪费。
围墙的结构,要根据建设围墙的功能要求来确定。
造型样式的区别、建材产地的差异以及地势条件的不同,都是要考虑的方面。
围墙结构类型,一般有砖砌围墙、石砌围墙、钢筋混凝土预制装配式围墙、钢丝网装配式围墙、铁刺网围墙、砖砌花格围墙、混凝土预制花格围墙、竹围墙、木围墙、土筑围墙、菱苦土板围墙等等。
围墙的构造,要求其墙基应夯筑在当地冻结深度以下,如基础过深时可以采取拱型基础或基础梁。
围墙的高度一般以2到2.4 米为宜;作为分区的围墙,其高度可考虑在1.5 米左右。
围墙要考虑排水设施,排水规格要根据降雨量大小和地形条件来确定。
围墙的柱距不应大于4米,围墙的花格尺寸不宜过大,注意构造合理,坚固耐久。
当然,区别于上面种种传统的实体围墙,在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利用植物生长来构建墙体以代替砖、石或钢筋水泥“砌墙”的“绿色围墙”。
这种生机盎然的“绿色围墙”,不但占地面积少,省料省工,而且在绿化美化市容市貌、减噪防尘、净化空气、调节温度等方面效果显著,颇受人们欢迎,也成为了一种相当时尚的城市风景。
不管是传统的,还是新兴的,围墙都属于建筑小品,在城市建设中也可以有重要的作用发挥。
但是,不顾市容、不分情况和功能要求而多建、乱建围墙,必定要挤掉基建材料,耗用人力,浪费投资,甚至衍生出一些让人痛心的城市顽疾,这也是需要现代社会的人们给予足够关注的重要方面。
(取材于高云舫、宋淑运相关文章)
1.“材料一”第一段文字中,黑体字词语不能用括号中词语替换的一项是(2分)()
A.也 B.增加 C.品相 D.不论
2.根据“材料一”,对“不能草率到为每幢建筑配设一座围墙”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要考虑围墙的附属地位 B.要考虑建筑所在环境的要求
C.要考虑围墙的多重功用 D.要考虑多种材料的综合使用
3.对“材料一”中下列词语加点部分所作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因用制宜(“用”的意思是“运用”) B.夯筑(“夯”是一个会意字)
C.生机盎然(“盎”用部首查字时查“皿”部) D.衍生(“衍”的读音是yǎn)
4.“材料一”中说,“围墙的建设也是一种创作”。
总体来说,对这种创作有些什么要求?
请根据“材料一”作简要概括。
(3分)()
材料二试想一下,没有围墙会对生活在城市的人们造成哪些影响?
有人会说,那可不行,如果没有围墙,物业怎么管理?
陌生人随意进出又怎么办?
社区内属于全体业主的公共空间又如何保证业主的正当权益?
应该说,这些都是很自然的反应,生活在中国城市中的人们,太习惯于有围墙的生活了。
事实上,城市建筑到底要不要围墙,学界至少已经争论了几十年。
1977年,一群城市规划师相聚在秘鲁印加文明遗址——马丘比丘(MachuPichu),签署了一份《马丘比丘宪章》,重点批判了城市建设中那种立足于《雅典宪章》精神而“把城市里的建筑物变成了孤立的单元”的作法。
次年,国际建筑师协会(UIA)认可了《马丘比丘宪章》,并在事实上逐渐以其取代了形成于1933年的《雅典宪章》。
建设带围墙的封闭式空间,正是《马丘比丘宪章》批判的“把城市里的建筑物变成了孤立的单元”的作法之一。
也正因为如此,在今天的世界范围,不设围墙的住宅或单位,还真不是什么新事物。
在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比如纽约,或者东京,一幢幢大楼都是直接朝着大街或小巷,保安坐在大堂里;那些有围墙的,通常是敏感特性相对较高的部分建筑。
假如说,城市中各处都是围墙簇拥的建筑,那么在城市中就会出现一片片封闭空间,仿佛一个个围出来的“孤岛”,这就极有可能让它们与城市整体发展相脱节;“孤岛”制造出的“隔绝”,还会对街区之间活力的增强形成一定阻碍;另外,如果城市公共空间都被小区花园之类的围墙圈占,各自封闭的楼盘就会导致整座城市大量缺乏“毛细血管式”的小路,降低城市道路网络的密度,也就必然造成土地等公共资源的浪费。
这些都会给日益紧张的城市发展带来不断扩大的负面影响。
中国的城市建设,过去重视单元的区分与独立,围墙是建筑设施中最直接的辅助内容。
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公共单位(不含住宅)的实体围墙总长达500多万千米,可绕地球125圈;这些围墙占地总面积1100多平方千米,如果加上两侧墙脚不能利用的死角,甚至达到3350平方千米。
在世界各国包括某些同为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城市中,恐怕都难以看到如此“壮观”的围墙!
