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个人评价观幼儿园教研组建设的思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106255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具体个人评价观幼儿园教研组建设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具体个人评价观幼儿园教研组建设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具体个人评价观幼儿园教研组建设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具体个人评价观幼儿园教研组建设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具体个人评价观幼儿园教研组建设的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具体个人评价观幼儿园教研组建设的思考.docx

《具体个人评价观幼儿园教研组建设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具体个人评价观幼儿园教研组建设的思考.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具体个人评价观幼儿园教研组建设的思考.docx

具体个人评价观幼儿园教研组建设的思考

具体个人评价观幼儿园教研组建设的思考

  【摘要】幼儿园教研组建设对教师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幼儿园的生存和发展。

基于具体个人教育评价观视阈下以研究幼儿园教研组建设为基点,通过建立并落实教研机制,探索有效教研的实施策略、途径、方法,提高教研活动的效度和效益,营造宽松、民主教研文化氛围,有效地带动群体间的对话与合作,提高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具体个人教育评价观教研组建设幼儿园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研组作为学校教研活动中最基层的组织单位,是教师直接面对的,关系最亲密的专业组织,教师在这里?

淇巍⑽侍馓致邸⑿畔⒋?

递、活动实践、思想交流。

教研组建设对教师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教师的专业发展,一名教师能否在专业上脱颖而出,在某种程度上与教研组是否对其关注,是否给予其机会有很大的关系,教研组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瓯海区现有各级各类幼儿园163所,其中有11所公办幼儿园,而95%以上的幼儿园坐落在乡镇农村,他们的自身素质及专业水平的距离非常悬殊,差距很大,由于特殊的区域环境,区内存在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各幼儿园起点不一,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也存在差异,在我区幼儿教师约1800多人,公办园教师195人,也就是说10%以上的幼儿教师是受过3到5年的幼教专业培训,85%以上的幼儿教师没有很好的受过系统的幼师专业学习,这直接影响全区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均衡发展。

而幼儿园教研活动,是直接针对保教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困难确定的,组织好幼儿园的教研活动对于提高全园保教质量和教师业务素质是十分有益的。

  《纲要》中阐述的新教育理念为教师在教育中的角色和任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也要求我们的教研工作要不断的引领教师成为自身实践的研究者。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全区幼儿园和教师共同发展,推动区域性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问题的分析

  近两三年来,以幼儿园为本位的教研组活动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在我区被广泛开展。

但是,目前我区教研组活动的效果离预期目标相差甚远,也正因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悬殊性,严重影响教研组活动的质量,其现状不容乐观。

  

(一)对教研活动认识不到位,教研制度不健全。

  通过我们发放的调查问卷,了解到由于个体差异,幼儿园教师对教研活动的认识参差不齐,目前仍有相当数量的教师还处于不理解或认识模糊的状态。

上等级的幼儿园的教师有这样认为“教研活动不就是听评课这么简单吗?

”“大家碰在一起随便拿个话题闲聊一下就是教研活动。

”可见,目前在我区等级幼儿园中不少教师对于教研活动的内涵、做法以及实施教研组活动的意义并没有清晰的认识。

这往往会造成教师“穿新鞋走老路”,甚至引起教师的抵触情绪。

而对大部分准办级幼儿园就根本没有形成教研组,更不要说教研制度了,她们所谓的教研活动就是平时的工作会议,或者是参加园本教研基地园的几次研修活动,不管是从教师的参与面或研修效率来说都是很小且低。

  

(二)教研组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化”,工作中活动性多而主题性少

  一些幼儿园的教研组活动看似开展的井井有条、轰轰烈烈,其实透过现象看其本质,往往是“活动目的不明确,活动主题不具体”,从而出现了活动过后收效甚微甚至一无所获的状况,这种活动当然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其实,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层出不穷的,尤其是新课程呈现的是不确定的、动态的课堂,理念是新的,教材是新的,这种变化必然带来的是教师角色、教学方式、课堂评价等方面的转变,这种转变对课堂教学结构的触动是深层次的,许多教师面对开放的课堂、丰富的教学资源会显得不适应,可能还会手足无措;也有的教师可能会觉得突然变得不会上课了;还有些教师还会觉得难以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和思维定势的束缚,甚至一些教师还可能采取抵制的消极态度,面对这种“不想改、不愿改和不敢改”和“新课程呈现的不确定性、动态性课堂”的形势,教研组活动应该开展有针对性的研讨和交流,从而改变教研活动内容空泛、活动目的性不强的状况。

  (三)教师之间没有形成真正的合作对话关系

  教师是教研活动的主力军,因此教师与教师的有效合作是建构教研活动共同体的关键。

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教师与教师缺乏真正的合作。

“隔离”“孤单”是大多数教师日常工作的状态。

很多教师虽然坐在一起进行教研组研讨,但彼此有过强的防范意识。

主要表现在:

首先,很多教师没有勇气把自己的困惑或问题暴露在同事面前,恐惧暴露自己的不足;其次,教师之间存在着微妙的竞争关系,这使得有些教师不愿意与其他教师分享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在教学过程中的感悟;再次,一些教师不具备积极接受他人意见和批评的开放心态,他们往往会因为别人对自己提出批评而滋生不满情绪;最后,在一些幼儿园中,资历高的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有很大的发言权,甚至产生“我不发言谁发言”的优越感。

相比之下,资历低的教师则信心不足,生怕说错话或与资历高的教师发生正面交锋。

  (四)教师队伍年青结构以及不断更新带来的困惑。

  瓯海区幼教发展比较迟,整个幼教的队伍结构非常年轻,这些青年教师在进入教研群体中时,对群体中的行为与个体行为的差异不甚了解,对一个一般教师和作为组长的职责区别,也不甚了解,更缺少体验。

实现角色的转换,还有待时日。

另外,100余所的民办园教师流动很大,而且越来越趋向年年更新的局面,给教师的培养工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教育教学工作没有学科带头人,无法开展正常的教研组活动,其中准办园干脆不考虑建立教研组,所以何来有效的教研活动。

  教研组作为教师学习的阵地,提高保教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的重要性是无可厚非的,如何真正有效地让教研活动走进教师的内心,发挥其真正的魅力。

教研活动要能关注具体个人的发展需求,判断每位教师的发展程度高低,诊断出每位教师的发展潜力,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充分展现其生命活力,充分发挥其主动性,成为本真的人,成为幸福的人。

  瓯海区幼儿教育发展不均衡,幼儿园之间的差距比较大,各幼儿园不可能采用同一教研模式,因此各幼儿园都要能从教师的具体个人发展出发,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智慧,激励个人主动参照总体教研目标,主动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目标,有相同需求的老师形成联盟,进行研究,解决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帮助教?

?

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让教师个人主动参与教研活动,自觉遵守共同的教研标准,让个人与他人、与环境融为一体,在与他人、与环境的交往中,体验自己,反思自己,提升自己,在与他人与环境的交往中,与他人、与环境共同成长。

  三、概念的界定

  具体个人评价观是在与促进个人的充分发展,促进个体与他人、与环境的共同成长,通过评价的“人”共同建构,并在教育实践、教育评价实践中逐步完善、逐步发展,教育评价改革与教育改革共同成长,是真正实现自身的目的,是自下而上,充分重视自我评价形成自我评价与外在评价互融、互动。

  具体个人评价观视阈下的教研组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从教师的具体个人出发,激励个体主动参与教研,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生命的真实成长,通过教师的发展、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进步,从而使幼儿园的整体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提升教研组建设意味着:

  

(1)加强教研制度建设,从机制层面引导幼儿园和教师重视教学研究,并以此来改进教学业务工作;

  

(2)建立教研活动的策划意识,提倡教研活动前对教师的分析,提高活动的针对性;

  (3)改进教研活动过程环节的设计,避免活动的程式化;

  (4)尊重教研活动过程中自然生成,反对过度预设的“教学秀”;

  (5)重视活动过程中话语权的调控,重视活动后期研究共识的形成,和进一步行为跟进的部署和落实。

  具体个人评价观视阈下的教研组建设,是各幼儿园要努力营造积极主动、求真务实的教研氛围,更需要教研组长积极带头,并以自己勤勉进取的学习、工作精神感染每一个成员,让教师们在合作的氛围中,开放性的对话和交流,使每位教师的思想得到启迪,教学行为得到改善,让同伴的思想与良好的建议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从而构建积极的教研文化。

  四、研究原则

  

(一)以园为本

  以幼儿园为本,就是要求教研组建设要以教学实践为核心;以教师为本,就是要求教研要聚焦教师实际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的具体问题、真实问题、有价值问题;以幼儿为本,要求教研组建设要以遵循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为前提,以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

  

(二)教师为主

  要使教师成为教研活动的主体,自下而上的挖掘梳理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成为教研活动的主人

  (三)真实情境

  只要是教师困惑的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只要对教师专业成长有益。

哪怕问题再小,也可以放到园本教研的平台上来解决。

  (四)在做中学

  我们要注重教研活动实际过程,做好收集、梳理、研讨、整理、提升等环节的工作,使研究所达成的共识有助于提高幼儿园的发展和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

  (五)总结提炼

  每次教研活动后,参研者要善于将教师行为、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活动中出现的各种信息及时进行分析、总结和提炼,形成对一类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思路,并更好地反馈到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并由此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五、具体操作策略

