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下册复习提纲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124042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6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科学上下册复习提纲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六年级科学上下册复习提纲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六年级科学上下册复习提纲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六年级科学上下册复习提纲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六年级科学上下册复习提纲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科学上下册复习提纲分析.docx

《六年级科学上下册复习提纲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科学上下册复习提纲分析.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科学上下册复习提纲分析.docx

六年级科学上下册复习提纲分析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复习题

(科学六年级上册)

1、水滴里的生物

一、填空

1.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水滴中的鼓藻、水蚤、草履虫、钓钟虫、轮虫,还有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2.人类怎样发现微生物(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科学家):

人名列文虎克、国家荷兰、所用工具显微镜。

3.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4.微生物是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绝大多数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5.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微生物。

6.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他有一个特殊的业余爱好——制作放大镜和显微镜。

7.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二、简答

1、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什么?

答:

(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2、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的踪迹?

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

答:

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如瓜果上的霉菌、墙角地缝中的霉菌、人体皮肤上的细菌、空气中飘浮的病毒等等,比如发现物体上的霉斑在慢慢扩大等。

三、实验与制作

制作名称:

制作“小水塘”进行观察。

制作准备:

广口瓶、冷水、放大镜、叶子、草、土

制作过程:

1、在一个干净的广口瓶中加入三分之二的冷水。

2、将一些腐烂的和新鲜的叶子、草撕碎后放入水中,并加进一把土。

3、将瓶子放在有阳光的窗户附近,三周后,利用放大镜就可以看见水里的变化了。

2、做酸奶

一、填空

1.做酸奶需要的细菌是乳酸菌。

2.体积微小的细菌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和螺旋菌。

3.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

4.细菌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5.细菌也“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6.不要吃变质的酸奶,否则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甚至中毒。

7.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8.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做病菌。

9.许多传染病是由病菌引起的。

用捂住鼻子打喷嚏、用热水冲洗筷子、勤用肥皂洗手等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10、细菌的特点:

体积微笑、吃食物、繁殖快。

二、简答

1.细菌的功与过?

答:

细菌的功:

生产腐殖质、生产新的食物、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细菌的过:

有的细菌会致病。

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方法:

捂住鼻子打喷嚏、用热水冲洗筷子、勤用肥皂洗手。

2.请你设计自制的酸奶。

答:

材料:

牛奶、玻璃瓶、酸奶、小勺、杯子、温度计、锅、高压锅等。

步骤:

(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

(2)待牛奶冷却到35-40℃,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后,牛奶变得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

现象:

牛奶变成了粘稠的酸奶。

结论:

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

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3、馒头发霉了

一、填空

1.首先发现青霉素的是英国的细菌学家弗莱明。

2.防止食物和其他物品发霉的方法有:

真空包装、防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曝晒。

3.人类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以及生产农药、发酵饲料等。

4.霉菌也会造成食物和其他物品的变质。

有的霉菌还会危害人的健康,引起动植物病变。

5.人们不但生产出能治病的青霉素,还利用其他的霉生产出治疗细菌性疾病的多种抗生素。

6.霉菌是一种呈绒毛状、棉絮状或蜘蛛网状的丝状真菌。

7、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发现和认识细胞成为可能。

二、简答

1、馒头发霉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现象,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研究馒头在什么环境下容易发霉。

(1)假设:

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情况下生霉。

(2)这个实验是一个A实验。

A对比B模拟

(3)实验器材:

两个一样的馒头。

(4)实验中不变的条件是:

实验材料、实验时间

(5)实验方法:

把两个湿馒头分别放在温暖、潮湿和温暖、干燥的环境下。

(6)我的结论:

馒头在温暖、潮湿情况下容易发霉。

2、怎样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

答:

(1)真空包装;

(2)放干燥剂;(3)低温保存;(4)太阳曝晒。

3、说说发霉的功与过,怎样防止食物和其它物品发霉?