其实,中国也已经出现了没有围墙的“开放式社区”。
在宜宾市一个叫做“莱茵河畔”的“开放式社区”里,整个楼盘内的道路全部向城市开放,住宅的安全防护体系全部后退至单元门口。
在那里,住宅楼单元门直接朝向道路,行人面对的俨然就是巴黎或纽约的一处处街景。
在那里,物业管理不仅没有削弱,其效果甚至帮助社区荣膺“全国物业管理示范小区”称号,以至于这一楼盘被当地人认为是最好的楼盘,成为当地颇有口碑的一处风景。
当然,就算是真要推倒围墙,别说是在城市,在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目前中国城市区域中的一部分公共空间,特别是那些美丽的花园和社区专用的公共设施,还有其存在的真实法理依据。
围绕着法理与现实的一系列问题,恐怕还需要一番争论。
但是,社会毕竟在发展和进步,文明社会不应该让人恐惧没有围墙的生活。
可以期待的是,我们虽然还不能像有些地区那样自由出入市政厅,但至少越来越接近了;那些还把自己圈在围墙里的相关部门,也应该会逐步把安防体系后退到大楼入口。
这就正如《马丘比丘宪章》在相关章节中所写的一样:
“在人的交往中,宽容和谅解的精神是城市生活的首要因素。
” (取材于刘德科、肖和相关文章)
5.根据“材料二”,对中国城市中的人们“太习惯于有围墙的生活了”的原因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围墙在中国城市生活中非常普遍 B.围墙带来的安全感中国人更看重
C.围墙显示出业主才有的一些权益 D.围墙区分出本地人与外地人差别
6.根据“材料二”第四段文字,概括围墙在城市发展中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
(3分)()
7.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分析或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人们在要不要围墙的认识上也会产生出一些变化。
B.国际建筑师协会支持《马丘比丘宪章》,表明了协会坚决取缔围墙的态度。
C.围墙对社区的包围越严密,社区活力的形成就越需要有良好的支持与引导。
D.中国过去时期的城市建设的思想,更靠近形成于1933年的《雅典宪章》。
8.在“围墙的建设”这一问题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有哪些认识是一致的?
请结合两个材料作概括。
(6分)()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共24)
说京师翠微山
[清]龚自珍
翠微山者,有籍于朝,有闻于朝。
忽然慕小,感慨慕高,隐者之所居也。
山高可六七里,近京之山,此为高矣。
不绝高,不敢绝高,以俯临京师也。
不居正北,居西北,为伞盖,不为枕障也。
出阜城门三十五里,不敢远京师也。
僧寺八九架其上,构其半,胪其趾,不使人无攀跻之阶,无喘息之憩,不孤巉,近人情也。
与香山静宜园相络相互,不触不背,不以不列于三山为怼也。
与西山亦离亦合,不欲为主峰,又耻附西山也。
草木有江东之玉兰,有苹婆,有巨松柏,杂华靡靡芳腴。
石皆黝润,亦有文采也。
名之曰翠微,亦典雅,亦谐于俗,不以僻俭名其平生也。
最高处曰宝珠洞,山趾曰三山庵。
三山何有?
有三巨石离立也。
山之盩①有泉,曰龙泉,澄澄然渟其间,其甃②之也中矩。
泉之上有四松焉,松之皮白,皆百尺。
松之下、泉之上为僧庐焉,名之曰龙泉寺。
名与京师宣武城南之寺同,不避同也。
寺有藏经一分,礼经以礼文佛,不则野矣。
寺外有刻石者,其言清和,康熙朝文士之言也。
寺八九,何以特言龙泉?
