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教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09104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6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儿科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中医儿科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中医儿科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中医儿科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中医儿科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儿科教材.docx

《中医儿科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儿科教材.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儿科教材.docx

中医儿科教材

传染病

P242

第六节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感受手足口病时邪(柯萨奇病毒A组、B组及新肠道病毒71型)引

起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临床以手掌足跖、臀及口腔疱疹,或伴发热为特征。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秋季多见,冬季发病的极少。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但以婴幼儿发病率最高,4岁以内占发病数85%~95%。

本病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流

行。

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痊愈,少数重证可因邪毒内窜出现邪毒犯心、邪陷心肝等

变证,甚或危及生命。

【病因病机】

引起本病的病因主要为感受手足口病时邪,其病变部位主要在肺脾二经,病机关键

为邪侵肺脾,外透肌表。

肺为娇脏,不耐邪扰,脾常不足,易受损伤。

时邪疫毒由口鼻

而人,蕴郁肺脾,致肺气失宣,脾气失健,水湿内停,与毒相搏,外透肌表,出现发

热,手、足、口及臀部疱疹,发为手足口病。

素有脾胃积热者,更易受时邪疫毒侵袭而

发病。

1.邪犯肺脾肺属卫,外合皮毛,主宣发肃降,开窍于鼻,为水之上源;脾属土,

司运化,主四肢肌肉,开窍于口,为水谷之海。

时邪疫毒自口鼻侵入,伤及肺脾,致肺

气失宣,卫阳郁遏,则发热、咳嗽、流涕;脾气失健,胃失和降,则纳差、恶心、呕吐

或泄泻。

肺脾受损,水湿内停,与时邪疫毒相搏,上熏口咽,外蒸肌肤,则发本病。

2.心脾积热小儿神识未开,乳食不知自节。

若平素嗜食肥甘、辛辣、炙煿之品,

脾胃积热内伏,复受时邪疫毒侵袭,内外合邪,热从火化,内归心脾。

手少阴心经通于

舌,止于手部;足太阴脾经通于口,起于足部。

心脾积热,上蒸口舌,外泄肌肤,则发

本病。

3.湿热蒸盛若素体虚弱,或感邪较重,邪盛正虚,正不胜邪,湿热蒸盛,内燔

气营,外灼肌肤,则出现身热持续,烦躁口渴,口痛拒食,溲赤便结,疱疹稠密,波及

四肢、臀部的手足口病重证。

湿热蒸盛阶段若邪毒枭张,正气不支,则易转成变证。

感邪深重,若肺失宣肃,通

调失司,水气上凌,闭阻肺气,损伤心阳,则出现邪伤心肺证;若邪毒化火,内陷心

包,引动肝风,则形成邪陷心肝证;若邪毒浸渍,壅遏经脉,营卫受阻,筋脉失用,则

形成湿热伤络证。

少数年幼或感邪重笃者,也可因邪毒炽盛,直陷营血,毒不外达,皮

疹偶发或未发时即出现变证。

4.气阴两伤手足口病时邪为疫毒之邪,化火则灼津耗气。

发疹期虽毒随疹泄,

气津亦伤,故后期常见气阴两伤之证。

【临床诊断】

1.诊断要点

(1)病前1~2周有与手足口病患者接触史。

(2)起病较急,常见手掌、足跖、口腔、臀部疱疹及发热等症,部分病例可无

发热。

(3)病情严重者,可见高热不退、头痛烦躁、嗜睡易惊、肢体抖动,甚至喘憋紫

绀、昏迷抽搐、汗出肢冷、脉微欲绝等症。

(4)病原学检查:

取咽分泌物、疱疹液及粪便,进行肠道病毒(CoxA16、EV71

等)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或分离出相关肠道病毒。

(5)血清学检查:

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A16、EV71等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

以上的升高。

、2.鉴别诊断

(1)水痘由感受水痘病毒所致。

疱疹较手足口病稍大,呈向心性分布,躯干、

头面多,四肢少,疱壁薄,易破溃结痂,疱疹多呈椭圆形,其长轴与躯体的纵轴垂直,

且在同一时期、同一皮损区斑丘疹、疱疹、结痂并见为其特点。

(2)疱疹性咽峡炎属于“口疮”范畴。

由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多见于5岁以

下小儿,起病较急,常突发高热、流涕、口腔疼痛甚或拒食,体检可见软腭、悬雍垂、

舌腭弓、扁桃体、咽后壁等口腔后部出现灰白色小疱疹,l~2天内疱疹破溃形成溃疡,

颌下淋巴结可肿大,但很少累及颊黏膜、舌、眼以及口腔以外部位皮肤,可资鉴别。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本病以脏腑辨证为主,根据病程、发疹情况及临床伴随症状以区分