功:

制酱、做腐乳、生产农药、发酵饲料

过:

会造成食物和其他物品的变质。

有的霉菌还会危害人的健康,

引起植物病变。

防止发霉的方法:

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曝晒。

3、请你设计馒头发霉的实验。

答:

材料,湿馒头,干馒头,塑料袋等。

步骤:

(1)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2)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5天后观察它们。

现象:

湿馒头发霉了,干馒头没有发霉。

结论:

温暖、潮湿的湿馒头容易发霉。

4、搭建生命的积木

一、填空

1.构成生命体的积木是细胞。

英国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胡克发现了细胞。

2.人类怎样发现细胞:

人名(弗莱明)、国家(英国)

3.大多数细胞都是非常小的,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但个别细胞却很大,如鸡蛋中的蛋黄。

4.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发现和认识成为可能。

5.生物体基本上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6.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造成的。

7.细胞是有生命的,它会生长、繁殖、变化、衰老和死亡。

二、简答

1.你知道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

答:

当人体遇到病菌入侵时,白细胞并会与病菌展开激战。

在消灭这些入侵者时,白细胞也会有很大的伤亡。

“脓”就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

2.洋葱表皮细胞与人体表皮细胞的区别?

答:

洋葱表皮细胞是由许多个近似于长方形的格子组成,每个格子实际上就是一个近似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就是一个细胞。

人体表皮细胞是由许多不规则的细胞构成的,细胞之间的界限不是很清晰。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

1、地球的形状

1、地球太大了,人站在地球上只能看到陆地和海洋的一部分。

2、古希腊的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分析认为:

月球被地影遮住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的,所以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

3、1519年9月,葡萄牙的航海家麦哲伦带领他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一直朝着一个方向航行,1522年,船队又回到了西班牙。

他的首次环球航行验证了一个伟大的猜想——地球是球形。

4、2003年10月15-16日,我国的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船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14圈。

5、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像一个锅,是半圆的;地像一个方形的棋盘,是平的。

最初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

6、古代人认为地球的形状是平的。

7、古代印度人认为,大地被四头大象驮着,站在一只巨大的海龟身上……

8、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认为:

浑天如鸡卵,地如卵黄,居于内。

9、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0、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搭乘“东方1号”飞船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这是人类第一次在遥远的太空观察到了地球。

11、1969年,美国人登上了月球,清楚地拍摄到了地球的照片。

12、地球赤道周长40091千米,地球赤道半径6378千米,地球表面积510067866平方千米。

13、400多年前,航海家麦哲伦通过环球航行,才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14、通过做“帆船在海上航行”的模拟实验,使我们进一步知道了地球是球形的。

二、实验题

1、请你设计地球的形状模拟实验?

材料:

地球仪、纸做的小船、火柴梗等。

步骤:

(1)用纸做的一只小船,插一根火柴梗作为桅杆。

(2)让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

(3)观察船进港,有什么发现?

我的发现:

先看见进港的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则总是船身先消失没,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

结论:

地球是球形。

2地球的表面

1、地球的表面是千姿百态的,有一望无际的平原和海洋;有高山峡谷、峭壁悬崖和深浅不一的沟壑。

2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地貌有高原、海洋和岛屿、平原、湿地、峡谷。

3、在地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耕地、平原和森林;黄色表示山地、沙漠;白色表色冰川。

4、内蒙古的大草原很广阔,一望无际。

5、地球刚形成时是汪洋一片,后来才出现陆地的。

6、地球表面不同的地形上生活着不同的动植物。

7、20世纪70年代以前,为了精确地、全景式地描绘地球面貌,摄影师在飞机上进行航空拍摄。

7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利用更先进的卫星在空中拍摄地面,使获得的图片更清晰,更精确。

8、中国的地形特点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9、我国东部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为主。

3、地球的内部

一、填空

1、科学家通过地震和核试验时产生的地震波来猜测的——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快,在较软的岩石中传播较慢。

2、科学家把地球内部分成了不同的圈层,把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叫做地壳,它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把地球的中心部分叫做地核;把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叫做地幔。

3、科学家早就想钻孔探测地球的内部结构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人类钻孔的深度只能够达到14千米,如果把熟鸡蛋比做地球,就连蛋壳还没能钻透呢!

4、地球的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地球内部结构从地心到地表可分为地核、地幔、地壳。

5、科学家分别从火山、地震、地热三方面收集有关地球内部的信息。

6、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但火山作用也能在地下形成多种矿藏。

二、简答

1、地球的内部结构是什么?

答:

科学家把地球内部分成了不同的圈层,把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叫做地壳,它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把地球的中心部分叫做地核;把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叫做地幔。

2、科学家是用什么方法打探到地球内部的一些秘密?