龙泉迉③焉,余皆显露,无龙泉,则不得为隐矣。
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堰神飞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
邓尉之松放,翠微之松肃;邓尉之松古之逸,翠微之松古之直;邓尉之松,殆不知天地为何物;翠微之松,天地间不可无是松者也。
[注]①盩(zhōu):
山的幽深处。
②甃(zhòu):
用砖砌。
③迉(qǐ辶+只):
弯曲,绕道而行,这里为曲折隐秘。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构其半,胪其趾 胪:
陈列
B.不以不列于三山为怼 怼:
骄傲
C.其甃之也中矩 中:
合于,符合
D.其言清和 言:
言辞
9.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杂华靡靡芳腴 膏腴之地 B.亦有文采也 文采斐然
C.不则野矣 稗官野史 D.殆不知天地为何物 丧失殆尽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不以僻俭名其平生也 B.隐者之所居也
不以不列于三山为怼也 天地间不可无是松者也
C.僧寺八九架其上 D.其甃之也中矩
澄澄然渟其间 翠微之松古之直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堰/神飞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
B.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堰神飞/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
C.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堰神飞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
D.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堰/神飞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就把目光对准了翠微山,说它因山体小而仰慕那些高山,是适合隐士居住的佳境。
B.作者评价翠微山“不敢绝高”“不为枕障”“不敢远京师”,这都很符合士大夫的形象特点。
C.文章说翠微山的龙泉寺藏经,以礼拜藏经,表示礼拜由文字组成的佛,不然就显得粗俗无教了。
D.作者用“说”的方式、拟人的手法,把一座无知无觉的山峰,写得富有人情味,是游记散文的独创。
13. 文章看似在描绘翠微山的地理位置特征和自然人文景观,表面处处说山,实际处处拟人,赋予它一种人格特征。
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作者赋予了翠微山哪些“人情”味?
(5分)
14.“松”是古代文学作品常见的素材,文章第6段和下面的材料都写到了“松”,请阅读材料,完成文后问题(6分)
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
微风拂之,声如暗泉飒飒走石濑;稍大,则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
方舟上人为阁其下,而名之曰松风之阁。
予尝过而止之,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
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
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偃蹇而优游,逍遥而相羊,无外物以汩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日,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
予,四方之寓人也,行止无所定,而于是阁不能忘情,故将与上人别而书此以为之记。
时至正十五年七月九日也。
①根据描写内容,请为此段文字选出最恰当的标题。
(2分)()
A.金鸡峰记 B.三松赋 C.松风阁记 D.听松阁记
②请指出《说京师翠微山》和链接材料对“松”的描写有怎样的不同。
(4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6—19题。
酹江月
秋夕兴元使院作①,用东坡赤壁韵
胡世将
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②。
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
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
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③。
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
阃外④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
拜将台欹⑤,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
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注】①兴元,地名,今陕西汉中市,南宋时为宋金对垒前线。
作者曾任川陕宣抚使。
②一范一韩人物:
指北宋抗击西夏、巩固西北边防的范仲淹与韩琦。
③汉家三杰,指辅助刘邦夺取天下的张良、萧何、韩信。
④阃外,指统兵在外。
阃,kǔn。
⑤拜将台,传说刘邦在此拜韩信为将。
下文中的怀贤阁是为纪念诸葛亮而建。
欹,qí,倾斜。
16.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为国建功的名将已逐渐被人们淡忘。
B. “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写出现在缺少可以抵御外侮的名将,国家半壁江山已沦入敌手。
C.“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诗人对朝廷软弱避战,不积极保卫河山的做法表示痛惜。
D.作品写出了作者面对破碎的山河的万千思绪,自己身处战争前线却无力扭转战局,心中充满失望与忧愤。
