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语文上册第四次教学检测试题.docx
《届高三语文上册第四次教学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语文上册第四次教学检测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语文上册第四次教学检测试题
语文试题
出题人:
王应平审题人:
何丽君校对:
李晓平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桀骜(jiéào)混沌(hùn)图穷匕见(bǐ)卓尔不群(zhuó)
B.敕造(chì)黝黑(yǒu)夹生饭(jiá)方枘圆凿(nà)
C.孽障(niè)漩涡(xuán)罥烟眉(juàn)雪泥鸿爪(zhǎo)
D.赘疣(zhuì)回帖(tiě)满目疮痍(chuāng)胼手胝足(zhī)
1.B夹生饭(jiā)方枘圆凿(ruì)。
2.下列句子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存在主义滥殇于20世纪30年代的法国,二战后达到发展的颠峰,它是现代派中声势最大的一种文学潮流。
B.川江号子等传统经典,是支撑我们民族文化的砥柱,是民俗文化的精神归依。
因着传播的福荫和它自身不折不扣的魅力,川江号子也必会载入世界大河曲目的史册受后人赡仰膜拜。
C.汉朝有不少的赋,铺张蔓延,佶屈聱牙,另人感觉呆板苦涩。
从六朝到唐宋,产生了一些短赋,写得缠绵悱恻,风光嘉胜,脍炙人口。
D.季羡林、任继愈、钱学森、贝时璋的离去,带给国人无尽哀恸。
巨星陨落,划过天际时留下了璀璨的光芒,他们的功绩和精神必将令世代钦佩敬慕。
2.D(A滥觞、巅峰B皈依、瞻仰C令人、风光佳胜)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符合句意的一项是()
A.刘明面有难色:
“我这辈子没过唱歌,你现在要我唱卡拉OK,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吗?
”(强人所难)
B.怎样才能人不知鬼不觉地把中了500万大奖的钱领回家?
网友们竟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可见当代一些人精神世界的无聊与空虚。
(悄然无声)
C.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需要提倡“拿来主义”精神,如果脱离国情,盲目照搬,就有可能画虎不成反类犬。
(画蛇添足)
D.咱们都是性情中人,打开窗户说亮话,只要他是个人才,能够为咱们做事,帮助咱们迈过眼下这道坎,咱们决不会亏待他。
(仗义执言)
3.A.(“赶鸭子上架”,比喻强迫去做能力达不到的事情。
“强人所难”,勉强人家去做他不能做或不愿做的事情。
B“人不知鬼不觉”形容做事机密,“悄然无声”指没有声响;C画虎不成反类犬:
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同“画虎不成反类狗”。
画蛇添足: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两者意思不同,故不能替换。
;D“打开窗户说亮话”指把事情和盘托出,干脆爽利,“仗义执言”指主持正义,说公道话。
)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据《人民日报》报道,目前我国居民43%的储蓄用于子女的教育,这个比例已超过了用于养老或购房的储蓄比例。
B.总体说来,山寨文化的泛滥与其说是对草根创新精神的彰显和标榜,不如说是对国人知识产权意识严重缺乏的揭露与讽刺。
C.越来越多的由网络引发的青少年犯罪的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
在当今网络时代,父母传统的教育方式面临着怎样的挑战?
D.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青青瓦房,那崎岖的石板街道,那道边熟悉的黄葛树,那山城人所特有的幽默爽朗的笑声。
4、D.(“笑声”不能“看见”。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9分,每小题3分)
和谐社会
①什么是“和谐社会”?
