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docx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中材大厦
令狐采学
沉降观测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编制单位:
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
二〇一六年六月
1、编制依据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工程概况
(1)总体概况
序号
项目
内容
1
工程名称
中材大厦
2
工程地址
乌鲁木齐市鄱阳路120号
3
建设单位
新疆嘉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4
设计单位
上海开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5
勘察单位
建材乌鲁木齐地质工程勘察院
6
监理公司
新疆能实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7
总承包单位
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
总建筑面积
25854.40㎡
9
工程建设
计划工期
(2)建筑设计概况
序号
项目
内容
1
建筑功能
办公楼
2
总建筑面积
25854.40㎡
3
建筑层数
建筑总高度93.15m,地下二层,地上二十三层
4
±0.000
本楼设计标高±0.000等于绝对标高780.95
5
安全等级
二级
6
标准层高
3600mm
7
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3)结构设计概况
序号
项目
内容
1
基础形式
梁式筏基
2
结构类型
框架剪力墙结构
3
底部加强区范围
地下一层~四层。
4
建筑设防烈度
8度
5
结构安全等级
二级
6
结构抗震等级
一级
混凝土强度:
项目
楼层
梁
板
楼梯
柱
剪力墙及暗柱、连梁
一至六层
C30
C30
C30
C55
C55
七至十层
C30
C30
C30
C50
C50
十一至十三层
C30
C30
C30
C45
C45
十四至十五层
C30
C30
C30
C40
C40
十六至十七层
C30
C30
C30
C35
C35
十七至顶层
C30
C30
C30
C30
C30
(4)地形、地貌、地质情况:
主楼采用天然地基卵石层,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为fak=450KPa。
勘探深度23m内未见地下水,本厂区内土/水对混凝土具有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钢筋具有微腐蚀性。
建筑场地土类别为Ⅱ类。
场地无不良地质,无液化土层。
场地土层标准冻土深度为1.4米。
2、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2.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1)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反映出本建筑物在不断加荷作用下的沉降情况,按照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本工程沉降观测使用精密水准仪(DSZ1),水准尺采用铝合金标尺。
(2)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接受专业学习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本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2.2观测时间的要求
高层建筑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周期,应每增加1-2层观测一次;建筑物封顶后。
应每3个月观测一次,观测一年。
本工程沉降观测按照要求,每施工两层进行一次观测。
2.3观测点的要求
为了能够反应出本建筑物的准确沉降、变形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外围。
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饰装修阶段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
沉降观测点布置(附后)
2.4沉降观测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
(1)沉降观测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
(2)所有仪器、设备要稳定。
(3)观测人员要稳定。
(4)观测时的环境基本一致。
(5)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得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2.5施测要求
(1)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
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必要时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
连续使用3—6个月后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校检。
(2)在观测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相互配合,工作协调一致,认真仔细,做到步步有校核。
2.6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
根据本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的精度等级。
一般性的高层建构筑物施工过程中,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就能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
本工程沉降观测分为施工测量与第三方沉降观测进行监控测量,即施工单位按照图纸要求进行定层测量,由第三方每五层进行一次沉降观测测量,来监控建筑物的沉降变形情况,以确保对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准确了解掌握。
各项观测指标要求如下:
(1)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
fh=Σh测-(HB-HA)
|fh|<|fh容|
fh容=±40
(平地闭合差容许值)
L——表示观测线路距离,km
(2)前后视距:
小于等于30m
(3)前后视距差:
小于等于1.0m
(4)前后视距累积差:
小于等于3.0m
(5)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
小于等于1.0mm
(6)水准仪的精度不低于N2级别
2.7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