17.作品中“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一句,借古人之事,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下列诗句没有采用这种手法的两项是(4分)()
A.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
蘋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
(唐•韩愈《湘中》)
B.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唐•张泌《寄人》)
C.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
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宋•刘克庄《满江红》)
D.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何当凯旋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
(宋•陆游《长歌行》)
E.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金•吴激《人月圆》)
18.下阕中“铁骑千群都灭”一句,有人理解为“敌人的军队已被消灭”,也有人理解为“我军已被敌人打败”。
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
(3分)
19.“塞马晨嘶,胡笳夕引”和“拜将台欹,怀贤阁杳”是作品中两组对仗的句子,请任选一组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作用。
(4分)
20.“酹江月”这个词牌,是_____________(填词牌名)的别称,与胡世将同时代的许多诗人都在作品中表达过与他类似的感情,如陆游在《书愤》中写道:
“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
“凭谁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1—26题。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
①刚下过一场雨,蒙自的老街湿漉漉的。
一线阳光就在这时划过来,南湖上又是一片光鲜。
如果没有穿梭往来的汽车,会让人想起多少年前的5月,同现在差不多的天气,南湖边霎时出现了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男的衣衫整洁,女的裙裾飘摇。
一下子涌来这么多文化人,让人有一种震惊和欣喜,来的是西南联大的学生啊。
一个享誉世界的文化讲坛也在南湖边开启。
主讲者有陈寅恪、冯友兰、钱穆、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
②1938年,在北中国已经放不下一张书桌的情况下,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昆明,组建了西南联大,由于昆明校舍不敷,边城蒙自便暂时接纳了联大的文学院、法学院。
政府尽心,绅士尽力,把联大师生安顿在风景秀丽的南湖边,让他们住进最好的房子。
蒙自海关、法国领事馆、哥胪士洋行和周柏斋的“颐楼”,成了分校的教室和住地。
领事馆敞亮气派,高树挺拔。
哥胪士洋行是整个蒙自最豪华的西式建筑,海关大院则像一座花园。
③这样,西南联大师生的生活就与美丽的南湖融在了一起。
每天,师生上下课经过南湖东堤,课余在湖边读书、唱歌、诵诗,在湖里畅游,在亭上探讨,青春的气息弥漫水中。
鱼翔浅底,乌儿扑飞,田田莲叶拨弄着微风。
南湖,一时成了联大师生感情的依托、诗情的沃土。
想起诗人周定一的《南湖短歌》,这首诗感情淋漓,淋漓得让人泪涌: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园花。
你问我的家吗?
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
我走得有点累,
让我枕着湖水睡一睡。
让湖风吹散我的梦,
让落花堆满我的胸,
让梦里听一声故国的钟。
……
我在这小城里学着异乡话,
你问我的家吗?
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
④蒙自武庙街的颐楼,是十分有特色的民居,作了联大女生的宿舍。
楼高势险,古榕成
荫,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入夜,山风刮来,呜呜嘘嘘,如怨如诉,女生们总是长久不能成眠。
家乡、亲人、故都,无不随风而来,于是,她们将颐楼叫成了听风楼。
听风楼,听的是“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吗?
听的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吗?
⑤虽然美丽的南湖给了师生们暂时的宁静,但是在那个烽火连三月的年代,宁静中又奔涌着激情。
开学第一天,分校师生即在南湖北岸的省立蒙自中学礼堂集会。
会上,北京大学同学会发出《告全国同胞书》,呼吁唤醒国人,担负起应尽的责任,争取国家民族之生存。
他们还走上街头,以各种形式宣传抗战。
有的同学竞就参加了飞虎队,奔向抗日的战场。
⑥现在,我正在一面弧形的标识墙前驻足,上面镌刻着西南联大的校训“刚毅坚卓”。
我不由想起冯友兰先生1938年8月在蒙自为清华第十级毕业生题词中的话:
“第十级诸同学由北平而长沙衡山,由长沙衡山而昆明蒙自,屡经艰苦,其所不能,增益盖已多矣。
”朱自清先生的题词中也说:
“诸君又走了这么多的路,更多地认识了我们的内地,我们的农村,我们的国家。
诸君一定会不负所学,各尽所能,来报效我们的民族,以完成抗战建国的大业的。
”
⑦我慢慢进到楼内,走上楼梯,轻轻推开一扇门,竟然是闻一多先生的宿舍。
先生把蒙自比作了“世外桃源”,他在这里能够静心读书,以至于除吃饭、上课外,长时间不下楼活动。
历史教授郑天挺见他如此“怒读救国”,恐对身体不好,就劝他说:
“一多啊,你何妨一下楼呢?
”于是闻先生便得了“何妨一下楼主人”的雅号。
现在这个楼门上方,就挂着“一下楼”的匾牌。
走进不大的卧室,一股书香仿佛立时灌了满怀。
先生,久仰了!
屋内摆设依旧,只是先生擎着他的《红烛》下楼远去了。
⑧漫步湖边,前面走着的是陈寅恪教授吗?