  

(一)构建教研保障机制

  教研组是一个传统的学习团队,是开展园本教研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阵地,以“团队打造”代替“个体培养”的呼声成为大家的共识。

在此背景下,教研组的管理与建设需要适应当前幼教改革提出的新要求,积极促进自身各方面的转变,统筹兼顾,从而才能发挥教研组的管理与建设的整体优势与作用。

因此,要做好幼儿园教研工作,首先要将工作重心放在教研组的机制建设问题上。

机制建设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作,课题组在具体个人评价观的引领下,在星级教研组评价机制、项目管理机制、园本基地管理机制三方面进行了探索。

  

(二)优化教研组织结构

  不同教研组织形态具有不同的功能,带来不同的效益。

从我区教研组织的形成过程来看,最初教研组织结构的形成,来源于教师自然工作时间,分为上、下午两组。

自然分组的教研组织结构是教研组建设的起步阶段保证了教研活动的正常开展。

但是由于自然分组的依据单一,仅考虑到工作时间,未考虑到教师的差异性需要,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在自然分组的教研组中,话题的采集,教研工作计划的制定、策划、实施,场面的调控,对教师问题的反馈等,会更多的依赖教研组长,教师发言、参与度不够,有等待别人发言的现象。

  针对这样的情况,课题组探讨一种多元分组的教研组织形式,并建议各幼儿园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由单一因素地按工作时间划分,开始考虑到各种因素(如教师的年龄、兴趣、需要、水平)的多元化分组。

按人数分为大教研组、小教研组;按年龄分为新教师组、青年教师组、中年教师组;按专题分为阅读组、数学组、艺术组;按教师专业发展分为新手、成熟、研究;按年级组分为大班组、中班组、小班组。

  多元化分组的教研组织形式活动多样了,针对性增强了,使更多的老师参与到园本教研中。

多元分组的教研组织形式给幼儿园教研活动带来了新的变化。

如大教研组职责是方向引领、寻共性问题、差异性互动、培训支持。

小教研组职责是在大教研组的引领下细化大教研组问题,关注小组每个教师的发展,提供互动和经验分享的资源。

其中,专题小组职责是进行专题突破性研究,并积累过程经验,形成资源库,引领新教师发展,相互借鉴小组经验,分享运用其他小组经验,提高实践效果;集体备课小组职责是关注日常工作中课程实施问题,借鉴运用专题小组经验,解决课程实施中的问题,提高日程课程实施质量。

通过对教研组织功能的清楚界定和时间整合,每位教师参加的教研活动类型有大教研组的引领型、小教研组的攻关型和关注日常课程实施的集体备课型,保证了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获得整体的发展。

  (三)创新教研活动模式

  教研活动多是集体形式,一般都是由管理者来主持教研活动,多数教研活动都是管理者发现其中的某些问题或特定一个课题进行研讨,确定教研的主题,精心策划教研形式,再让所有教师参加分析讨论,共同讨论完成这个任务的方案,将任务分解成多个子任务,制定出操作的步骤,找到问题的解决途径。

教师们基本是在任务驱动模式下进行教研活动,对于教师来说是否真正感兴趣,或是否真正需要解决,能否代表全体教师的心声等等,管理者往往忽视,往往管理者就成为教研活动的讲授者、检查者、评价者和要求者,这极易使教师变为木偶,失去积极性和内在动机。

  怎样使教师对教研发自内心地热爱,激发起教师的内在动机,是教研管理者的核心工作。

而内部动机的产生又来源于教师的体验,即教师在参加教研活动中,能体验到快乐,发现自身的价值,才能产生对教研的内在积极动机。

因此,如何调动起教师参加教研的内部积极的动机,从任务驱动走向问题驱动是提高教研质量的关键。

我们研究教研活动不同模式,立足于本园教师的实际情况,让教师成为教研的主人,体现教研的真正内涵与价值。

课题组开发并创新了多种教研模式,问题驱动式教研活动模式、先导小组引领式、名师经典课例导航式、课题研究带

  动式、同课异构式、团队赛课式、贴心沙龙式教研活动等等。

其中,问题式教研是目前园本教研中普遍采用的方法,然而发挥其实效的关键是教研组对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法。

教研组对教师的问题进行汇总、分类,然后根据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解决方式,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如下表)。

  (四)营造教研文化氛围

  教研组文化氛围的营造对教师专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具体个人评价观视阈下的教研理念注重的就是自下而上的动力,教师们既是教研工作的基础,也是教研工作的核心,只有教师们真正投身于教研活?

又校?