原始数据要真实可靠,记录计算要符合施工测量规范的要求,依据正确,严谨有序,步步校核,结果有效的原则进行成果整理及计算。
3、具体施测程序及步骤
3.1建立水准控制网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布局、现场的环境条件制订测量施测方案,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控制点(或城市精密导线点),根据工程的测量施测方案和布网原则的要求建立水准控制网。
要求如下:
(1)一般高层建筑物周围要布置三个以上水准点,水准点的间距不大于100米;
(2)在场区内任何地方架设仪器至少后视到两个水准点,以校核仪器的准确和操作的正确,并且场区内各水准点构成闭合路线,以便闭合校检。
(3)各水准点要设在建筑物开挖、地面沉降和震动区范围之外,水准点的埋深要符合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大于1.5米)。
(4)建筑物周围设三个专用水准点,水准点距离建筑物20—25米,并由甲、乙方与第三方协商确定。
(5)建筑物的沉降观测点必须设在便于观测和不易遭破坏的位置,必须符合工程测量要求。
3.2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
由场区水准控制网,依据沉降观测点的埋设要求或图纸设计的沉降观测点布点图,确定沉降观测点位置,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做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同一路线。
3.3沉降观测
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稳固后及时进行。
首先观测应自基础开始,在基础的纵横轴线上(基础局边)按设计好的位置埋设沉降观测点(临时点),等临时观测点稳固好,进行首次观测。
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其精度要求高,施测时用DSZ1精密水准仪,并且要求每个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观测两次后决定。
随着结构每升高一层,临时观测点移至上一层并进行观测直到±0.000再按规定埋设永久观测点(为了便于观测与施工方便,以及与防水工程、保温工程等后续工程的施工互不影响,选择合适的符合沉降观测要求的位置安装。
本工程选择+500mm处安装沉降观测点)。
每施工四层观测一次,直至竣工,竣工后一年内,每三个月观测一次;第二年每季度进行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3.4将各次观测记录整理检查无误后,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次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从而确定出沉降量。
3.5统计表汇总
(1)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列统计表,进行汇总。
(2)绘制各观测点的下沉曲线
首先建立下沉曲线坐标,横坐标为时间坐标,纵坐标上半部为荷载值,下半部为各沉降周期的沉降量。
将统计表中各观测点对应的观测周期所测得沉降量画于坐标中,并将相应的荷载值也画于坐标中,再连线,就得到对应于荷载值的沉降曲线。
(3)根据沉降量统计表和沉降曲线图,我们可以预测建筑物的沉降趋势,将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的反馈到有关主管部门,正确的指导施工。
利用沉降曲线还可计算出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建筑物倾斜度:
q=∣ΔCm-ΔCn∣/Lmn。
ΔCm,ΔCn分别为m,n点的总沉降量,Lmn为m、n点的距离。
3.6观测中的注意事项:
(1)严格按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
(2)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
(3)各次观测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进行。
(4)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各观测环境基本一致。
(5)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
(6)随时观测,随时检查计算,观测时要一气呵成。
(7)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
(8)将各次所观测的沉降情况及时反馈到有关部门,当建筑物每天(24h)连续沉降量超过1mm时应停止施工,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应急措施。
3.7曲线形状注意问题
在沉降观测过程中,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不是单边下行光滑曲线,而是起伏状现象。
这就分析原因,进行修正。
(1)第二次观测出现回升,而以后各次观测有逐渐下。
可能是首次观测精确度过低,若回升超过5mm时,第一次观测作废,若回升5mm内,第二次与第一次调整标高一致。
(2)曲线在某点突然回升
原因:
水准点或观测点被碰动所致且水准点标高低于碰前标高,观测点碰后高于碰前。
处理措施:
取相邻另一观测点的相同期间沉降量作为被碰观测点之沉降量。
(3)曲线自某点起渐渐回升
原因:
一般是水准点下沉值,与高级水准点符合测量,确定下沉量。
4、人员结构及主要机具使用计划
4.1人员结构
姓名
岗位名称
职责
资格
王宗健
技术负责人
测量
工程师
夏祝平
专业质检员
测量
持证(记录)
谢斌
测量技术员
记录
持证
许思成
测量技术员
跑尺
持证(跑尺人)
4.2主要机具使用计划
序号
名称
数量
型号
1
水准仪
1台
DSZ1
2
钢尺
2把
50米
3
铝合金标尺
1根
5米
5、质量保证措施
(1)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测量;
(2)作业人员进行明确的职责分工:
测量人员负责沉降观测全过程,并进行司镜,记录人员负责观测记录及资料的整理。
跑尺人员负责立水准尺;
(3)作业环境应具备的条件,天气晴朗,通视良好,风力小于二级;
(4)为了保证沉降观测点的准确性,在沉降观测点安装位置处,打孔植入螺丝套筒,套筒外漏小于10mm(防止碰撞),在观测时使用固定的螺杆(杆一端为规则的球体),拧入螺丝套筒。
6、观测频率
(1)首次观测应自基础开始,在基础的纵横轴线上(基础局边)按设计好的位置埋设沉降观测点(临时点),等临时观测点稳固好,进行首次观测。
(2)建筑物出正负零后观测一次,后每施工完二层观测一次;
(3)如施工期间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时和复工前均进行沉降观测;
(4)建筑物封顶后,每三个月观测一次,观测一年。
7、安全保证措施
(1)在进行观测作业时,经常要进入交叉作业的危险区域,所以在每次作业前测量人员必须了解现场观测线路及作业点周围的安全情况,然后对记录及跑尺人员进行交底。
(2)所有观测人员在进入施工现场时必须戴好安全帽,并密切配合,争取快速,准确完成观测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