社会学家认为,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群体形式,是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它的特征之一是具有结构性。
②而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系统的各组成部分或社会体系中诸要素之间比较持久、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
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都紧密联系,相互协调,整个社会才能始终保持和谐的状态。
所以,“和谐社会”就是指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
“和谐社会”实际上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要求我们把工作视野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
③著名的政治学家亨廷顿关于现代化引起不稳定、现代化伴随着风险的观点已经得到了许多国家社会发展经验的验证,即在现代化起飞时期(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时期),是进入社会结构变动、社会问题增多、社会秩序失范、社会风险易发的时期。
我国社会转型正面对关键的临界点,即进入了社会发展的矛盾凸显时期,也是社会失调时期。
这种由社会结构内部不协调而产生矛盾、冲突或人们的无秩序互动导致的紧张状态而产生的压力,称为社会张力。
当社会张力的能量逐步积蓄起来,会对社会结构形成巨大的冲击力,并在社会结构最薄弱的环节中释放出来。
而这种无序的社会力量爆发就是社会危机或叫社会风险。
④这几十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但不是各方面协调发展的时期。
我们的主要精力集中在经济建设上,而忽略了各种社会问题。
有的人在GDP崇拜下,只讲效率而忽视了公平,使社会问题有积压、增多的趋势,甚至以牺牲一个阶层(群体)的利益去满足另一个阶层(群体)的利益,形成了诸多社会不稳定因素,使社会运行不顺畅。
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
⑤要建设和谐社会,自然会涉及到作为执政党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能力。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提高党整合社会结构、社会利益、社会关系等能力。
因此,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必须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从社会整体利益和人民长远利益出发,正确引导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尽可能将社会转型的代价降低到最低程度,使整个社会结构协调与和谐,顺利度过社会发展的阵痛期。
节选自《百科知识》
5、根据原文,下列对和谐社会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和谐社会是指由相当数量的人组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群体形式,这种群体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并具有结构性。
B、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如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都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
C、和谐社会是一种整体思考问题的观点,它要求运用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
D、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的特性之一—结构性呈协调发展的趋势,结构性越是优越社会就越和谐,结构性不够完善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就越多。
5、A(表述的不是和谐社会的特点而是社会的特点。
偷换概念/范围失当)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提出“和谐社会”问题的原因的是( )
A、我国社会转型正面临关键的临界点,即进入了社会发展的矛盾凸显时期,也是社会失调时期。
B、这几十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但不是各方面协调发展的时期。
我们的主要精力集中在经济建设上,而忽略了各种社会问题。
C、社会张力的能量逐步积蓄起来,对社会结构形成巨大的冲击力,并在社会结构最薄弱的环节中释放出来。
D、有的人在GDP崇拜下,只讲效率而忽视了公平,使社会问题有积压、增多的趋势,形成了诸多社会不稳定因素,使社会运行不顺畅。
6、C(3段原文“社会张力的能量逐步积蓄起来,会对社会结构形成巨大的冲击力”是解释社会风险时假设的后果,与题干无关。
答非所问)
7、根据上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设“和谐社会”有助于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和整合社会结构、社会利益、社会关系方面的能力。
B、“和谐社会”是一个概念,和谐的社会是一种现象,拥有和谐的社会的国家不一定能够把和谐社会作为自己的执政目标之一。
C、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避免各种社会矛盾的发生,使社会始终在良性状态下发展,不偏离正常的轨道。
D、陶渊明笔下的那个既稳定又怡然自乐的物质贫乏的世外桃源绝对不是我们当今“和谐社会”的目标。
7、C(4段末尾“和谐社会”的提出是在我国社会转型的临界点时期,所以他的作用不是避免矛盾产生,而是纠正已经有的偏差,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使社会回到和谐发展的轨道上来。
)
三、文言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
三梦记(节选)白行简
天后时,刘幽求为朝邑丞。
尝奉使,夜归。
未及家十余里,适有佛堂院,路出其侧。
闻寺中歌笑欢洽。
寺垣短缺,尽得睹其中。
刘俯身窥之见十数人儿女杂坐罗列盘馔环绕之而共食见其妻在坐中语笑。
刘初愕然,不测其故久之。
且思其不当至此,复不能舍之。
又熟视容止言笑,无异。
将就察之,寺门闭不得入。
刘掷瓦击之,中其罍洗,破迸走散,因忽不见。
刘逾垣直入,与从者同视,殿序皆无人,寺扃如故,刘讶益甚,遂驰归。
比至其家,妻方寝。
闻刘至,乃叙寒暄讫,妻笑曰:
“向梦中与数十人游一寺,皆不相识,会食于殿庭。
有人自外以瓦砾投之,杯盘狼籍,因而遂觉。
”刘亦具陈其见。
元和四年,河南元微之为监察御史,奉使剑外。
去逾旬,予与仲兄乐天,陇西李杓直同游曲江。
诣慈恩佛舍,遍历僧院,淹留移时。
日已晚,同诣杓直修行里第,命酒对酬,甚欢畅。
兄停杯久之,曰:
“微之当达梁矣。
”命题一篇于屋壁。
其词曰:
“春来无计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实二十一日也。
十许日,会梁州使适至,获微之书一函,后寄《纪梦诗》一篇,其词曰:
“梦君兄弟曲江头,也入慈恩院里游。
属吏唤人排马去,觉来身在古梁州。
”日月与游寺题诗日月率同。
贞元中扶风窦质与京兆韦旬同自毫入秦,宿潼关逆旅。
窦梦至华岳祠,见一女巫,黑而长。
青裙素襦,迎路拜揖,请为之祝神。
窦不获已,遂听之。
问其姓,自称赵氏。
及觉,具告于韦。
明日,至祠下,有巫迎客,容质妆服,皆所梦也。
顾谓韦曰:
“梦有征也。
”乃命从者视囊中,得钱二镮,与之。
巫抚拿大笑,谓同辈曰:
“如所梦矣!
