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一位小数加减法孙静推荐教案.docx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一位小数加减法孙静推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一位小数加减法孙静推荐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一位小数加减法孙静推荐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一位小数加减法孙静{推荐)教案
简单小数加减
教学内容: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38页信息窗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
2、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能力,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之美,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合作探索的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学习的兴趣。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团结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日常学习用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去老师家参观了客厅和书房,今天我们继续一起再来参观一下老师家的厨房和卧室。
一起看大屏幕:
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那些信息?
学生可能发现的信息:
灶台的适宜高度为米左右。
锅底与火口的适宜距离为米。
抽油烟机离灶台米左右。
书桌高度为米左右。
桌椅高度差为米左右。
………………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教师筛选问题并板书:
(1)抽油烟机离地面有多高?
(2)一张米高的书桌,应该配多高的椅子?
……
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探讨小数的加减法。
板书课题:
小数的加减法。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谈话:
同学们所提的这两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我们一起以小组为单位来研究一下。
出示探究导航:
(1)要解决的这两个问题是什么意思。
(2)请试着列出算式。
(3)根据小数的意义及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能把算式中的两个小数转化成整数来进行计算吗?
试试看!
(4)先回顾一下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再猜测一下小数加减法该怎样计算你能试着列竖式计算吗
(5)根据推理思路写出答案。
(6)尝试总结一下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开始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学生的探究中。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一)探究小数加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出示问题
(1):
“抽油烟机离地面有多高”哪一组的同学愿意分享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
(1)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学生根据题意列算式:
+=
(2)交流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下列情况(找不同组同学分别进行反馈交流,其他同学补充):
生1:
我是这样想的:
米﹦7分米米﹦6分米7+6=13(分米)
13分米就是1米3分米,也就是米,所以﹢=(米)。
生2:
我采用了竖式写法。
整数部分表示“米”,小数点后面第一位表示“分米”,相加的结果是1米3分米,也就是米,这样书写看起来很简洁,和我们原来学的整数加法的竖式差不多。
让生展示竖式的写法:
米分米
1.7
+0.6
1
1.3
↓
(小数点要对齐)
质疑:
如果我们脱离具体的情景(不涉及单位名称米和分米),直接算两个小数相加,还可以这样计算吗?
生交流:
应该是可以的,因为它的算理和我们以前学的整数加法是一样的。
请其他同学讨论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一致认为这种方法正确并且简便)
再次质疑:
想一想,我们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应注意什么?
师生交流:
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要对齐);从末位加起,哪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得数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3)及时练习:
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后讨论汇报,说说算法,检查、反思自己用的是不是最简便的方法。
(二)探究小数减法计算方法。
问题
(2):
一张米高的书桌,应该配多高的椅子?
请学生联系相关信息完整地理解题目意思:
如果桌椅高度差为米左右最合适,那么一张米高的书桌,该配多高的椅子呢?
请学生尝试列出算式,并想一想这样列式的理由。
交流所列算式:
-=
请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然后把自己的算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各小组交流算法情况预设:
生1:
因为米=7分米,米=3分米,7分米-3分米=4分米,4分米就是米,所以-=(米)。
生2:
用竖式解答:
0.7
-0.3
0.4
重点讨论:
得数前面的0和小数点能不能不写?
交流结果:
如果不写得数所表示的意义就有所改变,所以小数点和0必须对齐写下来.
质疑:
想一想,我们在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师生交流:
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要对齐);从末位减起,得数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3)学生及时练习:
计算提醒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最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说说算法。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的就是与小数有关的加减法运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是否已经掌握了小数的加减法运算呢(掌握了)那好
请问: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认为小数加减法怎样计算最简便?
师生共同梳理归纳:
①小数加减法用竖式计算最简便
②计算方法:
相同数位要对齐,满十进一,不够减要向高位借一。
③小数的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算理是一样的。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交流,大家不仅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还明白了方法背后的数学道理,有了这些理解,相信你们一定能够灵活而准确的解决各种不同的情况。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收获进入闯关游戏,看看你们掌握的怎么样。
1、勇闯第一关:
摘取智慧星。
看哪位同学算得又对又快,前三名算完的每人奖励一个智慧星。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生板书)想想自己的算法,看哪位同学最细心,能够全对。
2、勇闯第二关:
细心算一算,到底花了多少钱呢?
题目创设的是超市购物的情景,练习时给两名小朋友起上名字,先让学生理解图意,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并独立解答,通过交流,相互订正。
3、勇闯第三关:
水果比一比。
本题创设的是购买水果的情境。
由于题目的信息量比较多(单价、数量、总价),练习时,要给学生留出充分的观察、思考、计算的时间。
这样不仅有利于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还能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勇闯第四关:
开心连一连。
这是一道巩固小数的意义的题目,让学生认真思考、正确判断后连线。
教师提问,对于连错的同学,教师及时点拨。
4、最后一关,跑步比赛。
完成“新课堂”84页第四题。
温馨提示:
想一想,要求小强跑了多少秒必须先求什么
小明50米测试跑了多少秒你是怎样想的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试着解答一下
板书设计
一位小数加减法
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要对齐);从末位算起,得数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使用说明:
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节课的亮点之处:
(1)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充分利用现实的生活情景和教材所提供的信息图,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绪与兴趣,让学生感觉到小数就在我们的身边,小数的加减法也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拉近了学生与新知的距离,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2)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了这一知识经验,由学生自己收集有用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我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要对齐的道理。
让学生经历从整数到小数的过渡和迁移,培养学生的能力。
(3)精心设计数学活动,巩固新知。
因为计算课教学比较枯燥乏味,所以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闯关完成,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同时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增长新知,形成技能。
2.使用建议:
拓展例题功能,渗透搭配规律。
教学内容的相对简单也提供了可拓展的空间。
在教学完例题后,再让学生同桌合作,提出不同问题,列出算式计算。
在这一过程中渗透搭配规律,培养学生有序的思维方法。
3、需破解的问题
能否将小数的加减法再作深一步探讨,一位小数变成两位小数,使课堂更高效呢?
滕州滨湖镇望重学校:
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