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改中奋勇前行的双庙明德学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128246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课改中奋勇前行的双庙明德学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在课改中奋勇前行的双庙明德学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在课改中奋勇前行的双庙明德学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在课改中奋勇前行的双庙明德学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在课改中奋勇前行的双庙明德学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课改中奋勇前行的双庙明德学校.docx

《在课改中奋勇前行的双庙明德学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课改中奋勇前行的双庙明德学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课改中奋勇前行的双庙明德学校.docx

在课改中奋勇前行的双庙明德学校

先迈一步天地宽

——在课改中奋勇前进的双庙学校

序:

办学特色

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富有灵性的都山仿佛在诉说着它丰富的内涵;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迎风招展的花好像在讲述着它感人的故事;这是一个让人津津乐道的地方,朗朗的读书声伴着笔墨纸香让你流连忘返……这里,就是曾经培育出无数英才的双庙明德学校。

双庙明德学校坐落在都山脚下,毗邻承秦公路,位于青龙县城西5公里处,是在原双庙中学的基础,依托明德捐赠、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项目建立起来的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

2007年9月1日投入使用。

学校占地面积14588.5平方米,现有教学班14个,在校生598人,教职工75人。

为加强标准化学校建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明德明理、成人成才”的育人目标,2007年9月学校提出了“一个创建”(即创建标准化、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两个提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水平和档次),“三个转变”(转变落后局面、转变管理模式、转变办学水平和档次)的发展规划和“四严”(即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的办学思想,秉承“以德树人,以理育才”的育人理念,积极打造“民主、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实行“规范化、人文化、生活化”的管理,打造“家园式、花园式、乐园式、军营式”校园,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搭建全面发展的平台。

建校几年来,在教育局和各级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全校师生上下一心,团结协作,着力创建“文明生态校园”、“青少年业余军校”、“舞蹈项目校”、“书画项目校”、“经典诵读书香校园”。

先后被市教育局授予“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德育管理先进校”、“教学管理先进校”、“中考成绩突出单位”的荣誉称号;中考成绩逐年攀升,2008--2010年被评为中考先进单位,办学效益和学校声誉不断提高;2008年被评为明德办学甲等奖、市级绿色学校;2010年被评为省、市级“先进少年军校”,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向建设标准化、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课改背景

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中国教育处在一个转折点、一个转型期。

这个转型期是指中国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基础教育的发展由数量的发展转变为质量的提高,并提出了今后10年的两大任务,即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这是今后10年教育的核心任务。

2011年我县的教育资源整合与撤并基本完成,但基础教育的发展还没有摆脱落后的局面,教学质量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义务教育阶段失学率居高不下,仅2012年不完全统计,全县初中三年失弃学生人数多达2000人,在校学生中厌学人数比例高达70%。

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可学生却没得到应有的发展。

为解决这一突出问题,我校自2012年秋季开始,在教育局吕凤楼局长、局教研室全体教研员的悉心指导下,开展了以学习借鉴杜郎口教学改革经验为抓手的“135课堂教学改革”活动,把课堂做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全面提高基础教育的育人质量。

二、课改的实施与启动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场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行为的深刻变革,对学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值得庆幸的是:

在全校广大师生的积极配合与努力下,我校荣幸地被教育局确定为“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基地校。

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改革,提高课堂效率,解决当今教育教学的瓶颈问题开了个好头,为深化课堂教学做出了大胆而有益的尝试。

三、阶段工作回顾

(一)培训学习转变观念,确保课改良性行进

首先,多次召开全体教师会,对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进行宣传、动员、部署。

其次,组织学习吕凤楼局长的《135通识培训》讲座,领会其教学改革的实质。

同时,利用九月初二周的时间,组织教师每天下午进行一小时的理论学习,内容包括:

“13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编写,小组建设等,并观看杜郎口教学录像,力求“学其形、得其神、行其真”。

学校教学处积极行动,在班级内进行小组建设,改变传统课堂座位模式,有效落实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人、主体地位,着力打造“自主、探究、展示、提高”的高效课堂,引领教师迅速成为“课改”的施行者

(二)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课改有效引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课程改革,是一项行政推进工作,学校高度重视课改实验工作的领导,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为此,学校成立了以蒋校长为组长,李校长为副组长,教学处全体成员及教研组长为成员的“135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明确责任,细致分工,保障“课改”的各项活动有序、有力推进。

