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论文共2篇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111612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论文共2篇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论文共2篇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论文共2篇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论文共2篇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论文共2篇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论文共2篇doc.docx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论文共2篇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论文共2篇doc.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论文共2篇doc.docx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论文共2篇doc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论文(共2篇)

第1篇: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论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

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数学课程的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它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强有力的工具。

要实现多媒体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必须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质,必须把信息技术恰到好处地用到教学中去,必须注重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探索性、自主性学习,必须解决好几个主要的矛盾。

关键词:

整合;信息技术素质;自主性学习;矛盾

作者简介:

高玉琴,任教于河北省张家口市下花园中学。

系“市骨干教师”、“市骨干班主任”、“区级模范教师”、“市教学能手”、“区教育教学突出奖”获得者。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课程的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强有力的工具”;“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建议:

“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使用计算机以及有关软件,这种现代教育手段和技术将有效地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效益。

一、要实现多媒体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首先要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质

1.培养教师的信息意识

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优越性,营造教师主动学习信息技术并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改进数学课堂教学的氛围。

应该看到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对整个教学所产生的深刻影响,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和潜力。

同时,还应看到它相对的局限性,比如过于机械化、逻辑化,比较缺乏情感和人性化。

因此,教师应把握尺度、灵活运用。

2.培养教师操作多媒体信息工具的技能。

(1)应使全体教师掌握最基本的windows2000操作系统。

(2)组织培训,重点学习powerpoint,flash,photoshop等软件的基础知识以及课件制作、网页制作、博客、个人主页、电子教案等基本常识。

(3)根据教师自身信息素质的高低和年龄的差异,分别进行组合,分层施教,保证培训质量。

例如:

对老年教师应适当延长培训时间,少讲多练,确保培训的质量和实效。

(4)还应抓好常规电教设备的使用。

如组织教师学习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实物展示仪等常规电教设备使用及其简单维护,进而提高常规电教设备的有效使用率。

(5)定期观摩学习,开展优秀作品评比活动,资源共享,互相督促,共同进步。

二、要实现多媒体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必须把信息技术恰到好处的用到教学中去

信息技术是为教学服务的。

教师要能从教学的需要出发,确定哪些教学环节、教学内容适合使用计算机教学来增强教学效果,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软件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其教学潜力。

在这一阶段,必须让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有正确的认识。

整合不是简单的拼凑,也不是把板书简单的搬迁到屏幕上,更不是为了搞花样,应该充分挖掘各种软件的应用潜能,把各种媒体有机的结合起来。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种,运用这一技术制作的课件图文并茂,具有信息量大、动感性强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具有的优点。

它能给学生直观的感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利于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

对于“完全平方公式”的教学,已往,教师再三强调,学生在应用时仍常出现丢2ab项的问题。

如果我们用课件制作一个动画,用图形面积去解释完全平方公式,在形象直观的图形演示及色彩的刺激下,学生会形成非常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再如:

学生在初学平面几何时,受思维方式、思维能力的限制,学习有一定的困难。

如果利用网络引入丰富多彩的图片,利用课件形象直观的体现内容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比如:

七年级《截一个几何体》这节的教学就比较抽象。

利用课件,通过直观的图形运动,把一个平面截一个几何体的过程演示的淋漓尽致,既加深了理解,又初步培养了学生用运动的观点来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

目前,教师对教学软件的'应用还是初级水平,不能做到“想做什么效果就做什么效果”,在课堂教学实际操作中也还不能运用自如。

可以说,对于一些软件的开发还需要进一步去琢磨、去研究、去尝试。

只有这样,才能完善我们的教学,才能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要实现多媒体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必须注重利用计算机进行探索性、自主性学习

现代教学技术走进课堂,强有力地冲击了传统的数学教学。

多种软件被应用于公开课、研究课,甚至于家常课,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发挥了多媒体技术的作用。

可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尽管这些现代化技术的作用很大,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但它们还仍然只是教师手中的工具,而不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武器。

如何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手中的利器,成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索解决问题时的工具,这才是我们研究的目的。

用几何画板介入数学常规教学,特别是几何的常规教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几何画板和计算机网络来开展探索性学习,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对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尝试。

在多媒体介入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学生仍然是被动地学习,那么这一介入将毫无意义。

很多教师走入一个误区,单纯的把信息技术作为“教”的手段,在备课方式上仍然是固定的模式,教师仍然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参与只是辅助甚至于是走过场。

这就扭曲了整合课的意义,束缚了整合课的优越性。

因此,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是整合课迫在眉睫的一大课题。

给学生创造机会,大胆地给学生参与的时间,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他们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

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动手操作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这一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能了解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基本方法,提升思维活动的层次,培养数学学习的基本素质。

触类旁通,学习方法的迁移也将有助于其它内容的学习,从而整体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四、要实现多媒体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必须解决好几个主要矛盾

1.如何在繁忙的教学之余进行课件制作?

