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开发及治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124324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开发及治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区域开发及治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区域开发及治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区域开发及治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区域开发及治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域开发及治理.docx

《区域开发及治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开发及治理.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区域开发及治理.docx

区域开发及治理

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

专题二区域开发与治理

考点一: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见步步高P160-161)

【知识扩展】1.为什么黄土高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

是由黄土高原位置的特殊性决定的:

 

2.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和危害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生产体系。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功治理经验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采用合理利用土地与综合治理相结合,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实行“保塬、保坡、固沟”方针,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措施如下图所示

 

特别提醒: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关键是人类活动。

由于人口增长导致经济发展压力增大,为了生存和发展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此水土流失的治理应以“脱贫”为重心。

考点二河流的开发与治理

一、美国田纳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

1、美国田纳河流域自然概况(见课本P42)

2、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必要性

3、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治理的措施

4、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与开发,对我国的启示

(1)加强立法,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2)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做到治理与开发并重。

(3)应加大开发力度和对外开放力度,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经济。

(4)开发中注重环保,从长远规划,大力发展旅游业。

例1:

流域的开发对区域发展有重要意义,美国田纳西河的开发和治理就是一个较为成功的X例。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田纳西河流域曾经是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后来经过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简称TVA)对流域内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对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到20世纪80年代,田纳西河流域人均收入水平已经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材料二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三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制定的田纳西河流域治理协调系统

 

(1)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区位优势是什么?

 

(2)我国长江流域的开发和治理与田纳西河流域相比较,有哪些相似之处?

(提示:

从流域内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分析)

 

(3)针对当前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治理现状,请你就今后长江流域的进一步开发与治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

(一).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1)地形

长江流域地貌多种多样,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均有分布。

从上游到下游依流经:

青藏_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XX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2)气候

长江流域多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但年降水量差异大,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3)水量

长江水量居我国首位,年入海水量占我国河川径流量的37%。

中下游河湖密布。

(4)流域

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干流流经XX、XX、XX、XX、XX、XX、XX、XX、XX、XX、XX共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注入东海。

长度仅次于尼罗河、亚马孙河;居世界第三位。

流域面积180余万平方公里,据我国各河之首

(5)资源

水资源丰富长江径流量全国最大,是南水北调的物质基础

矿产资源丰富(主要集中于中游)

矿种丰富,已探明矿种110种,矿产储量大,储量占80%以上的有钒、钛、汞、磷、莹石、芒硝、石棉等;储量占50%以上的有铜、钨、锑、铋、锰、高岭土等

水能资源丰富(上游)

本区的水能资源占到全国所开发水能总数的40%,其中80%在上游。

其水能丰富的原因是:

①流经我国地势的三大阶梯,落差大。

②水量丰富,为全国径流量最大的河流。

森林资源丰富(上游)

旅游资源丰富

(二)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概况

地理位置优越,水热条件优越,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城市密布,市场广阔,水陆交通便利,社会协作条件好,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基地。

(1)经济发达

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三大工业带中的长江沿岸工业带就分布在长江流域。

(2)经济发展不平衡

中下游沿江两岸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以XX为中心的经济区,以XX为中心的中游经济区,以XX为中心的上游经济区,而其他地区经济发展则相对落后。

(3)城市化水平高

(4)航运条件优越水运条件得天独厚:

干流横贯东西,直通海洋;支流沟通南北,通航里程长,运输能力大;沿岸港口众多。

思考:

分析长江流域工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1)、从自然方面看,有利的自然条件有:

①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热量和水分充足

③矿产资源丰富,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④水能丰富,发展工业的动力十足。

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表现在:

中上游地区地表崎岖,工农业发展受地形条件限制;季风气候使洪涝灾害频繁。

(2)、从社会经济方面,有利的条件有:

①长江航运价值高,沿岸港口众多,水陆交通运输便利

②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③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社会协作条件好

不利:

资源分布与经济分布不协调,上游经济落后,水能和矿产资源丰富;下游经济发达,资源相对缺乏

(三)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1、上游地区

(1)优势:

水能资源丰富。

(成因分析)

(2)开发措施——三峡工程:

A.坝址位于XX省XX市境内的西陵峡三斗坪

B.综合效益——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旅游以及养殖和供水、改善中下游生态环境,南水北调等。

思考:

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实施十几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措施有没有负面影响?