”韦惊问之,对曰:
“昨梦二人从东来,一髯而短者祝酹,获钱二镮焉。
及旦,乃遍述于同辈。
今则验矣。
”窦因问巫之姓氏。
同辈曰:
“赵氏。
”自始及末,若合符契。
8、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就察之,寺门闭不得入就:
靠近,走进去
B.同诣杓直修行里第诣:
拜访
C.刘亦具陈其见具:
详细地
D.宿潼关逆旅逆旅:
客舍,旅店
8.B.诣:
前往,去到。
9、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见其妻在坐中语笑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B.一髯而短者祝酹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C.破迸走散,因忽不见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D.日月与游寺题诗日月率同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9.D.都是介词。
其:
自己的;揣测语气。
因:
于是,就;因为。
而:
并列;修饰。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三个梦恰好是三种梦的类型:
第一个梦是你所做的事在别人的梦境里,第二个梦是说你在现实中看到了别人的梦中情景,第三个梦是说两个人的梦境彼此完全相通。
B.第一个故事中,刘幽求捡了一块瓦片投进去,击中了罍洗,围坐的人们惊惶失措,马上走得不见人影。
刘幽求就打开庙门进去看,寺庙里却无一人,寺庙窗子也关得好好的。
C.第二个故事是讲述元缜与白居易的事,本文作者便是白居易之弟。
白居易猜到元缜抵达梁州,元缜梦见白居易游历佛院,这固然是巧合,但也说明元白二人友情深厚真切。
D.第三个故事中,窦质梦见了一名长得又黑又高的穿青裙白衣的女巫师。
第二天,窦质到华岳祠真的遇上了和梦中完全一样的巫师。
而那女巫师居然也做到了与窦质同样的梦。
10.C。
(A中一二梦刚好说反,B“打开庙门”错,是翻墙进去的,“寺扃如故”是只门闩锁好如故,D不是长得“又黑又高”,是头发“又黑又长”,二人的梦也不是一样的,只是相通而已。
)
第Ⅱ卷(共120分)
四、(22分)
11.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用斜线(∕)断句:
刘俯身窥之见十数人儿女杂坐罗列盘馔环绕之而共食见其妻在坐中语笑。
(2分)
11.
(1)刘俯身窥之∕见十数人∕儿女杂坐∕罗列盘馔∕环绕之而共食∕见其妻在坐中语笑。
(错一处扣0.5分,不倒扣分)
(2)翻译:
①兄停杯久之,曰:
“微之当达梁矣。
”命题一篇于屋壁。
(4分)
译文:
这时候,二哥白乐天停杯多时,说:
“元微之应当到达梁州了。
”于是,填了一首词写在屋壁上。
②明日,至祠下,有巫迎客,容质妆服,皆所梦也。
(4分)
译文:
第二天,他们到了华岳祠下,有巫师出来迎客,窦质一看,这人的笑貌和衣着打扮,完全和梦中的赵氏一模一样。
1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海棠(宋)苏轼惜牡丹花(唐)白居易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
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
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4分)
(1)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2分)
(2)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
解析:
苏轼的《海棠》是作者遭贬黄州,面对幽居独处的海棠,所吟咏的一首七绝。
诗的开头两句并不拘泥于正面描写,也兼顾侧面渲染。
“袅袅”,微风吹拂。
“崇光”指海棠花光泽的高洁美丽。
这两句把读者带入一个空蒙迷幻的境界,十分艳丽,然而略显幽寂。
在后两句中,作者由花及人,生发奇想,深切巧妙地表达了爱花惜花之情。
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
人们向来滑落之后才知惜花,此诗一反常情,却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鲜立意表现了对牡丹花的无限怜惜。
13.补写出下列一段话中空缺的部分。
(6分)
“鸟”是一种常见的动物,在古诗文中常被用来表达复杂的情感。
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① ,著有《归去来兮辞》、《饮酒》等。
他写的《归园田居》中有“② ,池鱼思故渊”,用鸟表达自己的归隐之情。
李白在《蜀道难》中感叹道:
“③ ,雄飞雌从绕林间。
”表达了蜀道艰难,行程孤独之情。
杜甫在《登高》中抒写道:
“风急天高猿啸哀,④ 。
”寄寓了飘泊不定,老病孤独的情感。
李密在⑤中有“⑥ ,愿乞终养”,用乌鸦反哺表现自己对祖母的孝顺之情。
13.陶渊明 羁鸟恋旧林 但见悲鸟号古木渚清沙白鸟飞回 《陈情表》乌鸟私情 (每空1分。
)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22分)
决斗(谭延桐)
欧洲曾流行过一种风俗:
决斗。
当两人发生了龃龉或冲突,各执一端,互不相让时,便约定时间地点,并邀请证人,兵戎相见。
显然这是一种你死我活的格斗。
普希金便是在这样的决斗中死去的。
——我始终不能理解,一个好端端的生命为什么要让它在决斗中毁灭呢?