可以尝试的方法其实很多,比如:

教研组分工合作,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资源共享。

如果亲自制作,不妨首先收集有关素材,以简单易于掌握的powerpoint为载体,充分利用其控件功能,把收集到的素材衔接起来。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教学课件不同于参评课件,只要在关键的环节恰到好处地使用就可以了。

也许一个课件就只有一个动画或一组典型试题或一个清晰明了的表格……这样就可以解决教师用于制作课件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的问题。

2.解决好课件、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

不能有了课件就完全依赖课件,教师也被课件束缚,成了点击鼠标的操作者。

用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具,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这一段时间正是学生审题、思考的时间。

利用多媒体技术后,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

教师认为许多东西都呈现给学生了,很快就过去了,没有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表面上看,整堂课多媒体量大,学生反映良好,其实由原来的“人灌”改为更高效的“机灌”,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时必须给予学生自由、独立思考的时间。

另外,也不能因为有了课件,课堂过于开放,学生的注意力放在了新鲜好玩上,使用多媒体反倒不如不使用效果好。

学生的活动不应忽视书面表达和口头交流,不应忽视阅读、计算和证明。

对教师而言,一句话能说明白的,一个教具能演示清楚的,不一定非通过多媒体。

多媒体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应采取积极和谨慎的科学态度。

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多媒体工具(网络、电脑)对多媒体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管理、运用,完成与教学的整合,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陈爱文.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5(4).

第2篇: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论文

你可以搜索更多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论文范文

信息技术整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汕头市华坞路小学陈怀姗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主要通过课本、挂图和幻灯片等有限形式对学生传递知识,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后,通过计算机的图、文、声、象并茂的特点,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用于制作电脑课件,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涉及面更广,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一、利用画图工具绘画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光是上好课是不够的。

我还教会学生使用电脑来绘画。

电脑美术设计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造型能力、创造能力尚低的小学生来说,运用电脑设计可以弥补手绘基本功的不足,还可以加强创意、想象、欣赏、评论等能力的培养。

在学校我积极投入电脑绘画辅导工作中,指导学生运用电脑画图工具和photoshop、powerpoint、word进行绘画,学生在电脑的海洋中吸取新的知识和技能,并结合自己的想象能力创作出一幅幅电脑绘画作品。

2004年我校参加了金平区第三片区小学生“迎新年”电子贺卡设计制作比赛作品《猴年到》、《十二生肖齐拜年》《贺新春》、“网络学习”比赛学生获

二、三奖和金平区“网通宽带杯”现代公民教育动漫设计大赛获得优秀组织奖,作品有《爱国守法诚实守信》、《吸烟危害身体健康》、《爱我中华》、《植树造林人人有责》、《2008年北京奥运会》分别获得了

二、三等奖和优秀奖,为学校增添了荣誉,又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育,从而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能够在学校得到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并且扩大了教育效果。

二、利用课件课堂教学

小学美术教师每堂课前必须精心准备,预先写好详细教案,运用大量的先进手段,创作出的严谨而丰富的电脑课件,做到每一堂课的教案中由范画实例和多媒体的操作步骤,把每一个教学细节印在脑海里。

像这样,上课起来就能得心应手。

在教学中,教师不必像以前那样,携带挂图、模型等繁琐的教具,而是借助电脑、投影仪、触摸屏、电子白板等先进的电脑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电脑课件,而这令人兴奋的一切精彩内容,仅仅通过一根网线,就能够把完成的课件从教学资料中心直接读取并传输到课堂。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要求新时期教师具有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最主要是一种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韧劲。

我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学习,其中有相关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电脑软件的学习。

利用工作之余我自学了课件大师、powerpoint、photoshop、flash、coredraw等电脑软件。

现在,我能运用这些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如自制课件有《游太空》、《玩具》、《有趣的吊饰》、《可爱的动物》、《海底世界》等,这些课件有利于对教材、教学内容的理解,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也开拓了思路,能更好的把握每个教学环,既提高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充分体现了探究性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004年我参加金平区第三片区小学美术教研组一年级新课程的公开课《有趣的吊饰》,我以电脑多媒体课件为中介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直观形象的民间吊饰引入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点和兴趣点,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

并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民间饰物资料,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研究、探索,同时培养了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分析美的能力。

通过欣赏动画和作品引起学生的好奇,学生相互交流、启发、讨论,激发出创作的灵感。

最后,学生们设计的吊饰非常有趣。

在教学中,我还尝试播放乐曲创设情境,使学生从乐曲联想到实际生活,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同时我针对教学实际情况,启发性地提问,让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并结合表演让学生观察更多直观的东西,表演使我们师生间的距离拉近,吸引了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并且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在实践中学会自主地学习。