认真研究制定学校整体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确定了重点实验年级、科目、教师,召开实验年级教师座谈会,进行动员部署,要求实验教师敢为人先,先行先试,勇立潮头,争做课改的领路人。

(三)强化细化管理机制,提供课改坚实保障

1、制度保障机制

完善《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计划》,成立了课堂教学督评组,制定了《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及《课改巡课制度》,组织实验教师进行专题研究。

通过领导不定时对教师课改情况进行巡查,检查课堂教学状态和课改模式是否相符;检查教师是否携带导学案授课;检查课堂教学是否存在异常情况等。

发现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时与科任教师和班主任交换意见,进行整改。

2、经费保障机制

俗话说得好: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为保障课改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对课堂教学改革从财力、物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

在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下大力气筹措资金,师生合作布置美化教室环境;为十四个班的学习小组购置了书写盒、板擦、桌牌等物品;又根据学生课改实际,购买了多块黑板,除了教室四周外,还布置在楼道墙壁上,确保学生们有充分的自我展示的平台;学校还给每个办公室新添置了一台计算机,淘汰了原先老旧的速印机,让每位教师在编写导学卡及教案后能够方便快捷地打印出来。

(四)、聚焦课堂参与活动,加强推进课改步伐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渠道。

自“135课程改革”活动开展伊始,学校就按照教育局、教研室的要求,首先改变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组建新的班级学习单元——“学习合作小组”。

根据学生基础从学生不同的知识结构、学习成绩、学习风格等方面优化组合;创建小组文化,自行设计组规、组训、组徽;尝试小组合作学习,单对桌、面对面,组内分工,明确职责。

从形式上,绝不能是“桌子一摆,就是课改”,而是“要想课改,桌子先摆”,充分认识和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重要组成部分。

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活起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的精彩度。

具体措施为:

创建班级课改文化:

以书写标语,上课喊口号等方式激励学生敢于表达,勇于参与,善于组织,精于总结;探索课堂学生评价方案:

以积分卡、积分表、评价表,星星、奖杯、晋级评奖等方式,显性评价学生的课堂精彩表现;组织教师观摩课改实验教师展示汇报课。

观摩一段时间后,学校要求教师人人上“公开课”,每位教师要对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困惑进行汇总积累,在教研时交流研讨。

学校还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开动脑筋,研究总结出适合自己学科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蒋校长、李校长、教学处几位主任、相关学科教师参加听课评课,现场互动研究,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大家畅所欲言,相互取长补短,寻找发现课改中的亮点。

对如何分组,如何组织有效的组内交流,如何进行课堂展示,如何搞好当堂检测和学生评价以及导学案的编写,小组学习,课堂展示等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逐步解决。

通过一系列的“课改”活动,全体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明显提高,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进入今年4月份以来,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更是如火如荼地进行,我们努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引领教师,促进专业化成长,加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

县教研室领导的几次莅临指导,骨干教师、学科代言人的示范引领,以点带面,让教师有所悟,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营造了一种“以生为本、提高课堂实效”的课改氛围,使教师们自觉地投入到课改实践中去。

四、课改带给我们的体验与收获

(一)教师教学行为变了。

相互交流、研讨多了。

学理论查资料多了。

脸上的笑容多了。

与学生的交流谈话多了。

课堂上学生活动多了,教师讲述的少了。

课上、课下对学生的表扬、激励多了,指责、批评少了。

教案上组织学生参与合作探究的文字多了,知识罗列少了。

所留作业中体验探究的多了,重复训练的少了。

卷面上主观性、能力性试题多了,死记硬背固定答案的试题少了。

教师们从台上走到了台下,由主演变成了主导,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由传授者向促进者转变;由管理者向引导者转变。

由以往的单兵作战向紧密合作过渡;由“画地为牢”向资源共享过渡;由源于教材向开发课程资源过渡。

(二)学生学习方式变了。

课堂上敢于发言了,善于提出问题了,会用自己收集的资料及观点说服别人了,收集的资料范围越来越广了并善于提取出自己所需内容,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提问题的角度多了,深度、广度加大了,学生学习方式多了,活动空间大了,思维变的活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学生的学习情感开始由“厌学”转向“乐学”。

我们的学生已经开始学会在小组合作中分享学习的快乐,在展示交流中展现与众不同的想象与创造。

(三)课堂的氛围活了。

课堂教学改革使让课堂成了学生展示的平台。

过去一直提倡的讨论,质疑等课堂活动,有了一定的内容,有了一定的时间,教师把持课堂的现象明显改变。

课堂上,师生间的关系平等了,学生越来越自信了,生生之间学会合作了,与众不同的见解越来越多了。

五、课改中的困惑与反思

纵观我校的课堂教学,小组讨论近乎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标志。

的确,学生在一定教学目标的引导下进行小组讨论,不仅扩大了课堂的参与率,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耐心,倾听别人观点,吸收他人思想,优化自身学习效果的能力。

但是小组讨论这一颇为盛行的学习活动形式,究竟发挥了多大功效呢?