一个鲜活的生命转眼间便倒下了,倒在了他人的咒语和狂笑里,倒在了别人的谈资里,倒在了死不瞑目的时间里,还有比这更残忍的吗?
——这样的斗法,形式上虽然废除了,但实质还在。
这便是精神上的决斗。
自己跟他人,自己跟自己。
而最主要的,还是自己跟自己,两个“我”之间的争斗和较量。
这里虽然没有《战国策·秦策二》中所说的“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的惨重,却也不乏刀光剑影,鹰瞵鹗视,兔起鹘落。
这样的决斗,常常是在静默中进行的。
当一种想法不尊重另一种想法,一种做法不苟同另一种做法,一种观念不赞成另一种观念,一种意识不参与另一种意识,一种眼光不欣赏另一种眼光,一种气息不喜爱另一种气息,一种存在不承认另一种存在,一种梦想不欢迎另一种梦想时,矛盾便种下了,仇恨便发芽了,决斗便开始了。
只是这样的决斗,没法约定时间地点,它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或者说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没有证人在场,或者说只有“自己”这个既是决斗士又是证人的双重角色在场,或者说只有时间这个最公正的证人在场。
输赢也便常常是模糊的,说不清楚的。
——当然那只是暂时的。
——最终,还是有定论的。
这样的决斗,使用的当然都是隐性武器,比如操守,比如胸怀,比如学养,比如智慧,比如意志,比如毅力。
一来二去,也便见出了高低。
特别是在关键时刻,武器实在是称得上定夺乾坤的将军、元帅的。
凑手的武器,只要有钱是能够买得到的;称心的武器,花再多的钱也未必。
要得心应手,自己动手铸造武器是唯一的好办法,把自己的骨血、心跳、体温、气息、汗水、泪水、抗争、隐忍、渴望、呼唤、祈祷、祝福等等统统融在一起,加上天地之神气、日月之精华,加上先哲之睿智、圣贤之明慧,一把好剑就铸成了,或一支好枪就做好了。
铸器的目的,当然最终还是使自己也成为一种武器,一种“非手、非竹、非丝、非铜,得之心符之手,得之手符之物”的上好武器。
愚公称得上一件上好的武器,和愚公的“傻气”颇有些相似的西西弗斯也称得上一件上好的武器;“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撬起来”的阿基米德,“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的贝多芬,在苦斗中高喊着“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桑提亚哥,“把神的恩赐发挥到极致”的阿甘,等等,无不是一件上好的武器。
“凿壁借光”是决斗,“卧薪尝胆”也是决斗。
这种精神上的决斗,当然也是需要体力的。
一个在药液里长期浸泡着的身体,一个在温床上整天滚来滚去的身体,一个“弱云狼藉不禁风”的身体,一个“行若将不胜其衣”的身体,是无力参与决斗的,甚至连决斗的场面都不敢望一眼,更何况亲临其境,赤膊上阵了。
我听说一位老人,八十多岁了,还坚持每天去登山,二十多年了,风雨无阻。
这不是“决斗”是什么?
我还听说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一边照顾着长年卧床不起的父母的生活,一边上学读书。
这不是“决斗”又是什么?
我曾在报上读过这样一个特写:
一位像百合花一样年轻的生命,明明知道死神就在不远的地方等着她,窥视着她,觊觎着她,折磨着她,依然平静地、坚忍地写下了一篇又一篇散文,还有一部长篇……这不是“决斗”,又是什么?
自我决斗,看上去并不轰轰烈烈,甚至是冷冷清清的。
这种精神上的决斗,从来就拒绝热闹。
它像地火似地,燃烧着,突然一个耀眼的火光,那是它的灵感,或激动。
我理解这样的决斗。
一个优质的生命就应该是这样趋于完成的。
这应该是一种优秀传统。
如果这样的传统被抹杀了,废除了,世界也就空洞了,地球也就变成了零。
14.文章开篇写欧洲流行决斗的风俗有什么作用?
