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脊椎动物.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091429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6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脊椎动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无脊椎动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无脊椎动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无脊椎动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无脊椎动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无脊椎动物.docx

《无脊椎动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脊椎动物.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无脊椎动物.docx

无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

绪论

一、地球上的生命在38亿年前就已出现。

目前已知大约有150——200万种,而已绝迹和尚未命名的物种数目还远不止这些。

按大多数学者的观点可将地球生物分为五界,即:

原核生物节、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还有将生物分为六界等其他分类方法。

传统的生物分类是以形态学为基础的。

现在更多的是基于形态解剖学、分子特征、行为特征等来划分。

应注意“无脊椎动物”不是分类阶元。

二、动物特点:

(1)无细胞壁

(2)无叶绿体,无质体。

(3)有完备复杂的器官系统,特别是感觉、神经、消化、运动系统发达。

(4)全部异养。

三、除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外,其它均为多细胞动物,也叫后生动物。

主要类群包括:

海绵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线虫动物门、轮虫动物门、软体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半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等。

一般无脊椎动物系指除脊索动物门以外的动物。

(无脊椎动物进化树)

第一章原生动物门

原生动物是目前已知最原始的真核生物。

广泛存在。

其个体多数由单个细胞构成(少数也有由多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基本相同的细胞聚集成的单细胞群体)。

具有动物的营养、呼吸、排泄、生殖等一切功能。

作为动物,它是简单和原始的,但作为细胞它又有十分复杂的结构。

细胞内有完成各种生理功能的细胞器。

目前已命名的原生动物超过64000种,其中半数以上为化石种类。

介绍几种原生动物:

1.图:

利什曼原虫

2.图:

旋口虫

3.图:

草履虫、变形虫——原生动物门代表动物

一、原生动物的主要形态结构和功能

(一)形态结构

1.表膜:

细胞膜

2.内质和外质:

原生动物的细胞质可分为内外两部分。

里面一层叫内质,(不靠近表膜的部分)外面一层叫外质(靠近表膜的部分)。

3.细胞器:

原生动物的细胞原生质特化形成类似多细胞动物器官的结构并具相应的生理功能。

出现了在水中行动的运动器。

具有动物的营养、呼吸、排泄、生殖等一切功能。

(1)食物泡:

胞肛:

(肛点)

胞咽:

(2)伸缩泡和收集管:

(图:

动生——p53草履虫结构)是原生动物内水分调节的细胞器,兼有排泄功能。

不同种类的原生动物伸缩泡的结构不尽相同。

(3)鞭毛、纤毛和伪足:

(图:

动生——p54鞭毛结构)

鞭毛和纤毛均是原生动物运动的细胞器。

很多原生动物靠鞭毛或纤毛打动水流使身体运动。

——“9+2”模式。

伪足是没有鞭毛或纤毛的原生动物的运动细胞器。

原生质中的溶胶质和凝胶质的转换和流动形成伪足。

(该运动的实质是肌动蛋白丝在肌球蛋白丝上的滑动)

(4)眼点:

某些鞭毛虫的感光细胞器。

4.细胞核:

原生动物纤毛虫类同时具大核和小核两种类型的细胞核。

(1)大核:

称营养核

(2)小核:

生殖核。

(二)主要生理功能

1.运动:

分鞭毛(纤毛)运动和变形运动两种。

2.排泄:

(伸缩泡和收集管)

3.营养:

(1)植物性营养(光合自养性营养):

为鞭毛虫纲动物中具有色素体的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

如:

绿眼虫。

(2)动物性营养(吞噬性营养):

原生动物通过伪足吞噬或通过胞口胞咽将细菌、有机质颗粒等食物取食进细胞质内形成食物泡。

如:

草履虫。

(3)渗透营养(腐生性营养):

一些营寄生和自由生活的原生动物可以通过体表的渗透作用,从生活的环境介质中摄取溶于水的有机物,以获取自身生长的营养物质。

为很多寄生种类的营养方式,如:

各种孢子虫。

眼虫(三种方式都有):

有光时—植物性;黑暗时—动物性、腐生性。

4.生殖:

(1)无性生殖:

①二裂生殖:

如:

变形虫、眼虫(纵二分裂)、草履虫(横二分裂)等。

②出芽生殖:

如:

夜光虫的出芽生殖。

③质裂:

如:

蛙片虫、多核变形虫。

④复分裂生殖:

孢子虫纲的原生动物都可行复分裂,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大量个体。

(2)有性生殖:

①配子生殖:

同配生殖(大小形状相同的配子结合)如:

有孔虫、某些鞭毛虫等。

异配生殖(大小形状不相同的配子结合。

大的称为大配子或卵,小的称为小配子或精子)如:

群体鞭毛虫(团藻)。

②接合生殖:

纤毛虫(草履虫)的有性生殖(不是任何情况下均可发生,一般夏→冬)

5.呼吸:

一般原生动物通过体表的扩散作用实现气体交换,进行有氧呼吸。

一部分腐生或寄生种类可在低氧或缺氧的环境下生活。

寄生种类的能量主要靠酶的作用分解糖类得到。

6.应激性:

原生动物可对不同物质刺激和光线等做出趋避的反应。

二、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简介

1.单细胞动物。

绝大多数个体多数由单个细胞构成,也有少数为单细胞群体。

2.有各种功能的细胞器。

3.体微小多样。

(一般不超过1mm)

4.具有多种营养方式。

植物性营养(光合自养性营养)、动物性营养(吞噬性营养)、渗透营养(腐生性营养)。

5.呼吸和排泄主要通过体表进行。

6.生殖方式多样(无性和有性)。

7.分布广泛(液体环境或湿土)。

8.有些种类有特有的外壳。

(表壳虫—几丁质、鳞壳虫—硅质、有孔虫—钙质)

三、生动物的主要类群

目前已记录约6.8万种,其中化石种类佔一半。

现有种类中自由生活的种类占2/3,寄生种类占1/3。

1.鞭毛虫纲(代表:

眼虫)

一般身体具鞭毛,以鞭毛为运动器(1根至多根鞭毛)。

体表有弹性表膜。

营养方式多样(植、动、腐)。

无性生殖为纵二分裂。

有性生殖:

配子结合或整个个体结合。

在不良条件下能形成包囊。

(1)植鞭亚纲:

体长圆形,有一根鞭毛,

体内具色素体,自养;(如无色素体,则是在进化过程中失去)有红色眼点。

生活在淡水火海水中,分布广泛。

可以包囊度过不良环境。

一但环境适宜,虫体破囊而出,繁殖很快,使水呈绿色。

(绿眼虫、团藻)

(2)动鞭亚钢:

无色素体,不能自己制造食物,异养。

少数自由生活,多数寄生或共生生活。

①原绵虫:

具有变形细胞及特殊的领细胞

②锥虫:

广泛寄生于脊椎动物的血液中。

在非洲引起人的昏睡病。

在中国:

主要危害家畜(苏拉病)。

③利什曼原虫:

我国五大寄生虫之一。

又名黑热病原虫。

长2—3微米(小)。

由吸血的白蛉子传播,进入人体后寄生在人体肝、脾等细胞内。

寄生在巨噬细胞内。

使寄主出现发烧,肝、脾肿大,毛发脱落等到症状,严重时可造成寄主死亡。

④其他:

毛滴虫、金变形虫、多甲虫、钟罩虫、浮游口丝虫、唇滴虫、披发虫、角藻等。

2.肉足纲:

(并不一定都体软)本纲代表动物为痢疾内变形虫。

以伪足做变形运动或取食。

体形可变。

体表为极薄质膜。

细胞质分化为外质和内质。

胞器简单。

寄生的种类营腐生性营养;自由生活的种类为动物性营养。

繁殖以二分裂为主。

生活史中出现带鞭毛的配子期。

(1)根足亚纲:

伪足叶状、指状。

①痢疾内变形虫:

寄生于人体内的肠道中,分泌酶溶解肠组织,能吞噬细胞和组织,造成肠壁脓肿,大便脓血,又称阿米巴痢疾。

(寄生种类)

②有孔虫:

自由生活种类,具壳。

③表壳虫(自由生活种类)

(2)辐足亚纲:

伪足针状,有轴丝,一般浮游生活。

①放射虫:

体内有几个丁质构成的中心囊,与有孔虫等形成海底软泥。

(探油)

②太阳虫:

淡水种类。

3.孢子虫纲:

(典型代表为引起人患疟疾的疟原虫—我国五大寄生虫之一)

全部为寄生生活,营腐生性营养。

均具顶复合器。

身体结构简单。

生活史复杂。

中间寄主为蚊、蝇、蛭等,终寄主多为脊椎动物。

繁殖:

无性—裂体生殖(裂殖体、裂殖子),有性—先配子生殖后孢子生殖。

(顶复合器包括类锥体、极环、棒状体、微线体等结构。

人们对这些胞器的功能还不很了解。

一般认为与侵入寄主细胞有关。

间日疟原虫:

疟疾是全球性疾病,有四种疟原虫寄生在人体。

我国以间日疟原虫最为常见。

患者出现周期性发冷、发热俗称打摆子。

(生活史图:

按蚊→人)

4.纤毛虫纲:

(原生动物中结构最为复杂的,种类最多的一类)

以纤毛为运动胞器。

体表具表膜。

细胞器复杂。

有大、小两个细胞核。

无性生殖为横二分裂;有性生殖为接合生殖。

大多为单体自由生活,动物性营养。

分布极广。

代表动物:

喇叭虫、钟形虫、四膜虫(科研重要)草履虫等。

四、主要研究价值

1.污水处理

2.作为生命科学研究的科研材料

3.探油

4.寄生原虫病研究:

世界有近1/4人口患寄生原虫病。

目前已知由28种原生动物是人体寄生虫。

我国5大寄生虫病(血吸虫、疟疾、黑热病、丝虫病、钩虫病)中疟疾(疟原虫)和黑热病(利什曼原虫)两类是原生动物。

此外人的疾病还有昏睡病、毛滴虫病、阿米巴痢疾等。

对家禽和某些重要经济动物也有严重影响。

五、原生动物门小结:

原生动物是动物界最原始的类群。

一般为单细胞个体,也有多细胞构成的群体。

每个原生动物细胞有能够完成不同生理功能的胞器,如伸缩泡、胞口、胞咽、鞭毛、纤毛、眼点、胞肛等。

原生动物的水分调节和排泄主要靠伸缩泡实现。

原生动物没有专门的胞器用于呼吸,气体交换主要靠细胞膜的扩散作用完成。

原生动物的运动,有两种基本形式:

一种是鞭毛或纤毛运动,另一种为变形运动。

它们的运动机理是不同的。

前者靠打动水流前进,后者靠体内原生质的流动改变体表形状形成伪足运动。

原生动物具有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和腐生性营养三种营养方式,有的种类同时具有两种甚至三种营养方式。

原生动物的生殖分为无性生殖(二裂,出芽,复分裂,质裂等)和有性生殖(配子生殖,接合生殖等)。

原生动物的主要类群有鞭毛虫纲、肉足虫纲、孢子虫纲和纤毛虫纲。

它们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

但其中有些寄生种类可引起人类疾病,造成很大危害。

六、例题精解

测定某原生动物在不同比例混合的海水和淡水的混合液体中体内物质的排出强度。

结果如图。

请说明以下那个条件最适合该原生动物:

_

(1)海水浓度低于15%;

(2)海水浓度15%;

(3)15%——40%的海水

(4)海水浓度超过40%。

A

(1)B

(2)C(3)D(4)

答案:

C

分析:

原生动物是单细胞动物,通过体表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若排出物质强度大,可视为代谢旺盛,说明所处环境适合这种原生动物。

从图中可看出海水浓度在20%左右该原生动物的排出强度最大,因此只有(3)符合。

(2)的条件局限性大,又不是最适温度;

(1)和(4)所列范围太大,又明显不是最适温度。

第二章后生动物的发生

生物是进化的,由单细胞进化成多细胞。

原生动物一般是单细胞个体。

(团藻、盘藻虽是由单细胞构成的群体,但只有体细胞与生殖细胞的区别。

后生动物:

是指除原生动物外的其他动物。

一、胚胎发育

(一)受精与受精卵(合子)

(二)卵裂完全卵裂:

形式:

辐射卵裂、螺旋卵裂

类型:

等裂(海胆、文昌鱼)、

不等裂(海绵动物、蛙)

不完全卵裂:

盘裂(卵黄集中于卵下部)—乌贼、

表裂(卵黄集中于卵中央)—昆虫

(三)囊胚的形成

(四)原肠腔的形成

内陷法:

内转法:

(乌贼、章鱼、鸟类等)

外包:

(植物级细胞大)蛙、软体

分层:

内移:

(五)中胚层的发生和形成

1.端细胞法(裂体腔法):

植物极有一个细胞叫中胚层端细胞,经一次分裂成2个原始中胚层细胞,对称排列在胚孔两侧,以后各自分裂形成中胚层。

在中胚层之间形成的空腔即为体腔(真体腔)。

原口动物如:

环节、软体、节肢等动物都以此法形成中胚层和体腔。

(高等脊索动物亦是,但具体更复杂。

2.体腔囊法(肠腔法):

内胚层两侧细胞外突形成一对体腔囊,然后脱离内胚层,在内外胚层之间形成中胚层,由中胚层包围的空腔为体腔。

后口动物如:

棘皮、半索、脊索等动物以次法形成中胚层和体腔。

(六)体腔的出现

初生体腔(假体腔)

次生体腔(真体腔——裂体腔法、肠腔法)

(七)胚层分化

1.内胚层:

消化道中肠上皮及衍生物(肝、胰),还有鳔、肺、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膀胱、呼吸道和尿道上皮(消化管的大部分上皮、肝、胰、呼吸器官、排泄与生殖器管的一小部分)

2.外胚层:

表皮和所有表皮层的衍生物、神经系统、感觉器官、消化道前后两端,包括口腔和肛门(皮肤上皮及附属物、神经组织感觉器官、消化管的两端)

3.中胚层:

肌肉、结缔、血管、肾脏、骨骼、囊胚内的上皮内衬,多数动物的生殖系统、排泄器官的大部分和其他进行分泌和渗透调节的器官等。

(肌肉、结缔组织、生殖与排泄器官的大部分)

多细胞动物受精卵发育极为复杂,一般分为两种模式:

文昌鱼的胚胎发育;两栖动物的胚胎发育。

二、二胚层动物:

腔肠动物——消化循环腔

(海绵动物——虽具有二胚层,但其发生特殊,与其它后生动物不同。

三、三胚层动物

1.无体腔——扁形、(纽形、颚胃)

2.假体腔(无体腔膜,只有体壁肌肉层,无肠壁肌肉层)线形、线虫、(腹毛、轮形、动吻、棘头、内肛)

3.真体腔(有单层体腔膜,有体壁肌肉层和肠壁肌肉层)

①端细胞法(裂体腔法)原口动物——环节、软体、节肢等。

②体腔囊法(肠腔法)后口动物——棘皮、半索、脊索等。

四、原口动物、后口动物(在原肠腔形成后才有)

1.原口动物(胚孔成口):

(腔肠—消化循环腔原始)扁形、线形、环节、软体、节肢等

2.后口动物:

(胚孔成肛门或封闭,在原肠的另一处重新形成口。

)棘皮、半索、脊索等

小结:

原口动物后口动物

卵裂螺旋卵裂辐射卵裂

中胚层端细胞法肠腔法

体腔裂腔法体腔囊法

口原肠孔(口)原肠孔对侧(新开口)

肛门若有则在对侧原肠孔(胚孔)

