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资料及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086489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资料及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资料及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资料及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资料及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资料及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资料及复习资料.docx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资料及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资料及复习资料.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资料及复习资料.docx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资料及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劳动P1(是指生产性劳动,人们运用自己的劳动能力。

利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财富的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

2、劳动关系(所谓劳动关系,其实质就是指在生产关系中,直接与劳动关系相关的那部分社会关系。

)P3

3、劳资关系(指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关系。

4、雇佣关系(关系强调劳动关系是雇主和雇员双方的关系。

5、劳工关系(更加强调作为劳动关系其中一方的劳动者。

6、劳使关系(日本为了更准确地说明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关系而使用的称谓。

7、产业关系(称劳动-----管理关系,源于美国。

8、员工(在就业组织中,本身不具有基本经营决策权力并从属于这种决策权利的工作者。

9、员工团体P6(因共同的利益,兴趣或目标而组成的员工组织,包括工会组织和类似于工会组织的员工协会和专门的职业协会。

10、管理方P7(由于法律所赋予的对组织的所有权,或一般称产权,而在就业组织中具有主要的经营决策权力的人或团体。

11、利益冲突型的劳资关系P46(强调和注重劳资关系的各自利益和不同立场,劳资矛盾和冲突较为明显。

12、利益协调型的劳资关系P47(不仅劳资双方的关系比较和谐稳定,而且使得社会和经济也稳定地发展。

13、劳动关系理论P58(通过调整劳动关系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发达国家为解决这一问题已经经历了几世纪的探索和改进,并在此基础上产生和发展了现代的劳动关系理论。

14、人的需要P82(需要是个人、社会集团和整个社会对于维持和发展其自身活动条件的各种要求的总和)利益是人的外显追求,需要是人的内显追求。

15、劳动问题P104就是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和劳动者的劳动权益有关的社会经济问题。

16、事业单位P127(直接从事为国家创造和改善生产条件,为社会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服务,不以为国家积累资金为直接目的,不以赢利为生存、发展条件的单位。

17、劳务关系P134(指当事人之间提供劳务而发生的民事关系。

18、罢工P144(是雇员为了提高劳动报酬,改善工作条件而集体拒绝工作。

19、怠工P145(是指工人不离开工作岗位也不进行就地罢工,只是放慢工作速度或破坏性的工作,是雇员采取产业行动的一种基本手段。

20、联合抵制P145(是指阻止雇主出售最终产品,分为初级联合抵制和次级联合抵制。

21、黑名单P146(又叫黑表,是雇主在劳动关系冲突中对劳动者采取的一种秘密报复手段,

22、排工P146(指雇主在雇佣劳动力时,对某些劳动者采取排斥态度。

23、沟通P183(就是主体之间交换信息的过程。

在劳动关系中,特指管理方向员工及其组织传达信息的过程。

24、共同协商P184(是指资方的协调与员工的关系而在制定决策之前,先征求员工的意见或态度,但是不需要征得员工或其代表的决策程序。

25、三方性原则P191(政府与雇主组织和劳工组织三方就劳动关系领域中的有关问题进行协商与对话,消除误解,弱化有争议的问题,增加达成协议的机会。

取得共识,共同协调劳动关系。

26、劳动争议P196(是指劳动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关于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的争执。

27、劳动监察P198(是劳动监察机构道标国家行使劳动监察职权,通过其监察活动,采取强制性措施保证个项劳动法律,法规实施的劳动法律制度。

28、管理方P206(是指在生产组织中通过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职能,率领其隶属人员完成既定工作的各级管理人员。

29、雇主协会P207(由雇主组成,旨在维护雇主利益,并努力调整雇主与雇员以及雇主与工会之间关系的组织。

30、工会P226(是由雇员组成的组织,主要通过集体谈判的方式代表雇员在工作场所以及整个社会中的利益。

31、政府P279(

32、劳动法P297(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33、劳动法律关系P303(是指所有的劳动法体之间,在实现劳动过程中依据劳动法律规范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34、劳动者P304是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取收入为只要生活来源的公民。

35、用人单位P304(是指依法赵勇和管理劳动者,并发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向劳动者提供条件、劳动保护和支付劳动报仇的劳动

36、劳动合同P336(又称契约或劳动协议,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设立、变更和终止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的协议。

37、要约P344(是指当事人一方希望和对方订立劳动合同的意思表示。

提出要约的一方称为要约人,接受的一方称为受要约。

38、无效劳动合同P345(是指所订立的劳动合同不符合法定条件,不能发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后果的劳动合同。