(4分)
14.点题,引出“精神决斗”的观点;(2分)用决斗风俗的残忍衬托(或对比突出)“精神决斗”的意义(或为“精神决斗”的意义作铺垫)(2分)
15.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8分)
(1)阿基米德和桑提亚哥都被作者称为“上好的武器”,他们分别是靠什么把自己铸成了“上好的武器”的?
(2分)
15.
(1)阿基米德靠的是对科学的自信;桑提亚哥靠的是永不言败的勇气。
(2分)
(2)末段说“一个优质的生命就应该是这样趋于完成的”,结合文意,说说什么样的生命才算得上“优质的生命”?
怎样“完成”“一个优质的生命”?
(6分)
(2)第一问:
坚持操守,有坚韧的意志和毅力,有宽广的胸怀,具备丰厚的学养和智慧(3分)
第二问:
①把自己的身心情感意志希望等融合在一起;②吸取自然的精气;③吸取先哲圣贤的智慧。
(答原文中“把自己的骨血.心跳.体温.气息.汗水.泪水.抗争.隐忍.渴望.呼唤.祈祷.祝福等等统统融在一起,加上天地之神气.日月之精华,加上先哲之睿智.圣贤之明慧”也可)(3分)
16.怎样理解“如果这样的传统被抹杀了,废除了,世界也就空洞了,地球也就变成了零”这句话的含意?
(4分)
16.“这样的传统”指的是自我“精神决斗”的传统(2分)。
如果这种勇于超越自我.战胜困难的传统没有了(1分),就不会产生优质的生命,人类社会就会陷入精神空虚之中(1分)。
17.简析本文的行文思路,并说说这样安排的好处。
(6分)
17.行文思路:
文章由欧洲的决斗风俗引出精神决斗这一话题(1分),然后阐释精神决斗的基本特征(1分),再以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形象阐释精神决斗(1分),最后点明精神决斗的意义(1分)。
好处:
①由欧洲的决斗开篇,形象生动,吸引读者(1分);②逐层深入,思路清晰,便于读者深人理解精神决斗的内涵及意义(1分)。
六、语言运用题。
(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18.《水浒》写武松打虎之前,有这么一段话:
“当日晌午时分,走得肚中饥饿,望见前面有一个酒店,挑着一面大旗在门前,上面写着五个字:
‘三碗不过冈’。
”从现代商品经济的观点来看,“三碗不过冈”是绝妙的广告词。
它究竟蕴含着酒店主人怎样的用心?
请回答三点。
(3分)
18.①宣传酒的醇厚浓烈,吸引食客;(1分)
②既劝诫常人不贪杯,又刺激有海量者多饮;(1分)
③借猛虎之威劝客人留宿,以增加收入。
(1分)
19.仿照下面语段中“当……说……,我懂得了……”的句式,另外写两个句子,提醒你考虑到前后文语境。
(4分)
书是我的精神支柱,它重塑了我的灵魂。
当简·爱说“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是无感情的机器”,我懂得了女性的自尊;当裴多菲说“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我懂得了做人的价值;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读完一部书,我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感悟。
19.(4分,一个句子2分)示例:
当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懂得了人应具有反抗精神;当勃朗宁说“拿走爱,世界将变成一座坟墓”,我懂得了为他人献爱心多么重要。
20.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要求作答。
(5分)
语言总是和社会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彼此息息相关。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切()都在语言上刻下了印记。
(1)将下面四个语句按恰当顺序填入下面横线处(只填序号),使之前后照应和衔接。
①同世界各国的交往频繁了②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变化
③经济发展了④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一步步向纵深推进
序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为使语意连贯,适合填入两处括号中的关联词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2分)
(3)为使语意简明,文中应该删掉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1.⑴ ④③①②⑵而又⑶“同呼吸、共命运,彼此”或“彼此息息相关”
21.分析下面表格的内容,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
2008年大学生求职去向调查统计表
求职地区
经济特区
沿海地区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镇
农村
老少边穷地区
比例%
14.2%
24.7%
14.6%
18.1%
2.1%
1.3%
1.1%
(1)从上表可以看出大学生毕业求职区域选择的特点是什么?
(要求对比说明,不得使用数字)(2分)
(1)大多数学生求职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只有极少数学生选择经济不发达及贫困地区。
(2)分析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可能造成的后果。
(2分)
我国人才分布不合理,会加大地区差异,落后地区将更难赶上
七、作文
22、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一个高中生博客的个人公告中这样写道:
如果没有自己的翅膀,即使被人举上高空,还是会跌落下来。
靠实力才能拥有真正的成功!
与实力相对的概念有背景、机遇、运气等等,这些可以统称为“凭借”。
《红楼梦》中宝钗填柳絮词曰: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你对实力与凭借的关系怎么看?
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