轻证、重证。

轻证为邪犯肺脾、心脾积热,除见手足掌心及口腔部疱疹,疹色红润,稀

疏散在,根盘红晕不著,疱液清亮外,属邪犯肺脾者,或伴低热、流涕、咳嗽、口痛、

流涎、恶心、呕吐、泄泻等;属心脾积热者,尚伴心烦躁扰、口舌干燥、口痛拒食、舌

尖红苔薄黄、脉数等。

重证为湿热蒸盛,除见手足掌心、口腔部疱疹外,四肢、臀部亦

可累及,且疹色紫暗,分布稠密,或成簇出现,根盘红晕显著,疱液浑浊,高热持续、

烦躁口渴、舌绛苔黄腻、脉滑数等,甚或出现邪毒内陷、邪犯心肺、湿热伤络等变证。

需要注意的是,重证患儿也有以全身症状为主,疱疹少见或未见者。

2.治疗原则本病治疗,以清热祛湿解毒为原则。

轻证属邪犯肺脾者,治以宣肺

解袭,清热化湿;属心脾积热者,治以清热泻脾,泻火解毒。

重证宜分清湿重、热重。

偏湿盛者,治以利湿化湿为主,佐以清热解毒;偏热重者,治以清热解毒为主,佐以利

湿化湿。

病程中,如若出现变证,或息风开窍,或温阳扶正,或泻肺逐水,或活血通

络,随证治之。

疾病后期,宜以益气养阴扶助正气为主。

同时,本病还常结合其他疗

法,如中药成药、药物外治等,对于变证,必要时须中西医结合治疗。

3.证治分类——244

(1)常证

①邪犯肺脾

证候发热轻微,或无发热,或流涕咳嗽、纳差恶心、呕吐泄泻,口腔、手掌、足

跖部疱疹,分布稀疏,疹色红润,根盘红晕不著,疱液清亮,舌质红,苔薄黄腻,脉

浮数。

辨证本证为手足口病轻证,除手足肌肤、口腔部疱疹外,全身症状不著为其特

征。

偏肺气失宣者,发热恶寒,流涕咳嗽;偏脾运失职者,纳差流涎,呕吐泄泻。

若为

高热,或身热持续,则易转为重证。

治法宣肺解表,清热化湿。

方药甘露消毒丹加减。

常用金银花、连翘、黄芩、薄荷清热解毒,宣肺透表;白蔻仁、藿香、石菖蒲芳香化湿;滑石、茵陈清热利湿;板蓝根、射干、浙贝母解毒利咽,化痰止咳。

恶心呕吐者,加苏梗、竹茹和胃降逆;泄泻者,加泽泻、薏苡仁祛湿止泻;高热者,加葛根、柴胡解肌退热;肌肤痒甚者,加蝉蜕、白鲜皮祛风止痒。

②心脾积热

证候心烦躁扰,口舌干燥,疼痛拒食,小便黄赤,大便干结,手掌、足跖、口腔

疱疹,分布稀疏,疹色红润,根盘红晕不著,疱液清亮,舌质红,苔薄黄,脉数有力。

辨证本证为手足口病轻证,多见于平素嗜食肥甘、辛辣、炙J博之品,脾胃积热内

伏者,以口腔部疱疹为主,并伴心烦躁扰、口舌干燥、口痛拒食等症为特点。

偏于心火

炽盛者,舌体疱疹显著,心烦躁扰,小便黄赤;偏于脾胃积热者,唇颊、齿龈、上腭等

处疱疹较多,或见臀部疱疹,面赤唇红,大便干结。

若出现高热,则易转为重证。

治法清热泻脾,泻火解毒。

方药清热泻脾散合导赤散加减。

常用黄连、黄芩、栀子、石膏清热泻火解毒;地黄、茯苓、灯心草、淡竹叶凉血清热,除烦利尿。

口渴甚者,加天花粉、芦根清热生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玄明粉通腑泄热;疱疹溃烂不愈者,加儿茶、五倍子生肌敛疮;高热者,加柴胡、葛根解肌退热;湿重者,加藿香、滑石化湿利湿。

③湿热蒸盛

证候身热持续,烦躁口渴,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手、足、口部及四肢、臀部疱疹,痛痒剧烈,甚或拒食,疱疹色泽紫暗,分布稠密,或成簇出现,根盘红晕显著,疱

液浑浊,舌质红绛,苔黄厚腻或黄燥,脉滑数。

辨证本证为手足口病之重证,多见于年幼儿及感邪较重者,以手、足、口部及四肢、臀部疱疹,伴全身明显症状为特征。

也有疱疹不著,全身症状明显者。

偏于湿重者,低热起伏,口苦而黏,皮肤疱疹显著,瘙痒不适;偏于热重者,高热不退,口渴引饮,口腔溃疡明显,疼痛流涎。

若失于调治,可出现邪毒内陷、邪犯心肺等变证。

——245

治法清热凉营,解毒祛湿。

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

常用黄连、黄芩、栀子、连翘清热解毒祛湿;石膏、知母清气泻热;地黄、赤芍、牡丹皮凉血清热;板蓝根、贯众、紫草解毒透疹。

偏于湿重者,去知母、地黄,加滑石、竹叶清热利湿;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玄明粉泄热通便;口渴喜饮者,加麦冬、芦根养阴生津;烦躁不安者,加淡豆豉、莲子心清心除烦。