才能从中受益,才能有利于促进专业成长。

要让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喜欢教研、深入教研,必须在研究中通过各种形式激活伙伴关系,营造合作与开放的园本教研文化。

  我们曾经对老师做过这样一个调查:

理想中的教研组氛围应该是怎样的?

对于教师专业成长来说,教研组氛围营造中哪些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是否感觉到自己在教研组中处于主人翁的地位?

描述一下目前所在教研组的组织氛围?

调查结果发现,教师一致认为理想的幼儿园教研组文化氛围是:

人际关系融洽、和谐,大家互相帮助、鼓励支持、积极肯定、交流促进,具有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教师之间有着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要让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喜欢教研、深入教研,必须在研究中通过各种形式激活伙伴关系,营造合作与开放的园本教研文化。

  1.菜单式项目选择制。

菜单式项目选择主要是指在了解教师的个人需求基础上,教研组长把每学期的教研活动计划以菜单的形式公布给每位教师,再由教师结合自身特长和兴趣“选择”现有专题,也可增加其他专题,然后根据自身特长进行“认领”,将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分类和筛选。

因此,在每次学期末,教研组长对自己的组员进行问卷调查、调研等,根据教师的教研需求进行分类和层级分析,形成下一学期的“教研菜单”。

以下是大班本学期的“菜单式项目选择情况”: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有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了选择,有的是组员与组员之间的组合,其中还包含能力强的和对同一内容感兴趣的等。

我们感到,每位教师通过菜单式项目的选择都拥有了自己所长的专题研究。

  2.教研组长轮流主持制。

“教研组长轮流当,每人都是好主持”这句口号已经深深影响着每位教师。

在菜单项目选择后,教研组长会整理出一份本学期的主持教研情况表。

让教研组成员根据自选的专题轮流主持活动,具体形式、方法也都由这轮组长决定,教研组长予以辅助,教研组成员相互支持,参与完成。

教研组长轮流主持制使青年教师从以往教研活动的“旁听者”转变成“参与者”“领导者”,教师们不得不对所研究的专题进行思考,主动去收集资料,构思活动过程,整理主持思路,从而加强教师的专业自主意识。

以下是大班这个学期与“菜单式项目选择”相对应的“轮流主持制”的轮流主持情况:

  通过一次次的轮流主持,教师们被推到了台前。

我们发现,许多以往默默无闻的教师让人眼前一亮,教师们反映,自己不是没有本事,而是没机会把本事展示出来,现在说的机会多了,自己不但有干劲,而且知道怎么干了。

  3.个性教师故事分享制。

教研组为人人参与教研提供了最大可能,让每位教师都有成功的机会,都能从中汲取自己需要的养料,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因此,我们经常强调“每个人都有发言权,每个人都会有精彩的发言,每个人的发言都有可取之处”。

老教师具有丰富的教育经验,但面对新教材,他们往往较多地凭借经验选择教学方法、策略,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新教师善于接受新的观念和信息,有较强的研究热情和探索欲望,但由于缺少教学经验和技能,往往把握不住教学现场。

而教研组要善于发现每一位老师的优点,充分发挥她们的长处优势,让各位成员树立信心,使人人都能在团队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实现自我价值,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实践智慧。

  科研不一定总是有新发现,但一定总有新故事,这其中蕴含了教师的教育思想,每一个故事都有每个故事的讲述方式,没有局限于某一种单一的方法,故事分享制既发挥了教师的特长,又体现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当我们用研究的视角和思维去倾听每位老师饱含热情的保教故事,我们也听到了幼教人的追求和情怀。

  此外,为了鼓励教师展示个性,发展特长,教研组推出了考核和个性化评优两种机制,如在教研组中设置了“闪亮之星”的评比,有优雅之星、奉献之星、追求之星、快乐之星、合作之星、创新之星等,每月由教师自我推荐或由同事相互推荐产生,然后利用园务公开栏,网站、家长会大力宣传,每学期结束时隆重组织“群星璀璨”颁奖会,请获奖者发表获奖感言,一种团结、和谐的氛围悄然形成。

  确实,让每一位教师都有机会得到发展,是教研组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善于对话互助的教研群体能够以问题引导学习,以差别推动进取,营造民主宽松的教研环境,有效地带动群体间的对话与合作。

教研组创设让教师有表现自己才能、智慧的机会,认同教师的智慧,发挥教师的智慧。

在这个过程中让教师体会到自己是这个“家”中的主人,以主人翁的意识来参与教研组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薛敏夏.加强幼儿园教研组建设的一些做法[J].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9.

  [2]姜勇,刘爱云.幼儿园组织氛围的访谈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10,(02).

  [3]张丰.校本研修的活动策划与制度建设[M].华东示范大学出版社,2008.

  [4]林举卿.生成性园本教研初探[J].学前教育,2013,(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