①水库蓄水淹没土地、耕地和部分文物古迹;②移民开发及城市迁建可能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污染问题;③水库可能诱发地震,使库岸发生滑坡的可能性增加;④库区和库尾泥沙淤积加重;⑤对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3)问题及解决措施

生态环境问题

成因

危害

措施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地形复杂、坡度大

破坏了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导致长江中下游泥沙预计,河床抬高,洪水威胁加大

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实行封山育林、育灌、育草的保护政策,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的经营与开发

水土流失

自然灾害频繁

人类对植被的破坏

2.中游

(1)优势与开发

平原广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商品农业基地

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制造业基地

(2)问题——洪灾

长江洪灾多发的原因

(1)自然原因:

中游地区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河道弯曲,排水不畅,而且降水多集中在春夏两季,洪水使平原湖区积水而无法排入长江。

(2)人为因素:

过度砍伐林木,陡坡开荒;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治理措施:

(1)严禁沿湖围垦,退田还湖,疏浚湖泊,增加湖泊对洪水的调蓄能力

(2)搞好分洪工程,继续加强和完善荆江分洪工程

(3)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营造中游地区防护林,综合开发和治理山区,并修建水利

工程,发挥水利枢纽的拦洪治沙功能

3.下游

(1)工农业发展的优势

农业发展优势:

以平原为主,河湖密布,气候温暖湿润,人口密集,历史悠久,利于农业发展。

工业发展优势:

地理位置优越、水运便利、工业基础好、农业发达、市场广阔。

(2)环境问题、原因

水体和大气的质量普遍下降

(3)措施:

综合治理环境污染是长江下游地区的重要任务

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与创新,逐步淘汰或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以金融、信息、房地产、旅游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

加强环境保护,通过推广各种环保技术、加大执法力度等途径,对环境污染加以控制.

三、河流开发与治理

:

例2:

.(2007·XX文综·T26·25分)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连结成-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元。

图1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2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图3是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A支流的水文特征。

 

(2)说出B、C两支流在开发利用方向上的不同。

 

(3)指出图2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湖泊及其下游造成的环境影响。

 

(4)如果在该地区选址建水库,你认为除上述方面的资料外,还需要收集哪些方面的必要资料?

 

【例3】(2010·XX模拟)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4分)

材料一怒江是我国尚待开发的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之一。

图3为规划中的梯级电站示意图,怒江规划开发河段长742千米,天然落差约1578米。

但目前怒江水电开发计划备受争议。

材料二近年来,怒江流域粮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据统计,目前怒江州海拔1500米以下的森林已荡然无存,1500米到2000米之间的植被也破坏严重。

有人说:

“怒江人不是在种粮食,而是在种灾难!

(1)简要评价怒江水电能源基地开发的条件。

(6分)

 

(2)有人说“怒江人不是在种粮食,而是在种灾难”,这里所说的“灾难”主要有哪些?

(8分)

 

(3)针对本区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请你为本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10分)

 

【规律·方法·技巧】对某河流治理则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

(1)修建水利工程:

效益从防洪、发电、航运、供水、水产养殖方面说明,其中前两方面易于理解,而对航运有利是因为水利工程使上游水深增加,水流变平缓且季节流量变化小而实现的。

(2)流域内水土保持工作:

可减少河流含沙量,提高防洪能力。

(3)流域内污染治理工作:

保护水质、安全供水。

答案解析:

例1:

【解析】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特征以及矿产资源的蕴藏状况等自然背景,决定了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