答:

通过地震和核试验时产生的地震波来猜测的,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快,在较软的岩石中传播较慢。

4、火山和地震

一、填空

1、现代的地震监测仪采用了先进的电子技术,具有极强的灵敏度。

2、为了研究记录火山的活动,法国火山学家卡蒂娅·喀夫特和摩希斯·喀夫特夫妇终生致力于火山活动的记录工作。

这对夫妇1991年在考察日本云仙岳火山爆发,不幸双双遇难。

3、1976年7月28日发生在我国河北唐山、丰南一带的强烈地震,造成24.2万人死亡,16.4万人重伤。

震区内大多数建筑物倒塌。

4、早在1800多年前,我国东汉时期的大科学家张衡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候风地动仪。

它构思巧妙,当地震发生时,朝着地震方向的龙嘴里的小球就会掉到下面的蟾蜍的口中,这样就可以确定地震的方位了。

二、简答

1、发生地震你知道怎么保护自己?

答:

①躲到床下、桌下②跑到空旷处③躲到空间狭小处

2、火山是怎么形成的?

答:

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火山喷发是地球上最危险、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

3、地震是怎么形成的?

答:

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地震。

地震也是一种非常可怕的自然灾害。

4、当地震发生时,你怎么保护自己?

答:

在地震来临时,如果在家中,可以躲在厨房和厕所里;如果在学校,要尽快跑到操场等空旷的地方;如果在教室,尽量躲在课桌、讲台下。

三、实验题

1、请你设计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

答:

材料:

铁盒、土豆泥、番茄酱、铁架台、酒精灯等。

步骤:

(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将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受热后番茄酱的外溢现象。

现象:

番茄酱向外溢出,并发出滋滋的响声。

结论:

这个实验说明,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

5、地表的变迁

一、填空

1、北宋时期的沈括是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

在他晚年所著的《梦溪笔谈》中就阐述了关于地球演变、地质变化的精辟见解。

他认为河流对地表有巨大的改造作用。

他还根据河北太行山山崖间螺蚌壳和卵形砾石的带状分布,推断出这一带在远古时代是海滨,后来才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

2、喜马拉雅山是世界最高的山脉。

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

而在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却在喜马拉雅山采集到了鱼龙的化石。

同时,人们还在山体岩石中发现有鱼、海藻、海螺的化石。

3、“沧海桑田”指的是地表发生的变化,引起地表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地层运动、填海造陆等。

4、如果用镊子夹住一小片石头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烧一会后,迅速放入冷水中,这样反复几次,会看到石头的变化,这就是风化现象。

其中使用的实验材料有酒精灯、水、装有水的容器、小石子、镊子、火柴。

二、简答

1、什么叫做风化?

答:

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

2、什么叫做侵蚀?

答:

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或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叫侵蚀。

3、什么力量是地球表面变得千姿百态?

答:

①太阳照射②风③流水④冰川⑤海浪

4、人类的哪些活动改变了地表?

答:

①拦河筑坝②围海造田③砍伐森林④开采矿石

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

第1课蜡烛的变化

一、填空

1、小时候我们经常玩纸飞机、折纸鹤。

经过折叠,纸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

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如蜡烛受热熔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如蜡烛的燃烧。

3、我们把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二、综合实践

1.蜡烛是我们熟悉的物品,让我们来研究蜡烛的变化。

(14分)

(1)把蜡烛弄碎放在容器里,在酒精灯上加热,过一会蜡熔化了。

冷却后又凝固了,这时我们发现,在这个过程中蜡烛只是形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我们把这样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点燃蜡烛,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过一会,我们发现烧杯内壁上有水雾。

取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重新罩在火焰上方,发现变浑浊了。

这两个小实验中有新物质产生。

我们把这样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2、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蜡烛燃烧时产生新物质。

(1)取一支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立刻杯子起了雾,杯壁上蒙上了一层小水珠,这水就是蜡烛燃烧的产物之一。

(2)将另一支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重新罩在火焰上方,一会儿烧杯壁上的石灰水变浑浊,这是因为蜡烛燃烧时产生了二氧化碳。

三、选择

1、下列变化与其他两项不同的是()。

A树叶颜色的变化B火柴燃烧C铁水变钢锭

2、下列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A冰融化成水B盐酸滴在石灰石上C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

3、在碱中倒入少量白醋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A有气泡产生B颜色变红C有沉淀产生

4、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这是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混合后()新物质。

