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3课《古诗两首》苏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125118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3课《古诗两首》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3课《古诗两首》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3课《古诗两首》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3课《古诗两首》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3课《古诗两首》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3课《古诗两首》苏教版.docx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3课《古诗两首》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3课《古诗两首》苏教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3课《古诗两首》苏教版.docx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古诗两首》苏教版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第3课《古诗两首》1课时教学设计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课题

古诗两首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学习

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

2.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重点

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难点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图片导入。

课件出示美丽的山中景色图片。

让学生的心情先得到释放||,然后去感受美丽的景色会使自己的心情舒畅。

师:

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色||,是不是你现在的心情都是舒畅的呀||,因为美丽的景色不仅能美化我们的眼睛||,还能美化我们的心情!

现在||,就请你们跟着老师走进今天要学的古诗吧。

欣赏图片||,感受美丽的山景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习第一首古诗奠定基础。

讲授新课

一、学习生字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生字:

骑振蝉

A.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

二、学习古诗《寻隐者不遇》

1.出示古诗的正确读法。

师示范朗读。

这首诗的作者是贾岛。

2.课件出示贾岛的图片和内容:

贾岛(779—843)||,唐代著名诗人||,字阆仙||,河北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人||,自号“碣石山人”。

因为作诗时总喜欢字斟句酌||,推敲字句||,几乎到了如痴如狂的境地||,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因而人称“诗奴”||,也被称为“苦吟诗人”。

“推敲”的典故正是与贾岛有关。

师:

下面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再来感受一下这首古诗吧。

3.课件播放《寻隐者不遇》的视频。

4.学习诗句。

(1)先学习题目的理解。

课件出示题目:

寻隐者不遇||,理解“寻”、“隐者”和“不遇”的含义。

(2)课件出示句子“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课件出示解释。

童子:

小孩||,这里指隐者的弟子。

言:

回答说。

课件出示整句诗的意思:

松树下||,我询问了年少的童子(“你的师父去了哪里?

”)。

他回答说:

“师父已经去山中采药了。

(3)课件出示句子“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课件出示整句诗的意思:

(童子)还对我说||,(他的师父)就在这座大山中||,可山中云雾弥漫||,不知道师父到底在什么地方。

师问:

根据对诗句的理解||,你能想象出诗人和童子的对话吗?

我们来表演一下。

小组讨论||,表演环节||,上前表演。

诗人问:

你师父干什么去了?

童子答:

师父采药去了。

诗人问:

到哪里采药去了。

童子答:

就在这座山里。

诗人问:

他到底在山中的什么地方?

你能帮我找到他吗?

童子答:

山中云雾很浓||,我也不知师父到底在什么地方。

5.理解诗句。

师问:

这首诗中每句话都体现了诗人的一种感情||,你能带着不同的感情||,再次朗诵一遍这首古诗吗?

课件出示句子: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第一句表现了作者满怀期望的心情||;

第二句表现了作者一听师父不在||,感到失望的心情||;

第三句听到师父就在山中||,又有了一线希望||;

第四局可是由于云雾太浓||,又不知道到底在哪||,最后彻底失望了。

师问:

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

课件出示:

“我”访隐者||,在松树下碰到一个孩子||,那是他的小徒弟。

“我”问他师父的去向||,他说师父采药去了||,师父就在这座山里||,山上云雾迷蒙||,他也不知道师父到底在什么地方。

三、学习古诗《所见》

1.课件出示古诗的正确读法。

师示范朗读。

这首诗的作者是袁枚。

课件出示袁枚的图片和简介: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

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主要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补遗》《新齐谐》《续新齐谐》。

师:

下面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再来感受一下这首古诗吧。

课件播放《所见》的视频

2.学习古诗。

(1)课件出示句子: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课件出示整句诗的意思:

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他唱着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

(2)课件出示句子“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课件出示解释

欲:

想要。

  

捕:

捉。

鸣蝉:

正在鸣叫的知了。

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课件出示整句诗的意思:

忽然想要捕捉正在鸣叫的知了||,就闭住嘴||,静静地站住了。

3.分析古诗

课件出示问题:

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引导学生从蝉这种动物身上找到答案)

生举手回答:

夏季。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从“意欲捕鸣蝉”这句诗可以看出来。

有“鸣蝉”||,说明蝉的叫声很大很响||,只有夏天的时候||,蝉才会在树上叫个不停。

等到了秋天||,它们就成了“寒蝉”了||,也就不再高声鸣叫。

师小结(翻译全诗):

夏天||,在树林中||,牧童悠闲自得地骑着黄牛||,唱着牧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知了在树上欢唱。

牧童听到了知了的叫声||,忽然想要捉住它||,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

师问:

《所见》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引导学生从每句诗的含义去做总结。

指生回答。

师小结:

主要写了牧童的一件趣事。

他在牛背上唱着歌||,当看到鸣蝉时||,就想捉住它||,于是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

表现了牧童的天真活泼、无拘无束的特点。

四、巩固提升

师问: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孩童趣事的古诗呢?

课件出示《花影》和《小儿垂钓》

男女生必读||;

同桌互读。

 

生跟读。

 

认识作者。

 

根据字词的解释||,翻译整句话的意思。

 

根据字词的解释||,翻译整个句子。

引导学生通过对字词的理解||,翻译整个句子。

 

学生想象诗人和童子之间的对话||,并表演给大家看。

 

有感情朗读古诗。

 

感受诗的含义。

 

生朗读。

 

认识作者。

 

观看视频。

 

根据字词的解释||,翻译整句话的意思。

 

引导学生根据字词的解释||,翻译整个句子。

 

引导学生根据动物特点||,回答问题。

 

翻译全诗的含义||,再回答问题。

 

生举手回答自己知道的有关描写孩童趣事的古诗。

扫除生字、词障碍。

 

掌握古诗的正确读法。

让学生了解作者||,为理解古诗做铺垫。

 

锻炼学生自己翻译出整句诗句意思的能力。

 

让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去分析诗句。

锻炼学生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分析每句诗的感情||,带着感情朗诵古诗。

 

再次理解古诗的内容。

 

掌握古诗的正确读法。

让学生了解作者||,为理解古诗做铺垫。

 

锻炼学生自己翻译出整句诗句意思的能力。

 

引导学生知道蝉是夏天的动物。

 

锻炼学生从诗的翻译中去提炼主要内容。

 

考查同学们平时对古诗的积累。

课堂小结

《寻隐者不遇》写了隐者沉醉于山林之中||,诗人对隐者充满了敬意||,也洋溢着羡慕之情。

当然||,由于“不遇”||,多多少少有些怅然若失||,但观赏了山中美景||,忘却了世俗的烦恼||,心中更多的是兴奋、开朗。

《所见》短短二十个字||,能让我们想象出色彩绚丽的风景||,人物可爱的表情||,有趣的动作||,使整首诗都活了起来。

总结本课所学。

课堂练习

解释下列词语。

振:

振荡。

鸣蝉:

正在鸣叫的知了。

云深:

山上云雾缭绕的地方。

即学即测。

作业布置

1.背诵这两首古诗。

2.理解这两首古诗的诗意||,并默写。

课后巩固。

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说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