三、利用网络上好欣赏课

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内容跨越古今中外,因此需要大量的图片资料,现在只要教师拥有一台多媒体电脑,利用网络收集到所需要的欣赏资料,通过显示器传输送到银幕上,伴随着图像、文字、声音的出现,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思绪随着画面的变化而变化。

假如学生能一人一机操作,那么学生的主动性就更强了。

在欣赏经典名作时,鼠标一点,某个画家的代表性及其生平就出现在你的眼前,不但可以窥见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不但可以将某件作品逐个观赏,还可有选择地将一些作品观摩或打印出来。

学生能力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骋中外,跨越古今。

在绘画长廊迈步,在想象空间飞翔,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

如:

我在设计五年级的《邮票设计》这一课中,搜集、制作不同年代、不同形式的邮票欣赏资料,每张邮票有整体和局部的欣赏,以及邮票的设计构思,每张邮票有不同的动画转换,并配以优美的音乐,学生可以自己点击,了解邮票的历史背景。

欣赏建筑艺术,不但可以用惯常的视觉方式欣赏建筑物静止状态下的形态或内部构造,而且可以做动感显示,让建筑物旋转起来,欣赏建筑物的多个侧面。

学生有一种现场感、真实感,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空间的建筑风格。

至于欣赏美术的其他门类,如雕塑、工艺美术等,同样是丰富而生动的。

如此欣赏过程,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我们在欣赏教学中,必须更好地利用网络进行多媒体教学,以求达到更好的预期效果。

四、收集多媒体资料信息备课

美术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大量的资料及信息源,在传统的教学中,这种资料主要是通过书本、图片和录像等这些有限的手段向学生传输信息,这样的消息来源是非常有限的,而且缺乏灵活性、方便性和交互性。

随着课程整合的开发,教师可以通过电脑从网络中得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用于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更加灵活。

小学美术课中需要运用大量直观的形象进行辅助教学,而由于教学设施尤其是教学资料的严重缺乏,使美术课不象上语文数学那样以教师讲、学生听,也就是以语言文字为主来进行备课和教学。

这种现象曾较大地阻碍了小学美术课的教学改革,因为美术课仅仅以文字表述是大大不够的,它要求教师“写好教案”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有些什么样的教学环节,这些教学环节能给学生提供哪些审美对象,如何更好地进行启发和引导等。

多媒体备课正好满足了这一需要,小学美术课由于其审美性的特点,要求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各种欣赏与审美资料,教师的演示过程又要让学生看得清楚明了,有些风景与现场环境还要求能给学生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学生的作品能较全面地展示在每个学生的面前,这些要求是传统的备课方法几乎无法完成的,而多媒体备课能较好地完成这一项项特殊任务。

这些量大、涉及面广的教学材料能通过计算机技术很好地集成在一起,通过多种视、听为主的设备让学生体验线条、色彩、形体、音乐等外在形式的美,也能让学生从中体验情感、体验创造,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

但我们也不能一味地依靠媒体,只有在适当的时候用好媒体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而言之,面对创新教育,小学美术教师应不断获取新知识、信息,以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和创新能力,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与教育观念更新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到小学美术教学中。

我们一定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和其它学科教学的整合,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推动教育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中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

大学城栏目:

居民空间消息快播

|摘要)2000年年底,国家教育部明确提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在21世纪初期的主要任务是:

“校校通”工程、信息技术必修课程的开设以及“学科整合”。

在这三个任务中,“校校通”是基础,“信息技术必修课程的开设”是手段,而“学科整合”是目的。

新课程的实施,对小学美术课程进行了新的改革,有了新的突破,进一步明确了美术教学的方向,鲜明地提出发展学生的基本美术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

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之间又存在诸多联系,在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是美术创作和美术学习的重要工具。

因此,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将会是美术教学的新趋势,是现代美术教学的新形式。

作为一个信息技术教师兼美术教师,我们发现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使之与美术课程教学的整合,能更好地达到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即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丰富视觉、触角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并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美术语言的基本表达方式和方法,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的实践能力,提高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不断地完善人格。

美术是视觉及造型艺术,具有可视的形象特点,因而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使美术教学手段向多元化发展,如实物展示、投影运用、多媒体音像的引进,大大地增加了信息量和科技量。

这样也适应学生认识的发展和身心发展的需要。

从而使美术教学用简易、新型、交互、愉悦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实现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目标。

近几年来,我就“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教学”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下面谈淡我在实践中

的体会和思考。

一、美术与信息技术存在极为密切的联系,整合具有必然性。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信息技术通过声音、文字、图形、图像立体地表现信息,它们在呈现信息的方式上都以形象为主。

