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全国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109703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二五全国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十二五全国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十二五全国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十二五全国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十二五全国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二五全国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题.docx

《十二五全国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五全国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二五全国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题.docx

十二五全国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题

年度

编号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十二五重点课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子课题实验学校立项申报书

子课题名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地方教材(校本教材)研究

 

负责人姓名杨东

单位名称山东省寿光市双王城生态经济园区卧铺小学(加盖公章)

填表日期2014年4月22日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总课题组修订

 

子课题名称与主持人基本情况

子课题名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地方教材(校本教材)研究

姓 名

杨东

性别

民 族

汉族

出生年月

1967年6

职 务

小学校长

职 称

小学高级教师

专 业

数学教育

最后学历

大学

最后学位

手机号码

 

单位电话

住宅电话

传真

电子信箱

研究专长

课题研究

工作单位及部门

山东省寿光市双王城卧铺小学

通讯地址及邮编

山东省寿光市双王城卧铺小学262716

姓 名

徐增亭

性 别

手机号码

职务/职称

小学高级教师

电子信箱

单位电话

住宅电话

传 真

工作单位及部门

山东省寿光市双王城卧铺小学

通讯地址及邮编

山东省寿光市双王城卧铺小学262716

主要参与人员基本情况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专业职务

研究专长

学 历

工作单位

尹月田

一级教师

课题研究

中师

寿光市双王城卧铺小学

徐增亭

一级教师

课题研究

中师

寿光市双王城卧铺小学

侯好春

一级教师

课题研究

大学

寿光市双王城卧铺小学

陈海然

二级教师

教育科研

大学

寿光市双王城卧铺小学

刘申胜

二级教师

教育科研

大学

寿光市双王城卧铺小学

赵清敏

二级教师

教育科研

大学

寿光市双王城卧铺小学

隋艳全

三级教师

教育科研

研究生

寿光市双王城卧铺小学

马慧娟

三级教师

教育科研

大学

寿光市双王城卧铺小学

子课题设计与论证

1.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预期的主要成果

研究报告

A、专著B、论文C、研究报告D、工具书E、其它

经费来源及数额

自筹8000元

预期完成时间

(起止时间)

2014年4月—2015年4月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1.开发和实施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校本教材。

2.促进教师增强课程意识,实现角色转变,从单纯的课程执行转变为课程研制者,建设一支不断发展的、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3.充分利用当地的商周盐业遗址进行《盐业文化》和《中华经典诵读本》开展研究,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健康成长,形成学校一定的办学特色。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和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修养内涵。

本课题的研究就是通过在学校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教育,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家庭与社会和谐发展,达到学生健康成长。

这样可以弘扬和培养新时期少年儿童的民族精神,更可以促进小学教育中学生道德教育水平的提高,也可以促进新时期少年儿童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我们确立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地方教材(校本教材)研究》的子课题,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在校内外,应对学生进行那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盐业文化》教育,如何以校本课程为依托,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盐业文化》教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是什么。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和探讨,我们认为,我校应该结合当地商周盐业遗址的发掘,怎样对学生进行《盐业文化》教育,课题组认为应首先以开发盐业文化教育的校本课程为主题,编写出能够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我们整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教育的校本教材,然后结合《中华经典诵读本》的实验研究,开设中华经典诵读兴趣班、组织丰富多彩的经典诵读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学习、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文化的同时,达到对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教育目的。

3.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课题的研究思路

为更好地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明确了课题研究的工作思路,将整个研究工作分为:

分析评估、拟定目标、编制方案、开发课程这四步。

整个研究工作遵循这一思路展开,在逐一进行研究的同时,将这四步有机结合起来,并贯穿在研究过程之中,并对研究过程进行优化组合,保证研究工作的质量和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1.分析评估。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首先进行地方资源的调查研究,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并依据课题研究的方向与目标对资料进行初步的分析与筛选,作出科学的评估。

其次,对学生的需要进行评估。

我们首先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学生的需要,再依据学生的需要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与体系。

2.拟定目标。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体系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纲领性文件,科学的目标体系,是校本课程质量的保证。

因此,我们在对地方资源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坚持目标导向,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课程目标,编制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体系,并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讨论与学习,强化目标意识,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科学性。

3.编制方案。

围绕课题研究的目标,组织课题组成员编制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并将方案下发给所有课题组成员。

在此基础上,确立课题研究的子课题,组织人员进行子课题研究,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做准备。

4.开发课程。

在子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探循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与策略,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围绕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编写校本课程教材与活动方案。

对编写的校本课程教材,进行科学的评估,对存在的不足加以调整与改进,使之更趋完善,更符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需要。

二、课题的研究方法

该课题以个案研究与经验总结法为主,辅之以资料收集、教育调查法和比较研究、文献研究等方法。

1.比较研究。

本课题研究中,我们将采用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的研究方法,通过与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开发的校本课程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出综合利用地方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优势及其所具有的独特作用与价值。