④气阴两伤

证候疱疹渐退,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唇干口燥,或伴低热,舌淡红,苔少或薄

腻,脉细。

辨证本证见于手足口病恢复期,以疱疹渐退,全身症状好转为特征。

偏于气虚

者,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舌质淡,苔薄腻;偏于阴虚者,唇干口燥,或伴低热,舌红

少苔。

治法益气健脾,养阴生津。

方药生脉散加味。

常用党参、白术、山药益气健脾;麦冬、五味子、玉竹养阴

生津。

余邪留恋,低热反复者,加地骨皮、青蒿滋阴退热;食欲不振者,加焦山楂、焦六

神曲、炒麦芽和胃消食。

(2)变证

①邪陷厥阴

证候高热持续,头痛烦躁,嗜睡易惊,肢体抖动,甚或神昏谵语、肢搐项强、双

目上视,舌质红绛,苔黄腻或黄燥,脉弦数有力。

辨证本证由邪毒炽盛,内陷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厥阴肝经所致。

临证以病情突然加

重,见高热、烦躁、嗜睡、易惊、抽搐、神昏等心肝二经证候为特征。

若失于救治,易

出现内闭外脱证。

治法解毒清热,息风开窍。

方药清瘟败毒饮合羚角钩藤汤加减。

常用黄芩、黄连、栀子清热泻火解毒;羚羊

角、钩藤、僵蚕平肝息风;石菖蒲、郁金解郁开窍豁痰。

高热不退者,加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开窍安神;抽搐重者,加紫雪镇痉息风开

窍;昏迷重者,加至宝丹涤痰开窍安神。

②邪伤心肺

证候壮热不退,胸闷心悸,咳频气急,鼻翼煽动,张口抬肩,口唇紫绀,咯吐白

色或粉红色泡沫痰,舌紫暗,脉沉迟。

辨证本证由邪毒伤及心肺,损阴伤阳,心肺阴阳皆虚,肺失通调,心失行血,水

气上犯所致。

临证以胸闷心悸,咳频气急,口唇紫绀,咯吐粉红色泡沫痰为特征。

病情

危重,急需救治。

——246

治法泻肺逐水,温阳扶正。

方药己椒苈黄丸合参附汤加减。

常用葶苈子、大黄泻肺逐水;桑白皮、前胡肃肺

化痰;防己、椒目、泽泻、车前子利水消肿;人参、附子温阳扶正。

咯血重者,加青黛、栀子、瓜蒌子清热凉血,润肺化痰;高热不退者,加柴胡、青

蒿、葛根解肌退热。

③湿热伤络

证候肢体痿软无力,肌肉松弛,活动受限,甚或瘫痪、吞咽困难及呛咳,或伴低

热,胸脘痞闷,小便赤涩,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辨证本证多由湿热毒邪浸渍经络,络脉痹阻,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所致。

肢体痿软无力,甚或瘫痪为辨证要点。

治法清热利湿,疏通经络。

方药四妙丸加味。

常用苍术、黄柏、防己、薏苡仁清热除湿;木瓜、牛膝、威灵

仙、当归舒筋活血通络。

低热起伏者,加青蒿、银柴胡清退虚热;胸脘痞闷者,加藿香、厚朴、法半夏、茯

苓化湿和中;小便涩痛者,加竹叶、栀子、小蓟清热利尿通淋。

病后湿热清而肢体痿软无力,肌肉消削,跛行者,以补阳还五汤加减以补气活血、

强筋健骨。

常用药:

炙黄芪、党参、当归、桂枝、红花、地龙、川芎、熟地黄、枸杞

子、牛膝、鸡血藤、锁阳、五加皮、鹿角霜等,同时配合推拿、针灸等法治疗:

【其他疗法】

1.中药成药

(1)清热解毒口服液5一lOml,1日2~3次。

口服。

用于邪犯肺脾证:

(2)清胃黄连丸每100粒重6g。

l丸,1日2次。

温开水送服。

用于湿热蒸

盛证。

(3)黄栀花口服液2.5—3岁5ml、4~6岁lOml、7—10岁15ml、>II岁20ml,

1日2次,疗程3天。

饭后口服。

用于湿热蒸盛证。

(4)喜炎平注射液5—lO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g70氯化钠注射液

100一150ml中静脉滴注,1日1次。

用于湿热蒸盛证。

(5)热毒宁注射液0.3一0.Sml/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

150~250ml中静脉滴注,1日1次。

用于湿热蒸盛证、邪伤心肺证。

(6)痰热清注射液0.3一0.Sml/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

150~250ml,静脉滴注,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