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分析农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113612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报表分析农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财务报表分析农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财务报表分析农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财务报表分析农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财务报表分析农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务报表分析农行.docx

《财务报表分析农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报表分析农行.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务报表分析农行.docx

财务报表分析农行

财务报表分析  

2008-12-2509:

03:

10|  分类:

财务知识|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主要的财务报表其实并不复杂,只有三张,即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相信许多在银行信贷岗工作的朋友们每天都要接触。

而且,在国内比较有意思,大多数企业一般只编前2张报表,这可能与在计划经济时代只重视利税表现有关。

就这几张报表,能反应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吗?

能说明企业如此复杂的经济活动吗?

且听下回分解。

 

在讨论财务报表的时侯,想结合银行经营的特点一起分析。

第一,了解信贷对银行的重要性。

现在一谈银行,“存款立行,贷款兴行”这八个字,已经人人都会讲了,但在实际工作中,每个人的体会都不一样。

这与每个人所处的时期、位置和角度是分不开的。

好了,不扯远了,回归正题。

国内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于信贷利差,90年代中期的统计数是95%左右,现在应该下降了,但至少也在70%以上。

所以说,信贷业务就是国内银行的主营业务没有任何争议(国外银行中间业务利润已可与信贷利润一争长短了),信贷业务的好坏决定了银行经营业绩的好坏,所以现在的银行,贷款的重要性已有超过存款重要性的趋势。

第二,信贷业务中的还款来源问题。

信贷的具体业务很多,如贷款合同的签订,资金划帐和借据的保管,催收通知等。

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借款企业的还款来源。

企业的还款来源可分为第一还款来源和第二还款来源,第一还款来源来自于企业的现金,第二还款来源于企业的财产抵押和第三方担保,而第三方担保的来源又可循环地来源于担保企业的现金和自身财产。

第三,还款来源和财务报表的关系。

第一还款来源主要要分析企业的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第二还款来源中的财产抵押主要要分析企业的资产负债表。

下一次重点谈一下资产负债表的分析。

 

资产负债表很简单,反应的是该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在某个时间的资产和负债状况,是一个静态时点数。

一个简单的公式就可以说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分析时有一个很简单而实用的方法,即左边用减法,右边用加法。

所谓资产,2001最新版会计制度如是说“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位于资产负债表的左方。

用减法去读资产是指关注资产时,要尽可能的减去“非企业拥有和控制的,不能带来经济利益”的无效资产。

企业在作帐务处理时,因为“粉饰报表、错误理解、合理运用”等多种原因,有些列示出来的资产对银行而言是无效的,如待摊费用和长期待摊费用,如无特殊情况,这些资产基本上可以从资产负债表中减去。

资产又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合计。

这是按资产的流动性进行划分的。

如何用减法去读上述内容呢,容我从上到下一一说来。

货币资金,含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现金一般没有什么问题,只要与该时点的库存现金对上就行了,一般数额也不大。

但我有一次遇到的一户企业报表所反应的现金数居然是负数,我到目前为止都没想明白原因(除了作帐错误外),难道是报表日前一天库存现金被盗空且小偷留下字条说明天还要盗取若干余额,报表日又因报案繁忙而未取现金,会计根据谨慎性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而在报表日预先进行处理所致?

在这里请高人指点一下。

银行存款,好象也不应该有问题,但请注意,在银行存款科目后面,还有一张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反应的是企业银行存款余额和银行对帐单的差异,因此不要受报表银行存款数的迷惑,记住要看看银行对帐单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上述两项资产,如果核对无误,一般无大问题,但需要谨防企业伪造银行对帐单,这在上市公司中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

其他货币资金,则更有意思了,按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已存入证券公司但尚未进行短期投资的现金,先作为其他货币资金进行处理,大家想想证券公司目前的状态,再想想什么叫挪用客户保证金,再联系一下,政府主要保护个人的保证金,就明白为什么要如此重视本科目了。

 

财务分析和会计核算是不一样的,会计核算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将会计信息记录下来并通过财务报表向报表阅读者传递财务信息,要非常精通每一笔会计业务的具体核算分录。

