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理学第29章 糖尿病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临床用药.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087168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7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药理学第29章 糖尿病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临床用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临床药理学第29章 糖尿病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临床用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临床药理学第29章 糖尿病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临床用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临床药理学第29章 糖尿病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临床用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临床药理学第29章 糖尿病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临床用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药理学第29章 糖尿病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临床用药.docx

《临床药理学第29章 糖尿病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临床用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药理学第29章 糖尿病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临床用药.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床药理学第29章 糖尿病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临床用药.docx

临床药理学第29章糖尿病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临床用药

教案首页

第次课授课时间2007.5.25教案完成时间:

2007.5.19

课程名称

临床药理学

年级

2001

专业、层次

本科

授课教师

胡成穆

专业技术职务

讲师

授课方式

(大、小班)

大班

学时

4

授课题目(章,节)

第29章糖尿病和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临床用药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临床药理学(第3版)

2.生理学(第5版)

3.生物化学(第5版)

4.内科学(第5版)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糖尿病的分类及各型治疗原则的不同;

2.掌握胰岛素治疗的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3.掌握常用口服降血糖药物的分类及临床适应症、作用机制;

4.了解甲状腺素合成过程及生理作用,熟悉关键酶;

5.掌握常用抗甲状腺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及特殊类型甲亢的治疗原则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第一节治疗糖尿病的药物2.5学时讲述、板书、穿插实例

第二节甲状腺素和抗甲状腺药1.5学时讲述、板书、穿插实例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29章糖尿病和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临床用药

第1节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概述:

糖尿病(DiabetasMellitus,DM):

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症群。

由于胰岛素分泌或/和作用缺陷导致糖代谢紊乱,以及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异常。

典型临床表现:

“三多一少”:

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

久病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如眼、肾、神经、血管等慢性进行性病变。

严重时可出现急性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

患病率高:

仅次于心血管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

1980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0.67%,1994年达2.51%,1996年3.6%。

我国患病人数仅次于印度,居全世界第二位,约5000万。

一、糖尿病的分类

1.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nsulindependentdiabetasmellitus,IDDM)

病因:

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

特点:

①不包括由于非自身免疫的特异性原因引起的破坏或衰竭(如囊性纤维瘤);②起病较急,“三多一少”症状典型,年龄多在30岁以下;③易出现酮症酸中毒(diabeticketoacidosis,DKA);④靠胰岛素维持生命。

 

 

简述糖尿病分类,5分钟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2.2.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on-insulindependentdiabetasmellitus,NIDDM)

病因:

胰岛素分泌异常和靶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的代谢紊乱。

(胰岛素相对不足)

特点:

①遗传易感性,受外界因素如肥胖、缺乏体育锻炼和饮食不当等影响;②同时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障碍;③一定诱因下,也可发生DKA(感染、手术、创伤等);④多发于30岁以上,起病缓慢,症状较轻;⑤一般对口服降糖药有效,部分患者需胰岛素治疗。

二、治疗

1.治疗原则

治疗目的:

使血糖在全部时间内维持在正常范围,并使代谢途径恢复正常。

IDDM:

饮食控制结合运动疗法的基础上经确诊后立即用胰岛素治疗并终身替代。

NIDDM:

8-12周正规饮食治疗和运动锻炼,仍不能达到满意的血糖控制,即开始药物治疗;选择药物时,不仅要降血糖,还要改善机体的胰岛素敏感性(口服降血糖药物/胰岛素/二者联用)

2.糖尿病治疗领域的里程碑

年份

事件

1910

胰腺制品的分离

1912

胰腺制品分离获美国专利

1923

胰岛素制剂首次上市

1935

精制结晶胰岛素研制成功

1967

单种(猪/牛)胰岛素研制成功

1976

世界范围内首次半合成人胰岛素成功

1978

基因重组技术合成人胰岛素

1992

合成人胰岛素类似物Lyspro

1993

研制人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

和长效胰岛素类似物(HOE901)