因此,分析其区位优势时,应从上述几方面入手。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成功,为我国长江流域的开发和治理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经验,但任何流域的综合治理,都应立足于自身自然和社会经济背景,因地制宜。

答案:

(1)①田纳西河流域处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②流域内地势起伏,河流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③有丰富的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

(2)相似之处:

①都通过兴建各种水利设施,对水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②大力开发流域内的水能资源;③立足于本地的资源优势发展工业;④加大发展内河航运等。

(3)①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实行全流域的统一管理与开发,提高防洪标准;②加大对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③疏浚河道,提高流域的通航能力;④进一步改善流域内生态环境;⑤发展特色旅游业。

例2:

【命题立意】本题以某流域相关图形资料为载体,主要考查流域内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内容以及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

【精析精讲】第

(1)题,根据图3可知,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无结冰期,夏季降水较多,河流的汛期出现在夏季;由图1中等高线可知A支流处在低山、丘陵地区,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根据土地利用状况图可知,A支流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且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有岩石裸露,故河水在汛期的含沙量较大。

(2)题,根据图1和图2可知,

B支流主要流经山区,落差大,水能丰富,且流域内有瀑

布和果园,可开发水能和发展旅游业;而C支流主要流经平原地区,水流平稳,且联系了众多居民点,可以发展航运。

第(3)题,仔细对比地形图和10年后的土地利用状况图,可发现河流上游坡地开垦现象严重;湖泊面积也在缩小,湖滨地带成为农田,这是由围湖造田造成的。

毁林开荒、开垦陡坡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致使下游湖泊泥沙淤积严重,再加上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减小,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也使其调节径流的功能减弱,加剧洪涝灾害。

第(4)题,建水库除了要考虑当地的地形、气候条件外,还需考虑有无断层等地质条件、河流水文条件以及经济发展、移民等社会经济状况。

【参考答案】

(1)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在夏季);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汛期河水含沙量较大。

(2)B支流:

开发水能;发展旅游。

C支流:

发展航运。

(3)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

坡地开垦;围湖造田;对湖泊及其下游的环境影响:

湖泊淤积,湖面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功能减弱,加大下游洪灾威胁。

(4)地质资料;河流水文资料;社会经济资料。

例3:

【解析】本题考查怒江流域的开发评价。

(1)题,可从水能资源、地形地质、市场等方面分析。

(2)题,怒江流域地形坡度大,垦殖破坏森林,会加剧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

第(3)题,根据因地制宜原则,怒江流域要退耕还林、保护植被,同时可发展林业、旅游业等。

答案:

(1)水量大,落差大,水能丰富,可梯级开发;地形地质复杂,远离经济发达区。

(2)生态破坏,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增多。

(3)退耕还林,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和扩大植被;因地制宜地发展林业、旅游业等。

(未完待续)

 

考点三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已复习,自行回顾)

考点四德国鲁尔区的治理(已复习,自行回顾)

考点五XX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已复习,自行回顾)

考点六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防治

1、荒漠化概念:

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在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石漠化是“石质荒漠化”的简称,主要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下石灰岩地区土壤遭受侵蚀,成土基岩裸露于地表,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就我国而言,石漠化主要发生在XX、XX、XX三省区。

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涉及陕、甘、宁、青、新等省区。

其中三江源、XX中部等地荒漠化现象尤其严重。

使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变得十分脆弱。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1)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2)荒漠化产生的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

典型地区

危害

过度樵采

缺乏能源的地区

破坏防止风沙前移及抑制地表起沙的机制

过度放牧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和干旱的绿洲边缘

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

过度农垦

旱农垦区周围及草原牧区

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

4、荒漠化的危害

(1)进一步恶化了生态环境,威胁基础设施。

(2)为沙尘暴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3)使农牧业生产力水平大幅度下降,引发饥荒,造成系列经济、社会问题。

(4)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已经影响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5、荒漠化的防治