而财务分析则不一定要会作所有的分录,但一定要弄明白每一个会计科目所反应的信息。

回到主题,刚讨论完货币资金,现在想讨论一下短期投资。

短期投资包括的内容很多,有股票,债券,基金,取得的方式有现金购入、投资投入、非现金抵债、非货币性交易换科,委托贷款。

要说的主要有如下几点:

1、对于一般的生产性企业,短期投资过多并不一定是好现象(用闲置资金购买货币型基金、低风险债券等理性理财除外);

2、帐务处理的原则一般是按投入资产的帐面价值减去已到期利益(已宣告但尚未领取股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有补价的,按支付和接受补价作帐面加减处理即可。

正因为按帐面价值入帐,所以在期未计提跌价准备时,要相当注意,是否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通俗点说,就是从低即谨慎性原则,市价高于成本,按成本价算,不提准备,低于成本,按差价计提准备)提够了准备,未提够,用减法。

3、对于委托贷款,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按现行法律规定,一切信贷归于金融机构,不允许企业超范围借贷,企业之间的借贷融资可通过金融机构进行委托贷款。

好的贷款户,会为贷款企业带来投资收益,差的贷款人,则要考虑用减法了。

 

接下来谈谈“应收票据,应收股利及应收利息”。

应收票据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都是作银行的,这其中的差别就不用讲了,大家肯定更喜欢银行承兑汇票,有些商业承兑汇票也是要用减法的。

管理好的企业会设置“应收票据备查薄”,大家在贷前调查时,可以看看。

应收股利是指因股权投资而应收取的现金股利,注意是现金股利。

这里要提一个另外的话题,财务与税务的问题,好的财务人员一定要精读税法,特别是主要税种,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和营业税,处理得好坏差异实在太大了。

按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为避免双重征税,从国内联营企业分回的利润要作已纳税额的调整。

具体原则是投资方税率与被投资方一致或低于被投资方,分回利润不用交税;投资方税率高于被投资方,就差额部分征税。

管理好的企业可以根据这一政策进行相关的避税。

应收利息,要注意分析利息额与本金的合理性,应收利息到帐的时间,不合理的债权投资收益就如同银行不良资产收不到利息一样。

 

我想多花点功夫谈一谈“应收帐款,其他应收款和坏帐准备”。

应收帐款,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

这是资产负债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科目,如果余额较大,也是银行贷前应重点关注的内容。

我们可以从以下分录来进行简单分析:

企业发生应收款时,一般的分录如下:

借:

应收帐款-XX客户

     贷:

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如果本科目有问题,将在资产作减法的同时,以前确认的收入和利润也将出现水份,这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对一个企业的评级。

所以,非常有必要看一下应收帐款的明细帐,并进行帐龄分析。

我记得有一次,去一个服装厂去作贷前调查,在查看应收帐款明细帐时,发现居然有很多长达20年的应收款,这也太。

那个了,当场晕倒。

其他应收款,从会计科目设置的角度看,不是一个很重要的科目,主要用于反映应收的各种罚款、赔款及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

按理说,余额不应该太大。

但在我的记忆中,很多贷款企业的其他应收款和应收帐款是半斤八两,不相上下。

坏就坏在这“其他”两个字上。

企业在进行帐务处理时,不好处理的各种应收款项,当然会情不自禁地使用本科目,包括许多违备现行法律法规的事项,如关联企业之间的资金占用,基本上都会用到本科目。

我觉得很奇怪的是,既然法律明文规定企业之间不得私相借贷,而上市公司向其大股东收取的资金占用费居然会被允许合法的入帐,真是自相矛盾。

当然,不许私相借贷,对金融机构是一种准入性法律保护。

按规定,应收款项要计提坏帐准备。

按照《企业会计制度》和财政部《问题解答

(一)》明确规定,坏账准备采用备抵法,可以选用的计提方法通常有账龄分析法、余额百分比法、个别认定法等,各种方法各有优劣,企业也经常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计提。