现代美术中,电脑美术作为美术领域的新成员,有着极为强劲的发展势头。

目前,计算机已经成为美术创作中应用极其广泛的工具。

而在省编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材中,有很多学习内容是相互关联的。

以下表所列内容为例,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很多内容本身就是在美术的任务驱动下开展学习的,这正是整合学习最为常见的形式,也就是说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有些学习内容已经和美术整合了;美术课本中的许多内容也非常适合于用信息技术来教学。

而且,美术课的有些内容只有通过信息技术才能达成学习目标,如《电脑美术设计欣赏》,学生只有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操作,才能体会电脑美术的设计方法,如果教师能够演示运用phsotoshop软件设计图片,将会让学生大开眼界,深刻体会电脑美术的强大功能和神奇魅力。

所以,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具有必然性。

它们的整合将获得一个双赢的结果,既能够达到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目标,又提高学习效率。

二、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优化了教学过程,整合具有可行性。

1.欣赏评述一一资源浩如烟海,查找可随心所欲。

“欣赏评述”是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

“欣赏评述”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克服以往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传统的欣赏教学,学生不知道怎样欣赏,更不知道怎样评述。

之所以会如此,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学习资源,除了听教师介绍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的信息来源。

目前小学美术中的欣赏部分占很大的比例,绘画、雕塑、建筑、民间艺术、儿童美术、卡通形象等,几乎涵盖了所有美术领域,教学中最让教师为难

的仍是缺乏资源。

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不但解决了学习资源匮乏的矛盾,而且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美术欣赏的资源极其奉富,学生只要掌握了ie网络浏览器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的方法就能够自主学习。

教师只需提出学习的任务,比如制作一张网页、写一篇配有插图的小论文、制作一张幻灯片、编一张电子小报等,帮助学生解

决技术困难,协助学生完成作业。

比如美术第十一册《中国古代建筑欣赏》中关于故宫的欣赏。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

教师展示一些故宫的图片或者幻灯片,像导游一样介绍有关故宫的历史、文化、建筑特色等知识,回答学生的一些问题,或者干脆组织学生观看《紫禁城》的录像资料,然后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且接收的信息量很有限。

我们开展的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是:

教师提供一些有关故宫博物院的网址:

www.chinavr.net/beijing/gugong.htm,www.dpm.org.cn等,让学生每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搜集资料制作一份介绍故宫的幻灯片,并进行交流。

教学中,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上网搜集资料,下载图片,制作幻灯片。

在有意识地选择、组织材料的过程中,他们不仅了解了故宫的历史、建筑特色,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立体的故宫艺术知识体系,而且为我国古代建筑大师的杰作惊叹不已,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进而产生了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巨大热情。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最后通过网络教室展示幻灯片,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也都相当投入。

2.设计应用一一强大的软件供你用,轻轻松松搞设计。

对另一学习领域“设计应用”,《课程标准》建议“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书籍封面、文体活动海报的设计”。

美术课程中还有许多内容,如邮票设计、贺卡设计、板报设计等,都可以采用计算机设计的手段。

像用画图、word、金山画王等软件进行较为简单的图案设计,用比较专业的photoshop软件进行封面设计、广告设计,并利用计算机光盘中大量的图像、照片以及材质资料,利用计算机字库中丰富多彩的字型、字体等,设计出更加精彩的

作品来。

例如美术第九册《平面构成设计》的教学。

按照传统的教学设计,每个学生起码要准备大小一样的圆形、方形、三角形纸片各三张,通过排列组合将这些纸片构成几个不同的图形,然后选择其中一二个绘制出来。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

由于学具的限制,只能获得一些常见的图形;绘制艰难,许多学生因为制作过程过分繁复而失去耐心,画不出精致的作品来。

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却能够克服上述缺点。

方法是:

首先在wofd中插入自选图形“圆形”、“方形”和“三角形”,并设置成“无填充颜色”,再通过“复制”、“粘贴”获得数个基本图形,然后随意移动这些基本图形,把他们组织成新的图形。

学生可在计算机上反复尝试,直到满意为止。

最后把构成的图形“组合”在一起,复制到画图软件中,并填上自己喜爱的颜色。

(由于在画图软件中不能任意移动图形,在word中又无法完成区域填色,因此需先在word中构图,再在画图软件中填色。

)由于手工绘制的设计方式受设计者自身技术水平的影响比较大,也比较费时间,所以学生往往难以实现预想的构思,设计会以失败告终。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设计显得轻松和得心应手,学生容易实现预想的效果,避免由于眼高手低带来的不快,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3.突破难点,cai很管用。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的快速运算、图形动画和仿真等功能,辅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某些重点、难点。

cai课件大多以演示为主,是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中最为常见的形式。

教师可运用powerpoint等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自己的多媒体课件,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形象地演示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用于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教学中cai主要应用于

以下几种情形:

(1)分析解释。

cai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美术知识,启发他们发现美术规律。

比如:

《千变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