幼虫担轮幼虫类羽腕幼虫类

第三章海绵动物

海绵动物(又称多孔动物)为多细胞动物,但身体由皮层和领鞭毛细胞的胃层组成。

有独特的水沟系统。

海绵动物在胚胎发育等方面也与其它多细胞有显著不同。

海绵动物大约有5000多种生活在海洋中,约150种生活在淡水。

一般认为海绵动物是多细胞动物进化的一个侧支。

代表动物——海绵

一、海绵动物主要形态结构和功能

(一)海绵动物的体制

海绵动物是多细胞动物中最原始的类群。

体制基本上是辐射对称,即只有固着端和分离端之分,身体朝周围各方向均相似。

这是对在海水中或淡水中固着生活的适应。

(体制一般是指动物身体对称的形式,如:

辐射对称,两侧对称等,随动物的进化对称面有由多变少的趋向。

辐射对称是动物身体对称的一种形式,即通过身体上、下的中轴,可以有多个对称面将身体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二)海绵动物的基本结构

1.海绵动物的体壁由两层细胞构成。

外层称为皮层,是一层扁平细胞。

内层称为胃层,由领鞭毛细胞构成。

皮层与胃层之间的部分是中胶层,体壁包围的空腔为中央腔。

海绵动物没有消化腔,只有细胞内消化,没有细胞外消化。

没有神经系统,外界刺激只能由一个细胞慢慢的传递到另一个细胞。

没有专门的呼吸与排泄器官。

(1)皮层:

海绵的皮层均为扁平状的皮层细胞。

有些细胞中间形成的小孔是水流进入中央腔的通道,这样的细胞称为孔细胞。

(2)胃层:

由领鞭毛细胞构成,其形态很象原生动物的领鞭毛虫。

在电镜下,领是由一圈细胞质的突起和连接突起间的微丝构成。

鞭毛被领所围绕。

(只有海绵动物中有领鞭毛细胞)

(3)中胶层;其中有游离的变形细胞(属未分化的细胞)。

可分化成不同的形态细胞。

如:

造骨细胞、星芒状细胞等。

2.海绵动物的骨骼

海绵动物的骨骼有钙质或硅质的骨针及由硬蛋白质组成的海绵丝两类。

它们均由变形细胞特化成的造骨细胞形成。

骨针的形态和成份是海绵动物分类的重要依据。

3.海绵动物的水沟系统

具有水沟系统是海绵动物主要特征之一。

因海绵动物营固着生活,缺乏运动能力,所以它们摄食、排泄、呼吸等生理功能的完成均要依靠水沟系统。

依靠胃层鞭毛的打动形成水流,将食物和氧通过孔细胞进入中央腔,同时将代谢废物由顶端的出水口排出体外。

其水沟系统分为三种类型:

单沟型、双沟型、复沟型。

(三)海绵动物的生殖:

1.无性生殖:

(1)出芽生殖

(2)芽球生殖

2.有性生殖:

海绵动物的生殖细胞由中胶层的一类变形细胞形成,卵子留在母体的中胶层内。

精子成熟后,随水沟系统中的水流排出体外。

进入其他个体的领鞭毛细胞中,并使其失去领和鞭毛结构。

成为变形虫状,携带精子到中胶层内,与卵子融合成受精卵。

受精卵多在体内先经过胚胎发育形成两囊幼虫,发育到一定阶段两囊幼虫通过出水口游到体外,最终形成新个体。

海绵动物的胚胎发育(逆转现象)

海绵动物的胚胎和幼虫(以钙质海绵纲动物为例):

受精卵——16个胚胞(8个大胚胞形成皮层细胞,8个小胚胞形成领鞭毛细胞)——囊胚——两囊幼虫——离开母体——游动——固着——发育成新个体。

皮层和胃层分别由原大胚胞和原小胚胞形成。

中胶层和变形细胞由皮层和胃层共同形成。

二、海绵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简介

(一)体软多孔似海绵。

(二)固着生活,体型多数不对称少数辐射对称。

(三)有细胞分化,没有明确组织。

(四)有独特的水沟系统。

(五)胚胎发育有胚层逆转现象。

海产种类发育具有两囊幼虫阶段。

三、海绵动物的类群

海绵动物多数固着生活在海洋中,从浅海到深海均有分布。

淡水中只有150种左右。

由于它们身体长有骨针,有的还有特殊臭味,所以很少被其它动物取食。

许多动物常栖息在海绵动物的中央腔内。

根据海绵动物的骨针质地和形状可分为:

1.钙质海绵纲:

骨针质地钙质、体小、色灰白、结构较简单。

如:

毛壶、白枝海绵。

2.寻常海绵纲:

骨骼质地为海绵丝或硅质。

水沟复沟形。

如:

南瓜海绵、穿贝海绵。

3.六放海绵纲:

骨针硅质三轴六辐。

水沟复沟形。

体较大。

如:

偕老同穴、佛子介。

四、海绵动物门小结

海绵动物是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

一般为可适应固着生活的无对称或辐射对称体制。

身体由扁平细胞组成的皮层、领鞭毛细胞组成的胃层和非细胞结构的中胶层构成。

体内变形细胞形成许多骨针。

体表多孔。

领鞭毛细胞摆动形成水流,经体表的孔进入身体的中央腔,带进食物和氧,再经出水口带出代谢产物,完成一系列生理功能。

海绵动物行无性和有性两种繁殖方式。

由于海绵动物的胚胎发育具有逆转现象;没有形成组织器官的分化;具有在其他多细胞动物中不曾发现的、但和原生动物中领鞭毛虫构造一样的领鞭毛细胞;有水沟系统和骨针;没有其它多细胞动物具有的消化腔和神经系统;与原生动物一样只有细胞内消化。

从进化看,海绵动物与其它多细胞动物的发生不一样而且一直处于停滞状态(现存海绵动物与海绵动物的化石差别很小)。

所以一般认为海绵动物是在进化过程中很早就从原始多细胞动物中分化出来的一个侧支,又称侧生动物。

五、例题精解

海绵动物的消化是在()

A肠道外B中央腔内C细胞内DB+C

答案:

C。

分析:

海绵动物无肠道,A不对;中央腔是海绵动物水沟系统的一部分,与消化无关,B和D也不对;C正确,海绵动物的消化是由内层的领细胞将水中的有机质颗粒和细菌等粘着,然后进行吞噬,进行细胞内消化。

第四章腔肠动物

腔肠动物是多细胞动物最原始的一类。

身体出现固定的辐射对称或两侧辐射对称体制;具两个胚层;开始出现组织分化和简单的器官。

现存11000余种。

代表动物——水螅

一、腔肠动物主要形态结构及功能

(一)基本体制是辐射对称,即通过动物身体中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动物分成相等的两部分,这是腔肠动物对在水中漂浮生活或固着生活的适应。

某些腔肠动物通过中轴只有两个切面能把身体分成相等的两部分,被称为两侧辐射对称,如某些海葵由于具有口道结构,通过身体中轴只能有两个切面,将身体分成相等的两部分,这是介于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之间的一种对称形式。

可定向取食。

分布广。

水螅型和水母型是腔肠动物的两种基本体型。

水螅型:

身体呈圆筒状,下端是用于固着的基盘,另一端是周围有多条触手的口,适于固着生活。

如:

淡水中生活的水螅、海水中生活的珊瑚和海葵。

水母型:

身体呈圆盘状,突起的一面称外伞面,凹进的一面称下伞面。

下伞面的中央有一个垂管,末端是口。

适于漂浮生活,如:

海蜇、各种水母等。

(二)两胚层动物

1.外胚层、内胚层和中胶层围成体壁

2.消化循环腔:

又称腔肠。

即胚胎发育中的原肠,由外胚层和内胚层形成的体壁围成,只有一个口(为胚胎发育时的原口)与外界相通,兼口和肛门的双重作用。

腔肠动物具有细胞内消化和细胞外消化。

(消化循环腔内主要有蛋白酶,一般不能消化淀粉)口的周围有很多触手。

3.腔肠动物的胚层分化

多细胞动物有外胚层和内胚层的分化是从腔肠动物开始的。

外胚层主要分化成①外皮肌细胞②腺细胞③间细胞④刺细胞⑤神经细胞。

内胚层主要分化成:

①内皮肌细胞②腺细胞。

(意义:

细胞开始有形态的分化;机能的分工)

4.性腺:

水螅的精巢:

其位置比卵巢靠近口的一端,是由间细胞经分裂分化形成。

精巢发育后产生数量极多的精子逸入水中。

水螅的卵巢:

其位置相对靠近基盘,由间细胞分裂分化形成新许多大型的细胞,其中的一个细胞发育为成熟的卵细胞,其余为营养细胞。

(三)网状神经系统:

从腔肠动物开始出现神经细胞,有两个,三个或多个神经突起,相互联成网状,神经传导没有固定方向,是动物中最原始的神经系统。

(四)生殖

1.无性生殖:

腔肠动物的无性生殖一般为出芽生殖。

2.有性生殖:

(以水螅为例)

精巢和卵巢发育成熟后,异体间的精卵结合。

受精卵经卵裂后,产生内胚层,形成实心的原肠胚,外胚层再分泌角质保护层,落入水底待度过不良环境后,发育成为一个小的水螅。

海洋中生活的一些种类,如珊瑚虫等,合子发育要经浮浪幼虫阶段再附着在海洋中的固着物上长成新个体。

(五)腔肠动物的世代交替和多态现象

如:

海洋中生活的薮枝螅

二、腔肠动物门主要特征简介

1.体型多数辐射对称少数两侧辐射对称。

2.具两胚层及消化循环腔。

3.有原始组织分化(组成内、外胚层的主要细胞—皮肌细胞)

4.出现网状神经系统(原始)

5.身体能自由运动(上皮肌肉细胞)

6.生殖方式多样,有的种类的生活史中有世代交替现象。

7.海产种类个体发育中出现浮浪幼虫。

三、腔肠动物的类群

腔肠动物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少数生活在淡水中。

依据它们的形态等特征可分为水螅纲、水母纲和珊瑚纲。

腔肠动物一般以其它动物为食,如小的甲壳动物,软体动物等。

由于腔肠动物都有带毒素的刺丝囊,所以天敌不多。

而与它们共栖,共生的生物却很多,如:

小鱼、与珊瑚纲动物共生的藻类等。

藻类能利用腔肠动物的代谢物,而腔肠动物则可利用藻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

(一)水螅纲(代表:

薮枝螅)

群体或单体生活。

少数种类生活在淡水中,多数生活在浅海,附着在岩石、海带等物体上。

生活史既有水螅型,也有水母型,或二种型同时存在于成体中。

水螅型结构简单,无口道,消化循环腔中也没有隔膜。

水母型一般有缘膜。

生殖细胞由外胚层产生。

刺细胞存在于外胚层。

包括:

水螅(淡水)、薮枝螅(海水)、僧帽水母(海水剧毒)等。

(二)钵水母纲

多数为大型水母,漂浮生活在海洋中。

没有水螅型或水螅型退化,水母型发达。

水母型构造复杂。

口道不发达。

没有缘膜。

生殖细胞发生在内胚层。

外胚层和内胚层中都有刺细胞

代表:

海蜇、海月水母等。

(三)珊瑚纲是腔肠动物中最大类群,约7000种。

本纲生物均生活在海洋中,多为群体固着生活。

均为水螅型,没有水母型。

口道发达,消化循环腔内有隔膜。

生殖腺发生在内胚层。

内外胚层都有刺细胞。

很多种类都能形成钙质或角质的骨骼。

(海葵是单体、无骨骼。

珊瑚虫为群体、大多具骨骼。

代表:

海葵、盔形珊瑚、鹿角珊瑚、菊石、石芝等。

[珊瑚礁和珊瑚岛的形成:

在北纬30度和南纬27度之间的暖海地带,水温在22-30℃的浅海(水深一般不超过45米)区,由于珊瑚的大量繁殖,它们的石灰质骨骼不时在海洋中堆积起来,便逐渐形成珊瑚礁或珊瑚岛。

]

四、腔肠动物与人的关系及研究价值

1.珊瑚礁。

2.利用水母的平衡囊能感知次声波的现象,研制模拟装置预测风暴。

3.海蜇的食用价值。

4.腔肠动物的提取物中有抗肿瘤药物。

五、腔肠动物门小结:

腔肠动物是辐射对称的两胚层动物。

有水螅型和水母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