有想多提的,如上市公司重组前多提准备,次年冲回,一下子就扭亏为盈了。

有想少提的,是为了实现当年的盈利目标。

总之一句话,“屁股指挥脑袋”,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作为银行信贷人员,一定不要为帐面数所迷惑,对于应收款排名前5名和超过2年的大额应收款项一定不能轻易放过,要不然,你发放的贷款,就会慢慢的变成一些帐面上的应收款,变成不良资产也就顺理成章了。

目前,国际上比较常用的一种业务,即应收帐款的保理业务(应收帐款出售业务)随着跨国公司及外资银行进入中国而在国内逐步开展起来,所谓保理业务,即企业将其持有的应收账款出售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出售以后由银行等金融机构负责向企业的债务人收款。

这是专门针对应收帐款的一项服务,因此,信贷员要时刻关注应收帐款。

 

接下来是预付帐款,预付帐款比较简单,但也不能忽视。

谈到这,我想再回到报表这个角度来谈科目。

对于银行的贷前调查而言,要关注的东西太多太多,注定了我们不可能象作审计那样对所有的科目都进行核查,一定要有重点的分析,财务分析有很多分析的方法,如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周转率等等,应该说也是挺有用的,但我个人总认为不太直观,在分析资产负债表时,我喜欢用结构分析法,即计算各项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对于比重大的资产重点分析,比重小的资产,就借签审计中的“重要性”标准予以忽略。

回到预付帐款,预付帐款所要采购的材料或资产应该是比较紧俏的,因为目前我国经济总体上仍属于“过剩”经济,大多数的生产资产都供大于求。

如果,在预付帐款中发现反常,贷款企业无故存在大量预付帐款,一定要非常警惕。

因为按税法规定,预收帐款是要预交流转税的,这些不明的预付帐款很有可能就是企业资产流失的一种通道。

而且,也说明企业的内控机制有问题,或者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有空虚化企业的可能性。

对这样的企业,贷款要谨慎。

不妨回顾一下以往的预付帐款的到货情况和帐期,并看一下预付对象,分析一下预付的原因是否合理。

顺便,就我所了解的国内商务中的付款条件一般惯例作个简要介绍。

目前,对于较大额的采购,比较流行的付款方式有3,3,3,1。

或者3,6,1。

前者是指,签合同后预付30%,到货后再付30%,初验后30%,质保尾款10%;后者是将到货和初验合二为一。

上述比例并不固定,将视双方的谈判和控制能力及其他商务条件而变化,仅供大家参考,下次,我们讨论一下存货,存货非常有意思,用一名比较流行的话来说,是“水很深”。

 

我工作之初的银行和目前的银行体制还是有些区别的。

当时,银行还有很多专业银行的背景,如工行注重流动资金贷款,建行注重固定资产贷款,中行注重外贸类贷款,农行注重面向农业贷款。

我个人认为,这甚至是目前各家银行资产质量差异的一个重大原因。

随着大量的国有企业的亏损和机制转换,工行的资产质量直线下降,尽管到目前,工行仍是所有商业银行的老大;而建行则或多或少地占了一点基本建设的便宜,给大量的电厂、高速公路和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贷了款,资产质量在所有四大行中是最好的,2004年年底银监会的考评结果也说明了这一点;中行的外贸企业也不行,但海外业务不错,一直是这一细分市场的老大;农行因面向广大农村,不免要差了一些。

上述差异,纯属闲扯,请勿对号入座。

中国银行从业人员,目前看肯定过百万人了,这是一个很了不得的数字,当年打过长江的也不过是百万大军。

业内藏龙卧虎,高人不少。

希望有机会和往昔的同行一起探讨业务,百家争鸣,才能提高自己的眼界和知识面。

 

银行员工,特别是信贷岗员工,为什么需要作财务分析呢?

一句话,规避信贷风险。

银行贷前关注的重中之重,企业还款能力。

企业的还款能力,可以用许许多多的方法进行判断。

而财务分析,就是了解企业实力的方法之一。

在作财务分析时,也不用过分注重在会计方面进行纠缠,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举一个例子,宝钢在2003年调整会计政策,加速了企业的折旧,这对企业的实力有报表反应的那么大的影响吗?