A变浑浊B不变化C没有生成D生成了

四、明辨是非

1、蜡烛烧完后,可能再生成新的蜡烛。

()

2、任何物体燃烧都能生成水。

()

3、纸折成小船后就产生了新的物质。

()

4、燃烧对人类有百害而无一利。

()

5、压扁饮料罐产生了新的物质。

()

6、食盐溶解于水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

7、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

8、任何物体都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

第2课铁钉生锈了

一、填空

1、化学家们证明:

在绝对无水的空气中,铁放几年也不户生锈。

2、光有水也不会使铁生锈,人们曾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块铁放在煮沸过的、密闭的蒸馏水瓶里,铁并不生锈。

3、只有把铁放入含有氧气或二氧化碳的水里,铁才会生锈。

4、铁是银白色的,生锈后是暗红色的。

5、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电镀、涂漆、涂沥青、擦干、加膜覆盖等。

二、简答题

1、防锈的方法

(1)擦干水分覆盖搪瓷。

如:

用的水盆、茶缸成形后,覆盖上搪瓷出售。

(2)加入其他物质,制成不锈钢。

如:

剪子、刀子、叉子等。

(3)镀上不易生锈的金属。

如:

在花瓶等装饰物上不易生锈的金属。

(4)喷漆。

如:

在各种车辆上喷漆。

(5)抹油(6)涂沥青(7)放干燥剂等

2、铁钉生锈是常见的生活现象,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研究一下铁钉在什么情况下生锈。

(14分)

(1)假设:

铁钉在有水、空气的情况下生锈。

(2)这个实验应该是一个A实验。

A对比试验B模拟实验

(3)实验器材:

三个同样结晶的无锈铁钉、三支试管、水、植物油

(4)实验中不变的条件是:

实验材料、实验时间

(5)实验方法:

把三支铁钉分别放入三支试管中,把铁钉放在盛满水的试管里加一点油,第二支试管放一半水(铁钉有一半露在外),第三支试管装满水(铁钉完全浸入水中)

(6)我的实验结论:

铁钉在有水、空气的情况下容易生锈。

(7)如何防锈:

擦干水分、覆盖搪瓷、加入其他物质,制成不锈钢、镀上不易生锈的金属、喷漆、抹油、涂沥青、放干燥剂

三、选择

1、在家里最好用()装醋。

A、铝罐B、铁罐C、玻璃杯D、铜罐

2、考古学家在挖掘古墓时,发现了一堆有绿色锈的金属,我们可以推测这些金属是()

A、铜制品B、金制品C、铝制品D、铁制品

3、()最容易使菜刀生锈。

A西瓜B西红柿C南瓜D黄瓜

4.要使自来水管不生锈,最愉当的方法是()

A抹上油B涂沥青C涂上油漆D擦干

5.农闲季节,人们总要把镐、锄头存放起来,下面几种方法中最好的是()

A把农具擦干净,涂上油,挂在室内B把农具埋在土中

C把农具擦干净,放在地窑中D把农具擦干净,涂上漆

三.明辩是非。

1.自行车上涂有各种颜色的漆,主要是为了看起来漂亮。

()

2.长时间不开的锁,总是很难打开,这是因为锁里生锈了。

()

3、厨房里用来加油的铁勺很容易生锈。

()

4、一个碰掉了漆的铁盆子是很容易生锈的。

()

5、金属在有水、空气和酸的情况下最容易生锈。

()

6、金属锈的颜色一样。

()

第3课变色花

一、填空

1、像白醋这样,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叫做酸性物质,像碱水这样,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叫做碱性物质。

2、橙子、西红柿中含有维生素C,蔬菜中含有叶酸,他们都是酸性物质。

3、你若有呕吐的经历,就会感觉到胃里有酸水;你剧烈运动时,会感到肌肉酸痛,那是因为胃和肌肉产生了酸性物质。

4、做面包用的小苏打是碱性物质。

5、竹子喜好碱性的土壤,如果淋了酸雨,它就会大面积死亡。

6、常吃的苹果,喝的橙汁,含有酸性物质;小苏打、肥皂含有碱性物质,放入水中有滑腻感。

7、往一朵白色的纸花上喷涂紫甘蓝水后,白色的花瓣变红了,这是因为花瓣上涂了酸性物质,白色的叶子变绿了,这是因为叶子上涂了碱性物质,通常我们把像紫甘蓝水这样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二、实验题