他边走边感慨:
“风物居然似旧京,荷花海子忆升平;桥边鬓影还明灭,楼外歌声杂醉酲……”钱穆教授则每天都会来到湖上的荼亭中,伴着一壶茶,沉思久坐。
朱自清教授在这里同样看到了荷塘月色,为此他又有了散文新作,新作里说,“一站到堤上就禁不住想到北平的什刹海”。
蒙自是哈尼族、彝族聚居区,火把节期间,人们在家门口燃起一堆堆火载歌载舞,朱自清也融入这热烈之中:
“这火是光,是热,是力量,是青年。
在这抗战时期,需要鼓舞精神的时期,它的意义更是深厚。
”
⑨不少教授是带着家眷来的,冯友兰的女儿宗璞后来回忆说:
“南湖的水颇丰满,柳岸河堤,可以一观;有时父母携我们到湖边散步。
那时父亲是四十三岁,半部黑髯,一袭长衫,飘然而行。
……在抗战八年艰苦的日子里,蒙自数月如激流中一段平静温柔的流水,想起来,总觉得这小城亲切又充满诗意。
”
⑩蒙自分校,虽然只存在了短短几个月,却是西南联大这支现代乐曲中一段优雅的乐章,
南湖的音符在其间跳荡。
“当小火车缓慢地从蒙自站驶出时,我们对于这所谓‘边陲小邑’大有依依不舍的情绪。
”这是陈岱孙先生的心声,也代表了蒙自分校师生的心情。
他们坐着窄窄的小火车来,又乘着窄窄的小火车走了,留下长长的铁轨长长的思念。
多少年后,有人毕业直接回来这里工作,有人情意绵绵故地重游。
又多少年后,北大、清华、南开的后生们循着先贤的脚步来,来看这一湖波光潋滟的水。
⑪我仍然沿着湖走,湖边生长着一些茂盛的合欢树,还有各种各样的花草藤蔓,婆婆娑娑延续了不知多少岁月。
(取材于王剑冰同名散文)
【链接材料】
春晖中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白马湖畔,前身为1908年创办的春晖学堂。
早期的春晖中学,首开浙江中学界男女同校之先河;荟萃了一大批名师,夏丐尊、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等先后在此执教。
学校推行新教育,传播新文化,“一洗从来之积弊”,赢得了“北南开,南春晖”的美誉。
21.下列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冯友兰的题词用“屡经艰苦”,简洁地写出了西南联大学生所经受的“苦其心志,劳其筋苦,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等种种磨砺。
B.“田田莲叶拨弄着微风”的“田田”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汉乐府《江南曲》有“莲叶何田田”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也用过这个词。
C.文中引用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句,出自相传为刘邦所作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广为流传。
D.文中的成语“世外桃源”,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闻一多以此比喻蒙自是如桃花源般与世隔绝、安居乐业的理想世界。
22.下列对作品的理解和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借追怀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师生在蒙自南湖的一段不同寻常的生活,展现了他们“刚毅坚卓”的精神风貌。
B.“听风楼”的“听风”二字寓意丰富,既指倾听自然山风,也指风声唤起了家国之思、激发了抵御外侮的豪情。
C.第⑦段结尾处,以虚拟之笔描写闻一多先生手擎《红烛》远去的情形,饱含作者对闻先生的崇敬与追思。
D.后生学子循着先贤的足迹造访南湖,以欣赏湖光山色,感受蒙自的风土人情,寻找亲切而充满诗意的生活。
23.作者说《南湖短歌》“感情淋漓,淋漓得让人泪涌”,请根据文意,对此诗的这一特点加以赏析。
(6分)
24.蒙自南湖,见证了西南联大一段特殊的岁月,它“如激流中一段平静温柔的流水”,在“宁静中又奔涌着激情”。
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6分)
25.根据文章,回答
(1)
(2)题。
(6分)
(1)从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校训看,“校训”应具备哪些基本特点?
(3分)
(2)根据下面链接材料,为创建之初的春晖中学拟一则不少于4字的校训。
(3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6.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超过150字。
①春天已经来临,请写一段文字,描写在某一时刻你所面对的春景。
②某校将约请知名校友木辛先生,于2016年4月11日在学校交流中心做主题讲座。
请你为讲座选定一个主题,以学生会的名义撰写一段有吸引力的海报语。
③有人激励青年人说:
几年的放纵,换来的可能就是一生的卑微。
与此同时,影视明星艰辛成名之后的身价飙升,成为了激励青年人的素材。
你怎么看待这样的激励?
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谈一谈你的看法。
27.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