换而言之,90年代,钢铁企业的日子一直不好过,但若有银行在90年代对大型钢铁企业(因为大,所以难倒,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高科技公司除外)发放了大量贷款,也不会吃亏,即使是当时严重亏损的某特钢厂(上市公司)在新世纪仍一度是各家银行争相放贷的对象。

因此,财务分析不能决定贷款的发放与否,但你会财务分析,就对你了解企业提供了帮助,是工作的很有用的一项工具。

勤奋学习、踏实作人,是我人生的一贯信条,写本文,也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总结,我相信犯错在所难免,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共同提高。

 

接下来继续讨论存货,我为什么说存货“水很深”呢,大家看看最近批露的吉林农发行事件就能够理解了,事情的直接起因:

贷款粮库帐面上有粮食,实际亏库严重,20多亿的银行贷款就这样变成了不良资产。

我们在分析存货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存货是否帐实相符。

对于大型制造类企业或大型商贸企业,盘库永远是一个很另人头疼的问题。

说到这,你不得不佩服DELL公司,基本上可以作到零库存,德州未毕业的戴尔真是一商业天才,这使我想起了武大商学院谭副院长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企业家是天生的,和最近遭受严重批评的张唯迎提出的“要善待企业家”。

库存帐实不符,不仅仅是贷前需要考虑的问题,贷后的客户经理(以前的信贷专管员)也需要随时予以关注。

2、存货的帐面价值与实际市值。

存货,按会计制度规定是按历史成本入帐的,这个历史成本,就给了企业很大的操作空间。

虽然,规定了在会计期未要计提跌价准备,但实际操作起来就满不是那么回事了。

很多企业的存货会严重贬值,特别是那些滞销的产成品,这往往直接影响企业的资产质量。

有些企业如贵州茅台,则恰恰相反,往年的存货能卖一个很好的价钱,而且越老越值钱。

唉,人要是这样就好了。

3、关于存货的计价方法。

常见的存货计价方法有:

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后进后出法、计划成本法、毛利率法、零售价法等。

而与存货相关的科目也非常多,在作财务分析时,要跳出会计的角色,直接进入本质,关注存货的实际市场价值是比分析哪种会计政策更合适更重要的。

4、经常被操纵的存货成本。

我们知道,在会计核算中,直接人工成本是要计入存货成本的,于是有许多企业就开始在这上面动脑筋了,将许多非直接人工成本如应计处管理费用的研发人员工资摊入,无形中就将费用资本化了,增加了当期的资产值,减少了当期的费用值。

直接材料呢?

当然也可以这么干。

5、存货的流转速度。

存货周转率是规范的反映存货管理水平的财务指标,但我建议不要过于迷信财务指标,所有的指标都是可以被操纵的。

最好到生产企业现场去看看,存货仓库的进出情况和货物积灰程度往往比财务指标更直接,更有效,更有说服力。

 

接下来谈谈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会计科目,也是容易引发各类问题的一个科目。

首先,要了解一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背景,大企业,因为业务发展和内部建设的原因,多一些子公司是很正常的。

中小企业,如无特殊原因,设置太多的子公司,就需要考虑这是否是一家以“资本运作”为主业的公司了。

1、成本法和权益法。

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的,采用成本法,否则用权益法。

成本法和权益法的一个本质区别,是被投资企业当期的盈利对企业的影响。

使用成本法核算的,除追加投资、分红转股或收回投资外,帐面价值不变,所收到的红利作为投资收益处理。

即:

有分红就有收益,成本一直不变。

这时,就需要考虑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合理性。

而采用权益法,则要根据比例和被投资单位当年的利润状况调整帐面价值,并作为当期损益,即要共享福祸了。

一般而言,20%的投资比例是一般采取的标准,之上用权益法,反之用成本法。

当然,也会有公司根据自已的目的,为多报利润或少报利润,挖空心事,改变计帐方法的。

我就知道有一家拟上市公司在网络公司热潮时投资了一互联网公司,股权比例约占30%,被投资公司亏损严重,为不影响当年业绩,将部分股权转让出去,变成了19%,继而向会计师所提出变更会计方法,改权益法为成本法,会计师所不同意,认为其总经理在被投资公司任董事,对被投资企业有重大影响,仍应采用权益法。