1、变色花实验

(1)用白色的宣纸做一朵花,用毛笔在“花瓣”上抹白醋,在花叶上抹碱水。

然后往纸花上喷洒一些紫甘蓝水,这时我们发现花瓣变成红色,花叶变成绿色。

像白醋那样能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叫做酸性物质,像碱水那样能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叫做碱性物质。

像紫甘蓝水这样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三、选择

1、下列物质中,既有酸性,又有碱性的是()

A家用清洁剂B肥皂C化肥

2、盐碱地上长不好植物,可以用()来改良土壤。

A硫酸亚铁B硫酸C二氧化硫

3、吃未熟透的柿子时,会感到有涩味,这是因为柿子()

A含有酸性物质B含有碱性物质C未熟透

4、杜鹃花喜好()土壤。

A酸性B碱性C中性

5、家用清洁剂大多是()

A酸性B碱性C中性

四、判断

1、农田、果园里施用的化肥都是酸性的()

2、不认识的物体,也可以检测,科学实验就要大胆。

()、

3、白醋和碱水都是常见的酸碱指示剂。

()

4、肥皂的碱性过大会对皮肤有损伤。

()

5、盐碱地不利于植物生长。

()

第4课洗衣服的学问

一、填空

1、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衣服上沾着(汗渍)(墨水)(油污)(果汁)等污物。

2、我们一般洗衣服会用(洗衣粉)和(肥皂)。

3、对于油污,单用水是洗不净的,用(肥皂)则可以洗净。

4、虽然各种污物的(成分)有所不同,但是只要与合适的(洗涤用品)发生反应,就能被洗净。

5、我们所知道的洗涤剂有(洗衣粉)(肥皂)(肥皂粉)(洗洁净)(洗衣皂粉)。

二、简答

1、肥皂为什么能洗净衣服上的油污?

答:

溶解在水中的肥皂就像一个人,一只手拉着水,另一只手拉着油。

当我们揉搓衣服的时候,肥皂渗透到油污和织物中间,拉着油污投身到水中,这样原来不相容的油和水,就变成油水交融的污水了,随着多次的漂洗,拧干,衣服就洗干净了。

三、选择

1、下列肥皂洗不掉的是()

A墨水B汗渍C油污

2、洗衣服时用()去污效果好。

A冷水B开水C温水

3、一般洗衣服要()

A浸泡15分钟B多放洗衣粉C选用贵的洗衣粉

四、明辨是非

1、皂角也可以用来洗衣服。

()

2、对于油污,单用谁就可以洗净了。

()

3、洗衣粉能洗掉衣服上所有的污物。

()

4、对于衣服上的不同污物要选用合适的洗涤剂。

()

5、洗衣粉洗不掉衣服上的果汁,说明洗衣粉不好。

()

6、进口洗衣粉比国产的洗衣粉好。

()

第四单元探索宇宙

第1课登月之旅

一、填空

1、太阳落山后,月亮就是天空中最亮的天体了。

2、科学家们发现,月球像地球的卫士一样绕地球环行,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3、月球上没有空气,也没有液态水;月球表面温差很大,最高可达100℃,最低可降至—170℃。

4、1969年,美国(国家)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号”宇宙飞船,成功地登上了月球。

5、月球的引力是地球引力的1/6。

6、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

7、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宇宙空间的宇航员是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他乘坐的是“东方一号”飞船,时间是1961年。

8、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是27、3天。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绕着太阳公转,公转一周的是时间为一年。

9、月球是太阳系中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也是人类目前(唯一)登上过的星球。

二、简答

1、说说月球的概况

答:

月球上没有空气,也没有液态水,月球表面温差很大,最高可达100ْْC,最低可降至零下170ْْC。

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的1/6。

2、环形山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假设:

距离月面越远,形成的环形山越大

相同的条件:

陨石大小相同

改变的条件:

高度

我的结论:

环形山的大小取决于流星、陨石距离地面的高度。

高度越高,撞击的环形山越大

3、回忆环形山形成的实验过程,完成下列任务。

(1)300年前人们一直认为月球上的环形山是由于火山喷发形成的,直到大约50年前,科学家们得出了新的结论,环形山是由于来自宇宙的流星和陨石撞击而形成的。

(2)实验研究环形山的深浅与什么因素有关系时,不变的条件是陨石的大小,改变的条件是下落的高度。

当我们研究环形山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系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