(1)合理利用水资源

地区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农作区

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

避免土壤的盐碱化

 

牧区草原

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

干旱的内陆

地区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考虑上、中游

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①现有林地应该作为防护林的一部分,不能再毁林开荒。

②绿洲边缘的荒地与绿洲之间的灌草地带,不能盲目开垦,主要用于种树种草,发展林业与牧业。

③对已经造成荒漠化的地方,还应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4)采取综台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解决农牧民的能源问题的途径:

如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

(5)控制人口增长

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建立一个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对荒漠化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6)我国治理荒漠化的措施和经验

措施:

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许多成功的治理措施

我国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多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选育梭梭、柠条、沙拐等优良固沙植物进行人工补种,这是改造利用荒漠的好方法。

【例4】

(07XX35)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终流入XX自治区境内。

下图为“河西走廊弱水流域简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流域地处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区。

(2)弱水年总径流量为43亿立方米,在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灌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径流量较为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3)弱水下游流入甲、乙两湖,乙湖已于上世纪后期彻底干枯,成为沙尘暴的源地之一。

造成这一结果的人为因素主要有、、、。

我国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简要评价该流域所在自然区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

考点七南方低山丘陵的开发(区域地理P116)

一、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1、X围和位置

南方丘陵山区地域广阔,其X围大体指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广大的低山丘陵地区。

注意:

要除去这其中的平原地区。

两条纬线:

北回归线、北纬35度纬线

2、区位优势

(1)与同纬度相比:

温暖湿润,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2)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

开发潜力大

3、人地关系中的主要问题

(1)人多耕地少,人地矛盾突出

(2)商品经济不发达,粗放经营,自然资源潜力未充分发挥

二、农业资源的优势和问题

1.气候资源

     

(1)优势:

光、热、水丰富且配合好——季风气候

      

(2)劣势:

多种气象灾害——季风气候

           春季低温阴雨,盛夏干热(伏旱)

      (3)措施:

发展水利;调整农作物种植顺序;建防护林体系

水热资源比较丰富,但年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出现秋季干旱。

具体措施是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增大水库容量,提高调蓄能力,保证秋季农业生产用水。

同时积极推广生育期较长的晚熟种水稻,以避免白田期的出现,提高光热资源的利用。

2.生物资源

(1)优势:

品种多,生长快,产出能力高,油茶籽、竹林、茶叶、松香等。

(2)问题:

利用品种单一;次生林等投入少,经营粗放

3、土地和土壤资源

(1)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影响

土地类型多样:

利于分层立体布局;弊在增加了利用难度

坡地不稳定性:

植被茂密则是良好的林业用地;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成裸岩

土地类型关系密切性:

山上植被茂密为山下农田涵养水源,补充有机物,形成双赢的有序的物质循环;陡坡开荒,暴雨侵蚀,水土流失,山上岩石裸露,山下耕地水冲沙压,旱涝无度,一损俱损。

(2)土壤资源的问题及改良

红壤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低产田,需要大力改造。

4、水资源

(1)优势:

中小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建立水电工程和发展灌溉农业。

(2)问题:

降水变率大,地形起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易导致水土流失。

5、社会资源优势

劳动力资源充足,而且邻近商品粮基地、工业城市与海港,有利于丘陵山区资源的进一步开发。

三、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1.开发模式——走立体农业的道路(建立立体农业体系)

布局形式:

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

立体农业的优势:

(区域地理P120)

2.生态环境保护

南方低山丘陵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

(1)原因:

滥伐林木、乱铲草皮

(2)保护措施:

在本区推广生活用煤,进行煤灶技术革新,大力营造薪炭林,推广使用沼气;进行封山育林,达到保持水土的目的

【例5】根据下面我国某省区的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读我国某省区图,比较该省甲河以南和以北地区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的差异。

甲河以北地区

甲河以南地区

气候类型

地形类型

耕作制度

(2)说出甲河与乙河之间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并从生产要素投入、产品用途和经营规模方面概述其生产特点。