这家公司立即魔术般地在第二天提交出了一份签字日期很前的董事会决议,证明总经理早已辞去了被投资公司的董事职务,于是被投资企业的当年亏损就没有并进损益表了。

我举这个例子,想再次说明会计是受操控的一门语言,在一定条件下,报表利润是可以被操纵的。

作为贷前分析,既要看财务报表,了解信息,又要深入分析,不被报表上的数据所迷惑。

本文所讲的操纵报表,大多是指在会计制度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对于恶意编造假会计报表的鉴别,有时间以后再专文论述。

2、虚化的长期投资。

这里所提到的“虚化长期投资”有两种情况,一是未提够减值准备的长期投资,另一种是运作出来的长期投资。

我想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某上市甲公司,为了当年利润的需要,向乙公司销售了一大笔业务,收到现金若干,然后以同等现金购买乙公司旗下丙公司若干股权,并在修改的章程中对乙公司的相关权限进行限制,在这些交易完成后的多年里,丙公司每年盈亏基本平衡,当然也不会向甲公司分红了。

这种情况下,甲公司拥有的丙公司股权就完全被虚化了,而且在报表上还体现不出来。

3、简单说一下集团公司。

集团公司按工商登记的要求,需要旗下有5家子公司,一些民营企业为了“拉虎皮扯大旗”,就会制造5家子公司,这样也就会人为的制造5项长期股权投资。

 

上文谈了许多会计以外的东西,这是因为我认为作为银行的员工,了解这些报表外的因素是作财务分析的前提,否则,基于受操纵的财务指标分析是在水中看月。

要想看得更深,不妨深入了解贷款企业的背景,并根据宏观经济环境和企业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因为宏观经济和行业现状是企业很难操纵的。

我一直认为,好的银行客户经理,一定要能融入所服务的企业,根据企业的需要,提出有针对性的服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留住客户。

而且随着银行竞争的加剧,掌握了“优质客户”的银行客户经理,也一定会真正成为银行的“上帝”,成为高收入和受尊重的一类群体,当然,在现行体制下,这还只是一种理想,但绝对是一种方向,至少我们可以看到在企业中,优秀的销售经理总是稀缺资源,收入也是最高的。

而要成为好的客户经理,财务报表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为了自己未来的事业,在这上面多花点功夫是值得的。

 

固定资产是很重要的一个科目,首先,如果为客户发放长期贷款,贷款将大多形成固定资产;其次,固定资产的增长,一般代表着客户产能的增长或者工艺的升级。

再次,固定资产的抵押还是第二还款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看固定资产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一是固定资产的入帐价值。

按规定,利息是可以资本化的,但仅限于固定资产购置或建造过程中的借款费用,有的企业会将部分其借款费用偷偷地进行资本化,以达到美化报表的目的。

还有一些客户,会虚增固定资产帐面值。

特别是一些大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我所知道的就有,某大型电厂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不仅为职工盖了豪华大楼,还修了一个五星级标准的游泳池,高压输电线就从池上过,也不怕电线掉进游泳池将大家煮成饺子。

一些高速公路项目,也大量存在虚增固定资产值的现象。

二是固定资产的折旧政策。

折旧政策是由企业自订的,但税法上关于固定资产的折旧也有一些规定,为避免会计折旧政策与税法折旧规定不一致而造成的所得税调整,绝大多数企业都会选用一致的政策。

另外,还需要注意分析企业折旧提得是否足够,为了多报利润,企业可能经常人为地将已完工工程不办理竣工手续,留在在建工程科目内,以达到不提和少提折旧的目的。

三是固定资产的成新率。

固定资产成新率是一个很有用的考察企业固定资产技术水平的一个指标,用固定资产净值/原值可以很形象地看到企业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同等条件下,相对新的固定资产水平总是要高一点的。