可以说,小组讨论纯粹流于形式,无实效可言。

在课堂上,仅有少数学生能围绕老师提的问题展开讨论,其它学生则无所事事,甚至在下面打闹,说话(低年级表现较为突出),每每讨论一会儿后,老师便暗示停下来开始汇报,交流,结果可想而知。

可以说,小组讨论是流于形式,毫无实效可言。

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作为教师,为了追求表面的流畅,当提出的问题后,从内心深处总是希望回答问题的学生少出错,不出错,能直奔主题,节省时间最好,当学生对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上来,或者有困难时,作为教师显得就那么不沉稳了,甚至有些急躁,不愿意继续等待,或催促,或换人,还有的甚至自问自答,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哪有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呢?

当然也就毫无精彩可言。

课改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及存在问题

1、教师综合素质偏低。

主要表现为:

现代先进教育理念和课程知识还有待于巩固和提升,部分教师还是以知识传授为主,注重学习成果。

教师知识结构陈旧,学科水平低,基础薄弱,影响他们在新课程改革中发挥作用。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力差,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

视野狭窄,信息闭塞,不了解学科前沿。

综合素质欠缺,难以适应目前的课改,特别是综文、综理、艺术、科学的课的开设和课本课程的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等,教师研究的意识淡薄、能力差。

2、观念转变非一日之功。

课程改革需要教师摈弃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加之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改动较大,传统的做法的惯性作用使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培养多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有的老师在示范课或有领导听课时能自觉按新课程要求去上,但平时还是“穿新鞋走老路”。

究其原因,在于观念的内化一般都要经历接受、反映、评价、组织和个性化五个由浅入深,由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因此,观念转变需要时间,更需要一个过程。

另外,总有部分教师担心课改会影响学生考试成绩,不敢大胆实践。

3、课改的配套政策、措施不到位。

课改的配套制度和管理措施的保障不到位,阻碍着教师的课改参与。

例如:

统考、中考,为了考出好成绩,教师往往是按照课程标准和知识点来教学,而不是根据本班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对教材进行改编,否则很可能考不出理想的分数。

六、今后工作的规划与展望

(一)、继续加强对课改重要性的认识。

农村学校的学生家长往往只注重孩子的学业成绩,但从事课改的一线老师千万不能只顾跟着家长的言论走,仅仅关注孩子一般性的学习,而要确立对孩子终身负责的理念,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为学生今后的生存和适应竞争作准备;不仅要重视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不仅要使学生具有学习知识的能力,更要培养他们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不仅要使学生有良好的智力水平,更要帮助他们的形成强健的体魄。

让每一个农村孩子都享有同等的教育,都能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今后能立足于社会、具备服务社会的本领打好基础。

(二)、大力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只有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平等,学生才能真正得到发展。

农村的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爱、尊重,更需要尽最大可能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农村教师同样要搬掉讲台,走进孩子,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既要传授知识,又要激励学生的思考、发现和创新。

与学生共同探讨新知识,共同得到进步,逐步使课堂成为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题的场所,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主阵地,成为引发师生共振的磁场。

(三)、科学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

在课改中,教师既是教育研究者,又是教学实践者,学校要引导教师在研究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农村学校的教学存在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教师付出很多,学生却没有得到所期望的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

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的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更多的内容”。

教师自己可以上“文山”进“题海”,决不能让学生负担过重。

只有把思考的时间、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得到培养。

(四)、切切实实加强课改督导检查。

学校每学期要对课改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评选出一批课改的先进个人,为全校的课改树立典型。

同时也要及时地发现掌握课改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阶段的课改提供决策的依据。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课堂教学改革任重道远,但这是一条教育必由之路,我们惟有坚定信念、充满信心、明确方向,坚持不懈地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行走在愉悦的追寻中,成长在课改的诗篇里。

我们坚信:

我校的新课程改革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广,因为先迈一步天地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