 

(3)指出A县农业生产最容易导致的生态问题,并结合下表分析A县该生态问题所造成的危害比B县大的原因。

 

(4)下左图为A县土地垂直分布与土地利用状况图,下右图为A县农村生活能源构成图,设想如何促进A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考点八华北中低产田的治理(区域地理P113)

1.中低产田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地势低洼

春早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易发生旱涝、盐碱和风沙灾害。

人为原因:

大水漫灌,只灌不排;不合理的开垦

2.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

(1)低湿地的治理与开发——鱼塘-台田模式

特点:

地势低平;渍涝严重;成土母持为黄河沉积物,土壤质地较好;水资源丰富,水质较好

治理:

鱼塘——台田模式挖鱼塘,在水中养鱼、养鸭、载种水生经济作物;筑台田,在田里种粮、果、棉

优点:

鱼塘一台田相互促进,立体开发、综合利用

(2)盐碱地的治理与开发——调节和控制水盐运动

引淡淋盐:

引淡水灌溉,降低作物土壤根区含盐量土体脱盐

井灌井排:

抽取盐水、补充淡水咸水淡化

覆盖:

选择适当覆盖物,抑制水分蒸发返盐控制耕作层盐分含量

生物措施:

营造防护林带,果与椿棉间作等巩固水盐调节效果

【例6】(03XX地理卷)图1是我国某地区水系和铁路分布图。

读图回答4—7题。

4.该地区铁路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基本上

A沿山谷延伸B沿山脊延伸

C沿等高线延伸D沿经纬线延伸

5.该地区中低产田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不足B水分不足C土壤贫瘠D耕作粗放

6.该地区因地制宜解决农村生活能源问题的最佳途径是

A建小水电站B开采小煤窑C钻小气井D上山砍柴

7.为促进该地区农业的发展,应该

A大力发展商品粮生产B大力种植牧草,发展乳畜业

C建立大型农场,种植橡胶等作物D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考点九西南地区交通运输的建设(区域地理P121)

1.区位条件(见课本)

2.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

(1)西南区发展交通运输的重要性(以南昆铁路为例说明)

南昆铁路的基本情况:

东起XXXX,西至XXXX,北接XX红果,是西南地区通往我国沿海地区最便捷的一条出海大通道

意义:

有利于促进西南区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促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化成经济优势;

有利于促进西南地区与沿海地区的经济交往和区域合作,实行优势互补,带动西南地区经济发展

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快西南地区的脱贫步伐

有利于加快西南地区对外开放,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同时,对巩固国防、保卫祖国西南边疆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2)交通面貌的变化

主要铁路:

黔桂、湘桂、成渝、宝成、川黔、贵昆、成昆、湘黔、襄渝、枝柳、南昆、内昆

公路:

XX以公路运输为主,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滇藏公路

水运不断发展:

川江和西江的航运。

XXXX、防城和XX港的改造和新建

管道运输成为西南区新兴的运输方式

(3)加快交通运输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加强区际、省际铁路出口通道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合作;

通过河道整治和港口建设,发挥水运潜力,实行水陆联运,提高综合运输能力;

建设对外国际通道,发展对外贸易和边境贸易,促进区域国际合作;

重视援藏公路建设,续建青藏铁路,支持XX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

【例7】2008年10月13日,铁路“十一五”规划的重点项目贵广铁路正式动工,它的起点是XX市,终点是XX市,全长857公里,设计时速200公里,预计2014年完成。

据此完成

(1)~

(2)题。

(1)贵广铁路的桥梁和隧道总长超过630公里,占铁路全长的73.7%,根本原因是()

A.可以尽量减少迁移的人口数量

B.大量修建桥梁和隧道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资源

C.保护沿途的野生动物

D.地形起伏大,河网密布,喀斯特地貌分布广布

(2)关于贵广铁路产生的社会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