2.个案研究法。

在研究工作中,我们对典型的地方资源将进行个案研究,通过对某个领域,某一个方面的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总结利用地方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经验、方法,发展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

3.教育经验总结法。

及时总结实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进行分析和概括,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通过经验总结,对研究工作进行调控。

4.问卷调查法。

实验中,定期对学生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及时了解教育活动的状况与发展,取得的经验与存在问题,并进行分析综合,得出正确结论,用以指导教育实践。

5.资料收集。

对资料进行广泛的收集,并通过整理确定研究的范围,再对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筛选,并依据所筛选的资料开发校本课程。

6.文献研究。

通过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及时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动态,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4.预期成果

1.以主课题报告及子课题报告、经验总结、研究论文、案例分析、编写校本课程读本等形式反映研究成果。

2.组织现场诵读展示交流汇报。

3.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教师获益匪浅,在教学生的过程中,他们也得到了提高。

在介绍民俗文化和节日文化时,许多老师都认为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对传统文化有新的认识,教学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学的内容与方法都有很大的提高,传统文化课也受到学生们的欢迎与好评,所传授的知识面不断扩展,提高了综合素质培养的内容与方法。

对提高教师的认识也大有裨益。

4.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

由于在研究中开展了各种活动,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例如:

诗歌朗诵水平以及传统文化节日知识等都得到了很好地训练。

谈到圣诞节,不知道的学生屈指可数,不喜欢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

而谈到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重阳、七夕……知道的学生并不多,甚至还有人从未听说过!

其实,究其原因,是他们不了解这些节日的内涵和意义。

通过课题实践,让学生们明白了每个节日的深刻含义,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敬畏。

如屈原、伍子胥与端午节的由来;牛郎织女与七夕节的关系等等。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日积月累的诵读,很多同学都能背诵不少经典篇目。

虽然,有不少内容学生未必能理解,但他们现在不理解,并非今后也不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他们会慢慢咀嚼出其中的深刻意蕴,并从中受到影响,养成明礼诚信、胸怀大志的人生追求。

课题进度计划与成员分工

一、课题进度计划

 本课题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4年4月—2014年5月):

确立课题,撰写方案,组织专家论证、修改、完善方案。

分解落实子课题,进行教师培训。

2.实施阶段(2014年6月—2015年2月):

全面开展实验研究,每学期认真做好一次总结,在总结中调控、修改研究思路,并及时发现典型,通过举行现场会、经验交流会、成果展示会等形式及时总结推广阶段性实验成果,做到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推动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3.总结阶段(2015年3月—2015年4月):

进行课题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开发校本课程,聘请专家进行鉴定;将成功的经验以常规形式确定下来,在面上推广。

二、二、课题成员分工

组   长:

杨东(校长、小学高级教师)负责课题全面工作,组织协调,落实课题研究经费等。

副组长:

尹月田(分管教学副校长  小学高级教师)负责课题设计,撰写课题实施方案、研究计划及阶段性总结,根据在资料的收集处理结果进行课题实施中难点与困惑分析等。

成员:

徐增亭(小学高级教师)负责课题组开展活动,推进课题实施方案,扎实推进课题研究,为课题组研究提供相应的基础性理论依据;负责子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地方教材(校本教材)研究》的实施与具体操作。

赵清敏(后勤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做好课题研究的后勤保障工作。

侯好春(级部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负责课题资料整理与宣传接待。

刘申胜(教研组长、小学一级教师):

负责子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地方教材(校本教材)研究》的实施与具体操作。

陈海然(级部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负责教师校本培训的相关安排,建立健全课题研究档案管理,负责子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地方教材(校本教材)研究》的实施与具体操作。

隋艳全(小学二级教师):

负责课题研究与学生访谈。

马慧娟(综合教研组长、小学二级教师)负责综合组教师课题研究与校本课程的设计。

第一负责人近五年来作为承担与投标的课题情况

序号

课题名称

课题级别(全国规划、省级、市级)

批准时间

是否结题

1

中央电教馆《基于网络环境下小学学科教学自主探索研究》

全国规划

2010年

结题

2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教育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

全国规划

2013年6月

结题

3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子课题《农村小学共享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研究》

全国规划

2012年4月

待结题

4

5

6

单位审批意见

本单位完全了解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教育学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课题规划课题管理的精神,保证课题主持人所填写的《申报评审书》内容属实,课题主持人和参与研究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适合承担本课题研究工作。

本单位保证做好课题管理工作,提供研究经费并创设其他研究条件。

同意申报。

 

负责人签字         

(加盖公章)

  日 期:

科研部门审批意见

 

负责人签字         

(加盖公章)

  日 期:

总课题组审批意见

负责人签字         

(加盖公章)

日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