39、劳动合同鉴证P346(是指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审查、证明劳动合同真实性和合法性的一项行政监督、服务措施。

40、医疗期P354(是指劳动者因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

41、集体谈判P360(是指劳资双方举行的有关劳动条件及其他有关劳动问题的谈判过程或方式。

42、劳动争议P414(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立法的范围内,因适用法律规范和履行、变更、解除及终止劳动合同以及其他与劳动关系直接相联系的问题而英气的纠纷。

43、劳动争议调解P424(是指劳动争议有关各方将劳动争议提交给第三人或由争议各方共同组成的调解组织进行调解。

44、劳动争议仲裁P438(指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对当事人请求解决的劳动争议,依法居中公段的行为,包括对劳动争议依法审理并进行调解、裁决的一系列活动。

二、其他知识点

1、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

力量、权力、合作与冲突P8

2、员工的关系力量以退出、罢工、岗位三种力量最为重要P10

3、管理方具有退出、停工和岗位的力量P11

4、劳动关系最基本的内容是经济关系P13

5、依据劳动关系各方力量的对比,劳动关系可划分为:

均衡性、不均衡性和政府主导型P13

6、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

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策环境、法律和制度环境、社会文化环境P15

7、在诸多政策环境中,就业政策对于劳动力市场以及就业组织中的劳动关系的影响最为直接。

P17

8、在投入产出模式中,投入是指“冲突”,产出是指“管理规则”。

P19

9、产业关系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主体、环境、意识形态以及规则。

P21

10、三方性原则出现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关系演变的第三阶。

P48段。

11、劳动关系的建立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P33

12、经典作家笔下的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关系特点:

平等、合作、不体现任何身份差别、主体发生在劳动者之间P42

13、劳动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利益关系。

P44

14、在社会关系中,劳动关系具有直接性、普遍性、具体性和本质性的特点。

P44

15、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性质,是决定和影响劳动关系性质和特点的基本因素,而经济体制的性质则是决定和影响劳动关系性质和特点的直接因素。

P51

16、股份制企业的内部权利结构是以产权明晰为基点而展开的。

P54

17、我国私营经济的劳动关系,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劳资关系。

P55

18、最早研究劳动关系和集体谈判的是卡尔.马克思。

P58

19、在马克思之后,对劳动关系开展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的是韦布夫妇。

P60

20、邓洛普分析框架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行为者、环境和思想意识。

P70

21、影响劳动关系的主要因素有:

1、环境因素a经济因素。

b技术因素.c政治和法律因素。

d思想意识因素。

2、工作场所因素a工作场所的技术;b预算和市场力量;c工作场所的管理;d所有制和企业的思想。

3、个人因素a经济、安全和保障需求;b社会化、交往和权力需求;c公平和平等需求;d价值观和信仰。

P73

22、利益是人的外显追求,需要是人的内隐追求,因此,利益是人的需要的外在反映。

P82

2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P90

24、精神需要包括:

心理和情感方面的需要,如友谊、爱情、信任、尊重、个性发展和独立感;事业成就方面的需要,如兴趣、爱好、创造、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文化艺术方面的需要,如对科学技术的追求,欣赏和创造文学艺术作品,文娱、体育活动等等。

P96

25、排在第一位的需要就是优势需要。

P97

26、需要作为人的心理意识活动,是人的行为的原始驱动力量。

P100

27、社会经济关系是劳动关系的基本属性。

P103

28、劳动问题是劳动关系的核心。

P04

29、劳动经济权益包括劳动就业权、劳动报酬权、劳动保护权、休息权、职业培训权、社会保障权等。

P104

30、经济利益是劳动关系的直接指向。

P105

31、社会契约关系是市场经济下劳动关系的重要特征。

P105

32、文化认同是履行法律的重要特征。

P108

33、社会文化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灵魂所在。

P109

34、文化认同是劳动关系协调中的灵魂所在。

P111

35、劳动关系的运作有两种基本形式:

冲突与合作。

P140

36、劳动关系运作的基本方向是劳动关系的合作。

141

37、劳动关系合作的前提条件:

(1)劳动关系双方主体有合作的意愿;

(2)劳动关系双方主体彼此之间的利益差距不能太大。

P141

38、劳动关系的合作主要由三种:

第三方的参与和帮助、产业和社区劳资委员会、企业层次的工人参与。

P142

39、动力功能和约束功能是劳动关系运作机制的两种基本功能。

P142

40、要实现劳动关系的合作,处理好管理者与劳动者之间的经济利益乃是中心内容和首要任务。

P143

41、劳动者冲突的基本手段有:

罢工、怠工、联合抵制。

P143

42、罢工的八种存在形式:

单一罢工、团体罢工、同情罢工、轮流罢工、间断罢工、巡回罢工、拱手罢工、总罢工。

P144

43、冲突中管理者或雇主的基本手段:

关闭工厂、黑名单、排工。

P146

44、第三方的参与和帮助时解决劳动关系冲突的基本手段。

P150

45、美国基础钢铁产业与1960年成立的“人类关系委员会”是一个产业劳资委员会。

P152

46、企业层次的工人参与是实现劳动关系合作的主要手段和主要表现形式。

P153

47、一般来说工人参加工会主要是为了保护和维持自己的经济利益,而很少考虑通过工会来改善自己的工作满意度和精神风貌。

P157

48、1919年德国颁布的《魏玛宪法》正式规定了统一的劳动法,使劳动法成为新的法律部门,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主义劳动法典是1918年12月颁布的苏维埃《劳动法典》。

P166

49、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劳动法规是北洋军阀政府制定的《暂行工厂规则》。

P166

50、劳动监察的目的是以政府介入、平衡、补救劳动关系为特征的。

P167

1、冲突的背景根源:

(1)广泛存在的不平等;

(2)劳动力市场的状况;(3)工作本身的经验。

P174

51、合作的根源主要有被迫和获得满足。

P174

52、罢工是冲突最为明显的表现形式,是表现集体不满的唯一有意义的形式。

P180

53、冲突的其他表现形式:

工人低效率、怠工、非法罢工、缺勤率提高、辞职率不断增长等。

P182

54、国际劳工组织是三方性原则的大力倡导者。

P191

55、各国不同类型的三方性机构:

法国的经济社会理事会、印度的三方劳动大会、菲律宾的国家劳资生产委员会、新加坡的国家工资委员会。

P192

56、产业关系的核心是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是劳动问题。

劳动立法是产业关系的基本规范。

P194

57、劳动立法的基本原则:

劳动保护原则、三方性原则、国际劳动标准原则。

P194

58、劳动法律体系的内容:

就业安全法、劳动标准法、劳动关系法、社会保险法。

P195

59、劳动争议的根本原因是:

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冲突。

P196

60、行使劳动监察权的主体主要是政府。

P198

61、分享权利、分享利润、尊重人格是构成工业民主的三大原则。

P202

62、管理过程分权制是工业民主化的前提和开始,雇员参与管理和劳动过程人性化是民主化的目标和结果。

分享权利体现在雇员参与管理的共同决定原则之中,分享利润体现在雇员参与制定企业的分配和投资方案中。

P202

63、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工会组织和社会民主党把雇员参与管理和劳动过程人性化作为工业民主化的目标。

P203

64、雇主协会是由法人而不是自然人组成的协会。

P207

65、管理模式按照职权结构进行分类可以分为:

独裁型、集权型、自主型;按照管理理念可以分为剥削型、宽容型、合作型。

P215-216

66、独裁剥削管理模式主要特征P216

67、集权宽容管理模式主要特征P218

68、自主合作管理模式主要特征P220

69、工会可分为职业工会、行业工会和总工会。

P226

70、职业工会可分为同行工会、半技术与非技术工人工会和白领工会。

P226-227

71、同行工会是最早的工会组织形式。

P226

72、代表和维护企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包括劳动者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和劳动权益,其中劳动权益是劳动者与管理者之间劳动关系的核心内容,因此,维护劳动者劳动权益是工会维护职能的基础或核心内容。

劳动权益主要包括:

劳动就业权、劳动报酬权、休假休息权、劳动保护权、职业培训权、社会保障权、请求劳动争议或冲突处理权,以及其他与劳动相关的权益等。

P232

73、工会的主要目的:

经济目的、安全目的和雇员参与民主管理和决策。

P234

74、西方工会的权利:

组织工会和代表职工的权利、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罢工的权利、参与管理的权利P240

75、工会经济活动中与资方谈判的主要问题有:

就业问题、工资问题、社会福利问题P250

76、就业是劳动者最根本的权利,西方各国工会都将维护劳动者的就业权利作为经济活动最基本的内容P250

77、工会的经济实业是从工会的社会福利事业逐渐发展起来的。

P253

78、工会的四项社会职能:

维护、建设、参与、教育。

维护职能是我国工会的基本职能和核心。

P264

79、政府的政治理念主要可以分为自由放任主义和社团主义。

P281

80、从工会的权力及地位和政府政治理念这两个角度出发,劳动关系可划分为市场个人主义、自由集体主义、谈判社团主义、国家社团主义与中央集权主义五种模式。

P288

81、最低工资立法是劳动力市场中最能体现社会正义的政策。

P293

8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于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1995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

P297

83、我国劳动法的内容体系:

劳动就业促进法、劳动关系协调法、劳动标准法、劳动监督法、劳动保障法。

P299

84、我国劳动法将就业年龄规定为16周岁,某些特殊职业如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在报县以上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后可招用未满16周岁的人,如演员、运动员和艺徒等。

P304

85、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是劳动法律关系的主要主体。

P305

86、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P306

87、用人单位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P306

88、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P307

89、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分别归属于不同主体是劳动法产生的前提。

P308

90、英国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是劳动法产生的标志。

P309

91、19世纪末期,德国首先实行社会保险制度。

P310

92、瑞士是最先同意国际劳工立法的国家。

P315

93、伯尔尼公约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劳工公约,标志着国际劳工立法的开端。

P316

94、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的形式P325

95、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P326-331

96、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P332-333

97、劳动合同按照用人方式的不同可分为:

录用合同、聘用合同及借调合同。

P339

98、按期限划分,劳动合同可以分为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P340

99、劳动合同的订立要遵循合法原则及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P341-342

100、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P343

101、除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P343

102、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P343

103、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的无效劳动合同有:

P345

104、确认劳动合同无效的权力专属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

P346

105、劳动合同的变更可以分为自愿变更和强制变更。

P348

106、劳动合同的解除有协商解除和法定解除。

P349

107、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P350-351

108、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P353-354

109、医疗期的规定P355

110、劳动合同终止和解除的原因P357

111、西方国家集团谈判的双方是雇主和工会。

P364

112、集体谈判的内容中,工资问题是最主要的问题。

P367

113、政府在集体谈判中扮演的是裁判员角色。

P379

114、劳动争议的特征:

主体限于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内容是劳动权利义务。

P414

115、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的特有原则:

(1)自愿原则;

(2)合法、合情、合理原则;(3)处理简便、及时、不收费原则。

P425

116、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企业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

P429

117、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由同级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的负责人担任。

P442

三、简答

1、劳动关系的性质?

1)劳动关系具有平等的性质

2)劳动关系也具有不平等的性质

3)劳动关系具有经济利益或财产关系的性质

4)劳动关系具有社会关系的性质

2、雇主处于优势地位的主要原因?

1)管理方通过安排劳动者工作,具有控制劳动者在劳动时间内行为的权力,劳动者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2)管理方作为生产经营的主体,拥有更多的生产经营信息,而劳动者可能只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比较详细的了解,这样就产生了双方信息分布的不对称。

3)西方经济学理论认为,从长期看,劳动力的供给会略大于其需求,会出现“自然失业”现象。

3、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

1)劳动关系的建立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

2)劳动关系的确立是通过契约的形式认定的

3)劳动者集体组织在劳动关系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

4)劳动关系的实质仍然是对抗性的

4、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劳资关系?

我国的劳动关系目前正处于一种历史的转换时期。

这种历史转换从体制上说是由计划经济的劳动关系转换为市场经济的劳动关系,从性质上说则是从利益一体型的劳动关系转换为利益协调型的劳动关系。

利益一致,是计划经济下劳动关系的基本特点。

所谓中国特色的利益协调型的劳动关系,就利益关系而言,是在利益分化的同时仍然以利益一致为价值取向;就运行机制而言,在市场机制的总要求下,政府干预、人际关系和社会传统仍然会有相当的作用;就文化特色而言,在开始注重个人和群体价值实现的情况下,仍然以追求社会和谐一致为主要的文化价值标准。

5、股份制劳动关系的特点?