穿插介绍病因和发病机制,重点强调1、2型的区别,板书并穿插实例,10分钟

 

讲述,板书5分钟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三、胰岛素

酸性蛋白质,56KD,由A、B两条链组成。

1.胰岛素的来源:

①动物(猪或牛)胰岛素;

②半合成人胰岛素:

用苏氨酸替代猪胰岛素B链终末的丙氨酸,与人胰岛素结构完全一样;

③人胰岛素:

将经修饰的前胰岛素原“基因”引入酵母菌细胞或大肠杆菌细胞中,然后经酿造或繁殖,产生大量微小“前胰岛素原”经吸收、结晶和离心技术、洗脱和分离出微小前胰岛素原,再经过酶的转换、切除C片段、转化为人胰岛素;

④人胰岛素类似物:

超速效和超长效胰岛素

a.超短效Lispro:

B链28位脯AA和29位赖AA互换

Aspart:

B链28位由天门冬AA替代

b.超长效Gargine:

A链21位由甘AA替代,B链

C段加2个精AA

Detemir:

在B链29位赖AA上结合一侧链

2.人胰岛素与动物胰岛素的区别:

免疫原性小、过敏反应少、生物效价较高、副作用少

3.胰岛素的药理作用:

(1)对代谢的影响:

①糖代谢:

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的降血糖的激素,也是唯一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的激素。

a.促进肌肉、脂肪组织等的细胞膜葡萄糖载体将葡萄糖转运入细胞;b.降低磷酸二酯酶活性,降低cAMP水平,从而加速糖原合成、抑制糖原分解;c.通过激活丙酮酸脱氢酶磷酸酶使丙酮酸脱氢酶激活,加

重点讲述胰岛素,板书并穿插实例,20分钟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速丙酮酸氧化为乙酰CoA,从而加快糖的有氧氧化;d.抑制肝内糖异生(通过抑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的合成以及促进氨基酸进入肌肉组织并合成蛋白质,减少肝糖异生的原料);e.通过抑制脂肪组织内的激素敏感性脂肪酶,减少脂肪动员的速率,促进肝、肌肉、心肌利用葡萄糖。

②脂肪代谢:

a.促进肝脏合成脂肪酸,然后转运到脂肪细胞贮存;

b.抑制脂解酶,减缓脂肪的分解,从而减少脂肪酸和酮体的生成。

③蛋白质代谢:

a.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

b.作用于核糖体,促进蛋白质合成;

c.使细胞核内转录和复制加快,增加RNA和DNA的生成;

d.抑制蛋白质分解;

e.抑制肝糖原异生,促进氨基酸合成蛋白质。

(2)促细胞生长作用:

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结合,发挥促细胞生长作用

(3)作用机制:

胰岛素+胰岛素受体α亚单位→酪氨酸蛋白激酶→→→第二信使(磷脂肌醇系统)→细胞效应

4.药动学:

P395

5.临床应用:

①适应症:

a.Ⅰ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垂体性糖尿病);

b.对合理的饮食治疗和口服降糖药治疗后血糖仍然未达标的Ⅱ型糖尿病患者;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c.严重并发症或伴发症、围手术期及感染应激等;

d.对难以分型的消瘦患者,均可使用胰岛素治疗。

②制剂:

胰岛素制剂

起效时间

峰效时间

持续时间

速效

(Lispro,Aspart)

5~15分钟

30~90分钟

4~5小时

短效

人正规胰岛素

30~60分钟

2~3小时

5~8小时

中效

含精蛋白:

NPH

含锌

2~4小时

2~4小时

4~10小时

4~12小时

10~16小时

12~18小时

长效

含锌Ultralente

Glargine(Latus)

6~10小时

2~4小时稳定

10~16小时

无峰

18~24小时

20~24小时

③方法

替代治疗、补充治疗

④使用原则:

个体化,从小剂量开始(皮下)

a.Ⅰ型糖尿病:

替代治疗

初始剂量可按0.5~0.8U/(kg/d),一般不超过1.0U/(kg/d)

b.Ⅱ型糖尿病:

补充治疗或替代治疗

Ø开始就单用胰岛素,初始剂量可按0.3~0.5U/(kg/d)计算。

Ø若口服降糖药物转为胰岛素替代治疗,考虑到口服降血糖药物在体内的蓄积作用,初始剂量可0.2~0.3U/(kg/d),每日初始剂量一般不超过20U。

Ø联合胰岛素治疗(NPH):

初始剂量则更小0.1~0.2U/(kg/d)。

c.替代治疗方案的选择

早餐前2/3日剂量左右,30R多用:

70%NPH覆盖白天,晚餐前1/3日剂量左右30R或50R(注意NPH量)

适应症:

Ⅰ型DM-尚存部分内生胰岛功能

Ⅱ型DM-自我监测及知识性好

讲述胰岛素临床应用,板书并穿插实例,10分钟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d.Ⅱ型糖尿病胰岛素补充治疗

Ø继续使用口服降糖药物

Ø晚10点后使用中效或长效胰岛素

Ø初始剂量为0.2units/kg

Ø监测血糖

Ø3日后调整剂量,每次调整量在2-4units

Ø空腹血糖控制在4-8mmol/L(个体化)

⑤副作用

Ø低血糖反应:

多见于胰岛素剂量过大,未按时进餐,肝、肾功能不全,升血糖反应有缺陷的病人

Ø皮下脂肪营养不良

Ø胰岛素过敏(IgE介导的局部反应)

Ø高胰岛素血症

Ø胰岛素抗药性

Ø胰岛素水肿:

数日内可自行吸收

Ø屈光不正:

2~4周自愈

Ø体重增加:

尤以老年2型糖尿病人多见

6.单组分人胰岛素

DNA重组技术研制,基因工程产品。

不良反应、用法和用量见P396。

四、口服降血糖药

(一)分类

 

重点讲述口服降血糖药分类,板书并穿插实例,10分钟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v针对胰岛素不足的药物

1、β细胞修复剂或再生剂

2、胰岛素制剂

3、胰岛素降解抑制剂

4、胰岛素促泌剂

(1)磺脲类药物

(2)苯丙酸衍生物

(3)氨基酸衍生物

(4)类胰高糖素肽-1

v针对胰岛素抵抗的药物

1、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

2、双胍类药物

3、胰岛素受体激动剂

4、L-酪氨酸衍生物

5、化学元素

v针对葡萄糖产生过多的药物

1、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2、糖异生抑制剂

常用口服抗糖尿病药物的分类

Ø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制剂:

磺脲类降糖药(SUs),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Ø促进外周组织增加葡萄糖利用的药物:

双胍类(二甲双胍)

Ø抑制肠道葡萄糖吸收的药物:

α-糖苷酶抑制剂

Ø胰岛素增敏剂(TZDs):

噻唑烷二酮类,双胍类

 

重点讲述,板书并穿插实例,10分钟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1.胰岛素促泌剂

通过作用于胰岛B细胞膜受体,促使胰岛素释放,从而产生降糖效果。

ØSU临床使用已有数十年的历史,种类较多。

SU是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主要药物之一。

Ø餐时血糖调节剂新型降糖药——那格列奈、瑞格列奈

苯甲酸类衍生物

(1)磺脲类药物

①常用的磺脲类药物

药名

mg/片

用量

mg

每日服

药次数

半衰期

小时

作用时间

甲磺丁脲

500

1500

2-3

3~28

6-8

格列本脲

2.5

2.5-10

1-3

10

16-24

格列奇特

40,80

80-160

1-3

10~12

12-24

格列吡嗪

2.5,5

5-20

1-3

7

7-24

格列喹酮

30

60-120

1-3

1~2

8-10

格列美脲

1,2,3

1-6

1

5~9

24

②磺脲类药物的降糖机制

a.胰腺内作用机制:

促使β细胞ATP敏感的钾离子(K+ATP)通道关闭,是刺激胰腺β细胞释放胰岛素的主要机制;

b.胰腺外作用机制:

增加外周葡萄糖利用,第1、2代可能继发于葡萄糖毒性作用的改善。

第三代亚莫利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③磺脲类药物适应症

Ø可作为非肥胖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

Ø老年患者或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者宜选用短效类,如格列吡嗪、格列喹酮;

Ø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可选用格列喹酮;

Ø病程较长,空腹血糖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选用中-长效类药物(如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控释片);

ØFPG<13.9mmol/L、有较好的胰岛功能、新诊断糖尿病、胰岛细胞抗体(ICA)或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阴性的糖尿病患者对磺脲药物反应良好。

④磺脲类药物使用方法

Ø适用于2型糖尿病病人,非肥胖者首选

Ø小剂量起步

Ø餐前服用(餐前半小时)

Ø剂量随血糖变化调整

Ø可与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合用

⑤禁忌症

ØⅠ型糖尿病患者;

Ø妊娠糖尿病或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ØⅡ型糖尿病患者有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

Ø对磺脲类降糖药物过敏者;

Ø在发生糖尿病急性合并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或并有严重慢性合并症者;

Ø在有应激情况下,如有严重创伤、大手术、严重感染等。

重点讲述口服降血糖药物应用,板书并穿插实例,10分钟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⑥副作用

Ø低血糖:

增加药物低血糖事件的主要因素有高龄,饮酒,肝/肾疾病,多种药物相互作用。

Ø体重增加

Ø其他不良反应:

恶心,呕吐,胆汁淤积性黄疸,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贫血,血小板减少,皮疹

Ø对心血管系统的可能影响:

影响缺血预适应

缺血性预适应:

v是心脏自身保护的一种重要功能,其生理基础为心肌细胞KATP的激活,通道开放。

v磺脲类降糖药的药理作用为关闭β细胞膜上的KATP,对心肌细胞亦有关闭作用,不同的磺脲此种作用有差别:

格列本脲抑制缺血预适应,而格列美脲无不良影响。

v糖尿病患者伴缺血性心脏病者应选择对β细胞选择性高、较少影响心脏缺血性预适应的品种

⑦磺脲类受体存在的部位:

胰岛β细胞、心脏、血管平滑肌

⑧磺脲类药物原发失效

指应用SU三个月,血糖无明显下降。

排除患者饮食依从性的问题或高血糖的毒性作用。

病例选择不当是最可能的原因,即选择了β细胞功能已明显衰退的糖尿病患者(包括1型糖尿病和T2D患者)

⑨SU继发失效

指使用SU至少一年,空腹血糖曾经两次降至8mmol/L以下(排除原发失效),SU已用至最大治疗剂量3个月,但空腹血糖仍>10mmol/L,GHbA1c>9.5%。

继发失效的大部分原因不明,可能是糖尿病疾病逐渐发展的过程,导致β细胞功能进行性减退。

介绍缺血性预适应,5分钟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继发失效常见原因

v患者的因素:

饮食依从性差、服药方式的错误、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精神压力增大等。

v疾病的因素:

选择了某些β细胞功能缓慢衰退的特殊糖尿病类型,如线粒体糖尿病、LADA。

合并降低胰岛素敏感性的并发病,如隐性感染等。

v治疗的因素:

长期接触大剂量的SU,β细胞对SU产生“抵抗”、高血糖降低药物的吸收和毒性作用、同时使用致糖尿病的药物,如皮质醇等。

(2)餐时血糖调节剂新型降糖药——那格列奈、瑞格列奈

苯甲酸类衍生物

2.抑制肝葡萄糖生成的药物——双胍类药物

①作用机制

Ø抑制过多的内源性肝葡萄糖生成是二甲双胍降低血糖的主要机制,是改善肝脏对胰岛素的抵抗,抑制糖异生的结果。

Ø改善周围组织(骨骼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Ø减轻体重:

可减少内脏和体内总的脂肪含量,主要是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摄取的结果

Ø其他:

增加肠道利用葡萄糖、抑制脂肪酸氧化、延缓葡萄糖的吸收、改善血脂异常

②适应症

ØⅡ型糖尿病病人一线用药,肥胖者首选

Ø对糖耐量异常的病人非常有效,有预防作用

在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与磺脲类药联用以增强降糖效应

讲述磺脲类药物失效,5分钟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ØⅠ型糖尿病患者与胰岛素联用,可加强胰岛素作用,减少胰岛素剂量;

Ø在不稳定型(脆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可使血糖波动性下降,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③用法和用量

Ø初始剂量为每日三次,每次250mg。

治疗3-5天后空腹血糖开始下降,1至2周调整剂量。

Ø每日剂量1500mg可获得最大降糖疗效的80%-85%。

Ø国内推荐最大剂量不超过每日2000mg,国外常用至每日2550mg(850mg,每日三次)、最大剂量每日3000mg。

④二甲双胍禁忌症

Ø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需用胰岛素治疗;

Ø严重肝病(如肝硬化)、肾功能不全、慢性严重肺部疾病、心力衰竭、贫血、缺氧、酗酒;感染、手术等应激情况。

Ø妊娠期妇女;年龄>65岁;进食过少的患者。

Ø有乳酸酸中毒史,明显的视网膜病。

Ø由于抑制线粒体的氧化还原能力,二甲双胍不适用于线粒体糖尿病患者。

⑤二甲双胍在Ⅱ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

Ø控制血糖:

不增加体重、不产生低血糖、无高胰岛素血症

Ø增加肝脏和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肝脏:

降低空腹血糖

●肌肉:

帮助保持一整天的血糖水平

Ø降低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

脂质异常、血凝异常以及直接血管作用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3.减少碳水化合物吸收的药物——糖苷酶抑制剂

v阿卡波糖:

主要抑制α-淀粉酶,作用于大分子多糖的消化过程;

v伏格波糖:

选择性抑制双糖水解酶(麦芽糖酶、蔗糖酶)

v米格列醇:

选择性抑制双糖水解酶(麦芽糖酶、蔗糖酶)

①作用机制

v可逆性(竞争性)抑制小肠上皮细胞刷状缘的α-糖苷酶,延缓其将淀粉、寡糖、双糖分解为葡萄糖,从而减慢葡萄糖的吸收速度,使餐后血糖高峰低平,降低餐后血糖。

v作用部位在小肠上段,持续约4-6小时。

v对葡萄糖的吸收过程没有影响。

对空腹血糖无直接作用,但可通过降低餐后高血糖、减轻葡萄糖的毒性作用,改善胰岛素抵抗而轻度降低空腹血糖。

②适应症

v空腹血糖在6.1-7.8mmol/L、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患者,是单独使用AGI的最佳适应症

v空腹、餐后血糖均升高的患者,可与其它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合用

v治疗糖耐量异常,可延缓或减少T2D的发生

③副作用

v常见腹胀不适、腹泻、胃肠排气增多等胃肠道副反应,可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减弱,大多二周后缓解,极少部患者出现可逆性肝功能异常

v单独使用AGI不会引起低血糖。

当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出现低血糖,只能用葡萄糖口服或静脉注射,口服其它糖类或淀粉无效。

不宜与助消化的淀粉酶、胰酶合用。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④禁忌症

v炎症性肠病

v血肌酐大于177μmol•L-1(2.0mg/dl)

v18岁以下、妊娠及哺乳者禁用

4.胰岛素增敏剂:

噻唑烷二酮类(TZDs)

TZDs是80年代初研制

Ø环格列酮(Ciglitazone)

Ø曲格列酮(Troglitazone,TRG)

Ø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SG)

Ø吡格列酮(Pioglitazone,PIO)

统称噻唑烷二酮类,或称格列酮类(G1itazones)

①作用机制

Ø降糖作用:

作用于肌肉、脂肪组织的核受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后,增加众多影响糖代谢的相关基因的转录和蛋白质的合成,最终增加胰岛素的作用。

Ø非降糖作用:

对心血管疾病的各种危险因子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降低血压、增强心肌功能、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增强纤溶活性、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增加HDL-C和LDL-C浓度、降低血浆游离脂酸(FFA)、降低尿白蛋白排泄量。

②适应症

Ø适用于肥胖/超重的T2D患者。

ØTZD单独使用的疗效略逊二甲双胍和SU,但与其它降糖药物合用则表现出其独特的疗效。

加用TZD可显著改善SU继发失效患者的血糖。

Ø与胰岛素联用治疗肥胖的T2D患者时,TZD在进一步降低血糖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的同时,减少外源性胰岛素的用量。

Ø虽然同为促进胰岛素作用的药物,二甲双胍的主要作用部位是肝脏,而TZD则是骨骼肌,两者合用显示良好的效果。

③噻唑烷二酮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

v高血糖¯40-60mg/dl

v胰岛素抵抗25%

v血管作用有益

v甘油三酯¯10-25%

vLDL的氧化减少

vLDL/HDL比例无改变

vLDL-C5-15%

vsdLDL-C减少

v体重2-5%

④副作用

Ø水肿、水潴留和贫血:

常见的副作用。

Ø体重增加,与水潴留、脂肪含量增加、改善血糖控制有关。

TZD导致体内脂肪含量再分布,增加的脂肪主要积聚在皮下

ØTZD的早期产品曲格列酮曾引起致死性的肝损害,故在TZD使用前后应定期检查肝功能。

Ø罗格列酮可增加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匹格列酮升高肌酸激酶,机理不明。

⑤禁忌症

Ø慎用或禁用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尤其和胰岛素合用或使用大剂量时。

Ø对心肌梗塞、心绞痛、心肌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可能引起心力衰竭(伴随循环血浆容量的增加有可能诱发心力衰竭)。

以最小有效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可能有助于了解患者对水潴留的敏感性。

Ø肝功能或肾功能障碍,严重贫血。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二)总结

1.Ⅰ型糖尿病的治疗策略:

饮食+运动+胰岛素

2.Ⅱ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策略

 

 

提问并总结,10分钟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2节甲状腺激素和抗甲状腺药

一、甲状腺激素

主要有两种:

甲状腺素(T4)与三碘甲腺原氨酸(T3),T3比T4的活性大5倍。

1.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合成、贮存和释放

(1)合成

主要原料是酪氨酸与碘,前者主要来自甲状腺球蛋白,后者来自食物。

Ø甲状腺腺泡聚碘经肠道吸收后,I-进入血浆,由于碘泵的作用,甲状腺内I-浓度比血浆高25-50倍。

甲亢时,甲状腺摄碘和浓缩碘的能力增强,如用哇巴因、SCN-等均可抑制聚碘。

ØI-的活化摄入的I-,在甲状腺细胞顶端微绒毛与腺泡腔交界外,由过氧化酶催化而活化。

Ø酪氨酸碘化与甲状腺激素合成已活化的碘,在过氧化酶的催化下,与甲状腺球蛋白分子上的酪氨酸残基结合,生成一碘酪氨酸(MIT)与二碘酪氨酸(DIT)。

这一过程称为碘化。

然后一个分子MIT与—个分子DIT耦联生成T3,两两个分子DIT耦联生成T4。

(2)甲状腺激素的贮存、释放与去路

Ø贮存贮存于细胞外,以胶质的形式积聚于腺泡腔中;贮量很大,可供2~3月消耗。

Ø释放甲状腺细胞先将甲状腺球蛋白吞入细胞内,经蛋白水解酶的作用逐步水解,陆续解脱T4、T3、DIT、MIT。

T4、T3经细胞底部入血,MIT、DIT经脱碘,重新再利用。

简述,板书,10分钟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Ø运输甲状腺激素释放入血,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