说到这,我还是要强调到企业现场了解的重要性,实地调查是信贷工作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管理严谨的企业,固定资产都管理得比较好,我去宝钢参观时听介绍说,一条生产线上的维修维护工是操作工的两倍。

而管理差的企业,帐实不符,固定资产闲置的现象比比皆是。

四是固定资产的利用率,或者说是产能利用率。

记得以前作贷前评估报告,常机械地在第一年50%,第二年80%,第三年100%,经常与实际脱轨。

现在想想,看看企业以前的产能利用率,同等管理水平下,新项目的产能利用率也差不到哪里去。

再说一点题外话,目前银行的贷审会大都是材料审查,而实质审查则主要依赖于经办项目的基层行和客户经理,如果没有有效的手段激励客户经理,客户经理与贷款户联手造假的内控风险,仅靠专职审批人的经验(这里并不是否认专职审批人经验的作用,相反,优秀的审批人应该是银行不可缺少的高级人才)能规避吗?

我就听一位兄弟说,他审查贷款项目时,发现客户提交的两份销售合同,居然甲合同盖了乙合同的章,乙合同盖了甲合同的章。

我自己以前也遇到过同一个单位在两份复印件上的章不一致的情况,kao,这也太不专业了,但我们的信贷质量总不能都寄希望于这些客户偶尔的低级失误吧。

前文主要谈的是资产,看问题的角度可能与一般的财务分析角度不一样。

是的,目标决定了行为的准则,我们作为银行工作人员,不需要进行帐务处理,所以我们可以不用象专业财务人员那样去讨论每一笔分录的正确与否,而是需要在阅读报表时,知道每一个科目代表的涵义,并尽可能了解每一个科目背后最容易被操纵的一些东西。

除了上述谈及的资产,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需要注意三点,一是以支付土地出让金方式取得的土地,在开发和建造前在本科目反映。

在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土地使用权这种无形资产还是比较容易处置的。

二是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根据会计的谨慎性原则,仅按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和律师费计入资产值,而为此发生的材料费、人工费和借款费,计入当期损益。

三是对购入的无形资产要相当注意,这是很多上市公司向大股东输送利益的常用的一种方式。

总之,对于非土地无形资产,对于银行而言,大多是没有价值的。

2、资产的评估增值问题。

我们知道,资产是按历史成本入帐的,而由于通货膨胀和技术进步等原因,有些资产会严重背离资产的帐面价值,对于实际市场估值低于帐面价值的资产,现行会计制度通过计提减值准备来尽可能客观地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但对于实际市场估值高于帐面价值的资产,则按谨慎性原则不作处理。

虽然,我们在读会计报表时,要尽可能的用减法,但对于需要用到加法的也要心中有数,这类资产,一般包括不动产,紧俏的原材料,帐面盈利的短期股票投资和按成本法核算的长期投资。

这里补充说一句,分红情况(分红间隔,比例等)往往是判断一项长期投资是否成功的关键。

3、以资抵贷问题。

在银行经营最混乱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许多传奇在银行和企业之间上演。

有走私进口汽车废旧汽车冒充新汽车抵给银行的,有将市场价每平米1500元的房子以3000元的价格抵给银行的(还通过了法院调解,这是我在资产管理公司时亲身经历的一个案例),有重复抵押和无效抵押的。

各种各样,人类的聪明才智在此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在每一类的背后,我都看到了内外勾结、一种默契或者说是麻木不仁,这是银行经营的悲哀,不良资产的形成,可以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所以我认为高素质和强责任心的客户经理,是银行信贷质量的保证,也是银行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而提高银行客户经理的待遇和相配套的奖惩机制,是培养高素质和强责任心客户经理的前提,如果客户经理不以这分职业为荣和为傲,又何以吸引人才,又何以留住人才,又何以激励人才。

而高素质的客户经理,必需掌握通过财务报表了解企业资产质量的技能。

因本文是一种随笔性质的文章,想到哪说到哪,不成体系。

大家有什么想法,我们可以一起讨论。

说到这,资产就差不多谈完了,后文我们讨论负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