1)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主体身份比较清晰。

2)劳动关系的运行及关系处理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

6、简答劳动关系理论

答:

①马克思劳动关系理论(它是最早研究劳动关系和集体谈判的);②韦布夫妇劳动关系的研究(它是在马克思之后,对劳动关系展开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的,英国人,《产业民主》);③康芒斯劳动关系研究(康芒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经济学教授,其观点是将工会看作是工人们联合起来的一种特殊力量,同时,也将它看作是一项经济制度)

当代劳动关系理论:

①新古典学派的劳动关系理论(市场是决定就业状况的至关重要因素,工会或工会运动并不是劳动力市场所学要的);②新制度学派的劳动关系理论(他们认为,工人个人几乎没有什么力量能与雇主抗衡)③人事管理学派的劳动关系理论(雇主和雇员都希望自己的企业赢利和兴旺发达,因此有时尽管有利益上的局部冲突,但在本质上不存在固有的矛盾);④组织行为学派的劳动关系理论(研究环境与劳动关系的关系发展到代表劳动关系组成部分的这些变量的考察,正是组织行为学派劳动关系的重要特点和突破);⑤新马克思学派的劳动关系理论(也称激进学派,认为工人想要得到真正公正、合理的利益,必须直接成为企业的所有者和管理者)

邓洛普理论框架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第一要素是行为者,工人和他们的组织,管理者和他们的组织,政府。

第二是环境,技术环境,行为者面对的市场和预算约束,行为者的权利关系和地位。

第三是思想意识,在总的分析框架中,行为者共有的决定每一个行为者角色和地位的主导思想观念。

当代劳动关系研究的理论模型——桑德沃模型(桑德沃,美国人)

劳动关系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A.环境因素(①经济环境;②技术环境;③政治和法律环境;④思想意识因素。

)B.工作场所因素(①工作场所的技术;②预算和市场力量;③工作场所的管理;④所有制和企业的思想。

)C.个人因素(①经济、安全和保障需求;②社会化、交往和权力需求;③公平和平等需求;④价值和信仰)

紧张冲突解决及其后果的理论解释:

①紧张冲突(紧张感根源于工作场所需求和工人需求之间的冲突);②紧张冲突的解决(第一是雇主一方在解决雇员工作紧张或冲突中所作出的反应;第二是工人个人撤出——身体撤出和心理撤出;第三是缓解工作紧张感的方法是工人的集体行动,也就是开展工会运动;③冲突解决的过程及劳动协议的签订;④劳动协议的作用——工作场所的改善;⑤劳动协议的作用——外部环境的改善。

7、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的特点P94

答:

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具有不同性质,表现如为下特点:

①高级需要是进化上或个体发育上都比较迟的产物。

高级需要(如自我实现的需要)时人类独有的,从人类个体发育过程看也是比较玩的。

②越是高级需要,对于维持纯粹的生存也就越不迫切,其满足也就越能更长久地推迟。

③高级需要的满足要有更多的前提条件,高级需要的实现要求有更好的外部条件。

④那些两种需要都满足过的人们,通常认为高级需要要比低级需要具有更大的价值。

⑤高级需要的追求与满足具有有益于公众和社会的效果。

⑥、低级需要与高级需要相比,更部位化,更可触知,也更有限度。

8、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P107-108

答:

区别:

①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当事人不同,集体合同的当事人,一方是职工自愿结合而建立的工会,另一方是企事业单位或雇主及雇主团体。

工会作为集体合同的当事人与劳动合同中的职工个人是不同的;②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内容上相比,集体合同涉及企业中职工生活的各个具体方面,当个人劳动关系内容中某些问题没有由法律、法规加以调整时,才在集体合同中规定。

集体合同内容较复杂、具体,如改善职工住房条件,提供交通车等具体措施;③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作用不同。

在我国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招工时与劳动者签订的一种协议,而劳动合同带有组织劳动、加强民主管理的性质;④两种合同的效力不同,集体合同是劳动关系的准则,集体合同内容中规定的劳动条件是签订劳动合同的基础和准绳;⑤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产生的时间不同,集体合同产生于劳动过程中,劳动合同产生于当事人一方参加劳动之前。

9、劳动关系与行政关系的联系和区别P120-121

答:

联系,劳动关系是劳动法调整的主要对象,但劳动关系不是孤立的社会关系,必须将其置于广泛的社会联系中来考察。

区别,①劳动行政关系一般着眼于社会的宏观利益,以全社会的利益为宗旨,指挥和协调个人活动,而劳动关系局限在较小的范围内,一般着眼于微观利益;②劳动行政关系是按指令和服从、组织和监督原则建立起来的合同关系;③劳动行政关系是无偿的关系,是国家在进行各类管理,维护社会安定,执行社会保障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是有偿的经济关系,按劳分配。

10、劳动关系与民事关系的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